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

  • 先秦诸子论“安危”
    摘要:先秦诸子论“安危”的历史背景包括中华民族积极应对安全威胁历史传统、以史为鉴优良传统、传统安全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激荡的社会局势。对“安危”一词的论析几乎涉及诸子百家,杂家、法家、儒家等先秦诸子对安危问题较为重视。先秦诸子重视安危形势及其研判,高度关注国家安危特别是政治安危,重视军事及其将领、国君、人民群众在国家安危中的重要作用,重视道义在国家安危中的特殊作用。虽时隔千年,其依然彰显出持久的魅力,对当下的国家安全工作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安危;诸子

    西部学刊 2023年11期2023-07-04

  • “温诸子”略说
    嘉庆子“诸子”这个名目,源于西汉刘歆辑《七略》。刘氏把先秦至汉初各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将各家著作辑为《诸子略》,又著录“凡诸子百八十九家,4324篇”。后世据此概括各家著述為“诸子百家”,也称先秦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或他们的著作为“诸子”。四川话有“温诸子”一词。“温诸子”的本义,是说读书人没有把“诸子百家”的学说学懂弄通,不能熟练掌握运用,而需要时时温习。后来“温诸子”一词被泛用于三教九流七十二行,不仅用指未能深入堂奥

    文史杂志 2023年3期2023-05-06

  • “温诸子”略说
    嘉庆子“诸子”这个名目,源于西汉刘歆辑《七略》。刘氏把先秦至汉初各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将各家著作辑为《诸子略》,又著录“凡诸子百八十九家,4324篇”。后世据此概括各家著述為“诸子百家”,也称先秦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或他们的著作为“诸子”。四川话有“温诸子”一词。“温诸子”的本义,是说读书人没有把“诸子百家”的学说学懂弄通,不能熟练掌握运用,而需要时时温习。后来“温诸子”一词被泛用于三教九流七十二行,不仅用指未能深入堂奥

    文史杂志 2023年3期2023-05-06

  • 论近代诸子学研究与文化自信
    150080近代诸子学的兴起迫于由民族危机引发的文化危机,因而与中国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密切相关。正如始于1840年的近代哲学肩负着救亡图存与思想启蒙的双重历史使命一样,近代哲学家拥有较为明确的文化自觉意识,对诸子思想的解读和诠释加入了乾嘉学派未曾关注的文化自信问题。与此相一致,近代哲学家更加注重在全球多元文化的视界中审视诸子学代表的传统文化,通过诸子思想与西学比较、借鉴西学等多种方式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就教于方家

    理论探讨 2022年6期2023-01-09

  • 口传、书写与立言:诸子学派文本的经典化
    [摘 要]诸子立言文本具有学派性质,其经典化的过程,是在口传与书写两种方式下发生的,因此具有内在的矛盾。礼崩乐坏促使经典的形成从口传时代向书写时代过渡。而进入书写时代的诸子,在力图实现文本经典化的过程中,却仍然重视口传,并把口传作为文本的基本阐释方式,由此扩大了学派文本的影响力,在文化记忆的延续形态从“仪式一致性”向“文本一致性”转变的过程中,为学派文本最终的经典化奠定了基础。[关键词]口传 书写 立言 诸子 经典化[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七

    北方论丛 2022年2期2022-03-11

  • 诸子鉴我引论
    何借鉴使用先秦的诸子文化,来服务于当代中国主流人格的建构? 这显然是一个比较大而复杂的问题。 本问题若能得到深入而持久的探究且又于现实中卓有成效,这无疑是对当下中国“文化自信”的一种很好的确认、诠释与践行。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历时性,它需要经由时代的诠释与创新,才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当代,服务于当代的文化建构,本文所为,即是这方面的一种尝试。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是本文所提到的“诸子”,未作特别说明者皆指先秦诸子,以对应于中国的轴心时代;二是本文仅是“引论”,

    临沂大学学报 2021年2期2021-12-24

  • “地方性知识”视域与先秦诸子哲学起源 ——战国诸子至汉代史家的第一次研究思潮
    00083)先秦诸子哲学的起源问题,是中国哲学史的重大问题,甚或说是研究中国哲学的根本问题。《淮南子》称:“根本不美,枝叶茂直,未之闻也。”(《淮南子·缪称训》)从中国哲学史来看,自从先秦诸子哲学产生以来,战国至汉代的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如庄子、荀子、班固等,就把先秦诸子哲学的起源问题自觉纳入其学术视野,这是在“地方性知识”视域中的第一次研究思潮。第一次研究思潮从战国中晚期至汉代,涉及的文献有《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篇》《尸子·广泽篇》《吕氏春秋·不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12-08

  • 王静著《激变时代的思考者:郭沫若与其诸子观》出版
    考者:郭沫若与其诸子观》,2021 年2 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郭沫若的传统文化背景、理论方法转型以及诸子研究的过程进行考察,分别详述郭沫若对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辩思潮的学术研究,也对于其文学作品中的诸子观点进行总结,为学界提供了一部全面且详尽地展现郭沫若诸子观的专著。作者还试图通过对郭沫若近30年诸子观研究,探索激变时代中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的态度与观点。

    郭沫若学刊 2021年3期2021-11-11

  •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散文教学的思考及策略探索
    文对高中语文先秦诸子散文教学的相关内容展开思考,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对教学资源加以整合、拉近学生同学习内容的距离以及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等教学建议。关键词:高中语文 先秦诸子散文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8.040先秦诸子散文中蕴含着当时的先进思想,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见识,还可以引导其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在实际开展高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应重点针对先秦诸子散文展开思考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8期2021-01-06

  • 释《文心雕龙·诸子》篇“混洞虚诞”
    勰在《文心雕龙·诸子》篇论述诸子之文的“纯粹之类”与“踳驳之类”时,有如下一段话:然繁辞虽积,而本体易总,述道言治,枝条五经。其纯粹者入矩,踳驳者出规。礼记月令,取乎吕氏之纪;三年问丧,写乎荀子之书:此纯粹之类也。若乃汤之问棘,云蚊睫有雷霆之声;惠施对梁王,云蜗角有伏尸之战;列子有移山跨海之谈,淮南有倾天折地之说:此踳驳之类也。是以世疾诸混同虚诞。其中“是以世疾诸混同(洞)虚诞”一句引发诸多学者不同见解,但对此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却寥寥无几。现有对《诸子》的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4期2020-12-20

  • 论明代古文选本中的诸子
    孟等以说理为主的诸子,“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今之所撰,又以略诸”。①(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北京:中华书局1977 年版,第2 页。这一屏诸子于总集之外的做法,影响后世古文选本深远。《古文关键》《崇古文诀》《文章轨范》《文章正宗》等宋代古文选本,都没有选诸子,②南宋汤汉的《妙绝古今》选了《孙子》《列子》《庄子》《淮南子》等诸子文章,但仍极为少见,不是普遍现象,且《妙绝古今》在后世的流传远不如《古文关键》《崇古文诀》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12期2020-12-10

  • 先秦散文文学及其文化渊源探究
    方璐书名:先秦诸子散文文体及其文化渊源作者:侯文华出版单位: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17年ISBN-9787101123913定价:68元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如《左传》《国语》《战国策》这样的历史著作,还有如《论语》《墨子》《孟子》这样的各学派文章或是言行记录的著作,这些被统称为先秦散文,前者属于历史散文,后者属于诸子散文。散文的发端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但先秦时代的散文才是中国散文的发轫。先秦散文确立的文化精神给后世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散文史上具有崇

    语文建设 2020年9期2020-10-13

  • 碎片化的子学如何返朴
    ”。[1]145诸子学作为传统学术门类之一,在当代的研究中同样遭遇了碎片化命运,学者或关注一家一子的研究,或基于某一现代学科视角在诸子各家中选取特定内容做研究,和目前某些历史学者的问题一样,他们很少关注到总体性即诸子思想整体层面的面貌(如诸子间的关系,诸子作为一个群体其内在的组成结构,诸子思想所共享的问题等等)。在这层意义上,我们说当前的诸子学研究有碎片化倾向。本文将结合诸子学界近年关于“新子学”的探讨来思考如何对治子学研究碎片化的问题。一 “新子学”对于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01-18

  • 贯注“子学精神”的子学文献整理与“新子学”建构 ——写在方勇《方山子文集》出版之际
    入其除《子藏》、诸子普及类著作、地方文献整理等之外的诸子学、先秦文学史、诗学、方志艺文等方面论著数十种,带有学者个人学术史的性质。读者览其《文集》目录,即见其治学用力之勤,涉猎之广,学养之深,著述之丰。方勇教授是以诸子学研究饮誉中外学界的当代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研究专家,而其学问之根基实在诸子学,故本文拟以其诸子学研究为主线,梳理其学术发展之脉络。治学之始,方勇教授即专注于《庄子》及先秦诸子,20 世纪80 年代后期与陆永品先生合作完成《庄子诠评》一书。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4期2020-01-18

  • 名家不出于礼官考论
    550025)“诸子出于王官”说源自《汉书·艺文志》,是班固在继承刘歆《七略》基础上提出来的重要论断,他将诸子起源推阐上古官守。此论作为学术思想史上的重要论题,在近代一度引起很大争议,以章太炎为首的一派学者竭力为其寻找依据,而胡适等另外一些学者则激烈反驳,坚持“诸子不出于王官”说,双方各执己见,终无定论。目前,学者们关于诸子是否出于王官的问题讨论较多,而对具体诸子学派出于某具体官职的研究甚少。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云:“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1]17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9年6期2019-12-29

  • “新子学”与经典价值的再发现 ——由“新四书”的建构谈起
    重回归原点,探求诸子时代的原始面貌,又面对当下,展望未来,研究“新子学”对中国与世界文化的重构。在发展过程中,“新子学”除注重自身理论的建构外,也注重与“新儒学”“新经学”等思潮的交流与对话。经学作为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学术形态,在当代社会也面临新的发展局面。近年来,学者对儒学的经典也开始进行重新界定,提出很多全新的构想,如梁涛先生提出以《论语》《礼记》《孟子》《荀子》为“新四书”,进行儒学的创新与重建[1]。“新子学”要求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重构,首先便要回

    管子学刊 2019年2期2019-12-14

  • 初中语文之先秦诸子的有效教学
    文化为主导的先秦诸子越来越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重视。但由于国学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含了古代的文学、历史、思想、艺术、科技等多个方面,并且有很多内容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生活,学生和家长在学习中由于缺乏足够的国学素养而难以辨别,容易造成学习的误差。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了一定篇幅的先秦诸子的作品,这些文章既是优秀的散文,又是蕴含着深刻思想的哲理作品。以这些作品为范例,探究先秦诸子的有效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对国学的深刻认识。关键词:先秦诸子;有效教学“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52期2019-10-21

  • 经学化?儒学化?
    了秦代与汉初的“诸子传记博士”阶段,经汉文帝设立博士官诸子并进,武帝时期,在普遍确立“经学博士”的过程中,“经学”本身的概念也发生了改变。博士官的任用范围也从诸子百家缩小到六艺经学范畴内。如今,不应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误认为汉代博士官自始至终均出自儒家。【关键词】博士官;西汉;诸子;经学;儒家【中图分类号】K234 【文献标识码】A《史记》载“博士”一词战國时已有,但仅为“稷下先生”别称,非正式官职。直至历经秦诸子传记博士、汉代与举荐贤良文学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2期2019-06-11

  • 浅谈先秦诸子散文中的说理精神及内涵
    陈明月摘要:先秦诸子散文有《论语》、《孟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等。它们耳熟能详,可娓娓道来。而这种特殊的文学现象是出现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独特审美形式,其体裁的独立,审美的标新,为中国散文奠基。其说理精神和内涵也为人所称赞。关键词:先秦诸子散文;说理精神和内涵先秦诸子散文具有较强的鉴赏性,其内涵极为丰富,有大量真理体现,从这些散文集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不同的代表思想,这些思想中充分表现出了代表人物的人生价值观,这

    北方文学 2019年36期2019-01-10

  • 先秦诸子研究专栏
    华平主持人语先秦诸子学研究是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文、史、哲各学科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暨南大学的人文学科向有重视先秦诸子学研究的传统,早在20世纪初,著名国学学者、暨南大学中文系陈柱教授(1890—1944)即曾专注于此,著有《墨学十论》《老学八篇》《庄子内篇学》《诸子概论》《子二十六论》《公孙龙子集解》等先秦诸子研究著作多种,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学术慧命,薪火相传。为推进当前学术界先秦诸子学的研究,赓续暨南大学的学术传统,《暨南学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11-13

  • 先秦诸子学的流变
    思想的辉煌时代,诸子学不仅是研究古代学术的重要材料,更是滋养后代学者的重要来源,战国以来几百年的时间,一批学者对当时诸子学的现状进行思考和总结,一批重要文献的问世为当今研究、梳理诸子学和回归文本背景提供了文本基础。一、先秦诸子学的发端时期——从学在官府到学在诸子上起三代“学在官府”,学术文化为国家所垄断,所有的古典文献世世代代掌守在王官们的手里,不许向外流传,这些王官实际所具有的种种知识便是所谓的“官学”,具体情况正如清代学者汪中所说:“西周之世,王朝之政

    新生代 2018年18期2018-11-13

  •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策略初探
    赵海玲《先秦诸子选读》是一本重要的选修教材,它对于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教授《先秦诸子选读》却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等诸多困难与挑战。笔者结合先后四轮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现将教学中的点滴感悟及做法列述如下:一、引导学生亲近诸子,消除对经典的隔膜先秦诸子散文时代久远,深奥难懂,学生往往提不起兴趣。因此,在进入课程学习前,我先播放了易中天教授的《我读先秦诸子》,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思想是我們的根。其实学习《先秦诸子选读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9期2018-10-20

  • 浅析先秦诸子思想对于中学生的影响
    要的时期,而先秦诸子思想则使那个时代成为历史上文化发展最灿烂的一个时代,主要由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构成,此外还有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和纵横家思想等。高中语文课本《先秦诸子选读》选取的先秦诸子散文更是这些思想中的精粹,笔者现从其对中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学习方法及写作三个方面阐述其意义。一、先秦诸子思想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影响中学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形成正确价值观、培养社会高度责任感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中学生人格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先秦诸子散文历来被人

    新课程(下) 2018年6期2018-02-26

  •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策略初探
    赵海玲《先秦诸子选读》是一本重要的选修教材,它对于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教授《先秦诸子选读》却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等诸多困难与挑战。笔者结合先后四轮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现将教学中的点滴感悟及做法列述如下:一、引导学生亲近诸子,消除对经典的隔膜先秦诸子散文时代久远,深奥难懂,学生往往提不起兴趣。因此,在进入课程学习前,我先播放了易中天教授的 《我读先秦诸子》,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思想是我们的根。其实学习《先秦诸子

    中学语文 2018年27期2018-02-09

  • 《文心雕龙·诸子》析评
    要:《文心雕龙·诸子》主要评议先秦至魏晋诸子之书的性质、起源、发展及其风格和特点,整体述评较为公允。但文中涉及“子”“诸子”“经”“儒”“论”等经典性质的概念及其关系等问题模糊不清,却少有人论及。笔者对此及由此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析评。关键词:子 诸子 经 儒 论《文心雕龙·诸子》作为文体论的一篇,主要评议先秦至魏晋诸子之书的性质、起源、发展及其风格和特点,整体述评较为公允,促进了人们对子学的认识。刘勰认为诸子之文从内容、文体、明理等方面整体后不如前,但并不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1期2018-01-25

  • 先秦诸子寓言研究
    何花【摘要】先秦诸子寓言在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以其独特的视野和角度对于事理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和说明,至今仍然有着非常重要教育的意义和借鉴的价值。先秦诸子的寓言各自有着自身的特点和特征,其中的表现手法更是有很大的差异性,本文主要对先秦诸子寓言进行探究和分析。【关键词】先秦;诸子;寓言【中图分类号】I20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058-01中国的寓言是一种悠久的文学,更是一种特色的文化,春秋战国时期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0期2017-12-12

  • 诸子百家知多少
    弟之间的通称。“诸子”包括各家学派,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中提到诸子有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提到诸子有儒、道、陰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隋书·经籍志》中提到诸子有儒、道、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兵、天文、历数、五行、医方十四家。现今流传的先秦诸子书有:1.《管子》(管仲)2.《邓析子》(邓析)3.《墨子》(墨翟)4.《老子》(李耳)5.《文子》(老子弟子)6.《关尹子》(关尹喜)7.《列子》(列御寇)8

    养生保健指南 2017年12期2017-12-07

  • 浅谈《先秦诸子选读》有效教学策略
    文选修课程《先秦诸子选读》的内容是先秦文学中的精华部分,不仅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知识体系的典范文本,也涉及到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彰显其内容特点和德育价值。一、《先秦诸子选读》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首先,高中选修课程《先秦诸子选读》中选择的教学内容,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辩证方法论,对当前高中生的人生成长与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先秦诸子选读》中的教学内容,大多是先秦先贤对人生、社会和世界的感悟,其中有很多有深度的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12期2017-01-16

  • 先秦诸子学的发端与形成
    )哲学研究先秦诸子学的发端与形成刘昕(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省齐鲁文化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14)诸子学研究不等于诸子研究。以先秦时期为界定诸子的范围,以当世及后世先秦诸子研究的发端与形成为研究对象,论述先秦诸子学从战国发端期的混沌到秦汉形成期的明晰再到《汉书·艺文志》定型期的确定这一过程,分析“艺文志诸子学体系”形成的内外因,旨在打破定势思维,抛开固有的诸子分类观念,尽力考察其体系之外的原始面貌。先秦诸子学;发端与形成;流派划归;成因诸子学研究不等于

    东岳论丛 2016年6期2016-09-23

  • 从《文心雕龙.诸子》看刘勰文学精神
    学精神。本文既以诸子篇为代表分析刘勰所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文学精神。关键词:刘勰;诸子;文学精神;创新;宗经诸子篇是刘勰对于先秦至魏晋的子书的评述,从入手对子书名义性质的阐述定义到着重论述先秦子书的思想内容并列举孟轲、庄周以至青史子等九流十家的著作,揭示其内容特色。在此篇中对于子书洋洋洒洒的评述中笔者认为在经意或不经意间不无表现出刘勰的某种文学精神。一、文学精神的自觉汉末建安年间开始,文学创作已跨入一个新的时期: 文学自觉时代。《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5期2016-06-30

  • 罗根泽诸子辨伪成就
    代表人物,侧重于诸子的考证和辨伪,学术习惯和学术思想受顾颉刚的影响甚大,所辨伪书,论证精密,资料宏富,行文朴实无华。本文主要以《战国前无私家著作说》与《探源》为例来考察其学术特点。关键词:罗根泽;诸子;辨伪;考证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6.07.043中图分类号:K23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7—0156—03罗根泽(1900—1960),字雨亭,直隶深县(今河北深州市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7期2016-05-14

  • 诸子百家”从何而来?
    鸣的局面。所谓“诸子百家”,又叫“先秦诸子”。“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或尊称,“诸子”指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指》中提到诸子有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提到诸子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10家。《隋书经籍志》中提到诸子有儒、道、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兵、天文、历数、五行、医方14家。其中以儒(创始人是孔子)、墨(创始人是墨子)、道(创始人是老子)、法(韩非子为集法家之大成者)四家影响最大

    百科知识 2016年8期2016-05-14

  • 诸子纪》的写作
    徐江《诸子纪》取名的灵感来自对几部国外文学作品名称的混乱记忆。现在回想起来大致包括——哈代的诗剧《列王》、菲尔多西的史诗《列王纪》,以及旧约圣经中的《列王记》。这三部作品没什么逻辑上的联系,如果非要扯出一条脉络,大约它们都写到了国王——历史上的和传说中的。《诸子纪》则不是,它主要是写那些为文明进程做出了不同程度推动(无论在今人看来是正面还是反面)的贤者的。上述作品对其更多的启发,还是来自于题目的语序。起意写《诸子纪》,首先是因为有一天猛然意识到汉语里“诸子

    诗潮 2016年9期2016-05-14

  •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冯尚才《先秦诸子散文选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冯尚才社会浮躁,人们趋利追名,忘记孝悌、诚信等,这是目前社会中存在的道德问题。教育除了传播知识外,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育人,教化百姓。针对现实,联系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教学任务和特点,首先关注了《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这本教材在当下意义;其次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有关规定及要求根据社会现实做了解读,强调了这门选修课程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性;最后对这门学科的教学方向、思路给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借

    文学教育 2016年35期2016-04-03

  • 继承传统 古为今用——评《先秦诸子思想精华与文学价值研究》
    用 ——评《先秦诸子思想精华与文学价值研究》孙鸿亮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灿烂辉煌,其中先秦子学是我国学术思想的根本,是中华优秀文化进步与繁荣的“源头活水”,值得我们不断地探索和挖掘。2015年5月,霍建波的《先秦诸子思想精华与文学价值研究》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七章二十五节,洋洋洒洒26万多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一、继承传统,古为今用。《中国教育报》概括第二届“新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时这样说:“把古典时代诸子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12-08

  • 再论“杂家”义定及其学术特异性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与儒、道、墨、法、阴阳、名、农、小说等“九流十家”并列。《汉志》认为“杂家”的特点在于以“王治”作为指导思想,从而综合诸子各派不同的学说,并用于治国之中。然而不少学者认为“杂家”不能自成一家,甚至认为杂家实为杂拼而来,进而否定“杂家”的存在价值。检视前人对“杂家”分类的见解,疏理“杂家”的流变,可以发现,“杂家”吸收诸子之说以成其学,综合众长,性质虽与儒墨等诸子学有别,然亦可自成一家。关键词:《汉书·艺文志》;杂家;诸子;目录学

    江汉学术 2015年5期2015-04-18

  •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策略初探
    一、《先秦诸子选读》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作为一个高中生,必须“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先秦诸子选读》为我们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开设《先秦诸子选读》,首先可以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鉴赏能力、培养人文精神。先秦学派众多,向来有九流百家之说,正可谓百花齐放、百

    陕西教育·教学 2015年3期2015-04-10

  • 论《庄子·天下》对诸子的学术批评 ——以“天下”、“内圣外王”、“道术”为关键词
    《庄子·天下》对诸子的学术批评 ——以“天下”、“内圣外王”、“道术”为关键词唐祉星(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20)《庄子·天下》对于诸子的学术批评历来为学界所关注。论文尝试以“天下”、“内圣外王”、“道术”作为理解《庄子·天下》的核心关键词,通过对这三个核心关键词的考察,认为《天下》中提出的“天下”是诸子立论的学术对象,“内圣外王”是诸子努力实践自身学术的途径,“道术”是衡量诸子学术价值的标准。指出《天下》中对惠施的批评内容绝非误入,进而对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3-10

  • 关于“新子学”几个基本问题的再思考
    其与客观存在的“诸子学现象”有内在关联。“新子学”这个符号下所指的正是发掘于“诸子学现象”又全面超越诸子学形式与内容的一种全新事物。大体而言,“新子学”应该包括两个层面,即哲学性“新子学”和学术文化性“新子学”。第一个层面,即理论层面,它是我们在面对自身与世界时基本思维方式的变革,是以此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哲学,可以称之为“新子学”哲学。第二个层面,是指在这种全新哲学的观照下,对学术文化所进行的重新发现、梳理、建构和发展,可以称之为“新子学”学术文化工程。一

    江淮论坛 2013年5期2013-11-16

  • “历史内化”视野中的诸子学新探
    030006)诸子学研究汗牛充栋,且时有质疑之声。刘士林在《先验批判》中说:“对于先秦诸子来说,他们写作和游说的目的,根本就是与当代人所谓的审美需要无关,因此古代各种文本主要是一种政治文本。他们在汪洋恣肆和才华横溢的表象背后,充满的都是对现实世界的功利性追求。我曾指出,先秦显学中的儒、道、墨三家,之所以激烈地相互进行思想斗争,主要是他们分别代表着完全不同的社会政治理想。”[1]45—46同时,他认为当代庄子研究中的两种主流倾向玄学化和美学化是站不住脚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5期2013-04-12

  • 清末子学复兴考
    路径,试图从传统诸子学说中探索利弊得失,为治国方略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也得出子学不足以救亡图存,必须向西方学习富国强兵的先进技术,对传统的子学重新认识,提出新的政治主张与学术思想观念。清末;子学;复兴考子学是我国传统学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先秦诸子学说。先秦诸子学说不仅在传统子学中地位最高,而且对历代社会变革、思想文化影响尤为巨大。明朝与清初的学者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宋代以来的儒家理学系统,直到清朝中期古文经学或称扑学的崛起才遏止住其继续前进的势头。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4期2013-01-21

  • 冯远古代人物画选
    冯远诸子图 ·韩非子造像 180cm×90cm诸子图·孔子造像 180cm×90cm诸子图·老子造像 180cm×90cm诸子图·孟子造像 180cm×90cm诸子图 ·墨子造像 180cm×90cm诸子图·孙子造像 180cm×90cm诸子图·荀子造像 180cm×90cm诸子图·庄子造像 180cm×90cm

    连环画报 2012年12期2012-11-13

  • 孙德谦及其诸子
    学者,平生治学以诸子学为归宿,著述有《诸子要略》、《诸子通谊》、《诸子发微》、《诸子概论讲义》、《十家文编》、《诸子通考》内外篇等多种。王蘧常称“先生于学,诸子最为专家,造述独富”,张尔田称“诸子之学,创始益葊与弟”,又称“自唐以后,言诸子而能本于《汉志》者,实自吾两人始”。而今人追论诸子学之兴起,往往遗漏于清代与民国之间,如郭齐勇、吴根友《中华文化通志·诸子学志》(1998)、罗检秋《近代诸子学与文化思潮》(1998)、刘仲华《清代诸子学研究》(2004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5期2012-04-07

  • 敦煌诸子文献分类刍议
    摘要:历代书目对诸子类典籍的分类多有不同。本文主要依据《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通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目的分类,结合敦煌文献所存诸子写卷的内容及数量等,对敦煌诸子文献作了界定和分类。关键词:敦煌文献;诸子;分类中图分类号:G2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06(2011)02-0104-04Comment on classification of Belles-letters in Dunhuang Manuscripts

    敦煌研究 2011年2期2011-09-22

  • 《汉志·诸子略》与先秦至汉代诸子学的发展
    002)《汉志·诸子略》与先秦至汉代诸子学的发展张 玮1,高 威2(1.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江苏南京 210093;2.河北大学图书馆河北保定 071002)诸子学发展变迁折射出传统学术思想史的发展脉络。从《庄子·天下篇》《淮南子·要略》《论六家要旨》到《汉志·诸子略》,几代学者通过对诸子百家源流及学术特点的总结和梳理,勾勒出先秦两汉时期的学术特色及发展大势,体现了这一时期思想界对诸子文化现象的反思。《汉志·诸子略》对各家学术流派分门别类,并分析、总结其优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5期2011-04-08

  • “先秦诸子散文”教法探微
    纯中国学时期”的诸子文章,是我国文化传统最重要的根脉,在我国古代的几千年历史中,人们思考天与地、社会与人生几乎都没有跳出这些哲人思考的樊篱。高二时,我校选用了人教社“先秦诸子选读”作为选修教材,我们试图通过诸子文章的学习来弘扬传统文化,开启学生智慧,涵养学生德行,砥砺学生人格。诸子散文博大精深,作为选修课,教材挖掘到什么深度,拓展到什么广度,怎样处理选修和高考古文教学的关系,从诸子散文中学习什么,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现将教学中的一点思考和作法呈现如下:1、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4期2009-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