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山东纪录片的共同体美学研究

2024-05-10 09:48刘强薛岩
齐鲁艺苑 2024年2期
关键词:新时代

刘强 薛岩

摘 要:进入新时代之后,以山东广播电视台为代表的各类制作机构,推出了一批贴近时代现实表达需要的高水准、影响大的纪录片。它们超越了具体民族符号、文化记忆、神话传说的在地性书写要求,塑造了可爱、可敬、可信的中国形象。其所蕴含的“天人合一”“求同存异”“兼容并包”等内在价值和审美逻辑,与共同体美学的核心要义“尚同”“存异”“共美”“崇和”完美契合,并显现出与之对应的美学特征:在文本层面,新时代山东纪录片呈现出生命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精神共同体等多样形态;在产业与传播层面,新时代山东纪录片注重合作共赢,与各方共筑利益共同体。它与观众之间达成有效共鸣共振,进而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价值引领作用。

关键词:新时代;山东纪录片;共同体美学

中图分类号:J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236(2024)02-0084-08

齐鲁大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它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如泰山、黄河、渤海、黄海、“三孔”等,其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彩多样的文化地理图谱,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为山东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充足的素材。

山东纪录片主要是指由山东省内的机构或者山东籍个人,以山东的自然、文化、历史、人物、社会发展等为表现对象创作的纪录片。新时代以来,以山东广播电视台为代表的各类制作机构推出了《齐鲁家风》《战国大学堂之稷下学宫》《大河之洲》《大泰山》《长山列岛》《城子崖》等一系列紀录片。这些纪录片不仅在创作体量上位居全国前列,且每一部都保持了较高水准,展现出山东的景观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彰显了文化自信,凝聚了奋进力量,极大满足了受众期待。

“共同体”概念涉及社会学、哲学等多个学科。关于“共同体”的讨论由来已久,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城邦共同体”的概念,后又有马基雅维利的“国家政治共同体”、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等理论相继提出。目前学界倾向于认同斐迪南·滕尼斯的观点,他认为,“共同体”是“拥有共同事物的特质和相同身份与特点的感觉的群体关系”[1](P2)。尽管共同体这一概念的最初诠释,源自于西方学术领域,中国学界对于该术语尚无明确的定义,然而与之密切相关的共同精神,却早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如老子的“天人合一”、孔子的“和而不同”、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等思想。这些“天下观”思想强调整体和谐与普遍关联,与“共同体”一词在理念内涵上有异曲同工之处。

饶曙光立足于当下中国电影,在结合中西方共同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共同体美学”这一概念。“共同体美学”试图通过影视艺术的角度,强调在创作和审美过程中的共同体意识,同时试图探索在全球化背景下,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实现文化的多元共生和谐发展的路径。它作为一个极具包容性的理论,涉及电影文本、产业等方方面面。也正如其所说,“它的基本思路是立足于‘我者思维基础上的‘他者思维,在文本层面倡导‘共同体叙事,在产业层面坚持‘共同利益观,对电影的微观、宏观和相关方面都能产生良性互动”[2

纪录片作为影视艺术的一种类型,与电影一样存在着导演、文本、观众、产业等多个维度。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已发生巨大变化,观众对纪录片的审美习惯也随之改变。为适应这些变化,新时代山东纪录片的创作者们,迎合时代发展,关注观众审美需求,积极以共同体思维观照创作,使作品呈现出共同体美学特征。在文本层面,新时代山东纪录片呈现出生命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精神共同体等形态;在产业与传播层面,新时代山东纪录片创作注重合作共赢,呈现出“共同利益观”。这与观众之间达成有效共鸣共振,进而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展现出巨大的价值引领作用。

一、描绘中国式现代化图景,凝聚万物共生的生命共同体意象

共同体美学的重要理论支点之一,来源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共同精神。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下观”,蕴含着深刻的共同体内涵,在古人看来,天下不只是指国家、人民,还包含自然万物,是一种极为开放的共同体观念。老子的“天人合一”、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作为“天下观”的代表性思想,指明了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共生的理念,道出人与自然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古老中华民族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先进世界观、价值观的哲学化表述。天下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强调整体和谐与普遍关联,涵盖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深刻理解。它不仅仅关注个体或单一群体的利益,而是着眼于整个社会乃至全人类的共同福祉。

新时代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结合中国古代生态智慧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论述,认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3](P225)。在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4。无论古今,中华民族都有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要性的论断。《大河之洲》《长山列岛》《大泰山》等纪录片,依托山东丰富的山川河流等自然资源,生动讲述了齐鲁大地万物共生的故事,试图形成关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命共同体的影像表述。

(一)人对自然的修复与保护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5](P6),人类在与自然双向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大河之洲》《长山列岛》《大泰山》等纪录片的叙事重点之一,即是描绘人对自然生态的修复与生物保护,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图景。《大河之洲》书写了各行各业的人保护黄河三角洲的故事。黄河三角洲虽是全球暖温带上最完整的湿地区域,但是其自然环境先天不足,导致生态系统极为脆弱。为保护黄河三角洲的自然生态,无数人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在《大河之洲》的第二集《家园》中,王准夫妇在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区种植稻子多年,从不阻拦鸟吃稻谷,并且还在收割完稻子后,给鸟儿们预留一部分作为食物;电力工人为了东方白鹳安全的栖息环境,在40多米的高空建造人工鸟窝;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的谢宝华,想尽办法清除互花米草。第三集《和合》,徐化凌团队不停地试验培育耐盐耐旱、抗病性强的野生大豆,实现了盐碱地的再利用。《长山列岛》第一集《沧海灵珠》中,工作人员通过在海上拉警戒线、巡逻等方式,保护海豹栖息地。第三集《向海而兴》的张沛东,带着团队,于长山列岛设置了3个试验点,种出2万亩的海底绿洲,有效保护了环境。《大泰山》第一集《河源山脉》中,野生赤鳞鱼因气候变化和过度捕捞,一度濒临灭绝,科研人员不断努力,打破了自古“赤鳞鱼不下山”的惯例,为其创造了有利的生存条件;史兆奎养殖泰山赤鳞鱼为业,人工增殖放流赤鳞鱼苗;科研人员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培育出野生花楸幼苗,解除了它濒临灭绝的困境;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在泰山植树造林,更是创造了绿色奇迹。

这些纪录片不仅呈现了人类对自然生态的呵护意识,还表现了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与眷顾。《大河之洲》中,人们利用改良技术将盐碱地变为肥沃土地,并种植了松茸、金银花等经济作物,实现了农民增收;《长山列岛》中,碧水蓝天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大泰山》中,讲述如何利用有利条件促进旅游经济等。这些均有力呈现了生态保护与人类命运相依相存、不可分割的图景。

(二)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东转向绿色经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同样是这些纪录片表现的重点。《大河之洲》中,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理念,与齐鲁石化一起不断克服技术难题,共同承担中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这一项目将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灌入地下油井驱油,同时实现地下封存,极大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长山列岛》第二集《耕海人家》,讲述了人们为保护海洋而做出的退让及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绿色经济转型的故事。为保护海洋生态,渔民孔庆海认真贯彻近海岸一公里内禁止养殖的政策,将自家养殖的百余亩牡蛎拆除,把养殖区搬到离海岸10公里外的远海。《长山列岛》第三集《向海而兴》中,政府部门关闭了岛上污染海洋环境的国营造船厂。长岛经历一系列转型之痛后,探索出一条海洋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之路,共腾退近海养殖区近两万亩,修复、清理海岸线近百公里,极力保障了海洋生态的良性发展,同时利用技术手段实现绿色增收,如建立深遠海智能化网箱,每年产出渔获超过400吨。为满足游客新需求,长岛支持渔家乐经营户升级为民宿。这一系列作为,皆在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

《大河之洲》《大泰山》《长山列岛》等纪录片,全面呈示了山东自然之美与生态保护开展的状况。以人与自然的共存关系为重点,它们改变了二元对立思维,实现了齐鲁大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价值认同。山东纪录片结合时代精神,以其天然的写实性,描绘了山东自然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绿色转型的生动景像,这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励志式书写,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全国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二、聚焦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尚同存异的文化共同体认知体系

文化共同体理论的研究,受到众多学者的青睐,有学者认为“文化共同体是以某一共同关心的文化现象为纽带的文化群体”[6](P705),还有学者认为,“文化共同体,是指具有共同理想和相同的文化性状的社会个体所构成的有序群体”[7](P193)。综合来看,这些观点均认为文化共同体内部往往具有相似的生活环境、集体记忆与价值理念认同,拥有包容的文化心态等特征。张经武将共同体美学的核心要义概括为“‘尚同‘存异‘崇和‘共美”8。“它们都根植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尚同是基础,根植于求同思维和大同思想;‘存异是原则,继承了‘多元一体传统……”9,即共同体美学提倡在“尚同”的基础上,允许差异性的存在。《齐鲁家风》《战国大学堂之稷下学宫》《城子崖》《大泰山》等纪录片,聚焦山东本土文化,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尚同存异的齐鲁地缘文化共同体特色,在此基础上,以更大的视角聚焦中华文化源头,进而为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建构添砖加瓦。

(一)学术共同体:“百家”思想争鸣融合

《战国大学堂之稷下学宫》分为《初兴》《争鸣》《星散》《裂变》《垂统》五集,分别以孟子、荀子、邹衍、苏秦、韩非等众多学派大家的人生轨迹为线索,串联起宏大的历史架构,描绘了稷下学宫从繁荣到式微的150年历史画卷。稷下学宫位于山东省淄博市,由战国时齐国创立,是世界上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几乎容纳了战国时的各个学派,如儒家、道家、兵家、阴阳家、法家、墨家、农家等,汇集各国贤人名士数千人。各个学派自由学习、讨论、研究,营造了一种活跃的研讨氛围。中国学术史上家喻户晓的“百家争鸣”,就是从稷下学宫开始的。各家学派学者都从自己的理论出发,互相辩论,相互融合,共同探讨治国方案,打破了各个学派之间封闭传授的禁锢,能够“求同存异”,也就促进了思想的解放、融合,体现出各个学派的理论虽有不同,但是却都有一个治国平天下的共同理想,而对理想的追求,促使他们汇聚在稷下学宫,形成有意识的群体结合。英国著名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认为,共同体“既指有形的共同体,又可指无形的共同体”10](P1)。无疑,汇聚天下英才的稷下学宫,是中国最早的有形文化共同体,作为当时全国学术文化和思想交流的中心,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所传达的天人关系、兼容并包、和而不同等思想精髓,不断滋养着齐鲁大地乃至整个中华民族,使中华文明传承虽历经千年而始终不衰。

(二)家风文化共同体:优良德行世代传承

家风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山东作为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家风文化深受其影响,呈现出强烈的共性特征。《齐鲁家风》一共六集,分别为《诗书传家》《孝义格天》《诚信天下》《德廉为本》《家国情怀》《和而不同》,对应了六大家风主题。此纪录片以家庭为单位,聚焦山东,将数十个古今人物的故事交织呈现,生动描绘展现了历久弥新的家风文化,同时追溯了其时代传承以及对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传达出人们对家风文化的认同、共鸣。《诗书传家》中,农民张列才是当代社会中把儒学进行转化、发展的典型代表,通过讲学等方式,推广儒家思想带动家风、村风的好转,为传播正能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孝义格天》将古时王祥“卧冰求鲤”的传说,与当下济南苏机来及兄弟姐妹轮流无微不至地照顾脑溢血瘫痪在床老母亲的故事结合并娓娓道来,讲述了山东人从古至今“孝”的传统。“孝”已然成为山东人的主要性格之一,在齐鲁大地上一代代传承。《诚信天下》中,刘丽华在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中,因诚信受到当地的热烈欢迎,其为人处世的方式,展现了中华传统美德,让儿子也深受影响,将诚信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虽然这些家风故事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故事内核却集中表现为“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在这个层面上看,家庭不只是一个血缘共同体,更是一种价值观念,蕴含了中国古代优秀的道德准则与伦理规范,不仅影响家庭成员正确观念的养成,更影响社会风气的好坏。因此家风建设在当今社会极其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 注重家教、注重家风”[11。在这方面,纪录片《齐鲁家风》结合时代精神,通过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塑造了齐鲁家风共同体形象,为山东家风乃至中国家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中华文化共同体:多元文化一脉相承

中国作为一个民族多元的大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与其他民族差异化的文化,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共同汇集成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共同体是“以共同的语言文字、历史记忆、传统价值观和共同心理特征等为纽带组成的民族文化有机体”[12,它呈現出多元一体的格局。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及其文化认同的灵魂和根基”13,发挥着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灵魂和纽带作用。构建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关键,无疑是各民族之间的彼此认同,特别是在文化层面的彼此认同。在保护好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寻求各民族文化的共性,有助于构筑中华文化共同体、促进文化认同,进而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纪录片《城子崖》《大泰山》,围绕中华文化的起源、泰山文化的传播等内容,立体展现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带给观众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城子崖》表现了李济和梁思永等考古学家对城子崖遗址的发现、发掘以及研究的故事。考古工作者们发现大量的黑陶和器型独特的单色陶器,以及殷商文化典型的遗存卜骨,为殷商文化找到更近的源头,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也是中华文化源于本土并一脉相承的有力证明。这进而从根本上破除了“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论断,确立了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为中国史前考古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这些发现极大促进了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的提升,为弘扬优秀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支撑。

《大泰山》聚焦泰山故事,以其多元的视角,对泰山文化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有效促进了文化认同和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建构。《大泰山》一共六集,每集的命名均来自泰山石刻内容,凸显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前三集主要介绍泰山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内在关联,探究泰山文化成为重要的中华文化符号的原因。第四集《登高必自》,从追溯中华文化因“书同文、文同宗”从未断流,为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创造条件开始,相继讲述司马迁、李白、杜甫、辛弃疾、李清照等家喻户晓的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事,进而潜移默化地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价值观融入到纪录片中,大大弘扬了中华文化。第六集《国泰民安》中,重在书写泰山文化的影响力,深入挖掘泰山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如对福建东岳庙、山西东岳庙进行重点描绘,展现泰山的东岳庙遍布全国的盛况;“泰山石敢当”的石刻,更是散落于祖国大江南北。以泰山文化为中心的庙宇、石刻,早已内化为全国共同信仰,呈现了强烈的文化认同。对泰山文化的认同,不仅体现在内陆,更与台湾地区一脉相承,该片用大量笔墨书写内陆与台湾共同的民间信仰。第二集《若登天然》,介绍了台湾以“泰山”命名的中小学、台湾的孔子石像与泰山石像出自同一母本的事实;第六集《国泰民安》,描写了台湾的东岳庙以及泰山神在台湾极大的影响力,这些共同的审美情感、共同的信仰,均揭示出内陆与台湾文化同根同源、紧密相连的原因所在。《大泰山》中,用大量的镜头,展现全国各地的众多游客爬泰山的场景,游客被采访时,大多显现出强烈的文化自豪感,这也从侧面表明了两岸三地的人们对泰山文化的认同。

山东纪录片通过以泰山为代表共享的符号、先秦诸子为代表的共识性人物、“卧冰求鲤”为代表的传统故事等文化因素,阐述中华文化的共性价值,超越了在地性书写,构建出一个继承传统、滋养现代的中华文化共同体。这对加强文化认同,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国家统一与促进各民族团结等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传播主流价值观念,塑造信仰趋近的精神共同体意识

滕尼斯认为,“精神共同体意味着人们朝着一致的方向、在相同的意义上纯粹地相互影响,彼此协调”[14](P87)。简言之,个体是共同体建构的基础,精神共同体本质上是“人”的共同体,其成员遵循着共同的价值信仰。精神共同体是现实社会中联系个体心灵的纽带,能够起到意识形态引导的作用,因而构筑好精神共同体,对一个国家、民族的安全稳定来说,极为重要。新时代山东纪录片立足社会现实、把握时代脉搏,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主流价值观念为叙事主题,诠释“崇尚刚健的自强不息精神、崇尚民本的厚德仁民精神、崇尚有为的能动创造精神、崇尚群体的大公无私精神”[15等齐鲁文化内在精髓,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通过纪录片的叙事主题与社会历史的互文性,连接观众的共同记忆,促使观众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一)回溯过往,书写国族意识

“伦理学上的家国情怀是个人对于小至自己的家庭,大至自己所属的国家的一种积极的思想意识……反映的是个体与群体之间交织交融、休戚与共的关系,是对天下苍生的仁爱之心,是对共同文化的认同,也是对普遍价值观念的坚守与践行。”[16回溯过往,书写舍生忘死的国族意识、家国情怀,是山东纪录片的重要内容。

《齐鲁家风》第五集《家国情怀》,全面展现了历代中国人为保家卫国前赴后继,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牺牲精神。颜真卿为维护和平讨伐“安史”叛军;戚继光带领部下奋勇抗击倭寇,保证了沿海地区的生命财产安全;抗日名将张自忠英勇善战、不怕牺牲,令日军望而生畏;沂蒙红嫂张淑贞用自己的乳汁,养育八路军后代,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拥军的情怀;武警战士张楠从小立志报效祖国,在执行任务时壮烈牺牲,践行了自己的诺言。无数事迹,均生动体现了山东人代代相传、绵延不绝的家国情怀,让古今家国情怀产生了动人的衔接与融合。《大泰山》第六集《国泰民安》中,记录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段往事,在中缅边境耿马县的一处峭壁上,赫然刻着“以戈待敌”和“泰山石敢当”字迹,展现出祖国边疆耿马县人民驱逐外敌的决心,也从侧面反映出全国各族人民抗日的大无畏精神。《战国大学堂之稷下学宫》中,韩非子面对韩国出现的问题,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多次劝谏韩王励精图治,后来他被秦王抓走后,为挽救国家于危难,不惜牺牲自己,全力劝阻秦王对韩国开战,展现出崇高的爱国情怀。新时代山东纪录片关于国族意识、家国情怀的叙事,不仅是对过往历史的回顾,更是对集体记忆的凝聚和再现,体现出中华民族共有的价值、精神,对于形塑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具有重要意义。

(二)聚焦当下,展现时代精神

孔子曾说“刚毅木讷近仁”,《易传》也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无数教导人们做人做事道理的儒家思想,在潜移默化中铸就了华夏子孙不怕困难的勇气与直面挫折的坚强意志。聚焦当下,从平民视角展现时代精神,也是山东纪录片的叙事重点。新时代山东纪录片,通过展现个体坚韧不拔、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见微而知著,以此传扬中华民族共有的信仰与价值观。

《长山列岛》呈现人与自然共生的同时,也将人物身上凝聚的精神气质展示。孔庆海是一个牡蛎养殖户,镜头中他的养殖区被大风吹得一片狼藉,损失极大,但他和妻子并未气馁,而是积极进行补救,尽力降低损失。面对天灾,他们始终相信只要辛苦劳作就能弥补亏空,永远对未来充满希望。张沛东起初没有资金,但他坚持不懈,终于有了自己的团队,在长山列岛设置了3个试验点,种出2万亩的海底绿洲。该片立体呈现出山东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大泰山》在描绘壮美山川景观的同时,更以贴近现实的笔触,传递了人们锐意进取、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攀登精神。面对野生泰山花楸即将灭绝的难题,申卫星等科研人员不断摸索、愈挫愈勇,终于寻找到方法,解决了这一困境;气象工作人员十几年如一日地在泰山山顶坚守岗位,即使过年也不曾离山半步;泰山挑山工路长祥不畏艰辛,为泰山游客的食物补给提供了保障;导游张娟无畏风雪无数次攀爬泰山,通过网络直播向世界传播泰山文化。该片通过与泰山相关的普通人的故事,形神兼备地传达了时代精神。《大河之洲》中,电力工人冒着生命危险,创新性地在四十多米高、随风晃动的塔头给东方白鹳筑巢,保障其安全繁衍生息;宝华团队反复试验清除互花米草的方法,最终取得较好的效果;徐化凌科研团队不断钻研,成功在盐碱地孕育大豆新品种。这些故事,均传达出保护黄河三角洲的人们锐意进取的精神。

山东纪录片透过历史与当下,将个体叙事与国家叙事进行有效链接,展现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家国情怀与时代精神。这些精神是来自不同职业、不同民族、不同年龄段的个体在生存发展、抵御外敌、交融互动中共同构筑的,高度彰显了其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有效建构了中华民族精神共同体。同时,极大契合了海内外华人的情感期待,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他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价值的认同。

四、整合资源协同发展,共筑合作和谐的利益共同体形态

饶曙光提出,“共同体美学是立足于‘我者思维基础上的‘他者思维,即思考任何问题都考虑到所有‘利益攸关方的感受和诉求,力求通过合作达到和谐,实现共同诉求与利益的最大化”[17。另外,張经武认为,“共同体美学的第三个核心要义可概括为‘崇和,即崇尚和追求电影艺术、技术、产业、文化等诸多层面的合作与互动、平衡与和谐”[18。可见,追求合作、和谐,实现各方的共同价值与目标是共同体美学的重要内涵。新时代山东纪录片创作者将共同体思维纳入到纪录片的制作与传播中,构筑各方利益共同体,极大提高了创作效率,在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有效将齐鲁大地的自然人文风光和主流价值传播出去。

在创作层面,新时代山东纪录片注重合作、联动。一方面,在创作单位内部注重资源协调,团结合作,提高效率。以山东电视台为例,该台内部拥有多个纪录片制作团队,如纪录片中心、齐鲁频道、卫视传媒公司等。这些团队在制作某一纪录片时,并不是单兵作战,而是团结合作。如在纪录片《此水此山此地——寻根焦裕禄精神》创作过程中,山东电视台统筹力量,从各部门抽调业务精英组成新的创作团队。他们发挥各自优势走遍多个省市,协同合同,拿到第一手资料,高效完成制作任务。另一方面,注重跨域合作,促成了多方共赢的局面。如纪录片《孔子》,由山东大众报业集团与中央电视台、英国雄狮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联合制作完成;纪录片《西征记》,则是山东广播电视台与德州市委宣传部合作的典范。这些跨机构的协作策略,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提升了工作效率,而且在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体现了共同体美学所倡导的“共同利益观”。在这样的合作模式下,各参与方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在传播层面,新时代山东纪录片制作机构注重拥抱互联网,积极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以山东电视台为例,山东电视台一方面以齐鲁网、闪电新闻等官方平台为依托强力宣传,另一面充分利用抖音、快手、微博等商业网络平台互动,实现了优质内容的裂变传播,赢得广大受众的喜爱和好评。例如,制作精美的大型纪录片《大河之洲》,并没有在山东卫视“大屏”一播了之,而是将作品再加工、再创造、再传播。创作团队精剪原始视频《大河之洲》的动人镜头,进行二次创作,制作成《凤求凰》《共同家园》《三角洲之恋》等短视频,发布在抖音、快手、视频号等“小屏”,以网络平台的裂变传播,持续发酵话题,实现长尾效应,多次登上热搜排行榜。据统计,全网总传播量超1.75亿,4条话题排名位列全国热搜排行榜前列。这些手段突破了电视的单一传播方式,实现线上线下大小屏互动。电视与互联网平台的传播合作,不仅扩展了传统媒体传播的边界,更体现了互联网时代不同媒体平台协作、互动、共赢的共同体思维。

结语

新时代山东纪录片,虽然表达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它们本质上是“同文化”“同价值”的生产。其在内容层面超越了在地性书写的要求,具体表现为超越具体民族符号、超越地方神话传说、超越地方文化记忆,集中呈现出生命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精神共同体等融合为一的形态;在产业与传播层面,协同合作,注重与各方形成利益共同体。这有效实现了主流价值的传播,与观众之间形成共情共振,构建起共同体美学,进而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价值引领作用。

当下,国家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意识形态风险面临新境遇、新挑战,做好意识形态的引导尤为重要。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认为,印刷技术对国族共同体的形成、认同,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与之相比,纪录片作为视听影像,能够更高效便捷地实现信息的接收,对促进国族认同来说意义重大。纪录片创作应承担起新时代的使命和任务,积极以“共同体美学”为指导,践行“共同体叙事”,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与观众产生共情、共鸣,与时代同频共振,不断提升中华优秀文化的感召力、影响力,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与认同。

参考文献:

[1][德] 斐迪南·滕尼斯. 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M]. 林荣远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饶曙光. 观察与阐释:“共同体美学”的理念、路径与价值[J]. 艺术评论,2021,(3).

[3]习近平. 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4]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N]. 人民日报,2022-10-26(01).

[5]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M]. 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2.

[6]李淮春主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7]邓伟志. 社会学辞典[M]. 上海:上海辞書出版社,2009.

[8][9][18]张经武. 电影共同体美学的要义及其与中国文化传统的联系[J]. 当代电影,2021,(6).

[10][英]齐格蒙特·鲍曼. 共同体: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安全[M]. 欧阳景根译.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11]习近平. 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春节团拜会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李克强主持 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N]. 人民日报,2015-02-18(01).

[12]傅才武,严星柔. 论建设21世纪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55(5).

[13]张小军.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差序格局及其文化实践[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1).

[14][德]斐迪南·滕尼斯. 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M]. 张巍卓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15]牛光夏. 齐鲁文化的影像档案——探析山东电视纪录片的地域文化特色及发展[J]. 中国电视,2010,(7).

[16]张军. 共同体意识下的家国情怀论[J]. 伦理学研究,2019,(3).

[17]饶曙光. 新电影市场与共同体美学[J]. 中国电影市场,2020,(11).

(责任编辑:叶 凯)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