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三害” 的周处: 从救赎到献祭

2024-05-31 07:22馒头大师
读者 2024年11期
关键词:三害晋书东吴

馒头大师

1

周处是个“官二代”。他的父亲周鲂,是从基层一路打拼上来的。年少时,周鲂读书很用功,然后被举孝廉。当然,周鲂能被举孝廉,可能也和自己的父亲周宾是广平太守有关。

周鲂作为太守,在鄱阳任上干了整整13年。而这应该也是周处作为周鲂的儿子,年少时可以在家乡土地上纵情肆欲的原因。

周处少年时期的生活有些一言难尽。如果你仔细看《晋书·周处传》中的记载,周处少年时期所谓的“顽劣”之处,无非也就是那几句话:“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他喜欢骑马、打猎,为人不拘小节,大大咧咧,喜欢享受。

以三国时代士族子弟大都喜欢骑马、打猎的风气,周处有这个爱好并不算另类。但问题就在于,《晋书》记录他“顽劣”之后还有四个字:“州曲患之。”“州”在这里指州郡,“曲”指“部曲”。何为“部曲”?《三国志·魏书·邓艾传》明确说:“孙权已没,大臣未附,吴名宗大族,皆有部曲。”换句话说,所谓“部曲”,就是指豪门大族的私人军队。在当时的东吴,名门士族都有自己的部曲,而且还会世袭。作为名门士族的依附,部曲的衣食住行与自家“领主”的兴旺与否息息相关。

周鲂一脉,在东吴不能算是望族,但作为鄱阳的主政官员,周鲂还是有自己的“部曲”的。可问题在于,周鲂晚年的仕途并不顺利,且按照《晋书》“处少孤”的记载,在周处小时候,父亲周鲂就去世了。

所以周处当时所处的环境,就很容易想象:虽然贵为太守之子,但太守苦心经营之后已驾鹤西去。现在这个宝贝儿子天天飞鹰走狗,不像要带着大家过好日子的样子,那些老部下自然就看不惯。而对这一点,周处自己心里其实有数,所以才会有他向部曲中德高望重的长辈请教这件事。其中固然有周处自己希望改过的原因,但也有来自外部的压力。

2

之后关于“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估计很多人很熟悉。

周处先是吊打山中白额虎,然后又立斩水中强力蛟。尤其是水中斩蛟一战,历时三天三夜,大家都以为周处与蛟同归于尽了,“三害”尽除,皆大欢喜。

没想到周处安然而归,搞得大家的表情都很复杂。彼时彼刻,周处才幡然醒悟,原来所谓的“三害”,第三害就是他自己啊!

醒悟之后,周处就去寻找陆机和陆云以求开导——陆家这两兄弟是当时的名士,而且他们的父亲陆抗和爷爷陆逊,是东吴的两代名将。

周处最终见到陆云,说出自己的焦虑:“我想好好提高自己的修为和素养,但年纪不小了,怕是来不及了。”

陆云语重心长地告诉周处:“古人早上知道自己的过失,晚上就可以改。你的前途挺好的,你应该担心的是没有下定决心、立下志向。一旦能那样做,何愁不能青史留名?”

周处大受触动,于是痛改前非,终于走上正途。

这段“浪子大杀四方然后猛然回头”的故事,经《世说新语》的记载,流传千古。周处在被陆云点醒后,“处遂改励,终为忠臣”。然而少有人知,周处为了这个“忠臣”的评价,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3

其实严格地说,周处不是完美的忠臣。

洗心革面后的周处确实一直在积极追求进步,在仕途上平步青云,最后做到了东吴的无难督。“无难督”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官职,由君主亲自任命。因为无难督要统领一支叫“无难军”的特别部队——其唯一的职责就是对君主负责,是拱卫君主的直属禁卫军。

周处是东吴第六代无难督,由君主孙皓亲自任命。但孙皓是一位末代皇帝,他登基没多久,东吴就亡了。东吴亡国,是孙皓自己主动请降的,为了表忠心,他还写信发动群臣一起投降。当然,从这点来讲,周处也并非不忠——他是遵照自己君主的命令,和群臣一起投降晋朝的。

天下三分又归晋之后,灭吴之战的主要指挥将领、西晋大将王浑来到东吴旧都建业,与一干东吴降臣共饮。酒到酣处,王浑嘲讽道:“在座诸位,都是亡国之人,难道就没有一点悲伤吗?”

因为王浑大权在握,朝堂之上,绝大多数东吴降臣只能忍。但周处忍不了。他立刻直言反驳。周处的话虽然说得隐晦,但意思已经挑得很明白:“你王浑本来是魏国的大臣,现在侍奉晋朝,也是亡了国的人,你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吗?”

周处这样的性格,为他人生的最终走向埋下了伏笔。

4

出仕晋朝,周处似乎还是颇受信任的。

周处曾被任命为新平和广汉两地的太守。但周处的任职时间都不长。公元291年前后,周处以散骑常侍的身份被晋惠帝司马衷调进朝廷,担任御史中丞——这个官职不算小,却是个得罪人的差使,负责监督和弹劾百官。

可能是因为周处为人刚正,也可能是因为他是东吴降将,与西晋那些盘根错节的各路势力都不相干,晋惠帝司马衷需要这样一个人作为自己的节杖,时常敲打臣子。

周处因为自己的性格果然得罪了不少人,而其中一个恰恰又是他得罪不起的——司马肜。

司马肜是司马懿的第八个儿子,司马昭的弟弟,司马炎的叔叔,当朝皇帝司马衷的叔公。司马肜犯法,他照样不给面子,认为应该按照法律条文论处。按《晋书》对司马肜的评价,是“清静修行,无他才能”。他看上去是一个人畜无害的平庸之人。但再平庸的皇室成员,想要报复一个毫无背景的降将,并不比捏死一只蚂蚁复杂。

5

公元296年,氐族人齐万年起兵叛乱,拥兵七万,号称十万。

朝堂之上忽然流传出一种声音:“周处是吴国名将周鲂的儿子,英勇善战,而且忠烈果敢,派他去打啊!”周处当时已经是花甲之年,即便是名将之后,也没理由带兵出征,更何况他早已是个文官了。但明眼人只要看一看出征部队的最高指挥官,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统领平叛军团的,是征西大将军司马肜。

同为东吴降将的伏波将军孙秀是了解周处的,知道他一旦出征,必然马革裹尸,所以专门跑过来劝周处:“你家里还有一位老母亲要侍奉,完全可以用这个理由拒绝啊!”而周处回答:“忠孝之道,不能两全。”

果然,司马肜很快就下令周处随军出征,隶属安西将军夏侯骏麾下。花甲之年的周处,重新披上盔甲,率军出征。

司马肜命令周处担任前锋,孤军向齐万年的主力部队发起冲锋,但只给他五千人马。周处试图做出解释:“如果你不给我后援,必定失败,这不仅是我自己失败的问题,也是国家的耻辱啊!”司马肜不听,坚持命令周处发起攻击。

当时和周处同处一个军团的,还有振武将军卢播、雍州刺史解系。按正常的军事逻辑,三支部队应该协同进攻,或者至少另两支部队作为周处的后援。但周处心里明白,从夏侯骏到卢播到解系,他们都应该接到司马肜的指示了。

出征那天清晨,望着刚刚升起的炊烟,周处扫了一圈身边饥肠辘辘的将士,已经预知了大家的命运。他让人拿来笔墨,写下一首诗:“去去世事已,策马观西戎。藜藿甘粱黍,期之克令终。”写完之后,披甲,上马,悲壮地命令全军出击。

那应该是一场血战,史书上虽然没有记载过程,但交代了一句:周处和他的将士们从早上杀到晚上,斩首敌人数以万计。

追随周处的亲兵劝他撤退,但周处心里清楚,如果他擅自撤退,按军令,回去也是死路一条。念及此,他告诉周围将士,他除了以身殉国,别无选择。说完,满身血污的他又拿起剑,带头冲向敌阵。不久后,坐镇后方的司马肜得到军报:周处的前锋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周处本人阵亡。

曾经,周处是乡里百姓眼中的一害,但他斗得过猛兽,最终成功救赎了自己;如今,他是一些权贵眼中的一害,但他斗不过人,救赎之路早已被封死。

为了“忠臣”二字,他最终所能做的,只有献祭自己。

(凤栖梧摘自微信公众号“馒头说”,陆 凡图)

猜你喜欢
三害晋书东吴
东吴·名家
嵇绍重礼
《世说新语》:周处除三害
闻鸡起舞
周处除三害
枕戈
当涂县“天子坟”东吴墓考古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
羊祜以德服人
未来面临的挑战:语言学与中国——在常熟理工学院“东吴讲堂”上的讲演
周处勇除“三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