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慧体育场馆助力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实现路径

2024-05-14 01:44潘琳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8期
关键词:体育馆体育场馆场馆

潘琳

西安外事学院 陕西西安 710077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智慧体育场馆成为连接科技与体育的关键桥梁,场馆得以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提供更加个性化、高效的体育服务和管理,从而极大地促进学生和社区成员的身体健康和运动参与度的提升。在高校层面,智慧体育场馆不仅提升了健身设施的使用效率和体验质量,还激发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为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奠定了基础。因此,加速高校智慧体育场馆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提高全民健身水平和推行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手段。

1 高校智慧体育场馆的基本概念及其助力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现实逻辑

智慧体育场馆的出现代表着体育领域与科技进步的紧密结合,所谓的智慧体育场馆,指的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智慧技术,对传统体育场馆进行改造,进而在运动员训练、观众体验和场馆管理等多个层面实现智能化升级。在我国政府大力推动体育发展的背景下,2021 年8 月9 日国务院发布了《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这一计划的核心目的是提高全民的体育健身参与度,确保体育活动更加普及。2021年10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又推出了《“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旨在鼓励民众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助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体育强国[1]。这些政策和计划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体育健身的需求,而且为体育强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计划》的实施,是为了提高我国的文化柔性和国际影响,促进体育和资讯科技的融合,改善民众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在此大环境下,针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着地域不均衡、公共服务不完备等问题,《计划》提出要加快体育场地智能化建设,促进场地设施和新兴技术的结合,加快体育设施的建设健全。《规划》明确提出,学校运动场就是学校开展课外运动、锻炼身体的主要场所,大学生进行身体运动,既是推动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条件,又是推动体育活动发展的关键,是落实规划目标的关键载体。在今后的校园内,智能体育馆将会是主要的发展方向,它与物联网、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的科技手段相结合,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全民的健康发展。

2 高校智慧体育场馆助力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现实阻碍

2.1 高校重视程度不足

在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智慧体育场馆作为一种新兴概念逐渐被推广,它能够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体育设施的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然而,在我国高校中,该概念的普及与推广仍处于起步阶段,高校体育场馆主要服务于师生的日常教学、训练及课余活动,传统上采用的是集中管理模式[2-3]。智慧体育场馆理念虽然已经提出,但由于管理层对其便利性和高效性的认识不足,智慧体育场馆的建设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导致资金、人才、组织和协调方面的不足。具体来说,这种缺乏重视的态度源于管理层对智慧体育场馆潜在优势的理解不充分,以及对智慧场馆管理技术必要性的认识不足。高校领导未能明确指出智慧体育场馆建设的重要性,导致从项目立项到人才引进,乃至项目开展等各环节存在显著不足[4]。此外,智慧体育场馆的设计规划也未能充分考虑具体环境和特定用户群体的需求,导致新技术与现有环境的融合不够深入,甚至出现不协调的情况。比如,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对智慧型设备的使用不熟悉,更新后的高校体育场设备仍旧依照在校师生的使用习惯进行设定,并没有针对这部分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优化设计。

2.2 场馆设备条件较差

作为教学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与发展面临着资金、规划与技术升级的多重挑战。体育场馆建设的投资规模因高校间差异而异,特别是在重点高校与地方普通高校之间,这种差异造成了设施条件的显著不均,地方高校尤其面临着场馆设施短缺和智能化软件落后的双重困境。由于资金来源主要依赖政府拨款,这种不稳定性导致了场馆建设与规划的不连贯性,使得智慧体育场馆的实施和普及遭遇重重阻碍[5]。在智慧体育场馆的具体实践中,大多数高校体育场馆依旧采用传统的集中管理模式,从场馆申请、租赁到设备借还,多依赖人工操作,这不仅效率低下,而且缺乏智能化管理的便利性。此外,场馆的原始设计未考虑未来的技术升级,导致一些室内场馆面临改造困难、场地规划不合理等问题。智能化升级在校园的整体规划和社会环境中难以有机融合,这不仅影响了场馆运营的流畅性,还限制了智能技术的有效应用。加之受到学生对新兴科技的接受度和熟悉度的影响,以及众多露天场馆中智能化设备安装与维护的实际难度的影响,在考虑成本投入与收益回报后,智慧体育场馆的升级显得不够划算。

2.3 机制建设不够健全

当前我国高校智慧体育场馆所面临的一系列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在建设机制的不完善和政策执行不到位两大方面。虽然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等多项政策文件,指导智慧场馆建设,但这些政策在实施细节和标准上不够明确,导致在实践中执行力度不足。特别是在多主体共同参与的体育场馆管理中,责任和权限的划分不明确,导致管理上的混乱[6]。与此同时,尽管部分高校体育场馆进行了智能化升级,引入了高新技术和改造设施,但在实际服务过程中,智能应用的实际运用率并不高,大多数操作仍然依赖于传统的线下方式。在日常维护管理及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中,智能技术的应用仍显不足,智能化管理的潜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更重要的是,体育场馆的使用评价和反馈机制亦显不足,虽然高校对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营设定了一定的标准和要求,但在软硬件设施的使用、维护以及学生的使用反馈方面的数据化、智能化和评价机制尚未形成有效的闭环。智慧体育场馆的基本状态检测和优化机制还需进一步强化,以确保其智能化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3 高校智慧体育场馆助力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实现路径

3.1 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规划》的实质是把全民健身提到了崭新的高度,形成了以人为本、以群众为中心的体育文化建设新格局。在此背景下,高校智能体育馆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既是推进学校体育信息化进程的物质支撑,又是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养成的一个重要平台。

首先,大学智慧体育馆需要落实“智慧引领,方便民众”的发展思想,实现“智慧化”和“智慧体育”之间的无缝衔接。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学校的决策和规划布置要密切结合学员的实际需要,以满足学员的体质发展为中心,保证全面、长周期、可持续的智力体育活动能够高效地进行。以此为导向,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增强自身健康意识的重要性,进而能更主动地投身到学校的健身活动中去。其次,为了适应全民健身的需求,大学智能体育馆的规划与建造还应遵循科学的规范,这就需要学校尽快制定符合实际的智能化体育馆产业规范,从而达到整体联动的目的。在设计中,要注重室内和室外场地的便利性和综合性,保证体育服务可以满足学生的体力活动和人际关系的需要,让他们从寝室里出来,投身于自然,逐步提高他们参与运动锻炼的积极性。在智能体育的指导下,要使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体育活动,并养成自觉参与运动的良好习惯。最后,以智能体育馆为依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传承发扬,立足于学生和全社会的现实需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思想,使各项体育活动和其他活动都能得到充分的保障。这种智能化的体育服务体系,既能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体育活动的选择,又能促进正向健康的体育文化的形成,从而推动我国的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3.2 加快智慧场馆的设备引入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高校体育馆资源分配一直是分散的,体育资源和自然资源的结合不够明显,造成了学校体育馆的资源结构比较简单,比较封闭。在此背景下,如何将其与天然资源相融合,进而提高其规模与品质,是当前体育馆智能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与资源,对其进行整体的规划与布置。这就要求既要对既有的传统体育场馆进行科学、合理的改建,又要把学校的体育馆和天然的体育资源有机融合起来,达到二者的协同发展。在规划中要有一个清晰的服务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方便,满足全民健身背景下全社会各阶层的需要。

同时,高校也要对自己的优势进行研究,把主要精力放在体育馆的改建和更新上,把体现地方特点的学校体育文化融入学校中,并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创造出适合本地的体育活动。以地方特征为基础构建学校体育文化,既可以充实学校的体育活动,又可以增强大学生对地方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7]要求各大院校进一步健全学校的基本体育设施,利用现代智慧科技的优势,提高体育馆的智能化程度。对现有体育馆进行适当的规划与更新,既可提升场地的利用效率,又可实现场地的合理配置,引入智能化科技,使体育馆的资源配置更加高效、更加公平。

4 结语

智慧体育场馆的建设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更是对未来健康生活方式的积极投资,智慧体育场馆融合了现代科技与体育精神,不仅提升了运动的效率和乐趣,还为培养健康、活跃的社区文化开辟了新途径。面对目前的健康挑战,高校作为智慧体育的先行者和实践者,有责任继续推动这一领域的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馆体育场馆场馆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既有体育馆场地扩声系统提升改造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迷宫弯弯绕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体育馆的考验
场馆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