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初中语文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探究

2024-05-14 16:29寇世干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4年10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寇世干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它不但关乎学生当前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关乎他们未来进入社会能否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等。本文主要从初中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就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小学生带来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现象,探讨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有效融合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疫情打破了人们习以为常的安稳生活,其发生之突然、影响之巨大,给人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中学生处在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情感起伏大、相应的控制能力却不足,疫情影响下,每个人生存空间减少,生活不稳定因素增加,这些都会诱发各种心理问题。这种情况下,作为与学生长期相处的师长,有责任也有必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应对负面情绪,提高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探索和尝试课堂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不仅是新课标的明确目标,而且是培养全方面健康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课堂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一、在营造线上教学氛围的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疫情期间,线上课程逐渐变成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主要部分,但线上课堂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教室场景,师生之间也不再是面对面的互动沟通。情景与环境的改变,会对大多数学生造成心理的改变,面对这种变化,营造良好的线上课堂气氛就变得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营造良好的线上课堂氛围。首先,上课前,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轻松活泼或具有感染力的歌曲或朗诵,使孩子在进入课堂时产生一种轻松愉悦的感受。甚至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取他们感兴趣又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在课前播放,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加专注的投入到学习和课堂中。其次,在教学休息的课间,教师可播放一些与课堂内容或学生生活有关的小故事。一方面,故事和笑话可多种多样,只要是积极向上、易被他们理解的寓言、小品以及笑话均可。另一方面,从讲述者角度上,既可以由教师在互联网上提前查找整理后讲述,也可由学生自己讲述,如此可以寓教于乐,也有助于舒缓长时间学习的疲惫,同时,后者还能培养学生们的表达能力,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有的学生当面演讲时会觉得紧张或者害怕,反而能在这种隔空的场景中更放胆地说,取得更加良好的表现,从而增强自信。

二、挖掘教材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的目标。在以人为本的新课标理念中,这是比知识传递更为重要的目标。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质兼美的篇章,不但具有很高的人文内涵,而且同时弘扬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因此只要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深入挖掘、恰当处理就可以取得非常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一)注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素质教育要求语文教学目标多元化,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这直接给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方向。

(二)全面发掘语文教材内容,找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

教材中有许多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需要教师深入挖掘、精准把握、合理利用。首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品读那些具有高尚道德和优秀品质的人物形象入手,引导学生接受他们的熏陶,使学生可以在伟大人物和鲜明形象的感召下,透过读书获得感知与感受,进而把优良的品格内化成自身的心理品质,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在学习方法指导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课堂的主要任务是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习者的语文学习能力。作为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在培养学生能力、传递学习方法的同时,巧妙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语文教学必须探讨的课题。

(一)设计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第一,学生可以尽情畅快倾吐心音,表达自己的观点,享受学习的快乐;第二,学生也可以大胆提出疑问,积极主动的对文本教材展开思考,从而加深对内容的认识和感受,获得情感陶冶,得到思维启发,把死板的填鸭式学习转换成一种有趣的审美活动,同时还培养了自身锐意进取、积极主动、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第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助互爱,互相协作,也加深了彼此的情感联结和同伴情谊,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在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过程中渗透心理教育

书籍,尤其是古今中外名著,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教师可以向孩子介绍适合孩子的经典作品,使孩子在书海中自由遨游,开拓眼界,增加知识,陶冶情操,进而增长智慧、培养心理能量来跨越当前和以后遇到的困难。同时,老师还可以针对性的布置问题,引导孩子思考。

(三)结合写作教学,引导学生认识自我

通过日记和周记的写作辅导,建立与学生交流的渠道,鼓励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在写作中梳理自己的感受、倾诉内心的烦恼。首先,写作本身就是一个强有力的心理调适手段。其次,教师通过日记和孩子交流,可以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帮助和引导他们克服困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及时纠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使他们形成完善的人格,进一步提高心理发展水平。

四、在正确的评价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每个人都希望受到他人的认可,中学生尤其如此。学生又具有向师性,因此在中学阶段,老师可以通过对孩子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在教学中教师积极的评价与语言也能培养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綜上所述,由于疫情的影响、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学生的心态也将会不断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产生各种新的心理问题。“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实现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一个艰巨但重要的课题。教育工作者要不懈探索、勇于创新,找到在学科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切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刘进文.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J].好家长.2017,(11).

[2]臧秉武.论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学语文教学,2013,(09).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