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路径

2024-05-12 08:36潘晓侃
传媒 2024年8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中华维度

潘晓侃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我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如何有效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舞台,成为国家文化自信和软实力提升的重要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际传播交流》旨在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路径与策略,以期为传统文化的全球传播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本书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文化交流、教育交流、艺术创作、传统医学、信息传播等多个维度,集中分析了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交流,旨在为构建文化强国和推动全球文明的繁荣提供深刻的洞见与建议。

立足历史维度,在历史中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传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从历史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化传承的脉络与价值。例如,本书通过“明清之际中国传统文化的东学西渐”这一历史案例,生动地展示了文化交流如何跨越时空,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一歷史经验启示我们,通过国际学术会议、文化节庆、艺术展览等多元化的形式,可以有效地将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展现给世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此外,本书深入分析了《语言自迩集》和《朴通事》等古代汉语教材,揭示了这些教材中蕴含的儒家思想和文化价值。这些教材不仅是语言学习的宝贵资源,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载体。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创新性解读,使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同时保持其原汁原味。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立足技术维度,新媒体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在数字化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书深入探讨了如何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智能化处理,从而实现内容的个性化定制和精准推送。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传统文化内容的交流互动性,还能够通过算法推荐系统,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和贴合个人兴趣的文化体验。同时,本书强调了内容创新与本土化在数字化传播中的重要性。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流行文化相结合,或者采用适应当地的语言表述习惯和叙事方式来呈现中国故事,可以有效地提高传统文化内容的吸引力和传播效果。

立足教育维度,以文化交流培养文化自信。本书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例,深入探讨了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教育的力量,促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同时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技能的传授,更是中华文化精神的传递。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文化使者,他们肩负着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的重任。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平衡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确保学生能够在掌握汉语的同时,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这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在教学中巧妙地融入文化元素,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地接触和体验中华文化。

此外,本书还用“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交流的众多生动案例,展示了传统文化跨国交流的深远意义和实际成效。这种互学互鉴不仅丰富了各国人民的文化生活,也为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理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框架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不仅能够增强国家的文化自信,还能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促进全球文化的共同繁荣。本文基于此书提出了中华文化进行国际传播的多种路径,从历史层面、技术层面、教育层面探讨了文化传播新生态,希望在各界的努力下,中华文化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放异彩、展新风,成为连接不同文化、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者单位 嘉兴南湖学院

本文系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研究课题“嘉兴传统家风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KT202317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李栋】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中华维度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