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沉浸式育人”环境的创设与实践

2024-06-16 12:32范嘉炜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

范嘉炜

【摘 要】围绕“环境育人”的核心理念,创设赋予文化、融入智慧、实施项目的校园环境,以学校“智慧大道”为户外赋能环境,以“课程基地”为场域赋能环境,以“节日空间”为流动赋能环境,让校园中的景、物、人赋予学生成长的新动力,让学生在这样美好的校园育人环境中成长,主动追求“真、善、美”,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环境赋能 沉浸式育人 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的创设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使学生的发展趋于“真、善、美”的目标,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学生,最恰当的方法是为他提供一个充满诗意、充满智慧、充满友爱和快乐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全盘考量:规划“智慧大道”,全方位赋能

从海宁市鹃湖小学校门口进入校园后,有一条贯穿整个校园的主干道,这条主干道名为“智慧大道”。以智慧大道为载体,通过对智慧大道及周边建筑等环境的创设,让智慧大道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学生的成长进行全方位赋能。

(一)建构统筹设计,加工素材资源

要对智慧大道进行环境创设,首先需要摸清楚智慧大道上已经存在的各类资源,对智慧大道进行统筹加工设计。像橱窗、外立面、立柱、花坛、宣传栏等,以现有的资源为基础,在此之上提出网格状创设的方案。

例如,通过外立墙面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形成“理想之景”,设计花坛展示“校园文明礼仪要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形成“规则之景”,借助宣传栏展示“健康生活理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形成“健康之景”,使用立柱展示“优秀传统文化”“校园特色文化”形成“文化之景”。

通过这样的环境创设,形成多种内容集中的景象,赋能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新人。

(二)开设主体展示,凸显特色分区

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最深刻、最持久,导向启智功能明显。其中壁画、标语、墙报、板报、牌板等所承载的内容,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成为学生的人生路标。因此,校园墙面文化建设应有整体规划性,强化环境赋能的效果。

1.“中国心”笑脸墙

学校收集学生的笑脸照片创建笑脸墙,形成笑脸墙区域,用积极阳光的笑容感染每一个进入校园的学生。

2.“师与生”信息栏

首先是展示学校优秀教师,每个班主任,每班班长的信息,其次是将学生、教师、学校获得的荣誉悬挂于荣誉柱上,形成荣誉柱区域,让每个学生都能深刻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前行无止境。

除此之外,学校还很好地利用地域特色,开设“水文化”分区,布置“小水滴”向前冲评比栏,开设“二十四节气”分区,布置“耕读文化”宣传区块。以智慧大道为轴,建设智慧大道周边的环境,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模块,使得特色区域内的内容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努力拼搏,为学生健康成长赋予更强大的能量。

(三)动员全体参与,实现具身体验

校园与学生、教师、家长密不可分,想要提升校园环境赋能的效果,这三者的参与是必需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在环境创设中,学校充分运用具身认知理论,让大家充分“动起来”。

环境文化本身属于视觉艺术,健康向上的内容、鲜艳的色彩、多样的造型、丰富的表现手段需要学生、家长、教师三者的共同创设,做到全员参与,加速学生对校园环境所传达内容的吸收与内化。比如,“四季花卉”区块,学校按照四季变化种植了不同种类的花卉,并在空地区块,利用展示牌展示了四季古诗词。同时,让每班选派学生和家长参与种植四季花卉这一行动,再搜集四季古诗词,制作展示牌,亲历“种植、搜集、设计、制作、吟诵”这样的步骤,学生手脑并用,思考力、创造力同步提升。

二、全域纳入:开发“课程基地”,多角度赋能

学校以物型为基点展开延拓,开设由美术、劳动、信息科技教师创建的三类校本课程,让学生在课程基地这一环境场域中体验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课程,凭借这些课程基地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赋能。

(一)潮韵纸艺馆——赋予美育情怀

学校以美术“潮韵剪纸”校本课程为基础,创设“潮韵纸艺馆”课程基地。学生借助“潮乡”的一些名人文化、传统习俗、地理景观等素材,确定好剪纸主题,用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刻画“潮乡”美景,让剪刀在手上起舞,让红纸在手中“生花”,为家乡献上自己的一份“厚礼”。通过剪纸这个载体,充分利用“潮乡”文化资源,结合学校举办的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特长,唤醒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同时在课程学习中,由美术教师传授中国传统美术技艺,让学生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学生在美育课程的学习中能够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达到具身效果,体悟美育情怀,从美育的角度为学生赋能。

(二)四季小农场——体验劳育幸福

学校充分利用空地,开设“四季生态园”农垦实践基地,里面种植有花卉、瓜果蔬菜、树苗,还饲养金鱼。基地里安装了自动浇灌喷雾系统,为劳动教育和科技教育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学校将“四季生态园”分给每个班级中队作为“责任地”。每班每周开设两节劳技课。学生需全程参与农作物生长期间的劳动实践,了解植物生长习性,体验“种植—管理—收获”的过程,体会劳动的艰辛与收获。为了实现跨学科统整,拓展劳动基地的功能,劳动实践基地可以为学生的习作课提供观察场所与素材,为美术课提供写生的空间与对象,为数学课提供现场教学资源,还可以为各班召开以“热爱劳动”“热爱科技”为主题的班(队)会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意识。

通过创设劳动教育的课程环境,让学生感悟劳动的意义,学生进入四季小农场亲身参与劳动,体验劳动的收获。

(三)智能科创园——感悟智育魅力

学校依托信息科技教师开设的电子编程、未来世界与机器人课程,打造智能科创园。将课程成果以项目化活动的形式呈现,让学生通过任务驱动感受科技带来的改变,认识到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例如,“未来之城”是一项有30年历史的国际特色Steam项目,在“未来之城——气候变化少年行动”项目中,学生需要在12个单元主题的学习中,了解城市设计的相关理论,探索未来气候问题带来的影响,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设计一座100年后的未来城市,通过使用各种可回收物制作城市模型,最后通过讲演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这一座未来城市。该项目涉及科学、社会学、建筑设计学、美术等相关学科,适合五至六年级学生学习,预设时间为10周。

通过项目化学习,学生能够关注气候影响和城市设计中的现实问题,同情、同理地思考如何去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利用所学的有关社会学、科学、工程学等综合知识形成解决方案,同时通过项目设计、技术应用,强化创想意识,培养工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全境融通:打造“节日空间”,深层次赋能

学校创设许多具有特色的主题节日,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以中国传统佳节、校园文化节日、重要时间节点为载体,创设流动的“节日空间”环境,在真实的情境中,以驱动性问题为统领,最终实现可视化的成果展示。通过学习、体验、实践等方式深层次地为学生赋能。

(一)情境创设,发布项目方案

为了让学生了解传统佳节、纪念日或校园特色节日,一开始就要和学生一起提炼出主问题,从而驱动后续活动的开展。首先要做的是通过国旗下讲话、宣传栏、公众号发布主题方案,让全体师生都知道即将举办的活动的活动主题、活动意义、活动日期、活动涉及人员、活动流程、活动具体项目等相关内容。

比如,“校园文化节”就是面向全体师生的大型活动。在今年的科技节活动中,学校开展了以设计制作为主的项目“心灵手巧,变废为宝”,利用驱动性问题“怎样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创意制作工艺品?”以此结合劳动、数学、科学、美术等多门学科,进行项目化学习。

当学生对即将举行的主题活动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后,学生将会更好地融入活动中去,对活动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载体构建,实施任务驱动

学校根据活动制订任务为学生搭建一个活动载体,让学生带着任务,在有目的的项目中进行活动体验,能够更好地驱动学生感悟节日的意义和文化。

比如,中国传统节日是开展项目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好契机。在今年的清明节,学校围绕“缅怀先烈,永远跟党走”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围绕“忆清明、品清明、祭清明、游清明”这些任务环节设计了清明诗歌会、瞻仰烈士纪念碑、动手做青团、钱塘踏青等活动,引导学生体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将会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展示,这样的节日活动将会带给学生更深层次的收获。

(三)项目环创,内化多元体验

在发布任务时,需要结合学校整体规划,以某一节日为例,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水平,设置不同的活动方式,如在低年级主要以看、听等体验方式为主,中年级以动手操作实践为主,高年级以创作延伸为主。在体验、实践、创作的过程中,学生一步步地体验节日所带来的愉悦感和幸福感。

例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学校让学生以“我眼中的共产党人”为主题,动手布置学校的红色长廊,阅览革命战士的英勇事迹,寻访身边的党员先锋,报道小区的优秀党员事迹,与党员教师一起做志愿者,帮助他们树立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的理想。

总之,校园环境创设,是为了打造学生“学做人”“学文化”“学知识”的良好育人校园环境,推动校园环境整体优化,让学生在布局合理、环境优雅、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邵兴江,秦舒可.“五育并举”素养学习空间的创新设计[J].上海教育,2021(15).

[2]冯小琴,张光儒.文化建设有特色 育人环境有亮点[J].课程教育研究,2020(11).

[3]王超.学校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对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J]. 学周刊,2021(16).

[4]王枬.学校教育时间和空间的价值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
严格落实从业禁止制度 建设平安清朗校园环境
环境设计中校园发展研究
邯郸市人大常委会督导检查校园环境整治和预防消毒工作
迎接新学期
智慧校园环境下高职德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浅谈智慧校园环境下小学数学微课的有效利用
校园环境与人文建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