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廉洁文化建设融合新路径
--以福建省为例

2024-05-10 09:18李金荣
关键词:革命红色精神

李金荣

(泉州师范学院纪委, 福建泉州 362000)

2022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强调要把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基础性工程来推进,也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增强拒腐防变能力。(1)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22〕3号)。习近平同志在二十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也强调:“在不想腐上巩固提升,更加注重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涵养求真务实、团结奋斗的时代新风。”(2)《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23年1月10日,第1版。高校作为党和国家培养强国人才的摇篮,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阵地,必须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求是》2022年第21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开展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在许多地方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4)吴鸿雅:《地方红色文化的挖掘、发展与传承研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5期。,凝聚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第2版。的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的爱党爱国、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等清廉品质。把握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中的廉洁文化基因,有利于深化对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母体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认识,有利于探索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新路径。

当前,学术界对红色文化资源和高校廉洁文化都进行了综合性研究。其中,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上。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上,以福建省为例,陈德钦对福建三明苏区红色文化在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进行探究(6)陈德钦:《福建三明苏区红色文化在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探究》,《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陈晖涛对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深入探讨(7)陈晖涛:《高校思政课研究型教学中的运用 》,见汪炜伟:《地方红色文化的历史与传承》,中央编译出版社,2020年,第170页。,马春玲对《古田会议决议》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创新的启示做了深入分析(8)马春玲:《〈古田会议决议〉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创新的启示》,《龙岩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等。学术界对高校廉洁文化的研究有较丰富的成果,部分学者对红色资源与廉洁文化教育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如肖扬伟指出,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着大量的廉洁教育元素,并证明两者之间存在交集。(9)肖扬伟:《论红色文化在廉政教育中的价值与运用》,《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刘鹏和王宁认为,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红廉精神是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可资利用的宝贵资源。(10)刘鹏、王宁:《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创新》,《廉政文化研究》2021年第12期。总体而言,目前学术界对红色文化资源和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研究较多,为透视红色文化资源和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但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和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厘清。

本文尝试从红色文化资源视角,以福建省为例,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廉洁价值,分析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中的意义,提出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开展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福建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资源是指在革命战争、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11)鄢姿:《地方红色文化的新时代价值探究》,《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包括革命遗址、纪念地、标志物、文献、理论等,以及镌刻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的各种载体的总和,可分为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方面。(12)曲鸿亮:《地方红色文化:历史、现状与思考》,《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福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在全省84个县(市、区)中,革命老区和根据地有67个;中央苏区县(市、区)有37个,仅次于江西省(49个),占全国中央苏区县总量的38.14%,具有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的独特优势。福建是全国著名的红色圣地,发生许多革命历史事件,如组织永定暴动、赛岐暴动、兰田暴动等武装暴动,召开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古田会议等关键会议,建立溪南区苏维埃政府、闽东苏维埃政府、中共闽东临时特委等红色政权。福建的红色文化资源数量众多,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 81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63处。(13)《福建省文物资源简介》,http://wwj.wlt.fujian.gov.cn/wwzy/fjwwzyjj/,2023年2月17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福建战斗生活过,留下了大量的红色人文史料。习近平同志曾在福建工作17年半,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他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创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成为福建红色地方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

福建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有许多物质形态的文化遗存,如革命事件旧址、革命人物故居、革命烈士纪念场所等物化载体,都体现了伟大的革命精神。较为典型的有:(1)革命活动纪念馆。如古田会议纪念馆、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闽西革命历史纪念馆、二三革命纪念馆、谷文昌纪念馆等。(2)革命事件旧址。如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宁化县红军医院旧址、县革命委员会旧址、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长汀革命旧址等。(3)革命人物故居。如叶飞故居、刘亚楼故居、陈潭秋故居、董云阁烈士故居等。(4)革命烈士陵园。如闽东革命烈士陵园、连江县烈士陵园、晋安“八一七”烈士公园、闽清县革命烈士陵园等。(5)革命纪念设施。如福州解放纪念碑、宁化革命纪念园等。

(二)制度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

福建地区在各个革命历史时期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革命路线、革命方针、革命政策和革命理论等价值理念、文献作品、英模事迹,是革命精神的制度化载体。如奠定了建党建军思想的《古田会议决议》、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提供经验的《才溪乡调查》、阐述中国革命道路发展理论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毛泽东思想根本观点的《反对本本主义》等革命文献;《岩声》《冲决》《青年之路》等八闽学子创办的宣传民主、科学的革命刊物;《送郎当红军》《放下你的鞭子》《毛委员来了咱穷人翻了身》等反映重视文化教育的文艺作品以及苏维埃政府重视经济发展而制定的包括土地革命、分配土地等一系列经济政策和措施等。又如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推进的“晋江经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科技特派员制度”等等,也是属于制度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

(三)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

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福建地区革命志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形成了以革命传统、革命精神、革命作风为核心的红色精神文化。如“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闽西苏区精神;“思想建党、政治建军,民主集中、制度为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坚持初心、勇创新路”的古田会议精神;“深入基层、求真务实、一心为民、致力发展”的才溪乡调查精神;“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反对本本主义精神;“坚定信念、一心为民、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谷文昌精神;“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廖俊波精神;“赤诚爱国、公而忘私”的陈嘉庚精神;坚持敌后斗争20年坚韧不拔的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敢为人先的精神等。

二、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廉洁价值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福建地区进行革命和建设历程的见证,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具象化和人格化拓展,蕴含着丰富的廉洁文化基因。因此,要深度挖掘、提炼、弘扬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廉洁价值,并发挥其对廉洁文化建设的导向功能。

(一)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福建仁人志士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马克思主义信仰,承载着浓厚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1934年10月初,近3万名闽籍子弟兵从福建长汀、宁化跟随部分红军主力军踏上长征之路,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到达陕北时仅剩2 000余名闽籍红军。(14)陈彬:《“三全育人”视角下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福建地区红军官兵和党政干部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懈奋斗、迎难而上、不怕牺牲,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正是源自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守,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源泉。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中汲取理想信念的力量,将其与反腐倡廉教育相结合,能够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抵御诱惑、经受考验的思想防线,夯实廉洁文化建设的思想根基。

(二)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关心群众、满足群众需求、清廉为民的公仆情怀。在闽西进行革命实践活动期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直强调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要从群众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好群众最迫切希望分得土地等工农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当时永定党组织面对“没收和分配土地”这一全新的问题,坚持深入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倾听群众心声,共同制定分田办法,以满足贫苦群众的经济需求,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正是闽西苏区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重要体现,是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时期的鲜活体现。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中赓续公而忘私、以民为本的精神传统,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筑牢党员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厚植廉洁奉公文化基础,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三)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蕴涵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15)张红:《谷文昌荒岛上建绿洲》,《福建党史月刊》2018年第11期。谷文昌如是说。20世纪50年代,东山县自然环境极其恶劣,风沙时常肆虐。时任中共东山县委书记的谷文昌带领全县军民从东山实际出发,制定造林方案,推广种植木麻黄,经过多次试验,在全县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总长达194公里,造林82 000余亩,改变了千百年来东山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谷文昌总是勤俭节约,从不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生活困难时期,他到农村蹲点,同百姓们一起喝着稀如清汤的地瓜粥,与群众同甘共苦,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优良作风的体现,是对伟大建党精神跨越时空的延续。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中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切实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与推进廉洁文化建设贯通起来,淬炼崇廉尚廉作风,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四)严明纪律的廉政决心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精神要求。闽西苏区党政军领导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涉及党风政风建设的文件、规定和训令,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效开展。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第30号通令,对政府经费收支作出明确规定,要求下级缴款、上级下发款,各县区均不得擅自挪用。(16)符维健:《从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成立看闽西苏区的党风廉政建设》,《福建党史月刊》2012年第12期。1932年8月13日,闽赣两省工农检察部联席会议,在节约一切经费补充红军供给的口号下,决定对财政贪污浪费进行严格审查,如有财政浪费现象,从严惩办。(17)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年,第73页。在严明的制度约束和纪律要求下,闽西苏区的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廉洁自律、恪尽职守地工作。又如1991年,习近平同志在《福建纪检》第7期发表《以铁的纪律为90年代保驾护航》,重点强调了铁的纪律。(18)本书编写组:《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下),福建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836页。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党性和人民性高度统一的体现,与伟大建党精神的斗争要素不谋而合。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中挖掘纪律建设密码,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不断强化党的纪律教育,增强党员干部不想腐不敢腐的自觉性。

三、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信念坚定、清廉为民、艰苦奋斗、纪律严明的廉洁精神,这与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精神实质相契合。因此,各地方高校要自觉担负起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传承和发展的责任,充分挖掘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涵养高校清正廉洁价值理念

习近平同志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9)《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80页。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厚植廉洁文化基因,涵养清正廉洁价值理念,构建积极健康的校园风气。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受益主力军是年轻的学生,他们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高校要充分运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廉洁价值,抓住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根本,帮助大学生扣好“入职前第一粒扣子”,自觉树立廉洁理念,从而对可能发生的社会贪污腐败行为进行防范性教育。此外,高校也要把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廉洁价值理念内化为学校党员干部、教师廉洁自律的内在动力,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教师对各种腐朽文化及其价值观念的免疫力,自觉做到廉洁从政、廉洁从教,切实筑牢拒腐防变思想堤坝。

(二)丰富高校廉洁文化教育资源

廉洁文化教育在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高校通过组织开展政策解读、主题讲座、课堂灌输等传统方式对党员干部师生进行廉洁文化教育,存在内容缺乏新意、形式单调等问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数量众多,内涵深刻,包含许多革命历史事件、人物事迹史料,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严明纪律的廉政决心等丰富的廉洁基因,为高校廉洁文化教育提供生动的历史素材,是高校廉洁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高校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廉洁文化教育的载体,能够丰富廉洁文化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充分发挥教育促廉的基础性作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师生切身感受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生动有趣且具感染力的一面,解决传统廉洁文化教育存在的枯燥、单调的问题,增强廉洁文化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强化党员干部师生廉洁自律意识。

(三)提升高校廉洁文化阵地质效

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可以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廉洁理念与校园文化相融合,拓宽廉洁文化作品创作思路,充分发挥高校报刊、宣传栏、广播等传统媒体和高校微信视频号、微博、抖音等新兴媒体的融合宣传作用,增强高校廉洁文化传播的影响力。高校廉洁文化建设还可以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廉洁元素融入高校党团活动,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断创新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表达方式和内容,进一步发挥高校作为廉洁文化建设高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坚强阵地的社会价值。

四、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推进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新路径

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不是二者简单地相加,而是要从二者融合的“出发点”“落脚点”“支撑点”出发,构建起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廉洁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推动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取得实效。

(一)“出发点”:深挖廉洁资源,夯实清正廉洁思想基础

高校廉洁文化建设要用好用活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坚持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廉洁精神,牢牢抓住理想信念这个根本,把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廉洁自律的内在动力,夯实高校清正廉洁的思想基础。

第一,要深化革命历史研究,挖掘地方红色廉洁基因。高校要主动联合协会、学会和研究会等组织,围绕着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严明纪律的廉政决心等内容,不断深化地方革命历史研究,分析、提炼和总结地方红色廉洁精神,赋予地方红色廉洁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引导广大党员师生自觉涵养廉洁文化,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从而促进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研究。第二,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增强廉洁文化建设的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源泉,蕴含着厚德养廉、公而忘私、光明坦荡等丰富的廉洁思想。高校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各类专家、学者的作用,深入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廉洁文化基因,抓住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关键点,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廉洁文化理念和实践相结合,提升地方红色廉洁精神的价值与张力,不断增强廉洁文化建设的生命力。第三,与校史文化相结合,提升廉洁文化建设的感召力。校史文化具有学校独特的精神特质,它讲述着高校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包含着众多校史名人、重大事件、珍贵文物等故事。高校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要善于从校史中探寻廉洁之源,组织学校研究人员对蕴含在校史文化中的廉洁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把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校史文化蕴含的廉洁事迹、廉洁经验紧密结合,着力打造廉洁文化精品,不断增强感召力、辐射力。

(二)“落脚点”:丰富载体形式,提升廉洁文化教育实效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天然优质的教育资源,高校要从中汲取红色基因力量,积极探索廉洁文化教育形式,增强廉洁文化教育实效。第一,完善长效教育机制。高校要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稳定的廉洁文化教育机制,健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廉洁文化教育的制度体系,将廉洁文化建设融入高校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各项制度中。第二,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高校要成立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组织开展地方红色文化课题研究,深入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廉洁素材,将地方廉洁文化教育资源进行转化、活化、深化,让其优秀的廉洁基因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增强大学生的廉洁意识。第三,突出实践锻炼。高校党团组织要充分运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所具有独特精神价值,如福建高校可以组织党员干部师生到古田会议纪念馆、谷文昌纪念馆、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叶飞故居、闽东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现场实践学习、开展调查研究、红色体验和社会服务活动,在实践中领悟地方红色文化,切实感受其蕴含的廉洁精神,增强廉洁文化教育的实效性。第四,分层分类开展思想教育。高校要改进思想教育工作,学校职能部门要注意区分党员干部、普通教职工、学生不同群体层面,区别不同职能岗位类别,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图片、家书、影音等地方红色文化廉洁资源,抓住重要时间节点,以清廉讲堂、主题展示、辅导报告、红色观影、主题教育等沉浸体验式教育形式,深入开展廉洁教育活动,让党员干部师生在亲身参与过程中,切实感知地方红色廉洁文化,从而自觉把廉洁自律贯穿到工作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三)“支撑点”:拓展传播渠道,增强廉洁文化传播效果

高校要始终坚持把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作为高校廉洁文化孕育的重要源泉和内在底气,切实通过广泛地传播地方红色文化,厚植廉洁文化土壤,推动高校形成浓厚的廉洁氛围。第一,融入校园廉洁文化环境。如福建高校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可以以闽西苏区精神、古田会议精神、才溪乡调查精神、反对本本主义精神、谷文昌精神、廖俊波精神、陈嘉庚精神等红色精神为主要廉洁文化元素,融入校园规划和建设。其他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廉洁文化墙、廉洁文化步道、廉洁文化展厅等形式,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校园廉洁文化环境,培育校园廉洁文化阵地,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氛围。第二,打造红色廉洁文化特色品牌。高校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引入廉洁文化实践活动,鼓励党员干部师生结合单位特色,创新表达方式和表达内容,开展师生喜闻乐见的、具有创造性的廉洁文化主题活动,以活动促教育,将地方红色文化进行深化利用,打造特色廉洁文化品牌,推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的传承与创新。第三,加强宣传阵地建设。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可以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转化成信息符号,借助图文海报、微电影、短视频等形式,创作内涵丰富、易于传播的廉洁文化作品,利用校园网、微博、微信、抖音等线上渠道和校报、校园广播、宣传栏等线下渠道进行传播,鼓励和引导高校党员干部师生学习和传播廉洁文化,提升廉洁文化的渗透力、辐射力。第四,加强校地联动。高校在进行廉洁文化建设时,要主动融入廉洁社会建设的大环境中,强化与地方的联系,打造校内校外协同联动矩阵,共建廉洁文化,形成全社会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助力高校廉洁文化建设。

猜你喜欢
革命红色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追忆红色浪漫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