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

  • 试论眩晕症状与病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病证[1]。眩晕会给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带来双重负担,对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不利影响,积极开展眩晕的治疗有着迫切的临床需求[2]。中医药对于眩晕的防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疗效。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了关于眩晕的记载,并对它的病因病机进行了充分的阐发。时至汉代,医圣张仲景提出了痰饮作为眩晕病因的观点,及诸如泽泻汤及小半夏汤之类的有效方剂。沿至后世,通过医家不断的研究探讨,逐渐形成了因风、因火、因痰、因瘀、虚实夹杂及标本虚实等众多观点。

    光明中医 2022年4期2023-01-04

  • 肝病中医文献抽取解析及数据协同化管理软件设计
    疗效。《中医临床病证大典肝病篇》(以下简称“病证大典”)拟整理归纳历代中医药经典文献中与肝病相关的论述,便于广大师生和中医医疗工作者总结学习肝病临证经验。但是中医药经典文献数据量大,从中寻找相关的肝病数据比较困难。本文利用J2EE设计和开发了一个肝病中医文献抽取解析及数据协同化管理软件,该软件利用模式匹配技术,对中医药经典文献中的文献资料进行抽取和解析,能把与肝病有关的病名、病因、病机、病证、治法、用方、用药、医话医案等相关数据自动提取出来,提高了“病证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2年2期2022-07-08

  •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古代文献曲泉穴临床应用规律研究❋
    可以治疗本经所主病证又因其为肝经合穴而能调节脏腑失调诸证[1]。随着中医针灸的不断发展,曲泉穴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为提高其临床疗效,指导实践,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曲泉穴相关古代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其临床应用规律。1 资料与方法1.1 检索方法以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医典》[2](第五版)收录的1156部古典书籍为检索源,将电子与手工检索相结合,以“曲泉”为检索主题纳入相关古代文献,同时参照古籍现代排印本对所纳入的条文进行比对验证并建立数据库。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年2期2022-04-19

  • 试论《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病-症鉴别思维的培养
    作为症状又可作为病证的描述,如肺系病中的“咳嗽”、心系病之“心悸”、脾胃系病中的“胃痛”“腹痛”“便秘”等。由于其具有既可作为病证又可作为症状的双重属性,如何在诊断过程中将其明确,一直是课堂和临床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在临床实践中给学生带来较多的困扰。明晰症状和病证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将提升学生鉴别诊断能力,有助于临床诊疗思维的建立和培养。心悸,既是心系疾病中的重要病证,又作为伴随症状出现在多种中医内科常见病证中。文章拟以“心悸”为例,并辅以两则医案进行论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24期2022-02-17

  • 《名老中医之路》遣方用药经验撷英
    为底,对书中主要病证及方药进行梳理归纳,从而探寻其蕴含的遣方用药经验。1 名老中医论及的病证情况首先以疾病为线索对书中论及的病证按相应条件进行梳理,后通过检索和统计进行对照,最后归纳整理。相应条件限制如下:只提及病证者不计,既要有具体病名,又要有具体对应的方剂名;同病证不同方药记1种;立方施药以各医家亲身施治为准;只对诊治痊愈的疾病给予统计,失败的不予统计;针灸等相关医术不列入统计。通过对书中病证的梳理,共归纳出94个有代表性方剂的主要病证,相应方剂200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6期2022-02-16

  • 针灸治疗眩晕病证的古代文献研究※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证,涉及多学科领域,临床机制复杂,专注于前庭疾病研究的巴拉尼协会将其归属于前庭症状[1]。中医认为,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以眼花或眼前发黑,以及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为主要表现[2-3]。眩晕病证在古代文献记载中有“眩晕”“头晕”“目眩”“风眩”“头眩”“头旋”“掉眩”“眩冒”“冒眩”“癫眩”等不同称谓[4],在该病治疗方面,近代研究报道针灸治疗结合中医辨证可取得显著疗效[5]。由此可见,针灸治疗眩晕病证临床中应用普遍,但其在选穴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24期2022-01-21

  • 方证相应的理论探讨
    相应即是方剂对应病证[1]。方证相应是辨证论治的必然要求,其实质强调了理法方药的统一[2]。在中医诊疗整体观中,不仅方证之间相应,理法方药的各个环节均应互相对应、一以贯之。基于此,医家对方证相应做出了诸多拓展和延伸,如“理法相应”[3]、“方剂与治法相应”[4]、“方证与体质相应”[5]等。本研究基于方证相应理念,探讨辨证论治中多个层面与病证的相应关系,包括药物剂量及配伍比例与病证相应、剂型与病证相应、煎服法与病证相应等,以期为推动方证相应理论深化发展提供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9期2021-12-05

  • 传统及中西医“病证结合”的同与异*
    的诊治原则,这种病证结合的诊治原则极大影响了后世医学的发展[1]。当今的病证结合模式,因“病”的内涵差异,有传统病证结合与现代中西医病证结合之分[2];前者指中医“病”和“证”的结合,后者则指西医“病”和中医“证”的结合。现代版“病证结合”与传统“病证结合”之间存在迥然差异,明晰两者的“同”与“异”,对中医的传承和创新或有所启示。1 两种病证结合的共性“病证结合”模式自古有之,非现代之创举;中西医病证结合是在传统病证结合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两者有一些相同之处

    天津中医药 2021年4期2021-12-02

  • 浅析赣南地区民间验方治疗病证分类及其用药特色
    源方剂。1.5 病证分类标准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整理本次搜集到有明确病证归属的验方,按照病证归属分类并统计[3-4]。2 结果2.1 赣南地区中药验方病证分类 本次验方统计,筛选出具有明确中医病名归属的验方共1790首。按病种分类,以胃痛、腹痛、腹泻、便秘等脾胃系病证占比为18.16%,疾病验方数量第一位。其后依据数量排名是:含有鼻炎70个中医五官及杂证类验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10期2021-06-16

  • 基于古文献探析照海穴临床应用特点
    如其中不能包含的病证或不能准确概括的病证,则以古籍所载病名为准,其科别和属系按照病证的病因病机进行分类,若不便分类即归为其他,如“淫泺”归为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痃气”归为中医内科学,其他病证。③书名规范化。对于不同书名但实则为相同书籍的现象进行规范,如:将《勉学堂针灸集成》规范为《针灸集成》。④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和分解。如《针灸大全》[10]:“泄泻不止,里急后重。下脘一穴,天枢二穴,照海二穴”。在本条文本中“泄泻不止,里急后重”均为“痢疾”的临床表

    光明中医 2021年5期2021-04-06

  • 手厥阴心包经五输穴主治疾病谱的古代文献研究*
    穴对于脑病等其他病证具有特殊疗效[1-2],心脑之间生理病理上的作用机制也在探索中得到证实[3-4],表明其经穴应用范围还有很大扩展空间。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一类重要的腧穴,《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和《难经·六十八难》载,井、荥、输、经、合五穴各有其相应的特点。而现代医家临床运用手阳明经五输穴组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取得较好疗效[5],一些科学研究也发现,五输穴具有特殊的生物物理特性[6-9],说明五输穴作为一组腧穴也可能存在其特

    河南中医 2021年2期2021-02-25

  •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深入研究,提出了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的概念。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是将现代医学科学中,西医所确定的疾病复制在动物身上,同时利用中医理论指导,将中医的证候复制到动物模型上,使研究的模型既具有了西医疾病特点,又具有了中医证候特点,比单纯疾病模型或者单纯证候模型具有更强的说服力,从而使医学科学研究更具有针对性,更好地将微观与宏观、抽象与具体整合[4]。随着现代医学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就近年来关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成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年7期2020-12-28

  • 基于数据挖掘的《名医类案》内伤湿热病证组方用药规律*
    直以来,内伤湿热病证都是医家临证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宋金元以迄明代是中医药学术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湿热”理论的繁荣时期,对于“内伤湿热”的研究尤其丰富[1]。《圣济总录》[2]指出“脾胃素有湿热,《脾胃论》[3]中多有关注“经中有湿热”,“肾肝中伏湿热”等内伤湿热,《名医类案》(1552年)是明代医家江瓘父子穷毕生精力完成的医案类著作,全书十二卷,收录医案2500余则,反映了明代以前大多医家的临证经验,为现代研究明代以前的医学成就提供了资料,促进了后世

    陕西中医 2020年3期2020-04-13

  • 病证结合模式下骨质疏松症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辨证相结合的现代病证结合模式,是当前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开展临床与科研实践的重要模式之一[1]。动物模型是医学实验研究过程中的重要载体,以中医基础理论和病证结合理论为指导,构建出既符合西医疾病特征又具备中医证候特点的规范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开展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2-3]。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全身骨骼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之一[4-6]。在我国,有学者研究表明以-2SD为诊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9年9期2019-10-16

  • 《针灸资生经》五腧穴之井穴应用研究*
    3 十二井穴主治病证表2显示,十二井穴主治通过疾病分类归纳为10个病系,五官类病证(16.96%)、心系病证(14.88%)、其他(14.53%)、肝胆病证(12.46%)、肢体经络病证(11.07%)、脾胃病证(9.69%)、肾系病证(9.34%)、肺系病证(5.88%)、妇科(2.77%)、气血津液病证(2.42%)。前三位的是五官类病证、心系病证、杂证。4 十二井穴单穴配穴通过统计分析《针灸资生经》中十二井穴单穴、配穴的相关条文发现,十二井穴在临床可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8期2019-09-20

  • 从“络”、“风”角度论治心脉病证的研究进展
    李红梅,王显心脉病证包括心系病证和脉管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心脑血管和周围血管疾病,具有高度致残性和致死性,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如何有效遏制快速攀升的心脉病证死亡率,持续改善心脉病证患者预后成为眼下亟需解决的难题。中医学认为,心脉病证属于“胸痹心痛”、“心悸怔忡”、“心水”、“支饮”、“厥脱”等范畴,在辨证治疗上较现代医学有其独特优势。一直以来,气虚血瘀作为心脉病证的基本病机得到广大医家认可,益气活血在心脉病证的治疗中也获得较好疗效,然而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年4期2019-01-05

  • 中医病证本体库的构建研究
    首先需要构建中医病证的本体库,依据本体库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操作。本体库提供了一套对特定领域知识的共享和共同认识,以实现计算机对领域知识的语义理解。利用本体技术构建领域知识库,不仅可以清晰地描述领域中的概念及其关系,还可以实现基于本体推理的语义检索,有利于领域知识的共享和重用[2]。本文通过建立中医病证本体库,进行数据整理操作,优化对中医药信息元数据的搜索归纳,提高中医病证相关数据查询和获取的效率。1 本体1.1 本体的概念本体(Ontology)的概念来

    无线互联科技 2018年13期2018-07-09

  • 酸枣仁-五味子药对在中医方剂中的应用规律分析
    多汗,津伤口渴等病证[2]。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性味酸、甘,温;归肺、心、肾经。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等病证[2]。酸枣仁为药食两用中药,五味子是保健品原料,酸枣仁与五味子联用,具有养心除烦,镇静安神等作用,经常以不同用量比例应用于中医方剂中。方剂的功效来

    中医药学报 2018年3期2018-06-23

  • 异常黏液质证候及阳痿病证模型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的表达*
    黏液质证候与阳痿病证模型大鼠性腺轴相关激素发生紊乱[2],本文探讨异常黏液质型证候与阳痿病证模型大鼠睾丸间质细胞StAR的表达。材料和方法一、实验动物取正常SD雄性大鼠40只,雌性20只(用于交配实验),体质量为(200±20)g,均由新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二、主要仪器与试剂人工气候箱(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型号:BIC-400);凝胶成像系统(美国Proteinsimple,型号:FluorChem E);阿扑吗啡(美国Sigma公司);伊木萨克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18年1期2018-03-22

  • 浅析蒙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
    发生器质性改变的病证和其“蓄积期(呼日胡)”[3]都可以归属于亚健康状态。因此,从蒙医学角度看亚健康状态是一个极其广泛的范畴,无法将其归属于蒙医学的某一种病证或某一类病证的范畴,而只能将蒙医学当中的一些病证和某些病证的“蓄积期”归属于亚健康状态,但可以依据其临床症状和体征从蒙医学角度进行辨证分型,此时可以将某一个或一类有共性的亚健康状态归属与蒙医学的某种病证或某种病证“蓄积期”范围。综合前面所述从蒙医学理论角度可以如下概括亚健康状态的概念,即不发生器质性改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8年9期2018-01-18

  • 《本草纲目》与中医临床
    8000多种临床病证,对这些病证的研究和名称有比较统一的比较和研究;其次,记录大量临床方剂:《本草纲目》在编撰时,多数会在每种药物后编写上与药物有关的方子,这种药物可能是引药、君药、配伍等,比如杏仁,在药方中会具体描述了关于该药物的60多种药方,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咳嗽、喘促、寒热、偏风、头痛以及白癜风、牙痛等病证,这些药方具有简便、价格便宜、容易采集等特点,其中许多单味药在其后均标注出处,可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全面的参考;再次,临床用药炮制较科学:该本

    医药前沿 2018年17期2018-01-16

  • 异常黏液质型阳痿病证大鼠阴茎组织中SP、AchE的表达*
    异常黏液质型阳痿病证大鼠阴茎组织中SP、AchE的表达*刘凤霞1毛吾兰•买买提依明2阿卜杜热伊木江•如则1朱彦刘莹3张盼盼1阿地力江•伊明1**1.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乌鲁木齐 830011);2.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3.新疆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目的研究异常黏液质型阳痿病证大鼠模型阴茎组织中P物质(SP)、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表达与伊木萨克片的影响,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取100只正常雄性SD大鼠,随机取10只作为正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17年5期2017-11-21

  • 中医临床术语系统V2.0病证类概念选取及关系设定
    。中医领域内的“病证”指的是“中医疾病”和“证候”,是中医临床诊疗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医临床术语系统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讨论TCMCTS(V2.0)中关于“病证”类概念的选取以及概念定义及其关系的设定。1 资料与方法1.1 数据来源中医临床术语系统选词首先考虑临床实际应用,其次在临床应用的基础上选用标准规范用词。病证类的选词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来源于标准规范、中医药辞典(词典)、教科书、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成果等,主要有国家标准《GB/T16751.1-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7年12期2017-03-21

  • 古今痔病病证结合模式演变规律研究❋
    论探讨】古今痔病病证结合模式演变规律研究❋张飞春(石家庄市中医院肛肠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痔病外治法重点研究室, 石家庄 050051)病证结合模式是疾病中医诊疗观由“辨病”向“辨证与辨病结合”转变的产物,也是客观评价中医疾病疗效的科学方法之一。影响痔病病证结合模式的决定因素有痔病中医诊疗观的演变、古今痔概念内涵的演变规律、痔病相关证的时相性和空间性特征,以古今痔概念的演变规律及证的时相性特征为经,以证的空间性特征为纬,可将古今痔病病证结合模式分为3种模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10期2017-01-16

  • 基于“病证结合”理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动物模型建立与评价
    10005基于“病证结合”理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动物模型建立与评价郑洁1,曹泽标1,朱莹21.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湖南 长沙 410007;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5目前,“病证结合”理论已在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中被广泛运用,基于该理论,采用复合法建立的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动物模型,在宏观表征上要求突出“病”与“证”两者的特点,同时结合微观生物学指标及以方测证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价。但该病证结合模型在建立与评价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6年6期2016-05-30

  • 高职高专中医内科学还原传统中医临床的教学探讨
    证治理论,在讲述病证之前师生分别从患者与医生角度演绎相应临床实际病例,课后学生开出处方与医嘱,下次课上再做典型分析,促使学生在临床方面狠下功夫,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更快适应临床。高职高专;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中医内科学是学生学完中医基础课程后接触的第一门临床课程,是将基础内容综合应用于临床的入门课程,是学习其他临床课程的基础,在中医类各专业课程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由于高职高专在教材编写、实践学时和实践条件等方面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使得中医内科学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23期2016-03-14

  • 《中医内科学》中英文教材比较研究
    教材共涉及90个病证(含12个附属病),人卫版教材收录62个病证(含10个附属病),五版教材收录58个病证(含9个附属病)。英文版教材前言、附录内容丰富,特别是“使用指导”“中药炮制”“中草药使用方法”等,临床实用性比较强。中文版教材设有介绍中医内科学定义、范围、发展、辨证论治方法原则的内容,即总论部分。整体结构比较见表1。表1 《中医内科学》中英文教材整体结构比较2.2 内容比较2.2.1 病证分类 中英文教材基本一致,均按脏腑、气血津液、肢体经络系统进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5年3期2015-12-05

  • 伊木萨克片对异常黏液质型阳痿病证模型大鼠阴茎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异常黏液质型阳痿病证模型大鼠阴茎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朱彦刘莹1△买买提祖农•买苏尔1△刘凤霞2阿地力江•伊明2**毛吾兰•买买提依明3张盼盼2阿卜杜热伊木江•如则2陈胜国21. 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乌鲁木齐 830011);2. 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3.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教研室目的 研究伊木萨克片对异常黏型阳痿病证大鼠阴茎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探寻其对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治疗作用的形态学基础。方法 取70只性功能正常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15年6期2015-09-22

  • 治疗相关的针灸歌赋中腰部病证治疗用穴分析*
    00050)腰部病证是以腰痛、腰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的统称。腰痛、腰痠只是临床症状,不是独立的病名,引起腰痛、腰痠的原因既可以是肾脏疾病,也可以是腰椎间盘病变,还可以是用力不当闪挫所致的急性腰扭伤。所以腰部病证的病因非常复杂,临床症状多缠绵难愈,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因此,对待腰部病证应尽快确诊,及早治疗[1-3]。针灸歌赋是古人编撰的关于穴位、针灸治疗等方面的简单、易懂、便于记忆的一类歌赋。它将复杂繁琐的针灸学内容进行归纳、提炼,总结为语言精炼、内涵丰

    针灸临床杂志 2015年6期2015-07-11

  • 申脉穴主治病证及刺灸特点古代文献分析
    出申脉的单穴主治病证、配伍主治病证、配伍规律以及刺灸特点,报告如下。1 研究方法1.1 文献源的选择以湖南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医典》[2](第 4版)为检索源,使用“申脉”、“阳跷”及“鬼路”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收集申脉的相关条文,同时以出版书籍对检索出的条文进行校正,其中申脉的条目有493条,符合纳入标准的有287条。1.2 文献条文的纳入标准①涉及申脉单穴、配伍治疗疾病的相关条文;②申脉别名治疗疾病的相关条文;③申脉治疗病证的医案;④申脉针药并用的条文、医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4期2015-05-05

  • 六经辨证
    个类型,作为外感病证的基本证候类群,以此说明病变部位的深浅、病性、正邪的盛衰、病势的趋向,同时以六类病证之间的转变关系说明疾病发展变化,以六经证群(证候)所表现出的不同症状和体征作为临床诊治外感病证的基本依据。1 六经辨证之整体思想分析六经辨证方法体系,亦应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经具有时间和空间的整体观念。从太阳到厥阴,时间上,表现出从前到后,空间上,表现出由表及里或由浅入深的基本规律。作为外感病证,病初,外邪一般先侵袭卫

    中国动物保健 2015年5期2015-02-06

  • 《千金要方》脏腑相关病证分类特点
    幅阐述了脏腑相关病证的证治,笔者在研习过程中,发现这部分内容对病证分类规律性很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初唐时对疾病的认识,对进一步研究中医学疾病发展史不无裨益。现将其分类特点加以梳理总结,略陈于下。1 病证囊括全面,体例规范《千金要方》第十一至二十卷主要论述内伤杂病,对这些病证主要是以五脏及其所对应的腑来命名分类的,如“第十五卷脾脏”“第十六卷胃腑”。其中五脏卷中所记载的病证应属于脏器系统范畴,而非单独的脏器本身病证。如第十一卷包括“肝脏脉论第一”“肝虚实第

    吉林中医药 2014年7期2014-12-02

  • 《伤寒杂病论》书名辨析
    以及伤于寒引发的病证而言,不存在广义狭义之分[1,2]。由于伤于寒引发的病证轻重不一、复杂多样,《素问·热论》称伤寒为“伤寒之类”,古医学家之所以把这样1组具有轻重不一、复杂多样表现的病证命名为伤寒,与这类病证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有关。《素问·痹论》:“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从经典著作中有关论述可以看出,伤寒是以身体多部位疼痛为突出表现的病证。2 杂病的涵义要对《伤寒杂病论》书名有正确的认识,除了要弄清伤寒涵义外,还必须对杂病之名有正确的认识。杂病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2期2014-12-01

  • 关于中医病证名词研究的思考*
    00700)古今病证名称的变化或同一病证名词的词义变化容易造成歧义或误解,成为现代医生有效利用古人经验以提高临床疗效的主要障碍之一。最大可能地排除这种障碍,是我们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医术语研究室的重要任务,因此中医病证名词的研究成为本室的主要工作。1 中医病证名词相关研究当今已经出版的多种相关工具书最能体现中医病证名词研究现状。这些工具书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1.1 专门病证名词典主要有马汴梁《简明中医古病名辞典》[1]及《简明中医病名辞典》[2]、王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1期2014-12-01

  • 维医异常黏液质型阳痿病证大鼠模型血脂水平与肝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变及其生物学意义
    备异常黏液质阳痿病证大鼠模型,通过测定其外周血清中的血脂水平及肝功相关指标,对异常黏液质证候与阳痿病证实验室指标的改变进行初步的研究,并探讨其生物学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具有正常性功能的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50只(由交配实验证实),雌性大鼠10只,体质量(200±20)g,由新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2主要仪器与试剂BIC-400 型人工气候箱(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BS-1105 型电子天平(北京赛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8期2014-07-17

  • 病证结合在艾滋病中的运用*
    ,难以推广运用。病证结合的发展和优势在艾滋病中的运用将克服这些困难。1 对病证结合的认识病证结合中的“病”既包括现代医学建立在生理、病理等基础上,对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理化变化等微观具体化认识,也包括在阴阳、五行、脏腑等理论指导下中医学对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等情况的宏观抽象化认识。病证结合中的“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反映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整体情况,包括病因、病位、性质、邪正关系等。病证结合是中医、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

    中医研究 2014年7期2014-01-23

  • 病证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观察
    显的优势和特色。病证结合是目前公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之一,CHB抗病毒治疗是关键[1],故对于CHB的病证结合治疗即包括抗病毒治疗和基于证型的辨证施治,笔者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中医辨证治疗CHB肝纤维化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2010年10至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门诊的CHB患者,共69例。临床诊断符合2005年12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慢性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2年5期2012-08-31

  • 学习《中医内科学》重要的“三个环节”
    键基本概念是各个病证的高度概括,它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第七版《中医内科学》共有52个病证,每个病证完全不同,但一些病证又有相似之处。如果不能够牢固的掌握基本概念,往往无法作出正确的诊断,也就无从处方用药。因此对学生而言,学习过程中,熟练记忆每个病证的基本概念是最基本的要求。这就好比要想辨认不同的人,必须首先得牢记每个人独特的相貌特征才行。那如何来记忆基本概念呢?一般地,我们可以从病因、病机、症状三个方面来记忆。以肺胀为例,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

    世界中医药 2012年6期2012-04-13

  • 病证结合药理模型的研究思路
    陈 艳,蔡小军病证结合模型的研究已成为中医理论基础与临床研究的重点与核心。近年来,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其最关键的原因是尚未彻底揭示中医理论体系的本质规律,其中一个根本环节就是缺乏病证结合药理模型这一从基础到临床研究的枢纽。目前,病证结合药理模型属性的认定难以把握,临床中医症状诊断应用于动物亦受到客观限制。因此,探讨病证结合药理模型的建立方法,明确其规范化、标准化的研究思路成为当前中医药发展的热点。1 病证结合药理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所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2年8期2012-04-12

  • 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阻证模型思考中西医结合病证动物模型
    08)众所周知,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制对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十分重要。目前病证结合模型的造模多采用西医致病因素叠加中医证候造模因素的方法。这类研究仅是借助西医的疾病模型,观察中医药对病的影响,难以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如何尽可能的挖掘中医临床症候,将特征性症候的评价方式运用到动物模型实验中,结合中医的辨证论治,建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广大科研工作者值得深思和探索的问题之一。1 病与证的内涵“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2期2012-04-07

  • 浅析陆懋修对《内经》运气病证研究的贡献*
    其人,然在运气与病证关系研究中能形成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力者,则屈指可数。宋·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有“五运时气民病证治”和“六气时行民病证治”篇,指导不同时气下的民病证治,并附有方剂及根据时气加减的用药方法。金·刘完素撰《素问玄机原病式》,以运气理论分析《素问》病机十九条,其论注重火热怫郁的病机和辨证。此二者确实均对运气病证研究有贡献,然二者的研究终非全面涵盖七篇大论中所有病证,因此总感略欠一筹。清·陆懋修所撰《内经运气病释》、《内经遗篇病释》、《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年6期2012-01-25

  • “方证相关”科学内涵的现代研究策略探讨
    技术规范。方药与病证一脉相承,两者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目前,“方证相关”的科学内涵正在成为中医药现代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方证相关”所蕴涵的重要科学问题是方与证间的关联性大小及其现代生物学基础[1]。其内涵研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选择典型方证作为研究对象有学者把方证的概念做了如下概括[2]:方证相关的“方”是指具有特定药味、药量、剂型、用法等内容的用药形式,“证”则是指特定方剂所针对的具体病证。方药的功用体现治法,治法与病证相对应,把方与证的这种对

    中医药通报 2012年2期2012-01-25

  • 病证结合”诊疗模式的研究现状
    张津京 庄曾渊“病证结合”将中医对“证”的推理性判断和西医对“病”的实证性认识结合起来,以病统证,是目前中医发展的基本方向〔1〕。现从“病证结合”诊疗体系在理论及在中医眼科实践上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1 “病证结合”的起源及演变“病证结合”早在《内经》中即有所论述,虽不够细致,但已将病与证的关系统一,为病证结合的论治方法提供了思路和理论基础。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以辨某某病脉证并治为篇名,是“病下系证,证下列方,方随证出,随证治之”的格局,体现了以病为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2年6期2012-01-24

  • 从疾病诊断与治疗两阶段不同层次完善病证结合理论初探*
    300193)病证结合的思想由来已久,经过几千年的丰富发展,其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辛亥革命后,西医的传入使中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质疑,以张锡纯为代表的中西医汇通派根据临床实践提出“师古而不泥古,参西而不背中”,探索出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的病证结合论治模式。虽然由于当时条件有限,存在中西医对应简单、片面、牵强等问题,但是其“中体西用”,优势互补的理论思想,为现代病证结合理论奠定了基础。多数学者认为,现代病证结合要采用西医断病和中医辨证相结合。以此

    天津中医药 2010年6期2010-03-21

  • 中医妇科学(二)
    与寒邪致病无关的病证是( )A.痛经B.月经后期C.胎萎不长D.月经先期E.不孕症6.下列各项,与热邪致病无关的病证是( )A.月经先期B.月经过多C.崩漏D.带下过多E.子肿7.下列各项,与肾气虚致病有关的病证是( )A.闭经B.月经过多C.经行吐衄D.经期延长E.经行头痛8.下列各项,与气虚统摄无权致病有关的病证是( )A.月经过多B.痛经C.月经过少D.经行吐衄E.癥瘕9.下列各项,与肾阴虚无关的病证是( )A.崩漏B.闭经C.经间期出血D.子晕E.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7期2010-02-10

  • 干燥综合征
    剂,水煎服。适应病证干燥综合征,阴亏血滞之证。方二益气生津汤药物组成炙黄芪50克,麦冬30克,熟地25克,女贞子24克,党参、生地、玄参、北沙参、当归、白芍各15克,炒白术12克,川石斛20克。制剂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30剂为一个疗程。适应病证干燥综合征,气血津液不足者。方三疏风解毒银翘汤药物组成蝉衣、僵蚕、连翘、防风、桑枝、甘草、羌活各10克,银花、芦根、玄参各30克,牛蒡子、桑叶各15克,板蓝根、葛根各18克,薄荷9克。制剂用法每日1剂,水

    健康生活 2006年12期2006-12-21

  • 血寒证及其相关病证的研究概况
    ,即血因寒而滞的病证。清·钱秀昌《伤科补要·卷二·受伤着寒及怀孕而伤》曰:“血得寒而凝结,寒得血而入深。”其临床表现,如清·程杏轩《医述·卷六·杂证汇参·血证》所述:“血寒者,其证麻木疲软,皮肤不泽,手足清冷,心腹怕寒,腹有块痛,得热则止,女子则月事后期而至,脉细而缓。”治疗上,《灵枢经·禁服第四十八》曰:“血寒,故宜灸之。”《灵枢经·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曰:“凝涩者,致气以温之,血和乃止。”《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

    浙江中医杂志 2004年9期2004-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