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租赁行业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

2024-06-13 08:30濮文华俞华宏雍升
中国商界 2024年5期
关键词:国际航运航运船舶

濮文华 俞华宏 雍升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相关规划及建设成果

政策背景和发展规划 2021年6月23日,上海市政府印发的相关政策文件指出,该市已基本建成航运资源要素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完善、航运市场环境优良、航运物流服务高效的国际航运中心,初步具备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文件也进一步提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更高目标,提出了全力支撑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形成枢纽门户服务升级、引领辐射能力增强、科技创新驱动有力、资源配置能级提升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新格局的总体目标。

金融租赁行业对航运中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据统计,2022年中资租赁公司航运业务投放总额近200亿美元。截至2022年年底,中资租赁公司持有各类船舶近2700艘,船舶资产规模超过800亿美元,全球占比近20%。除了在融资方面取得的成绩外,金融租赁行业在整合行业资源、助力上海打造航运生态圈、促进本土航运和造船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产业链纽带作用以及提升航运中心品牌建设等方面也作出了突出贡献。

金融租赁行业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面临的机遇

政府提升航运中心服务能级的坚定决心 有关文件明确提出支持金融机构参照国际通行规则为航运企业提供高效便利的金融服务,将有助于上海在航运租赁配套融资、船舶保险、船舶交易、外汇收支等方面支持上海航运金融租赁业务开展。同时,上海正大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引导和鼓励航运企业国际海运费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支持金融机构依托自由贸易账户为航运服务企业提供跨境资金收付便利。

脱离低迷期的拐点已然形成 2020年以来,国际航运市场逐渐扭转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持续低迷态势,干散货、集装箱、成品油、气体、汽车运输船等航运细分市场运价轮番上涨,市场出现了久违的复苏态势。以克拉克森海运指数为例,2022年该综合指数平均值上涨至约3.7万美元/天,同比上涨30%,创1990年有记录以来最好收益水平,至2023年6月初,虽有所下滑,但仍维持在约2.5万美元/天的水平,明显高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10年平均低于1万美元/天的水平。

能源转型和航运绿色化发展趋势明显 2018年,国际海事组织(IMO)推出了全球航运业温室气体减排战略规定。按计划,到2030年,国际航运业碳强度将比2008年至少下降40%。到2050年,碳强度下降幅度将达到70%,温室气体总排放量至少下降50%。绿色转型的浪潮,为金融租赁行业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

船舶工业升级浪潮势不可挡 航运业竞争离不开成本的角逐,具体表现为航企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竞争。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持续增长,各类船型建造单船体量持续上升,如集装箱船已从10多年前的约1万TEU水平增长至当前的2.4万TEU运载能力,LNG船主流船型也从10多年前的13万立方上升至目前的17万立方的水平。与此同时,上海江南造船、沪东造船厂、外高桥船厂等船舶制造企业已有能力承建各类大型LNG船、VLEC、豪华邮轮、汽车运输船等高附加值船型。放眼全球,上海本地的造船产业是为数不多实现了多船型建造能力的全覆盖产业。船舶工业技术革新,为金融租赁行业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

金融租赁行业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展望

助力政策突破 依托新片区政策先发优势,金融租赁行业将积极与自贸区管委会、外管、税务、海关等政府机构开展合作交流。通过总结现有政策瓶颈和未来发展需求,结合新加坡、香港等地航运租赁政策制度,加强创新研究。

打造绿色升级 在“碳中和”“碳达峰”大背景下,金融租赁行业将紧跟航运绿色化前沿趋势,进一步加大在LNG动力船舶、电池动力船舶、氨燃料动力船舶、甲醇燃料动力船舶等绿色环保船型方面的投资力度。积极履行金融社会责任,有效支持航运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继续推进绿色减排技术在港航物流领域的应用,助力上海成为全球航运绿色转型先锋,建设绿色升级版国际航运中心。

抢抓业务机遇 面对欧洲老牌航运银行和商业资本重回船舶融资市场挑战,金融租赁行业将抓住“一带一路”、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等机会。通过“上海制造+上海金融+上海管理”的一体化方案,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以服务船舶融资撬动更多的新造船订单落地上海本土船舶制造企业。持续关注细分市场走势,通过优选区域、客户、船型,深度参与国际航运金融市场竞争,提升客户合作范围和层级。携手中资金融机构海外网点资源,串联中国航运企业海外多元布局,扩大金融租赁和上海航运中心国际影响力,适时开展资产交易性业务。

支持“国轮国造” 为支持民族工业发展,金融租赁行业将继续发挥租赁“产融结合”作用,持续加强与中国船舶集团下属在沪船厂对接合作。积极助力打赢航运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现“国轮国造”领域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新技术在超大型集装箱、超大型气体运输船、豪华邮轮、海洋工程等先进建造领域的应用,支持上海在航运和造船领域取得先发优势。同时,通过售后回租等方式持续帮助本土航运企业优化资产结构、盘活存量资产、抵御市场波动,支持有竞争力的企业“出海”开展海外收购和并购。

促进要素集聚 金融租赁行业将积极参与和助力航运金融、海事法律、航运保险等各类信息平台建设,畅通数据共享,强化航运信息要素交流,支持航运金融服务、保险、法律、咨询等航运服务业在上海得到进一步提升。引导附加值更高的航运要素集聚,助力上海打造全产业链闭环又面向全球开放的航运生态圈,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与自贸试验区的融合向纵深推进。

提升品牌形象 未来,金融租赁行业将充分发挥航运租赁业务的客户优势、渠道优势以及桥梁纽带作用,继续支持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智能航运与新基建论坛、陆家嘴航运节等上海市重点航运品牌建设;与全球知名海事论坛合作,在希腊、伦敦、汉堡、纽约、新加坡等全球性论坛积极推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政策和区位优势,推动上海与伦敦、香港、新加坡、雅典等国际航运中心的合作交流,加大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成果的宣传力度,塑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亮丽名片。

培养产业人才 未来,金融租赁相关企业将与各大航运类高校加强合作,推动金租行业与高校的双向交流,为行业和上海本土培养更多航运金融领域的专业化人才。

作者单位: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

猜你喜欢
国际航运航运船舶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伊斯兰金融:面向“一带一路”国际航运融资模式探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船舶》2022 年度征订启事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船舶!请加速
BOG压缩机在小型LNG船舶上的应用
国际集装箱市场变化及带来的潜在挑战
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