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活得快乐的人,都有些“自私”

2024-05-10 11:39亦心
好日子 2024年4期
关键词:周秉昆韩松莫言

亦心

以前总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靠得越近,感情越好。后来才发现,掌握最舒服的相处之道才能让感情更持久。

人这一辈子,经历多了才明白,有时活得“自私”一点,日子才能过得张弛有度。

1 不管他人闲事

有人说:生活中我们所碰到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归根到底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和自己的事。而我们唯一有资格、有权利去管的,就只有自己的事。守住自己的边界,不逾越他人的界限,关系才能顺心,生活才能舒心。而在生活中,那些没有边界感的人,不是把自己的日子过成一团乱麻,就是让别人的生活鸡飞狗跳。

最近,重温电视剧《人世间》,发现剧中乔春燕和周秉昆的为人处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剧中,乔春燕、周秉昆和赶超三人从小一起长大,亲密无间。

有一次,赶超被骗差点要蹲大牢,是周秉昆找了哥哥周秉义帮忙,才化解了危机。没过多久,乔春燕的房子要被单位收走,她不乐意,直接要求周秉昆去找周秉义,让单位同意把房子继续给他们住,但秉昆婉拒了。没承想,乔春燕直接反问周秉昆:“为什么你只帮赶超,却不帮我?”还声称要和秉昆绝交。

不仅如此,拆迁时,她又要求周秉昆让周秉义帮忙,让自己可以多分得一套房子,周秉昆严词拒绝。

其实,乔春燕的危机,没到越界求人才能解决的地步。但她却依仗好友的关系,试图为自己谋取私利。

反观周秉昆,虽然和乔春燕是好友,但从不会为了帮朋友,失去做人的原则,干涉哥哥周秉义的工作。因为他知道,再亲密的人,都不能失去该有的分寸和尊重。

实际上,我们身边也不乏像乔春燕一樣的人,靠着关系熟络,屡次侵犯朋友之间的边界。

朋友间舒服长久的相处,其实就是恰到好处的分寸感。因为,不分你我的恣肆,只会生出间隙,让人想要逃离,不愿与之深交。而那些知深浅、懂进退的人,行事不逾矩,关系才会细水长流。保持适当的距离,相处有度,方能活得轻松自在。

2 不指点别人

王尔德曾说过:“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自私,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意愿生活才是。”

仔细品味,确实如此。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旅程,何必要求他人按照自己的路线前行。强拉他人进入自己的轨道,不仅容易引起矛盾,更疏远了彼此的关系。

作家韩松落曾讲述过一件事。

他有个朋友叫老柳,有手做陶艺的绝活。毫不起眼的泥土经他之手,就能变成一件精妙绝伦的工艺品。

老柳没有稳定的工作,全靠收取的微薄租金生活。在韩松落看来,朋友过得非常拮据。韩松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觉得老柳有这么好的手艺,不该过得如此窘迫。

于是他给老柳出谋划策,让他租陶窑,招收学徒,批量生产陶器,利用媒体进行宣传,在网站上售卖……

韩松落滔滔不绝地讲他以为的“成功之路”,他相信这样操作下来,老柳绝对可以赚到钱,极大地改善生活条件。

他讲得兴致勃勃,仿佛老柳的大好前程指日可待。可回头一看,老柳却满脸惶恐,对这种生活毫无兴趣。

刚开始,韩松落认为老柳不求上进,直到几年后,才逐渐明白:“他也可以不争,内向地、低低地活着,这是他的权利。”

韩松落是真心为朋友好,可是每个人想要的生活不一样,大家都有各自的喜好与偏爱。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观,没有对错之分。有人走向海,有人走向山,无论何处都是各自的归途。

做人最忌讳的,就是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别人该走的路。同样的人生剧本,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毕竟,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

3 不讨好他人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公式:100-1= 0。

意思是你好心待人100次,他也许都记不住,但只要有一次不称他的心,你之前所有的付出都会清零。

有些人总是为了讨好他人,一次次忽略内心的感受,最终受伤的只有自己。

有一次,莫言和朋友一起吃饭。大家酒余饭饱后,桌上还剩很多菜。他心想,这么好的菜,不能浪费,就继续埋头吃。

这时,其中一位朋友讽刺他过于能吃,非把那点钱吃回去。莫言瞬间窘迫不已,决心下次吃饭要扭转形象。

于是,再次赴约前,他特意垫饱了肚子,在宴席上吃得慢条斯理。不承想,另一位朋友又嘲讽他假模假式,做人真是毫无本色。

莫言不语,事后默默把这些朋友移出了朋友圈。你大口吃肉有人不悦,你细嚼慢咽有人嘲讽。人生碌碌,无底线地取悦他人,是最大的自我消耗。要知道,但凡需要你小心维护关系的,一定不是对的人。与其迎合那些错误的人,不如经营好自己的人生。不亏待每一份热情,也不逢迎任何一份冷漠,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任何一段关系只有适当的‘自私,让彼此都有空间,才能良性地来往。”

余生,多欣赏自己,适度“自私”,如此才能发现生命的别致美好,活得尽兴坦然。

猜你喜欢
周秉昆韩松莫言
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人世间》中的众生相
远离“心丑”的人
看《人世间》,学与子女好好说话
过去的年
看《人世间》学与子女好好相处
爱如莫言
莫言不言
时光笺里的成长诗
时光笺里的成长诗
韩松和他的“驱魔”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