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歌

  • 两性对歌礼俗:门槛、区隔与匿名化
    肖 璇两性对歌是中国民歌研究“返本开新”的领域。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学者在“语境疏离的文本收集”(1)指的是以收集民歌歌词、旋律等为主要手段的文本化研究,而民间信仰、民俗活动和节日庆典等文化语境并非主要的关注对象。“多声部音乐”“风俗音乐”“民族志个案”等调查和研究中均对两性对歌有所涉及(2)肖璇:《近代学术转向下对歌研究的四种取向:中国两性对歌研究述评》,《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3期,第146—154页。。只是以往的“文本收集”常常视对歌为“礼”的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23年3期2023-08-24

  • 壮族对歌表演实践中的歌调运用与认知方式
    歌调之异同决定了对歌实践的地域范围与主体互动关系。歌调包含旋律、唱词韵律、唱法、多声部织体、对歌中的协作与互动行为等多方面的综合表演形态。壮族歌调的地方性称谓往往体现出其自身最为突出的音乐与文化特征,亦是民间歌者对其歌唱风格与文化内涵的认知与提炼。而对歌表演实践中的歌调运用、曲体结构及其表演功能,是深入理解与分析壮族民歌及其对歌传统的重要基础。2.衬词以歌调中的固定衬词作为命名是最常见的方式,这些衬词往往具有地方性的特色,例如“吩·喂咧”(广南八宝)、“吩

    歌海 2023年3期2023-07-29

  • 他者视角下的中国西南两性对歌研究
    数民族现实的两性对歌,复原业已失传(记录在《万叶集》《古事记》等文献)的8 世纪前的日本对歌文化。日本学者的中国两性对歌研究,一直与中国神话、当地习俗、民间信仰和仪式的研究相伴相生,至20 世纪末,已逐渐成为日本“中国学”比较独特的领域,并拥有了稳定的对歌研究学术共同体。①参见张正军《文化寻根:日本学者之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本文着重梳理日本学者的中国两性对歌研究理念和方法的转变及其对中国相关研究的启示。一、从文化溯源出

    音乐研究 2022年2期2022-11-22

  • 用课前三分钟活动活化英语教学
    演绎、竞猜挑战、对歌欣赏及口技模拟等活动策略对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推动作用。活用课前三分钟活动能够引领学生在尝试中增强新鲜感,在实践体验中快速走进课堂,为顺利开启课堂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活动;朗读;情景演绎;对歌;口技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授课内容和学生兴趣,开展三分钟左右的激情朗读、情景演绎、竞猜挑战、对歌欣赏及口技模拟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锻炼自我、发展自我和展示自我。三分钟活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文理导航 2022年34期2022-11-18

  • 新媒体技术视野下民间对歌民族志研究
    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对歌模式,从面对面对歌到微信群空间的虚拟对歌,线上、线下双重空间互动促进了对歌场域的延伸。以广西罗城、富川、龙州等多个山歌微信群为研究对象,基于微信(音乐)民族志的研究,呈现当下对歌传统与现代“互生式”对话中的完整风貌及对山歌传承与发展方面的思考。[关键词]微信民族志;对歌;歌王;微信对歌网络科技时代的虚拟空间大大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微信技术作为一种人的创造,像其他社交媒介一样,实质上创造了一种虚

    歌海 2022年2期2022-06-20

  • Happy Children’s Day儿童节快乐
    John正在玩“对歌”游戏呢!好奇的Sandy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请你根据给出的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 )1. Who are you?( )2. Are they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 )3.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4. Is your mother a good cook?( )5. Will you go to Beijing by plane?( )6. What

    阅读(快乐英语高年级) 2022年6期2022-06-17

  • 作为“礼仪”的歌唱 ——壮族对歌的制度性展演
    ○ 朱腾蛟对歌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在壮族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社会关系的建构是对歌的主要目的。歌在人与时间、空间的变化中流动、延续,创造了各种——两性相与的、集体协作的、竞争的抑或是敌对的——社会联结。对歌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理解和诠释歌唱表演实践以及社会生活中不同文化规则与关系网络的途径。萧梅曾就南方民族的“走寨”对歌传统提出“如何由对歌之仪式性或制度性展演及唱法,思考作为过程的历史和观念的历史及其与族群、社会关系、信仰等深层文化内涵”以及“族群(社会

    中国音乐 2021年6期2021-12-24

  • 当民族经典邂逅地方美味
    刘三姐》中的精彩对歌片段。对歌活动就是努力创造一个发展幼儿“心灵语言”的音乐情境,创设让幼儿敢唱、想唱、有机会唱并积极应答的歌唱环境,让幼儿在对歌活动中自由歌唱,相互交流,大胆抒发自己的心声,提高歌唱的兴趣与能力。于是,笔者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借鉴少数民族对歌的方式,在充分激发幼儿歌唱愿望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运用熟悉的歌曲旋律,将美食唱进歌曲并鼓励他们自由创编简单的歌词,唱响《美食对对歌》表达爱家乡的自豪感,真正享受歌唱活动自由表达和创作的乐趣。活动目标:1

    山西教育·幼教 2021年9期2021-10-30

  • 我来唱,你来对
    族、布依族的传统对歌节。那么,老童谣中有没有类似对歌的形式呢?快来听听这首《我来唱,你來对》。什么鸟穿青又穿白?什么鸟穿着皂靴来?什么鸟身披十样锦?什么鸟穿着蓑衣来?喜鹊穿青又穿白,乌鸦穿着皂靴来,锦鸡身披十样锦,鹌鹑穿着蓑衣来。什么虫有头没有尾?什么虫有尾没有头?什么虫有头又有尾?什么虫没尾又没头?蜘蛛有头没有尾,蝎子有尾没有头,蛐蛐有头又有尾,蚯蚓没尾又没头。幸福小目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3~4岁幼儿能口齿清楚地说儿歌、童谣或复述简

    动漫界·幼教365(小班) 2021年4期2021-05-23

  • 陈思《对歌》民族音乐元素及创作研究
    作曲家陈思作品《对歌》的结构布局以及其中运用的民族音乐元素,并对作品节奏特点、多调性复合的运用、作品纵向音高关系等进行阐述。关键词:陈思;《对歌》;民族音乐元素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要继承并发展传统民族音乐的遗产,利用中国民族音乐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音乐。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而丰富的音乐文化和音乐元素。为了适应现代音乐文化的特点,中国音乐家需要将现代技术与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相结合。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制作技术的结合,是传承与发展我国民族音

    大观 2021年12期2021-02-03

  • 侗族大歌的演唱转型:从村寨走向舞台
    统性。传统的鼓楼对歌时间主要在春节,人们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以歌唱为线索,通过歌班对唱的形式增强了互动性,增进了寨与寨、村与村之间的关系。鼓楼对歌可分为“请姑娘”和“吃相思”:“请姑娘”主要指一个寨子的男歌班邀请另一个寨子的女歌班到鼓楼对歌,又可分为“村内寨间鼓楼对歌”和“村内歌班鼓楼对歌”两种方式;“吃相思”主要指村际之间的男女歌班互相邀请、互相走访对歌。鼓楼对歌流程可分为三部分:鼓楼对歌前、鼓楼对歌时、鼓楼对歌后。以“村内寨间鼓楼对歌”为例,在鼓楼对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01-02

  • 广西壮族“对歌”的表现形式与歌词特点
    个少数民族。壮族对歌是指壮族人民用自己的母语来即兴歌唱的歌曲,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喊的劳动号子。虽然劳动号子不能算是歌,但它孕育出了壮族对歌的苗子。壮歌是原始社会活动中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的一个有着文化艺术价值的产物。壮族人民素以“好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八荒”的盛誉。壮族人民擅长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内心的丰富的感情。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从远古时期一直吟唱至今,人人能歌善唱也醉歌醉舞,用歌声代替语言。一、广西壮族“对歌”的表现形式(一)传统的表现形式

    黄河之声 2020年16期2020-12-05

  • 广西三江“三月三”对歌节旅游精准扶贫效益混合研究
    西三江“三月三”对歌节旅游精准扶贫的效益进行评价和分析,既为地方扶贫工作建言献策,也为这一领域研究抛砖引玉。二、研究方法基于精准扶贫的内涵要求,本研究将聚焦贫困人口及其家庭发展,运用混合研究方法展开微观研究。数据收集采用并行方式,将主观封闭式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式访谈相结合,收集贫困人口对“三月三”对歌节旅游开发的实践、感知和态度。数据分析采用顺序策略,首先,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样本所反映的各维度扶贫效益作总体量化评价;其次,运用民族志方法聚焦微观个体,观照其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1期2020-05-29

  • 网络对歌心也甜
    病毒来骚扰,网络对歌心也甜。壮乡儿女志气高,网络歌圩歌如潮;你有情来我有意,网上对歌也逍遥。打赢这场抗疫战,全国人民不一般;歌台不能广场摆,网上来赶三月三。三月处处满山红,抗疫战场现英雄;现在疫情尚未过,我们坚决不放松。出门记得戴口罩,安全防护放头条;关键时刻莫大意,二次感染更糟糕。春风吹来百花鲜,壮乡美景在眼前;既抓生产又抗疫,秋收到来喜连连。出去劳动戴口罩,春耕生产要记牢;生产防疫两不误,安全防护放头条。

    三月三 2020年2期2020-05-03

  • 论日本古代歌垣的文学化进程
    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对歌活动与古代日本歌垣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同属于亚洲阔叶林带农耕文明下,以婚恋为主要目的的集体活动。与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情歌一样,以简朴有力的口语化表达为主、充满原始魅力的歌垣对歌也早已在《万叶集》中后期渐渐不见踪影,转化为高度诗意、凝练、含蓄的文人语言——和歌。这既符合语言文字乃至文学发展的规律,同时也展现了日本古代歌垣的文学化进程。从以祭祀、宴饮、婚恋为起源,以普通男女青年即兴对歌为主要形式的民间之乐,转化为以宫廷贵族文人为主要创作者,以表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2020-01-19

  • 微信对歌中的互动、交往与意义生成* ——对石龙村微信山歌群的田野考察
    次,我在微信群里对歌到凌晨两点半,手机都没电了,我就插着(充电)线和他们唱。我一个人可以同时在几个群对的,她们都对不过我,我一直和她们唱。越唱越精神越想唱!”这段田野笔记记录了白族村民姜大哥在微信群里对歌的日常情形。不过,这种“日常”,也是近年来手机和微信普及之后出现的新常态。在世代都有传唱白族调①传统的石龙村,村民们几乎“生下来就听白曲,就会唱白曲”。可即便如此,在前几年的调研中,我们也并非时时能够听到村民演唱白族调。2019年年初重返石龙村时,我们发现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9年10期2019-02-20

  • 对歌对到日落坡》作品鉴赏
    国》。原唱歌曲《对歌对到日落坡》凭借着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声、朗朗上口的歌词在众多优秀音乐作品中脱颖而出,征服了所有专家评委和现场观众,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对歌对到日落坡》作为一首原生态歌曲,其来源于苗族本土文化和生活,通过对其进行加工、升华以及和中国流行音乐的结合,使这首歌曲不仅彰显了苗族人民的历史文化、人文情怀还体现了歌曲演唱者不俗的唱功以及作为苗族人民对本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之心。一、苗族音乐元素与现代流行音乐的结合《对歌对到日落坡》是由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3期2019-01-12

  • 望谟县布依族对歌文化的变迁
    缺乏对望谟布依族对歌文化的专题研究。望谟布依族对歌是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布依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国少数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歌的产生与布依族生活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并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交际、民俗节日仪式等方面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对生活环境恶劣地区提出了异地扶贫搬迁政策,将居住环境恶劣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整体搬迁,从而改善人们生活。异地扶贫搬迁使布依族对歌离开生源地,在安置点中对歌文化为生存和发展进行文化变迁。一.异地

    文学教育 2018年33期2018-11-29

  • 望谟县布依族对歌文化传承的困境
    的视角研究布依族对歌文化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城镇化对布依族民歌的影响,如王定惠等《城镇化对黔西南布依族民歌的影响以兴义市区为例》,通过对城镇生活节奏、恋爱方式的研究得出一些保护措施。二是移民文化适应探究,如贾效儒《贵州省异地扶贫搬迁移民文化适应探析》指出,移民搬迁到城镇之后,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都要适应城镇化的发展。三是城镇化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如杨筱东《传统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的扬弃》中论及传统文化应该吸收新鲜的文化因素,对旧时代传统文化进

    文学教育 2018年30期2018-11-28

  • 附庸风雅
    南·采苹》没想到对歌是从召南流传下来的——三千年了啊!一读这样的诗句,耳畔就传来故乡青梅竹马的歌谣……更没想到屡受政教摧残的中原大地,民间还长着这样动听的叶芽!是啊,好久没听过乡间的对歌了。在楼林的罅隙,孤独的人们圈在练歌房一起号叫,像困兽——还是号不尽内心的孤寂!城市很外向,音画时尚,交际光鲜。而人呢?在城里待久了,却变得拘谨、生分,甚而市侩起来。清新、明快,充满情趣,也颇有妙趣——那会儿的人干着活还这么快乐,真像电影里爱对歌的刘三姐,随口就能把花鸟虫鱼

    散文诗 2018年13期2018-11-15

  • 安溪茶歌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探究
    闻乐见。关键词:对歌;茶文化;高中音乐课堂;节奏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編号:1672-1578(2018)30-0209-01安溪茶歌是一种流传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茶产区的传统民歌形式。安溪茶歌源远流长,迄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安溪境内山高林幽,茶清水绿。这里的人民辛勤耕耘,世代相继,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着丰硕的文化财富。安溪茶歌就是一项民间音乐领域的代表,由当地劳动人民在从事生产劳动过程中即兴创作,具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大多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10期2018-10-30

  • 民俗活动中的“聚戏”对非遗保护的思考
    词:民俗;聚戏;对歌中图分类号:J8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8-0144-01民俗活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戏剧又时常成为民俗活动的重要表现内容,所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背景下,思考民俗活动中“聚戏”效应对传统戏剧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节日民俗活动是传统戏剧良性发展的生存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广西的节日民俗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6期2018-07-23

  • 把贵州民族好声音唱给世界听
    合作表演了歌舞《对歌对到日落坡》。让人骄傲的是,在短短7分钟的表演中,贵州分会场却创下2018年央视春晚四大分会场收视率排行第一、历年春晚分会场收视率第一的成绩。更让我想不到的是2018年春晚节目收视率排名中,歌舞《对歌对到日落坡》排名第三,前五名里贵州分会场竟占了三个。提起这次央视春晚的筹备,真有点“一波三折”的味道。最初央视春晚组委会是以“广撒网”的形式在贵州各地收集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贵州节目,作为黔籍歌手,我提交了自己的作品《对歌对到日落坡》。

    当代贵州 2018年11期2018-04-19

  • 美丽邂逅,相伴一生
    会举行一年一度的对歌盛会,这是传承至今的白族民间盛会。相传南昭时,有个美貌的白族女歌手在宝相寺接连唱了三天三夜优美动听的曲子,最后在歌声中安然死去。人们说她是"曲神"下凡,就尊她为"曲姆",并为她在石宝山修建了坟墓。以后,凡是上石宝山对歌的人 , 无论男女,都要先到曲姆坟前磕头。据说这样才能唱得好,在对歌中就可以相上心爱的人。中国民间以对歌为载体,谈情说爱的习俗,由来已久。唐《蛮书》卷八载:“少年子弟暮夜游行闾巷,吹壶卢(葫芦)笙,或吹树叶。声韵之中,皆寄

    青年与社会 2017年29期2017-11-03

  • 近代学术转向影响下的对歌研究四种取向 ——中国两性对歌研究述评①
    学术转向影响下的对歌研究四种取向 ——中国两性对歌研究述评①肖 璇回溯民国至今中国学者涉及两性对歌的研究脉络——从“文本语境疏离”“多声部音乐形态研究”到“风俗类音乐”“整体性个案研究”。这四种研究取向既体现了多学科对中国两性对歌的关照,也表征着各学科的现代转型。然而,对歌研究学术史的观察要与整个社会思潮、社会变革密切关联,对歌绝非偶然事件,而是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类型的一种。因此,建立“跨越时空共同文化意识中国两性对歌类型学”,形成个案之间的“点面结合”和具

    民族艺术研究 2017年3期2017-03-24

  • 对陈思《对歌》中民族音乐元素及创作技法的研究
    曲家陈思的作品《对歌》中结构布局、主题音调的使用等方面的分析,阐述该作品在民族音乐元素的使用及与现代作曲技法的结合等方面的有益尝试,为初学作曲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关键词作品结构布局民族音乐元素音级集合多调性复合1.作曲家及作品简介作曲家陈思1982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自幼学习钢琴,先后考入沈阳音乐学院附属中学和作曲系,跟随吴晓云教授、范哲明教授等学习作曲及作曲技术理论。本科毕业后又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我国著名作曲家叶小刚教授继续研究生、博士生

    音乐生活 2016年9期2016-05-30

  • Happy children’s Day
    John正在玩“对歌游戏”呢!好奇的Sandy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请你根据给出的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 ) 1. Who are you?( ) 2. Are they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 ) 3.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 4. Is your mother a good cook?( ) 5. Will you go to Beijing by plane?( ) 6.

    阅读(高年级) 2016年6期2016-05-30

  • 跳跳龙失踪
    uān。第三关 对歌最zuì后hòu一yì关ɡuān是shì对duì歌ɡē。黑hēi兔tù子zi说shuō:“只zhǐ要yào你nǐ们men能nénɡ对duì上shànɡ我wǒ唱chànɡ的de歌ɡē,就jiù算suàn过ɡuò关ɡuān了le!”就jiù完wán,黑hēi兔tù子zi唱chànɡ了le起qǐ来lái:“一yì只zhī青qīnɡ蛙wā1张zhānɡ嘴zuǐ,两liǎnɡ只zhī眼yǎn睛jing4条tiáo腿tuǐ,‘扑pū通tōnɡ一yì

    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6年8期2016-05-14

  • 我和山谷对歌
    □李和平我和山谷对歌□李和平我经常去与山谷对歌的地方,是大连市沙河口区西部的一条山谷,在富国公园的西部。富国公园原本是大连市自然生态环境重点保护的一座山脉,山脉东起富国街,西至连山街,绵延数千米。后来,沿山脉修起了石板路,直从坡底修到了山尖,据说有2960级台阶呢。再后来,在东部架起了健身器材,盖上了观景台。于是,富国公园成了名副其实的健身休闲公园,深受群众喜爱。富国公园的山脉树木繁多,在山顶可鸟瞰星海湾、星海公园、黑石礁海滨。富国公园集天地之灵气,汇山海

    海燕 2016年1期2016-02-29

  • “浪冒浪哨”:布依族男女对歌文化探析
    哨”:布依族男女对歌文化探析张荣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系,贵州兴义562400)摘要:“浪冒浪哨”是布依族传承久远的习俗,布依族青年男女通过情歌、社交歌、风俗歌、山歌等对歌形式进行社交活动、谈情说爱、交流感情,集中体现了布依族情感的真实性、创作的即兴性、表现的多样性、内容的纯朴性、形式的格律性等文化内涵和审美追求。对布依族青年男女对歌文化的生存环境、分类特征与文化内涵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全面展现布依族文化面貌,同时对传承和发展布依族文化,挖掘和发扬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3-17

  • 山欢水笑黎苗寨歌飞舞旋『三月三』
    跳民间舞蹈,敬酒对歌,通宵达旦。对歌去穿过重重山麓走过条条河溪踏春而来,对歌而去歌里有山哩,歌里有水歌里有情哩,歌里有爱歌里会寻到一个爱我的你流水欢歌流水清清哩流进田歌声甜甜哩飞上天歌音从心里流出哟浇开山花一片片山花从未会唱歌哟我是山花更迷人叫侬唱歌侬就唱叫侬唱歌侬就唱啰侬是山雀唱春天唱得青山绿一片啰唱得情哥心也甜唱得满寨幸福来啰唱得日子红艳艳对歌什么日子最芬芳?黎苗佳节“三月三”什么生活最愉快?“三月三”里找情郎什么东西最甜美?伴着情郎吃槟榔约会“三月三

    今日海南 2012年4期2012-11-17

  • 川西民歌
    方却相聚同一香炉对歌不要找我对歌向着天空对歌数清天上星星再来与我对歌不要找我对歌向着草原对歌数清草原花朵再来与我对歌不要找我对歌向着河流对歌数清河中鱼儿再来与我对歌相会河水任它暴涨木桥任其冲走我们骑着骏马绕道源头相会(搜集:桑郎代杰 整理:泽仁康珠)木雅情歌誓言我和情人的誓言已刻在石头上了就是下三年大雨字迹也不会消失我恋着的情人神一样她左右的人们鬼一样心中虽然热爱着情人又怕她左右站的鬼魂心动别人看了我一整天我一点也没动心思你的眼角轻扫我一下心里就像大海翻波

    西部 2011年11期2011-08-15

  • 南侗“鼓楼对歌”文化模式的历史考察
    24)南侗“鼓楼对歌”文化模式的历史考察乔 馨(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吉林长春130024)侗族大歌于明代之前,就以正式的鼓楼对唱形式出现在南部侗族聚居区域,从古到今始终履行着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鼓楼对歌形式可以分为“请姑娘”和“吃相思”两种形式。鼓楼对歌体现了农耕文明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的文化样态,其蕴意了侗族人对自然、农事、生活等百态的认知与朴素的文化情怀,并以行为示范的方式成为侗人文化传承的特殊模式,丰富发展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文化历史。侗族;鼓楼;对歌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4期2011-03-31

  • 刘三姐传说的流变
    通过叙事、唱歌、对歌来娱乐和慰藉的活动,促使刘三姐传说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性;由于记忆所及的因素、各地各人因地制宜自由创造的因素,使得各地有各地的刘三姐传说版本,各地又有不同的版本,形成了变异;由于有关刘三姐的故事、歌谣在人们集体记忆中经历了遗失、变形和衰落的过程,刘三姐的传说也相应经历了一个逐渐遗失、变形的过程。一、刘三姐传说的趋同化在人们的交流中,刘三姐传说发生着一个走向统一的趋同过程。人们通过叙事、唱歌、对歌来娱乐和慰藉的活动,促使刘三姐

    河池学院学报 2010年6期2010-08-15

  • 刘三姐对歌
    荣我国壮族民间有对歌的习俗。电影《刘三姐》中,秀才和刘三姐对歌的场面就十分精彩,其中蕴含着数学问题,它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故事情节是这样的:地主莫怀仁请来三个秀才,同刘三姐和乡亲们对歌,想压倒刘三姐。陶秀才和李秀才相继被刘三姐姐妹们斗败了。这时罗秀才急忙拿书出来,摇头晃脑地唱道:“三百条狗交给你,一少三多四下分,不要双数要单数,看你怎么分得均?”刘三姐镇定如常,向舟妹眨眼示意,舟妹心领神会作答:“九十九条打猎去,九十九条看羊来,九十九条守门口,剩

    数学大世界·小学中高年级辅导版 2009年8期2009-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