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陆器

  • SLIM:标新立异的小型月球着陆器
    本的又一个月球着陆器——SLIM 着陆器(全称为“探月智能着陆器”)发射升空。JAXA 原计划使用埃普西隆固体火箭来单独发射SLIM,但是由于XRISM望远镜的研发遇到困难,经费紧张,因此在2017 年JAXA 决定让SLIM 着陆器与XRISM 望远镜共同搭乘H-2A火箭,以节省经费来补贴XRISM 望远镜和其他卫星的研发费用。此次任务由JAXA 主导,经费预计为180 亿日元,目的是让日本成为继苏联、美国、中国、印度后,第五个成功执行月球软着陆任务的国

    太空探索 2023年10期2023-10-15

  • 月船3 号:带着印度的梦想着陆月球
    的“维克拉姆”着陆器成功着陆月球南极地区,开启了人类月球极地探测新篇章,也标志着印度在苏、美、中后成为第四个成功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奔月之旅由于印度LVM3 火箭(原名GSLV Mk.3)运载能力有限,无法将3.9吨的组合体送入直接奔月的转移轨道,同时对直接飞往月球的入轨精度和窗口无法保证,因此“月船3 号”仍然使用类似“月船2 号”的奔月飞行方案,即由运载火箭将探测器组合体送入大椭圆绕地轨道,探测器在此轨道上通过5 次机动抬升进入奔月轨道。“月船3 号

    太空探索 2023年9期2023-09-16

  •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着陆控制方案研究
    分离为环绕器与着陆器着陆器向火星坠落;环绕器则在分离半小时后点火加速升轨,返回停泊轨道。第二阶段:气动减速段。着陆器进入火星大气后,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速度大幅减小。第三阶段:伞系减速段。着陆器打开降落伞,由于降落伞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较大,空气阻力大,能有效减小着陆器的速度。第四阶段:动力减速段。探测器通过发动机点火的方式进一步减小了速度。第五阶段:悬停避障与缓速下降段。在高度降为100 m时,探测器的速度基本降到0。探测器悬停避障,寻找最安全的着陆地点,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3年1期2023-03-13

  • 腿式移动着陆器的运动学建模和运动规划
    和“嫦娥四号”着陆器分别在月球正面和背面成功着陆,搭载的“玉兔号”和“玉兔二号”巡视器实现了对月球表面环境的探测[8-9]。2021 年,“天问一号”着陆器在火星表面成功软着陆,搭载的“祝融号”火星车开展了火表巡查。我国的着陆探测工程以腿式着陆器搭载移动巡视车为主,该着陆器结构刚度高,辅以蜂窝铝等缓冲材料,可较好地完成着陆缓冲任务。纵观国内外所有的腿式着陆器,在软着陆后自身都不具备行走移位功能,发射后巡视探测范围有限。目前,对四足机器人的运动规划已有较多研

    集成技术 2022年6期2022-12-17

  • 欧洲月球通信卫星将搭乘日本着陆器
    pace的月球着陆器搭乘服务,部署其月球通信与导航星座的大部分卫星。双方已签署合作协议,日本月球着陆器最早于2024年部署和谐系列微小卫星。Ispace公司将开展日本首次由私企牵头的软着陆月球任务,系列1无人着陆器将在今年由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火箭发射。天外天公司计划于2024年在Ispace公司开展第三次落月任务时“搭便车”,届时将首次使用更大的系列2着陆器。据悉,系列2着陆器将能把2000千克有效载荷送到月球轨道,并把500千克载荷送上月面。和谐系

    太空探索 2022年3期2022-11-16

  • 小天体柔性附着状态协同估计方法
    足实时性需求,着陆器必须具备自主运行能力。而受制于星上有限控制精度,着陆速度与姿态往往与预期存在偏差,使得着陆器在附着时易发生倾覆、翻滚、反弹等现象,严重影响后续科学任务的开展。目前人类已实施了五次小天体着陆(附着)采样任务,包括NASA的近地小行星交会(NEAR)任务,日本宇航局(JAXA)的隼鸟号(Hayabusa)任务、隼鸟2号(Hayabusa 2)任务,欧空局(ESA)的罗塞塔(Rosetta)任务,以及于2021年5月完成小行星表面采样的NAS

    宇航学报 2022年9期2022-10-15

  • 可移动月球着陆器系统设计与实验验证
    大目标,其中,着陆器在相关任务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已实施和正在实施的星表探测任务中,着陆器均不具备自主运动能力,即着陆器着陆后姿态、位置均为固定[1-4]。固定式着陆的有效性已多次在探测任务中得到检验,且可通过搭载轮式巡视器扩大探测范围,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扩展范围和巡视器功能有限等。着陆器无法调姿和移动,在综合考虑着陆过程安全性和科学目标达成性的情况下,明显限制了着陆点的选择,从而导致探测范围受限和缓冲进程无法统一。此外,无法调姿和移动的

    深空探测学报 2022年1期2022-04-15

  • 天问一号着陆器大底分离安全性分析与验证
    过程是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着陆的关键阶段,在这一过程中,着陆器需在约9分钟的时间里将速度由数千米每秒降至0。在进入过程中,着陆器依靠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速度将降低90%左右,接着利用降落伞进一步减速,当速度降至约100 m/s时,天问一号着陆器通过反推发动机控制速度进行软着陆。在进入段减速过程中,着陆器需要克服高温和高压,利用防热大底(后文简称大底)来保护着陆器。当降落伞展开,着陆器飞行速度降低后,大底已完成使命,需要被抛离以确保着陆器展开缓冲机构并开启雷

    宇航学报 2022年1期2022-03-25

  • 天问一号着陆器EDL过程建模与仿真
    0%,使得火星着陆器在下降和着陆过程中,既需要气动和降落伞减速,也需要发动机动力减速。着陆器需要依次进行大气进入、伞降减速、动力下降和着陆缓冲才能确保安全软着陆。目前已取得成功的火星探测任务都遵循类似的EDL流程,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也不例外,于2021年5月15日在火星乌托邦平原成功软着陆。在火星大气环境存在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利用数学模型仿真验证EDL控制策略是着陆器总体及控制系统设计的必要环节。然而火星EDL过程跨越高超声速到亚声速飞行多个阶段

    宇航学报 2022年1期2022-03-25

  • 火星探测极简史
    绕火星的轨道,着陆器和母体分离后击中火星表面,以粉身碎骨的方式成为火星上第一个人造物体。基于“火星2号”失败的教训,苏联于1971年5月28日发射的“火星3号”,首次实现了火星表面的软着陆。遗憾的是,着陆后密封舱只传回了20秒的电视信号,之后联系就中断了。然而,就是在这20秒中,它传回了来自火星表面的第一张近距离照片!1990年前,苏联一共实施了17次火星探测任务,但这些任务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科学目标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因而获得的科学成果有限。美国探火开始

    科学 2021年4期2021-12-01

  • 钻采综合性能测试系统姿态调整装置研制
    月工程三期中,着陆器在悬停阶段结束后,将以自由落体落于月面,着陆器主腿、副腿将发挥缓冲、减振作用.4组支撑腿可能会产生距离不等的压缩或者拉伸,导致着陆器本体相对于着陆平面产生最大不超过6°的俯仰倾角.综合考虑着陆器着陆点的月面地形、地貌特征(最大坡度9°),以及着陆器自身的俯仰倾角和月面石块影响可知,着陆姿态将有多种可能.按照着陆器着陆姿态设计月面采样机构是方案设计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即要考虑月面采样机构对月面环境的适应性问题.为了模拟着陆器着陆月球表面时的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09-11

  • 为造月球着陆器 贝索斯“愿掏20亿”
    取一份建造月球着陆器的合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27日报道称,该项目是为了在2024年建造一个可搭载宇航员,并降落到月球表面的着陆系统。由于资金短缺,NASA只能与一个公司签订合同。就在今年4月,NASA经过评估后拒绝了蓝色起源公司建造月球着陆器的投标,而将这份价值29亿美元的合同交给埃隆·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NASA此前向美国国会申请了33亿美元用于建造月球着陆器,但目前只收到8.5亿。为了能够参与该项目,贝佐斯表示,蓝色起源可以免除当前和未

    环球时报 2021-07-282021-07-28

  • 缓冲/行走一体化着陆器运动学研究与步态规划
    的方式来实现对着陆器周边有限区域的探测,存在着难以实现主动可调姿式着陆缓冲、探测范围可扩展性不足、难以为月球基地建设任务提供配套设施和支持等局限性,需要研制一种具备姿态调整和位置移动等功能的着陆器[3]。在可行走着陆器领域,国内外尚未有成功的任务案例,只在理论和工程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和设想。2004年,Lockheed Martin公司参与NASA的探索系统体系研究,提出了轮式驱动的可移动着陆器设想[4];同年,Boeing公司提出了一种火星探测

    宇航学报 2021年4期2021-05-24

  • 日本ispace在美开设办事处
    在研发商业月球着陆器的日本东京创企ispace已在美国开设了办事处,以期从美国宇航局阿尔忒弥斯计划拿到更多业务。该公司11月9日宣布,它在丹佛开设了一个办事机构,将用来设计月球着陆器。ispace已然在研制两台商业着陆器,且是由美德雷珀公司牵头的一个团队的一员,而那支团队是入围美国宇航局“商业月球有效载荷服务”(CLPS)计划的14支团队之一。该公司在研的两台着陆器定于2022年和2023年发射,各能装载约30千克有效载荷。ispace美国业务首席执行官阿

    太空探索 2020年12期2020-11-27

  • 月面着陆器遮阳伞辅助热控方法散热性能分析
    0094)月面着陆器是月球探测任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月表的复杂热环境下执行探测任务,要求内部电子设备的工作温度不超过某特定温度,以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1],要求载人月球车必须具有自适应能力强的散热系统[2-3],它是影响月球车整体性能、安全可靠的关键因素,对我国实现月球探测具有深远的意义[4-5]。自上世纪末,美国NASA在詹姆斯·韦伯太空红外观测望远镜中采用遮阳板作为辅助温控系统以来,美、俄等国家在空间飞行器上多次采用遮阳伞作为辅助热控装置抑制太阳对局

    节能技术 2019年6期2019-12-13

  •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完成
    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在河北省怀来县完成。此次试验是中国火星探测任务首次公开亮相,试验模拟了着陆器在火星环境下悬停、避障、缓速下降的过程,对其设计正确性进行了综合验证。火星探测器分为环绕器与着陆器两部分,由航天科技集团抓总研制。此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在亚洲最大的地外天体着陆综合试验场进行,模拟了火星重力环境(火星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的1/3)。火箭探测是当前国际前沿的科技创新活动,安全着陆是火星探测任务最艰巨的挑战之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计划于2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2019年6期2019-11-30

  • 相关链接:月球软着陆有多难?
    射了第一个月球着陆器斯普特尼克25号,但是发射失败。此后又经历了多个着陆器发射失败。到1965年5月12日,月球5号着陆器终于离开地球引力场飞向月球,但是着陆失败,坠毁在月球表面。6月,月球6号着陆器虽然发射成功,但没有实现月球捕获,任务失败。这一年的10月和12月,“月球7号”和“月球8号”先后坠毁在月球上。1966年2月,这场漫长的战斗终于迎来了第一次胜利,“月球9号”成功地降落。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月球9号”并不是当今意义上的着陆器。它虽然也采用了月

    太空探索 2019年11期2019-11-15

  • NASA将拍摄印度探月坠毁区域
    )透露,已确定着陆器的具体位置。印媒称,着陆器可能仍完好无损,甚至还能正常工作,但ISRO一直未能与着陆器取得联系,至今也没有发布关于“维克拉姆”的月面照片。在这个关键时刻,NASA向ISRO伸出援手。他们计划出动绕月飞行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对印度登月着陆器的疑似着陆(坠毁)地点进行跟拍。据NASA官员披露,“所有的LRO数据都是公开的,NASA将分享印度着陆器在月面区域的全部相关成像,以帮助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进行分析。”截至记者发稿时,NASA官网

    环球时报 2019-09-182019-09-18

  • 蓝源公布月球着陆器方案新细节采用液氢和液氧推进剂
    月球的一项月球着陆器方案的新细节。该着陆器能把3.6吨货物送到月球表面,而一个“加大贮箱”型号更是能把6.5吨货物送上月面。着陆器采用液氢和液氧推进剂,而不是可贮自燃推进剂。蓝色起源创始人贝佐斯说:我们最终将能从月球上的水中提取氢,并能在月面上为这些飞行器补加燃料。蒸发的液氢可用来让液氧贮箱保持低温。另外,液氢还将供燃料电池使用,为着陆器发电,而不是依靠太阳能电池,以便着陆器顺利挺过月夜。这些推进剂将供着陆器上称为BE-7的一款新发动机使用。该发动机将能产

    卫星与网络 2019年5期2019-06-26

  • 中国探月
    下午,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工作正常,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顺利完成互拍上图:玉兔二号巡视器全景相机对嫦娥四号着陆器成像;下图:嫦娥四号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对玉兔二号巡视器成像▼嫦娥四号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环拍全景图(圆柱投影▲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拍摄的玉兔二号在A点影像图

    当代陕西 2019年1期2019-03-08

  • 我国探月工程“五战五捷”
    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顺利完成互拍,地面接收图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学载荷工作正常,探测数据有效下传,搭载科学实验项目顺利开展,达到工程既定目標,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至此,我国探月工程“五战五捷,连战连捷”。科研人员根据导航相机拍摄的着陆周围地形信息,对巡视器进行了路径规划,通过“鹊桥”中继星发送了拍照遥控指令。巡视器全景相机对着陆器进行成像,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对巡视器成像,经过地面数据接收与处理,1月11日16时4

    老友 2019年2期2019-02-26

  • 嫦娥四号再次月夜休眠
    0米。嫦娥四号着陆器于同日19时完成月夜设置,进入休眠。第二月昼期间,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工作稳定,能量平衡,数据传收正常。着陆器上配置的低频射电频谱仪、搭载的德国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巡视器上配置的红外成像光谱仪、搭载的瑞典中性原子探测仪等科学载荷重新开机,按计划顺利开展科学探测活动。巡视器全景相机对着陆器再次进行成像,获得了着陆器彩色全景图。▲(马俊)

    环球时报 2019-02-142019-02-14

  • 月球上的那只“兔子”醒了
    视器和嫦娥四号着陆器先后接受光照自主唤醒,继续开始科学探测。《环球时报》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1月30日20时39分,嫦娥四号着陆器接受光照自主唤醒。此前,玉兔二号巡视器于1月29日20时许完成自主唤醒。两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经受极低温环境考验,根据太阳高度角变化择机自主退出“月夜休眠模式”,关键设备按预定程序相继通电开机,安全度过首个月夜。此外,着陆器上配置的同位素温差电池为月夜温度采集器顺利供电,保障该采集器于测点位置成功监测第一月夜温度变化情况,我国探月

    环球时报 2019-02-012019-02-01

  • 中国完成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
    14 ноября Китай успешно выполнил эксперимент, симулирующий процессы парения над поверхностью, избегания препятствий и спускания для посадки на Марс космического зонда.Эксперимент был проведен на испытательной площадке, расположенн

    伙伴 2019年12期2019-01-17

  • 着陆姿态不确定下的着陆器缓冲机构优化设计
    任务,常用腿式着陆器搭载探测设备软着陆外星球表面,如美国的阿波罗号载人登月舱、海盗2号火星探测器、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及中国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等。腿式着陆器作为一种简单、可靠的着陆缓冲装置,需要持续开展其研究工作,而研究工作的重点内容包括着陆器软着陆过程的动力学仿真与着陆器的性能优化。关于腿式着陆器软着陆过程仿真计算与性能优化的研究,已有较多学者开展了相关的工作。针对软着陆过程仿真分析的研究,文献[2-6]利用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建立了腿式着陆器软着

    宇航学报 2018年12期2019-01-07

  • 着陆器变阻尼缓冲器性能分析及参数优化
    冲器在深空探测着陆器上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变阻尼缓冲器相对于传统机械式缓冲器的优点在于其可通过调节阻尼的大小对缓冲力进行调节,进而提高其工况适应性[1-2]。对于着陆器用缓冲器的研究,各国学者已进行了较多的工作。文献[3-4]分别针对单组和多组着陆工况,以提升着陆器的软着陆性能为目标优化了着陆器的缓冲机构。文献[5]设计了着陆器用液压式缓冲器,并提出了缓冲器的自适应控制方法,且通过试验装置验证了缓冲器的性能。文献[6-8]基于磁流变阻尼器设计了着陆器的变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8年10期2018-10-30

  • 惯测器件差错致欧洲火星着陆器坠毁
    差错致欧洲火星着陆器坠毁近日欧空局称,2016年10月19日其“斯基亚帕雷利”着陆器在火星上坠毁的原因是因为惯性测量单元(IMU)莫名其妙地出现饱和,从而把错误的数据发给了着陆器的计算机,致使着陆器计算机以为已经或即将着陆,进而降落伞被抛掉、反推制动推力器短时点火工作以及本该落地后启动的地面系统提前启动。实际上,“斯基亚帕雷利”当时距火星表面还差3.7千米。着陆器虽不幸坠毁,但欧空局官员称其仍获得了有关火星大气进入、防热罩工作与抛离和降落伞展开的大量宝贵数

    太空探索 2017年1期2017-11-30

  • 两种着陆模式下的着陆器缓冲机构构型优化
    种着陆模式下的着陆器缓冲机构构型优化吴宏宇1,王春洁1,2,丁宗茂1,丁建中1,刘学翱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北京 100083;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分别建立了着陆器在非0高度关机着陆模式下、触地关机着陆模式下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基于仿真模型,应用全因子实验设计方法分析了着陆器在两种着陆模式下的软着陆性能,得到了软着陆极恶劣工况。为了获得软着陆性能最佳的着陆器设计方案,研究了着陆

    宇航学报 2017年10期2017-11-07

  • 基于离散元方法的月球着陆器冲击月壤过程分析
    散元方法的月球着陆器冲击月壤过程分析梁绍敏1王永滨2季顺迎1(1 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3)(2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北京100094)月球着陆器在着陆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冲击作用。为了研究月壤材料对着陆器的缓冲作用,文章针对月壤在细观尺度下的离散分布特性,采用离散元方法建立月壤的计算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简化着陆器模型仅考虑着陆腿的缓冲性能,对着陆过程中着陆器与月壤相互作用的动力冲击过程进行数值分析。通过调整着陆器的质量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7年4期2017-09-28

  • 基于火星轨道器的着陆器定位误差及可观性分析
    于火星轨道器的着陆器定位误差及可观性分析徐晴1,2彭玉明1,2(1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上海 201109)(2 上海市深空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201109)针对深空探测过程中地面测控数传能力及着陆器星上功率受限等问题,文章提出了以轨道器为中继站的火星着陆器测量定位方法,旨在工程约束条件下分析地面测控站对着陆器的跟踪情况、轨道器与着陆器之间的可观性以及不同着陆点定位精度的差异,并给出相应的误差改善措施。该手段充分利用轨道器星上设备,达到提高定位精度的目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7年4期2017-09-28

  • 地月L2中继星或月球轨道器对月球背面着陆器多普勒定位精度分析
    道器对月球背面着陆器多普勒定位精度分析雷文英1,蒙艳松1,雷文华2,边 朗1,王 瑛1(1.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西安710100;2.西藏大学理学院,拉萨850000)针对地面站无法对月球背面着陆器定位的问题,分别对月球背面着陆器利用月球轨道器上行信号和地月L2中继星上行信号的多普勒对其定位的两种模式进行了研究。在月固坐标系下,理论分析了两种模式下轨道器的多普勒定位精度,以及几何精度因子及频率稳定度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在STK软件中对两种定位模式建模

    载人航天 2016年6期2016-12-24

  • NASA完成“火星2020”着陆器视觉系统试验
    火星2020”着陆器视觉系统试验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正在牵头研发“火星2020”巡视器上的“着陆器视觉系统”(Lander Vision System,LVS)。该系统样机已在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飞行机会”(FO)项目中,利用马斯腾太空系统公司的Xombie试验平台发射至325m高空,并为火箭提供精确导航制导,使其在预定目标点着陆。LVS是一个基于成像技术的导航系统,可通过拍摄着陆器下方地形地貌图像,并与机载地图相匹配,帮助着陆器确定危险环境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6年5期2016-01-04

  • 可移动式月球着陆器在载人月球探测活动中的任务分析
    )可移动式月球着陆器在载人月球探测活动中的任务分析梁 鲁1,张志贤1,果琳丽1,杨 晨1,曾 曜1,李 民2,叶培建2(1.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北京100094;2.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1)基于对阿波罗计划登月舱以及其它载人月球探测计划着陆器系统任务的调研,针对固定式着陆器任务与功能的局限性,提出了可移动式月球着陆器概念,以未来载人登月以及载人月球基地任务为背景,分析了可移动式着陆器在月面大范围探测、增强探测灵活性和月球基地建造

    载人航天 2015年5期2015-12-15

  • 火星着陆器扶正展开动力学研究
    )0 引言火星着陆器的进入、下降、着陆(entry, decent and landing, EDL)过程是火星探测的关键技术之一。对目前国外已成功登陆火星的着陆器“探路者号”和“海盗号”进行分析,可发现气囊减速比缓冲支腿具备研制成本低,姿态控制简单,能够适应恶劣着陆条件的优势。因此,在火星探测初期适合采用气囊进行减速着陆[1-2]。目前国内对于基于四面体的火星着陆缓冲气囊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但是对于气囊缓冲后着陆器的展开过程研究尚未深入[3-6]。本文通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5年1期2015-10-11

  • Mining the Moon Becomes a Serious Prospect
    der (玉兔着陆器)successfully touched down on the Moon in December 2013 and the Chinese space agency has publicly suggested establishing a "base on the Moon as we did in the South Pole and the North Pole." As rare-earth elements are vit

    中学科技 2015年7期2015-07-03

  • 新一代载人月面着陆器发展趋势研究
    部分,载人月面着陆器担负着将航天员安全送达月面、为月面活动提供支持并将航天员安全撤离月面的使命。月面着陆器的相关能力直接决定了月表可达范围及月面活动的时间,相应影响了科学探测的结果,因此高性能月面着陆器的研究对整个载人探月任务的成功,以及获取更多科学回报关系重大。本文对已有载人月面着陆器的相关情况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随着载人探月任务需求的发展,新一代载人月面着陆器应具备的功能、特点。2 国外载人月面着陆器研究发展现状2.1 早期载人月面着陆器20世纪60年

    载人航天 2014年4期2014-11-20

  • “嫦娥三号”两器互拍结束 月球车开始月面测试工作
    ,“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即“玉兔号”月球车,进行了第五次互拍,首次传回着陆器携带五星红旗的清晰全景照片,两器互拍任务圆满结束。随后,月球车“告别”着陆器,开始月面测试工作,并前往更远的区域继续月面巡视勘察。航天科研人员根据导航相机拍摄的周围地形信息,对月球车进行了路径规划。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发送遥控指令,使月球车由D点行驶至最后一个互拍点E点,全景相机对着陆器进行整体成像,同时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对月球车成像。经过数据下传和地面数据处理,标有五星红旗

    党建文汇·上 2014年1期2014-07-03

  • 嫦娥月夜苏醒要过几道关
    球车和嫦娥三号着陆器分别于11日和12日成功自主唤醒,标志着中国突破了探测器月夜生存技术。据专家介绍,为度过月夜进行的休眠和唤醒,并非简单地按动电源键,它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技术难关。 月球车休眠注意事项多 嫦娥三号在落月后面临的最大难关就是如何经受住月球昼夜极端温差的考验而“存活”下来。月球的一天约相当于地球的28天,而且14天是阳光普照的白天,14天是寒冷的黑夜。白天温度可达150摄氏度,夜间温度会降到零下180摄氏度。所以月夜对嫦娥三号是严峻考

    环球时报 2014-01-142014-01-14

  • 发射阶段着陆器及关键机构动力学分析
    0110 引言着陆器主结构和软着陆机构设计是月球探测器软着陆成功的关键,结构动力学分析是着陆器主结构和软着陆机构设计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目前,针对国内外着陆器相关性能的研究已广泛开展,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着陆器新概念研究[1-4]、缓冲材 料 缓 冲 性 能 研 究[5-10]、着 陆 冲 击 过程动力学分析[11-14]、稳定性分析[15-19]及其他相关领域[20],上述研究成果主要围绕着陆器在月面着陆过程进行。文献[11]虽针对着陆器发射状态,即着陆器

    中国机械工程 2013年19期2013-09-07

  • 基于无源性的带液体晃动月球着陆器的姿态控制
    带液体晃动月球着陆器的姿态控制杜 辉1,2(1.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北京100190;2.空间智能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针对带液体晃动的月球着陆器提出了一种基于无源性的姿态控制方法.分析了由拉格朗日力学建立数学模型的带液体晃动的月球着陆器系统的特性,并证明了该系统的无源性.无源性保证了系统的输入输出稳定性,提出的Lyapunov函数保证了系统的内部稳定性.根据系统的无源性和提出的Lyapunov函数推导出基于无源性的控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2011年1期2011-11-24

  • 欧空局将在2020年前发射大型月球着陆器
    球发射一个大型着陆器,着陆器载有用于研究人类永久居住地点的“漫游者”机器人,着陆器和“漫游者”机器人总重将超过640kg。这次任务聚焦月球南极,该地区阳光充足,允许以太阳为动力的着陆器和“漫游者”运行长达6个月。“漫游者”并非此次任务中的唯一机器人设备。着陆器降落之后,将释放一个携带少数科学仪器的小型“漫游者”。与飞往其他行星开展地质或大气研究的“漫游者”机器人不同,这项任务仅仅聚焦未来人类探索。欧空局希望获得南极地区土壤中的矿物质样本,并确定环形山阴影中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0年5期2010-01-17

  • 月球着陆器着陆缓冲性能研究
    94)1 引言着陆器在进行月球着陆探测时,首先通过反推发动机实现减速,但是在完全接触月球表面前,速度无法降低到零,使得着陆器要承受巨大的冲击载荷,并在复杂地形中容易产生翻滚,这意味着为了保证着陆器最终安全着陆,必须增加辅助的着陆缓冲系统在一段有限的距离内吸收剩余动能。目前常用的着陆缓冲系统有气囊式和机械式两种,机械式缓冲系统具有着陆姿态易于控制,且通过缓冲器阻尼特性的设计,可以避免着陆过程的巨大反弹等突出优点,特别适用于着陆质量和体积较大,以及着陆后需要返

    航天器工程 2010年5期201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