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蚜虫

  • 临洮县南部地区优质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小麦黄矮病、小麦蚜虫、小麦吸浆虫等病虫害也呈现中度发生,在个别地块甚至呈中重度发生,造成优质小麦减产30%~60%,严重制约了当地优质小麦行业发展的步伐,给广大小麦种植户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1 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1.1 小麦条锈病临洮县小麦条锈病的初侵染源为外来菌源,在每年的4—5 月,陇南市、天水市等周边地区的条锈菌孢子随东南季风传入临洮县,若此时遇到较为合适的温湿度和环境条件,条锈菌孢子就会入侵川水区的冬小麦,由于此时温度较低,所以条锈病发病情况相

    南方农业 2023年16期2023-12-20

  • 麦蚜虫的发生特点与高效防治技术
    有翅蚜被寄生小麦蚜虫是安徽省临泉县小麦生长中后期的主要虫害之一,在该县常年重发,据历年经验,穗蚜增殖高峰期常在3 月下旬至4 月中下旬,天气适合时将成倍数迅速增殖,对小麦灌浆形成较大的不利影响。2023 年,个别田块麦蚜发生较重,当地农技人员及时做好虫情调查,并指导农民进行田间综合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对小麦蚜虫的发生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切合当地实际的防治策略,为今后开展科学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一、2023 年临泉县小麦蚜虫发生情况笔者在今年2 月底对临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23年10期2023-11-03

  • 许昌市小麦蚜虫防治药剂及剂量筛选
    有效防控,受小麦蚜虫为害的小麦植株生长受限, 为害严重时小麦植株生长停滞甚至枯萎死亡,千粒重大幅降低,减产明显[3]。 药剂防治是控制蚜虫为害的重要措施, 农户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常常超量用药提高防治效果, 不仅会造成浪费而且会严重污染环境[4]。 从发展绿色农业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 提倡使用生物绿色防控产品配合适当剂量的高效低毒化学药剂进行防治病虫害,因此,笔者开展了3 种常见药剂不同剂量对小麦蚜虫防治效果的研究, 以期为许昌市小麦蚜虫防治科学用药提供理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1期2022-01-17

  • 麦蚜虫如何防治
    袁航远 国庆小麦蚜虫又名腻虫,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以成虫、若虫吸取小麦体内汁液危害小麦,并且蚜虫排出的蜜露附在麦叶上严重影响光合作用,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小麦蚜虫每年都有发生,从小麦苗期至穗期都有危害,以穗期危害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小麦蚜虫年年发生年年防,但防控效果始终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防治时间过早或过晚、防治方法不科学等。发生及危害小麦蚜虫在小麦苗期,多集中在麦叶背面、叶鞘处及心叶处;小麦拔节、抽穗后,麦蚜多集中在茎、叶和穗部刺吸危害,并排泄蜜露,

    农业知识 2021年3期2021-12-05

  • 15%噻虫·高氯氟悬浮剂防治小麦蚜虫试验报告
    。防治对象为小麦蚜虫。(三) 试验田概况试验田设在河南省长葛市石象镇楼陈村,肥力中等,土壤pH为8.1,土质为壤土、有机质含量为20.3 g/kg,水浇条件好,管理水平较高,前茬作物为玉米,常年小麦病虫害发生程度严重。(四) 试验处理及编号试验共设5个处理,不设重复,具体处理如表1所示。(五) 施药单位、时间、气象资料施药单位为长葛市永硕植保专业合作社。施药时间为2020年 4 月 23日9:00(小麦处于扬花初期)。使用3WSH-500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1年10期2021-10-31

  • 15%噻虫·高氯氟悬浮剂防治小麦蚜虫试验报告
    。防治对象为小麦蚜虫。(三) 试验田概况试验田设在河南省长葛市石象镇楼陈村,肥力中等,土壤pH为8.1,土质为壤土、有机质含量为20.3 g/kg,水浇条件好,管理水平较高,前茬作物为玉米,常年小麦病虫害发生程度严重。(四) 试验处理及编号试验共设5个处理,不设重复,具体处理如表1所示。(五) 施药单位、时间、气象资料施药单位为长葛市永硕植保专业合作社。施药时间为2020年 4 月 23日9:00(小麦处于扬花初期)。使用3WSH-500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

    河南农业 2021年10期2021-10-27

  • 3种杀虫剂对小麦蚜虫防治效果比较
    质下降,其中小麦蚜虫是较为常见和危害严重的虫害,小麦蚜虫以刺吸危害,吸食小麦叶、茎及穗部汁液,使小麦植株枯黄、无法抽穗甚至死亡[1]。蚜虫还会传播病毒危害小麦,蚜虫产出的蜜露附着在小麦叶片表面可阻碍光合作用,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对小麦危害严重[2]。解决小麦蚜虫最有效的方法是化学防治,能够迅速、准确、有效地防治虫害,但是在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时,长期单一使用某种药剂容易产生抗药性[3],因此需要筛选出更多较好的药剂进行轮换使用。韦宁等[4]研究表明,在麦蚜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9期2021-09-16

  • 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的豫南地区小麦蚜虫发生程度预测模型研究
    ,我国每年因为麦蚜虫的危害使小麦减产2×108~3×108t。目前,国内外对小麦蚜虫的预测模型主要采用统计的方法,如李文峰等[1]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构建蚜虫预报预测模型,丁世飞等[2]用逐步判别方法构建麦蚜虫发生期的模型,Luo等[3]利用SPSS中的逻辑回归的方法给出蚜虫预报预测模型。支持向量机在小样本训练方面比其他方法更胜一筹,该方法的泛化能力非常强,而支持向量机大多运用在证券、金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预测中,在小麦蚜虫发生程度的预测模型的研究中国内外文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5期2021-07-07

  • 小麦灌浆期做好六点
    防治。2.以小麦蚜虫为主的虫害防治:麦蚜虫怕高温,在小麦灌浆期,由于温度比较高,麦蚜虫会爬到穗上躲避强光。这个时期,麦蚜虫会大量吸食小麦的汁液,致使千粒重下降,影响产量,一般可减产20%-30%,严重者可达50%左右。有条件的地区,提倡释放蚜茧蜂、瓢虫等方式进行生物控制。需要注意的是,喷药一定要在早晚麦田墒情好的情况下进行,且药液浓度不可过大,以免灼伤叶片造成减产;收获前20天应禁止使用任何叶面肥和农药,确保小麦产品无污染。

    农家参谋 2021年5期2021-06-20

  • 基于FA-SVR的小麦蚜虫发生程度预测模型研究
    要的影响,而小麦蚜虫是危害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害虫。在豫南地区危害小麦的蚜虫主要是麦长管蚜、麦二叉蚜等属于同翅目蚜科,有翅可迁飞,具有迁移性,繁殖能力强,1a可以繁殖20余代。麦长管蚜、麦二叉蚜主要以成蚜、若蚜吸食小麦叶面、茎秆、嫩穗的汁液使小麦缺失营养导致叶面逐渐变黄直到枯死,从而使小麦减产,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为麦蚜虫的危害使小麦减产2~3亿t。因此,预防预测麦蚜虫的危害是科技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国内外对小麦蚜虫的预测模型主要有经验法、实验法和统计

    农业与技术 2021年11期2021-06-17

  • 植保无人机施药在麦蚜减量控害中的效果
    无人机在防治小麦蚜虫防治作业中减量控害中的效果,安排与电动喷雾器常规药量的防治试验做对比,为推广植保无人机减量控害措施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选在栾城区窦妪村,面积2.001 公顷。小麦品种:石栾02-1,小麦播种量10 千克/亩,采用等行距播种方式。试验地地势平坦,有浇灌条件,土壤为砂壤土,有机质含量13克/千克,肥力中等。2.试验药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河北威远生化股份有限公司)、70%吡虫啉WG(河北中天邦正生物科技股份有

    河北农业 2021年1期2021-03-12

  • 中国北方冬小麦蚜虫气候风险评估
    作物为小麦,小麦蚜虫是危害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主要虫害[1-3],其中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是最主要的害虫[4-5],麦长管蚜是穗期危害的优势种[3,6]。穗期麦蚜为害严重时不仅可使小麦千粒重降低造成减产,还可作为病毒载体传播植物病毒病,如影响最严重的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3,7],恶化小麦品质,对我国麦区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小麦蚜虫属于典型的r对策昆虫,世代重叠,繁殖速率高,有翅蚜和无翅蚜混生,扩散能力

    应用气象学报 2021年2期2021-03-11

  • 10%噻虫·高氯氟悬浮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
    氯氟悬浮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对环境及非靶标生物的影响,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一、材料和方法(一)试验地点试验安排在临颍县杜曲镇麦蚜常发区的麦田。试验田土地平整,肥水条件良好,管理水平中等,土壤pH为6.9。(二)小麦品种和生育期试验田种植的小麦品种为百农4199,小麦处于抽穗扬花期。(三)药剂名称1.试验药剂。10%噻虫·高氯氟悬浮剂,由上海宜邦生物(信阳)有限公司提供。2.对照药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由山东滨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四)试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0年12期2020-12-23

  • 平乡县小麦蚜虫的发生与防治
    54500)小麦蚜虫俗称油虫、蜜虫,属同翅目蚜科。在全国麦区均有发生。我国为害小麦的蚜虫主要有4 种:麦二叉蚜、麦长管蚜、麦无网长管蚜和禾缢管蚜。麦二叉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冬麦区,特别是华北、西北等地发生严重;禾缢管蚜分布于华北、东北、华南、华东、西南各麦区,是多雨潮湿麦区优势种之一;麦无网长管蚜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河南、宁夏、云南和西藏等地。1 发生规律麦蚜1 年发生20 ~30 代。麦二叉蚜虫卵在冬小麦和禾本科杂草茎基部或土块下越冬;麦长管蚜则在小麦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2期2020-12-19

  • 虞城县小麦蚜虫发生现状、原因及综防措施
    一)危害症状小麦蚜虫属同翅目、蚜科,一般历经卵、干母、干雌、有翅胎生雌蚜、无翅胎生雌蚜等不同蚜型,以无翅和有翅胎生发生数量最多、历期最长、危害最重。麦蚜以成虫、若虫刺吸麦株嫩叶、嫩茎、嫩穗汁液,麦苗被害后,叶片发黄,生长停滞,发棵减少,重则全株枯死矮化。麦穗被害后,影响小麦灌浆,籽粒不饱满,减低产量,还能传播小麦黄矮病毒,使小麦叶片变黄,植株矮化,造成更大的损失。麦蚜除为害小麦外,还为害玉米、高粱、水稻等农作物。(二)危害习性小麦蚜虫在虞城县发生10~20

    河南农业 2020年4期2020-12-18

  • 10%噻虫·高氯氟悬浮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
    氯氟悬浮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对环境及非靶标生物的影响,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一、材料和方法(一)试验地点试验安排在临颍县杜曲镇麦蚜常发区的麦田。试验田土地平整,肥水条件良好,管理水平中等,土壤pH 为6.9。(二)小麦品种和生育期试验田种植的小麦品种为百农4199,小麦处于抽穗扬花期。(三)药剂名称1.试验药剂。10%噻虫·高氯氟悬浮剂,由上海宜邦生物(信阳)有限公司提供。2.对照药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由山东滨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四)

    河南农业 2020年12期2020-12-11

  • 和田地区小麦蚜虫发生规律及防控方法
    48000)小麦蚜虫是和田地区小麦主要虫害之一,该地区普遍危害的是麦长管蚜及麦二叉蚜。针对麦田蚜虫的防控,需要在保护其天敌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应用其他防治措施。1 小麦蚜虫简述1.1 小麦蚜虫种类危害和田地区小麦的蚜虫,主要种类是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两种。其中,麦二叉蚜所占据的比例大概在75%~80%,是主要蚜虫危害类型。而双尾蚜通常会在策勒县山区危害,其数量相对较少[1]。1.2 小麦蚜虫的形态特点(1)麦长管蚜的特征麦长管蚜的有翅胎生蚜,其体长大约在3mm

    新农民 2020年23期2020-12-10

  • 小麦种植当中存在的问题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小麦锈病、小麦蚜虫、小麦吸浆虫、小麦纹枯病。第一,小麦锈病。此斌对于小麦的茎秆和麦穗有最直接的影响,对小麦的叶片也会造成危害。小麦锈病的病菌主要是在夏季和秋季,通过夏季孢子在小麦上面循环发病,尤其是雨水或是潮湿气候,发病率就会有所增加。第二,小麦蚜虫。小麦蚜虫靠吸取小麦液汁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所以说,小麦蚜虫会对小麦的嫩叶、茎叶和叶片造成伤害,小麦蚜虫在小麦抽穗期间会大量的繁殖。小麦蚜虫会导致小麦出现其他的疾病,不利于小麦麦穗的健康生长。第三,小麦吸浆虫

    新农民 2020年12期2020-12-09

  •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色。1.3 小麦蚜虫根据以往的小麦种植经验不难发现,小麦种植过程除了极易发生白粉病以及纹枯病,给小麦生产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外,最为常见的小麦蚜虫,给小麦种植工作也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小麦蚜虫作为一种最常见的小麦害虫,主要危害小麦叶片、小麦茎秆以及小麦穗部,不仅会影响到小麦的正常生长,还给小麦产量和质量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小麦蚜虫的发生具有较为明显的时间特点,小麦灌浆期是蚜虫虫害的最易爆发期[2]。小麦遭遇蚜虫虫害时,叶片出现明显的黄色斑点,并且小麦颗粒饱满度

    新农民 2020年26期2020-12-09

  • 植物杀虫剂苦皮藤对小麦蚜虫的杀虫效果对比试验
    7万hm2,小麦蚜虫是肃州区小麦粮食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多年来在肃州区小麦种植过程中时有发生,对小麦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不少群众习惯使用高毒化学农药防治,对以小麦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安全造成潜在威胁。为了实现小麦优质安全高产,通过化学农药和植物杀虫剂的杀虫效果对比试验,为小麦蚜虫的绿色环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苦皮藤(学名:Celastrusangulatus Maxim.)是卫矛科南蛇藤属植物[1]。苦皮藤俗称萝卜药,自然资源丰富,广泛分布在黄河、长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13期2020-09-23

  • 北方地区小麦蚜虫气象适宜度预报模型构建
    重的地位,而小麦蚜虫是危害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主要虫害[1-3],研究我国北方主要小麦种植区域麦蚜气象适宜度预报预警技术,对做好气象保障、降低小麦产量损失、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小麦蚜虫俗称油虫、腻虫、蜜虫,属同翅目(Hemiptera),蚜科(Aphidoidea),可对小麦进行刺吸危害,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是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最主要害虫[4-5],麦长管蚜则是危害的优势种[3,6]。我国北方小麦主产区以麦长管蚜(多为害上部叶片,抽穗灌浆期集中穗部为害)

    应用气象学报 2020年3期2020-05-13

  • 虞城县小麦蚜虫发生现状、原因及综防措施
    一)危害症状小麦蚜虫属同翅目、蚜科,一般历经卵、干母、干雌、有翅胎生雌蚜、无翅胎生雌蚜等不同蚜型,以无翅和有翅胎生发生数量最多、历期最长、危害最重。麦蚜以成虫、若虫刺吸麦株嫩叶、嫩茎、嫩穗汁液,麦苗被害后,叶片发黄,生长停滞,发棵减少,重则全株枯死矮化。麦穗被害后,影响小麦灌浆,籽粒不饱满,减低产量,还能传播小麦黄矮病毒,使小麦叶片变黄,植株矮化,造成更大的损失。麦蚜除为害小麦外,还为害玉米、高粱、水稻等农作物。(二)危害习性小麦蚜虫在虞城县发生10~20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0年4期2020-04-17

  • 回归分析在小麦蚜虫预测中的应用 ——以豫南正阳县为例
    600)1 小麦蚜虫的基本概述小麦蚜虫是小麦生长过程中的主要害虫之一,为了分析豫南小麦蚜虫的发生特点,本文选取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小麦穗蚜的发生情况与小麦抽穗期各旬的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建立预测模型,以希望能够对该地区的小麦蚜虫的预测与防治有所帮助。2 回归分析在小麦蚜虫预防和治理中的应用2.1 研究材料回归分析法是数学统计中常见的方法之一,它是利用数据统计原理,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此确定某些不变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以方程的形式表现进而可以为预测今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2期2020-04-15

  • 2019年菏泽市定陶区小麦虫害发生与防治技术
    小麦红蜘蛛和小麦蚜虫的发生与为害,致使今年小麦虫害发生为害程度较去年重,发生为害时间较去年偏早,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据调查,小麦蚜虫发生程度4级,发生为害程度比去年重,比历年轻,发生时间比去年早12天;小麦红蜘蛛发生程度2级,部分地块3级,比去年偏重,由于雨日少,雨量少,旱情严重,利于小麦红蜘蛛发生,致使红蜘蛛发生为害时间较长,为害损失较大;麦叶蜂发生程度2级,比去年发生为害程度偏重。1、小麦蚜虫发生与防治小麦蚜虫是我区小麦主要害虫之一,每年因蚜虫为害可造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29期2019-10-21

  • 沼液对大麦蚜虫防治效果以及大麦蚜虫抗药性监测
    成严重影响。大麦蚜虫年发生代数多,繁殖能力强、扩散蔓延快、为害时间长,多年来大麦上蚜虫的防治主要依赖于化学广谱杀虫剂,由于长时间频繁、大量、不合理用药,药剂防治效果不断下降,蚜虫对多种杀虫剂已经产生明显的抗药性。沼气是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通过厌氧发酵而来,是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沼液是沼气发酵产物之一,含量多种微量元素,畜禽粪便在发酵过程形成大量的微生物群团,增加有机物含量。近年来,沼气发电厂在我国发展迅速,据统计,我国有3800个大型沼气发电厂,每年有超

    西南农业学报 2018年12期2019-01-18

  • 麦蚜虫的表现症状及防治技术
    64017)小麦蚜虫又名腻虫,属同翅目,蚜科,包括麦二叉蚜、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共3种。对小麦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成、幼虫刺吸小麦叶片、茎秆、穗部汁液,从而影响小麦生长发育。麦长管蚜体长2.3~2.9 mm,腹部呈淡绿色或橘红色,前翅中脉分三叉;麦二叉蚜体长1.8~2.3 mm,腹部呈淡绿色或黄绿色,背面纵线为深绿色,前翅中脉分二叉;禾谷缢管蚜体长1.4~1.8 mm,腹部前端呈暗绿色,后端常呈紫褐色,前翅中脉分三叉,分叉小。小麦苗期,小麦蚜虫多群集在叶片背面

    种业导刊 2019年9期2019-01-04

  • 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
    分散粉剂防治小麦蚜虫的效果及对作物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该药剂对苗蚜、穗蚜防效较好,药效持久,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建议在播种前种子包衣,商品用量为100~150 g/100 kg种子。关键词 小麦蚜虫;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种子包衣;防治效果中图分类号 S435.1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3-0108-01小麦蚜虫是漯河市郾城区小麦生产上的重要虫害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传播速度快、危害重 ,严重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3期2018-10-20

  • 噻虫嗪FS拌种对大麦蚜虫防治效果及增产作用研究
    宜浓度拌种对大麦蚜虫的防治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选用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拌种,研究对大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药剂拌种防治大麦蚜虫提供技术支持。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FS),瑞士先正达公司生产。大麦品种为保山市大面积推广的多棱品种保大麦13号。1.2 试验设计试验地位于保山城郊板桥镇板桥村,前作水稻。土壤类型为砂壤土,肥力中等。试验地海拔1 665 m,保山市年均气温15.6℃,年均降雨量974.2 mm。试验设

    现代农药 2018年4期2018-08-13

  • 高效杀虫剂可立施
    。作用对象:小麦蚜虫、棉花盲蝽象、棉花烟粉虱、蚧壳虫等。注意事项:⑴田间烟粉虱世代重叠现象严重,防治棉花烟粉虱,应在烟粉虱成虫始盛期或卵孵始盛期施药2次,喷雾时应重点对棉花叶片背面均匀喷雾,建议在第一次施药后7天再进行第二次施药,连续施药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⑵防治棉花盲蝽象,应在盲蝽象低龄若虫期施药1~2次,间隔7天,施药时应对棉花茎叶均匀喷雾。⑶防治小麦蚜虫,当防治指标达到百株虫量500头以上时即应开始施药,施药时应重点喷施小麦穗部。

    农业知识 2018年25期2018-08-02

  • 4种杀虫剂拌种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及其安全性研究
    50002)小麦蚜虫是我国小麦产区的常发性害虫,主要种类有麦长管蚜[Sitobionavenae(Fabricius)]、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Linnaeus)]、麦二叉蚜[Schizaphisgraminum(Rondani)]和麦无网长管蚜[Metopolophiumdirhodum(Walker)]4种,在河南麦区以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为主[1]。麦蚜在小麦整个生长季均可造成危害,抽穗前麦蚜主要集中在叶片、叶鞘和茎秆上,抽

    河南农业科学 2018年5期2018-07-10

  •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麦蚜虫预测预警
    重要意义,而小麦蚜虫是危害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主要虫害之一。为有效防治小麦蚜虫的危害,保障小麦产量及品质,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肖志强等发现,气象因素与小麦蚜虫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建立了气象数据与小麦蚜虫的回归预测模型[1-2]。目前,Logistic回归[2]、神经网络[3]、支持向量机[4]等浅层学习模型已用于小麦蚜虫的预测预警。但是浅层学习模型对输入特征的依赖性很强并且其特征转换能力有限,很难对复杂的回归问题进行有效拟合。随着大数据时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5期2018-04-09

  • 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蚜虫效果试验
    可湿性粉剂对小麦蚜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试验药剂的三个剂量中,剂量越高,防治效果越好。药后15 d,试验药剂三个处理对小麦蚜虫的平均防效分别达到94.14%、95.73%、98.83%,对照药剂处理的防效为94.31%;均在90%以上。药后3 d,试验药剂处理与45 g/hm2、53 g/hm2两个处理以及与对照药剂处理对小麦蚜虫的防效均有极显著差异;试验药剂45 g/hm2、53 g/hm2两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试验药剂53 g/hm2处理与对照药剂处理

    现代农村科技 2018年1期2018-03-22

  • 小麦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花纹。1.3 麦蚜虫农业生产者通常所说的腻虫实际上就是麦蚜虫,这种病虫害会在小麦生长的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发病特点。当小麦处于苗期时,麦蚜虫一般会依附于叶子的背面、叶鞘和心叶处,待小麦生长到抽节拔穗之时,麦蚜虫则会集中在茎叶和麦穗部位。小麦一旦受病,被麦蚜虫侵害过的部位就会长出浅黄色斑点,受病严重还会造成植株死亡。此外,麦蚜虫会分泌蜜露,限制小麦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而影响其生长。2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对策探讨2.1 小麦锈病的防治对策对于小麦锈病的

    新农村 2017年26期2018-03-14

  • 15%噻虫·高氯氟SC防治小麦蚜虫药效试验初报
    产。而农民在小麦蚜虫防治过程中存在着乱用药和超量使用现象,个别农户还存在使用高毒农药现象。因此开展小麦蚜虫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筛选试验,对实现丰县农药减量控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7年笔者对江苏邦盛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低毒药剂15%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开展了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以明确该药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为其合理使用提供技术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基本情况本试验安排在江苏丰县华山镇凯宇示范园,土质为沙

    农业与技术 2018年1期2018-01-29

  • 不同药剂对小麦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
    )不同药剂对小麦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赵悠悠1,张鑫鑫2,高媛惠3(1.侯马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山西侯马043000;2.长治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山西临汾046000;3.山西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山西太原030024)本试验比较了5480克/升毒死蜱乳油、5%啶虫脒水分散粒剂、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对小麦蚜虫防治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与10%

    吉林农业 2017年24期2017-12-11

  • 7.5%高氯·啶虫脒微乳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
    、14 d对小麦蚜虫的防效分别达到92.1%、96.5%、93.5%,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可作为田间防治小麦蚜虫的轮换药剂之一。关键词 小麦蚜虫;7.5%高氯·啶虫脒微乳剂;药效中图分类号 S435.1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0-0105-01小麦蚜虫属于同翅目蚜科,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以成虫或若虫取食小麦汁液,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对小麦影响呈逐渐加重的趋势,尤其在抽穗后,易形成瘪粒,降低千粒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0期2017-11-13

  • 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比较
    碱类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比较刘爱芝1,韩 松1,郭小奇1,梁九进1,杨春英2,曹 秀3,鲁传涛1*(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华北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0002; 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2;3.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2)为了科学、有效地使用新烟碱类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2014—2

    河南农业科学 2017年9期2017-09-13

  • 噻虫·咯·霜灵FS拌种对大麦蚜虫防治效果及增产作用研究
    灵FS拌种对大麦蚜虫防治效果及增产作用研究赵加涛1,刘猛道1,杨向红1,付正波1,字尚永1,杨志明2,尹宏丽1,方可团1(1.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保山 678000;2.蒲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保山 678022)考察不同剂量25%噻虫·咯·霜灵FS拌种对大麦蚜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大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25%噻虫·咯·霜灵FS拌种能有效控制蚜虫对大麦的危害,蚜虫发生初期防效达100%,蚜虫增长期防效为70.9%~96.7%,且持效期

    现代农药 2017年4期2017-09-03

  • 2009年平舆县麦蚜虫发生的原因分析
    +臧俊岭摘要 麦蚜虫是一种具有常发性和广泛性的虫害,也是为害平舆县小麦生产的主要病虫害之一。近10年来出现多次严重的危害,特别是2009年的流行和蔓延,对小麦生产影响很大。麦蚜虫发生危害需要适宜的气象条件、虫源等因素,本文从气象条件等综合因素分析了麦蚜虫发病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建议。关键词 麦蚜虫;发生条件;原因分析;河南平舆;2009年中图分类号 S435.1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127-02Anal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1期2017-07-14

  • 37%联苯·噻虫胺悬浮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
    为寻求防治小麦蚜虫的有效药剂,进行了37%联苯·噻虫胺悬浮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7%联苯·噻虫胺悬浮剂是防治小麦蚜虫的有效药剂,对小麦生长安全,持续期7 d左右,可作为防治小麦蚜虫的药剂登记使用。其使用量以300 mL/hm2为宜,施药适期为麦蚜发生始盛期,施药时兑水450 kg/hm2。关键词 37%联苯·噻虫胺悬浮剂;小麦蚜虫;防效中图分类号 S435.122+.2;S48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0期2017-07-12

  • GF—2877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
    877是防治小麦蚜虫的较好药剂,对小麦生长安全,持续在14天左右,可作为防治小麦蚜虫的药剂登记使用。其使用量以20克/亩为宜,施药适期应在麦蚜发生始盛期 ,对水30公斤。[关键词] GF-2877 小麦蚜虫 防效[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152-01为探明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的GF-2877不同剂量条件下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进行田间药剂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10期2017-06-15

  • 结合HJ卫星影像和最小二乘孪生支持向量机的小麦蚜虫遥感监测
    支持向量机的小麦蚜虫遥感监测胡根生1,2,吴问天1,2,3,罗菊花4,黄文江1,2,3*,梁栋1,2,黄林生1,2(1.安徽大学安徽省农业生态大数据工程实验室,合肥230601;2.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合肥230601;3.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4;4.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为了准确、及时地监测小麦蚜虫发生情况,利用野外定位调查数据及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HJCCD和H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5-19

  • 不同浓度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防治小麦蚜虫效果研究
    理悬浮剂防治小麦蚜虫效果研究赵 飞1,张 苗1,李 霞2,王蕊辉3,李红丽3(1.山西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31;2.临汾市植保植检站,山西 临汾 041000;3.山东中新科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710065)本试验比较了不同浓度(60 g/100 kg种子、90 g/100 kg种子、120 g/100 kg种子)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在水中分散性良好、包衣均匀一致

    种子科技 2016年11期2017-01-10

  •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防治小麦蚜虫效果研究
    水分散粒剂对小麦蚜虫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河北中天邦正生物科技股份公司生产的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良好,且对作物安全、药剂稳定性强,药效可持续7 d以上。建议在生产上防治小麦蚜虫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使用量为30~60 g/hm2。关键词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小麦蚜虫;安全性;防治效果中图分类号 S435.122+.2;S48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0-0090-01通过试验验证70%吡虫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20期2016-12-20

  • 0.1%吡虫啉颗粒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肥效试验初报
    药肥混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和对小麦肥效及安全性,为该产品的农药登记和今后的市场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按照安徽省植保总站的安排,2014年10月~2015年6月,笔者进行了0.1%吡虫啉颗粒剂(药肥混剂)防治小麦蚜虫的田间药效、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用0.1%吡虫啉颗粒剂(药肥混剂)40~50kg,对小麦蚜虫控制时间长、防效好,且对小麦肥效表现较优。宜在阜南推广应用。关键词:0.1%吡虫啉颗粒剂(药肥混剂);复合肥;小麦肥效;防治;小

    农业与技术 2016年6期2016-05-14

  • 基于大数据的小麦蚜虫发生程度决策树预测分类模型
    基于大数据的小麦蚜虫发生程度决策树预测分类模型张晴晴,刘勇,牟少敏,温孚江山东农业大学农业大数据研究中心,山东 泰安 271018小麦蚜虫是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其发生程度预测特别是短期预测一直是植物保护领域难以解决的科学问题。传统预测方法通常仅采用温湿度,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匹配度不高。基于大数据的理念和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对2003-2013年小麦蚜虫发生程度与瓢虫、寄生蜂、日最高气压、日照时数等18种变量关系的决策树分析,构建了分类模型。经分析发现,日照时

    大数据 2016年1期2016-04-07

  • 麦蚜虫为害损失调查
    工作站 韩伟小麦蚜虫为害损失调查西平县种子管理工作站 韩伟一、小麦蚜虫发生概况蚜虫是西平县小麦生产上为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小麦产量的不断提升,小麦蚜虫危害频次增加,种群数量不断上升,严重影响西平县小麦生产。2004年和2007年穗期蚜虫大暴发,使有效穗严重减少,导致有效粒数下降,造成小麦严重减产,甚至绝收。2014年西平县小麦种植面积68 533.3hm2,小麦蚜虫发生面积42 333.3 hm2,占小麦面积的61.8%。蚜虫高峰

    河南农业 2016年10期2016-03-27

  • 浅析小麦蚜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300)浅析小麦蚜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胡金梅(青海省黄南州农业技术推广站,黄南 811300)小麦蚜虫是小麦的常见害虫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麦产量,文章主要讨论了小麦蚜虫的发病特点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小麦蚜虫 发病特点 防治措施小麦蚜虫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发生面积广,危害程度较大,在小麦的整个生长期间均会发生,直接危害叶片、茎秆与嫩穗,进而造成减产。蚜虫不仅直接造成经济效益的损失,还传播了各类病毒病。近些年来,小麦蚜虫呈现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4期2016-02-06

  • 麦蚜虫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41900)小麦蚜虫的发生及综合防治玛伊努尔·吐尔孙(托格拉克勒克乡农技站,新疆巴州 841900)在我国,小麦蚜虫作为危害小麦生长的常发性害虫,是阻碍小麦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主要分析小麦蚜虫的发生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科学的建议及综合性防治措施。小麦 蚜虫 发生 综合防治麦蚜作为我国危害小麦生长的常发性害虫,主要有禾谷绩蚜、麦长管蚜、麦无网蚜及麦二叉蚜等4个种类。它们除了以小麦液汁为食外,还能引起小麦、大麦细菌性条斑病,严重危害小麦的生长。由于环境的变化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1期2016-02-06

  • 多种药剂防治小麦蚜虫效果研究
    小影响。防治小麦蚜虫的药剂很多,目前市场上使用较多的有吡虫啉、烯啶虫胺、吡蚜酮等等,为明确这些药剂对蚜虫的防治效果,于2014年小麦生长期间,在洪泽县进行了吡蚜速灭威、吡虫啉、吡蚜酮、烯啶虫胺等六种药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田间药效试验,以期为来年利用其大面积防治小麦蚜虫提供推广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药剂10%吡虫啉WP(盐城某农化有限公司);25%吡蚜酮WP(江苏某电化有限公司);30%吡蚜速灭威WP(盐城某农化有限公司);70%烯啶噻嗪酮WG(

    中国农业信息 2015年3期2015-12-02

  • 2种中药材提取物防治小麦蚜虫的田间药效
    材提取物防治小麦蚜虫的田间药效王向东1,马艳芝2,陈学斌3(1.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唐山 063000;2.唐山师范学院,河北唐山 063000;3.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 063000)[目的]明确苦豆根、板蓝根、吡虫啉3种药剂对麦蚜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2年的小区试验,研究苦豆根、板蓝根2种中药材乙醇提取液和吡虫啉颗粒剂对麦蚜的防治效果。[结果]苦豆根乙醇提取液(12.5 mg/ml)和板蓝根乙醇提取液(100.0 mg/ml)的1 000稀释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35期2015-03-29

  • Research on the Control Effects of Several Insecticides on Wheat Aphids
    死蜱水乳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江苏农业科学),2010(6):199-200.[2]DING JH(丁锦华),SU JY(苏建亚).Agricultural entomology (农业昆虫学)[M].Beijing:China Agriculture Press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53-258.[3]LI ZM (李智民).Control effects of 2.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年8期2015-01-18

  • 科学防治小麦蚜虫,控制氮肥使用量很关键 ——访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董兆克博士
    然然科学防治小麦蚜虫,控制氮肥使用量很关键 ——访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董兆克博士□《中国农资》实习记者 贾然然进入5月,北方小麦已进入抽穗扬花期,是蚜虫发生高峰期和防治关键期。受气温普遍偏高影响,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小麦蚜虫数量直线上升。近日记者针对小麦蚜虫不同种类的发生规律、为害特点、前期预防及综合防治等有关问题专访了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董兆克博士。《中国农资》实习记者:我们了解到我国小麦蚜虫有多种,针对北方小麦较普遍而重要的有哪几种?不同种

    中国农资 2014年19期2014-04-22

  • 枣阳市2012年小麦蚜虫大发生特点与原因分析
    41200)小麦蚜虫在枣阳市属间歇性发生的害虫,近年来小麦蚜虫在枣阳市的发生危害逐年加重,2012年大发生,为了摸清小麦蚜虫的发生规律,有效控制其危害,我们对2012年小麦蚜虫发生特点、原因进行了田间观察和研究分析。1 发生特点1.1 发生面积大2012年枣阳市小麦蚜虫发生面积达4.33万hm2,占小麦种植面积的44.67%,发生数量大,危害严重的面积(百株虫量达到万头以上)达0.1万hm2,占种植面积的1.03%。1.2 田间峰次明显小麦整个生育期小麦蚜

    湖北植保 2013年2期2013-04-09

  • 高毒农药替代防治小麦蚜虫田间筛选试验
    农药替代防治小麦蚜虫田间筛选试验,以期选出适合静海县防治小麦蚜虫的高效低毒农药,进而推广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试验目的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通过几种低毒农药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的筛选,筛选出药效好,并可以替代高毒农药的低毒农药而进行本试验。2 试验条件2.1 试验对象 作物和品种的选择试验对象:蚜虫。试验作物为小麦,品种为京东8,试验时正值灌浆期。2.2 环境条件试验在天津市静海县良种场进行,试验地土壤类型为中性土壤,PH值为7.8,肥力中等,水肥

    天津农林科技 2011年6期2011-07-23

  • 两种杀菌剂和杀虫剂复配制剂对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评价
    病、白粉病和小麦蚜虫是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需重点防治的“两病一虫”[1-2]。三唑类(triazoles)内吸性杀菌剂自1973年问世以来,在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三唑酮(triadimefon)作为三唑类最早商品化的药剂,也是防治过程中选用的主要药剂[3];吡虫啉(imidacloprid)对小麦蚜虫亦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4],对天敌安全,而且用药量少[5]。长期以来,由于三唑酮大量、单一的使用,致使病菌很快对其产生了抗性[6]

    植物保护 2010年2期2010-06-12

  • 3%啶虫脒乳油与20%好年冬乳油防治小麦蚜虫效果试验
    年冬乳油防治小麦蚜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防治小麦蚜虫上,3%啶虫脒乳油600g/hm2,对水1 125kg,于小麦防治适期进行喷雾防治的效果优于20%好年冬,药后3d,3%啶虫脒乳油平均防效为86.47%,20%好年冬乳油1 200倍液平均防效为75.62%,3%啶虫脒乳油防效平均高出20%好年冬乳油10.85个百分点,推荐在生产中使用3%啶虫脒乳油。关键词3%啶虫脒乳油;20%好年冬乳油;小麦蚜虫;防效中图分类号S435.122+.2;S481+.9文献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7期2009-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