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往观察东方社会的变迁
    日本学者对丝绸之路有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研究丝绸之路上商品交流的数量、种类,港口城市与海关管理,物种引进与人员往来情况,也着力探讨东西方交往中社会发生的变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这些问题,做出许多有益的解释;他们对横亘于东方历史若干世纪的丝绸之路有特殊的理解,探讨其功能与意义,许多观点值得重视和进一步挖掘。特别是取东西文明而融贯之的观点,丝绸之路是欧亚大陆的大动脉,世界历史的主轴,以及世界主要文化桥梁的观点,等等,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与价值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6期2023-12-19

  • 丝绸之路”的价值意蕴与“一带一路”的现实启示
    书中提出了“丝绸之路”。后来,德国历史学家郝尔曼在20世纪初出版了《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确定了“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经过中亚通往南亚、西亚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通道。“丝绸之路”以丝绸贸易为媒,创造了地区大发展大繁荣,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南亚、南欧、北非的文化交流,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又被称为友谊之路。1 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为建设“一带一路”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国地大物博,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

    商展经济 2023年22期2023-12-19

  • 丝绸之路影响下的石窟文化发展
    摘要:丝绸之路是我国连接亚洲、非洲以及欧洲的重要商业贸易线,通过丝绸之路,佛教传入我国,并且在沿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石窟文化。随着丝绸之路影响力的不断提升,石窟文化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并且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则通过对丝绸之路的石窟文化进行全面分析,明确其发展现状。关键词:丝绸之路;石窟文化;寺庙;佛教石窟文化是丝绸之路的主要产物之一,并且也象征了佛教在传入我国以后宗教文化的繁荣形象。对不同石窟文化进行全面分析可发现,其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收藏与投资 2023年8期2023-09-07

  • 丝绸之路视域下敦煌石窟天王衣袖袪口的来源及演化考略
    启发,得益于丝绸之路上不同风俗文化和审美意趣的交流碰撞。文章研究发现,其袖形结構不同于汉地样式,学界迄今缺乏具体阐释。因而以敦煌壁画中半袖加袪口的袖形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丝绸之路上中亚、新疆、中原等地的图像、文献和实物等多重证据对相关袖形的来源及演变进行探究。研究认为:该类袖形结构受到伊朗风格服饰的影响,其袪口的形态在进入汉地后融合本土文化特色由喇叭状和褶皱波浪状逐渐转变为羽毛状,为中唐及后朝敦煌和中原地区的佛国人物造像常用。这一演变过程展露了丝路文化的交

    丝绸 2023年8期2023-08-31

  • 中国等五国携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庆祝“丝绸之路”项目启动35周年
    活动,庆祝“丝绸之路”项目启动35周年。来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高级别代表、各国常驻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外交官以及专家学者、高校代表等近千人参加了论坛、研讨会、音乐会、艺术作品展览等系列活动。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陈杰4月6日在“丝绸之路”国际论坛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赋予古丝路新的时代内涵。继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之后,中国又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

    中亚信息 2023年4期2023-08-13

  • 雅尔湖石窟保护研究
    摘要:位于丝绸之路新疆天山廊道路网上的雅尔湖石窟,见证了南北朝至元代期间亚欧大陆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之间的交流,尤其是西域各游牧民族与中原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文章将对雅尔湖石窟作保护现状分析,并从基础研究、数字化保护与展示、合作与交流等角度探讨雅尔湖石窟的保护工作。关键词:雅尔湖石窟;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石窟保护雅尔湖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交河故城西南河谷岸,地处雅尔乃孜沟两侧黄土崖上。在吐鲁番地区众多石窟群中,雅尔湖石窟开凿时间仅次于吐峪沟石窟,

    收藏与投资 2023年7期2023-08-07

  • 山西博物院藏隋代虞弘墓石椁解读
    ,是研究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和艺术资料。本文综合虞弘墓考古发现的研究成果,以此为基础对隋代虞弘墓石椁进行多角度的综合解读。关键词:隋代;虞弘;粟特;丝绸之路;民族融合20世纪末,发现于山西太原晋源区王郭村的隋代虞弘墓曾在学术界引起了高度关注,先后被评为“199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世纪百大考古重要发现”。该墓中发现的虞弘墓石椁,无疑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考古中的一颗耀眼明珠。一、虞弘墓概况虞弘墓为单室砖墓。该墓曾严重被盗,随葬品不多,主要有人物俑、

    收藏与投资 2023年7期2023-08-07

  • 丝绸之路”概念其实是个舶来品
    侯杨方看到“丝绸之路”这四个字,你想到的第一个画面是什么?大概是沙漠和骆驼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古人走丝绸之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通商,既然如此,肯定会选择最为便利、最易通行的道路。就算途经沙漠,也一定走的是沙漠中的绿洲。更颠覆认知的是,丝绸之路虽已人人耳熟能详,可这一概念不是由我们中国人创造出来的,它是个舶来品。李希霍芬与世界第一张丝绸之路地图创造“丝绸之路”这个概念的是一名德国人。1877 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出版了《中国——亲身旅行和据此所作研究

    科学大众(中学) 2023年8期2023-07-27

  • 丝路精神的内涵与传承研究
    摘 要:丝绸之路作为各国交流互鉴的新窗口,自开通伊始,便承载着多国度、多民族、多地域文化的融合碰撞。在这条绵亘万里的商业通道上,悠扬流转的不止有驼铃阵阵,更重要的是其中蕴藏的丝路精神。以中国为中心向外发散的外交圈不但促进了利益共赢,也赢得了不远万里而来的外交伙伴的信任。从那时起,这条道路给许多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也带来了意识形态上的影响,使其更加深刻。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在当时指引了国家间的外交突破,经千年发展,

    经济师 2023年7期2023-07-21

  • 解构与回应:跨国史方法与丝路城市史的书写
    : 跨国史;丝绸之路;丝路城市;国家;跨文化研究中图分类号:K134;K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634(2023)04-0058-(11)DOI:10.13852/J.CNKI.JSHNU.2023.04.006全球性的历史思考使跨国史(transnational history)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历史叙事方式。历史研究的跨国转向使得对理论的概念、内涵、外延等问题的争议不断,其中之一便是跨国史方法是否可以运用于前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4期2023-07-17

  • 辽金时期狮子形象初探
    形象;佛塔;丝绸之路狮子在我国古代是一种祥瑞之兽,有确切记载的狮子传入我国,是汉代来自西域的贡狮[1]。狮子传入我国之后,其艺术造型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应用。文章主要以辽金时期狮子形象为研究对象,来探讨这一时期狮子形象的特点和其产生的原因。一、辽金时期的狮子形象(一)辽代狮子形象根据辽代狮子的艺术造型可分为六型:A型:蹲坐型。根据其性别可以分为以下三式:Aa:雌雄双狮,成对出现。例如:山西大同上华严寺门外的石狮子,一雌一雄,底部各有一个须弥座,雄狮脚

    东方收藏 2023年5期2023-07-13

  • 论基于人民性视域下的“一带一路”建设
    摘要]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延续和发展,“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人民性是其显著的特点。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上看,以人民为重是“一带一路”的逻辑起点。因此,在共建“一带一路”时,应充分发挥人民的理论创新作用和实践主体作用。同时,各国应秉持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携手合作,互利共赢,共享“一带一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一带一路”行稳致远。[关键词]“一带一路”;丝绸之路;人民性;共建[文献标识码]A党的二十大报

    丝绸之路 2023年2期2023-07-10

  • 丝绸之路上的白银
    分丰厚,为古丝绸之路上文化及旅游资源丰富而奇特之区。[关键词] 白银市;丝绸之路;重要地位;文化旅游资源[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白银市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以及文化旅游资源的突出优势白银市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以及文化旅游资源的突出优势和总体特色可以定位为:黄河古渡、丝路要津、“第一国道”、长城锁钥、会州古郡、河西门户;石林胜景、丹霞画廊、引黄奇观、红色足印。(一)白银是古丝绸之路中原通往河西、西域及其以远的

    丝绸之路 2023年2期2023-07-10

  • 丝绸之路琵琶历史考略(上)
    ,必须要运用丝绸之路宏观视野来审视中外音乐的交流,依托考古学的发现才能研究出丝绸之路上琵琶的东渐与嬗变历史。关键词:丝绸之路  琵琶  东渐  嬗变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琵琶”这一名称,经历过了由便携式弹拨乐器的统称到专指长颈直项琵琶、短颈曲项琵琶、与五弦琵琶的演变过程。琵琶,最早称为“批把”。东汉刘熙《释名·释乐器》载:“批把,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①东汉应助《风俗通》曰:“批把,谨按此近世乐家所作,不知谁也。以手

    乐器 2023年6期2023-07-10

  • 古代中国和罗马—早期拜占庭帝国间的丝绸之路贸易概论①
    前2世纪末,丝绸之路开通后一直延伸至地中海东岸地区,丝绸被源源不断地输往西方。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控制了丝绸之路西段②。随着罗马帝国国内市场的扩大,对丝绸等东方商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与中国的贸易也取得了迅速发展,中国丝绸通过馈赠、售卖等方式向西方流通。拜占庭帝国早期,国家垄断了丝织业,严格监督和管理丝绸进口贸易,通过草原丝绸之路和中亚民族的转运,从中国进口丝绸。公元6世纪后期,中国的养蚕制丝技术传至拜占庭帝国,自此,西方人首次掌握了中国的制丝工艺,对

    丝绸之路 2023年1期2023-06-29

  • 河南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四路”协同发展研究
    以河南省空中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网上丝绸之路为研究对象,分析河南四条丝路的发展现状,并指出河南省四路融合发展存在政府顶层设计有待加强、多式联运有待完善、产业结构有待调整、四路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文章提出政府合理规划、发挥空中丝绸之路优势,发展航空运输业、推进多式联运、优化产业结构等策略以促进河南省四路融合发展。关键词:丝绸之路;多式联运;融合发展中图分类号:F259.21;F127文献标志码:ADOI:10.13714/j.cnki.1

    物流科技 2023年4期2023-06-04

  • 丝绸之路上的张掖
    张掖郡。汉唐丝绸之路均以张掖为汇集,东西交往,南北通利,是中华文明向西传播的基地和接受西方文化的前沿。文章从丝绸之路贸易重镇、佛教文化东渐熔炉、民族融合历史舞台、中西文化艺术纽带四个方面,阐述了张掖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历史地位。关键词:张掖;丝绸之路;贸易;佛教;民族;艺术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6.038张掖,亦名甘州,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南依青藏高原,北抵蒙古高原,东接金昌,西通酒泉。特殊的地貌使其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6期2023-05-30

  • 丝绸之路国际文化旅游廊道发展战略研究
    西北地区建设丝绸之路国际文化旅游廊道的构想;其次,阐释了国内外旅游廊道的研究现状,深度挖掘出阻碍我国西北地区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廊道的牵制性因素;最后,提出在建设丝路旅游廊道实践研究中应注重丝路旅游廊道主体地域功能区的划分、打造精品丝路旅游产品、加强精品丝路理论规划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下跨境旅游产业链的模式探索,进而增强旅游产业的溢出效应。[关键词]丝绸之路;旅游廊道;文旅交融[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

    兵团党校学报 2023年1期2023-05-30

  • 汉代丝绸之路的敦煌枢纽
    通的重心,在丝绸之路交通体系中于是具有枢纽的意义。就南行“之蜀”通道的运输组织而言,敦煌汉简资料提供了宝贵的实证。赵充国经营河湟及鲜水地方的交通建设,是以敦煌为策应方位的。敦煌市场较长时段的高度繁荣,体现了汉胡羌多民族共同营造交通便利条件的历史文化作用。敦煌汉简所见来自各国“客”的活跃,也可以看作体现交通文化面貌的现象。敦煌人才群体的跨地域影响,敦煌与“高原丝绸之路”的关联,都可以通过交通史考察予以理解和说明。关键词:敦煌;汉代;丝绸之路;天马;悬泉置;之

    敦煌研究 2023年2期2023-05-30

  • 王琳:开创再生医学“丝绸之路
    的再生医学“丝绸之路”。她介绍,丝胶具有良好的细胞黏附性、稳定的天然荧光特性和优越的成胶性能,这意味着它有可能被制成在人体内可自然降解的医用材料,助力人体组织再生修复。王琳举例道,一些因事故造成的外伤,可能导致人体失去较长一段外周神经。为了尽快修复神经、保证肢体功能正常运转,外科医生一般会考虑神经移植,但这样治疗,必然会在患者身上形成多处损伤。“如果用丝胶制成‘神经导管’,就好比建一个‘隧道’,可以将两个断点连接起来,让神经在导管内部重新生长。当神经再生完

    中国科技财富 2022年9期2022-12-19

  • 视角与方法:“丝绸之路”艺术研究中的跨门类研究
    研究理论与“丝绸之路”艺术史“跨门类艺术史”研究理论以传统艺术学史、艺术学理论为理论基础,借鉴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为理论基础学科的视域与成果,并拓展传统的研究方法、材料,从单独一个学科门类到贯通多个相关艺术门类(美术、设计、舞蹈、音乐、戏剧等),目的是打通门类壁垒并从多个门类领域汲取知识,通过跨界思考来创造新理念和成果,因为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往往存在传统门类艺术史的缝隙之中。虽然“跨门类”或“跨学科”经常被视为 20 世纪的术语,但这个概念有着历史渊源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2年6期2022-12-08

  • 从“丝绸之路”看国际理解教育
    论,决定以“丝绸之路”为题,尝试上一堂我们理解的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英语课。课堂在一段描述“丝绸之路”发展历史的沙画中开启。看过视频,我很自然地引出了几个问题:这段视频是有关什么的?关于“丝绸之路”你有哪些了解?除此之外你们还想知道什么?通过谈话,我发现六年级的孩子们对“丝绸之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有一个孩子用全英文描述了“丝绸之路”是什么。我在肯定他的同时,告诉大家,今天可能不是一堂纯粹的英语课,你们可以大胆表达,有时候说点中文也没关系。接下来,我向同学们

    新作文·教育故事 2022年2期2022-11-25

  • 数字博物馆视域下博物馆数字展览的创新做法 ——以宁波博物院“丝绸之路”文化数字体验展览为例
    宁波博物院以丝绸之路主题文化展览为基础,以展品和展览空间为基础,以文物价值挖掘为核心,运用“互联网+”思维对数字文化体验产品进行了顶层理念设计。对数字展览展现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创新,通过展示、竞技、游戏、互动过程的设计,形成独特的丝路主题体验产品。1 国内外数字博物馆的发展数字博物馆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但可溯源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藏品登记与管理自动化和20世纪80年代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随着二战后考古发掘的快速发展和文化遗产研究的不断深入,博物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9期2022-11-22

  • 丝绸之路”宁夏段传统民居建筑研究
    。该地区是古丝绸之路过境之地,也是中原文化、西夏文化、草原文化和大漠文化的交汇之地。因此,对该地区传统文化及其民居建筑的研究与挖掘有着重要意义和学术价值。隆德县奠安乡梁堡村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要冲,堡子始建于宋代,占地约有2平方千米,是一座防御性城池建筑。在1920年海原大地震时损毁严重。这些民居院落多为三合院和四合院形式。其中梁堡村一组48号的回族刘氏宅院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户合院式传统民居建筑。院落坐北朝南,南北长29米,东西宽14米。建筑主体为加固过的土

    环球人文地理 2022年7期2022-11-03

  • 丝绸之路”甘肃段兰州“柳合山堂”四合院建筑艺术分析
    ;甘肃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中原地区与西域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发生商贸的陆路重要区域。“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而建筑又是人类文化最早的、最重要的载体,我国千百年的文化传统在各地的民居中也得到了体现和颂扬,各地民居的建筑形制、装饰艺术也蕴含了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和文化意蕴。古“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途经天水、兰州、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等地市,分布在“丝绸之路”上的古民居极具特色。兰州是我国西北地区中心城市,是古丝绸之路重镇,丝绸之路贯穿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09-12

  • 我国丝路题材纪录片的空间价值呈现与文化想象
    一座富矿——丝绸之路,从1979年中日合拍的《丝绸之路》问世后,诸多以丝绸之路定名或与之相关的纪录片涌入大众的视线。本文将丝路题材纪录片中的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案例对丝路题材纪录片所表达的空间价值与文化想象进行了深入解读。关键词:丝绸之路 纪录片 价值表达 文化想象丝路题材纪录片是指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为对象,涉及文化历史、考古发掘、宗教民俗、地理风光和人物故事等多角度的人文类纪录片。此类纪录片依托这条“丝路”符号,通过构建壮美险峻

    传媒 2022年12期2022-07-05

  • 唐代丝织品中的狮纹及其文化源流探究
    究,旨在探究丝绸之路影响下丝织品上狮纹造型及形制在唐代的演变,及其体现出的东西方装饰艺术、技术的沟通交流,分析狮纹图案的文化渊源。研究结果显示,唐代丝织品中的狮纹主要受印度佛教和中亚、西亚文化的影响而形成了不同风格,其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延续中国早期神兽崇拜思想并融合本民族文化特色,演变为独特的中华文化吉祥象征图像要素。这一发展过程展现了传统纹样对异域文化的吸收,对探寻丝绸之路上文化的交流互鉴有着深远意义。关键词:唐代;狮纹;丝绸之路;丝织品;文化;中西交流中

    丝绸 2022年6期2022-06-22

  • 浅谈几件新疆出土的“葡萄”元素文物
    和中介,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丝路沿线考古发现的文物非常丰富。葡萄是经西域传播而传入中原的物种之一,随即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葡萄纹样,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业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文章以新疆地区出土的“葡萄”元素文物为例,讲述了新疆异彩纷呈的葡萄文化。关键词:丝绸之路;葡萄纹样;葡萄种植;酿造;新疆地区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7.001历史研究表明,葡萄的栽培、葡萄酒的酿造以及葡萄文化的创造历史悠久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7期2022-06-13

  • 敦煌壁画飞天在现代插画的应用探索
    摘 要:古代丝绸之路的繁华和发展,不仅加强了中国本土与外国的交流和融合,也促进了双方艺术的碰撞。丝绸之路中产生的中国文化元素,包括一些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诠释,因为丝绸之路对于后人来说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因此在插画设计中如果能将其转化为设计效果,可以使设计更加独树一帜,更加具有文化内涵。近几年,现代插画突然盛行起来,各种作品浮出水面,我们最熟悉的便是故宫博物院文创的出现,它以文化沉淀其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风格一下子让文物的

    民族文汇 2022年18期2022-06-09

  • 基于传统文化主题的绘本设计研究
    宏雷关键词:丝绸之路 绘本设计 故事营销 传统文化 阅读体验中图分类号:J0-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2)09-0132-03引言“丝绸之路”是指西汉时开辟的横跨欧亚大陆,连接中国和中亚、西亚、非洲以及歐洲等十数国,长达七千多公里的东西方经济贸易文化之路。因其发展历史最悠久、最为宏伟壮观且对人类社会发展贡献最大,又被誉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大动脉”。[1]近年来,国潮热让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得到发展,绘本作为一个新的表现形式丰富的

    设计 2022年18期2022-05-30

  • 浅谈丝绸之路“青海道”线路概况
    石鹏摘 要:丝绸之路“青海道”作为河西走廊“河西道”的辅助商道,目前仍鲜为人知,但其实它与“河西道”一样,共同肩负着中原与外界进行贸易文化交流的功能。“青海道”的贯通不仅促进了青海地区昆仑文化、古羌文化、河湟文化、吐谷浑文化、吐蕃文化等区域性文化的交流与交融,还加强了中亚、西域各国与中原的交流互通,至此对于“青海道”线路的研究也逐渐深入。本文拟从前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出发,尝试划分线路命名类型,提出“青海道”内涵的广义与狭义之分,并根据历史顺序简述八条主要线

    百花 2022年5期2022-05-30

  • 丝绸之路看中外美术交流
    关注和重视,丝绸之路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中外美术交流的大门,让东西各个领域得以相互借鉴、融会贯通。基于此,文章立足丝绸之路,探讨中外美术交流。关键词:中外美术交流;丝绸之路;佛教美术;瓷器;丝绸中图分类号:J2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5-0-030 引言对中外美术的研究一直以来都以二者差异比较居多,中外美术交流相较于前者则很少受到关注和重视,但正是因为有交流,才能知晓彼此相通和差异之处。在历史长河中,两条丝绸之路

    艺术科技 2022年15期2022-05-30

  • 16—17世纪初期中拉海上丝绸之路与跨区域性贸易网络的形成
      中拉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16世纪下半叶,17世纪初进入鼎盛期。随着它的发展,大量中国生丝与丝织品经由菲律宾运往拉丁美洲,拉丁美洲的白银则通过墨西哥流入菲律宾,最后进入中国,形成了早期跨区域性的贸易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性的商品与货币流通。中拉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推动了漳州、马尼拉、阿卡普尔科、利马等地的发展,也加速了东西方的人口流动,增强了菲律宾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结构的多元性特征。同时,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华文化也得到了有效传播,推动了早期海外汉学的发展

    史学集刊 2022年3期2022-05-19

  • 浅议丝绸之路上新疆地区舞蹈交流与发展
    西文明沿着古丝绸之路进行流动、汇聚与交融,形成了异彩纷呈、丰富多彩并具有独特魅力的西域舞蹈艺术。随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延续和发展,特别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被誉为“歌舞之乡”的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以舞为媒,扩大交流,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多方的文化交流,呈现出了多元文化融合和现代性的特征,推进了新疆舞蹈艺术跨地域、跨学科的发展。关键词:丝绸之路 ;新疆地区舞蹈;交流与发展;历史背景;现今趋势;跨文化领域引言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是中国五个少数民

    锦绣·上旬刊 2022年2期2022-05-16

  • “丝路精神”探讨
    雨欣摘 要:丝绸之路作为人文社会的交往平台,将多种族、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融合在一起,不仅是商业通道,更重要的是丝绸之路体现的“丝路精神”,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探讨我国新时代丝绸之路的精神和传承渠道,梳理了旧丝绸之路和新丝绸之路,从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中更好地理解其内涵,以及探究了传承丝绸之路精神的渠道。关键词:丝绸之路;敦煌;丝路精神;“一带一路”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2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2期2022-05-15

  • 关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研究与建议
    腹地,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对于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西部陆海新通道;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中图分类号:[U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22)03-0014-021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相关背景2019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简称“规划”),

    中国水运 2022年3期2022-05-06

  • 时代掠影
    ;文化交融;丝绸之路对于郭里木棺板画,其墓葬主人的说法主要有苏毗说、吐蕃说和吐谷浑说。诚然这三种说法至今都难以确定,但学者们普遍认为郭里木棺板画所呈现的应是青藏高原北部吐蕃统治时期的生活画卷。学者霍巍认为其墓葬主人的族源应为北方鲜卑系统的吐谷浑人,但其反映了青海吐蕃文化的多元因素[1]。学者罗世平认为1号墓的A、B板分别表现的是吐蕃民族的会盟和丧葬场景且传达出一种天国观念[2]。学者许新国支持吐蕃说且认为这一时期的吐蕃绘画融合了中原、中亚和西亚的风格[3]

    美与时代·上 2022年3期2022-04-26

  • 论中亚帖木儿成功崛起的原因及影响
    区再度统一,丝绸之路得以畅通,伊斯兰教在该地区得到了深入发展。但帖木儿的统一征服战争也给中亚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关键词:帖木儿;中亚;伊斯兰教;丝绸之路中图分类号:K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01-0058-05一、帖木儿的崛起十三世纪初,蒙古帝国在第一次西征时就征服了广袤的中亚地区,成吉思汗随即将中亚领土分封给了他的三个儿子,其中次子察合台的封地称为察合台兀鲁思,该封地东起高昌回鹘国,西达阿姆河岸,南越兴都库什山

    西部学刊 2022年1期2022-04-25

  • 我国元代青花瓷中美学与文化的融合
    丽娟摘 要: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是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的通道,在世界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国的青花瓷就是中外文化不断交流、交融过程中产生的硕果,它融合了来自西域的伊斯兰艺术文化和中国的蒙古文化、汉文化等多民族文化,被視为中国瓷器的典型代表。元代青花瓷是艺匠们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创造物,其特有的美学法则,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美学价值。关键词:丝绸之路;元代;青花瓷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4期2022-04-20

  • 多民族共同开辟“丝绸之路
    绸而得名的“丝绸之路”早在张骞开通前就已存在,占据河西走廊地区的匈奴人对其已有开发。张骞正式开通“丝绸之路”为我们所熟知,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跟随张骞出使的匈奴人堂邑父,被困匈奴后张骞所娶的胡妻以及到达西域诸国后各族民众的配合,共同形成合力,开辟了“丝绸之路”。关键词:丝绸 匈奴 张骞 西域今天,“丝绸之路”这一名称为人们所熟知,它是对一条古代东西交通路线的高度概括。回望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早在这条丝路正式开通前就有各族民众活跃在这条东西交通线上,并在其正式开通

    民族文汇 2022年8期2022-04-10

  • 大同市博物馆馆藏北魏丝路精品赏析
    魏晋南北朝;丝绸之路;北魏平城;馆藏精品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2.002在中外交流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开放、传播与吸收并举的对外交流活跃时期,文献中关于从北魏建国初到太武帝攻灭北凉期间北魏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多有记载:太延元年(435)二月,“蠕蠕、焉耆、车师诸国各遣使朝献”。五月太武帝“遣使者二十辈使西域”。八月“粟特国遣使朝献”。太延二年(436)“八月丁亥,遣使六辈使西域。……甲辰,高车国遣使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2期2022-03-30

  • 北宋汴河与陆海“丝绸之路
    是,把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联接起来了。而到北宋时期,大运河的主要河段汴河,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显著增大,与丝绸之路的关系更加密切。北宋建立后,结束唐末和五代十国长期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为中原和南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是北宋继续建都开封后,锐意发展水运交通,进一步促进了中原航运的发展,以开封为中心的中原航运网四通八达,盛极一时。这为北宋京都开封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连通丝绸之路发挥了巨大作用。隋朝大运河分布图。中原航

    珠江水运 2022年4期2022-03-23

  • 丝绸之路”的概念传播与文化认同
    中国史籍对“丝绸之路”从未形成统一称谓。1870年代,德国学者李希霍芬提出“丝绸之路”概念。20世纪20年代,中文相关译作开始使用“丝路”“丝道”等译名①邬国义:《“丝绸之路”名称概念传播的历史考察》,《学术月刊》2019年第5期。,然而这一时期李希霍芬等西方学者倡导的所谓“中国文化外来说”引发本土学者的极度不适②叶舒宪:《中国话语:从“重开丝路”到“玉帛之路”》,《金融博览》2016年第10期。,构成“丝绸之路”概念体系在中国社会传播的天然屏障。与此同时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03-23

  • 论海上丝绸之路的陶瓷贸易
    析陶瓷在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的所占比重,探讨陶瓷外销对于中国和其他地区的影响及跨文化交际的启示、思考。关键词:丝绸之路;跨文化;陶瓷贸易;影响一、中国瓷器的海外贸易简史中国瓷器的海外贸易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中国瓷器就开始输往海外,因为陶瓷易碎,所以陆上丝绸之路运输的陶瓷非常稀少。到了唐朝,陶瓷较汉代有了较大发展。加之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对外开放、交通发达,从陆上丝绸之路转向海洋,且日益兴盛,为华瓷大量出口创造了条件。唐代出口瓷器,大多为馈赠国外使节

    收藏与投资 2022年3期2022-03-21

  • 唐宋玉带中伎乐纹装饰艺术考
    ;唐宋时期;丝绸之路中图分类号: TS941.11;J522.1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 1001 7003(2022)03 0116 08引用页码: 031302DOI: 10.3969/j.issn.1001-7003.2022.03.016 (篇序)玉带即装饰玉带具的腰带,包括了带鞓(丝帛包裹皮革)、带銙、带扣、铊尾。此类带具最早出现于北周,受西亚萨珊和中北亚突厥系统带具影响深远,入唐以后,带具结构上承继斯基泰文化——突厥系统带具,并形成唐代风格

    丝绸 2022年3期2022-03-19

  • 丝绸之路上的植物纹样形式流变与创意传承
    佳玲关键词:丝绸之路 植物纹样 形式流变 创意传承 人文艺术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2)02-0052-03引言丝绸之路于我们影响深远,而与之密切相关的植物纹样其实早已融于人们的生活中。如今,在世界各地飞速发展的进程中,各国对传统文化的地位逐渐升高,也愈受人们重视。而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在各处古代建筑、织物、陶瓷、画作等所附的传统图案纹样皆是对先辈智慧与艺术美感淋漓尽致的体现,这些纹样图案于中国乃至全世

    设计 2022年3期2022-03-16

  • 丝绸之路上的龟兹琵琶(一)
    器。关键词:丝绸之路  龟兹  石窟  琵琶龟兹国,又称丘慈、邱兹、丘兹,是中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汉朝时为西域北道诸国之一,唐代安西四镇之一。龟兹古代居民属印欧种。回鹘人到来后,人种和语言均逐渐回鹘化,龟兹国以库车绿洲为中心,最盛时辖境相当于今新疆轮台、库车、沙雅、拜城、阿克苏 、新和六县市。都延城,唐代称伊逻卢城(今新疆库车东郊皮朗古城)。西汉时隶属于匈奴。公元前77年(汉昭帝元凤四年),龟兹服从于汉。公元前60年(神爵二年),汉廷在龟兹东乌垒城设西域都

    乐器 2022年3期2022-03-16

  • 天时地利 物华天宝
    推出的《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是博物馆的主要历史文物陈列展览,共展出精品文物420件(组),展出享誉中外的铜奔马、铜车马仪仗队、东罗马鎏金银盘等珍贵文物,是丝绸之路开拓、畅通、繁荣的历史再现。关键词:甘肃省博物馆;丝绸之路;文物鉴赏坐落在金城兰州、黄河之滨的甘肃省博物馆,拥有得天独厚的文物资源,凭借陇原大地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各个历史时期留下的大量珍贵文化遗存,汇集了甘肃地区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大量文化宝藏。馆藏文物以新石器时代的石器、甘肃彩陶、商周青铜器、秦汉

    收藏与投资 2022年2期2022-03-09

  • 顾盼东西
    鹉螺杯早期以丝绸之路主导的西传之路的梳理,窥探东方鹦鹉螺在西方国家如何从贵族收藏品逐步演变为具有贵族身份、情感认同的标志性物品。这一发展脉络既是以丝绸之路为纽带的东西方跨文化交流的例证,也凸显出鹦鹉螺杯是见证现代性与现代社会建构的宝贵物质文化遗存。关键词:鹦鹉螺杯 跨文化 现代性 丝绸之路鹦鹉螺杯的主要制作原料是鹦鹉螺,鹦鹉螺主要分布在印度洋珊瑚礁海域与我国南海海域,被视作见证西方大航海时代(或称地理大发现,约15世纪至17世纪)的吉光片羽。鹦鹉螺杯曾是西

    中国艺术 2022年1期2022-03-07

  • 井上靖丝路诗歌《落日》中的匈奴形象
    ,这是作者对丝绸之路上异域游牧民族的无限憧憬和浪漫想象。关键词:丝绸之路;井上靖;落日;匈奴形象;蒙古习俗在1962年发表的诗歌《落日》当中,井上靖将蒙古的墓葬习俗嫁接于匈奴,并因此习俗而认为匈奴是值得信赖的族群。匈奴,在平原上挖出一个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数百尺的深穴,尔后将死者葬入其中。他们有个风俗:一匹骆驼殉葬,血洒在墓地上。杂草遽然丛生,墓地无法辨別,虽是如此,待到来年,遗族带着骆驼在平原上徘徊,骆驼嗅到同族的血气而咆哮之处,即为祭坛,以此凭吊死者。我

    美与时代·下 2022年1期2022-03-03

  • 谁命名了我的“丝绸之路”?
    顺利实施和“丝绸之路”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七年级历史《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内涵更加丰富多元,这可以让初中生全面了解“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深刻感受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和中西文明的碰撞。有一次,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总结道:这条连接中西方之间经济、文化和思想交流的大动脉,后来被德国地理、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命名为“丝绸之路”。出乎意料的是,课堂上激起了层层波澜: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丝绸之路”竟然是近代德国人命名的!?很多学生对该名称的由来表

    中学历史教学 2022年1期2022-02-14

  • 古币记述的丝路往事
    【摘要】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轧制法制作的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货币代表着另一种货币文化体系,丝路钱币更加注重图案装饰,因为发行钱币本身所具有的政治含义,钱币上的所有特征都是刻意为之,每一个字、每一个图案,都向人们传达着丰富的信息。上海博物馆丝路钱币展厅是国内收藏数量最多、体系最完整的异域货币展厅,观众从丝路货币展览中可以看到古代中亚、西亚古国国王的威严和当地人民的生活和信仰,了解那段开放、包容的历史和东西方交融、碰撞的时代旋律。【关键词】 丝

    今古文创 2022年2期2022-02-03

  • 丝绸之路”研学旅行活动的设计与思考
    本文设计了“丝绸之路”上的主要自然与人文景观,如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嘉峪关、莫高窟等学生的研学路线,从研学活动依据、主要内容、实践过程、活动评价等方面分析了研学旅行实施全过程。【关键词】丝绸之路;研学旅行;教育;设计【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671-7384(2022)01-094-03嘉峪关、阳关、丹霞地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景观,学生对此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研学旅行的依据1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1期2022-01-19

  • 文化间性:“丝绸之路”文化阐释的逻辑起点
    0)引言:“丝绸之路”作为一种方法及其意义敞开自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提出“丝绸之路”概念以来,围绕它的阐释逐渐从地理学扩展到历史、政治、经济、宗教、军事、艺术等各个领域,涌现出“变革之路”“霸权之路”“货币之路”“信仰之路”“战争之路”“艺术之路”等诸多新的内涵。在话语实践不断扩张的态势下,“丝绸之路”俨然已经成为阐释者进入那段特殊历史时空的一种重要“方法”,从不同的阐释视域出发可以获得不同的意义。正如英国历史学家彼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21年3期2021-12-31

  • 琵琶艺术在新疆的传播
    过,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中外文化曾在这里进行过广泛的交流和碰撞。新疆文化艺术活动繁荣兴盛,音乐艺术、尤其是器乐艺术是新疆各民族情感与智慧的重要载体。从历史记载可以看出,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先后曾出现过上百种乐器,其中形态各异的弹拨乐器尤为众多。作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代表性乐器,琵琶艺术历经千载流传至今,其丰富的表现力,为不同风格的音乐提供了广阔的表达空间。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生活的地区,当代少数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实践活动,为琵琶的音乐创作提供了

    乐器 2021年12期2021-12-14

  • 大唐长安与“丝绸之路”上的多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 ——以唐诗为考察中心
    0021)“丝绸之路”带给唐王朝的强大、繁盛,吸引了各国、各地区的人们竞相进入长安,或朝觐或传法或贸易或寻找工作机会。与此同时,他们带来了本国、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艺术、宗教信仰,促进了唐王朝多民族的交流与融合。法国学者谢和耐说:“中国在亚洲的威望辐射也正是在这个时代达到了顶峰。京师长安变成了一种世界文明的中心,西域、印度和伊斯兰的影响都在那里汇合起来了。”[1]216这从唐代诗人笔下也可以获得印证。李肱《省试霓裳羽衣曲》“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岁”(1)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12-04

  • 丝绸之路”沿线历史人口与区域社会学术研讨会简讯
    旦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团队、国家社科重点项目(20AZS020)“丝绸之路中国段回族历史人口研究”团队以及复旦大学传世项目中国移民史研究团队共同协办的“‘丝绸之路’沿线历史人口与区域社会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2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60余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就“丝绸之路”沿线的历史与人口、民族与社会、区域与开发、数字人文与历史GIS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会议由召集人路伟东教授主持并致开幕辞

    历史地理研究 2021年1期2021-11-25

  • 丝绸之路” 起点陕西传统体育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困境,明确“丝绸之路起点”陕西传统体育文化对外传播的基本对策,对陕西传统体育文化对外传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关键词】“丝绸之路”;陕西;传统体育文化;对外传播;策略【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1)42-0127-02基金项目:2020年西安培华学院校级科研项目“‘丝绸之路’起点陕西传统体育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PHKT2066);陕西省体育局2020年常规课题

    今古文创 2021年42期2021-11-21

  • 全球视野下的明代北京鼎建
    何以北京作为丝绸之路的新起点与交汇点,重构丝路辉煌。这些探讨有助于我们对整体明史和全球视野下中外关系史的深入探讨与研究。关键词: 北京;南京;长安;全球视野;永乐帝;中华文明;丝绸之路北京地处亚欧大陆的东南方位,从春秋燕国都城开始,到辽南京、金中都,至元大都,达致明清首都,北京可以说是千年古都,历史文化积淀极为深厚。中外学界对于都城北京的研究,足称“显学”。从20世纪80年代王灿识先生编《北京史地风物书录》开始,到21世纪初陈平原先生等编《北京研究书目》,

    史学集刊 2021年4期202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