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与思政课程融合在高校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2024-06-10 03:34董雨鑫
福建茶叶 2024年4期
关键词:茶文化价值观思政

董雨鑫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杭州 311300)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思政课程作为高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的重要途径,也承载着重要的教育使命。将茶文化与思政课程融合在高校教育中,能够进一步丰富思政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考能力。本研究的目的是提高思政课程的质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独特性。希望通过深入研究茶文化与思政课程融合的实践与思考,为高校教育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 茶文化与思政课程融合的理论基础

1.1 茶文化的概念与特点

茶文化是指以茶为核心内容的文化现象和社会实践。它涵盖了茶的种植、制作、品尝及相关的文化仪式、礼仪等方面。茶文化的核心是关于茶的知识、技艺和价值观念,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

茶文化的特点: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将茶作为一种珍贵的饮品,并用茶来表达礼仪和交际。茶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和传承,形成了独特的饮茶习俗、茶道艺术和茶具文化等。茶文化强调“和谐”与“中和”的理念,追求身心的平衡与协调。喝茶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宽厚包容的方式,可以缓解压力、舒缓情绪,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茶文化注重品味和品质,追求优雅、纯净、清新的茶水。不同的茶叶、茶器搭配不同的烹调和冲泡方法,形成了多样性的饮茶方式和艺术。茶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茶树的种植需要适宜的气候和环境,茶园的管理又要遵循自然规律。茶文化中传承了尊重自然、珍爱资源的信念,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茶文化作为一种全面的文化现象,在高校教育中与思政课程的融合有助于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同时也可以借鉴茶文化中强调和谐和生态的理念,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1.2 思政课程的概念与目标

思政课程是指高校开设的政治思想理论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社会担当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青年。

思政课程旨在加强学生的政治认知和政治意识,培养他们对国家、社会和时代的政治现象和背景的理解[2]。通过思政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社会人文科学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政治参与能力。

思政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教育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权益,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自觉。

思政课程鼓励学生开拓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思政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思政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通过多种教育方法和实践活动,思政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

思政课程的目标与茶文化的融合可以通过茶文化的渗透和应用来实现。通过茶文化的学习和体验,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修养和情操,提高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同时,茶文化中的和谐和生态等观念也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茶文化与思政课程的融合可以使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提升思政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3 茶文化融入思政课程的理论依据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3]。思政课程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茶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对自身文化的热爱,同时也能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茶文化中强调的和谐、和平、自然等价值观,与思政课程所追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茶文化注重的修身、静心等方面,与思政课程所强调的道德修养、思想自律等内容相契合。将茶文化的价值观与思政课程的价值观相融合,能够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茶文化注重的仪式感、礼仪规范等方面,与思政课程所强调的社会实践和公民道德教育相互融合。通过茶文化的实践和体验,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公民意识,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茶文化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将茶叶的品味、茶具的形态和艺术、礼仪的仪式性等融为一体。思政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通过茶文化的学习,学生可以体验到茶艺中的人文关怀和对他人的尊重。茶文化与思政课程的融合,能够提供一个能够把艺术形式、礼仪规范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2 高校教育中茶文化与思政课程融合的实践案例

2.1 茶文化与思政课程融合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设计

可以设立名为“茶文化与人文素养”的课程,该课程可以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或者选修课[3]。课程内容可以包括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茶文化的艺术形式和礼仪规范、茶文化的价值观与批判思考等方面的内容。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度思考。例如,教师可以邀请茶艺师进行实地示范,带领学生体验茶艺表演和品茶过程。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探讨茶文化与思政课程的融合点和互补点,引导学生形成对茶文化和思政课程的综合认识。茶文化与思政课程的融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学生可以参与社会实践项目,结合茶文化的精神和价值观进行志愿服务活动,传播茶文化和思政课程的核心价值观。此外,学生还可以参观茶园、茶叶企业等,深入了解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可以进行艺术展示和创作,通过绘画、摄影等形式表达茶文化与思政课程融合的理念。在教材和案例的选取上,可以选择与茶文化相关的文学作品、历史文献和现实案例,结合思政课程的内容和要求进行教学。通过学习茶文化的经典著作和现代茶文化的创新案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思政课程中的核心概念和价值导向。

2.2 茶文化与思政课程融合对学生的影响和反馈

茶文化作为一种传统的人文素养,融入思政课程中,可以使课程内容更具体、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通过茶文化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细致地理解思政课程中的核心概念和价值观,形成真知灼见和价值追求。同时茶文化注重欣赏、修身养性、协调心灵,通过品茶和艺术表演的体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可以使学生学会通过品茶来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也能够通过欣赏茶艺的精妙之处和茶文化的艺术表达形式,培养自己对美的敏感度和鉴赏能力。茶文化的学习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和品味,思考其中的哲理和意义。通过茶文化与思政课程的融合,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理解茶文化所反映的社会和人生的真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学生对茶文化与思政课程融合的反馈:学生反映通过茶文化与思政课程的融合,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应用思政课程的内容。茶文化的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能够使抽象的思政概念更具体和生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认为茶文化与思政课程的融合能够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通过茶文化的学习和活动,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增强了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感。学生反映茶文化与思政课程的融合对他们的生活有积极的影响。茶文化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更加注重内心的平衡和修炼,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学生认为茶文化与思政课程的融合培养了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2.3 高校教师对茶文化与思政课程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教师在茶文化与思政课程融合的实践中面临一些挑战和思考,并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来推动茶文化与思政课程的有效融合。茶文化与思政课程融合需要教师整合相关的教学资源,包括茶文化资料、茶道实践经验和相关案例,以便在思政课程中有机地融入茶文化元素。教师需要寻找合适的茶文化教育资源,同时对这些资源进行审定和评估,确保其质量和可行性。茶文化与思政课程的融合需要教师进行创新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探索。教师可以通过开设茶道实践课程、茶艺表演和茶文化讲座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茶文化魅力,同时将思政课程的核心概念融入其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思考。茶文化与思政课程融合需要教师之间的学科交叉合作和团队协作。教师可以与茶道专业的教师合作,共同开展茶文化教学实践,让专业性更强的茶道知识和技能与思政课程的理念和价值观相结合,使教学内容更丰富和有深度。茶文化与思政课程融合需要教师建立有效的互动与反馈机制,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反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实践活动等形式,鼓励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学生能够表达对茶文化与思政课程融合的体验和思考。

茶文化与思政课程融合的实践需要教师具有跨学科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意识,同时也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通过这一融合实践,教师能够更好地推动和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使思政课程更具实效性和生动性。

3 茶文化与思政课程融合的问题与挑战

首先,茶文化与思政课程融合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4]。教师在融合实践中可能会面临茶文化知识和思政课程理念的不熟悉,需要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茶文化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茶道的仪式、礼仪等方面的知识都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同时,教师应该对思政课程的核心概念、教学方法和教材有所了解,以便将茶文化与思政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其次,茶文化与思政课程融合需要教师进行创新的教学设计和方法探索。茶文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将茶文化中的实践与思政课程的理论知识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茶道实践课程、茶艺表演和茶文化讲座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同时通过讨论和思考将思政课程的核心概念引入其中。茶文化与思政课程融合需要教师之间的学科交叉合作和团队协作。茶文化的融合实践需要跨学科的协作,教师可以与茶道专业的教师合作,共同开展茶文化教学实践。然而,学科间的合作存在一些难题,如学科之间的沟通不畅、兴趣和理念的差异等。教师们应该积极协商和交流,形成一支互相支持和合作的团队,才能更好地推进茶文化与思政课程的融合。

最后,茶文化与思政课程融合需要建立有效的学生互动与反馈机制。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反馈是促进茶文化与思政课程融合的重要条件。然而,学生可能对茶文化缺乏兴趣,无法积极参与。同时,融合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可能需要不断调整与改进,教师需要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以便进行改进和优化。

4 结语

茶文化与思政课程融合在高校教育中是一项富有挑战性和前瞻性的探索。通过将茶文化与思政课程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挥重要作用,他们需要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并不断进行创新与改进。茶文化与思政课程融合的实践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它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高校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希望通过教师的努力和不断的实践,茶文化与思政课程融合能够在高校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茶文化价值观思政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思政课“需求侧”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