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背景下以宿舍为阵地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研究

2024-05-10 16:41驰,杨
肇庆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宿舍思政政治

张 驰,杨 帆

(肇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广东肇庆 526061)

时代的发展使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强化,他们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接受新鲜事物,然而对于外界的诱惑却并不能够做到有效的抵挡,也无法精准地做到明辨是非,因而当今高校的思政工作不仅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的影响,而且高校思政教育亟需与新时代的发展相结合。近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所成效,然而其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不高,收效甚微。其次,在学生日常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工作主要是年级辅导员负责,辅导员日常工作繁琐,这就使得他们无法对学生有着深入的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使得思政教育工作无法突出重点和得到强化。第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高校学生在课余更多地与互联网相连接,接受的信息驳杂、网络使用的时间更长,学生在校场所更分散。这些都导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施起来更困难,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另辟蹊径,利用更有效的手段、在更合适的场所抓住一切机会来提高教育的效果。

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指出,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增强思政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实现入脑入心。大思政是通过对思政教学主渠道进行创新,将思政中鲜活生动的元素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给学生上好“人生大课”。高校青年大学生承担着民族复兴的重担,对他们做好思政教育工作尤为重要。而高校学生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养成、综合素质能力提高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宿舍氛围有利于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对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近些年发展过程中,国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学生宿舍和公寓是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以及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课堂学习进行有效的补充,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尤其需要注重思政工作进宿舍、进公寓的开展[1]。除此之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指出,要高度重视学生骨干的重要作用,在大学生生活区等相关区域组织开展各类思政教育活动,让他们积极融入到学生公寓以及网络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来,充分发挥青年学子的引领作用。在校学生有五成以上的时间都在宿舍度过,宿舍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下,注重思政课堂与宿舍之间的紧密结合,是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方式,对于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也是极为有效的。

一、大思政背景下以宿舍为阵地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思政教育工作极为重视,在诸多场合都提到过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他曾告诫全党同志:“要把我国发展的更好,离不开理想信念的力量”;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在乱云飞渡的复杂环境中迷失方向、在泰山压顶的巨大压力下退缩逃避、在糖衣炮弹的轮番轰炸下缴械投降”;“只有铸牢理想信念之魂,才能经受得住各种考验”[2]。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而高校宿舍作为大学生活动最为密集,待的时间最长且情感流露最为真实的场地,其氛围和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养成。在宿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利于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养成,使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利用好高校宿舍本身的特点,充分发挥阵地作用,是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使命。

(一)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夯实,培育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二十大的报告当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极为重视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明确指出高校教育工作要着重培养具备较高政治素养,拥有坚定理想信念的优秀人才。近年来,新媒体的进一步发展,也促使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不得不发生转变[3],诸多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信息爆发式增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在这一时期受到了重大的冲击。要想成为堪当大任的高校毕业生,那么就要注重理想信念的树立。党和国家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以行之有效的思政工作作为切入点,这也是民族繁荣昌盛的前提。为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好阵地关,要在时代前进的道路上,勇攀高峰,迎接挑战、化解风险。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主要有传统思政课堂、红色教育基地、实践活动课等,这些方式有一定局限性,如传统思政课堂形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受时间地点的约束较大;实践活动课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大思政背景下,宿舍成为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依托宿舍阵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在宿舍思政学习活动中接受教育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以宿舍为阵地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相关工作是极具战略价值,高校需要予此高度重视。大学生宿舍作为最小的集体单位,不仅是大学生开展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对于新时期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提供了优秀的平台。学生在这个相对宽松的的环境中,更容易展现出最真实的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况。在这一环境中有序推动思政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效果是极为显著的。我们可以在恰当的时间在宿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人格上的缺陷进行矫正,在潜移默化当中促进学生走向正轨,在此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青年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能够保障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的进一步提升,确保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拥有更高的思想觉悟,也能够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做坚强勇敢的中国人,能够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奋斗终身。

(二)有助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辐射范围,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生活中每个角落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都要重视思想价值的引领作用,要构筑教书育人以及科研育人等诸多环节的长效教育机制[4]。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也指出,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仍然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作为出发点,在学校各种场所的利用上,并不能够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现阶段学生宿舍的阵地作用正在不断凸显出来,大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借助宿舍这一阵地开展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等诸多活动,有效利用这一场地开展思政教育是有着突出作用的。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创新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形式,也能够保障思政教育工作拥有更加广阔的辐射范围,对于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让大学生感受良好的大学环境都是有着重要作用的。

宿舍思想政治教育即宿舍思政,是在大学生最放松、最自由的生活场所中,利用主流思想价值和道德规范,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和影响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宿舍是思政育人的重要阵地,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也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场所。随着高校学分制的推行,学生遵循自己的兴趣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并且按自己的需求合理安排时间,这就导致大学生在宿舍的时间大大增加,宿舍的作用开始逐渐从单一睡觉的场所逐渐成为集学习、生活、娱乐、交流为一体的场所。因此,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充分凸显宿舍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阵地作用,能够保障思政教育辐射范围的进一步扩大。通过深入学生宿舍去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充分发挥宿舍环境育人功能,也让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堂走进生活,真正融入到学生生活中每个角落。只有所处环境优良,才能保障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明辨是非,才能够在不断的成长过程当中承担起时代责任的重担。

二、大思政背景下以宿舍为阵地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优化高校宿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结构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学生宿舍的重要作用,高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宿舍当中派驻优秀的政工干部以及政治辅导员,要确保党团组织顺利进入宿舍开展工作,让高校学生能够在宿舍和公寓当中普遍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洗礼[5]。高校要选拔综合业务能力强、能吃苦、肯担当的人担任宿舍管理人员并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让宿舍管理员的思想引领作用首先得到发挥。除此之外,二级学院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更是需要充分发挥自身责任,安排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以及辅导员等诸多岗位的教师进驻宿舍开展工作,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对于学生的困惑进行及时的解答,保障学生能够始终处于发展的正轨上。

1. 贯彻落实领导化身“楼长”制度,明确分工。

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为了促进《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实行楼长责任制。落实二级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担任宿舍楼长,认真履行楼长工作职责。要求定期深入学生宿舍,密切联系学生,了解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思想动态、心理健康、关注焦点等,及时回应、处理解决学生反映的诉求,让学生在基本道德以及爱国主义等诸多方面能够接受到全方位的思政教育。各楼长根据职责分工,主动沟通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副楼长、组员的作用,进入所辖宿舍楼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开展相应安全排查等工作,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工作与解决学生实际生活问题相结合。

2. 开展辅导员入驻宿舍区工作,拉近师生距离。充分运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这一契机,通过设立辅导员办公室来更好地接触学生群体,每周进行排班,由专职辅导员定时定点进宿舍办公,在宿舍区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心理咨询、资助、就业等服务工作,从细微处着手,在处理学生宿舍日常事务中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状况。通过辅导员进驻宿舍办公,与学生构建良好关系,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进行引导,运用这一方式才能够全方位的对学生的思想动向进行把控,才能确保思政工作具备更好的实践效果,充分发挥宿舍思政工作进宿舍的作用。

3. 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用好纪律严明的学生骨干。高度重视学生骨干的重要作用,明确大学生自我教育以及自我服务的能力,在宿舍内选拔一批政治素养强、道德水准高、自律性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骨干,并明确学生骨干在宿舍思想引领、学风建设、安全文明、思想动态排查等诸多方面应承担的职责,例如促进宿舍良好学风的构建、登记晚归、不归学生情况等,协助辅导员和宿舍管理员做好相关管理工作等。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引领作用,运用这一方式来营造积极向上的宿舍氛围。

(二)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创新品牌活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要想促进思政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必然要注重方法的探索,选择有效的途径,将校园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思政教育工作当中,高校宿舍文化的构建所具备的作用是极为突出的,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强大动力,为此要重视高校宿舍文化的建设工作,充分强化宿舍优质文化的构建,创新宿舍文化活动品牌,凸显宿舍文化育人效用,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起到重要作用。

1. 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走进宿舍。高度重视各类活动的开展,要贴近学生生活。如,举办宿舍十佳歌手大赛,组织各类奖学金获得者、先进党员等开展典型事迹分享,让多数的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们能够在各项活动当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尽情展现自己的特长与爱好,运用这一方式,能够将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地发挥出来,在这一过程中,为学生提供锻炼能力、拓展素质的机会,也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2. 让争先创优的活动走进宿舍。定期开展“宿舍文化节”、宿舍装饰大赛;开展评选学生宿舍优秀学生骨干、“学霸”宿舍系列活动,给予一定奖励,并对突出的团体和个人进行公开的表彰,运用这些方式来塑造良好的宿舍环境,大大提高学生在宿舍管理工作中的融入性、积极性与主动性。

3. 让党团活动走进宿舍。运用这一方式为宿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夯实基础,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团组织的思想引领作用,守卫学生成长。我们可以在宿舍区开设党团活动室、党史宣传栏,成立师生党员志愿服务队、理论宣讲团,引入形式多样的党团活动。上述活动的有序开展,能够让学生对于党的性质以及宗旨等相关内容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从而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6]。

(三)注重互联网和新媒体的重要作用,构建宿舍网络思政育人工作新模式

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要将新媒体和新技术充分利用起来,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让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极具时代感和吸引力。该讲话充分明确了思政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新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要根据新媒体的不同特征找准自身定位,不断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进行创新,来形成高校宿舍网络思政育人工作新模式。

1. 依托新媒体,将宿舍思政教育平台进行拓宽。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学习摆脱了时间、空间、主体上的局限性,可借助现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来发挥网络思政教育的优势和作用。除了需要注重学校官网以及微信号等诸多平台的有效运用外,也要学会打造受当代学生喜爱的思想宣传新阵地[7]。例如,选取抖音或者哔哩哔哩中有教育意义的热点短视频,在学生中开展“一句话”感想活动;让学生以自己对党史小故事的理解展开红色微电影的制作,并展开评比活动等,将新媒体技术充分融入到高校思政工作中,确保学生能够将宿舍中的碎片化时间进行有效的利用,对于各类讲话、时政进行有效的学习,对于党的方针政策进行深入的理解,在宿舍中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

2. 依托新媒体,促进宿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进一步扩大。在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工作的主体的局限性受到了猛烈的冲击,不管是高校教工还是学生党员等优秀青年分子都可以作为马克思主义观点和立场的传播者,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进行传播宣讲。除此之外,还要高度重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作用,高度重视线上思政教育军团的构建,让各个主体都能够在各自领域发挥自身作用,对思政教育素材进行充分的挖掘,对于各个学科的知识背景进行灵活的运用,讲好榜样故事,传递时代正能量。

3. 依托新媒体,增强高校宿舍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高校要善于利用互联网,融入青年学生的网络生活,准确捕捉学生关注的网络舆情和社会热点,学会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网络流行语帮助学生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够真正感受到周围人所带来的正能量,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此外,还可以刻意地策划“新闻热点”,如打造“网红”辅导员、“学术大咖”教师等团队。对于学生在网络上反映的问题,要及时的积极真诚沟通,找准症结,正面回应[8]。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手段,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都能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自觉的践行,让青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强化四个自信,进而提升和锤炼个人优良品格。

三、结语

目前,在以宿舍为阵地进行思政教育工作中,很多高校的做法值得借鉴。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推进“学生工作进宿舍”实施方案》等制度来保障宿舍成为重要的育人阵地;华南师范大学通过宿舍区域文化品牌活动的创建,开展宿舍思政教育工作;西南民族大学以宿舍为阵地的思政教育“四创三学会育人工程”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大学生这一中坚力量,大学生作为优质的知识群体,也是各种政治力量以及意识形态争夺的重要人才。在大思政背景下,注重发挥高校宿舍的主阵地作用,推动思政教育工作的有序推进,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顺利实现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以宿舍为阵地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研究,高度重视思政教育阵地的构筑,确保高校思政教育能够拥有更广的辐射范围。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勇于承担时代使命,不断创新思政教育的开展途径,强化思政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让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能够充分感受到思政教育工作所带来的积极作用。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不断提升,才能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开动自己的脑筋找寻正确方向,在前进道路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宿舍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热得快炸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学校到底是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