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和极繁主义,你选谁?

2024-05-09 01:41欧阳晨煜
知识窗 2024年4期
关键词:主义物品房间

欧阳晨煜

近几年一直流行着“极简主义”和“断舍离”这样的词汇,它们作为生活和艺术的一种风格,极力追求简约,提倡去掉多余的物品装饰,留下精华的部分。极简主义的核心是“少即是多”,简单来说,就是衣物越简单越好,装饰越少越好,家具越少越好。

但是,你知道吗?在极简主义进入我们生活的时候,还有一种与它截然相反的风格,那就是极繁主义。它俩一个教你“做减法”,另一个又教你“做加法”。从字面上来看,极繁主义似乎与极简主义势不两立。其实,极繁主义这个概念来源于17世纪欧洲盛行的巴洛克艺术风格。为了打破当时文艺复兴的严肃气氛,巴洛克风格以华丽繁复、色彩浓郁的混搭,出其不意地闯入了大众的视野,它充满了精致和活力,很快就在家装和服装设计领域流行起来,并被无数奢侈品牌和设计师大胆运用。

在现实生活中,打开电视机,你会经常看到极繁主义的存在。在动画片中,大多数主人公拥有装饰得琳琅满目的房间。比如,宫崎骏的《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哈尔的房间里就摆满了关于魔法的物品,呈现出一场异想世界里的视觉盛宴,让观众完全挪不开眼。同时,东方艺术中也不乏极繁主义的身影。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 《清明上河图》就采取了散点透视构图法,事无巨细地描摹了汴河两岸繁华的市井风光,乾隆时期各种精致的釉彩大瓶也集十多种高温、低温彩釉于一身,复杂又精致的工艺体现出了极繁主义的风格。

极繁主义不仅出现在建筑、平面设计、涂鸦、声乐等领域,还出现在文学领域里。2000年,欧美文学评论界的著名评论家詹姆斯·伍德在专著《小说原理》中创造出了一个新词——极繁主义小说,用来形容一种在他看来日趋流行的小说风格。这类小说篇幅冗长,故事情节复杂离奇,人物关系庞杂散乱,试图全面反映当代社会和人类现状,有时作者会用许多长句进行极其细致的细节描写,还加上注脚。《万有引力之虹》 《白牙》等都属于这类小说。

有人认为极繁主义小说不够简洁,晦涩难懂。但也有人倾心于极繁主义小说的独特魅力,觉得读这样的小说好像在听大型交响乐演奏,能看到各色人物登场,各种震撼交织的情节和场面,非常具有实验性。

看到这儿,你应该明白了,极繁主义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杂乱不堪,或者毫无秩序,真正的极繁主义是在繁复中创造美感,整体和谐统一,并有独特的个性。

在生活中,许多年轻人坚持过极繁主义生活。他们把属于自己的空间,大到一整个房间,小到一张书桌布置得精致奇特,摆满各种小玩具和钟爱的物品,但这只是表象,其背后最重要的目的是达到“精神极繁”。极繁主义者喜欢那种通过自己的努力,一件一件收集中意物品的仪式感,也喜欢在忙碌一天后精心打造着只属于自己的、杂而不乱又极富特色环境的体验感。的确,密集又整齐,色彩浓郁又满满当当的风格的确很适合治愈孤独的年轻人,而追求一种可以随心所欲打造自己梦想中世界的安全感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

你还会发现,极繁主义者囤积的一些物品都充满了纪念意义,它们替房间的主人留住了一段难忘的岁月,维持住了一种怀旧的氛围,同时保留着当时的情境。这或许也是极繁主义和极简主义的不同之处,极繁主义的核心是“多即是多”。而关于“多”和“少”的量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

或许你会疑惑,极简主义和极繁主义这两种风格,究竟哪个更好呢?其实,这取决于你的选择。从本质上来说,精简东西和添置物品都无可厚非,最重要的是,那些留在你房间里的东西是否能给你帶来快乐,陪伴你并与你产生岁月的共鸣。通过整理物品,你其实是在整理自己的生活方式,找到让自己舒适的、快乐的风格,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所以,极简主义和极繁主义都是情绪符号,它们代表着人们当下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况,是人们生活方式的选项之一。有人钟爱宁静纯粹的极简风,有人偏爱复杂精致的极繁风,审美是多元的,只要你感到足够舒适,生活就会越来越精彩。

猜你喜欢
主义物品房间
称物品
Chapter 4 Merrick's first home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房间
新写意主义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近光灯主义
房间,这是我的房间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锁在房间里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