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一姐”石玉莲:把科技“种”在希望的田野上

2024-05-09 02:19越女争锋
家庭百事通 2024年5期
关键词:种田乡亲们水稻

越女争锋

2024年3月,一位来自农村,每天跟土地打交道的农民获评“最美巾帼奋斗者”和“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她就是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金坪民族乡南下村党支部副书记、妇联主席石玉莲。因为爱“折腾”,她曾负债累累,遭人奚落;也因为爱“折腾”,她打了场漂亮的翻身仗,成为响当当的“农民一姐”。当掌声如潮水般涌来时,她依然坚守初心,热衷于用所学的知识,带领乡亲们科学种田,迈出乡村振兴的新步伐。

敢拼敢闯,荒田喜获大丰收

1993年,19岁的石玉莲从职业高中毕业,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尝试过养蛇、办蛇酒厂、种果树、种药材和林下养殖等多种农业生产。但由于缺乏技术、管理经验和销售渠道,她的创业全都以失败告终,并欠下10多万元债务。

逢年过节,石玉莲的家里总是脚步声、喧哗声此起彼伏,各路要债的人络绎不绝。尽管如此,创业之路的坎坷还是没有击垮她的意志,反而激发了她的拼劲:“人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从哪里跌倒,我就要从哪里爬起来。”石玉莲一边打工还债,一边寻找商机。

2012年,江西省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不甘示弱的石玉莲在家人的支持下果断报名,借来课本起早贪黑地备考。功夫不负有心人,次年她以峡江县第一名的好成绩,顺利进入江西农业大学学习农业技术与管理。

江西农业大学对石玉莲来说像一把钥匙,为她打开了一个更大的世界。在家乡,大家用的是传统农耕方法,种田要先育秧再插秧,一人一天最多只能插一亩。而在这里,她不但了解到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技术能在十分钟内就插完一亩秧,还经常看到各种先进科技应用结出的累累硕果。于是,她每天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霖,还时常结合自己创业的失败经历认真请教老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石玉莲萌生利用科技种田创业的念头。

2013年暑假,求学归来的石玉莲马上运用所学知识,在自家门口的几亩荒田做起了“水稻免耕直播栽培”试验。乡亲们对此却不看好,笑话道:“你这哪是种田,种草还差不多。”

这些冷嘲热讽,石玉莲听了却不气不恼。她知道相比之下,成绩比解释更有说服力。像照顾孩子那样,她每天观察、记录水稻的生长情况,遇到问题及时联系老师和同学,解决一个个技术难题。

10月底,试种的水稻到了开镰收割的时候,石玉莲特意邀请乡亲们前来见证。“1180斤,她在荒田里种的,产量竟然比在良田里种的高出近200斤!”乡亲们一脸不可思议地说,“草里种出稻子,这太神奇了吧,施了什么魔法吗?”

面对乡亲们的疑惑,尝到科技甜头的石玉莲像极了负责的老师,认认真真地答疑解惑:“我用的是水稻直播技术,它不需要翻耕犁耙,只要把已经催芽露白的水稻种子直接播种到田里……这种种植技术可以大幅度减轻水稻生产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实现水稻栽培技术轻简化发展,达到节本增收的效果。”

话还没说完,乡亲们就流露出羡慕的神情。可当石玉莲鼓励他们尝试靠科技种田时,个个却都持观望态度。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只好带动自家亲戚试用新技术,并倡议组建水稻专业合作社,由自己全程进行技术指导。

科技种田,奋力逐梦致富路

荒田丰收令石玉莲的“折腾”劲又上来了,她决定扩大种植规模。说来也巧,正当她为扩种水稻的资金而发愁时,国家为服务“三农”送来一波福利——“财政惠农信贷通”政策试点先行,她成功拿到30万元贷款,解了资金短缺的困局。

就这样,石玉莲陆续在峡江县、吉水县、吉安县、青原区等地承包1000多亩良田,并購置大型拖拉机、农用运输车、插秧机、植保喷雾器等农业机械,开启机械化耕作之旅。如此下来,石玉莲年底时发现自己的年纯收入有几十万元。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2015年,石玉莲当选为南下村党支部副书记。当选后,她更是时时想着带动大家共同致富。经过一番努力,由74户农民组成的金坪民族乡优质水稻专业合作社成立,石玉莲积极推广水稻直播技术。

雨天,石玉莲开展知识讲座,从选种、催芽,到直播种植要点、农药配方比例,她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民。晴天,她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大家实地操作。此外,石玉莲还经常自掏腰包买农药、石灰、除草剂等赠送给村民;专门买了自动催芽机免费为村民的种子催芽;亲自去谈团购价、优惠价,再垫资把化肥农药拉到田间让大家用……

在石玉莲的推动下,合作社里的所有农民都采用了水稻科学施药、测土配方施肥、“三控施肥”、免耕直播等种植新技术,每亩增收300多元。村民杜龙峰作为社里的一员,对科技兴农深有感触:“以前种田只能靠自己的经验和天时,现在种田能依靠合作社和高科技,心里踏实多了!”

良好的效益带动更多村民加入合作社,水稻的种植面积也随之扩大,有5000多亩。石玉莲信心更强、干劲更足了。她多次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技术和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还出村跨县种植水稻1800多亩,全部实行无人机喷洒农药。“我们的稻田,从种到收基本上是机械化,喷药用上了无人机。我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也成了‘飞手(无人机操作人员),一个人可以管1000多亩田。”石玉莲自豪地说道。

石玉莲身体力行地发展农业、服务乡村,2018 年,获得“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荣誉激励前行,除了做好利用科技种田外,她还把目光放在了发展农业产业上,种植西瓜30亩、脆柿30亩,引入科学养殖方法创办养鸡场,年产量达16万羽……种植范围越来越广,品质越来越优,石玉莲成了名副其实的以科技作支撑的新型职业农民,年收入数百万元,乡亲们亲切地称呼她“农民一姐”。

在石玉莲的带动下,村民也种上了甘蔗、西瓜、玉米等经济作物,人均增收5000多元。61岁的村民陈茶英感激涕零地说:“从播种到丰收,甚至日常生活,石书记都无私地帮助我们。我们都信任她,愿意跟着她干!”

用心用情,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作为南下村党支部副书记,石玉莲始终坚守为民初心。在做好产业发展的同时,她还热心公益、积极调解邻里纠纷,带领村里20余位妇女成立巾帼志愿服务队,帮助村里的單身母亲、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认真记录他们的困难和诉求,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答复,总想着在为民解忧的路上多做一点。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些代表中,约有三分之一来自基层,石玉莲就是其中一位。去北京之前,她连续半个多月入户走访,只为把村民在田间地头的心声带进人民大会堂。

参会期间,石玉莲一边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一边惦记着家乡的农业发展。在首场“代表通道”上,她听到水稻种植专家朱有勇院士关于水稻旱作技术的介绍,深受启发,热情邀请朱院士到江西指导大家使用水稻旱作技术。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石玉莲便迫不及待地回到南下村,和大家分享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思想。令她没想到的是,许多村民都不约而同聚集在村口,迎接她的归来。见到她,大家立刻围了上来,争先恐后地问:“石书记,你快说说,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咱们农村有哪些好政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别急,别急,报告一字一句都是精华,我用小本子记下来了……”田埂上,石玉莲耐心地用村民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的语言宣讲着党的二十大精神,回答着一个个问题。人群中不时地传出阵阵爽朗的笑声。村民陈林激动地说:“宣讲得真好,我们听了石书记从北京带来的好消息,就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看着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石玉莲赶路的疲惫一扫而光,笑着说出自己的心声:“我将继续做一名爱‘折腾的‘新农人,带领大家种好田、多产粮、多产果,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从人民大会堂回到田间地头,石玉莲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发展农业的决心更坚定了。2023年2月,石玉莲成立江西菜篮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用直播带货的方式,帮助村民售卖桃胶、蜜橘、脆桃等特色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3月,49岁的石玉莲被授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称号。

珍惜荣誉,再接再厉。2023年10月,“石玉莲乡土人才工作室”在南下村果蔬基地建立。工作室采取“青蓝结对、导师帮带”等人才培养模式,一对一帮扶定向培育“新苗”。在短短三个月内,培养出优质水稻种植能手15名、直播带货能手8名。工作室与中国工程院朱有勇院士团队开展合作,采用“雨养旱种”的“滇禾优918”水稻初试成功。

科技兴农,石玉莲搞得有声有色,小家也经营得幸福美满,丈夫无疑是她的超级支持者。结婚20多年,他精心照料一对儿女、孝敬双方父母,让妻子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地投入乡村振兴工作中。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一双儿女从小就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养成了勤俭节约、不剩菜剩饭的好习惯。

2024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石玉莲光荣入选2024年“最美巾帼奋斗者”。她倍感幸运和自豪,暗下决心:要带领乡亲们一起多种粮,种好粮,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尽一份力!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作为基层干部,石玉莲将使命记在心头,把脚印留在田间,以一股攀登的闯劲用科技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让种田这个“泥饭碗”变成“金饭碗”!

编辑|孙梦

猜你喜欢
种田乡亲们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团长”何八斤让乡亲们便利购物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为乡亲们奔小康当好“领头雁”
一季水稻
水稻花
乡亲们叫我“卖光光”书记
“AI”种田让农民“洗脚上田”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80后农民工返乡种田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