设施葡萄破眠剂单氰胺应用技术及注意事项

2024-05-09 04:00黄美贤雷跃
西北园艺·果树 2024年2期
关键词:注意事项

黄美贤 雷跃

黄美贤,雷跃,陕西省礼泉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邮编713200。

收稿日期:2023-12-18

摘   要   自然状态下,葡萄落叶后即会进入休眠期,经历一定的冷量积累才能开始下一年萌发生长。设施环境下,葡萄無法获得足够的低温量,须借助必要的人工措施促其度过休眠期。其中,化学破眠就是一种常用方法。单氰胺是设施葡萄生产中常用的化学破眠剂,可以安全解除休眠,使葡萄萌芽整齐一致、芽体健壮,起到增产提质作用。结合设施葡萄生产管理实践,总结了单氰胺在设施葡萄上的应用技术,以及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单氰胺;设施葡萄;用药技术;注意事项

礼泉是陕西苹果集中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设施瓜果蔬菜、早中熟苹果和梨、桃、樱桃、葡萄等时令水果优生区,尤其是葡萄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据统计,截至2022年,礼泉县葡萄种植面积2.59万亩,产量6.47万t,年产值2.9亿元以上,涌现出不少葡萄生产专业村和现代化设施葡萄园区。

露地栽培条件下,秋季落叶后到次年春季树液流动前,葡萄植株进入自然休眠状态,只有满足其需冷量才能萌芽,进入下一个生长周期。而在设施栽培条件下(或暖冬效应明显年份),冷量积累不足会导致春季葡萄萌芽晚、萌芽率低,萌芽、开花不整齐,不利于后期管理,甚至会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生产中常采用一些化学破眠剂(硫脲、石灰氮、单氰胺)等强制催醒,以保证萌芽整齐,芽体健壮。笔者结合生产实践,总结了设施葡萄生产中利用单氰胺破除休眠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供果农参考。

1   作用机理

单氰胺既是一种除草剂,也是一种化学调节剂,生产中用作破眠剂的单氰胺(商品名有荣芽、翠芽等)一般为50%水剂,中等毒性,对眼睛有重度刺激作用,对光稳定,遇碱分解生成双氰胺和聚合物,遇酸分解生成尿素。

研究表明,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H2O2)含量以及氧自由基产生速率等生理生化反应是植物解除休眠、芽体萌发的重要指标。单氰胺作为过氧化氢酶(CAT)的抑制剂,可导致芽内H2O2含量增加,激发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从而提高植物体内氧化磷酸戊糖循环,加速植物体内基础代谢物质脱氧核糖核酸的生成(这种脱氧核苷酸对提高休眠芽组织的新陈代谢是必需的),最终刺激芽体萌发,终止休眠。

使用单氰胺可替代20%左右的需冷量,使葡萄提前2~4周发芽开花,芽齐芽壮,同时还有增产提质作用。据杨湘等研究,单氰胺显著增加了夏黑葡萄果实纵横径、果实单粒质量和穗质量,显著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萄萄果实着色更早,成熟更早(第一熟可以提早上市10~15 d,为秋季第二熟争取了时间)。

2   应用技术

2.1   应用时间   一般选择在葡萄休眠后20~50 d用药,或在正常萌芽前25 d(休眠中期至末期,最好在葡萄伤流发生前,地温接近8 ℃时)用药。施用过早,需要浓度大且效果不好;施用过晚,易出现药害。

北方地区简易大棚栽培模式,一般在室外温度稳定在5 ℃以上(1—3月)扣棚升温,之后2~3 d  内用药,浓度20~25倍。用药后棚温保持在5 ℃ 以上。

日光温室、暖棚可在夜间室外温度稳定在7 ℃以下后扣棚(11—12月)。扣棚后直接升温的,可用20倍液处理;扣棚后自然休眠15 d升温的,在升温当天用20~25倍液;扣棚后自然休眠30 d升温的,在升温当天用25~35倍液处理。

2.2   应用方法   选择晴天,气温达到10~20 ℃时用药,降雨天气、气温不足5 ℃不建议用药,高于20 ℃药剂分解加快,药效不良。一般250 mL/瓶,每亩用2~3瓶,对水量15~25 kg(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温水配药,涂抹或喷施在休眠的芽体和枝条上,要求涂(喷)匀,芽芽见药(药剂主要对芽起作用),但要避免重复喷施或反复涂抹,可在药液中加入红色染色剂作标记,以免发生药害。每个生长季只用1次。涂抹法只针对枝蔓中、下部芽,顶端1~2个芽不涂,避免其提早萌发,因顶端优势生长过旺,抑制后部芽的生长。

为避免烧芽,用药期间需保持一定的环境湿度(相对湿度60%~80%)。可在用药前3~5 d结合冲施壮根肥(腐殖酸、生物菌肥等,配合氮磷钾)灌1次透水,用药前向枝蔓喷水,待枝蔓半干时用药;或用药后立即灌1次透水。

喷雾与涂抹相比,后者处理的葡萄萌芽率更高,芽体整齐度更好,但涂抹法比较费工。没有条件的,可选择雾化程度高的喷雾器喷施。

3   注意事项

1)以上用药时间和浓度具有普适性,生产中还应当根据品种、气候、栽培模式、枝芽生长情况等灵活掌握。正常情况下,有效低温累积时长达到品种需冷量的2/3~3/4即可用药。从解除休眠到萌芽需≥10 ℃有效积温达到450~500 ℃,用药后一般2~3周发芽,故而临近发芽期不足20 d(或升温时间超过10 d),慎用破眠剂。

不同品种需冷量差异较大,生长特性不同,用药时间、浓度也不尽相同。据苗天文研究,在云南地区,红地球用50%单氰胺水剂250 mL/瓶+3~3.5 kg水,夏黑用250 m L/瓶+2.5~2.8 kg水比较合适;如果夏黑按照红地球的浓度用药,就会出现发芽极度不整齐的现象。

树龄小、树势弱、自然休眠时间长、休眠期温度偏高的,应适当减少药量,药剂中本身添加助剂(活性成分)的,可适当减少药量;如果需要刺激隐芽萌发,则可以适当增加药量。幼苗禁用单氰胺催芽。

切记不能随意加大浓度,以防发生药害。针对同一成分的不同产品,应严格按照产品附带的使用说明,在安全浓度范围内用药,谨慎选择高限。

2)用药期间要注意地温、气温协同,避免出现用药后地温低(低于7 ℃),根系活力差,芽体萌发后无法得到根系提供的养分,只能消耗韧皮部储藏的养分,造成长势弱,花芽质量差,影响产量和品质。

建议用药之后缓慢提升棚室温度,拉动土壤温度同步上升。用药后第1周,棚室温度控制在10 ℃以下(5~10 ℃为宜);用药第2周,棚室温度控制在10~15 ℃;之后保持在15~25 ℃。萌芽后,棚室温度控制在20~28 ℃,不要低于15 ℃,也不能高于35 ℃。最好在地温上升至8 ℃左右时用药。

3)单氰胺不能和其他药肥混用。与铜制剂的间隔期至少30 d。用单氰胺前后14 d不使用油制剂。喷药时避免漂移到其他绿色作物上。

4)单氰胺会刺激腐蚀皮肤、呼吸道粘膜,喷药或涂药时务必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手套、眼罩,用药后洗手、洗脸、漱口,清洁鼻腔。

5)药剂保质期1年,最好随买随配随用。药剂在室温下不稳定,需要在20 ℃以下低温环境中储存。

6)露地葡萄不推荐使用单氰胺催芽。尤其是倒春寒常发多发地区。

参考文献

[1]杨湘,苏学德,李鹏程,等.不同单氰胺处理对“夏黑”葡萄生物学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J].北方园艺,2021(15): 51-56.

[2] 李小琴,陶兴梅,王凯,等.单氰胺破除葡萄休眠生理生化响应及相关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J/OL].广西植物,https://link.cnki.net/urlid/45.1134.Q.20231127.2215.006.

[3] 朱盼盼,王录俊,李蕊,等. 渭南地区设施葡萄促早栽培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7(04):68-70+73.

[4] 苗天文,孙江.葡萄园如何科学使用单氰胺破除休眠[J].西北园艺(果树),2022(01):32-34.

猜你喜欢
注意事项
论文摘要编写的注意事项
夏季使用农药注意事项
练肌肉的注意事项
回到学校的注意事项
孕期便秘的危害及注意事项
论文摘要编写的注意事项
乘坐公交车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请四大名著的作者吃饭,有哪些注意事项
孕期便秘的危害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