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新世界,打响高端渗透战

2024-05-10 23:32刘春雄
生活用纸 2024年5期
关键词:高端化新世界分销

刘春雄

华润雪花啤酒董事长侯孝海提出行业“新世界”概念,这在当下各行业复苏时期的各色杂音中,无异于最响亮的一句正音。

降级有理,升级对路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从短缺经济猛然进入过剩经济。企业应对的办法是内卷——降价。笔者当时在一家行业头部企业任职,初期也是随大流降价。之后感觉不妙,开始开发新品进行产品升级——涨价。

当时,老板给销售部门提出两大指标:一是销售量每年增长30%,二是结构调整,即当时的高端产品占比每年提升5%。这是非常厉害的一招,因为没有每年5%的结构调整,可能就没有30%的销售量增长。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结构调整是企业销售增长的最大助力,市场表现就是“高端产品的利润支持了普通产品打价格战”。

后来,当时的行业老大在降价中消失了,笔者任职的企业从第二名成了第一名。

目前的状况与当时极其相似。自新冠疫情结束后,到处都是消费降级的声浪,真正活得漂亮的反而是推出高端产品的企业。例如,华润雪花啤酒疫情3年反而成就了“历史最快增长”,利润翻两番。

对于一个大的不确定性事件造成的影响,往往是初期感觉降级有理,后期恍悟升级才对路。社会的发展可能会被不确定性事件打乱节奏,但向上向前的历史进程不会因任何不确定性事件而打断。

当然,升级不是仅仅推出高端产品那么简单,伴随着高端升级,必然有营销转型调整。中国的渠道变革,就始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渠道下沉,从省代到市代再到县代,然后进入如今的深度分销时代。

那么,在快消新世界,是否也会伴随新的营销变革呢?

快消新世界

每隔10年左右,就会有一次影响经济发展的全球性事件。如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2020年的新冠疫情。

每次危机都会造成消费分化(K型复苏),形成两条消费路线:一条是长线“走高”的路线;另一条是短线“走低”的路线。两条路线都对,关键是企业的战略选择,以及战略选择后的战术动作。

华润雪花啤酒在3年疫情期间,曾实现了“历史最快增长”——利润翻两番。其背后原因就是在消费分化过程中,看到了被疫情掩盖的“消费趋高”的大趋势。

侯孝海董事长提出的“高端增长节奏时间表”,笔者比较认同。具体如下:

2008年,高端萌芽期:市场容量小。发达地区“小荷刚露尖尖角”,以国际品牌为主,高端产品相对小众。

2009—2014年,高端成长期:增速快、容量扩大。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国内品牌进入。

2014—2019年,高端发展期:增速加快。从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向二线城市渗透,国内品牌迅速增长。

2019—2025年,高端暴發期:增速更快,市场份额急剧增加。普及至县级以上城市,高端产品是主要增长点。新增长主要来源于高端产品增长,利润主要来源于新增长。

2025年以后,高端成熟期:增速放缓,渐渐成为主流。

从高端增长节奏看,高端暴发期恰恰与疫情期重叠了。而重叠带来了一个严重问题:高端化趋势被疫情掩盖了。这就会对高层战略判断造成困扰,要么没有洞悉高端化趋势,要么急于应付中短期危机,从而延误高端化时机。

这种现象,几乎在每次全球性经济危机中都会发生:趋势节奏被危机打乱,很多企业选择了趋势的反面。

被危机笼罩的情绪左右,而不是相信趋势的历史坚定性,很容易产生误判,特别是在自媒体惯于诉诸情绪的环境下。2020年3月第一轮疫情后,率先复苏的恰恰是高端产品,但是很多人没有觉察到。

华润雪花啤酒的战略坚定性,就在于相信历史趋势的确定性。不确定性只能打乱趋势的节奏,不会打乱趋势本身。

传统的行业以规模排名。高端化趋势意味着,长期以来规模导向的企业发展轨迹,会被结构导向改变。规模导向的逻辑:规模前置性投入→规模增长→带动利润增长。结构导向的逻辑:结构前置性投入→结构增长→利润增长→规模增长→规模、结构、利润三增长。规模分摊成本,结构产生利润。用结构产生的利润,支持大众产品内卷,就会形成大众规模与高端结构的双赢。

华润雪花啤酒提出了“啤酒新世界”,事实上,每个行业在高端化的过程中,都会形成行业新世界。这不再是按规模排名的旧世界,而是以价值、影响力排名的新世界。

在快消品旧世界,规模就是一切。在快消品新世界,新兴企业迎来翻盘的机会。原来价格体系中的“高价”,可能成为新世界价格体系中的“低价”。

最近几年,可以看到一些跨国品牌,在价格上不再被仰视,更多新兴品牌的产品在价格上高于跨国公司旗下的产品。因为不少跨国品牌的产品,只是在大众产品领域的“高价”。

新世界,新营销

传统营销体系是旧世界的营销,而快消新世界需要新营销。

深度分销体系是与大众产品的推广深度绑定的。大众产品的推广有两大驱动力:一是品牌驱动,传统的做法就是央视广告“大喇叭使劲喊”,快消品行业龙头都有过这种经历;二是渠道驱动,准确说就是深度分销到终端。

品牌驱动是To C(面向消费者)体系,深度分销是To b(面向终端)体系。To b和To C是两条线,一个是市场部(品牌部)的工作,另一个是销售部的职责。

高端化不是全民高端化,可能初期高端与大众的比例是一九开,然后是二八开,再接着是三七开。深度分销的三大招数,即铺货(理货)、促销、导购,对于高端化产品是失效的,试想如下问题:10%的高端率,怎么考核铺货率?高端用户在乎促销吗?高端用户会相信导购的话术吗?

总之,一句话:高端化与深度分销的营销体系并不匹配。不要寄希望于用深度分销的队伍和逻辑打高端化营销战。

高端化的营销体系是什么呢?从目前的实践看,大致包括三个方面:

1    高端化To C组织

深度分销是To b组织,围绕终端做铺货、陈列、理货、促销、客情。

高端化To C组织是一支新组织,要围绕高端集聚的b端做C端认知、推广。重点是认知,不是交易。

不仅生产厂家要建To C组织,经销商也要建To C组织。

To C组织有两点不同于To b组织:一是选择高端集聚的b端,而不是普通b端,所以要筛选、细分b端;二是触达C端不是长期工作,而是阶段性工作,完成C端认知,激活b端,就完成了阶段性工作。所以,To C组织是敏捷组织,是机动组织,而不是区域固定组织。

2    终端场景化

大众产品强调功能、性价比等诉求,而高端产品的功能性满足是前提,更强调的是情绪、价值。大众产品只需要生动化陈列即可,高端产品却需要场景化。

大众产品消费的更多是产品本身,高端产品消费的是一套消费系统,这套系统既包括产品,也包括场景。比如,生日蛋糕不同于普通蛋糕之处就在于有场景化,点蜡烛、唱生日歌、许愿等环节共同构成了一个消费系统,不能把产品单独从场景中抽离出来。

消费场景、营销场景、终端场景,这三大场景来源于对消费场景的洞察,有别于围绕产品做生动化视觉文章。

3    沉浸式体验

体验是最好的认知,但也是效率最低的认知。这个问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有了解决方法。这就是个体认知与群体认知的关系问题。

沉浸式体验有两大关键环节:一是体验设计以C端为中心,用户是“演員”,厂家是“导演”,让用户在表演中体验;二是用户结构,用结构提升体验效率。

前面讲过b端的分类,其实C端也是有分类的。在实践中,我们把C端分为KOL(关键意见领袖)、KOC(关键意见消费者)、大C、普C,我们要以C端结构解决认知效率问题。

从深度分销到bC一体化

深度分销是B2b,从B端(经销商)分销到b端(零售终端)。C端认知通过广告等大众传播方式解决。互联网时代又增加了IP化的自媒体传播方式。

高端化推广的三大动作是b2C,围绕b端做C端,可以称之为bC一体化。

bC一体化是双杠杆。从b端到C端是一次杠杆,进行结构优化。厂家不容易找到KOC、大C,但通过b端并不难。从激活C端到激活b端是第二次杠杆。

一旦激活了b端,围绕b端的bC一体化动作就告一段落。这也是To C组织是敏捷组织的原因。

bC一体化是典型的认知、交易、关系三位一体,或者称为品牌渠道一体化。To C是品牌认知;To b是渠道,是流量,是交易。因此,bC一体化也是品牌渠道一体化。

品牌渠道一体化解决了高端产品渗透性的问题。大众产品打的是“阵地战”,所以要考核铺货率。高端产品因为用户比例低,只能打“渗透战”。但是,“渗透战”打出势能很重要。

沉浸式体验可能是一个用户一个用户地做体验,效率也不高。但是因为有KOL、KOC的介入,再加上场景化的设计,就可以实现“深体验,强认知,高传播”的效果。由于大众媒体的式微,单纯的品牌驱动也式微了。而随着大众产品的饱和,深度分销模式也已经见底。

在深度分销的基础上,再向前迈出半步,触达C端,就能够成就高端产品推广新模式。bC一体化新模式时代到来了。

(转载自《销售与市场》,2023年4期)

猜你喜欢
高端化新世界分销
黄少媚:新世界的追求,不止于此!
聚甲醛高端化亟待解决 中国企业将如何破局
澳克泰工具:转型“难加工材料切削专家”,坚定走高端化路线
后工业化时代上海制造业发展定位和对策研究
旧报纸雕出新世界
小黑裙 三级分销时代的终结?
禧玛诺在欧洲开设第3个分销中心
解读微信三级分销
“P”出个新世界
微信封杀三级分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