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

  • 背古文趣事
    》时,张嘴就来“庆历四年春,武陵人捕鱼为业。”妈妈说:“庆历四年春,不是‘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吗?他怎么捕鱼去了?”我捧腹大笑,说:“让滕太守时不常地去捕一捕鱼,有益身心健康。”妈妈白了我一眼,说:“是‘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许狡辩,陶渊明听你背古文都着急。”上个礼拜我背孟子的《学弈》。这篇古文讲的是弈秋教导二人下棋,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以为有鸿鹄将至。结果我给背成了“一心以为有‘鸿儒将至。”妈妈眨巴眨巴眼睛,说:“鸿儒将至?博学的人从天而降?想想也挺吓人

    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 2023年28期2023-07-12

  • 知识都学杂了
    脑,脱口而出:“庆历四年春,武陵人捕鱼为业。”“等等!”我皱着眉头说:“庆历四年春,不是‘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吗?啥时候捕鱼去了?”思诺眨巴眨巴大眼睛,一脸调皮的样子狡辩道:“让滕太守时不常地去捕一捕鱼,有益身心健康。”“不许狡辩,重背!陶渊明听你背古文都着急。”真不知道怎么对付她好啊!孟子的《学弈》中讲到:“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使弈秋诲二人弈,一人专心致志……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结果思诺给背成了“一心以为有‘鸿儒将至。”我用惊奇、惊喜加惊吓的眼神儿看着她

    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 2023年28期2023-07-12

  • 知行苏轼
    宋朝最贤明的仁宗庆历年间。在此期间,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政坛出现了很有名望的一干精英——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石介等。石介为了赞颂这几个人,专门写了一首《庆历圣德颂》。这首诗在当时流传甚广,也从遥远的汴京城流传到蜀西眉山。老师看《庆历圣德颂》时,小苏轼躲在一旁偷看。苏轼问老师,这首诗里写的这些人都是些什么人?老师有些不屑地说,你小小年纪没必要知道。此时,苏轼语出惊人:“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人耳矣,何为其不可?”老师惊讶于苏轼辩论之机锋,只好以

    思维与智慧 2023年4期2023-04-02

  • 知行苏轼
    宋朝最贤明的仁宗庆历年间。在此期间,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政坛出现了很有名望的一干精英——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石介等。石介为了赞颂这几个人,专门写了一首《庆历圣德颂》。这首诗在当时流传甚广,也从遥远的汴京城流传到蜀西眉山。老师看《庆历圣德颂》时,小苏轼躲在一旁偷看。苏轼问老师,这首诗里写的这些人都是些什么人?老师有些不屑地说,你小小年纪没必要知道。此时,苏轼语出惊人:“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人耳矣,何为其不可?”老师惊讶于苏轼辩论之机锋,只好以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3年2期2023-02-10

  • 历史记忆的模糊策略:两宋政争与名臣韩琦传的书写难题*
    提要 西夏战事、庆历新政、顾命定策与反变法,构成宋代韩琦传记叙述的重点。因为致力于变法及拓边西北,北宋神宗时期形成的碑传文本,强调韩琦主张对西夏采取攻策,虽有异见却仍奉行新法。李清臣所撰韩琦行状甚至将庆历新政改写成由韩琦主导的西夏策略。南宋既否定变法,《东都事略》《四朝国史》等史传文本强调韩琦极力反变法及对王安石“独识其奸”的一面,掩饰其西夏攻策、奉行新法的事实,庆历新政的相关叙述也有误导之嫌。在韩琦政治地位无以动摇的情况下,两宋传记文本对韩琦事迹各有隐讳

    浙江社会科学 2022年7期2023-01-08

  • 曾巩与庆历新政
    350108)庆历新政,发生在庆历三年(1043),是北宋变法的开端,庆历新政虽然失败,却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拉开了序幕。“‘庆历新政’在北宋‘变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巨大意义,它是‘煕宁变法’的序幕和准备。”[1]范仲淹、富弼、杜衍、韩琦、欧阳修、蔡襄等是庆历新政的核心人物,改革以范仲淹向宋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开始,主要针对宋朝自开国以来形成的内忧外患: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下、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为解决日益严重的危机局面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3-01-03

  • 《岳阳楼记》“越明年”训释定谳与岳阳楼的增修时间
    楼记》中,指的是庆历五年,而非庆历六年。对滕子京《与范经略求书记》时间的再解读,也可判定岳阳楼增修在庆历五年,与词汇的训释结果相吻合。《岳阳楼记》;越明年;粤;越以;粤以一、《岳阳楼记》“越明年”之争论《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一篇名作,文采飞扬,广为传唱。全文遣词无诘屈之处,不过,其开篇处“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之“越明年”,究竟是哪一年,却引起了当代学者的争论。据笔者考察,有二十余篇论文涉及此争议,主要观点有:释“越明年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11-22

  • 沧浪同濯
    就是沧浪亭。北宋庆历三年(1043),仁宗因讨伐西夏元昊,兵久无功,钱粮吃紧,奋然改组。命范仲淹推进改革,史称“庆历新政”。苏舜钦、欧阳修等名士全力支持,推行新政。这一年苏轼才八岁,在眉山入小学,他从京师回来的乡老先生那里知道了上述国家大事。因此,“苏舜钦”这个京师本家“高官”之大名从此牢牢地记在了苏轼的心里。庆历五年(1045),新政失败,苏舜钦闲居苏州。他用四万钱买下了这个曾经是吴中节度使孙承佑旧馆的“野老不至”地,“构亭北碕”“鱼鸟共乐”;他经常驾舟

    现代苏州 2022年13期2022-10-27

  • 北宋“太学新体”考论 ——以张方平庆历六年科举奏章为中心
    林 岩庆历六年二月二十八日,作为同知贡举的张方平向朝廷上了一份奏章。此时省试阅卷刚刚完毕,而殿试尚未举行。他说:未尽详之。伏乞朝廷申明前诏,更于贡院前榜示,使天下之士知循常道。臣典司宪度,复预文衡,敢此敷闻,伏候进止。按照宋代惯例,一般多在科考之前发布诏书,提醒举子在科场写作中要避免出现哪些情况,但此份奏状却是提交于省试阅卷结束之后,难免令人疑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奏章中,张方平不仅将那些违背科场程式的文风称为“太学新体”,而且将其形成的源头直接归咎于太

    文艺研究 2022年8期2022-08-30

  • 坚持立场 懂得变通
    样一件事:石介是庆历年间的大臣,他曾写了一篇《庆历圣德颂》。在这篇文章里,他对一些人进行了褒贬,特别是对于同朝大臣夏竦诋毁最重,夏竦因此对石介怀恨在心。石介后来因参与党派纷争而被罢官回了老家,不久就去世了。在他去世后不久,山東举人孔直温谋反。有人说孔直温是石介的学生,于是夏竦就散布流言,说石介其实并没有死,而是逃到胡人那里去了。皇上听信了夏竦的话,便派钦差前往石介的老家,准备挖坟掘墓,开棺查验。当时的东京转运使是吕夷简,他一听到这个消息,便连忙找到钦差,对

    文萃报·周二版 2022年32期2022-05-30

  • 车马生活
    潮一千禧年一过,庆历嗅到了一些气味,这气味很奇特,刺激着庆历的神经。没有几个人会像庆历那样,见人就说:“房价要上涨了!”想想吧,柳园的砖瓦房住了多少年,柳园的老户、坐地户,都自称“我们柳园家”,他们是安澜街的居民,也就是皇城根下的臣民。那些外来户,谁不想把自家的女儿嫁给“柳园家”当媳妇,好让人人羡慕呢。次年入秋后,庆功从柳园街道办调到了市政局,这是庆历没有想到的。庆历觉得自己是庆功的哥哥,按理说庆功什么事都会给自己说,或者是请教。现在的庆功却不一样了,真是

    延河 2022年12期2022-02-09

  • 怀素《自叙帖》怎么成了儒门至宝
    ),岳父杜衍在“庆历新政”初期担任枢密使,后来也成了宰相。苏舜钦还是北宋中期文学与书法界一颗耀眼的明星,苏舜钦的行草在当时极有名。苏舜钦曾珍藏了唐朝怀素的《自叙帖》,但当时这篇帖子已经残损,他就自己补写了残损的部分,也就是说目前存世的《自叙帖》是怀素和苏舜钦共同完成的作品。庆历四年(1044 年)秋,36岁的苏舜钦拉上他的上司刘巽,又约了十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在进奏院里搞了个夜宴。这群文人才子玩到很晚才散去。没想到,第二天他们就被人告发了,罪名是对皇上大

    中外文摘 2021年21期2021-12-29

  • 庆历新政”何以推广不开
    书批评弊政遭贬。庆历新政的缘起提起范仲淹,就不能不提及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庆历新政”改革。这次最终虽因触犯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中途夭折,但它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的璀璨一页却是那么光焰夺目、难能可贵,同时也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总的来说,范仲淹的主子宋仁宗赵祯在历史上还不算是坏皇帝。只是其当政的日子并不好过:陕甘宁一带逐渐强盛起来的“西北狼”西夏三天两头侵略和骚扰大宋,北邻辽国也动辄“混水摸鱼”甚至“趁火打劫”,弄得老实巴交的仁宗皇帝进退两难

    清风 2021年1期2021-09-10

  • 关于北宋“庆历新政”的另一种思考 ——以欧阳修《朋党论》为中心
    朋党问题,特别是庆历以来的朋党之争,都与皇帝这种骑墙态度有关联。反过来,不同党派群体也会利用皇帝这种首鼠两端的态度为自己谋利益。这种情态一直延续到南宋,直至宋亡。二、欧阳修撰写《朋党论》的背景(一)蓝元震、夏竦等人造“朋党论”庆历年间的朋党斗争,其核心点在范仲淹提出的改革主张。所谓庆历朋党,不外乎就是两大群体:一是支持范仲淹改革的士大夫群体,如杜衍、富弼、韩琦、欧阳修、余靖、石介、蔡襄、苏舜钦等;二是反对范仲淹变革的既得利益群体,也就是所谓的保守派,如夏竦

    天中学刊 2021年2期2021-01-06

  • 奏章
    杨开宸庆历四年的春天,我对着一份要提交给皇帝的奏章看了一个下午,旁边的仆人看不下去了:“大人,那新政才施行了一年多,就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您不为自己的仕途着想,也起码为您子孙的仕途着想吧……”“别说了,让我再想想……”数十日前,我的一些官僚同党刚扳倒了改革派范仲淹的同党———滕子京,把他调到了荒凉的巴陵郡,想以此给他们一个“下马威”,没想到范仲淹他们却毫无惧色,继续向皇帝上书改革,而且这次,他们居然要更改“恩荫法”和“科举法”,想断了我们这些官员子弟做官的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20年12期2020-12-31

  • 北宋福建名臣章岘生平事迹考
    年(1027)至庆历二年(1042)的16年中,次第登科。作为北宋中期八闽大地的知名乡贤,章岘生平事迹在历史上长期零落、湮沉的现状,不能不令人遗憾与痛心。故笔者不揣孤陋,汇集梳理相关文献史料,对章氏生平事迹考证如下。一、早年经历嘉靖 《建宁府志》卷十五记载:“天圣五年丁卯王尧臣榜:章岷,字伯镇……官至光禄卿、正议大夫。第(弟)岘、岵、嶙,俱登第,已(以)上俱浦城人。”[1]知章岘为章岷弟,福建浦城人。然弘治 《八闽通志》卷四十九谓: “章岘、杨翊见 《人物

    莆田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12-12

  • 论宋仁宗朝对夏战争的军事决策及攻守理念的转变 ——以好水川之战的演进为中心
    长编》卷一三〇,庆历元年正月丁巳,中华书局,2004年,第3079—3081页。朝廷采取了韩琦等人的进攻之策,也同意了范仲淹保留鄜延路缓攻的意见,虽使其不拘于早晚出兵,但却令其与韩琦、夏竦共同谋议,以便随机应变。针对范仲淹缓攻的奏论,夏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庆历元年(1041年)正月戊辰,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夏竦言:“范仲淹前已相度泾原、环庆、麟府等路齐入贼界一二百里,四散攻击,乞朝廷发军须器械,以正月上旬至延州,又别立入界擒捉蕃汉赏条甚备;又近者朝廷取问不逼

    西夏学 2020年1期2020-11-30

  • 我写《庆历四年秋》
    围就定下来了。《庆历四年秋》是另一种情况,这部作品是由书名开始的。2015年秋天我在南京参加《钟山》文学奖颁奖活动时,《钟山》编辑部的贾梦玮找到我,要我为他们写一个专栏,我答应了。这几年我对宋代的史料有所涉猎,从中选几段有点意味的情节,两个月写一篇文章也不难。从南京回来后,我很快就形成了几篇文章的构思,其中第一篇就是关于庆历年间的进奏院案事件。在选择了以这个时间为切入点以后,首先闯入的就是题目:《庆历四年秋》。我觉得这题目不错,甚至可以说是妙手偶得。因为凡

    阅读时代 2020年5期2020-09-10

  • 庆历新政”失败的更深层原因
    张公子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农历九月十五,中秋节后一个月。大宋邓州(今河南邓州市)知州范仲淹收到远在湖南巴陵郡(今岳阳)的好友滕子京的一封信。信中,两年前被贬知岳州的滕子京请求范仲淹为他重修的岳阳楼写一篇文章,同信寄来的还有一幅洞庭山水图卷。后面流传的故事尽人皆知,范仲淹虽然没有去过巴陵,也没有见过洞庭山水盛景,就以看山水图卷加上想象,写下传世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这篇收入当代中学语文课本的名文,以出色的景物描写,加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20年7期2020-07-29

  • 庆历四年春
    徐问笑庆历六年九月十五,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名动天下的《岳阳楼记》,亦因此得以应运而生。此文面世,无论当世之人,还是后世之人,少有不为文正公之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品格而折服、倾倒。曲初奏谐“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此是文正公开笔第一句。倘是对宋史,尤其是“庆历新政”有所了解的人,当知道,与“庆历四年春”和“谪守”两词产生联系的又岂止是滕子京一人之命运。庆历三年,是范仲淹经历半生仕途沉浮后,终掌中枢大权的一年,亦是为庆历新政唱响奏曲的

    领导文萃 2020年14期2020-07-24

  • 始于砸缸终于砸锅
    进士,跻身官场。庆历元年(1041年),“庆历新政”由酝酿到实施的整个过程,司马光都只专注《才德论》《廉颇论》《机权论》纸上得失。也就是说,对范仲淹等提出的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等10项新政,司马光都以旁观者的姿态漠然处之。远远地看着,笃信“一家哭”不让“一路哭”的范仲淹,伤害到改革拥护者与改革反对者,利益使双方迅速达成共识,共同诬陷范仲淹为“朋党”,导致庆历新政彻底失败。吊诡的是,置身事外的司马光却得到重用。这期间,有两个细节不可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0年3期2020-05-26

  • “一孔之见”宋仁宗
    而是长达8年的“庆历重宝”铸行。历史上著名的“庆历新政”与“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岳阳楼记》,正是这一时期的事件与产物。“庆历新政”与“庆历重宝”所谓“庆历新政”,始于庆历三年(1043年)。当时,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朝为官,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范仲淹向宋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意在限制冗官,提高效率,藉以达到节省钱财的

    文史春秋 2020年9期2020-05-14

  • 庆历四年秋》:北宋时代的缩影
    宫英英《庆历四年秋》是夏坚勇深耕宋史十余载,从《岳阳楼记》续写而来的长篇散文。第二届孙犁散文奖在对《庆历四年秋》这本书的颁奖词中写道:“‘庆历四年春,这是范仲淹《岳阳楼记》起首句所定格的不朽时间。庆历四年,从春到秋,这段貌似短暂的时间轴上,凝聚了多少非同一般的故事和人物?作者从今论古,以古观今,小说笔法,微言大义,在历史的褶皱中纵横开阖,挖掘出丰饶的人文意义。”这段颁奖词与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丁帆对《庆历四年秋》的评价有异曲同工之妙。丁帆评价《庆历四年秋》:

    新阅读 2020年3期2020-04-09

  • 祖无择知海州考述
    记载,仅有“仁宗庆历时任,有传”[1]71八个字。祖无择曾在海州做过一些重要事情,考证其海州任职履历,不仅有利于认识与评价他的政绩与贡献,彰显他在海州历史上的地位,而且有助于丰富连云港区域历史文化内涵。一祖无择,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 年),卒于元丰七年(1084 年),享年73 岁。这位北宋名臣,许多史籍都有记载。《宋史·列传第九十》中有祖无择的传记。《宋史》载:祖无择,字择之,上蔡人。进士高第。历知南康军、海州,提点淮南广东刑狱、广南转运使,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3期2020-03-03

  • 茹孝标生平事迹考
    一百三十四,仁宗庆历元年(1041)十二月壬辰 (十七):“秘书丞茹孝标言:‘同提点河东路刑狱、供备库副使陈鼎,乃三司出职;同提点陕西路刑狱、内殿承制陈秉,本翰林医官。两路素多豪俊,而俾二人居按察之任,非所以重使命也。’癸巳,徙鼎江南东路,秉江南西路,仍同提点刑狱。”[3]3207孝标谏称陈鼎、陈秉本为负责财政、医疗的官员,提点“素多豪俊”的河东、陕西二路刑狱,工作恐受阻力。朝廷从之,改二人江南东、西路。南北风土人情之不同,由此可窥一斑。二、交恶余靖《续资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2-25

  • 宋仁宗铸造过的那些钱
    ,大量鼓铸钱币。庆历元年(1041年)在虢州设朱阳监;庆历四年(1044年),在仪州设博济监;庆历六年(1046年),在兴元府设济远监;庆历八年(1048年),在韶州设永通监,一直延续到南宋初年仍在铸钱,产量亦很大。庆历年间(1041年至1048年),岁铸额最高达到300万贯(沈括《梦溪笔谈》卷_二《官政》),这主要是因为为解决陕西军费开支猛增的需求。当时北宋政府为了抵御西夏的入侵,在西北地区部署了大约30万军队,这种情况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于是北

    中国收藏 2020年5期2020-01-14

  • “百日宰相”杜衍
    满天下。刚正不阿庆历三年(1043年)八月,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了以改革吏治为中心的十项改革纲领,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拉开了序幕。庆历四年(1044年)九月,仁宗降诏擢升杜衍为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衍好荐引贤士,而沮止侥幸,小人多不悦”。庆历新政改革纲领的核心是改革吏治,而改革吏治的重中之重是抑制“侥幸”。所谓侥幸,即皇帝的“恩降”——对官吏的任命、升迁,绕过正常程序,由皇帝直接下诏,交由枢密院和中书门下奉旨落实。宋仁宗

    领导文萃 2019年16期2019-09-05

  • 夏坚勇推出长篇散文《庆历四年秋》
    夏坚勇长篇散文《庆历四年秋》研讨活动日前在南京举行。夏坚勇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著有小说《吹皱一池春水》、系列文化散文《湮没的辉煌》、大散文《大运河传》、话剧《金粉残阳》等,曾获庄重文文学奖、曹禺戲剧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2015年宋史三部曲第一部《绍兴十二年》出版,得到文学界广泛赞誉,并获得了首届《鍾山》文学奖、江苏省第六届紫金山文学奖。时隔三年,夏坚勇推出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庆历四年秋》,该书以庆历新政为背景,着眼于描摹庆历年间的世态人情和生活肌

    文学教育 2019年2期2019-03-11

  • 近60年来庆历新政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积贫积弱的局面。庆历三年(1043年)九月,参知政事(副宰相)范仲淹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核心的改革主张,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教育、军事、法制等各方面,得到了宋仁宗的支持,从而揭开了“庆历新政”的序幕,由于新政触动保守派官僚贵族的既得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和阻挠。庆历五年(1045年)初,范仲淹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之后范仲淹贬到邓州,

    社会科学动态 2019年1期2019-02-19

  • 欧阳修与滁州的地域文化
    摘 要:庆历五年,欧阳修任职于滁州。庆历八年,欧阳修调离滁州。欧阳修与滁州存在着互动关系:一方面,滁州对欧阳修产生深刻影响,滁州风物慰藉其胸怀,并为其提供创作素材。另一方面,欧阳修对滁州产生积极影响,他改善了民生;开发了山水景观;以人格魅力影响了人文环境。关键词:欧阳修;滁州;地域文化作者简介:叶洪珍(1980-),女,安徽凤阳人,滁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古代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1期2018-06-22

  • 关于庆历新政失败原因再探析
    14010)一、庆历新政在措施上存在的问题范仲淹、富弼等人在改革中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等十项措施,前五项措施主要是针对建设一支高效廉洁的官僚队伍,从教育培养到科举选拔,从考核升迁到整治贪腐,从推荐有才能的人到平均公田养廉,范仲淹的措施其实成了一种行政体制改革,后三条重点是促进农业生产,为了调动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颁布一套考核官员奖励农民的配套制度。最后通过覃恩信和重命令两项以保证朝廷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落实。精贡举这一项,据《

    山西青年 2018年7期2018-01-26

  • 醉翁亭和丰乐亭
    渊源,皆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庆历五年,欧阳修因政获贬滁州太守,也有一说谓之受诬而获贬,一代文豪在这个“地偏而事简”的滁州,暂时压抑下“庆历新政”运动失败的影响,寄情于山水,与民同乐。庆历六年,太守发现城南有泉,泉水甘冽,称紫薇泉,又因知滁一年致“岁物丰成”而颇为自得,取“与民同乐”之意,著《丰乐亭记》以铭之。庆历七年,太守游琅琊山,酿为酒与客来饮,饮少辄醉,年最高而自号“醉翁”,因此才有了《醉翁亭记》和醉翁亭。作为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无论是《醉翁亭记》还

    现代审计与经济 2017年4期2018-01-10

  • 私卖废纸毁新政
    牧辰苏舜钦是北宋庆历年间当朝宰相杜衍的女婿,平日里负责监管各地驻京办事处。他和另外十多位在京的高官,一起支持岳父和范仲淹等人联手推行的改革,與反对改革的保守派不懈斗争,眼看着就要取得胜利。这年中秋,苏舜钦想犒劳一下改革同仁,顺便给他们鼓鼓劲,便把他们都邀请到官衙内聚餐。费用大部分是苏舜钦自掏腰包,小部分则是官衙卖掉的废公文纸所得来的钱。不料,这却给保守派落下口实。一直以来,保守派想把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从高位拉下来,赶出京城,但一直苦于找不到机会,这次终于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7年8期2017-08-21

  • 林嘉文自杀
    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此前他还曾出版《当道家统治中国: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与汉帝国的迅速崛起》一书。著名历史学家、宋史大家李裕民教授評价林嘉文:“他的水平,一般的博士也达不到,带博士也带不到他现在这个水准。”有媒体报道称,去世前,林嘉文给家人及老师留下了遗书。其中这样写道,“未来对我太没有吸引力了。仅就世俗的生活而言,我能想象到我能努力到的一切,也早早认清了我永远不能超越的界限……”生活如果没有了意义,也就失去乐趣。我们在对林嘉文的离去深感惋惜的同时,

    新西部 2016年12期2017-05-02

  • 经典的尴尬:《文选》在宋代的嬗替
    《文选》。但是,庆历以后,文风丕变,流行五百年的《文选》的影响,呈式微之势。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国初尚《文选》,当时文人专意此书,故草必称‘王孙,梅必呼‘驿使,月必称‘望舒,山水必称‘清晖。至庆历后,恶其陈腐,诸作者始一洗之。”于此可见宋代文坛风尚的变迁。庆历前后文学趣味的转向表明,一个时期以为雅的东西,到另一时期则可能走向它的反面。虽然《文选》曾经是、现在仍是最高典范,但它毕竟已被文人用得“烂熟”了。任何一种风尚,一旦至于烂熟,必归于俗,必遭厌弃。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7年2期2017-03-28

  • 错把唐贤作宋杰,误改太守成县令
    问所折服。其中“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因为支持范仲淹、王叔文等革新派的新政运动而被贬滁州,出任知县”这一句话里,有两处值得商榷:其一,范仲淹、王叔文是同一时代的人物吗?其二,欧阳修被贬滁州,出任的是知县吗?众所周知,当时范仲淹是参与主持了 “庆历新政”的,那么王叔文是何许人呢?实际上,王叔文是唐代 “永贞革新”的领军人物,因此马老师让王叔文一下子“穿越”了几百年,把分别发生在唐、宋两个不同朝代的两场革新运动混为一谈了。据 《旧唐书·王叔文传》记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16年5期2016-12-05

  • 庆历兴学——宋代官学教育自发向自觉的转折
    071002)庆历兴学 ——宋代官学教育自发向自觉的转折姜锡东,许丞栋(河北大学 宋史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2)宋初官学教育发展较为滞后,呈现出重科举轻官学的现象。到了仁宗庆历年间,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统治阶级上层认识到人才和教育的重要性,开始有目的的推动官学教育发展,史称“庆历兴学”。庆历兴学改革,是宋代人才培养的历史性时刻,是宋代人才培养的一次标志性转变,标志着宋代官学教育由无意识的自发阶段转变为有目的的自觉阶段。庆历兴学所倡导的官学教育理念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3-11

  • 范仲淹的庆历兴学与书院教育*
    研究专辑范仲淹的庆历兴学与书院教育*朱汉民(湖南大学 岳麓书院,湖南 长沙 410082)范仲淹在创通经义、革新政令与书院讲学三个方面,奠定了宋学的学术精神。特别是他推动的庆历兴学与书院教育,使他成为宋学的开创者、奠基人。范仲淹对书院教育的推动,主要表现在他与睢阳书院的学缘关系及在睢阳书院的教学活动。范仲淹;庆历新政;宋学;书院“宋学”是继“汉学”之后,在中国学术史上最重要的学术形态。但是,这一重要学术形态的开创者、奠基人是谁?在千年以来的学术史编撰中,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3-08

  • 《谏院题名记》译评
    员⑥,责其职事。庆历⑦中,钱君⑧始书其名于版,光恐久而漫灭⑨。嘉祐八年⑩,刻著于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选自《古文观止》卷之九)〔注释〕①得:能够。②利病:利弊。③萃:聚,集中。④汲汲:心情急切不肯休息的样子。⑤天禧:宋真宗(赵恒)的年号(公元1017-1021年)。⑥谏官六员:指左右司谏,左右正言,左右谏议大夫。⑦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公元1041-1048年)。⑧钱君:一说指钱惟演,字希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5年12期2015-12-09

  • “越明年”到底指哪一年
    侯盈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这段文字大家都很熟悉,是北宋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开篇的一段话。其中“越明年”一句交代的是“重修岳阳楼”的时间。“越明年”究竟指哪一年呢?各教材注释不统一,让人无所适从。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各种版本为例:1994年版注为“[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2002年版注为“[越明年]到了第三年,就是庆历六年(10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15年4期2015-09-18

  • 宋夏战争与庆历士风的嬗递及其文学呈现
    21)宋夏战争与庆历士风的嬗递及其文学呈现赵 静,郭艳华(北方民族大学 文史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北宋仁宗朝庆历之际是宋代士风复振的关捩阶段,也是北宋民族矛盾激化、宋夏战事紧张的重要时期。宋夏战争激发了文人士大夫的忠义爱国情怀,扭转了宋初以来因循持重、清静无为的风气,使庆历之际的士人精神经历了由保守到高扬的嬗递过程,士风重振带动文风丕变,文学创作中充满对现实政治的关注、忧患意识和爱国情结。宋夏战争;庆历士风;文学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中》指出:“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4期2015-04-02

  • 范仲淹:失意的改革家
    健改革未成身先殆庆历三年九月,临危受命的范仲淹应仁宗的要求,上《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点改革主张。上书虽是出自范仲淹之笔,但其中的改革思想与措施却是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的共识。所以《答手诏条陈十事》是庆历新政的施政纲领。这些措施的绝大部分经过仁宗皇帝的首肯,以诏令的形式次第颁布施行。钱穆先生总结说:“仲淹的意见,大致是欲求对外,先整理内部。欲求强兵,先务富民。而欲行富民之政,则先从澄清吏治下手。”从整顿吏治下手,无疑是啃硬骨头,阻力不可避免。新政的组织

    领导文萃 2015年11期2015-03-21

  • 北宋诗评家江休复事迹考述
    臣等交游甚密,为庆历文人集团成员之一。其著作《江邻几杂志》史料价值较高。然其行年事迹少有专文考述。今据相关文献,详细考出江氏生平事迹,希望为江氏及北宋庆历文人集团研究提供资料。江休复;事迹;庆历文人集团江休复(1005-1060) ,字邻几,开封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多次亲历庆历文人集会。然少有专文考证其生平事迹。今据相关文献,梳理其家世、事迹、交游等,以助江休复及庆历文人集团研究。一、籍贯、生卒、字号、家世《宋史》卷四百四十三《江休复传》(简称《宋史》本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2期2015-03-18

  • 从“庆历新政”到“王安石变法”
    ,他们所领导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前后相差25年;“庆历新政”于庆历三年(1043年)以范仲淹的《答手诏条陈十事》(也即《十事疏》)为标志展开,此前1年王安石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王安石变法”于熙宁元年(1068年)以王安石“越次入对”为标志展开,此时范仲淹已经去世16年;“庆历新政”历时仅仅1年零4个月,而“王安石变法”从王安石“越次入对”到两次入相共有8年,加上宋神宗摇摇摆摆地坚持9年,总共是17年。比较“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其间许多相

    贵阳文史 2015年1期2015-03-12

  • 儒学重构背景下学术与文学互动的经典阐释——评刘越峰先生《庆历学术与欧阳修散文》
    动下,刘越峰的《庆历学术与欧阳修散文》(商务印书社2013年版)也应运而生,成为研习宋代学术与文学关系的又一亮点。刘著将学术与文学之关系的研究进一步细化,具体到某一特定时段的学术和某一代表人物的身上,显得更加精确扎实,让人信服,且刘著结构严整,思辨性强,以下试评析之。其一,选题新颖,切中要害。在宋代特有的政治文化背景下,宋代士大夫常常是政治家、文章家和经术家三位一体[2],而在宋代诸多文体中,与学术关系最密切的又是散文,散文常常作为学术论争的重要载体。故陈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6期2014-08-15

  • 司马光年谱中的若干事迹补正
    寅建节封寿国公,庆历元年二月己亥寿国公昕薨。则此文作于康定元年秋无疑。《表》云“臣述职方外”,则其时司马光正在苏州任上;既在任上,则其母聂氏尚未去世。前引《送李子仪序》:“宝元中,光从事在华。子仪侨居州下,始得从之游。”宝元三年二月丙午改元康定元年,则“宝元中”指宝元二年(1039)无疑。又司马光《陪同年吴冲卿登宿州北楼望梁楚之郊访古作是诗》:“我来宦东土,莨菪乘春流。行行次符离,固为亲交留。”[2]16他在“东土”为官,一生仅有苏州任上这一次。据此可以作

    运城学院学报 2014年4期2014-08-15

  • 人事纠纷断送“庆历新政”
    眭达明宋朝的“庆历新政”是从改革人事制度开始的,而断送这一改革进程的罪魁祸首,也恰是一起恼人的人事纠纷。在制定改革政策时,尽管改革派官员用心照顾了官僚权贵的既得利益,但由于朝廷派出的按察使巡视各地时检举弹劾了许多无能、老弱、贪污的官员,且“恩荫”制度的改革,又使不少心怀侥幸的人失去了当官的希望,于是随着改革的推进,对新政进行诽谤诋毁的言论越来越多,守旧势力和权贵们指责支持改革的官员是“朋党”。断送新政前程的主要人物是前朝老臣夏竦。此人虽然经史百家、阴阳律历

    领导文萃 2014年11期2014-06-20

  • 北宋“庆历直十”创见品
    泉网新入藏一枚“庆历直十”大钱,系前谱未载之物,亦未见任何著录和报道。观其形制,当为北宋仁宗时期所铸,但其钱文特殊,为有宋一代铸钱所未见。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十月,西夏赵元昊正式称帝,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国号“大夏”,公然与宋分庭抗礼。次年十一月,西夏入寇保安军(今陕西志丹县)为巡检指挥使狄青所败,自此宋、夏战争拉开帷幕。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正月,元昊发兵攻围延州,朝廷派韩琦、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同时以范仲淹代知延州。仁宗庆历元年(1

    收藏 2013年5期2013-09-12

  • 北宋中期由过度消费引发的通货膨胀
    万人,而到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猛增至 125.9 万人[3](卷一百五十二《兵考四》,P4558),皇祐年间(1049—1054)竟达 140 万人[4](卷一)。早在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九月,直集贤院富弼就说:“自来天下财富所入,十中八九赡军。”[2](卷一百二十四,P1122)至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非战争时期,“天下所入财用大数都约缗钱六千余万,养兵之费约五千万,乃是六分之财兵占其五。禁兵之数约七十万,一夫钱粮赐予岁不下五十

    江西社会科学 2013年9期2013-08-27

  • 北宋学术新变与欧阳修散文创作互动关系
    034)北宋仁宗庆历前后是中国学术史上学风丕变的时期,出现了以范仲淹、欧阳修、李觏、刘敞和石介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勇于创新的学者,传统注疏之学的束缚被逐渐突破,同时这一时期也是宋代散文风格,尤其是欧阳修散文风格形成的重要时期[1]。这一时期学风与文风的转变决不是简单的巧合,因为无论是学术思想、学术风气还是散文理论、散文创作都属于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有着共通的心理基础,再加之如欧阳修这样的庆历学人,往往兼学者与散文家于一身。陈植锷先生说:“在北宋文化史的各种层面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期2013-04-11

  • 欧公居滁无乐考 ——《丰乐亭记》、《醉翁亭记》别解
    亭记”畅言“乐”庆历六年(1046)夏秋之际,欧阳修在滁州先后撰写了《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非但名噪一时,而且传诵千古,成为欧公散文代表作。字频统计显示,两篇“亭记”使用最多的虚词是“也”,实词是“乐”。 “乐”在《丰乐亭记》中出现七次,在《醉翁亭记》中出现十次。“乐”的表现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似乎作者在滁州的生活充满喜悦与快乐。首先是四时景观,山水之乐。《丰乐亭记》:“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期2013-02-28

  • 试论庆历诗歌中的“以文字入诗”
    梁玉竹试论庆历诗歌中的“以文字入诗”梁玉竹“以文字入诗”并不起源于庆历诗歌,可是由于主观和客观、内部与外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庆历诗歌在充分吸收与借鉴前人“以文为诗”这一艺术手法后,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而“以文字入诗”是其最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这初步形成了宋诗的基本特征,使宋诗最终走向了“以文字入诗”。庆历;诗歌;以文字入诗;特征庆历是北宋皇帝赵祯的年号,而“庆历诗歌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包括天圣(1023-1031)年间到嘉佑、治平年间(1056-1067)大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0期2012-08-15

  • 论北宋“庆历学术”影响散文创作的可能性——以欧阳修为例
    0034)所谓“庆历学术”是指北宋仁宗庆历前后的学术理念以及学术风气,时间上大体以天圣末年至治平末年为限,包括范仲淹、胡瑗、孙复、石介、欧阳修、刘敞、李觏、周敦颐、邵雍和张载等人,它要比学术界常言的“疑古惑经”思潮包含的范围更加宽泛,涵盖了宗经复古与怀疑传统相结合的治经理念;以人为本、经世致用的治经理想;创新求奇,摒弃诡异的治经风格和致力于儒学进一步哲学化的治经趣向等方面内容。庆历学术不但在学术思想、学术风尚等方面一改以名物训诂为特征的“汉学“传统,对北宋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4期2010-08-15

  • 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
    ○张希清庆历三年(1043)四月,宋仁宗以范仲淹、韩琦为枢密副使;八月,以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富弼为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均相当于副宰相。宋仁宗超擢范仲淹、韩琦、富弼荣登“两府”之后,“每进见,必以太平责之,数令条奏当世务”。九月,又再赐手诏督促曰:“今琦暂往陕西,仲淹、弼宜与宰臣章得象尽心国事,毋或有所顾避。其当世急务有可建明者,悉为朕陈之。”然后,“又开天章阁,召对赐坐,给笔札,使疏于前。仲淹、弼皆皇恐避席,退而列奏”。范仲淹所奏即是《答手诏条陈十

    博览群书 2010年10期2010-03-14

  • 再说“越明年”之“越”
    第二年”,也就是庆历五年,此解或据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二“粤越”条,“越,犹及也”说;另一注解据史实考据,解释“越明年”是“到了第三年”,即“庆历六年”。如江夏教授即据此说(见华中工学院出版社江夏编著《文言文评点译释》),从范仲淹作记的时间看,重修岳阳楼是庆历六年的事,这个时间正好和岳阳地方志吻合起来,另据匡亚明先生主编的《范仲淹评传》所附传主年谱:范仲淹自庆历六年(1046)正月至庆历八年(1048)末,都在邓州担任知州。《岳阳楼记》一文正系于庆历六年内

    现代教学研究 2009年1期2009-04-21

  • “越明年”是何年
    到了第三年,就是庆历六年(1046)”;同样还是人教社编写的200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在2005年10月第三次印刷时,“越明年”的注释又改成了“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及、到。”由于两种解释都没有注明具体依据,改来改去,越发让人莫衷一是了。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原因之一是出在对“越”字的理解上。请看《说文解字注》的解释:“越:度也。越,于也,此假借越为粤也。《尚书》有越无粤。”段注:“《诗》《书》多假越为粤。”再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12期2008-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