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远蔓越莓链上起舞

2024-05-10 07:00郭煦
小康 2024年13期
关键词:抚远李峰太空

郭煦

蔓越莓在抚远规模化成功种植,打破了东北作为中国粮仓仅盛产大豆、高粱、水稻等传统农作物的印象。在抚远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推动下,如今,抚远的蔓越莓早已走出本省,成为享誉全国的龙江特色产品。

去年冬天,哈尔滨市凭借冰雪旅游爆火出圈之后,广西“小砂糖橘”勇闯哈尔滨让这座城市获得空前的流量。以此为契机,广西和黑龙江也实现了南橘北莓双向奔赴 ,有着“华夏东极”之称的黑龙江省抚远市以及当地的蔓越莓鲜果也在一夜之间红遍全网。

抚远位于祖国陆地最东端,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是我国最东部的县级行政单位,也是我国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素有“华夏东极”之美誉。抚远是全国极少同时拥有机场、铁路、高速公路、深水港四位交通一体、大交通格局的县级市,距离俄罗斯远东第一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市航道距离仅有65公里。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也是最为基础的一环。抚远市不仅是我国的“日出之城”,还拥有目前亚洲面积最大的蔓越莓种植基地,是国内仅有的蔓越莓之都。

当地政府大力扶持蔓越莓产业发展,蔓越莓的种植面积在未来或将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抚远也在稳步推进培育超级太空莓种苗,实现蔓越莓育种国产化。

发展特色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农民致富的重要抓手。如何让农村特色产业加速实现现代化、适应更广阔的市场需求,是问题的关键。

种植面积4200亩、产量2700吨、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利润5000万元,每年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实现就业收入120多万元……这串数字,是抚远市蔓越莓的相关概况,也蕴含着抚远乡村振兴的“密码”。小小一颗蔓越莓,富裕一方百姓,穿起乡村振兴产业链。

填补农业领域空白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冬日斜阳如画,垂落在皑皑积雪上,深藏于冰雪中的蔓越莓枝条,顽强地伸展腰身,为迎接春天的到来蓄积着力量。

抚远红海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峰指着远处的空地说:“冰面之下,现在我们的蔓越莓正在这里‘冬眠。蔓越莓种植3年后开始挂果,5年达到丰产期。冬天用水封冻‘冬眠,有助于第二年生长!”

蔓越莓享有“北美红宝石”之美誉,是世界三大超级水果之一。2014年,抚远市将蔓越莓从北美地区引入当地,填补了国内没有大规模种植的空白。如今,这里已建成亚洲最大的蔓越莓基地。

蔓越莓不是一种植物,而是一类植物,是越橘属可食用红色浆果的统称。蔓越莓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有些特别,喜欢生长在寒冷地区的沼泽中,对土壤的要求也和其他水果差异较大,喜好酸性土壤。即使在全球范围内,蔓越莓也仅仅在美国、加拿大和智利的温带、寒带等地区被种植。

但就在这样多重条件的限制下,抚远跟美国蔓越莓第一大产区——威斯康辛州不仅纬度相近,气温、降水等气候条件也颇为相似,土壤都以弱酸性泥炭质为主。

虽是土生土长的黑龙江人,但李峰选址之初却并不了解抚远,他先后在海南、江西、上海、辽宁、内蒙古等地进行了种植实验。“抚远的生态环境好,天蓝水清透着舒服劲儿,是一张未被污染的‘白纸,最适合发展生态农业。”李峰于2015年在抚远建设基地,如今经过试种植培育进入挂果期。

“我们从北美引入蔓越莓苗,在中国开始进行实验种植,是中国最早将蔓越莓实施田间种植和管理的企业,也是目前全亚洲唯一成功的规模化种植基地。”抚远红海植业有限公司工程师程正新表示,1亩蔓越莓经济收益大约等于50亩水稻,丰产期可持续50至70年。

余国华是上海一家商贸企业电商负责人,在该电商销售的众多商品中就包括国产蔓越莓鲜果。据余国华介绍,受到消费者认知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国产蔓越莓鲜果此前的线上销售相对平淡。然而,从1月初开始,蔓越莓鲜果的线上销售突然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每天都有很多人在线上咨询,日均成交量较此前实现了成倍增长。”余国华说,蔓越莓鲜果之所以能在线上销售爆火,11名广西“小砂糖橘”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1月初,广西3名老师带着11名小朋友来到黑龙江研学旅行。由于统一穿着橘色服装,加上来自盛产砂糖橘的广西,这11名小朋友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小砂糖橘”。研学期间,“小砂糖橘”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心。为感谢热情接待,广西南宁沃柑基地1月4日晚间打包11车砂糖橘、沃柑发往哈尔滨,答谢东北“老铁”。热情好客的东北人也迅速行动起来。1月6日,黑龙江省抚远市“回报”广西的第一批蔓越莓已装车运往广西南宁,后续陆续发出总计10万盒的抚远蔓越莓。

一时间,不但“小砂糖橘”勇闯哈尔滨登上热搜,抚远的蔓越莓鲜果也在网上成为爆款。1月10日,淘宝天猫数据显示,平台上蔓越莓搜索量同比上涨958%,成交翻倍。连带周边商品蔓越莓汁和蔓越莓干的同比搜索量也分别上涨了228%和136%。

新产业富裕一方

“2019年国产蔓越莓迎来首个丰收年,在2020年以后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产量。经过近些年的持續发展,抚远的蔓越莓种植面积已经从最初的100亩发展到现在的4200亩,产量也在逐渐提升,2023年产量达到了2700吨。抚远生产的蔓越莓只有极少一部分是用于鲜果销售,绝大多数用于供给下游的果脯、饮料生产企业。”李峰表示,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蔓越莓进口国,抚远的蔓越莓产量远不能满足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未来若干年仍需要大量进口蔓越莓。

李峰介绍,同种植水稻和大豆等传统粮食作物相比,种植蔓越莓的确具有非常高的经济效益。以蔓越莓盛果期每亩产量2吨,每吨市场价2万元计算,每亩蔓越莓收入可以达到4万元。“考虑到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市场需求,我们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参与种植蔓越莓。这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都具有积极意义。”李峰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种植蔓越莓前期投入较大,1亩地需要投入3.5万元至4万元,主要用于前期土地平整、安装喷灌设施、建设排放沟渠等。经过成功种植,蔓越莓需要3年方可挂果,5年至6年才会迎来盛果期。当蔓越莓达到盛果期后,一年可收回前期投入的成本。通常情况下,蔓越莓进入盛果期后会持续多年稳产。

“我们接下来肯定要进一步扩大蔓越莓的种植面积,政府也在协调解决用地问题。”李峰说,当蔓越莓种植面积和产量达到更大规模,并且能源源不断为相关产品提供原材料时,会考虑投建产品生产线。

此前,蔓越莓作为北美原产的水果,其育种和栽培技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国内的种植还属于野生的状态,仅仅局限于东北的大兴安岭地区。2007年开始,少数几家小浆果研究机构开始进行蔓越莓的选种、引种和育种工作,但仍处于繁育和栽培实验阶段。

李峰意识到,国内市场供应严重不足,意味着在中国种植蔓越莓有着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2014年10月,李峰成立抚远红海植业蔓越莓种植基地,一期项目规划种植蔓越莓4200亩,计划总投资3亿元;二期项目规划种植蔓越莓3万亩,计划总投资15亿元,一场声势浩大的国“蔓”崛起为抚远带来了巨大商机和改变。

为农民长期稳定增收,李峰建立了“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行“带资入企”和“干股分红”两种模式,最大限度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在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带资入企的贫困户每户5万元,年底一次性结算。105户贫困户每户年增收3000元。农户利用国投资金作为个股入资蔓越莓种植合作社,合作社再与企业签订10年“干股分红”协议,全市特殊帮扶户271户528人受益,人均年收益850余元。

“去蔓越莓基地捋苗,干活不咋累,每天管吃還能赚150元。”自从有了蔓越莓种植基地,寒葱沟镇良种场村脱贫户任秀英就告别了过去捉襟见肘的苦日子。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抚远市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新模式,把农户与市场连接形成蔓越莓产业链,带领当地农民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据统计,过去五年,红海植业已累计为农民分享红利近350万元,每年带动种植基地周边再就业人数达1000人。

“每年到收获季节,基地都会雇佣周边农户。去年的收获季雇佣了200人左右,他们负责收果、分拣、清洗、包装、冷冻等,定额工资是每天150元,计件工资要求熟练度,每人每天300元至400元不等。现在不仅是附近的村民,抚远市里每天都有坐专车来基地打工的。”李峰说。

同样,在红海植业蔓越莓种植基地附近,一个养蜂基地忙碌异常。伴随着蜜蜂的嗡嗡声,工人们正忙着采割蜂蜜,一派丰收的喜悦。现在,该基地养蜂规模达到400余箱。

2015年,作为家乡小有名气的专业养蜂人,于文龙成为了这些蜜蜂的管理人员。他说,蜜蜂授粉能提高蔓越莓的产果率。“基地为我们提供了养蜂的基础设备和平台,比自己在家养蜂省心多了。”于文龙说,现在自己一年收入能达到六七万元,经济水平提高了,生活也改善了。

为了提高蔓越莓的产量和质量,抚远市通过发展特色蜜蜂养殖,在提高蔓越莓效益的同时,还丰富了蔓越莓系列产品的产业链。同时,通过蔓越莓基地带动作用,抚远市正大力发展特色观光、旅游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产业兴了,农民富了。抚远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抚远市已经建设成一个集蔓越莓生产、检测、销售和产品深加工的综合性示范生产基地。未来,抚远市将继续扶持红海蔓越莓种植,开发5万亩环湖蔓越莓特色文旅“红海小镇”二期建设,打造“东方的蔓越莓之都”,将蔓越莓产业升级成文化综合产业项目。

点燃乡村振兴引擎

每年9月底到10月中旬,蔓越莓水收时,一颗一颗鲜红的蔓越莓,在水面汇成红色的海洋,组成一幅一幅蔓越莓画卷,蔚为壮观。这片亚洲最大的红海美景不仅系着企业的未来,连着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同时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观赏蔓越莓水收已经成了抚远的一道独特风景,带动了当地特色观光和旅游农业的快速发展。

十年间,抚远市的蔓越莓种植从无到有。据了解,长期以来,蔓越莓在国内进行的规模种植一直使用由北美进口的品种,中国始终没有具自主知识产权的种植品种,而良种更是制约种植的“卡脖子”技术难题。蔓越莓种子进入太空进行航天育种,这是利用返回式航天器将植物材料带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导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出新材料、新种质,培育新品种的育种途径和方法。

此前,抚远已先后两次实施太空育种试验。2022年6月,抚远的5万粒蔓越莓种子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创下国内蔓越莓“太空育种”的首例。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和3位航天员一起回家的还有抚远的蔓越莓种子,这些蔓越莓种子“飞天”归来之后进入抚远蔓越莓研发中心,进入培育研究阶段。2023年5月,抚远的蔓越莓种子再次随着“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

据有关专家介绍,航天育种可以根据中国土壤性质、土壤特点培育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蔓越莓种植品种,在生物经济领域再次实现“零”的突破。在此基础上,可以丰富我国的蔓越莓种质资源,提高中国蔓越莓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这一次,产自东极的小小蔓越莓为全国的现代农业发展贡献了抚远力量。

抚远市的产业体系主要是由商贸、旅游、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特色渔业等五大产业构成,蔓越莓产业即归属于现代农业。早在几年前,抚远就提出要打造“东方蔓越莓之都”,全力支持蔓越莓产业发展。

抚远市通过校园招聘、人才引进、市企联聘、实习实训等方式,引进各类人才助力蔓越莓产业发展,并筹集资金建成全国首个蔓越莓研发中心。

截至目前,抚远蔓越莓研发中心吸引农业领域专家13人参与科研,并组建了省级蔓越莓领军人才梯队,专项从事浆果类植物学特征等研究工作。该研发中心通过围绕空间站蔓越莓新品种太空诱变、良种培育繁育攻坚等,与黑龙江省科学院、黑龙江省农技推广总站等开展长期深度合作。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粒良种就是一把丰收的“钥匙”,是发展现代种业、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因此,要想发展蔓越莓产业,蔓越莓种子的优劣至关重要。抚远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完成蔓越莓科研中心建设,培育超级太空莓种苗,实现蔓越莓育种国产化”。

“我们现在没有任何一粒蔓越莓种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些种子全部是从北美引进的,而且还不是北美的最佳品种。种子问题已经成为中国蔓越莓产业面临的最大发展瓶颈,因此一定要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蔓越莓品种,这已经刻不容缓。”李峰说,“太空育种能够快速改变种子的基因,帮助我们培育出适合中国特定环境种植并能够进行推广的种子。太空育种提升了中国选育优良蔓越莓品种的科技实力,使中国蔓越莓在国际市场更具竞争力。我们后续将会同生物领域的科学家、科研单位一起在抚远开展温室繁育、种苗移栽、优良单株类型品种选育及区域试验,进行蔓越莓品种的改良创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级太空莓,在填补国内空白的同时,打破国外长达160多年的技术垄断。”

“蔓”游太空的背后是人才链、产业链、政策链竞相涌流和协同创新,是人才振兴与乡村振兴高度契合的现实印证。2023年9月,抚远市召开蔓越莓产业项目招商合作发展座谈会。会上,抚远红海植业有限公司分别与海南海垦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果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署了蔓越莓合作发展及销售协议。

抚远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未来,抚远市将与国内外加工、贸易、品牌等专业机构一同打造属于东方的蔓越莓之都,将蔓越莓种植打造成一个文化综合产业,开创中国首个蔓越莓主题文化节,建设辐射东北亚的蔓越莓体验之旅,打造蔓越莓商旅文主题的城市名片,让更多人到抚远了解和体验蔓越莓,也让抚远因蔓越莓这枚“红色宝石”而闪耀。

猜你喜欢
抚远李峰太空
回家
抚远意象等
上太空,安个“家”
高地上的千纸鹤
静翕:李峰、张广慧、陈勇劲作品展
我们都是好人
李峰作品选
“SB250病毒”是恶作剧
太空遇险
畅游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