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论国产公路电影的创作特质及其品质提升

2024-05-10 01:04
关键词:文化景观旅途旅行

张 霆

(重庆交通大学旅游与传媒学院,重庆 400074)

进入21 世纪以来,一种兼具商业与艺术探索意味的类型电影——国产公路电影骤然跃入人们的视野,特别是《人再囧途之泰囧》(2012)、《无人区》(2013)、《后会无期》(2014)、《心花路放》(2014)等影片的上映,使得国产公路电影一度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电影类型。公路电影在我国的兴起,既是国内电影人对美国好莱坞公路电影的一种积极引入和借鉴,又有其本土的现实生活之源。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幅增强,公路、铁路、水运、空运设施建设的提质增速,不但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而且刺激了旅游观光业的勃兴。在发达的交通路网与不断迭代交通工具的助力下,人们乘车出行、旅游、忙业务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由此,国内电影人对这种生活场景、生活状态给予关注、思考和讲述,自然也在情理之中。可以说,国内兴起的公路电影正是国人多姿多彩的路上生活影像化的讲述与呈现。

在我国,公路电影属于起步较晚、数量较少、发展前景有待拓展的电影新品种,其别开生面、意趣盎然的旅途叙事,以及呈现的奇丽交通旅行文化景观散发着独特的审美魅力,成为激起观众观影兴致的重要特色元素。现阶段的国产公路电影尽管也出现了个别富有中国气派和文化意蕴的电影佳作,但总体来看,不论是票房营收,还是艺术水准、社会声誉等方面,与好莱坞公路电影的高峰之作相比,尚存一定的差距。因此,深入、系统地研究国产公路电影的创作特质,为今后在创作上精耕细作其特色元素、进一步提升其创作品质,从而可以为推出更多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彰显中国气派、风格的高品质公路电影,提供一定的镜鉴与指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旅途叙事编织特别故事、塑造特色人物和表达特定主题

作为一种类型电影,公路电影的兴起是20 世纪60 年代美国汽车工业、高速公路建设与好莱坞电影工业融合发展的产物。美国公路电影的常规范式是以主人公的一段旅途历程为叙事导引,主人公多是社会边缘群体,主要情节是主人公在路上与他人发生的一系列冲突,在此过程中主人公产生出对生命、人性、文明社会及主流文化的反思。诚然,国产公路电影是在借鉴好莱坞公路电影创作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本土实际发展起来的。“中国公路电影从出现开始就打上了‘舶来品’的烙印。但实际上,它的出现吻合中国社会的文明进程。”[1]高子棋. 中国公路电影(2001-2018)的空间叙事艺术[J]. 文艺争鸣,2019(8):196-199.细究起来,中国的公路电影实际上有三种类别,即公路喜剧电影,如《人在囧途》《泰囧》《港囧》《心花路放》;公路犯罪电影,如《走到底》《西风烈》《人山人海》《无人区》;公路治愈电影,如《等风来》《后会无期》等。尽管这三种公路电影在主题表达、审美旨趣、艺术风格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以人物“上路”后不断延伸的旅途行程为贯穿线铺展故事、建构情节流动式的旅途叙事,是其在创作上的共同特质。

(一)依托旅途叙事编织特别故事

将故事放置在旅途中展开流动式的影像叙事,是好莱坞公路电影的常规范式。与此类似,国产公路电影通常亦通过旅途叙事来编织特别故事。作为公路电影的核心元素,即旅途或者说“出行路上”为电影提供了一种流动性的叙事空间,正是这种独特的叙事空间,串接起主人公的生活奇遇,为编织富有特定内涵、意趣的特别故事提供了合理性的逻辑。由此,主人公(一个人或几个人)因某种原因乘车(也可以有其他交通工具)出门,开启一段旅途行程,在经历一系列路上奇遇、特别生活体验之后收获某种生活真谛[2]陈燕,段莹莹. 国产公路电影的叙事模式与发展反思[J]. 电影文学,2021(14):41-45.,成为国产公路电影叙事架构的一种特有模式。

从2001 年的《走到底》[3]《走到底》由施润玖执导,是公认的第一部国产公路电影。开始,国产公路电影在旅途叙事的特定逻辑中进行故事编织。在《走到底》中,司机王宏伟与搭顺风车的姑娘茉莉及其男友阿东之间的复杂纠葛,在人物旅途行程的自然铺陈中展开。影片中,不断延伸的旅程将搭车、飙车、劫车等情节有机贯穿,完成了整个故事的连缀。《人在囧途》(2010)以国内春运为背景,讲述某公司老板李成功与挤奶工牛耿共同去长沙的旅途故事。特殊的时节,加上交通工具频出故障,使得两人经历了从飞机上相识、火车上偶遇、汽车上重逢,直至一起搭乘拖拉机同行等的机缘遇合,最终成为跨越阶层鸿沟的朋友。《西风烈》(2010)讲述四位警察借助汽车等交通工具,深入大漠戈壁无人区千里缉凶的故事,多线并进的旅途叙事为相关情节的充分展开提供了灵活的时空转换依据。《人再囧途之泰囧》(2012)通过旅途叙事(旅程伸展到了泰国)向观众呈现个性、身份不同的两个人物——徐朗和王义在共同乘机、乘车奔赴泰国旅途中的一系列妙趣故事。《无人区》(2013)讲述小有名气但利欲熏心的律师潘肖,在帮助盗猎团伙洗脱罪名之后,驾驶新车在返程路上遭遇一系列凶险经历的故事。《心花路放》(2014)中,遭遇情感危机的中年男子耿浩,在好友郝义的帮助和带动下,驾车奔赴云南大理,在经历一连串的奇特遭遇后,最终明白爱的真谛、重获幸福。《后会无期》(2014)讲述在东极岛一起长大的青年人浩汉、胡生,送友伴江河去西部支教的自驾经历,以及各自不同的命运归宿。其中,他们与周沫、苏米、刘姗姗、阿吕等不同身份男女之间的种种际遇,构成影片的基本情节单元。可以看出,由出行者、公路、旅程、汽车、其他交通工具等元素建构的旅途叙事,是国产公路电影里一系列奇特故事得以合理编织与顺次推进的通用技法。当然,在依托旅途叙事编织特别故事方面,国产公路电影虽然与好莱坞公路电影使用的技法并无二致,但二者的故事意蕴却十分悬殊。显而易见,国产公路电影中“路上故事”呈现的人伦、情义、道德、法理烙有鲜明的中国文化底色。

(二)通过旅途叙事塑造特色人物

在国产公路电影中,旅途叙事是塑造富有中国气韵及特定精神风貌的各类旅途特色人物的基本方式。无论是《人在囧途》《人再囧途之泰囧》之类的公路喜剧电影,还是《西风烈》《无人区》之类的公路犯罪电影,或者是《等风来》《后会无期》之类的公路治愈电影,对男女主人公行为、心理活动、性格特征、精神面貌的呈现,均需依赖于旅途叙事的语境逻辑及其故事架构来逐次予以展开。

一方面,通过旅途叙事来刻画与展现主人公的身份面貌、性格特征、行为方式,乃至精神上的成长与蜕变。《人在囧途》《人再囧途之泰囧》两部影片以旅途为空间背景塑造了一对“冤家”式的喜剧人物,前者如牛耿和李成功,后者如徐朗和王义。在《无人区》中,潘肖的律师身份、职场人士的做派,以及其从唯利是图到被血淋淋的遭遇唤起责任感的成长与蜕变,依靠一系列旅途故事的讲述得以呈现。《心花路放》中婚姻失败的音响商人(曾经的歌手)耿浩的倔强、自尊与放荡不羁,与纵情声色的影视制片人郝义向真爱的重新回归,《后会无期》中浩汉、江河的“文青范”,通过逐层推进的旅途叙事得到有力的展示。可以说,在国产公路电影中,不论主人公是精英人士,还是草根人物,其身份面貌、性格特征、行为方式及精神蜕变,都深嵌在旅途叙事的逻辑框架中而得以具象化地呈现给观众,并被观众审美感知。另一方面,与主人公有人生交集的各次要人物的出场与离场及其形象塑造,也在旅途叙事的开放式时空中合乎逻辑地顺次完成。在国产公路电影中,随着一段段旅程的延伸,一个个与主人公发生人生交集、对主人公的生活和命运产生影响的人物相继走入、离开影片的叙事空间,既铺垫了主人公精神成长与蜕变的生活依据、情理逻辑,又拓展了影片对人物形象刻画的维度,丰富了影片的社会症候表达空间。《等风来》中的富二代王灿,《心花路放》中的梧桐客栈老板、康小雨、周丽娟、思晴,《无人区》中的卡车司机、老板父子、娇娇,以及《后会无期》中的周沫、苏米、刘姗姗、阿吕等,由主人公的旅程自然引出,在旅途叙事的情境中承担相应的角色。

显然,旅途叙事让公路电影中的各色人物有了展现自身思想、行为、情感的契机和空间。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呈现,既来得自然,又有比较恰切的完成度。观众也在公路片提供给他们的一场场奇异多姿的视觉旅途中与形形色色的特色人物相逢,获得审美认知、审美愉悦。

(三)借助旅途叙事表达特定主题

国产公路电影,不论是公路喜剧电影、公路犯罪电影,抑或是公路治愈电影,都将主人公脱离生活常轨、踏上一段未知旅途,并在经历一系列人生际遇后,发生认识上的升华、心灵的净化或感情的蜕变,完成精神上的成长、情感创伤的治愈,作为重要的主题立意。在这点上,国产公路电影与好莱坞公路电影有明显的差异。“但于国产‘公路电影’而言,‘公路’不再是通往象征秩序之外的没有终点与时间的流浪之路,而是围绕家庭和主流价值铺设的环形通道。”[4]刘娜,王宛贞. 国产“公路电影”中的人物症候与治愈机制研究[J]. 新闻大学,2017(4):139-144,138.当然,在国产公路电影中,这一特定主题的表达,以依托旅途叙事搭建起的人、事、物之间特定的因果逻辑和场景要素来实现的。

在国产公路电影中,旅途既是主人公活动的场所,又是诸多故事发生的环境,同时也是主人公精神世界与外部世界发生勾连的纽带。本质上看,国产公路电影借旅途叙事来实现特定的主题表达——在主人公被迫踏上出行之旅后,在旅途中发生了种种际遇(故事、冲突),最后通过寻找归宿将影片推向高潮。影片中主人公“出走”的诱因,或是因为出现精神、情感上的迷茫,或是由于陷入生活、事业上的某种困境,或是为人生出路、事业前途等考虑需要寻求改变,但在固有的社会秩序与生活圈中又一时无法解决,他们或为逃避、或为释放、或为寻找脱困之道而促成的路上旅行及沿途奇遇,成为疗治他们精神、情感、心灵创伤的“良药”,以拯救他们脱离人生、事业、感情困境的“密钥”。旅途承载着主人公强烈的情感寄托,是主人公抗争反叛或逃离疗伤、放飞自我的“避难所”和心灵成长之地,成为推动他们回归主流社会价值体系的重要精神跃变支点,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生活场景、空间的改变,通常是人们认知改变、精神蜕变的重要驱动因素。在国产公路电影中,绵延的旅途为精神疲惫、陷入困顿状态的现代人提供了开放性的流动空间,由此主人公可以跨出原有的生活界域、社会樊篱,充分敞开自己、拥抱自然,并重新认识自我、体验自然万物、感受人生悲喜、审视文明社会。“旅途”“路上”作为编码符号,隐喻世道、人生,既可以反映主人公现实生活的种种际遇,又可指涉主人公精神世界的成长、变化。对于国产公路电影而言,旅途叙事一方面十分适合表达主人公脱离生活常轨后的释放状态,另一方面有利于呈现主人公寻找生活方向、获取心灵救赎、回归主流社会生活模式的归来过程。对于观众而言,他们往往会在公路电影旅途叙事逻辑的牵引下,被影片中主人公冲决羁绊、寻求本真的行为,并为个体在寻找人生路向中经受的心灵挣扎、精神伤痛、情感浮沉而唏嘘、共情,同时亦可获得超脱审美对象的人生省思。

二、以奇丽的交通旅行文化景观建构自身独特的视听魅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走出家门”成了越来越多现代人缓解压力、开阔眼界的方式。在世界已然成为“地球村”的今天,形形色色的异域风土人情作为“他者”时常被以文字、图片、影像的形式推送至大众的视野,促使他们不断生发探访的兴趣。“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大众生活中新的流行风尚。国产公路电影无疑顺应这一潮流,成为人们释放旅行体验热情、饱览异域风情的良好载体。公路电影自然少不了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如汽车、摩托车等,与影片主题、情节相适配的道路,如高速公路、乡村公路、沙漠公路等。依托主人公对“在路上”的种种不凡际遇的讲述,国产公路电影较之好莱坞公路电影,更注重呈现多姿多彩的交通旅行文化景观,既强化了影片的视觉享受,又赋予影片鲜明的生活质感,亦为影片增添了多维的价值意蕴。

(一)交通旅行文化景观赋予影片别样的视觉享受

交通旅行文化景观作为国产公路电影的重要元素,其突出的效用即是观众可在影片中跟随主人公的视角游览天下,主人公旅行视野中的各种景观即是观众视野中的景观,观众在这种景观游览中能够获得较大的视觉满足。

公路电影“人在旅途”的故事形式决定了其必然要使用载人交通工具——飞机、火车、汽车、渡轮,甚至是马车、牛车、骆驼等畜力交通工具,其都可因特定的情境需要在电影中出现。在公路电影中,公路既是一种实体的存在,又是一种隐喻,象征了另外一种人生或生活。随着故事的展开,主人公为逃离俗世的喧嚣与纷扰,开车上路,沿途目睹自然风光,感受人世间的美好。他们看到的不仅是一路上的交通旅行风景,而且是形形色色的人和光怪陆离的生活万象、文化风貌。与此同时,观众可借助片中人物的视角和体验,饱览各式交通文化景观、地理风貌、异域见闻及风土人情,“感受”种种奇幻旅行。在《走到底》(2001)中,与女孩搭车、马路飙车、匪徒劫车等路上剧情嵌套在一起的是20 世纪与21 世纪之交中国味十足的城乡交通文化景观。《人在冏途》中,从北到南,一路的城乡风貌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富有意趣的背景环境。在《人再囧途之泰冏》中,泰国清迈等地富有浓郁异域格调的自然风光与民俗美景,为影片增添了十足的视觉吸引力。《等风来》中,尼泊尔优美的自然风光及其奇特的风土人情,经由主人公程雨蒙的域外之旅带给观众亲历式的视觉体验。此外,《转山》展现了滇藏线的壮美景观;《心花路放》对云南大理的自然美景给予了淋漓尽致的描述;《后会无期》将江南小镇、西部原野及荒漠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进行了富有特色的光影呈现;《无人区》本真地展示了西北荒漠特有的自然景观、地理风貌,为故事提供了特殊的空间环境,营造了一种脱离文明法则的情境氛围,契合故事的主题表达。可以说,光怪陆离的交通景观、旅行文化、地域风情使得国产公路电影带给观众别样的视觉享受。

(二)交通旅行文化景观强化了影片的生活质感

与时下越来越多的电影主要在摄影棚中拍摄、在专门化的影视基地取景不同,公路电影较多在自然空间、真实的环境中取景、拍摄。流动的景观、不断变化的人地关系等交通旅行文化元素,使得国产公路影片具有十分明显的生活质感。

《人在囧途》中,中国中南部省份喧闹的街区、拥挤的交通人流和路况,以及烟火气十足的乡间小村落、小城镇,使得影片散发着浓郁的中国乡土气息。《人再囧途之泰囧》中,泰国的田园风光、水域风貌、小镇街景建构起中国人眼中的泰式生活。《后会无期》中,从中国东部沿海穿越到中国西部内陆,山川河流、林间小路、市镇风光、旷野荒漠富有神州大地的地域质感。《心花路放》中,繁华都市令人眼花缭乱的高楼大厦、商贸街区、立体交通,小城市的夜市、客栈、酒吧,以及喧闹的机场与清净的山道,散发着浓郁的中国式现代与前现代生活气息。影片《人山人海》中,通过主人公骑行在路上这一视角,从田野到城镇、从平原到矿山,将底层边缘人群的生存状貌给予零距离的呈现。《无人区》《西风烈》更将中国西部地区人烟稀少的荒漠戈壁风貌、交通运输场景、路边店铺面貌等以流动风景的形式,嵌入故事情节的编织和人物活动的场域中,俨然一派大西北生活的鲜活写真。这些交通旅行路途中的自然风光、文化景观、人文风貌,既是写实的,又是影片创作团队配合摄影取景、情节安排、人物形象塑造等专门挑选出来为人物、主题、剧情表现服务的场景,并使其与影片的旅途叙事有机协同,进行情感表达、价值传递,带给观众独特的审美愉悦。即便它们或壮丽,或秀美,或梦幻,或奇特,或雄浑,或苍凉,也能够不同程度地参与到影片主题的意蕴建构之中。

公路电影将遭遇一时困境的主人公置于交通旅行奇观、异域自然风光中,展现其寻求自我救赎、身心释放的状态,迎合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人们的普遍心境。诚然,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强化了人们的物质追求,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疏离、淡漠。现代人在功成名就的背后往往颇感心力交瘁,由此,通过上路出行,在主动或被动脱离固有的生活状态,体验一段不平凡的交通旅行中,主人公的生活节奏变得舒缓,与他人的相处也变得简单,遭遇的压力也得以释放。

(三)交通旅行文化景观多维度充实了影片的人文意蕴

公路电影直线发展的“路遇”情节,固然不太有利于建构非常复杂的人物关系、社会冲突,但却可以借助丰富多元的交通旅行文化景观充实其人文意蕴。国产公路电影以旅程与道路为叙事载体,以公路、车辆、人物活动空间的不断移动为影像元素,以逃离或者寻求——获取爱、自由、改变、救赎或重塑自我,呈现主人公心灵、精神的蜕变,继而表现相关反叛、寻找、沟通、和解等主题。在逃离、寻找的交通旅行中,少不了奇妙的人际遇合、旅行经历、异域文化体验。伴随主人公一场场带有未知色彩的漂泊之行或逃亡之旅,在特定的交通旅行空间里,与主人公有某种机缘的旅人逐一出场,上演一幕幕有别于常态的人生片段,催生出一段段旅途友情、爱情、亲情,它们在增强影片看点的同时,多维度充实了影片的人文意蕴。

在国产公路电影中,旅途叙事展现的交通旅行文化景观,有利于人们释放源于现代文明带来的疏离与压抑——放下自己,在经历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旅行后,再找回和重新确认自己。逃离、寻找的交通旅行,具有对人们精神焦虑的抚慰功能。出行路途沿线的自然风光、文化风情,可让人们暂时忘却眼前的烦恼与忧愁,满足人们对自由生活、张扬个性及情感宣泄的需求。同时,陌生化的交通旅行还可让主人公暂时远离一切的烦恼和纷扰,与各色路人发生种种遇合与纠葛,衍生出一场场带有特定文化气息的或喜或悲或伤或哀的人生故事。由此,影片的人文意蕴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旅途叙事造成的某种局限,变得立体丰盈。

三、国产公路电影提升创作品质的可行理路

麦克卢汉认为,“汽车完全改变了一切空间,包括使人结合和分离的空间”[5]麦克卢汉.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 何道宽,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80.。的确,以汽车为主的各种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出现,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延展了人们的社会活动空间,同时为人们提供了突破固有社会圈群、随机性的社会交往机会,让人们可在旅行中接触一些新的人群、事物。公路电影的创作在本质上借助了此种内在逻辑,以其特有的格调与风情吸引了较多观众的目光。国产公路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无人区》等带来的市场反响,预示了此类影片的发展空间。不过,国产公路电影虽然属于商业类型电影的范畴,以追求票房效果、市场效益为目标,但中外优秀的商业类型电影从来都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兼备的影片。美国好莱坞公路电影《逍遥骑士》(1969)、《雨人》(1988)、《我心狂野》(1990)、《阳光小美女》(2006)、《绿皮书》(2018)等都是既不乏观赏性又有思想内涵、值得回味的作品,因而其商业与艺术成就可谓创造了世界公路片的高峰。与之相比,国产公路电影显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国内电影人有必要在创作上进一步探索与尝试,通过精耕细作其特色元素,努力创作出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彰显中国气派、风格更高品质的公路电影。

(一)拓展旅途叙事维度,细化对人性的深层拷问

旅途叙事具有的开放空间是公路电影进行故事编织的一大优势。“在路上”的特定境遇带来的社会固有文明法则,对个体身心束缚的暂时“松扣”,成为公路电影创新人物塑造、细化人性表现的通道。从逻辑上讲,公路电影据此便有较强的创作活力。不过,在现实中,由于时常屈从一时的商业压力,大多数国产公路电影对此并未加以深耕。“在消费文化语境下产生的中国公路片,再现了特定时期的中国现实,也泄露了自身在特定商业电影语境里的有限视野。”[6]杨弋枢. 移动的风景与一代人的心灵图像:以《心花路放》和《后会无期》为例[J]. 文艺争鸣,2016(9):94-102.今后国产公路电影尚需积极利用自身的类型优势,拓展旅途叙事维度,在不断迭换的旅行情境中细化对人性的深层次拷问,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价值意蕴。

一方面,需擅于在人与人之间的遇合与冲突中挖掘和表现人性。在公路电影中,差异鲜明的旅途人物为挖掘和表现丰富的人性提供了良好契机。主人公在出行路上与形形色色的陌生路人发生的遇合与冲突是公路电影类型叙事的主要支点。不过,国产公路电影倘若仅局限于表层化地呈现这种遇合与冲突还是不够的,而需在不断迭换的旅行情境中细化对人性问题的拷问。影片《心花路放》通过郝义、耿浩在奔赴大理之旅中与不同身份、个性的女孩发生种种遇合、冲突,表现现代都市人面对五味杂呈的爱情、婚姻及物质欲望诱惑时的种种失态,固然也有对人性的迷惘与挣扎的短促呈现,亦成为影片的看点。但其后让主人公相对草率地回归本真,不免有简单迎合大众的趣味,令影片缺失思考与回味的空间。影片《后会无期》中,以主人公由海岛、都市、小镇到山区、丛林、荒漠的几段与同龄的几位男女遇合又分离的旅程经历,表现了他们面对相对固化的现代社会在困惑与感伤中渴盼寻找自我、获取人生正解的精神成长过程。其间诸多聚散离合背后的人性诱因,无疑有着值得进一步细致挖掘和表现的空间。即便票房大卖的《人再囧途之泰囧》,亦存在此类不足。对比好莱坞公路电影《雨人》《绿皮书》等的细腻开掘,国产公路电影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另一方面,需善于从个体在面对自然法则与文明社会准则发生冲突时作出的行为选择中挖掘和表现人性。诚然,好莱坞公路电影通常以主人公为摆脱固有的文明秩序、社会法则带来的束缚和压抑,被迫踏上出行之旅,获得身心自由的叙事套路,来表达深刻的社会反思和文化批判。国产公路电影虽然袭用了这一套路中的部分手法,但在本土化改造过程中,考虑到现实国情与民族文化心理的因素,显然更适宜在面临自然法则与文明社会准则冲突时,通过个体经历的内心矛盾与挣扎及其行为选择层面挖掘和表现人性,拓展国产公路电影的叙事维度,强化其价值内涵。如电影《无人区》让人物置身于文明社会的秩序与法则相对疏离的边远戈壁沙漠中,并将他们推到遵循自然法则还是坚守文明社会规则的矛盾冲突中进行塑造和表现。这样的处理,不仅使影片故事更具思想内涵,而且构成影片的观影魅力,同时也为此类公路犯罪电影赋予了独特的文化格调与魅力。

(二)拓展旅途叙事维度,深化对人生路向的哲性思考

当今社会,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逐渐变好,但其内心世界却问题丛生。国产公路电影恰好着眼于这一现代性症候,通过拓展旅途叙事维度,探讨现代人的价值迷失、精神隐忧、心灵困境问题。“作为公路电影,究其根本,凸显的恰恰就是一个现代性问题,探讨的是现代人的精神困境,道路、景观作为角色,参与叙事,参与意义,成为影片文化意义的意象符号。”[7]李彬. 公路电影:现代性、类型与文化价值观[M].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20:3.拓展旅途叙事维度,在展现陌生化的旅行际遇中,深化对人生路向的哲性思考,演绎更加富有鲜明中国文化格调的“路上故事”,可激起观众的共鸣与共情,成为国产公路电影提升创作品质的另一重要考量。

在公路电影中,借助各类交通工具,主人公出行的交通线路各式各样,路上遭遇通常也是千姿百态、千差万别。“旅途是公路电影的基本背景,是影片中诸多事件发生的平台,是链接主人公与形形色色陌生人的桥梁。”[8]夏雪敏. 中国公路电影人物形象的文化建构[J]. 电影评介,2015(21):16-18.这种类型特质为国产公路电影演绎各种亲情、爱情、友情,或关于道德、伦理、法治的或温馨、浪漫,或阳光、残酷的人生故事,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近年来,为增强看点,许多类型电影都在煞费苦心地以制造矛盾冲突寻求叙事动力,以便直击观众的痛点。电影中的矛盾冲突有来自外部的环境冲突,也有来自内部的心理冲突,公路电影在讲述旅途故事时,可将二者有机地融合。当主人公踏上行程后,影片善于通过巧妙设置矛盾冲突或制造冲突元素,在对主人公旅行际遇进行陌生化处理的基础上,突出主人公一路上对抗种种艰辛、不易、困境时的内心变化及精神上的成长,引发观众对人生路向的共情思考,为影片增添值得回味的价值。

国产公路电影的特有叙事决定了它的开放性——可与诸多类型影片相结合。“国产公路片从一开始就没有采用单一纯粹的类型样式,而是对多种类型进行融合。”[9]曹娟,张鹏,龚艳. 国产公路片的类型建构与改写[J]. 当代电影,2015(9):176-178.这为国产公路电影构建各类旅行际遇、编织奇妙情节进而深化对人生路向问题的思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影片中主人公一场场或穿越国境、市镇、城乡的“历劫”式、“历练”式、“脱困”式的交通旅行,在带给观众各种交通旅行体验的同时,也向观众传达涉及人生路向问题的中国风范的哲性思考。

(三)拓展旅途叙事维度,做优对交通旅行文化景观的共情传播

国产公路电影通过拓展旅途叙事维度,在让观众获得亲历式视听审美的体验中,做优对交通旅行文化景观的共情传播,可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视听魅力、文化意蕴。

一方面,需做优对国内城乡交通旅行文化景观的传播。国产公路电影依托主人公的路上际遇,充分展现交通旅行沿途的自然风光,努力挖掘其间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资源,并使之与影片的叙事逻辑、音画特质及其内在情境有机缝合。国产公路电影的叙事空间跨越从乡土中国到现代都市中国的种种地域空间,甚至将镜头触角延伸到境外,但交通旅行文化景观、地域空间应契合不同的主题表达、故事呈现及人物塑造。在国产公路电影里,平静的内陆小城、寂寥乡镇等镜像空间,适于展现社会边缘群体的状貌;像丽江、大理等旅游胜地,适合作为叙写浪漫爱情故事或进行情感疗伤的场域;大西北辽阔的自然空间与特有的地理风物——黄沙漫天的道路,空旷荒凉的沙漠,罕有人至的路边小镇、旅店,多被镜像化为善与恶、文明与野蛮、正义与奸邪激烈较量的角斗场。根据它们各自的特有禀赋,将这类与特定的符号化意义密切关联的交通文化景观、地域文化、民俗风情活用,在今后国产公路电影创作中需特别加以重视。

另一方面,需做优对跨境交通旅行文化景观的传播。影片《人再囧途之泰囧》中,将中泰跨境交通旅行文化元素有机融入故事情节,使观众在关注情节进展、目睹人物活动空间变化的过程中,获得赴泰国旅行的交通文化景观、人文风物的亲历式审美体验,可有效助力影片大火。影片《等风来》将赴尼泊尔的跨境交通旅行,巧妙地编织到主人公程羽蒙的人生际遇中,让观众在欣赏治愈的故事中体验亲历尼泊尔自然风情与文化之旅的视觉享受,令人印象深刻。这种对跨境交通旅行文化景观的传播,可与旅途叙事深度融合,使其成为国产公路电影激发观众跨境旅行想象的载体,从而为影片增添更多的吸引力。

当然,公路电影中呈现的交通旅行文化景观需与影片中故事的发生、发展有机融合,而不能相互脱离。“有一些公路电影将公路与旅行视为吸引观众的噱头,影片中的场景和空间既没有参与叙事,又没有传达意义,而只是起走马灯式的移动景片作用。这样的公路电影只有外壳没有灵魂。”[10]姚睿. 新世纪中国公路电影的叙事与文化价值观[J]. 当代电影,2015(1):49-53.此种情况在国产公路片创作过程中应竭力避免,而需根据剧情设计结合人物的具体处境、某—或某些地域文化呈现与展示的特定需要,做出安排——选择契合故事环境和剧中人物身份的交通工具,以及有利于主人公形象塑造、主题表达的交通旅行线路,则是十分重要的。

四、结 语

国产公路电影是一类具有鲜明类型特质及独特审美意蕴的电影,拥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不过,面对当前电影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对比好莱坞公路片取得的商业与艺术成就,联系现阶段国内交通路网建设的深入推进、人们旅途生活的日益繁多,以及不断涌现的诸多旅途精彩纷呈的各类故事,国产公路电影应立足时代症候,以拓展旅途叙事维度为基点,以做优对交通旅行文化景观的共情传播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创作品质,让自身更显中国文化意蕴,更具中国气派和风格。

旅途叙事这一类型叙事方式,决定了国产公路电影要以讲好现代人的路上故事、旅途故事作为自身良性发展的根基。公路作为一种元素可用来拓展影像表达,特别是扩大影像表达的空间,可巧妙地呈现当今社会的一些文化风情、精神症候。好莱坞公路电影中的主人公开车上路逃离家庭、疏离社会,体现了其对主流社会、主流文化的叛逆和抗争。而国产公路电影中,主人公们“上路”的目的主要不是放逐自我、叛离主流社会,而是找寻、求解,是在接受新的人生经历的洗礼和历练,治愈精神、情感、心灵上的创伤与病痛,进而重新回归主流社会、拥抱主流文化和接受主流价值规范。国产公路电影在创作上需围绕主人公的行动逻辑,以“行在路上”的开放式结构及相应的叙事策略,容纳和呈现能够引起人们对人性、人生路向、现代文明更多关注和思考的各种有意涵的旅途见闻和旅行际遇。

交通旅行文化景观是国产公路电影给观众带来独特视听审美体验的核心元素。要创作出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身、具有中国气派和风格的高品质公路电影,需运用好这一点,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用。国产公路电影可凭借灵活的叙事结构和开放的影像空间,在引导人们关注现代人诸多“文明病”的同时,为有效呈现中国城市、乡村乃至国人在异域他乡接触的各种交通旅行文化景观提供恰切的表达介质。因此,让旅途中的城乡交通景观、地域文化、民俗风物、旅行风情成为扩展国产公路电影社会影响的重要内容元素、文化符码,既有社会价值基础,也契合艺术创作逻辑。

概言之,独特的叙事艺术、别样的视听体验、新颖的思想主题和特有的文化意蕴,是公路电影能够有效吸引观众的核心要件。国产公路电影的发展需依托核心要件,充分释放自身的艺术创作活力——力求让片中主人公带领观众在饱览祖国锦绣河山、体验独特的中国城乡交通旅行文化景观乃至新奇的异国旅行风情中,既获得认知的满足、审美的满足、娱乐的满足,又获得文化上的满足、情感上的满足、价值观升华的满足,欣赏到更多的奇丽景观,领略到更多的世间百态,参悟到更多的人情物理。如此,国产公路电影提升创作品质、彰显中国气派和风格,谋求更大发展成就,来日可期。

猜你喜欢
文化景观旅途旅行
乐在旅途
疯狂旅途
“马”上旅途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不可能旅行
小黑的旅行
对首尔梨泰院伊斯兰街道的文化景观解释
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变迁中的人地关系和文化认同
夏日旅行
武夷山:作为“文化景观”的历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