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区

  • 不同生态区和插秧方式对豫稻16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主推品种,在豫南稻区种植的稻米品质已经达到《食用稻品种品质》优质二等标准。水稻生长期的土壤水分、肥力状况及气候条件等环境因素会影响水稻生长和发育,不同的插秧方式对水稻的产量和稻米品质也有影响。近年,水稻种植出现手栽、机插、抛秧、直播等多种栽培方式。豫南稻区水稻全生育期的气温、月均降水量、总降水量及湿度都高于沿黄稻区。因此,有必要研究分析豫稻16的生态适应性和豫稻16最适宜的种植方式,为粳稻新品种的选育改良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依据。一、试验地点豫稻16在不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3年9期2023-09-20

  • 不同生态区和插秧方式对豫稻16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主推品种,在豫南稻区种植的稻米品质已经达到《食用稻品种品质》优质二等标准。水稻生长期的土壤水分、肥力状况及气候条件等环境因素会影响水稻生长和发育,不同的插秧方式对水稻的产量和稻米品质也有影响。近年,水稻种植出现手栽、机插、抛秧、直播等多种栽培方式。豫南稻区水稻全生育期的气温、月均降水量、总降水量及湿度都高于沿黄稻区。因此,有必要研究分析豫稻16 的生态适应性和豫稻16最适宜的种植方式,为粳稻新品种的选育改良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依据。一、试验地点豫稻16

    河南农业 2023年25期2023-09-08

  • 2023 年全国早稻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局部地区大发生,华南稻区中等发生,为害继续加重,全国发生面积6 000万亩次。稻飞虱在华南中西部偏重发生,华南南部和东部、西南南部、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6 000万亩次。稻纵卷叶螟在华南中西部偏重发生,其他稻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4 600万亩次。纹枯病在华南中西部、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华南南部和东部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5 700万亩次。稻瘟病在华南南部、江南、长江中游稻区中等发生,丘陵山区、老

    现代农药 2023年3期2023-08-29

  • 河南省粳稻新品种生态适应性分析
    区域可划分为沿黄稻区和豫南稻区。沿黄稻区为华北粳稻生产区,豫南稻区是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具有南方稻区特征。有研究发现,豫南稻区气候特点导致粳稻籽粒灌浆慢、结实率低、稻米品质差、病虫害高发,严重影响粳稻的生长发育。中国水稻研究所张卫星等研究发现粳稻随着种植地域从北方向南方移动,其株高、生物量及产量等性状均降低,但经济系数和结实率可能会升高。为研究不同粳稻品种在河南省两个水稻生态区的适应性,本研究以22种粳稻新品种为材料,对沿黄稻区和豫南稻区粳稻产量和品质进行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3年8期2023-08-12

  • 长江中下游稻区国审两系杂交早稻组合特性分析
    之一。长江中下游稻区是我国水稻主产区及籼型杂交稻的主栽区[1],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占全国的45%~50%。其中,该稻区的双季早籼稻常年播种面积约340 万hm2,占该稻区水稻播种面积的28%[2]。自1973 年发现并育成首个粳型光敏两用核不育系农垦58S 及1987 年发现并育成首个籼型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安农S-1 以来,长江中下游稻区两系杂交早稻育种取得较大进展[3-8],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笔者对2003—2022 年长江中下游稻区国审

    中国稻米 2023年3期2023-05-29

  • 2023年全国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虫害稻飞虱在南方稻区总体偏重发生,全国发生面积3.0亿亩次。其中,白背飞虱在华南西部和东部、西南东部偏重发生,南方其他稻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1.5亿亩次;褐飞虱在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沿江及以南稻区偏重发生,南方其他稻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1.5亿亩次。稻纵卷叶螟在华南东部、江南、长江下游稻区偏重发生,南方其他稻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2.0亿亩次。二化螟在江南、长江中游单双季稻混栽区大发生,西南北部、华南北部稻区偏重发生,其他大部稻区中等发生,全国

    现代农药 2023年1期2023-04-15

  • 介绍三个国审水稻优良新品种
    江西、安徽、江苏稻区,以及浙江中稻区、福建北部稻区、河南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3.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根据各地具体生态条件,参考当地迟熟中籼稻主栽品种播种期合理确定播期,以穗期避开高温危害为宜。(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构建丰产苗架。秧龄根据不同育秧方式合理确定,每亩插足基本苗 8万株左右。(3)科学施肥,合理灌溉。宜中、高肥水栽培,每亩用纯氮13公斤左右。氮肥前移,重施底肥,早施分蘖肥,拔节前期增施钾肥,以增强植株的抗逆性,氮、磷、

    农村百事通 2023年1期2023-03-11

  • 《2022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节选
    中下游和华南东部稻区偏重发生,在南方其他稻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1067万公顷次;白背飞虱在西南东部稻区偏重发生,在南方其他稻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1000万公顷次。2.稻纵卷叶螟 全国发生面积1467万公顷次。其中,江南、长江下游和华南东部稻区偏重发生,南方其他稻区中等发生。3.二化螟 全国发生面积1333万公顷次。其中,江南、长江中游和西南北部稻区偏重发生,其他稻区中等发生。4.水稻纹枯病 全国发生面积1600万公顷次。其中,江南、华南、长江中下游

    湖南农业 2022年3期2022-12-31

  • 山东省不同稻区稻纵卷叶螟和稻螟虫的种群动态差异
    区,包括济宁滨湖稻区、临沂库灌稻区、东营沿黄稻区等,青岛沿海地区亦有一定规模种植[7,8]。各稻区因其生态条件和种植制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主要病害和虫害的种类和发生程度亦存在差异。例如,山东省西部气温高于东部,温度会显著影响稻纵卷叶螟对寄主的选择性和适应性[9,10];山东省夏季多雨区位于鲁南、鲁中东部和半岛地区,降水亦对害虫的传入产生重要影响。山东省稻纵卷叶螟为外来虫源,其发生情况与降雨等气象条件密切相关,较多雨水对该虫的迁入、转移和繁殖十分有利[11,1

    山东农业科学 2022年9期2022-10-21

  • 贵州山地杂交籼稻区水分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西北冷凉地区外各稻区均以种植杂交籼稻为主[16]。为适应农业结构调整,不同稻区种植制度发生改变,黔南、黔北、黔东双季稻区转为一季中稻区,稻田轮作高效模式通过早播提高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效率。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贵州不同生态区域水稻生育期变化对水分时空分布的影响。在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分析贵州杂交籼稻水分亏缺时空分布特征是应对干旱灾害、保证产量的基础,但目前主要针对气象干旱的研究较多,而基于不同生态区域杂交籼稻阶段水分亏缺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在黔中、黔东、黔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2年3期2022-05-20

  • 杂交水稻新品种源两优9567
    、江苏等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中稻区、福建北部稻区、河南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4月中旬至5月中旬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10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1公斤;直播田每亩用种量2.5~3.0公斤。(摘编自《农业开发与装备》,武汉武大天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黄兴国   王井章   阳菁   邮编:430072)

    农村百事通 2022年4期2022-04-22

  • 国家级稻品种审定标准(2021年修订)
    冷、热)每年南方稻区(不含武陵山稻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年度≤6.0,品种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每年武陵山稻区、北方稻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南方稻区的单季晚粳品种、北方稻区的黄淮海粳稻、京津唐粳稻品种的条纹叶枯病抗性最高级≤5级。长江上游、中下游稻区中籼品种耐热性≤7级。除达到上述要求外,不同稻区还应对以下抗逆性状进行鉴定。华南稻区:白叶枯病、白背飞虱(早籼)、褐飞虱(晚籼)。长江上游稻区:褐飞虱、耐冷性。长江中下

    农技服务 2021年10期2021-12-02

  • 我国水稻秸秆磷分布及其还田对土壤磷输入的贡献*
    16年)我国主要稻区水稻土有效磷含量以年均0.18 mg·kg−1的速率显著升高,2012—2016年全国水稻土有效磷平均含量为20.1 mg·kg−1[15]。稻田磷素流失风险与施磷量及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16-17]。在农田化学磷肥施用量较高的情况下,土壤中磷素会逐渐累积并出现盈余,农田磷素向周边水网迁移的风险随之增大[18-19],进而导致受纳水体的富营养化[20]。2011年我国农田总磷径流损失量为6.36万t,其中水田达4.72万t,所占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1年6期2021-06-09

  • 辽宁省不同地域稻米品质比较分析
    种布局、针对不同稻区品质特性进行调控提供有益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试验材料为采集自辽宁省不同稻作区的主栽水稻品种当季稻谷。稻作区按照《中国水稻种植区划》[13]划分,取样地点设在6个稻作区(亚区)的12个市,分别是东南部沿海平原稻区(丹东)、辽东山地丘陵稻区的东北部山地丘陵亚区(抚顺和本溪)、辽河平原稻区的辽河三角洲盐碱地亚区(盘锦和营口)、辽宁中部平原亚区(辽阳、鞍山和沈阳)、辽北平原丘陵亚区(铁岭和阜新)和辽西山地丘陵稻区的辽西走廊平原亚区(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21年6期2021-02-13

  • 大气低温胁迫对中国褐飞虱年内初始迁入的影响
    程度[7]。华南稻区和西南稻区作为每年年初境外褐飞虱种群迁入我国的第一站,其褐飞虱的春季发生量与全国发生面积、发生程度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8],迁入期早、迁入峰期提前也加大了我国南方稻区早稻上褐飞虱种群爆发的风险[9]。大气温度对褐飞虱迁入期的早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这是因为大气温度可以限制褐飞虱完整的迁飞行为[10]。例如,近地面温度在13℃以下时大部分褐飞虱不会起飞,起飞后的褐飞虱种群也多集中在温度范围在16—18℃的对流层大气中飞行[11- 12],

    生态学报 2020年20期2020-11-13

  • 辽宁中部平原稻区优质高产抗穗茎瘟水稻新品种
    目前我省中部平原稻区水稻品种繁多,新老共存,令人眼花缭乱。一些农户选用不适合本地的品种或米质不高、有缺陷的品种,严重影响了优质水稻的生产。2019年我省水稻穗颈瘟发生严重,2020年稻瘟病病原菌基数大幅增大,选择抗穗颈瘟的品种,尤为重要。下面將适合辽宁中部平原稻区栽培、米质优、抗穗茎瘟病的主要新品种列表介绍,供广大农民朋友选择品种时参考。作者简介:陈霞(1970-),女,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新农业 2020年6期2020-09-26

  • 优质型杂交粳稻“北种南制”的策略
    育已成为当前北方稻区重要的研究方向[2-3]。北方稻区杂交粳稻的母本不育系以BT 型为主,大多是通过胞质互换方式,由地方品种经连续回交转育而成。因此,具有同“恢保关系”的原品系(保持系) 对不育系的特征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具有辽粳433 系、越光系和港源系血缘的不育系虽然品质优良,但自身柱头外露率不高,主要通过开颖外露方式异交结实; 而且在北方稻区生育期普遍偏晚[4-6],造成父母本错期时间长,生长的同步性也不易把握,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与BT 型粳稻

    北方水稻 2020年4期2020-09-02

  • 临海市不同栽培制度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为害
    年针对临海市沿海稻区稻菜轮作制度、中部平原稻区单双季混栽制度、丘陵稻区单季稻为主栽的3种不同栽培制度,设立病虫监测区,开展二化螟发生为害研究,以期为更精准的预测预报和防控技术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不同栽培制度概况临海地处浙东南沿海,山丘平涂类型齐全,农作制度资源丰富,为浙江水稻生产大市之一,水稻全年播种面积14 000 hm2左右。临海市水稻生产主要分为东部沿海稻区、中部平原稻区和西部丘陵稻区,沿海稻区主要为稻菜轮作,即3—8月为水稻生产,8月至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7期2020-07-20

  • 世界各稻区水稻均有返祖现象
    主要水稻生产国的稻区进行抽样,在对524份杂草稻的研究中发现,水稻在世界各稻区均存在返祖现象。返祖现象也称“野化”或“去驯化”,是生物界经常发生的遗传现象。以栽培水稻为例,去驯化后成为杂草稻,呈现出籽实变小、红皮的特征,杂草稻适应环境后具有落粒特征,种子成熟即散落田间,之后在水稻耕作生长季节与栽培稻伴生。这种水稻作为稻田恶性杂草,影响水稻生长,被形象地称为“鬼稻”。研究结果表明,这是適者生存的自然选择。在水稻不断的改良中,水稻谷粒变大且不易脱落,便于收割增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20年5期2020-06-22

  • 华南稻区近20 年水稻品种审定与保护现状分析
    式华[2]将全国稻区重新按整建制划分为华南稻区、长江上游稻区、长江中游稻区、长江下游稻区、东北稻区、华北西北稻区等六大区。华南稻区主要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4 个省(区),跨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区,已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应用前景的突破性水稻品种[3]。谢华安[4]指出华南型超级稻品种已大面积推广应用,并对今后华南稻区的超级稻研究提出“丰产、抗病、优质、广适”的综合提高研究策略。刘传光等[5]对近50 年来华南常规籼稻主栽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

    中国种业 2020年4期2020-04-23

  • 广西2018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实况
    期轻;桂东南局部稻区回迁虫源较多发生较重。(3)二化螟发生范围有所扩大,晚稻重于早稻。(4)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面积比上一年明显减少。(5)水稻橙叶病发生为害范围有所扩大,往年主要在桂东南发现,现在桂西南也有发现。桂东、桂东北局部稻区稻曲病发生较重。桂南、桂西局部稻区晚稻水稻白叶枯病及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等发生较重。(6)柑橘病虫发生面积进一步上升,比上一年增加了4×106ha。(7)甘蔗黑穗病发生有上升趋势,尤其在桂中地区。3 主要病虫害发生实况3.1 稻

    广西植保 2019年3期2019-10-24

  • 河南省同一适宜生态区主要农作物品种引种备案目录(第五批)
    01 河南省南部稻区2 粤农丝苗 鄂审稻2017019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豫)引种〔2019〕稻002 河南省南部稻区3 福稻88 鄂审稻2018018 湖北惠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豫)引种〔2019〕稻003 河南省南部稻区4 甬优4901 皖稻2016038 安徽友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豫)引种〔2019〕稻004 河南省南部稻区5 鑫两优318 皖稻2014012 安徽友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豫)引种〔2019〕稻005 河南省南部稻区6 鑫两

    种业导刊 2019年8期2019-09-26

  • 原旱稻3号轻简化直播栽培技术
    王建方河南省沿黄稻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6万hm2左右,大部分为麦茬稻。豫南麦茬稻种植面积约10万hm2。小麦收获后,水稻要抢茬移栽,但由于全省沿黄稻区插秧环节机械化率较低,不足30%,大部分依靠人工插秧,因此生产用工成本高、效率低,缺乏省工省时的轻简化节本栽培技术。近年来,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对旱稻品种原旱稻3号配套轻简化直播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和一定规模的示范,取得了显著效果。一、品种特性原旱稻3号在2012年通过国审,品种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12041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9年6期2019-09-10

  • 原旱稻3号轻简化直播栽培技术
    河南省沿黄稻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6万hm2左右,大部分为麦茬稻。豫南麦茬稻种植面积约10万hm2。小麦收获后,水稻要抢茬移栽,但由于全省沿黄稻区插秧环节机械化率较低,不足30%,大部分依靠人工插秧,因此生产用工成本高、效率低,缺乏省工省时的轻简化节本栽培技术。近年来,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对旱稻品种原旱稻3号配套轻简化直播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和一定规模的示范,取得了显著效果。一、品种特性原旱稻3号在2012年通过国审,品种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12041,适宜

    河南农业 2019年6期2019-06-05

  • 2018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 ——稻(二)
    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贵州省(武陵山区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市(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地区、陕西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147 雅优2116国审稻20186021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贵州省(武陵山区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市(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地区、陕西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148 裕优华占国审稻20186022合肥丰乐种业股

    种业导刊 2019年3期2019-05-21

  • 2018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 ——稻(一)
    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贵州省(武陵山区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市(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地区、陕西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9 内6优103国审稻20180009泸州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等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贵州省(武陵山区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市(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地区、陕西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10 内6优107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贵州省(武陵山区除外)、云南省的中

    种业导刊 2019年2期2019-04-29

  • 东亚夏季风进退对我国南方水稻主产区稻纵卷叶螟发生的影响
    迁至我国东部不同稻区,秋季在东北干冷气流的南下胁迫下向南迁往温暖湿润的南方地区,经三次重大南迁过程后迁出我国大陆地区[15]。东亚季风是东亚地区昆虫季节性往返迁飞的重要气候背景,我国的秦岭淮河以南水稻主产区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同时也是水稻迁飞性害虫每年的主要为害区。包云轩等[16]运用季风指数分析了东亚季风进退对中国褐飞虱迁飞的影响。陈晓等[17]认为季风异常是2003年稻纵卷叶螟大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稻纵卷叶螟迁飞规律的研究多集中在某一地区、某一迁

    生态学报 2019年24期2019-03-16

  • 新品种推介1 蜀优217
    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蜀优217于2015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稻2015013)。完成人还选育了中优368、内优683等新品种。2 川谷优20412.1主要完成人 李平教授等2.2所有权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2.3品种介绍 川谷优2041属高产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全生育期155.1d,比对照F优498长4.6d。每667m2有效穗14.1万穗,株高120.6cm,穗长25.3cm,每穗总粒数223.2粒,结实率80

    四川农业科技 2018年9期2018-03-19

  • 2018年全国水稻主要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
    江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二是二化螟在大部稻区呈明显回升态势,江南和长江中游稻区重发态势明显;三是稻瘟病在西南、江南、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局部稻区偏重流行风险高,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南方局部稻区存在重发流行风险。1 发生趋势1.1 虫害稻飞虱在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和西南部分稻区偏重发生,其他稻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0.25亿公顷次。稻纵卷叶螟总体中等发生,其中长江下游和江南部分稻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0.15亿公顷次。二化螟在大部稻区呈明显回升趋势,总体偏重

    种业导刊 2018年2期2018-01-16

  • 准双周大气低频振荡对江岭稻区褐飞虱迁入的影响*
    气低频振荡对江岭稻区褐飞虱迁入的影响*刁家敏1,2,孙思思1,2,包云轩1,2**,陆明红3,谢晓金1,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和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 210044;2.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 210044;3.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中心,北京 100125)探明准双周大气低频振荡对中国褐飞虱迁入的影响,可为褐飞虱的延伸期预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根据1979-2015年中国105个植物保护站的逐日褐飞虱灯诱资料

    中国农业气象 2017年3期2017-03-29

  • 云南白背飞虱不同种群对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变化趋势
    为了掌握云南不同稻区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Horváth)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其发展趋势,2012-2015年,连续4年采用稻茎浸渍法在室内测定了滇西沧源、滇西南勐海和滇东师宗3个稻区田间白背飞虱对5 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云南不同稻区田间白背飞虱对5种药剂的抗性水平总体在0.9~23.4倍,其中对毒死蜱的抗药性最高,除少数年份外,LC50>2 mg/L,抗性倍数>10倍,抗药性达到了中等水平,年度间变化幅度较大;对噻嗪酮的抗

    植物保护 2017年1期2017-02-13

  • 成丰优918
    时早播:南方一季稻区与Ⅱ优838同期播种,秧龄30~40 d。(2)合理密植:每667 m2插1万~1.5万穴,双本栽插。(3) 施肥要点: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返青后每667 m2追施尿素3 kg,抽穗前35 d用尿素3 kg、钾肥5 kg追施孕穗肥;抽穗前7 d每667 m2施尿素2 kg作穗粒肥。(4)及时防治病虫害:根据当地植保部门预报,及时、有效地防治稻瘟病、纹枯病和稻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危害。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

    中国农业信息 2017年14期2017-01-21

  • 2017年全国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长江中下游和西南稻区局部大发生,全国发生面积0.26亿公顷次。稻纵卷叶螟总体中等发生,其中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和江南沿江和湖库稻区偏重发生,全国发生面积0.17亿公顷次。水稻螟虫总体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0.18亿公顷次。其中二化螟在湘中南、鄂南、赣中北局部大发生,江南、长江中下游单双季稻混栽区和西南北部、江淮西北部稻区偏重发生;三化螟在华南和西南稻区中等发生。稻瘿蚊、稻秆潜叶蝇等其他虫害在江南、华南部分稻区呈上升态势,全国发生面积166.67万公顷次。1

    种业导刊 2017年3期2017-01-13

  • 2017年国家审定品种(续前)
    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贵州省(武陵山区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市(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地区、陕西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14品种名称:花优357申 请 者:垦丰长江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农科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育 种 者:垦丰长江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农科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品种来源:花香A×绵恢357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上

    种业导刊 2017年9期2017-01-12

  • 试论水稻机械化栽植发展的对策
    %左右。我国北方稻区水稻的品种基本为粳稻,北方稻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对保障我国口粮供给程度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北方地理位置和天气条件的原因,北方稻区的水稻栽植主要以移栽为主。近年来随着水稻机械化栽植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水稻机插秧面积也在不断扩大。本文通过探讨北方稻区机插秧技术,对于提升我国北方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我国北方稻区的特点我国北方水稻一般是指黄河以北的单季稻作区,这个稻区的水稻为一年一熟地区,水稻产区主要分布为平原

    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9期2016-07-09

  • 山东省水稻机插秧及直播栽培技术
    快发的品种。麦茬稻区品种生育期为145~150天,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一季春稻区为150~160天。(二)育秧技术1.育秧土准备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一季春稻区可选用盐碱度在2‰以下的土壤或基质,麦茬稻区选择熟化的旱地土或经过秋耕冬翻的稻田土。每667平方米(1亩)施腐熟的土杂肥1500千克和氮磷钾复合肥25千克,连续耕耙2~3次。每120平方米表土(深度15厘米)用150克敌克松100倍液直接喷洒。将育秧土过筛,粒径保持在2~4毫米,每667平方米大田需备足营养土

    农业知识 2016年5期2016-04-18

  • 江淮稻区杂草综合防控技术探讨
    3216)江淮稻区杂草综合防控技术探讨张安存1,滕志英1,张琦1,陈英1,陈素芳1,乔红梅1,李军2,韩汝标2(1.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2;2.江苏省国营白马湖农场,江苏淮安223216)摘要:分析江淮稻区杂草发生特点,针对不同稻作方式田块的草相,提出具体配套杂草防控技术,为提高不同栽培方式下的田间杂草防除效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关键词:江淮;稻区;杂草;防控江淮地区是江苏、安徽等地主要水稻种植区,近年来随着轻型、便捷型栽培方式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6年2期2016-03-08

  • 当前中晚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及趋势分析
    南、长江中下游晚稻区田间虫量增长较快,重发威胁大;稻纵卷叶螟在江南、长江中下游晚稻区世代重叠严重,呈加重发生态势;稻瘟病在西南局部,华南、江南晚稻区扩展速度快,后期重发威胁大。迁飞性害虫。稻飞虱在西南、华南、江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总体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累计发生面积1.87亿亩,同比减少0.7%。据了解,与上年同期相比,田间虫量西南稻区和江淮稻区分别增加39%和37%,华南、江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则分别减少26.6%,23.1%和39.7%。稻纵卷叶螟在西

    中国农资 2016年34期2016-02-16

  • 桥科951
    。东北、西北晚熟稻区种植,全生育期160.5 d,比对照秋光晚熟5.5 d。株高100.5 cm,穗长16.2 cm,穗粒数137.9粒,结实率77%,千粒重25.8 g。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2.7,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8.6%,垩白米率57%,垩白度7.2%,直链淀粉含量16.9%,胶稠度86.5 mm。产量表现: 2011年参加国家中早粳中熟组区试,平均每667 m2产671.7 kg,比对照秋光增产5.3%;2012年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4期2016-02-06

  • 东北稻区杂草稻分布与特征及其有效控制措施
    33002)东北稻区杂草稻分布与特征及其有效控制措施刘秀,李俭,李海粟,吴明根(延边大学农学院,延吉 133002)针对东北稻区杂草稻种子的吸水性及耐冷性,分析了越冬期落粒于稻田的杂草稻种子的自然死亡原因,探讨了有效防除杂草稻的技术措施。东北稻区杂草稻出现波动现象,引起波动的主要客观原因在于越冬期稻田土壤干燥程度和耕翻措施。结果表明:东北稻区自生的杂草稻种子没有休眠特性;遇到降雨量多的年份,吸水的杂草稻种子不能安全越冬;东北稻区凡是采取提高杂草稻种子含水量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5年2期2015-12-08

  • 水稻品种
    在大连、丹东沿海稻区种植。2.丹粳19:晚熟品种,生育期167天,株高107.2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强,散穗型,穗长19.5厘米,穗粒数133.1粒,千粒重25.9克,米质优,抗穗颈瘟。适宜在辽宁大连、丹东沿海稻区种植。3.丹粳668:生育期160天。株型紧凑,分蘖力强,米质优,抗穗颈瘟,产量高。抗条纹叶枯病,抗稻曲病,适宜在大连、丹东沿海稻区种植。4.丹粳优8号(杂交稻):生育期162天。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分蘖力强,千粒重26.0克,米质优,适口性好

    新农业 2015年5期2015-05-21

  • 直播稻技术在河南南北稻区种植成功
    稻技术在河南南北稻区种植成功近日,河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水稻室主任尹海庆透露,经过2年试验,他们结合当下生产实际提出的直播稻技术在河南省沿黄稻区的开封市和南部的信阳市种植成功,并获得丰收。据悉,直播稻技术是一项古老的种植方式,是指不用育苗移栽,直接利用种子播种,播种出苗期采取旱管或湿管,成苗后与移栽水稻管理一样。在我国水稻生产大多采用育苗移栽种植方式后,直播稻技术逐渐被遗忘。然而近年来,由于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大量农民外出务工,

    乡村科技 2015年21期2015-02-21

  • 关注田间动态发布病虫情报科学指导防治南方稻区“两迁”害虫呈重发态势
    科学指导防治南方稻区“两迁”害虫呈重发态势近期,南方稻区出现连续强降雨天气,水稻“两迁”害虫持续大量迁入,迁入虫量明显高于近年同期;加之今年水稻“两迁”害虫迁入期较上年早10-30天,发生世代相应增加,田间虫量明显偏高,发生程度重于上年同期。据统计,截至5月28日,水稻“两迁”害虫累计发生面积3693万亩次,同比增加近35%。结合当前水稻生育期及下阶段天气情况综合预判,“两迁”害虫在南方稻区重发态势明显,各地需密切关注田间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情报,适期指

    中国农资 2015年21期2015-01-31

  • 2015年全国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中下游等南方大部稻区偏重至大发生,黔东湘西高原山地单双季稻区大发生概率高,西南北部和江淮稻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2800万公顷次。稻纵卷叶螟在黔、湘、鄂局部稻区大发生,华南和江南大部、西南东部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西南西部、江淮和华南南部稻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1733.33万公顷次。水稻螟虫在西南中北部、长江中下游总体偏重发生,湖北等早稻局部产区大发生,华南、西南南部、江南和东北稻区中等发生;大螟在长江中下游稻区有明显上升态势。全国发生面积173

    种业导刊 2015年3期2015-01-22

  • 贵州白背飞虱灯下种群发生动态区域性比较研究
    11),在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其终年繁殖的地区仅限于海南岛和云南省最南部,国内其它区域鲜有越冬场所(全国白背飞虱科研协作组,1981;四川、贵州、云南三省稻飞虱科研协作组,1982;胡国文等,1988;秦厚国等,2003),多从境外迁飞而来。因此灯下监测成为了解其种群发生动态的重要手段,利用白背飞虱长翅型成虫的趋光性,灯光诱集能及时掌握其始见日、高峰期、发生量的季节性动态变化等相关信息 (Bundy and McPherson,2000)。西南喀斯特地区是

    环境昆虫学报 2014年4期2014-11-25

  • 今年秋粮重大病虫情况预计
    。目前,南方大部稻区水稻“两迁”害虫达到防治指标,东北、华北玉米螟虫卵量是上年的1.2~1.5倍,东北稻区稻瘟病、北方马铃薯主产区晚疫病呈快速扩展蔓延态势。预计秋粮作物重大病虫发生将达23亿亩次,同比增加5%。其中,水稻“两迁”害虫在华南、江南、西南东部、长江中下游稻区大发生,稻瘟病在东北、西南、华南及江南局部稻区偏重流行,玉米螟、粘虫在东北、黄淮海玉米主产区中等至偏重发生,粘虫仍将局部出现集中危害,马铃薯晚疫病在西北、华北部分地区将偏重流行。endpri

    农家顾问 2014年10期2014-11-03

  • 中晚稻用药大有商机
    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仍将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稻纵卷叶螟在江南稻区偏重发生,华南、长江中下游稻区总体中等,局部偏重发生;二化螟在江南、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稻瘟病在江南、西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将中等发生,局部老病区及感病品种将偏重流行;纹枯病在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将偏重至大发生;稻曲病在江南、长江中下游晚稻区将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为此,农业部门要求各地高度重视,加强监测预警,实施分类指导,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病虫危害。中晚稻“两

    今日农药 2014年9期2014-10-30

  • 高纬寒地稻作区气候条件分析
    品粮基地, 北方稻区第一水稻大省,水稻面积占四大作物的27.6%,总产占38.8%,商品率超过70%,被称为中国的“战略粮仓”[1],在保障我国粮食尤其是“口粮”安全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三江平原水稻面积增长已经接近饱和,不能满足黑龙江省水稻发展的需要。 受气候变暖影响[2],黑龙江省北部稻区(包括讷河、北安、海伦、绥棱、铁力)以及黑河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3],使得水稻种植界限逐渐北扩,越区种植现象时有发生。 黑河市是目前最有水稻发

    黑龙江气象 2014年4期2014-09-02

  • 中晚稻流行病害发展迅速
    南、西南、江南中稻区总体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受近期降雨偏多影响,江南稻区监测到较大诱虫峰,福建中北部、江西南部、湖南西南部多地单灯单日诱虫量超千头。田间虫量总体少于上年同期,江南、西南中稻区平均百丛虫量在300-1000头;华南、江南晚稻和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稻百丛虫量在 100-500头,部分地区1000-2000头。短翅型成虫数量偏高,江南中稻区百丛虫量一般在20-40头,部分地区50-70头;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稻区观测圃一般在10-20头,占成虫比例的50

    中国农资 2014年34期2014-08-15

  • 2014预报: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上)
    中下游等南方大部稻区偏重至大发生,西南西部和江淮稻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4亿亩次;稻纵卷叶螟在华南、江南、西南东部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西南西部、江淮和华南南部等稻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7亿亩次。据全国农作物病虫监测网调查,2013年水稻“两迁”害虫在华南南部越冬稻区虫源基数较高,其中稻飞虱在海南南部冬秧田、稻桩和杂草上每亩2000-2500头,稻纵卷叶螟亩活虫数2000-3300头。境外虫源地调查,2013年越南中北部稻区褐飞虱发生面积较2012年增

    中国农资 2014年6期2014-02-06

  • 2014年全国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中下游等南方大部稻区偏重至大发生,西南西部和江淮稻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0.27亿公顷次;稻纵卷叶螟在华南、江南、西南东部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西南西部、江淮和华南南部等稻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0.18亿公顷次。螟虫在长江中游、西南中北部、江南北部、江淮西部稻区偏重发生,华南大部、西南南部、江南南部和东北稻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0.17亿公顷次。灰飞虱、稻苞虫等其他虫害在部分稻区有一定程度发生,发生面积约0.07亿公顷次。1.2 病害稻纹枯病在全国大部稻区

    种业导刊 2014年3期2014-01-23

  • 季风进退和转换对中国褐飞虱迁飞的影响
    迁的主降区为华南稻区和西南稻区,随后迁向其北的其他稻区。(2)6月中旬—8月中旬是偏南季风指数达最大值的时期,也是各稻区褐飞虱北迁峰次最多、迁入量最集中的时期。(3)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偏南季风向偏北季风的转换时期,也是褐飞虱北迁的终见期、南迁的始见期,第1次大规模南迁发生在这一时期内,主降区为江淮稻区和江岭稻区。(4)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是偏北季风的快速增强期、偏南季风的快速衰退期,也是褐飞虱南迁的高峰期。(5)10月下旬开始偏南季风撤出我国大陆,而偏北

    生态学报 2013年16期2013-12-08

  • 中晚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虫在淮河以南大部稻区偏重至大发生;二化螟在长江中游、西南中北部稻区偏重发生;稻瘟病在西南、东北以及江南和华南部分稻区有偏重流行的风险;纹枯病在大部稻区偏重以上程度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华南、江南和长江中游等稻区有回升趋势。一、上半年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概况今年上半年, 南方稻区大部重大病虫发生程度总体轻于上年,累计发生面积3.7亿亩次。其中,虫害发生2.8亿亩次,病害发生0.9亿亩次。主要表现为如下特点:一是“两迁”害虫始见期早、主迁入峰偏晚、迁入峰次少

    山东农药信息 2013年8期2013-10-11

  • 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及趋势分析
    期。近期随着南方稻区降水增多,水稻“两迁”害虫大量迁入,田间虫量上升较快,稻瘟病呈现蔓延势头。各地需加强调查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动态,为指导防治工作开展提供准确的预报信息。一、 “两迁”害虫发生程度总体接近常年稻飞虱在华南稻区偏重发生,江南、西南稻区中等发生,全国累计发生面积4856万亩次,较上年同期减少31.8%。5月下旬以来,稻飞虱在华南、江南、西南稻区迁入峰持续时间长、迁入虫量大,迁入范围广。广西统计50个县(市、区)5月26~6月5日总诱虫量

    山东农药信息 2013年7期2013-08-16

  • 早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江南、西南南部稻区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在长江中下游稻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8800万亩次;稻纵卷叶螟在华南大部、江南和长江中游稻区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6700万亩次;二化螟在长江中游稻区大发生,江南、华南北部部分稻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900万亩次;三化螟在华南稻区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900万亩次;大螟等其他害虫在部分稻区有一定程度发生,发生面积2000万亩次。(二)水稻病害纹枯病在华南、江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至大发生,发病面积

    山东农药信息 2013年6期2013-08-09

  • 2011年全国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长江流域、江淮稻区偏重至大发生,发生面积0.28亿公顷次;稻纵卷叶螟在华南、江南、西南东部、长江中下游及江淮稻区偏重至大发生,发生面积0.22亿公顷次;二化螟在长江中游、江南、西南中北部和东北部分稻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0.14亿公顷次;三化螟在华南和江南局部稻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00万公顷次。1.2 水稻病害以纹枯病、稻瘟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为主。其中,纹枯病在全国大部稻区偏重至大发生,发生面积0.19亿公顷;稻瘟病在全国大部稻区中等发生,西南、东北

    种业导刊 2011年3期2011-08-15

  • 湖南省部分稻区稗草抗药性研究
    草剂,湖南省部分稻区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禾草丹、丁草胺的抗性非常严重,相关的报道也很多,但大多报道仅针对本地区,系统性欠佳。为了从整体上了解湖南省各稻区稗草生物型对当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的抗性分布,笔者采集了沅江市、华容县、汨罗市、湘阴县、南县和安乡县等6个湖南省水稻重要产区的稗草生物型,检测丁草胺、丙草胺、扑草净、二氯喹啉酸、稻杰对它们的防效,确定其抗性水平,以期为湖南稻田稗草的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1-5]。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稗草种子于2008年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15期2010-03-26

  • 稻区冬闲田种植油菜经济效益研究
    /hm2。因此,稻区冬油菜种植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耕种方式。关键词 稻区;冬闲田;油菜;经济效益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5-0154-01广大水稻主产区,秋季收完水稻,冬季就闲置起来成了冬闲田,特别是单晚稻种植区闲置时间可长达7个月,严重浪费土地资源,更存在土地贫瘠化的威胁。研究表明,与未种植过油菜的稻田相比,种植过冬油菜的稻田水稻可增产2%~5%。为促进稻区冬闲田油菜种植的推广,2007年,笔者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5期2009-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