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理技术助力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

2024-05-14 01:44梁俊如谈晨皓杨圣韬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8期
关键词:运动队竞技心理学

梁俊如 谈晨皓 杨圣韬

1.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 上海 202162;2.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上海市反兴奋剂中心) 上海 200030

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竞技体育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为国争光、为社会提供强大正能量的关键途径,提升竞技体育成绩的意义在当今更加凸显。

在竞技体育发展中,训练方法和科技支持处于关键位置,但竞技运动是运动员的个体表现,因此,无论是竞技表现的提升,还是体育精神和道德风尚的弘扬,都离不开对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发展背景下,运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时代的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促进竞技体育在社会发展中发挥出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从心理学中获取心理技术的支持。

1 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运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运动队管理的特色与法宝。我国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自建国初期就是工作的重点,在北京奥运周期工作中,更是作为与竞技备战同样重要的备战措施来开展[1]。在竞技体育领域不断取得傲人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贡献。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运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遭遇一定的挑战,对未来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挑战长期存在,需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借助新方法来更好地应对;有些挑战则与社会发展有关,不仅自身需要引起注意,而且因其容易与长期存在的挑战相结合形成新的问题,更需要在方法上及时作出响应。

1.1 运动队中运动员群体特点的挑战

相较普通学生、职工群体,运动员群体多呈现出缺少家庭教育参与和文化教育引导的特点[2-3],获得思想与行为习惯的教育途径较为单一,容易积累问题。而因运动员职业的特点,容易较早接触到个人利益[2],在习惯养成方面更容易出现一些根深蒂固的价值变化,若在功利化的环境下得到频繁强化后则更难以撼动,对教育方法的要求更高。在信息交流愈加简便、频繁的技术发展背景下,运动员的个性更容易得到张扬和强化[4]。这固然有其积极的一面,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也提出了教育方法上的新需求,尤其要转变过去以说教或单向传输为主的教育方式。

1.2 教育目的与训练或竞赛关系的挑战

提高运动水平,创造优异成绩是运动队的主要目的。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成果会在训练和竞赛上得到反馈。但是,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与训练工作相互分离,没有体现出思政工作全方位的特点[1],没有形成合力。此外,在科技强国战略下,科学训练技术和体育科技得到迅猛发展,竞技体育的竞争愈发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所影响的精神层面的因素对于运动员成才的价值变得更加重要。然而,在思政工作全方位的要求下,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训练相结合,依旧缺少相应的科学尝试。

1.3 教育内容和方法精准性的挑战

运动员的思想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个人背景、不同时期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差异,这就决定了有些教育内容可以是一般的、普遍的,而更多情况下,尤其是针对特殊的高水平运动员群体,则需要有精准性更高的精细化的设计。在精细化管理思路的引入和要求工作效率大幅提高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精准性,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4]。这方面的探索大多停留在比较宏观的层面上,在社会科学逐步走向数据化和实证化的趋势下,运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紧跟发展的步伐,为教育自身在方法上提供精准的研究和支持。

2 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与实践现状

为应对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挑战,越来越多的思政工作者和研究者转向心理学寻求新的突破。

2.1 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就研究对象而言,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早在20 世纪80 年代掀起的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浪潮下,思想政治工作者就开始向心理学寻求提升工作科学性的途径,而心理学研究者也主动向思想政治教育靠拢,提出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比其他学科更为紧密的关联,并且指出能够在了解人、激励人和塑造人3 个方面助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5]。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心理学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开始将心理学理论迁移至思想政治领域,但在实践上的真正推进并不久远。

2.2 心理学助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现状

随着近年来教育和卫生系统对心理健康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心理学助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研究在教育系统中逐渐增多。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强调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6-8],将心理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助力作用简化为满足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而在体育领域,则更多地关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学元素融入体育课程的实践[9-10];在与训练或竞赛的结合上,也有对运动队将心理干预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思[11]。而在研究的引入上还有待提升,正如有研究者对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分析中指出的,当前在实践中并未运用好心理学的科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的结合程度不够[1]。

上述实践反映出,针对如何通过心理学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面对挑战,目前并没有比较系统的观点或建议,这也反映在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工作的分析上,表明需要心理学,但并没有真正明确地指出心理学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或呈现出直接用心理咨询或心理训练来涵盖所需要助力的现象[3-4]。

3 使用心理技术助力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始终是主体,心理学通过本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手段来促进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而非直接将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与之结合。为达到符合运动员人群特点、贴合竞技体育表现要求以及科学手段精细化调控的目的[1,4],心理技术可以从心理辅导技术、心理训练技术和心理评估技术3 个方面分别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为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助力。

3.1 与心理辅导技术的结合

心理辅导是专业人员对需要得到心理学指导的个体或群体提供帮助的过程,最早以心理咨询的形式出现,后逐步扩展;虽然理论同源,但心理辅导多发生在学校环境中,是一种对学生有教育目的的施加影响、态度改变形式[12]。与心理咨询的形式和目的相似,心理辅导也是在一种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促进成长,帮助发挥最大潜能的活动,而因为在学校环境中常以师生关系开展,又赋予其身份关系上的特殊性。对于运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开展心理辅导所需的关系建立技术,包括倾听、提问等在内的沟通技术,以及衍生而来的态度改变与说服的技术,对于贴合当代运动员的特点和需求,提升教育的效果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能借鉴关系建立的技术来为后续的教育过程打好基础。由于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多由管理人员或教练员开展,这一具有权威性的身份属性,若处理得当,将有利于教育的高效开展;若处理不当,则可能对教育的实施产生阻碍[13]。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有意识地预先进行关系建立,如采用关系建立中表达热情和真诚的技术、创造情境的技术、自我表露的技术、给予反馈的技术等方法,能够在教育前及教育中削弱身份的消极影响,甚至利用好身份的作用,提高运动员对教育的接纳程度,为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能借鉴沟通的技术来为教育过程的有效推进提供保证。教育也是一种沟通的过程。单向灌输式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较多使用的一种形式,但这种形式在当代运动员的教育中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阻碍教育效果实现[2,4,14]。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在传达观点、施加影响之外,如采用沟通技术中的倾听和提问技术,将教育作为一场双向沟通来看待,能够提高运动员对教育的接纳度,并且能够及时发现与澄清现象背后潜在的问题,及时引发运动员思考,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能借鉴态度改变与说服技术来为教育的实现提供新方法。教育的目的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人作出改变,这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目标。说教是使用最广泛的教育方法,但并非最有效的方法,在当今运动员群体中的实践效果也有待检验[2,4]。心理学对于态度改变与说服的研究有大量的实证积累,并且已经广泛运用到教育、传播、市场、管理等实践领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能在教育过程中适当地采用态度改变与说服的技术,如框架与锚定效应、启发式加工、情绪激活、提供信息、识别谬误、使用隐喻、角色扮演等,能够更深入地从态度入手达到教育效果,实现将思想政治教育从说教到说服的提升。

3.2 与心理训练技术的结合

心理训练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对运动员与运动表现有关的心理因素进行调控的训练,是运动员训练的组成部分。其中既包括提高运动员运动表现所需的注意力、思维能力等,也有对运动员意志品质、理想信念进行塑造以促进比赛表现的部分。对于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心理训练技术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竞技表现相关联,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促进运动员在国内、国际赛场上发挥出优异的表现,起到更好的引领作用。

心理训练技术能够从内容与技术两方面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前者为思想政治教育更为精准地切入运动员表现提升提供突破口,后者则使用经过科学检验的方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可复制、可检验的新手段。具体来说,如何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设置合理的心理定向,激发恰当的唤醒水平、逆境中的调节和凝聚力建设等都是心理训练的重要主题,是保障运动员以最佳状态投入训练、在赛场上发挥出最佳表现的关键因素。这些主题本身与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观、荣誉观和体育观等方面的要求相契合[4,15],是这些要求在实践中的体现。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心理训练技术能更有针对性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带到发挥作用的第一线,将理论与实践直接联系起来,从竞技体育的真实需求场景中现场揭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贯通。

在方法上,不同的主题都有相对应的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可供心理训练使用,如目标设置的原则、心理控制点理论、逆境应对训练、凝聚力培养等。这些理论或方法用作心理训练,已经有一定的科学论证和实践积累,有些也形成了可在实践中选择使用的流程和工具。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在那些能直接与训练和比赛相联系的主题上,这些理论和工具的引入能够为教育形式和方法带来创新,使用经过检验的、可复制的,甚至是循证的途径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3.3 与心理评估技术的结合

心理评估是综合使用心理学测量和研究方法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深入分析的过程。对于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心理评估技术既能对心理辅导技术和心理训练技术提供支持,也是对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直接回应[4]。具体来说,心理评估技术的结合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对教育内容的确定。在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内容需要与训练和比赛紧密结合,围绕竞技体育的实践活动展开。在不同的阶段或不同的状态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精准性就需要科学、可靠的心理评估来辅助决策。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心理评估的调查法、测验法等手段,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关的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区分出最关键的因素作为教育的首要内容。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对相互关联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到外部现象外在的表现特点和背后的潜在原因,为更精准地开展教育,达到“治未病”的效果提供新的方向。

二是对教育效果的判定。在运动队思想教育中,教育的外部目的之一是提高竞技表现,实现价值引领。因此,对于教育的效果需要及时进行判断,以便及时作出调整。对于效果的评定,可以借助心理评估技术制定针对教育目标的评价量表或课程量规,甚至以实验的方法进行量化分析。一方面,可对教育的效果进行过程性或结果性评价,在循序渐进的教育观下为运动员后续的教育设定新的起点;另一方面,能为教育方法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形成适用于不同运动员的高效的教育策略。

三是对教育方法的评定。无论什么技术,在实践中都需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工作对象的特点和问题的特点进行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一是在以人为本的要求下,适应新时代下运动员对教育方法需求的回应;二是在技术进步的背景下,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必然。在这样的要求下,心理评估技术能够使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助力对教育方法的评定。心理评估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教育、卫生、公共、商业领域的教育、宣传材料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取得大量基于实证的成果并指导实践。这些应用包括图片与文字的设计、情绪的唤起、交互形式的促进等,甚至包括文本用语的细节。通过应用心理评估技术,找到或改良出最适合特定主体、特定运动员的教育方法,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就能变得更加精准、高效,形成质的飞跃,更好地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助力运动员成才。

4 合理看待思政教育融合心理技术与运动队心理科研保障的关系

在思政教育融合心理技术的实践中,与传统的运动队心理科研保障之间的关系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这种可能性,需要明确二者之间存在联系,也有差别,但总体是相互促进的。

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是体育强国建设和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其中融合心理技术能够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好地面对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心理技术并不是单纯地以应用工具的形式融入,心理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利于其自身发展[1]。现代科学心理学在实践中使用的理论与干预方法多发源于西方文化,本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心理辅导和训练的内容和价值引领,也可以成为具有特色的心理辅导和训练途径,而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关注的问题也能促进心理学对本土心理现象的发掘和研究,最终实现学科之间的双赢。

运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代替心理咨询、心理训练、心理评估等运动队心理科研保障,运动队心理科研保障也不能取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对于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应当将融入心理技术作为一种新途径和新方法,促进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为主导的交叉学科的发展,更好地与日常的运动队心理科研保障合作,助力体育强国的建设以及竞技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和运动员自我价值的实现。

5 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是运动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做好运动队思政教育工作,以思政教育促进竞技体育成绩的提升,需要在方法上寻求突破与创新。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融合心理技术助力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发力点。通过利用心理辅导技术、心理训练技术和心理评估技术,可以有效地为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未来应进一步深化心理技术在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更多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同时,要加强心理技术研究与实际运用的结合,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推动心理技术在思政教育实践中的广泛应用。通过这些努力,将有助于培养竞技体育运动员思想教育的系统化提升,为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和竞技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运动队竞技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竞技精神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高校运动队培训机制研究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花与竞技少女
山西省高校健美操运动队现状及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