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龙卧虎的旁听生

2024-06-06 15:54陈鲁民
领导文萃 2024年9期
关键词:柔石冯雪峰樟柯

陈鲁民

旁听生,指没有学籍而听课的学生。

旁听生虽非正规学生,拿不到文憑、学位,但其中人才济济,藏龙卧虎,不可小觑,日后大放异彩者比比皆是。

北京大学是中国开创旁听生制度最早也坚持最好的大学,自1898年创办京师大学堂至今,一直作为北大历史传统而沿袭。仅在北大旁听过的名人就有毛泽东、沈从文、丁玲、瞿秋白、冯雪峰、柔石、曹靖华、金克木、成舍我、孙伏园、王度庐等人,皆为一时俊杰,后来都在各自领域获得非凡成就。

到了西南联大,仍保留着旁听生制度。当时旁听的名人里,有刺杀军阀孙传芳的女侠施剑翘,有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有地质学家王鸿祯等人,普通旁听生就更多了。

旁听生制度是北大人引以为傲的一项善举,北大教授陈平原说:“北大真正特异之处,在于默许外系、外校乃至外地的学生未经注册而进入教室。只要教室里有多余的位子,即使明知你不是北大学生,也不会横加干涉。这已经成为北大校园里最为引人注目的风景。”

历史学家何兹全先生曾回忆道,有一天,胡适上课,对大家说:“你们谁是偷听的?留个名字。”那些旁听生一听,就有些慌了,以为要对他们下逐客令呢。胡适笑着说:“没关系的,偷听,正式听,都是我的学生,我就是想知道一下我的学生的名字。”大家听胡适这样一说,都放下心来,被其胸怀所感动。

不过,并非所有老师都欢迎旁听生。当年,季羡林在清华上学时,跑到燕京大学旁听冰心的课。冰心发现班上多了一位陌生学生,于是问季羡林身份,得知不是该校的学生,冰心就毫不客气地把他请出了教室。

一般来说,文史、艺术类课程的旁听生较多,理工、科技类课程的旁听生较少,因为文史、艺术类门槛相对较低,容易听懂,而理工、科技类要求较高,系统性强,能跟下来的不多。所以由旁听而成才的搞文学艺术者居多,出成就的也不少。

作家里有沈从文、丁玲、冯雪峰、柔石、王度庐等人,均是北大旁听生。

旁听生里还有名导演贾樟柯。他三次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均落榜,原因是文化成绩不够。

1993年,贾樟柯以北京电影学院第一批旁听生的身份,在文学系开始编织自己的电影梦。与他同期导演系的同学,后来绝大多数都湮没无闻,或成就平平,唯独这名旁听生大显身手,令人感叹不已。

还有著名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萧淑芳,曾作为旁听生进入中央大学艺术系徐悲鸿工作室学习油画和素描。在大师的循循善诱下,她进步迅速,成为那一届学生中的佼佼者,以花卉画作享名于世,兼擅风景、静物、肖像等绘画。其作高迈行云,渐臻化境。

金牌编剧于正,则是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的旁听生。虽无正式文凭,但看看人家的作品,可以说部部叫座,好评如潮。

旁听生里还有许多杰出人物,他们的成功实践再次证明了那句话:文凭不过一张纸,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摘自《郑州日报》)

猜你喜欢
柔石冯雪峰樟柯
函数教学,要让学生由“懂”到“会”
彼之师,己之友
大秦岭·国宝朱鹮
西安年 · 最中国
爱如朝花,明媚芬芳
贾樟柯电影的叙事美学
相扶
相扶
贾樟柯:走西方
贾樟柯:我的电影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