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

  • 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创新发展
    发展和繁荣。鄂温克族文化,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继承了北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保护好和利用好鄂温克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加速鄂温克地区经济发展、改善鄂温克族人民物质生活、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目前,鄂温克族非遗项目以民间民俗文化、传统技艺为主。虽然目前有不少人重视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但因保护意识不强,

    收藏与投资 2023年12期2024-01-03

  • 民居趣读
    骨)传统游戏鄂温克族的别样居舍——柳条包鄂温克族是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之一。为适应游牧生活,鄂温克族人创造了各种可随搭随拆的房子,有撮罗子、木刻楞、柳条包(欧鬲柱)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牧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鄂温克族人曾居住过的多种特色房舍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不过,柳条包却被完好地传承了下来。在鄂温克族生活区,人们至今依然保留着住柳条包的习惯。柳条包是鄂温克族人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创造出来的特色民居形式。柳条包构造简易,主体结构都是用红柳树的粗条杆筑成,

    中华民居 2023年2期2023-07-17

  • 民族文学叙事的共同体寻绎
    地意识到改变鄂温克族生存窘境的紧迫性,全身心投入到民族文学事业重建当中。迟子建创作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巧妙借助“边缘叙事”的表述策略,以鄂温克族的民俗生活为主要写作素材,从边缘文化的视角观照处于主流文化周围的边缘文化生存状态,在构建鄂温克族独特话语体系的同时,揭示了鄂温克民族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认同与紧密依存关系。一、边缘叙事下《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鄂温克族生活迟子建选择“边缘叙事”的写作策略,以处于边缘位置的鄂温克族群的民俗生活体验和感受为写

    华夏文化 2023年1期2023-05-30

  •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鄂温克族文化的叙事与再现
    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族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还是关于鄂温克族历史、经济、社会、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全书。作品中的主人公是一位90岁高龄的鄂温克妇女,也是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的女人。抛开加注在她身上标签,她只是一个普通的鄂温克女人,在追忆自己的一生,也在追忆鄂温克百年历史。故事以她的回忆为视角,以她讲故事的口吻展现鄂温克族近百年的经济生活、宗教信仰、婚姻家庭和社会文化变迁图景。从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鄂温克族传统的生活方式,更能直观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3-01-05

  • 鄂温克族服饰文化中的生态观分析
    饰文化不仅是鄂温克族物质文化发展的重要表现,也是鄂温克族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产物。通过研究鄂温克族人的服饰及服饰文化,可以看出鄂温克族在生活地域、自然环境及自然条件、生产生活方式等不同领域中的发展过程。因此,研究鄂温克族的服饰文化在产生、发展中的生态观演变有独特的价值。一、鄂温克族服饰文化分类及特点分析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意识、宗教、文化、艺术等的综合体现。[2]在鄂温克族人的物质文化中,民族服饰是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是鄂温克族人生存的必要物质手段,也是鄂温克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2022-12-17

  • 鄂温克族传统纹样及其美学价值
    074)前言鄂温克族作为我国56 个少数民族之一,大多居住在内蒙古、黑龙江及新疆伊犁、塔城等地。民族内部主要分为索伦部,敖鲁古雅部及通古斯三部落。生活方式贯穿传统狩猎及草原游牧生产方式,如根河市敖鲁古雅部以长期在大兴安岭生活、饲养驯鹿的方式生存发展,索伦、通古斯部落长居在草原且受周边其他民族影响而呈现独特的草原生活模式。在鄂温克族文化及历史不断发展壮大的进程中,其独特的狩猎、草原生产方式也对民族内部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不仅体现在日常生产方式、宗教信仰、音乐

    西部皮革 2022年21期2022-11-16

  • 鄂温克族伊堪舞的文化内涵探究
    敬岩一、走进鄂温克族伊堪舞伊堪舞又称“篝火舞”,其中“伊堪”是“火神”的意思,也可以说无篝火不“伊堪”,且一般都是在傍晚时分点燃篝火载歌载舞,因此有人也把伊堪舞称为“欢乐的火舞”。作为一种男女老少皆可参与的群众性舞蹈,主要流传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左旗鄂温克族猎民乡,又称“敖鲁古雅部落”。每当丰收或节庆之余,抑或举办婚宴时,古老的鄂温克人民便聚集于河边或森林的空地,点燃篝火拉手围圈,载歌载舞。最初篝火舞只在夜晚时分才跳,发展到后来这种古老的舞蹈已经不再

    轻音乐 2022年7期2022-07-23

  • 浅谈《鄂温克的拉玛湖》中的“情”与“趣”
    玛湖——孕育鄂温克族的母亲湖,经过岁月的洗礼,如今仍熠熠生辉。拉玛湖滋养了鄂温克族的子孙,一直以来,鄂温克人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于拉玛湖的感激之情,舞蹈就是其中一种很重要的方式。作品《鄂温克的拉玛湖》以鄂温克族对于拉玛湖的情感为切入点,通过穿手等动作以及手臂的运动路线,建立起与湖水的关系进而表达情感。以鄂温克族最具特色的“跟靠步”和“跺步”为主,又有鄂温克族传统民间舞中的动作元素。题目中的“情”指的是鄂温克人对于拉玛湖的感激与思念之情,在作品中的流露;“趣

    民族文汇 2022年23期2022-06-10

  • 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建设研究
    关键词:鄂温克族;驯鹿文化;创造性转变;创新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04 — 0134 — 04 驯鹿是环北极动物,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北美、西伯利亚南部。驯鹿是许多驯鹿养殖地区文化、经济和精神的基础。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是驯鹿的唯一产地,鄂温克猎民也是驯鹿的唯一饲养者。 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提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

    理论观察 2022年4期2022-05-31

  • 论乌热尔图作品的民族书写特色
    带来了独特的鄂温克族之声。回溯童年记忆和直视部族危机,成为乌热尔图自我阐释的两种路径。他以“内在人”的身份建立起非对抗性的言说策略,传达出这一部族对世间万物(包括部族自身)的独特理解,反之也成为维系部族意志,重造文化记忆与传递群体生存经验的有效手段。但需注意的是,乌热尔图的自我阐释并非纯粹,其民族自觉意识经历了由隐到显的历程。对比于迟子建的鄂温克族书写,我们可见二者在叙述身份与意图上的差异。关键词:乌热尔图 鄂温克族 自我阐释 言说身份 叙述意图作为一位少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9期2022-05-30

  • 鄂温克族的多维生态解读
    持紧密联系的鄂温克族的生存状态,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语言生态四个方面可以思考少数民族的发展变迁及生态文明的发展。关键词:鄂温克族 自然生态 社会生态 精神生态 语言生态黑龙江作家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于2008年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反响巨大,小说讲述了从雅库特州的勒拿河迁徙至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鄂温克族百年的生存状态,这个经历了百年风雨的少数民族在迟子建的笔下向我们展示了其多维生态。一、自然生态作为长期生活在森林中以狩猎为生的少数民族,山峦与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4期2022-05-13

  • 鄂温克族“索黑温特”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齐齐哈尔大学鄂温克族是北方跨境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和中国,中国的鄂温克族主要生活在内蒙古和黑龙江,新疆地区也有少量分布。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统计,中国境内,鄂温克族的人口数为34617人。鄂温克族是一个有语言而无文字的民族,除鄂温克语外,还使用汉语和蒙语。在我国境内,鄂温克族分为索伦部落、通古斯部落和使鹿部落。1958年3月,根据鄂温克族人民的意愿,三个部落被统一为鄂温克族,意为“住在大山里的人们”。同年8月,鄂温克族自治旗宣告成立。鄂温

    天工 2022年9期2022-04-16

  • 人类学视域下鄂温克族纪录片中的生态美学思想
    的关系。使鹿鄂温克族纪录片在呈现的生存环境、文化事项及精神信仰等方面流露出鄂温克族人与自然的重要关系。《神鹿啊,我们的神鹿》(以下简称《神鹿》)(1997年)。《敖鲁古雅·敖鲁古雅》(2007年)。《雨果的假期》(2010年)。《罕达犴》(2013年)以及《最后的敖鲁古雅》(2017年)这五部鄂温克族纪录片虽然由不同的创作者和创作机构制作完成,但记录的都是同一家人。在20余年的镜头变化下,我们看着妞拉痛苦地屈服于传统与现代之下, 巴拉杰伊无奈地徘徊在城市与

    传媒论坛 2022年1期2022-02-17

  • 现代化和全球化背景下人口较少民族的民俗文化变迁与保护 ——以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为例
    )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是我国北方较为独特的三个民族,这三个民族的成员大多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从事狩猎、游牧、渔业、农业,兼营林业、手工业、商业等其他生产活动,通过特有的自然生活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创造出绚丽多彩的历史和文化。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分别有131992人、30875人、8659人。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拥有各自的语言,历史上彼此交错杂居、交往密切,生活方式、文学艺术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12-05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以鄂温克族现状为例
    族的历史发展鄂温克族是生活在我国北方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鄂温克”是鄂温克人对自己民族的称呼,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鄂温克族是一个跨界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和俄罗斯。目前,我国的鄂温克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扎兰屯市等地,黑龙江省内的讷河市和嫩江县,以及新疆伊犁、塔河等地也都有鄂温克族人居住。由于历史上的各种迁徙,不同居住地的鄂温克人有着不同的称谓。后根据鄂温克民族所有人民的意愿,1957 年统一民族名称

    活力 2021年1期2021-11-24

  • 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瑟宾节”数字化保护与旅游宣传
    学院) 谭震鄂温克族是我国东北地区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瑟宾节是鄂温克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瑟宾意为“欢乐、祥和”。瑟宾节是齐齐哈尔讷河市兴旺乡鄂温克族每年最为盛大的庆祝节日。鄂温克族是一个有语言无文字的民族,瑟宾节作为鄂温克族的传统节日,其文化内涵丰富,凝聚了当地鄂族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精神,反映了鄂温克族的民族信仰、生活生产方式、民族风俗和鄂族人民的智慧。瑟宾节是传承鄂温克族文化的方式之一,节日内容有助于提高鄂族的民族自信心,是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

    区域治理 2021年38期2021-01-02

  • 鄂温克族皮褶厚度及其年龄变化*
    特点[2]。鄂温克族是中国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明末清初游猎于黑龙江中上游以北、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十七世纪中叶因沙俄入侵,大部陆续南迁大兴安岭、嫩江各支流一带,清朝康熙年间被编入八旗,嗣后部分移驻呼伦贝尔草原。内蒙古的鄂温克族分为索伦、雅库特、通古斯三部。鄂温克族自治旗是鄂温克族的主要聚居区,鄂温克语属于满-通古斯语族群通古斯语支[1]。我国鄂温克族共有30 505 人,其中有26 201 人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约占全国鄂温克族人口的87%(2000 年第五

    解剖学杂志 2020年6期2020-12-31

  • 鄂温克族装饰图样造型艺术探析
    摘要:鄂温克族是我国北方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其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这源于鄂温克族人民对自然的敬仰和崇拜,在生产生活的不断进步下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装饰造型艺术,本文通过对鄂温克族装饰图样造型艺术的来源以及造型表现形式的分析,来解读鄂温克族人民的艺术追求。关键词:鄂温克族;装饰图样;造型艺术中图分类号:TP391. 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0-0144-01一、前言鄂温克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7期2020-10-21

  •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研究
    要: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文化传统印记正变得淡薄。加强鄂温克民族的民俗文化旅游保护与开发,开发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不仅可以实现民族文化的保护,还能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猎民的增收。本文主要分析如何对鄂温克民族民俗文化进行可持续开发和资源的保护,将为发展鄂温克民俗文化旅游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关键词:鄂温克族;民俗文化旅游;可持续开发;保护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大连民族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阶段性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20年4期2020-05-21

  • 浅谈萨满文化对鄂温克民族传统服饰的深远影响
    生的萨满服饰鄂温克族是由多个部落组合而成的,贝加尔湖周围的外兴安岭南北是其起源地(1)。因生活地域和生活生产方式的不同有较多分支,再加上因为各个分支之间的文化发展不同造成了服饰造型上的差异。民族有宗教活动,不一定会产生独特的服饰文化,但是如果没有宗教活动,那么民族的服饰一定不会像拥有宗教崇拜的服饰那样多姿多彩。所以本文就鄂温克族中人数较多的三大分支萨满服饰,做为文章源头的发展点进行简要分析,进一步引出萨满文化对鄂温克族传统服饰的深远影响。(一)索伦鄂温克人

    神州·上旬刊 2020年5期2020-05-11

  • 鄂温克族音乐文化
    杨斯童鄂温克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由于人口较少,居住地主要在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音乐文化是我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内涵反映了鄂温克族的民族历史文化,具有独特的风格。本文分析了鄂温克族几种民间音乐文化形式的特征,梳理了当前鄂温克族民间音乐文化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传承鄂温克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对策。“鄂温克”是鄂温克族人们对自己的自称,这一民族在我国史籍中出现比较晚,祖先长期居住于森林地区,以狩猎为生。目前主要散居于东北和内蒙古地区,曾用“索伦

    炎黄地理 2020年11期2020-03-08

  • 鄂温克族《母鹿之歌》的传承与保护现状研究
    【摘要】鄂温克族叙事民歌《母鹿之歌》在鄂温克族聚居区广为流传,其旋律优美、歌词内容丰富,全面反映了鄂温克人的社会生活、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是鄂温克人宝贵的精神财富。随着我国现代化的不断深入,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问题日益严峻。作为鄂温克族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叙事民歌,其传承和保护现状正是笔者想要迫切了解的。本文就此问题展开了详细调查,探讨这一民歌的传承与保护现状。【关键词】《母鹿之歌》;传承保护;鄂温克族【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绪论鄂温克族叙事民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10期2019-11-29

  • 论舞蹈《鄂温克的拉玛湖》艺术特征
    山中的人们。鄂温克族人主要集中居住在大兴安岭一带,也有少数分散居住在大兴安岭附近地区。对于鄂温克族的民族文化,现今被人们广为认知的就是鄂温克族的舞蹈,鄂温克族上至老人,下至小孩,全都深深热爱跳舞,人们在节日中主要的活动就是跳舞。对此,鄂温克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对于我国也有着巨大的意义。关键词:鄂温克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一、鄂温克族概况众所周知,鄂温克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一个跨境民族。鄂温克族聚居区主要分布在我国黑龙江、内蒙古两省区以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

    大观 2019年8期2019-10-30

  • 鄂温克族文化元素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无法比拟的。鄂温克族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他们的民族文化包括服饰、饮食、礼仪和传统艺术等,风格鲜明,特色突出,尤其是服饰和传统艺术,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在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据此,文章分别阐释了鄂温克族文化元素、动画造型中的民族文化元素、动画造型中鄂温克族文化元素的应用三个方面的内容。关键词:鄂温克族;动画造型设计;文化元素一、鄂温克族文化元素元素是指组成事物的基本单位,这里可以理解为要素,也就是构成事物的重要因素,文化元素就是指构成某类文化的重

    大观 2019年2期2019-06-25

  • 鄂温克族建筑与服饰初探
    【摘要】鄂温克族(俄语:Эвенки)是位于东北亚地区的一个民族。由于历史原因,这个民族在俄罗斯与中国等地均有分布,在俄罗斯,鄂温克族又被称为埃文克族(Evenki,亦作Evenky)。【关键词】鄂温克族;穹;服饰【中图分类号】J523.6 【文献标识码】A由于鄂温克族的日益迁移,其他民族也称其为“索伦”“雅库特”“通古斯”。新中国成立以后,以上三种称谓全部取消,统一称为“鄂温克族”。在鄂温克语中,“鄂温克”是“在南山坡或者在大山林居住的人们”的意思。一、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1期2019-06-11

  • 从《额尔古纳河右岸》看鄂温克族的原始风貌
    的语言展现了鄂温克族原始的生活状态,描写了一群有血有肉,鲜为人知的鄂温克人。本文从两方面入手,对于《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少数民族原始文化进行解析,从而展现《额尔古纳河右岸》所体现的少数民族独特的民风及其顽强的生命力。关键词:鄂温克族;文化风貌;额尔古纳河右岸《额尔古纳河右岸》全书遍布着“万物有灵论”的气息,它展示了中俄边境的鄂温克人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将中国北部独特的自然景观以及充满神秘色彩的游牧民族的生活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作者从多处落笔,展现给读者

    北方文学 2018年21期2018-08-28

  •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树木文化
    文将从桦树与鄂温克族日常生活和民族文化的关系两个方面重点说明树木文化在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重要体现。关键词:额尔古纳河右岸;树木文化;鄂温克族中图分类号:1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5-0007-02一、前言在大兴安岭地区广泛地分布着各类树种,它们或是单独的成片纯林,或是多种树木混生在一起,例如落叶松、山杨、桦树,它们总是相互错生。而在大兴安岭与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一带生活着鄂温克族的一支,他们本是居住在贝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5期2018-07-23

  • 呼伦贝尔地区鄂温克族人血脂现况调查
    呼伦贝尔地区鄂温克族人群的血脂现况(状况)及相关因素,为早期预防(心血管等)慢性病的发生及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呼伦贝尔地区符合研究条件的对象纳入抽样范畴。在告知本人研究基本过程、目的及意义的情况下,经本人同意后,收集其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检测数据,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血脂测定标准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34期2018-05-14

  • 鄂温克族叙事民歌《母鹿之歌》中的鄂温克文化意蕴研究
    莉曼摘 要:鄂温克族叙事民歌是鄂温克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母鹿之歌》是极具代表之作。鄂温克族叙事民歌《母鹿之歌》(又名《狍子之歌》或《黄羊之歌》)在鄂温克族地区广为流传,其旋律如泣如诉,歌词内容丰富,篇幅较长。其包含了鄂温克民族在资源匮乏和不稳定的自然环境中传统道德观念和朴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透过歌词可以感受到鄂温克人与自然环境适应中形成的精神观念。关键词:鄂温克族;叙事民歌;母鹿之歌鄂温克族叙事民歌在少数民族社会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叙事歌

    新一代 2018年24期2018-04-26

  • 探访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
    年,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猎民才放下猎枪,从原始大森林搬到了山下的根河市西郊。驯鹿是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猎民亲密的生活伙伴,也是森林的招财宝贝。他们在饲养驯鹿的同时,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家庭旅游。2017年7月12日,敖鲁古雅鄂温克人带着驯鹿,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驯鹿出场时,引起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欢呼。目前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猎民仅有308人,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现有14个猎民点,饲养驯鹿1200余头。鄂温克族猎民的新生活“原

    百姓生活 2018年3期2018-03-26

  • 鄂温克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为尽快推动鄂温克族的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地方政府应注重培养民族的体育人才,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支持,加大资金投入,避免该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在发展中被丢弃。【关键词】鄂温克族 传统体育文化 研究【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201-021.鄂温克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发展中遭遇的困境1.1缺乏合适的环境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政府的帮助下,鄂温克族人民搬入政府修建的房屋之后,逐渐走出了树林,这使他们的生活环境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5期2018-03-23

  • 鄂温克族民间舞蹈音乐艺术探究
    舞蹈音乐也是鄂温克族民间音乐的主体,鄂温克族民间音乐产生与发展有着浓厚的文化语境,对鄂温克族舞蹈音乐形态特征、产生的深远影响和起源探究,对鄂温克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重点阐述了鄂温克民间舞蹈音乐艺术的形态特征和产生的深远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关键词:鄂温克族 民间舞蹈音乐 艺术特征 深远影响中图分类号:J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2-0088-03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生活在大兴安岭地区地区

    艺术评鉴 2018年2期2018-03-09

  • 中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美容文化研究
    族,赫哲族和鄂温克族也有绚丽多彩的民族美容文化特点。各个民族都具有其独特的民族性,但也具有融合性。关键词:中国少数民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赫哲族;鄂温克族;美容文化1.1 研究目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美容文化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财富。本论文旨在通过分析和总结东北地区六个少数民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锡伯族,赫哲族,鄂温克族的美容文化中的化妆,服饰,头饰的研究,深入东北少数民族的美容文化的独特性,多元性和融合性,进而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也有利于

    神州·下旬刊 2017年11期2018-01-12

  • 内蒙古鄂温克族人群30个InDel位点遗传多态性
    61)内蒙古鄂温克族人群30个InDel位点遗传多态性靳小业1,2,3,魏媛媛1,2,3,贺永锋4,郭瑜鑫1,2,3,梅婷5,孟昊天1,2,3,张玉党6,孔婷婷1,2,3,朱波峰1,2,3(1.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陕西省颅颌面精准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04;2.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陕西省牙颌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陕西西安 710004;3.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医学研究中心,陕西西安 710004;4.陕西省公安厅刑事侦查局,陕西西安

    法医学杂志 2017年3期2017-07-19

  • 《额尔古纳河右岸》“爱”的意蕴
    这部小说中,鄂温克族人所展现出来的“爱”的精华。鄂温克民族,这是一个无畏的集体,无论他们的生存遇到什么样的威胁,都无法将他们对“爱”的追求与坚持消磨掉,他们始终在“爱”的轨道上追寻着他们自己的生命价值与意义。《额尔古纳河右岸》不仅为人们建筑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俗世界,还同时构筑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心灵世界,这个心灵世界充满了巨大的“爱”的力量,本文从“爱”的层面出发,一层层揭开蕴含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爱”的神秘面纱。《额尔古纳河右岸》中鄂温克民族所展示出来的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7期2017-06-21

  • 试论鄂温克族民间舞蹈音乐的狩猎文化特征
    350试论鄂温克族民间舞蹈音乐的狩猎文化特征方 慧 根河市乌兰牧骑 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 022350【摘要】我国的鄂温克族主要生活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中重要的游牧民族,由此也造就了鄂温克族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由于鄂温克族早期主要以狩猎为生,狩猎文化作为鄂温克族的传统文化,能够充分的表现出鄂温克族历史文化发展。文章通过对鄂温克族民间舞蹈音乐的分析,从而充分的反应出鄂温克族特有的狩猎文化特征,对于研究狩猎部落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鄂

    决策与信息 2016年17期2016-11-25

  •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生态批评解读
    右岸》叙述了鄂温克族随历史变迁而经历的百年沧桑,作者通过对原始家园的回望和现实生存的反思,揭示了人类文明进程对文化和自然的侵蚀,再现了鄂温克族人的生命意识,表现了万物有灵、博爱无私、回归家园的生态美学思想。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生态《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的长篇小说之一,讲述了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族人在享受自然馈赠的同时也备尝艰辛,在现实的挤压下寻求生存的故事。小说通过“我”对家园的坚守,浸透着作者对人类生存的深刻思考,蕴含着浓厚的生态美学思想,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10期2016-11-04

  • 鄂温克族之柳条包工艺
    摘要:鄂温克族是一支古老的民族,其传统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中,适用于迁徙生活的柳条包手工艺更是成为传承至今的文化,它的重要性体现为不仅对狩猎民族的生活需求提供了极大便利,甚至衍变为了鄂温克族艺术中的璀璨珠宝。本文通过文献记载与实地调查,在阐述柳条包成因、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来探寻鄂温克建筑中体现出的文化适应与变迁。关键词:鄂温克族;历史溯源;结构特征;保护继承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

    人间 2016年26期2016-11-03

  • 试论鄂温克族民间舞蹈音乐的狩猎文化特征
    摘要】我国的鄂温克族主要生活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中重要的游牧民族,由此也造就了鄂温克族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由于鄂温克族早期主要以狩猎为生,狩猎文化作为鄂温克族的传统文化,能够充分的表现出鄂温克族历史文化发展。文章通过对鄂温克族民间舞蹈音乐的分析,从而充分的反应出鄂温克族特有的狩猎文化特征,对于研究狩猎部落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鄂温克族;民间舞蹈音乐;狩猎文化鄂温克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舞蹈的种类较多,都具有独特的风格,一般都热衷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6年6期2016-08-01

  • 谈达斡尔和鄂温克族民歌中的牧业文化体现
    词:达斡尔;鄂温克族;民歌;牧业文化;体现音乐就其本质而言,它和其他艺术一样,总是特定文化的产物,是特定生命形态与生命方式的产物。音乐的最本质的动力正是文化与生命。生命是音乐乃至一切艺术的根,只有把艺术创造深深地扎根于自身的生命冲动、生命感悟之中,才会创造出对别人的生命状态具有冲击力和震撼力的作品。而文化,则决定着生命是以何种方式,遵循着何种轨迹进行运作并作出物化表现的。所以, 可以这样说,生命是音乐的终极本体和最深层的动力,文化则是生命得以表现的一种方式

    艺术科技 2016年8期2016-05-14

  • “桦树皮上的民族——鄂温克族历史文化展”设计思路小结
    体的纪念馆,鄂温克族历史文化展只是一个为期2个月的临时展览,但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展厅空间狭小,展线短,柱子多,大量的少数民族特色文物如何更好地展示都是对设计者的考验。通过精心设计,走出了以往一块块展板模块化陈列的路子,文物与版面有机结合,营造出观众身临其境的小场景,得到了观众的好评。本文即对这次展览的设计思路做了一个小结。关键词:鄂温克族;文物陈列;小场景营造鄂温克族历史上曾被称为“索伦”“通古斯”和“雅库特”,1957年统一民族名称为鄂温克,意为“住在

    艺术科技 2016年6期2016-05-14

  • 鄂温克族兽皮文化的包装设计考察
    包装设计 ;鄂温克族; 兽皮文化; 装饰工艺1、选题的意义和应用范围兽皮文化起源于服饰艺术。在人们逐渐产生审美意识时,就开始用动物骨针缝制衣物,不是简简单单的包裹,甚至在兽皮上出现图案等装饰图案,作为种族图腾或者装饰等。由于北方气候温差大,冬季寒冷干燥,尤其是游牧民族要露宿野外,所以兽皮的使用迅速兴起和发展起来。其服饰的款式丰富多样,衣物类比如,背心、皮坎肩、皮套裤、皮袍、皮靴等;配饰类比如,兽皮帽、皮手套、皮肚兜、腰带等;生活用品类比如,水皮囊、酒皮囊、

    中国绿色画报 2016年4期2016-05-14

  • 鄂温克族与驯鹿
    子们送礼物。鄂温克族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在历史漫长的岁月里,驯鹿在鄂温克族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古鄂温克人从野生动物“索格召”捕抓之后,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驯养成为今日的驯鹿。鄂温克语驯鹿称为“奥伦”,驯鹿雄雌均有角。驯鹿角似鹿而非鹿,头似马而非马,蹄似牛而非牛,身似驴而非驴,因而俗称“四不像”。驯鹿善于穿越森林和沼泽地,是狩猎鄂温克猎人的主要生产和交通运输工具,驯鹿成为鄂温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珍贵经济动物,被誉为“林海之舟”的美称

    奇闻怪事 2016年7期2016-05-14

  • 探析鄂温克族女性服饰
    郭芯萌 马冬鄂温克族由于人口少,特殊的习俗和历史背景,服饰也产生了不同于其他民族服饰的文化特征和内涵,鄂温克族服饰对鄂温克人而言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鄂温克族雅库特女性服饰入手叙述鄂温克服饰发展演变和其艺术功能与价值。1.鄂温克族女性服饰现状鄂温克族被称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与其他民族交错杂居,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的居住分布特点。跟随时代的变迁和环境的改变,鄂温克族服饰正发生着历史性的和革命性的变化。(1)鄂温克族雅库特服饰材料的原料主要来源于野兽皮毛和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4期2016-04-14

  • 鄂温克族文化元素在景观环境设计中的运用
    1000)鄂温克族文化元素在景观环境设计中的运用王 超 马本和(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介绍了鄂温克族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从符号、色彩、艺术等角度,探讨了鄂温克族的文化元素,并阐述了各种文化元素在现代装饰与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有利于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承。鄂温克族,文化元素,景观设计,传统文化1 鄂温克族历史文化发展脉络鄂温克族,是一个有着神秘故事的民族,其悠久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充满多种色彩,也是我国中华民族大家

    山西建筑 2016年34期2016-04-07

  • 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历史研究论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汤洋(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08)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精神遗产,只有民族文化存活,民族才会存在。鄂温克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3项。在现代化的背景下,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中存在面临失传等突出问题,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刻不容缓。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一、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2016-03-28

  • 关于加快“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敖鲁古雅鄂温克族发展的调研报告
    尔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是全区18个少数民族乡之一,也是全区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民族经济发展的亮点。近年来,在呼伦贝尔市、根河市两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确立了发展民族经济、传承民族文化、改善猎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发展思路,在政策和资金上不断争取加大扶持力度,推进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文化传承、社会和谐,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一、敖鲁古雅鄂温克族历史与现状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也是从原始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15年1期2015-11-29

  • 《额尔古纳河右岸》生死轮回中的萨满文化
    的界河,也是鄂温克族的发源地和世代居住地。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通过对“瑕瑜互见的原璞世界”[1]的书写,表达的是“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等等被现代性所遮蔽的人类理想精神的张扬”[2],她以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遗孀的口吻叙述了这个神秘的少数民族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革”以及新时期建设的发展历程,以及鄂温克族如何从与世隔绝、原始淳朴到一点点被迫地改变以至被现代文明收编的过程。此书不仅以细腻详尽的笔触描绘了鄂温克族人民的日常生活,而且

    小品文选刊 2015年24期2015-11-17

  • 鄂温克鹿棋
    温克鹿棋作为鄂温克族精神文化的产物,承载了大量的民族文化信息。本文从设计的角度探求鄂温克鹿棋的设计文化与精神内涵,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找寻一条传承鄂温克族民族文化的新途径尽绵薄之力。鄂温克鹿棋 设计 民族游戏 民族文化鄂温克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兄弟民族之一,鄂温克族也是一个跨界民族,其人口主要分布于中国和俄罗斯境内,在中国境内主要聚居于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鹿棋,是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智力游戏之一。鹿棋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有蒙古鹿

    名作欣赏 2015年14期2015-07-31

  • 俄罗斯埃文基人与中国鄂温克族民族起源探讨
    и,在中国称鄂温克族,历史上曾被其他民族称为“通古斯”、“索伦”、“雅库特”等。近些年,中国和俄罗斯学者对该民族起源问题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进行了深入探讨,因此,也出现了各种学术观点。本文将中、俄学者对该问题的不同观点进行梳理,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个参考。关键词:埃文基人; 鄂温克族; 族源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2-0081-03引言20

    世纪桥 2015年2期2015-04-03

  • 鄂温克族传统服饰的文化功能与变迁研究
    11)。一、鄂温克族传统服饰的显著特点鄂温克族服饰有显著的特点,整体上十分宽松、肥大,却不失细节,通常有斜大襟并且束长腰带,从款式方面来区分,分为农区和牧区两种。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鄂温克族人在服饰方面大多以袍装为主,男子服饰比较素雅,女子服饰则比较华丽,在袖口、下摆等位置均有花边装饰;以饲养、游牧为主的鄂温克族人在服饰方面则比较独特,男子通常穿短袍,女子大多穿长袍,男女服饰都以皮质材料为主,镶有花边,男女都穿皮质筒靴。女子的服饰通常都较为复杂,而且装饰物较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03-19

  • 鄂温克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16600)鄂温克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李孟华 陈立华(大连民族大学 体育教学部 辽宁大连 116600)鄂温克族虽然人口少,却孕育出富有魅力的传统体育文化。探索鄂温克族传统体育文化产生的渊源,梳理鄂温克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分析鄂温克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以期为推动鄂温克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弘扬优秀民族体育文化做一份贡献。鄂温克族 民族传统体育 体育文化一、鄂温克族传统体育文化产生的渊源1.来源于日常生产生活生产劳动、生活方式是民族传统体育产生的必然条件,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6期2015-03-01

  • 试论鄂温克族火神话及火崇拜
    古以来,火在鄂温克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鄂温克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鄂温克族先民从发现火、认识火时起,便产生了神圣的火崇拜。鄂温克族的火崇拜源于火对其原始初民生活的功用,并由此上升为对火的神化。通过奇幻多彩的火神话,可以充分看到鄂温克族对火的感恩戴德及火神在族人心中的至高地位。1.火神灵化的神话在鄂温克族火神灵化为神的神话中,火常常被赋予会说话或者会飞的形象。在《火神节》故事中,对于火神的表述梗概:一个猎人在森林里见到一条蛇,舔了

    戏剧之家 2013年8期2013-08-15

  • 书写鄂温克——乌热尔图、迟子建比较论
    短篇小说奖的鄂温克族作家,在他之前,还没有一个作家如此贯穿性地以鄂温克族为描述对象进行小说写作。之后,也不多见。可以说,不论对于鄂温克族还是对于当代中国文学来说,乌热尔图都是仅有的。直至2005年,迟子建描写鄂温克族生活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发表出版,并获得茅盾文学奖,这一文学格局才发生了变化,鄂温克族才再次浮现于当代文学视野之中。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对乌热尔图的研究逐渐减少,这和他停止小说创作专注于民族文化的弘扬有关系。从2000年以后研究迟子建的文章有

    扬子江评论 2012年4期2012-08-15

  • 鄂温克语言的保护与传承
    口较少民族的鄂温克族,其世代传承的民族语言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化。通过对鄂温克族三种方言使用情况的分析及存在问题的梳理,对鄂温克族语言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提出了一点建议和思考。鄂温克语;传承现状;保护鄂温克族是中国22个人口总数不到十万的较少民族之一,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人口总数为30 505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鄂温克族是跨国民族,俄罗斯称其为埃文基,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鄂温克族有语言无文字,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2年2期2012-08-15

  • 文化嬗变下的人性困厄—《额尔古纳河右岸》中鄂温克族新生代青年形象的解读
    岭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族,就面临着相同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从政治经济和国家安全等因素的角度出发,分别在1959年和1965年两次安排敖鲁古雅鄂温克人定居,但是鄂温克人依然过着半游猎的山上山下的二元结构生活。2003年,政府安排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进行了第三次定居,然而部分饲养驯鹿的猎民们在定居后不久,又重返了森林。[1]14−15来自大兴安岭的迟子建被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的经历深深地吸引了,进入他们的生活世界追踪采访,并调动了所有的童年记忆和生活经验,怀着一份

    大连大学学报 2012年5期2012-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