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生活

  • 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路径探析
    秦金超摘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作为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精神生活的相关思想成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思想的主要理论支撑。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是新时代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实现人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实现路径上,要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优化

    乡村论丛 2023年6期2024-01-10

  • 关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深层思考
    要是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立论基础与重要动力。因此,在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我们既要考察党中央关于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是如何从应然层面契合了人的需要,坚定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信念;又要反思人的需要中实然存在的假与真的对抗、恶与善的抵牾、一与多的矛盾、劳与闲的角逐等具体冲突,研判其是如何影响着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达成。在此基础上,可围绕“正”需要、“富”需要、“能”需要、“乐”需要几个方面,寻求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的统一,推动

    理论探索 2023年4期2023-09-09

  •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美学意蕴、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杨静云摘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命题,具有丰富的内涵与意蕴。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美学意蕴在于:审美活动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审美需要是人的本质需要,满足人民审美需要是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目标指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蕴含着构建审美共同体的文化号召。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面临着精神生活主体审美能力差异、精神生活相对贫困、文化消费主义降低精神产品供给质量的困境。其优化路径包括:健全完善美育体系,提高人民主体审美能力;加快构建全面覆盖的公共文化服

    理论与现代化 2023年4期2023-08-12

  •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论析
    摘 要]研究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对精神生活、富裕、共同的概念逐一界定,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在广度上,精神生活富裕是在精神生产、精神分配、精神交换(交往)、精神消费四个环节的富裕。在深度上,精神生活富裕是在民族精神文化根基、民众精神生活日常、民众现代文明进步向度上相较于平均水平的超前。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则应在精神生活富裕的范围内,进一步关注精神主体间的素养和能力、精神资源要素的分配、精神善品消费后的受益性等方面的均衡性、公平性、共同性,并内含缩减精神主体间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2期2023-07-29

  • 推动物质富足与精神富有良性互动
    】物质生活 精神生活 共同富裕 良性互动 中国式现代化【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人的现实生活既包括以对象化为特质的物质生活,又包括以超越性为特质的精神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是共同富裕的一体两面,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良性互动,可以不断推进更高水平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终实现物质文明

    人民论坛 2023年13期2023-07-28

  • 以文化建设赋能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对策研究
    :文化建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所谓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指人们在精神产品的创造和市场供给中,相对平等地获得精神产品资源和精神产品发展创造的机会。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作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媒介,文化建设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起着关键作用。基于此,本文从文化建设视角来探寻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对策。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

    科学导报 2023年42期2023-07-14

  • 龙江红色文化引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价值与路径
    栾晓摘 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既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基本向度,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龙江红色文化具有厚重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精神资源,在培植信仰根基、夯实道德基础、涵养社会心态、培育自信根柢等方面对于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深化龙江红色文化在培育社会风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文化产业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建设、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升人民素质等方面的融合发展,从而探索新时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关键词:龙江红色文化;精神生活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2期2023-07-05

  • 实现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路径探析
    要:实现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亿万农民对美好精神生活的殷切期盼,体现了新时代促进共同富裕的新特征和新要求。当前,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面临思想困惑亟待澄清、供给能力有待加强、共建共享机制落后、贫富差距较为明显等问题。因此,要以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观为指导,破除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思想困惑,提升农村精神文化产品供给数量与质量,共建共享精神文明,在统筹兼顾与协调发展中不断缩小农民精神生活贫富差距。关键词: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中图分类号:D42文献标志码:A

    理论导刊 2023年6期2023-06-19

  •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支撑体系与路径优化
    洪彬关键词 精神生活 共同富裕 支撑要素 结构功能 整合优化〔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3)05-0001-11一、问题的提出积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总体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2021年8月,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明确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要积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断满足人民

    人文杂志 2023年5期2023-06-14

  • 新时代促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必然逻辑与现实难题
    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新时代促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促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追求,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要求。但是,当前促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还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集中体现在精神追求有待提高、思想观念缺乏主动、家庭道德失范现象突出、社會风气有待完善、公共文化供给不足五个方面。关键词:新时代 农民群体 精神生活 共同富裕

    文教资料 2023年2期2023-06-11

  •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化向度及价值逻辑
    永胜摘 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离不开“精神性”的价值指引与逻辑规制下人们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因而迫切需要从文化向度审视全体人民精神生活的未来走向。从精神生活的价值生成来看,文化理性共识是建构人的精神世界的必然条件,文化价值认同是充盈人的精神生活的价值旨趣,文化信仰共鸣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动力保障。文化自信为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了精神指引与前进力量,它引导着人们在文化自觉中共筑精神家园,在文化治理中共建精神秩序,在文化创新中共创精神财富。为此,需要深

    重庆社会科学 2023年5期2023-05-21

  • 信仰·信念·信心:教师精神生活发展的实践路径分析
    设,引领教师精神生活发展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小学可以抓住坚定教育信仰、树立职业信念、增强育人信心三个必要环节,探寻引领教师精神生活发展的实践路径,为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注入强劲动力。【关键词】教师;精神生活;教育信仰;职业信念;育人信心作者简介:赵一峰(1978—),男,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实验小学。教师的精神生活是指教师群体在社会实践中,尤其是在教书育人的职业实践活动中,选择和创造精神资源,以满足精神需求并不断推进自身发展、超越的

    教育界·A 2023年3期2023-03-13

  •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道路底色:内涵、结构与超越
    化道路与社会精神生活始终存在着深刻的关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真正的精神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明确了内核、廓清了本源。通过制度基础、认知基础和实践基础构成的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结构基础,同时通过个人层面、社会层面与文明层面的超越性要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了推进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协调发展,指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个人—社会—国家”的整体性共同富裕之路,展示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鲜明底色。[关

    党政干部学刊 2022年12期2023-01-20

  •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维
    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富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藏着解决人们精神生活难题的方法举措,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关键词:共同富裕;精神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I:10.15938/j.cnki.iper.2022.04.007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2年4期2022-05-30

  • 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早期装饰品研究
    读当时先民的精神生活。关键词:辽西地区;史前时期;装饰品;精神生活中图分类号:K8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2)02-0001-07辽西地区,考古学上是以西拉木伦河流域为重心的燕山南北地区,主要包括辽宁省西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及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的北部地区[1]。这一地区为医巫闾山、努鲁尔虎山、七老图山和燕山环绕;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教来河、大小凌河、滦河等网布其中;地势西北高多山地,东南低多丘陵平原,是蒙古高原向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03-16

  •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下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探究
    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促进农民农村物质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的保障和灵魂,在扎实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阶段,被赋予了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满足农民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激发和增强农民的内生动力的时代要求。但当前的乡风文明建设还存在不良社会风气滋长、优秀传统文化衰落、公共文化建设滞后、乡风文明建设主体缺位等问题。在扎实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总体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需要强魂、传承、创新和集智,即以社会主义核

    老区建设 2022年1期2022-03-07

  • 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共同发展,由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传统文化教育便是推进学生精神生活丰富的重要手段,并且其有助于推进初中生群体的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进程要求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应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学校与教师应重视学科间的均衡發展,避免学生偏科现象,由此将青少年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美术课程是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以及开放性思维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积极研究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关键词:精神生活;传统文化教育;素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42期2021-11-12

  • 审美教育是大学生汲取知识、人生发展的精神动力
    艺术;教育;精神生活;道德情感;社会功能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3 — 0171 — 03一、寻源问道、立德树人、审美是完善人格教育的必修课人类的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文化创造活动的历史,倘若没有了文学、绘画、音乐、诗歌、舞蹈、人类没有了这样一些像空气和阳光一样的精神滋养,我们的世界将是何等苍白!翻阅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在古老的地层中这一切依旧魅力永恒。从远古文化到灿烂的文明。从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到

    理论观察 2021年3期2021-08-31

  • 高品质生活的居民感知与创造路径
    生活和高品位精神生活的生存和发展状态;创造高品质生活是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统一的。基于“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度”3个维度构建高品质生活的居民感知评价指标体系,对重庆市居民的抽样调查分析结果充分反映了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重庆市居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整体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安全感”和“幸福感”指数较高,而“认同度”指数较低,主城都市区和收入较高的居民满意度较高;经济发展的相对落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21年3期2021-08-09

  • 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究
    ,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文章探讨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策略。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游戏;兴趣;音乐素养;精神生活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5-0120-02青少年学生活泼、好动,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将音乐游戏引入音乐课堂教学中,从而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音

    成才之路 2021年5期2021-04-25

  • 现行社会发展趋势下青少年舞蹈教育的发展思路的研究
    大满足,因此精神生活的丰富逐渐成为人们的重要追求。青少年群体具有旺盛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其对趣味性事物具有天然的探索欲望,舞蹈为语言的艺术,舞者在舞蹈中传送给人美感,引人入勝,因此可以充分激发青少年群体的探索欲望。与此同时,舞蹈教育有助于推进实现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舞蹈教师应结合现行社会发展趋势,加快青少年舞蹈教育的发展思路的研究进程。【关键词】精神生活;青少年;舞蹈教育;发展思路一个人的智能由观察能力、模仿能力、空间方位能力以及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3期2021-02-25

  • 聋校学生德育策略分析
    导、丰富聋生精神生活三方面入手,简要分析聋校德育的有效策略。关键词:聋校学生;德育;心理教育;正向引导;精神生活“学校教育,德育为首”,聋校作为对聋生实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的主要场所,聋生在这里不仅需要增长知识、提升技能,还应该促成聋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进而使聋生能够用心理上的完整、思想上的丰满来弥补听、说方面的缺陷,进而使其在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基于此,本文作者立足自身特殊教育经验,对聋生德育的策略进行简要分析如下,供各位同仁参考、交流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5期2020-12-23

  • 北宋生活世界与饮酒精神的多重变奏
    北宋;饮酒;精神生活Abstract: During the nearly 100 years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Song Dynasty, the schools had been abolished, and the creativity of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was weak while drinking became a source of survival a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6期2020-12-18

  • 新时代城区中学班主任工作创新发展策略
    法,构筑学生精神生活的大厦,使其获得丰富的精神滋养。同时,文章论述了新时代城区班主任工作的方法策略与具体案例,以提高班级管理工作实效,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美疗;心灵;精神生活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5-0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8-0013-02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人们的浮躁心理越来越明显,离异家庭也日益增多。这往往会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让其产生恐

    教师·上 2020年10期2020-12-09

  • 基于理性志趣的青年精神生活个性化
    现代社會青年精神生活个性化发展的历史局限性逐步消解,但青年精神生活依然存在个性化假象,主要原因在于兴趣娱乐化、泛化和虚无等结构张力失衡。根据兴趣与个性理论,青年精神生活个性化应该综合关注兴趣的自主性与超越性、多元性与价值性、建构性与习得性,充分把握个性精神生活的主体性、独特性、社会性和自由性。在培育理性志趣的实践中要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构建“趣缘共同体”,培育青年主体间关系,提升青年成就感与获得感。【关键词】 同质化  青年  精神生活  个性化【中图分类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0年14期2020-11-02

  • 探析文学艺术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
    因此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对文学艺术的含义和表现形式的阐述,从而分析出文学艺术与精神生活的关系,探讨文学艺术对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影响。关键词:文学艺术;精神生活;人生价值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物质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对精神和情感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人们对于情感、精神和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文学艺术就是人们获得情感满足和思想认识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人们能够得到精神的满足,并且对于人生产生

    大观 2020年6期2020-10-20

  • 关于加强中职学生法制观念教育的思考
    来愈多的关注精神生活,法制理念逐渐获得更多的关注。中职学生作为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身上肩负着使法制观念发扬传承下去的历史使命,他们如果能够做到知法守法,那么无疑会促进现在党和国家现在所倡导的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分析中职学生法制观念的现状,发现中职学生普遍较为关注专业技能的学习,法制观念较为淡薄,此外,中职学校的法制观念教育工作也有待加强。因此,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应该从不同层面给予足够关注,只有当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形成教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8期2020-09-27

  •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幸福教师;精神生活;个人生活;职业生活;公共生活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7B-0013-04我曾经借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诗句,作为幸福老师的意象。人间四月天,春和景明,天地一体,美不胜言!许多老师在肯定之余,希望我能具体展开,希望能在有美好想象的同时,知道具体怎么做。受诺丁斯的启发,本文尝试从四个方面做些具体阐说。一、精神生活领域人之为人,本质上是因为人有精神生活。我们在教育语境中谈论学生成长时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23期2020-09-15

  • 探讨如何让群众文化从广场走进剧场
    能够使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得到极大程度的满足,传统印象中,群众文化呈现形式主要为广场文化,群众文化的开展是在广场进行。在时代不断发展进步背景下,群众文化的开展不应局限在广场中,需注重发展与创新,逐渐走入剧场中,在此情况下,才能使群众文化获得更广泛的认同和更长远的发展。群众文化的来源为群众,也将为群众服务,群众文化由广场逐渐向剧场当中走入,表面上看为场地的转变,实际上为理念的转变,群众文化在呈现形式上更为广泛,可以以平淡形式呈现,也可以以高端形式呈现。在此情况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0年7期2020-09-10

  • 潮剧的舞台表演艺术及创新研究
    经济的发展、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潮剧已呈现出了新的发展态势。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潮剧表演者需要重视潮剧舞台艺术,加强艺术内涵的创新,从而不断保证潮剧的发展,满足民众的艺术需求。【关键词】潮剧;艺术;精神生活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3-0040-02一、潮剧的舞台表演艺术(一)潮剧的艺术特色分析潮剧的舞台表演艺术,需要研究潮剧的艺术特色。在潮剧舞台表演中,丑角和旦角既是

    戏剧之家 2020年23期2020-08-31

  •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引领
    要:价值观是精神生活的核心。当前部分大学生精神生活呈现出价值观功利化、精神价值追求弱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等混乱与迷失的样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不同层面的基本价值追求,与大学生精神生活发展逻辑上高度统一,是帮助大学生摆脱精神困境的思想旗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信仰生活,促进心理生活的和谐发展,提升伦理生活的质量,指引并规范文化生活的发展方向与传播方式,推动精神生活的健康有序发展。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年2期2020-07-18

  • 手机使用的异化现象刍议
    ;手机异化;精神生活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异化劳动做出四重规定,即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活动的异化、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以及人与人的异化。手机异化是劳动异化的现代化表现形式,用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分析手机异化的现象,有利于在明确其危害的基础上,寻找到形成的原因进而提出手机异化问题解决的路径。一、异化劳动理论的现代化表现之一——手机异化1、人与手机关系的异化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是人的劳动产品之一,凝结着人类的价值,是人类对象化的结果。马克思在《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5期2020-07-04

  • 全媒体时代青年学生精神生活的审视及其重构
    代,青年学生精神生活图景呈现出多样性、活泼性、互动性等特征,同时也存在理想信念世俗化、价值理念认同危机以及道德观念失范化问题。青年学生精神生活理应具备的丰富性与超越性有所缺失,存在目标缺位、秩序紊乱以及动力缺失等问题。这种困境的根源,在于全球化市场化瓦解精神生活的超越性,文化工业化与大众文化市场化消解精神生活的丰富性,社会公共性失落引发非理性的困局。为此,要引领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深刻理解美好生活的价值意蕴,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从而使青年群体

    理论导刊 2020年6期2020-06-21

  • 渗透文化教育,传承传统文化
    议。关键词:精神生活 价值观 素质教育作为一门学习汉语的学科,语文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模式也仅局限在基础层面,虽然较小学阶段学的内容更深了一些,但也还是比较基础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好的就是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其次才是知识的传递。当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国家集体荣誉感也是新课标教育改革对于语文教师的要求,增强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则是语文学科本身就自带的属性要求。基于此,笔者结合着自身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一、感受汉语的魅力所在,彰显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6期2020-06-19

  • 技术创新与利益共享的统一:新科技革命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共享发展
    、物质消费、精神生活等三个关联场域内部利益关系失衡,使得资本主义必然陷入技术创新与利益共享相背离的困境。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马克思划分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阶段,技术创新与共享发展的矛盾仍然客观存在,使得社会主义劳动生产、物质消费、精神生活等三个关联场域内部利益关系矛盾显现。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关口,应积极借力于新科技革命,促进新时代社会主义劳动生产、物质消费、精神生活等各场域内部利益关系趋于均衡,有效保障基于新技术新产业的利益创造水平和基于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20年1期2020-05-21

  • 重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说明了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实际内容,在物质生活满足的条件下,要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人文关怀。关键词 老年人 精神生活 心理健康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已是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客观存在,老年人在社会人口中的比例日渐增多。因此,关注老年人的精神世界精神生活,使他们愉快的度过晚年的时光,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社会价值。1家庭是老年人的精神支柱现代社会生活,大部分老年人生活都有保障,做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期2020-05-11

  • 饮酒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摘要:世人过精神生活的方式不一,饮酒是其中寻常而重要的一种。酒以热力移易着饮者的意识,并进一步改变着自身所处的世界。这迎合了不甘平淡、不愿平庸的世人之内在需要。酒让人脱离疆界纵横的大地,向自由天空升腾。长短有殊的升腾体验在岁月中沉潜,经过有意或无意的价值化,化为信念支撑并不断反哺平庸的日常生活,由此生有可恋、生生相承。对宗教意识淡薄的中国人来说,饮酒发挥着实现日用价值,进而完成超越凡尘之功能。由此可以理解,饮酒作为中国人过精神生活的基本方式何以不可替代。关

    江淮论坛 2020年1期2020-04-10

  • 京剧对农村空巢老人文化生活影响研究
    ;空巢老人;精神生活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5-0224-01老龄化、空巢化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为了提升空巢老人的幸福感,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必须准确提供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京剧作为传统的文化形式,符合老年人的兴趣选择,在调节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农村空巢老人文化生活现状为了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农村地区设置了老年人活动室,方便老年人进行娱乐活动。

    戏剧之家 2020年5期2020-03-27

  • 蕭子良與西邸文士的精神生活* ——以“邸園”與“邸寺”为中心
    邸園;講經;精神生活蕭子良開西邸,是南朝文學史上的一件大事,此前學界討論已經非常充分。本文希望從西邸選址以及西邸中的“邸園”與“邸寺”,來討論蕭子良與西邸文士在西邸的各類活動空間及其展開的文學和佛事活動,藉以討論他們的精神生活。日本學者中嶋隆藏曾撰寫《蕭子良の精神生活》一文,主要討論蕭子良與佛教信仰相關的精神生活(1)[日]中嶋隆蔵:《蕭子良の精神生活》,《日本中國學會報》第30集,1978年,第72—86頁;中譯本收入方旭東主編《日本學者論中國哲學史》,

    古籍研究 2020年1期2020-03-16

  • 关于电视新闻记者采访时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对策;精神生活记者在电视新闻采访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新闻与大众之间进行沟通的媒介。在采访中,由于采访对象、目的等的不同,经常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为问题的出现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采访难度,这就需要记者在采访时运用有效应对策略。一、电视新闻记者采访时遇到的问题(一)素材搜集困难就当前现状来讲,广播媒体、互联网以及报纸杂志等多种媒体呈共生态势,不同媒体都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但是就新闻素材来讲,很多新闻素材比较杂乱,在真假上也难以辨认,一些价值性

    各界·下半月 2020年1期2020-03-08

  • 新时代下的工人阶级文化
    人阶级文化;精神生活作为一个拥有3亿多新工人的人口大国,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中国更加适合谈论工人阶级文化。在中国的众多企业中,国有企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因此,通过国有企业从事相关生产的基层工人来探究工人阶级文化是具有代表性的。目前,中国已进入一个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环境与企业生产条件向良好的方向不断发展。但是,工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却不容乐观。一、工人阶级的定义对于阶级的理解,英国作家汤普森在1963年发表的《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中说:“阶级是社会和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2期2019-12-25

  • 浅谈如何组织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众文化活动 精神生活 组织开展一、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基层文化工作建设中,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扩大文化活动产业的资金投入。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要广纳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当地财政可支撑的范围内扩建文化中心、图书馆、体育广场等,从而为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提供条件。当然,除了国家投资之外,当地政府要做好基层文化工作以及与大型企业重点单位的合作,这样才能够为

    参花(上) 2019年12期2019-12-16

  • 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改善农民的精神生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是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从实际问题出发,发现当前农民精神生活所面临的三个问题,并分析造成这三个问题的原因,最后给出了相应解决问题的途径。[关键词]乡村振兴;精神生活;问题;原因;途径[中图分类号]G123[文献标识码]A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中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性大问题,必须始终把“三农”问题当作全党工作中的重点。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物质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国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7期2019-11-28

  • 构建新时代精神生活的理论资源与路径探析
    一定满足,但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问题则凸显出来,面临着物化意识、宗教幻想、虚无主义等的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批判错误思潮,构建具有优越性与科学性的新时代精神生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批判借鉴外来文化中汲取强大精神动力,并且在实践中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与话语权,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宣传工作,加强文化法治建设。[关键词]新时代 精神生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图分类号]D616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4期2019-11-04

  •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素养;兴趣;精神生活;人文价值语文素养指的是,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渐形成的阅览各种书籍的习惯,培育学生浏览文学作品的能力,独自写作的能力。良好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学的思想感情,有利于语言的积累、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有利于逐步 培养学生形成 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的 全面发展,是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核心部分。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兴趣是最大 的学习动力,每个人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1期2019-09-10

  • 《客房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实践研究
    管理》专业;精神生活;教学现状旅游是人们摆脱城市的喧嚣的一种方式,人们利用旅游来放松自己紧绷的心态,而如今的社会,人们越来越能感受到城市的压力,因此更多的人选择了利用旅游来放松自己的心情,所以旅游成为了时代的热点,带动了旅游行业不断的发展,而高校针对旅游专业学生的培养也是在不断的提高,从而加强旅游行业的建设。1 《客房服务与管理》专业概述《客房服务与管理》专业是高校中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通过实践与理论学习,让学生掌握客房的服务与管理方式的必修课,学生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2019年10期2019-09-10

  • 针对课外读写提高中学学困生整体学业素养的研究
    ,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让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转变成学生积极展开思维活动、印证释义、构建新型知识框架的场所,将课外智力活动中的三维评价目标WHAT(是什么)-HOW(怎么样)-WHY(为什么)逐步过渡到课堂学习中,形成课内课外“两套教学大纲”的完美结合。◆关键词:课外阅读;半自动化读写;优化建构;智力背景;精神生活“对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他在脑力劳动上所花费的时间,大约有三分之一是用在阅读教科书上,而三分之二是用在阅读非必修书籍上。因为,说实在的,思考

    速读·上旬 2019年11期2019-09-10

  • 新时代国企离退休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思想政治 精神生活国企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群众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质量的优劣,关系着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能否认真贯彻落实,离退休职工晚年幸福、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问题交织,各群体利益相互比较牵制,多元价值取向相互渗透影响,为实现真正的和谐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我国是人口大国,在我国人口政策不断调整的背景下,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加严重,意味着我国将步入老龄化社会;与此同时,离退休职工队伍也在逐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9年18期2019-09-05

  • 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异化及其消弭路径
    潮对大学生的精神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部分学生的精神生活陷入了异化危机,具体表现为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缺失、道德认知和主体人格颠覆、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变异。科技与媒介共谋、资本与人性互构、理性与道德纠葛是大学生精神生活异化的主因。为此,必须从树立科学消费观念,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规范广告媒体信息,加强社会舆论引导;提高休闲生活质量,重视精神价值灌输三方面着手消弭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异化。关键词:消费主义;大学生;精神生活;异化;理性消费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

    理论导刊 2019年7期2019-08-27

  • 舞蹈对于职工群众文化的重要性
    ;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中图分类号:J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8-0190-02一、前言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国民的生活质量呈直线上升状态,职工群众的福利待遇和生活水平都有了极大程度的提高。并且就职工群众自身而言,他们也更注重精神生活质量,舞蹈不仅能够锻炼身体更可以陶冶情操,培养艺术文化气息。音乐舞蹈服务体系是社区音乐舞蹈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新型社区音乐舞蹈服务体系的架构主要由组织体系、业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3期2019-08-06

  • 群众文化中美术活动的有效开展探讨
    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日渐丰富,人们更加注重自身文化修养的提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美术活动对群众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然而在群众文化中,美术活动的开展存在局限性。合理地开展美术活动,对促进群众文化的发扬意义重大。关键词:群众文化;美术活动;精神生活群众文化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群众主动参与美术活动,可以缓解生活压力,提升精神生活质量。由于城市群众生活节奏比较快,群众文化常常不能形成合力,美术活动的融入可以缓解群众的压力。美术活动融入群众生活,

    艺术科技 2019年6期2019-07-24

  • 关于广场舞创新性的几点想法
    展。关键词:精神生活;广场舞;定位与创新中图分类号:J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2-0255-02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广场舞作为一种新兴的健身方式以其自身独特的放松方式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受到广大民众特别是中老年妇女的喜爱。在广场舞运动的过程中,不仅能锻炼舞者的身体,还能舒缓精神压力,愉悦心情,更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如今,在住宅小区、城市公园以及娱乐广场等场所到处都能看到跳广场舞的队伍,而在乡村,也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4期2019-07-12

  • 繁荣群众艺术推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群众文艺;精神生活;推动;发展繁荣群众文艺,就要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创作能量激发出来,引导人民群众进行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一、繁荣群众艺术,创作优秀作品繁荣群众文艺,关键是要创作生产出更多优秀作品。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完善工作机制,努力创作生产更多特色鲜明、深接地气、传递正能量、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既要

    活力 2019年6期2019-07-10

  • 高职高专学生网络文学沉迷成瘾问题研究
    ;网络文学;精神生活近年来,我国网络文学发展迅速,由于移动数据网络的巨大推动,利用手机阅读网络文学越来越便捷,网络文学越来越得到青年读者的青睐。大量的网络文学作品不断涌现,各种类型的网络文学作品在起点网、晋江文学网等网络文学平台连载。玄幻文、仙侠文、宫斗文、种田文等各种类型的网络作品层出不穷。有些优秀作品如《甄嫒传》、《斗破苍穹》、《欢乐颂》等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可以说网络文学正在成为我国泛娱乐领域的重要内容源头,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被大规模地投放进我们的

    青年时代 2019年9期2019-05-13

  • 现时代的精神生活
    文化选择是对精神生活方式的选择。文化与人类的精神生活密切相关。文化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发展环境,以及由网络文化和市场经济文化构成的主要文化形态,是影响现时代精神生活的主要文化境遇。文化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发展环境,拓宽了人们的精神视域,但容易导致精神方向的迷失;网络文化创新精神生活方式,但容易消解精神生活的意义;市场经济文化促使精神生活趋于独立,但容易导致精神生活趋于功利。关键词: 精神; 精神生活; 文化; 文化环境; 文化形态中图分类号: B821;G20 文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4期2019-04-17

  • 户外运动与旅游区别
    运动;旅游;精神生活在城镇化和工作化进程逐步加快的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直接解放了劳动力,解放了人们的双手,人们也逐步从繁忙的生活中挣脱了出来,开始注重户外运动与旅游活动,以此来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和精神文化修养,也就促使了以户外运动和旅游为典型代表的休闲娱乐业快速发展。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可以发现,一些人们将户外运动和旅游的概念混淆在了一起,户外运动是一个集体性的项目,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和冒险性,而旅游则是为了实现某一目

    当代旅游 2019年10期2019-04-02

  • 论舞台技术工作
    ;演出效果;精神生活中图分类号:J8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7-0043-01随着我国文化与经济的不断发展,观赏舞台艺术表演也成为广大群众常见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为促进舞台艺术的快速发展,舞台技师需要革新舞台技术,并且创造出新的舞台艺术表现形式,为舞台表演注入新的活力。其次,在创新舞台表演时,舞台技师的个性化舞台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舞台技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的舞台技术,合理使

    戏剧之家 2019年7期2019-03-28

  • 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当代价值的研究
    义 幸福观 精神生活 生态文明 多元性文化作者简介:徐韶晨,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研究。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2.203在人们的生活中,幸福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之一,在幸福的道路上上下求索。而在当前中国的发展,社会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即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说明人们更加关注“幸福”。在社会主义的发展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

    法制与社会 2019年5期2019-03-27

  • 名人故里:独具魅力的旅游景观
    旅游产业 精神生活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不断升温,名人故里作为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成为各地争抢、开发、建设的重点,也构成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然而对名人故里的开发,既要着眼于提升当地的经济收益,也要传承其文化内涵,发挥文化教育功能,从而发掘其中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与其他资源不同的是,文化资源是可持续规模报酬递增的,即对文化资源的利用越多,社会经济收益越大。可以说,一个地区的文化历史有多

    人民论坛 2019年5期2019-03-12

  • 浅谈图书阅读推广常态化机制的构建
    障;常态化;精神生活阅读,从古至今都是社会个体吸收知识、消化知识和充实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智能科技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要加快了社会生活节奏,愈来愈多的社会个体在社会压力下放弃阅读而选择其他方式充实精神生活,今日社会正面临着阅读危机。如果阅读危机不能得到解决,阅读推广机制不能及时建立,势必会影响到我国国民整体素质和国家软实力,图书馆这一文化传播媒介的地位也会得到削弱。在倡导建立“学习型社会”和“知识型社会”的今天,构建阅读推广常态化机制,引

    卷宗 2018年28期2018-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