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CIA和CVM的皇家园林游憩价值评估研究

2024-06-09 04:20时少华孙媛媛许启昌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24年3期

时少华 孙媛媛 许启昌

[摘要]运用科学方法评估皇家园林游憩价值对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北京市颐和园皇家园林运用旅行费用区间法(TCIA)和条件价值法(CVM)进行评估,得出以下结论:1)从使用价值来看,旅游者实际旅行费用>旅游消费者剩余,颐和园皇家园林在游憩资源利用方面已经基本满足了游客的体验需求,但仍有提升空间;2)从非使用价值的角度来看,存在价值最高,其次为遗产价值,最后为选择价值,游憩非使用价值量居于中上等水平。由于游客对皇家园林的保护意识存在显著差异,导致人均WTP也有所不同;3)从综合角度来看,颐和园皇家园林的游憩使用价值远大于非使用价值,说明颐和园皇家园林的游憩资源非使用价值并未得到充分利用,仍有很大的挖掘潜力;4)从两种方法的适用性来看,TCIA和CVM方法适用于与颐和园相似的皇家园林的游憩价值评估。

[关键词]TCIA;CVM;皇家园林;游憩价值评估

[中图分类号]F 5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310(2024)03006209

Recreational Value Assessment of Royal Gardens Based on TCIA and

CVM:  Taking the Summer Palace in Beijing as an Example

SHI  Shaohua, SUN  Yuanyuan, XU  Qichang

(Tourism College,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China)

Abstract:

Using scientific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recreational value of royal garden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ational use of its tourism resources. Taking Beijing Summer Palace Royal Garde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value of recreational resources in the Beijing Summer Palace Royal Garden by utilizing TCIA and CVM method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In terms of use value, the actual travel cost of tourists > the surplus of tourism consumers, the utilization of recreational resources in the Summer Palace has basically met the experience needs of tourists, but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 2) In terms of nonuse value, the existence value is relatively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the heritage value, the choice value ranks the last, and the recreational nonuse value is at the middle and upper level. Due to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ourists awareness of the protection of royal gardens, the per capita WTP is also different. 3) From a comprehensive perspective, the recreational use value of the royal garden of the Summer Palace is far greater than the nonuse value, indicating that the nonuse value of the recreational resources of the royal garden of the Summer Palace has not been fully utilized, and there is still much room for improvement. 4) In terms of method, TCIA and CVM are suitable for the recreational value evaluation of royal gardens similar to the Summer Palace.

Keywords: travel cost interval analysis (TCIA); contingent value method (CVM); royal gardens; recreational value assessment

皇家園林在历史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古代帝王休闲、居住的场所,还兼具各种不同用途。园林规模宏伟、功能丰富,充满着中国古代社会文化气息,象征着封建时代的统治力量。秦汉、隋唐和清代被公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同时也是皇家造园之风最盛行的3个时期,尤其是清代,从北京海淀镇到西山,大量的行宫御园、私人园林以及赐园,构成了壮观的皇家园林群。这些园林中规模最宏伟的有畅春园、圆明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和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被誉为三山五园。三山五园是中国传统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它们融合了传统的山水园林、自然园林和山地园林,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是中国园林建筑的经典之作。这些皇家园林旅游资源丰富,游憩价值作为旅游资源价值体系中最主要的价值表现,对其进行科学评估是保护与合理利用皇家园林资源的重要前提。

游憩价值是指能够满足游客旅游需求与体验的一种旅游资源价值。游憩价值评估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旅游资源的价值并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游憩价值包括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两部分[1]。使用价值是指游客支付的费用满足其需要的现实利用价值[1],其价值衡量标准在于游憩消费者剩余,具体可用旅行费用法(TCM)、享乐定价法(HPM)和成本法(EM)等评估方法得到[2]。非使用价值是指人们在未来可能会继续使用某些旅游资源且愿意支付成本的价值[1],该价值可以通过条件价值评估法(CVM)来衡量[3]。目前较为常见的游憩价值评估领域(如景区、公园或保护区等)多是将TCM和CVM综合在一起进行运用[48]。但在园林游憩价值评估方面,仅有少数文献运用CVM或TCM方法对游憩价值进行评估,如:曾燚等采用个人旅行费用方法(ITCM)评估了北京植物园和北海皇家园林公园的游憩价值[9];胡雯雯等将分区的多目的地TCM模型和ITCM模型结合起来评估香山皇家园林公园的游憩价值[10];孙剑冰运用CVM方法评价了苏州古典园林的空间游憩价值[11];武文婷等采用支付意愿法评估了杭州市园林植物景观的游憩价值[12];田志会采用CVM方法对北京紫竹院园林公园的非使用价值进行了评估[1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采用CVM或TCM方法来评估园林景区的游憩价值,但是仅依靠单一的研究方法很难准确反映出园林资源游憩价值的完整性。因为单一的游憩价值评估方法,在实践过程中易受到调查者主观操作或个别样本差异的影响,导致结果出现诸多不确定性[8]。为此,一些研究将TCM和CVM两种方法进行综合运用,从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两方面进行评估,克服了单一方法的不足,如金丽娟使用TCM和CVM两种方法对北京香山皇家园林公园森林的游憩价值进行了评估[14]。该研究虽然运用了TCM和CVM两种方法,但TCM法仍采用传统的旅行费用模型,对不同区域旅游者的旅行费用、时间机会成本的差异性研究并不完善。该研究是从森林公园的角度开展研究的,对以皇家历史和建筑艺术为主的皇家园林游憩价值评估还有待深入分析。整体来看,针对皇家园林景区游憩价值评估方面的文献还较少且不够深入。因此,综合考虑各地区旅游者的旅行费用和时间机会成本的差异,本研究采用TCIA和CVM评估方法,以北京颐和园皇家园林为例,对其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游憩价值评估,从而为皇家园林景区的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设计

1.1研究方法

1.1.1旅行费用区间法

TCM是一种以消费者支出与需求关系为基础的游憩价值评估方法[15],该方法以游客的实际消费支出为基础,基于经济价值和需求理论,通过消费者剩余计算游憩资源使用价值的评估方法[15]。常用的TCM有两种: 第一种是个人旅行费用模型(ITCM),它依赖的变量是游客每年的旅行次数与个人旅行费用之间的需求关系,进而构建旅游需求函数和消费者剩余的游憩使用价值估算方法[16]。第二种是分区旅行费用模型(ZTCM),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旅行距离差距较大、游客市场细分人群多样、不频繁游览景区的游客群体[15]。但ZTCM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其预设同一区域游客旅行费用相同的观点往往与现实情况不一致,甚至还有很大出入。TCIA方法更好地解决了ZTCM方法中的局限性,它依据样本旅行费用的特点对旅行费用进行分区后建立游憩需求曲线,依据游客实际消费支出现状,将游客游憩需求劃分为若干子区间,进而计算游憩需求率,并运用回归分析等方法,构建TCIA的游憩需求函数和消费者剩余,从而得到基于旅行费用的游憩价值[7]。由于颐和园皇家园林客源分布广泛,且不同区域游客的特征(旅行和时间成本、客源地等)差异较大,适合采用分区旅行费用法。作为改良的分区旅行费用法,TCIA适用于实际场景的游憩价值估计,因此本文选择TCIA方法来评估颐和园皇家园林的游憩使用价值。运用TCIA方法估算2023年度颐和园皇家园林游客的总游憩使用价值,其计算公式为:

游客总游憩使用价值=游客旅行总费用(TTC)+游客总游憩消费者剩余(TCS)。(1)

1)游客旅行总费用(TTC)的计算。游客旅行费用包括实际费用和机会成本两部分[910]。实际费用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费用。实际费用按以下两种情况统计:一是直接到颐和园景区旅游,并不到其他景区旅游,基本以京津冀游客为主,其费用按实际支出统计;二是游客游览北京市多个景区(包括颐和园),基本以外省市游客为主,其旅行费用统计按照彭文静等[7]和董天等[15]基于游客停留时间与总旅游时间的比值进行估算的方法,即首先计算游客在颐和园的停留时间与总旅行时间的比值,然后按照这一比值对旅行费用进行调整,通过实际抽查比较发现,该方法基本能够反映外省市游客在颐和园园林景区的旅行费用。时间机会成本是单位时间内放弃工作而选择旅游所付出的潜在成本,本文参考了相关研究的做法,按照单位时间工资率的 1/3 计算时间机会成本[17],T时间机会成本计算公式为:

T时间机会成本=13×y30×t 。(2)

其中,y表示游客的平均月收入,t表示游客在颐和园的旅行时间。

通过调查统计,可得到样本游客的总旅行费用(STC):

STC=T京津冀游客实际成本+T外省游客实际成本+T时间机会成本。(3)

其中,T京津冀游客实际成本为京津冀样本游客实际旅行成本,T外省游客实际成本为外省样本游客实际旅行成本,T时间机会成本为样本游客游览颐和园所产生的时间机会成本。

基于样本游客的总旅行费用STC,可得样本游客的平均旅行费用(STC人均):STC人均=STCn 。(4)

其中,STC为样本游客的总旅行费用,n为调查样本数。依据样本游客的平均旅行费用STC人均,可以估算游客旅游总费用(TTC):TTC=STC人均×N 。(5)

其中,STC人均为样本游客的平均旅行费用,N为2023年度颐和园实际接待游客人数。

2)游客总游憩消费者剩余(TCS)的计算。TCIA方法根据游客旅行费用的不同,假设调查样本数为N,按照调研数据的分布特征,对调研数据进行等距分组,将游客划分为n个不同的区间,估算区间类别组中值,类别内部组中值相同或相近。依据某区间中每个游客都愿意在旅行费用低于上限阈值时进行一次旅游,游客游憩需求量为满足阈值的各区间调查样本量总和(Mi=Ni),依据游客游憩需求量,游客游憩需求率为游憩需求量与调查样本总量的比值(Qi=Mi/N),进而建立游憩需求率(Qi)与人均实际旅行费用(cost)的游憩需求曲线,并计算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的计算公式为:∫∞CiQid(cost) 。(6)

其中,Ci表示样本区间中游客实际支出旅行费用下限,cost表示游客人均实际旅行费用,Qi表示游憩需求率,实际应用中需要构建以Qi为因变量、以人均旅行费用为自变量的游憩需求函数。

计算消费者剩余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计算样本游客总游憩消费者剩余:

SCS=ni∫∞CiQid(cost) 。(7)

其中,ni表示人均旅行费用区间的样本数量,Ci表示样本区间中游客实际支出旅行费用的下限,Qi表示游憩需求率,cost为游客人均实际旅行费用。

②依据样本游客总游憩消费者剩余(SCS),可得样本人均游客消费者剩余:CSi人均= SCSn 。(8)

其中,SCS为样本游客总游憩消费者剩余,n为调查样本数。

③依据样本人均游客消费者剩余(CSi人均),结合调查获取的2023年颐和园实际接待游客人数,可知2023年度颐和园皇家园林游客整体游憩消费者剩余为:

TCS=CSi人均×N 。(9)

其中,CSi人均为样本人均游客消费者剩余,N为2023年颐和园实际接待游客人数。

1.1.2条件价值法

条件价值法(CVM)是游客愿意支付游憩资源带来的福利增长或对游憩资源减少或被破坏所愿意补偿的最大经济价值,用以衡量游客潜在意愿的评估方法[18]。CVM分为游客的支付意愿(WTP)和补偿意愿(WTA)两种不同的评估方法。目前,基于CVM的园林游憩价值研究成果多采用游客支付意愿(WTP)的具体评估方法来调查与评估游客的潜在意愿[1113],即通过问卷直接询问游客对园林游憩资源保护利用所愿意支付的费用,通过汇总推算來估算园林总游憩非使用价值(WTP总):

WTP总=WTP每年平均每人次×N 。(10)

其中,WTP每年平均每人次为问卷调查中每位游客平均每年为保护园林游憩资源愿意支付的费用,N为2023年颐和园实际接待游客人数。

游憩非使用价值(WTP总)由遗产价值、存在价值和选择价值组成[4]。其中:存在价值是指为了游憩资源不消失而愿意支付的费用;遗产价值是为将游憩资源留给后人而愿意支付的费用;选择价值是为将来获得游憩资源的选择权利而愿意支付的费用。

1.2研究案例概况

颐和园被誉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地处北京市西部,其前身是清漪园,由昆明湖、万寿山等景点构成,在设计方面融合了江南园林的精华。颐和园作为北京三山五园的一部分,自宋辽时期便是北京城的风水宝地,历朝历代均受到皇室的重视。颐和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目前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园林内拥有昆明湖、佛香阁、苏州街、文昌院等众多景点,堪称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瑰宝。颐和园的入园门票按照季节需求采用浮动制度,旺季为30元/张,淡季为20元/张,园林内一些重要的观光景点需要单独购买门票,同时对特殊人群实施门票优惠减免政策。目前,颐和园每年的平均接待人次约为1 500万,是外地游客来京的必游景区之一。

1.3问卷调查设计与结果

本研究中,TCIA和CVM的游憩价值评估数据主要来源于问卷调查数据,TCIA主要调查游客每次游览颐和园的实际旅游费用(包括交通、住宿、餐饮、园内游览、购物等费用)、停留时间(小时)、总旅行时间等指标。CVM通过调查游客未来旅游的支付意愿(存在价值意愿、遗产价值意愿与选择价值意愿),进而计算出园林的游憩非使用价值。本次调查问卷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方式,时间为2023年7—11月,在颐和园景区内共计发放游客问卷450份,通过对问卷的有效信息进行审核,共回收有效问卷430份,有效回收率为9556%。调研游客的人口信息特征如表1所示。

2颐和园游憩价值评估

2.1基于TCIA的使用价值评估

2.1.1颐和园接待人数的确定

在颐和园游憩价值评估中,年度接待游客人数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指标。为科学评估颐和园的游憩价值,使用2023年颐和园的接待人数和营业收入作为游憩价值评估的基础指标。通过对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统计部门调研得知,2023年颐和园接待游客1 522万人次,营业收入为386亿元。

2.1.2估算游客的总体旅行费用

通过调查统计,运用公式(3)计算获得样本游客的旅行费用STC为287 734元。运用公式(4),计算出样本游客的平均旅行费用STC人均为669-148 837.2元。

依据样本游客的平均旅行费用STC人均,运用公式(5)估算游客总体旅游费用TTC为10 184 445 302元,约101-84亿元。

2.1.3游客人均旅行费用区间的构建

按照TCIA方法,人均旅行费用的区间划分是估算旅行费用的基础。通过对游客旅行费用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与累加计算,按照游客旅行费用数据的分布特征,最终以50元作为组距进行等距分组,区间中的每个游客都愿意在旅行费用区间范围内进行旅游。在划分出人均旅行费用区间的基础上,进一步汇总出每个区间的游客人数、样本数据的游客需求量(Mi)和游客游憩需求率(Qi),为构建游憩需求函数提供数据指标支撑。颐和园游客的人均旅行费用区间和游憩需求率如表2所示。

2.1.4基于TCIA的游憩需求函数

基于 TCIA方法,为了计算消费者剩余,依据公式(6)构建出以游憩需求率(Qi)为因变量、以人均旅行费用(cost)为自变量的游憩需求函数,该需求函数反映了人均旅行费用对游憩需求的关系效应。依据游客的人均旅行费用区间(见表2),运用线性与非线性回归分析法构建了5个游憩需求函数模型(见表3),在对数据进行回归拟合的基础上,构建游憩需求率(Qi)与人均旅行费用(cost)的游憩需求关系函数模型。通过对表3中5个模型的拟合优度(R2,取值范围为0~1之间,越接近1表明模型对数据的拟合越好)、F值(模型的整体性检验指标,值越高表明模型相对其他模型越优)、标准误差(常数和回归系数B的标准误差值越小,表明模型的估计准确性越高)进行比较可知,增长模型中的R2和F值在5个模型指标比较中最高,常数及B系数的标准误差最小,故增长模型为最优模型。在增长模型中,模型回归系数B为-0.002,表明游憩需求率Qi与人均旅行费用(cost)之间存在显著负向关系。因此,最终的游憩需求函数模型为Qi=e0.487-0.002 cost,即ln(Qi)=0.487-0.002 cost。

2.1.5计算消费者剩余

按照TCIA原理,将上述游憩需求增长模型Qi=e0.487-0002 cost带入消费者剩余计算公式(7)中,获得样本游客总游憩消费者剩余SCS为1230637201元。

依据样本游客总游憩消费者剩余(SCS)计算结果,按照公式(8),可得到样本人均游客消费者剩余CSi人均为286-1947元。

依据样本人均游客消费者剩余(CSi人均),运用公式(9),则2023年颐和园皇家园林游客整体游憩消费者剩余TCS为4 355 883 334元,约4356亿元。

2.1.6计算基于旅行费用的总游憩价值

依据公式(1),2023年颐和园皇家园林游客总游憩使用价值为14 540 328 636元,约145-40亿元。

2.2基于CVM的非使用价值评估

2.2.1WTP计算

依据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出每年平均每人次的WTP为568元。因此,依据公式(10),可计算出2023年颐和园皇家园林的游客总游憩非使用价值WTP总为864 496 000元,约864亿元。

通过统计可知,792%的游客表示愿意支付費用来保护和利用颐和园皇家园林的游憩资源。在上述愿意支付费用的游客群体中,443%的游客是为了颐和园皇家园林游憩资源不消失而愿意支付费用(存在价值),351%的游客是为了使颐和园皇家园林的游憩资源留给后代而愿意支付费用(遗产价值),20.6%的游客是为了在未来能有选择地利用颐和园皇家园林的游憩资源而愿意支付费用(选择价值)。

2.2.2游客特征差异分析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游客特征与支付费用意愿之间的方差分析模型(见表4),用以分析不同游客特征(客源地、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和月收入)在支付费用意愿上的差异。在模型方差等值检验方面,模型分组样本统计量值F = 3.215,该值转化为概率值P=0.821,表明模型分组方差是相等的,符合多元方差检验假设的前提。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指标R2=0.516,表明模型整体拟合良好。从表4中模型各个自参数估计量的显著性检验结果来看,客源地、职业和个人月收入3个变量统计显著(P<0.05),可保留在最终模型中,而学历、年龄、性别则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从表5的模型参数估计和两两参数的比较结果来看,北京地区游客相对于北京以外地区游客的支付意愿更强;月收入为12 000元以上与1 000元以下、1 001~3 000元这两组比较可知,高收入者比低收入者的支付意愿更强;个体工商户、学生、企事业单位职工、离退休职工、党政机关公务员相对于其他类别人员的支付意愿更强。

3结论与讨论

1)从使用价值角度来看,由于颐和园皇家园林的客源较为广泛,不同区域游客特征(如旅行和时间成本、客源地等)的差异较大,故采用TCIA法评估颐和园的游憩使用价值。在对实际旅行费用和时间成本进行测算后,构建了颐和园皇家园林旅行费用区间,依据游憩需求函数模型,对基于TCIA的消费者剩余进行计算,得出颐和园游客整体游憩消费者剩余为43.56亿元,游客整体实际旅游费用为101-84亿元,2023年颐和园皇家园林游憩使用价值为145.4亿元。模型结果表明,人均旅行费用与游憩需求呈负相关关系,符合游憩需求理论的预期,即实际旅行费用>游憩消费者剩余,且游憩消费者剩余占总价值的30%。这一研究结论与胡雯雯等基于北京香山皇家园林公园的多目的地TCM游憩价值研究结果不同,其研究结果显示:香山皇家园林公园的实际旅行费用<旅游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占总价值的58%[10]。本研究中的旅游消费者剩余占总价值的30%,表明颐和园皇家园林在游憩资源利用方面基本上满足了旅游者旅游的体验需求,但还有改进与完善的空间。

2)从非使用价值角度来看,存在价值相对最高,其次为遗产价值,最后为选择价值,这与崔峰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19],说明颐和园皇家园林的遗产价值和选择价值还没有得到游客的足够重视。同时,颐和园皇家园林每年的人均WTP为56.8元,游憩非使用价值为8.64亿元,与其他运用CVM方法计算的园林景区人均WTP结果相比,颐和园皇家园林的人均WTP高于北京市紫竹院园林[13]和苏州古典园林景区[11],低于杭州市园林植物景观[12],游客的园林保护支付意愿差异是造成人均WTP不同的重要原因。从表5中的模型分析得出,北京地区游客、高收入及部分职业(个体工商户、学生、企事业单位职工、离退休职工、党政机关公务员)的游客群体更有支付意愿来保护颐和园皇家园林的游憩资源。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中低收入和中低学历群体(如自由职业者、农民等)对颐和园皇家园林的关注度和保护意愿还不够,需要提升这部分游客的游憩资源保护意愿,注重游憩资源保护的可持续性与长远性。

3)从综合角度来看,2023年颐和园皇家园林的游憩使用价值>非使用价值,且游憩使用价值是非使用价值的16.83倍。Carson 等通过使用TCM和CVM两种游憩价值评估方法计算结果发现,TCM>CVM且差异不大[20]。本研究的结论表明,CVM远小于TCM,且计算结果差距较大。杨书豪等认为,公共产品特征导致游憩非使用价值不被重视,是TCM和CVM计算结果差距大的原因[21]。这也说明颐和园皇家园林的游憩资源非使用价值并未得到充分利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另外,研究表明,TCIA和CVM方法适合用来评估皇家园林的游憩价值。金丽娟的研究也证实了TCM和CVM综合方法得出的结论比较可靠,可以弥补单个评估方法对皇家园林森林游憩价值评估的不足,使研究结果更加全面[14]。因此,TCIA和CVM方法同样适用于与颐和园相似的皇家园林游憩价值的评估。

综上所述,本研究以北京颐和园为例,运用TCIA和CVM方法对皇家园林游憩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①颐和园皇家园林游憩资源的开发利用基本能够满足旅游体验的需求,但还有改进与完善的空间;②存在价值>遗产价值>选择价值,游憩非使用价值量居于中上等水平,游客对皇家园林的保护意愿不同是造成人均WTP差异的重要原因;③颐和园皇家园林的游憩资源非使用价值并未得到充分利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④从两种方法的适用性来看,TCIA和CVM方法适用于与颐和园相似的皇家园林游憩价值的评估。

本文的研究价值在于运用改良的分区旅行费用法TCIA与非使用价值评估法CVM相结合,科学地评估了颐和园皇家园林的游憩价值。以往研究中尚未有运用这两种评估方法对皇家园林展开有效评估的先例,故本研究对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皇家园林游憩资源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未来研究中,还需进一步探讨皇家园林在不同地区,以及利用不同游憩价值评估方法评估所导致的结论异同,进而扩展皇家园林游憩价值评估的适用范围,使研究结果更具理论与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LISTONHEYES C, HEYES A. Recreational benefits from the dartmoor national park[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999,55(2):69-80.

[2]PALIWAL R,GEEVARGHESE A G,BABU R P,et al.Valuation of landmass degradation using fuzzy hedonic method: a case study of national capital region[J].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1999,14(4):519-543.

[3]PLATANIA M, RIZZO M. Willingness to pay for protected areas: a case of Etna Park[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8,93:201-206.

[4]李环,赵韬,向程.基于TCMCVM综合模型的古城旅游景区经济价值评估——以阆中古城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35(3):196-201.

[5]MAYER M, WOLTERING M. Assessing and valuing the recreational ecosystem services of Germanys national parks using travel cost models[J]. Ecosystem Services, 2018,31:371-386.

[6]MENKHAUS S, LOBER J D.International ecotourism and the valuation of tropical rainforests in costa rica[J].J Environ Manage,1996,47(1):1-10.

[7]彭文静,姚顺波,冯颖.基于TCIA与CVM的游憩资源价值评估——以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经济地理,2014,34(9):186-192.

[8]安然,杨闽芳,赖启福.CVM评估森林景区游憩价值信息偏差检验[J].林业经济问题,2020,40(1):53-59.

[9]曾燚,张茵.不同属性景区游憩价值评估的最适计数模型研究——以北京植物园和北海公园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2(3):81-87.

[10]胡雯雯,张茵.二分型客源结构旅游目的地游憩价值评估——以北京香山公园为例[J].旅游论坛,2012,5(1):85-91.

[11]孙剑冰.苏州古典园林作为街区开放空间的价值评估——应用CVM价值评估法[J].城市发展研究,2009(8):64-68.

[12]武文婷,包志毅,汤庚国.基于支付意愿法的杭州市园林植物景观游憩价值评估研究[J].中国园林,2010,26(8):63-67.

[13]田志会.基于条件价值法的北京市紫竹院公园非使用价值研究[J].中国园林,2014,30(9):84-87.

[14]金丽娟.香山公园森林游憩资源价值评估与旅游管理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

[15]董天,郑华,肖燚,等.旅游资源使用价值评估的ZTCM和TCIA方法比较——以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17,28(8):2605-2610.

[16]李秀梅,赵强,邱兴晨,等.应用TCM和CVM评估免门票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以济南市泉城公园为例[J].生态科学,2015,34(1):168-171.

[17]李京梅,刘铁鹰.基于旅行费用法和意愿调查法的青岛滨海游憩资源价值评估[J].旅游科学,2010,24(4):49-59.

[18]BIGERNA S, MICHELI S, POLINORI P. Willingness to pay for electric boats in a protected area in Italy: a sustainable tourism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9, 224: 603-613.

[19]崔峰,丁风芹,何杨,等.城市公园游憩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估——以南京市玄武湖公园为例[J].资源科学,2012,34(10):1988-1996.

[20]CARSON R, FLORES N, KERRY M, et al. Contingent valuation and revealed preference methodologies: comparing the estimates for quasipublic goods[J].Land Economics,1996,72(1):80-99.

[21]杨书豪,谷晓萍,陈珂.乡村振兴背景下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游憩价值评估[J].农业经济,2019(1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