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次《告台湾同胞书》看两岸关系发展历程

2024-06-06 14:04王键
领导文萃 2024年9期
关键词:台湾同胞金门两岸关系

王键

回顾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大陆方面先后发表过五次《告台湾同胞书》,1958年更是在一年内三次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通观五次《告台湾同胞书》,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对台方针的历史性转圜,以及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

第一次《告台湾同胞书》与台湾问题的由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1950年2月28日,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这是新中国建立后发表的第一次《告台湾同胞书》。

与后来四次《告台湾同胞书》不同的是,第一次《告台湾同胞书》是一篇全文强调以武力解放台湾的“檄文”,其政治与军事诉求非常明确,且发表的时间亦是经过深思熟虑、仔细斟酌后选定的。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制定“武力解放台湾”的战略方针。3月15日,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12月31日,中共中央发表《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提出1950年的战斗任务是“解放台湾、海南岛和西藏”。6月,毛泽东下令成立以粟裕为总指挥的前线指挥部,拟于8月发起攻台战役。

风谲云诡、瞬息万变,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骤然爆发;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以“台湾地位未定论”及“共产党军队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为由,悍然下令美国第七舰队以“协防”名义巡航台湾海峡,公然以武力干涉中国内政。6月28日,周恩来总理发表声明称:“台湾属于中国的事实永远不能改变,我国人民必将万众一心,为从美国侵略者手中解放台湾而奋斗到底。”

面对美军压境我国东北,又值建国初始,中国中央政府被迫做出战略调整,抗美援朝暂时取代解放台湾。6月30日,周恩来批示海军司令员萧劲光“打台湾的时间往后推”。美国公开干涉台湾以及解放台湾的被迫搁置,造成台海两岸长期对峙与分离的格局,这就是台湾问题的由来。

“八·二三炮战”

1958年7月中旬,美英出兵干涉黎巴嫩、伊拉克等国,中东形势空前紧张。7月15日,台湾当局宣布进入“特别戒备状态”,加紧进行“反攻大陆”的准备。美国更从本土和地中海增调军舰、飞机,加强巡航台海的第七舰队实力,并向台湾提供40枚导弹、4艘登陆艇等,台海形势骤然紧张。 7月18日,毛泽东在北戴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炮轰金门,用实际行动声援中东人民的革命斗争,牵制美国的军事力量,同时惩罚气焰嚣张的台湾当局。

8月17日,在北戴河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第一次会议上确定炮击金门方案。8月23日下午5时30分,毛泽东下令炮击金门,数百门大炮齐轰金门、马祖,台军金门防卫副司令官吉星文、赵家骧、章杰等当即中弹身亡,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八·二三炮战”。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判断炮击金门是解放台湾的前奏,旋即下令派出6艘航母、百余艘舰艇、200多架飞机进入台湾海峡,一时间战争风云笼罩台海。

第二次《告台湾同胞书》:中国内部的问题应该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

1958年10月5日,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发出停火指示。10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亲自撰写的、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布的《告台湾同胞书》。这就是第二次《告台湾同胞书》。

在这次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毛泽东提出几点重要思想:

第一,提出中国内部的问题应该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第二,台湾问题要由国共两党“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这一点,周恩来总理在几年前已经告诉你们了。这是中国内部贵我两方有关的问题,不是中美两国有关的问题。美国侵占台澎与台湾海峡,这是中美两方有关的问题,应当由两国举行谈判解决。目前正在华沙举行。美国人总是要走的,不走是不行的”。这一条严格厘清台湾问题的性质。

第三,毛泽东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明确指出:“十三万金门军民,供应缺乏,饥寒交迫,难为久计。为了人道主义,我已命令福建前线,从十月六日起,暂以七天为期,停止炮击,你们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输送供应品,但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如有护航,不在此例。”毛泽东的高深之举,给美国出了一道难题:如果美军停止护航,就等于接受了中国命令;如果美军继续护航,就在全世界面前暴露其干涉中国内政的真面目。

在解放军强大威慑之下,10月23日,美台双方发布《联合公报》宣称:“双方认为在当前情况下,金门、马祖与台湾、澎湖在防卫上密切地关连。”这表明,美国被迫放弃逼蒋撤出金门、马祖的主张,而台湾当局亦就此开始放弃“反攻大陆”的口号,改为“光复大陆”。而这一切都在毛泽东的运筹帷幄之中。

第三、第四次《告台湾同胞书》:再次宣告“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第三次《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于1958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1958年10月26日刊印),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再告台湾同胞书》,仍然是由毛泽东亲自撰写、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表。

毛泽东在第三次《告台湾同胞书》中,首先肯定台、澎、金、马同胞“绝大多数都是爱国的,甘心做美国人奴隶的只是极少数”,接着笔锋一转,直接触及美国的险恶用心:“美国的政治掮客杜勒斯,爱管闲事,想从国共两党的历史纠纷这件事情中间插进一只手来,命令中国人做这样,做那样,损害中国人的利益,适合美国人的利益。就是说,第一步,孤立台湾,第二步,托管台湾。如不遂意,最毒辣的手段,都可以拿出来。”毛泽东坚定指出:“美国人强迫制造两个中国的伎俩,全中国人民,包括你们和海外侨胞在内,是绝对不容许其实现的。”

为击破美国的图谋,按照毛泽东的指示,10月25日以后,福建前线解放军执行“单打双停(逢单日炮击,双日不炮击)”的持续炮击方针。

第四次《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于1958年11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三告台湾同胞书》(现在公开之《三告台湾同胞書》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选自《毛泽东文集》第七卷)。这次《告台湾同胞书》依然是毛泽东亲自撰写、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表。

在坚持炮击金门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依然坚持不放弃对和平解放台湾的探索。第四次《告台湾同胞书》亦指出了这一点。

第五次《告台湾同胞书》:两岸关系发展的里程碑

自1958年大规模的“八·二三炮战”之后,在两岸共同对付美国的默契下,台海局势渐趋缓和,解放军对金门打炮多打到无人的海滩上,金、马台军回击时也心照不宣,双方都打象征性的“和平炮”。由此,金门炮战打打停停、停停打打,一直延续到1979年元旦,即第五次《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与中美正式建交之日才终止。

1978年12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1月1日,《人民日报》以及全国各地党报头版头条以通栏大标题形式全文发表,其内容是向台湾提出,统一中国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应尽快结束分裂局面,统一中国。

第五次《告台湾同胞书》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也揭开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摘自《世界知识》)

猜你喜欢
台湾同胞金门两岸关系
刘毕新
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的?重大意义
大陆领导人高度关注并作出重要指示
政治话语:两岸关系认知框架的一种新诠释
新形势下破解两岸关系症结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文化交流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炮击金门时的两次海战
炮击金门时的两次海战 下篇:九·一海战
一九五八年炮击金门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1954年人民解放军两次炮击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