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率

  • 2019—2022 年度《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文献计量学分析
    、基金论文比、他引率、载文量和综合评价总分进行比较,变化幅度以百分比(%)表示。1.2.2 横向比较选取办刊背景较为相似的美容整形外科类5本期刊2019—2022 年度的相关指标进行横向比较:《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中国美容医学》、《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中华医学美容美学杂志》及《中华整形外科杂志》。以上5 本期刊均为美容整形外科领域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且均为科技核心期刊。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文中涉及的各种计量指标的计算方法参见《中国科技期刊引证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3年6期2024-01-06

  • 2011—2016 年《河南农业科学》零被引论文特征分析
    学核心期刊的零被引率为8.5%~51.9%,零被引率与引用半衰期呈正相关,与基金论文比、学科扩散指标呈负相关;刘武英等[8]研究显示,7 种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的零被引率为1.6%~26.7%;孙岩等[9]分析表明,9 种不同影响因子农业科技期刊的论文零被引率为19.81%~86.75%,高影响因子的期刊零被引论文下载次数明显高于中、低影响因子水平的期刊,零被引论文主要集中于期刊分类中的非优势学科领域;杨晓容等[10]分析表明,13 种综合性农业科学类中文核

    河南农业科学 2022年7期2022-09-16

  •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二次文献转载率与影响因子分析
    距。(三)期刊他引率分析期刊他引率指该刊全部被引次数中,被其他刊引用次数所占的比例。期刊论文的大量自引能够显著提高本刊的一般影响因子,人为造成指标虚高。因此本文提出采用他引率作为一个分析指标,用于排除期刊自引带来的数据噪音,反映一种期刊对其他期刊产生的学术影响,消除一般影响因子中的不合理和不公平因素,对目前我国期刊界存在的为过度追求较高一般影响因子而人为增加期刊自引的不正之风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期刊他引率用以测度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

    科学咨询 2022年5期2022-04-23

  • 2019年度部分地质学类期刊主要计量指标一览表
    因子总被引频次他引率序号刊名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他引率1中国地质2.37432240.9015地球化学0.90517630.972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24249520.9216矿物学报0.89411890.923地质学报1.90360010.8717岩石矿物学杂志0.84414630.924岩石学报1.877105440.8318高校地质学报0.75314620.965地质论评1.62631710.8919地质通报0.74939460.916地学前缘1.51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21年3期2021-05-26

  • 2016—2018 年度《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文献计量学分析
    、基金论文比、他引率、载文量、平均引文数6 项期刊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文中涉及的各种计量指标的计算方法参见《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2 结果2.1 总被引频次《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2016—2018 年度总被引频次分别为332、344、356,与其他美容整形外科类期刊相比,本刊总被引频次绝对值较低,均排在最末位。但根据美容整形外科类5 本期刊2016—2018 年度总被引频次变化曲线(图1),大部分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在3 年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1年1期2021-03-09

  • 地方高校学报零被引论文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启示 ——以《黄冈师范学院学报》为例
    标的角度探讨零被引率与其他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10,11],还有学者出专著讨论论文零被引面面观[12]。以上研究对象大多为专业性期刊,探讨综合性期刊的很少,并且多为核心期刊,鲜见关于地方普通高校学报零被引论文方面的探讨。目前,地方高校学报零被引论文现象还比较普遍。本文以中国知网中《黄冈师范学院学报》(以下简称《学报》)2015年至2018 年发表的未被引用的论文作为研究的源数据,在统计载文量、零被引数、零被引率(零被引率即为某一时间窗口期零被引论文数与载文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6期2020-12-03

  • 相同主题论文发表在专业期刊和非专业期刊被引情况及其对我国科技期刊分类建设的启示 ——以眼科学论文为例
    引中位数和论文被引率。由于各组期刊所发表论文的被引次数不符合正态分布,所以各组间被引分布情况比较采用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论文被引率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依据各组历年的比较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检验水准α=0.05。2 结果与分析2.1 各组期刊所发表主题为“视网膜”的论文被引情况分析表1 给出了各组期刊所发表主题为“视网膜”的论文的被引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各组期刊发表的论文随着时间的推移篇均被引次数和被引中位数均逐渐升高。统计学分析发现眼科学核心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28期2020-11-21

  • 2018年度部分地质学类期刊主要计量指标一览表
    因子总被引频次他引率序号刊名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他引率1地球科学2.3853 7190.7318地球化学0.8021 8420.952地质学报2.2376 6260.8719现代地质0.8002 2030.883地学前缘2.0155 7100.9420地球与环境0.7911 1560.954地质论评1.9753 7020.8921矿物学报0.7871 3050.895岩石学报1.85011 8700.7822岩矿测试0.7781 2910.846地质与勘探1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20年1期2020-06-05

  • 引率与其派生指标的历年变化及其在识别期刊过度自引中的应用与比较
    影响因子、低自被引率期刊的影响程度很弱。Andrade等[7]发现大部分期刊影响因子的增长并不依赖于自引。与此同时,一些学者的研究证实强制自引或过度自引的现象屡有发生:Yu等[8]通过调查获得了48种存在强制自引的期刊;Krauss[9]列举了6种存在强制自引的期刊,发现引文统计结果因人为操纵而失真,虽然全部期刊的自被引率没有普遍增长,但是这6种期刊的自被引率确实显著增长。《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在2007—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年10期2019-11-19

  • 影响农林类科技期刊论文索引频次的因素探析
    0的论文作为零被引率论文,从作者群特征、论文归属、学科外审专家评审意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二、结果与分析1.学报论文整体被引情况分析2010—2015年该学报共刊发论文909篇,高被引论文91篇,零被引论文59篇,整体零被引率6.49%;篇均被引7.43次,篇均下载175.14次,各年被引量和下载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 = 0.987 1,P就论文类型看,高被引论文中综述类文章24篇,占26.37%。全刊共发表综述类论文74篇,高被引率达到32.43%,无综

    出版广角 2019年13期2019-08-22

  • SCI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与2年自被引率的历年变化与分析 ——兼谈加菲尔德期刊自引率论断的时效性
    [4-5]、自被引率(Self-Cited Rate,SCR)[6-8]、参与影响因子计算的自引率(Self-Citation Rate Involved in the Calculation of Impact Factors,SCRIF)[9]、2年自被引率(Two-Year Self-Cited Rate,SCR2)[10]、影响因子构成中的自引率(Self-Citation Rate for Impact Factor)[11]、影响因子相关自被引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年7期2019-07-29

  • 科技期刊高自引影响因素的剖析 ——以《中国防痨杂志》为例
    而言,提高期刊自引率是提高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最有效、最直接、最易于操作的办法。加菲尔德认为“专业期刊的自被引率应在20%左右”[2];刘雪立等认为期刊自引率超过0.31意味着过度自引[1]。并且,诸多学者对期刊过度自引提出了批判和声讨。但上述对过度自引界值的设定是否具有普适性?所谓的“过度自引”是否能够真实反映期刊存在人为操纵?笔者认为值得商榷。以《中国防痨杂志》为例,本刊为中国防痨协会会刊,专门报道结核病领域预防控制、临床诊疗、基础研究等方面的相关科研

    传播与版权 2019年4期2019-06-11

  •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期刊评价指标动态分析
    次、影响因子和他引率等。为分析期刊的现状及提出期刊未来发展的方向,一般可对期刊某一时间段的主要计量指标进行分析[2]。因此,本文依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核心版)》的统计数据,对2013年至2017年JTERS的主要期刊评价指标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当前存在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2014年至2018年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3-7]。该报告是专门用于期刊引用分析研究的重要检索评价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9年2期2019-05-09

  • 不同学科学术性论文和综述评论性论文的零被引率分析
    究主题主要是零被引率研究、零被引率演变规律及模型研究、零被引影响因素研究和零被引应用研究。目前,国内外零被引率研究集中于零被引论文的形成因素[7-10]和各学科零被引情况[11-15],鲜有对发展程度差异较大的不同学科期刊刊载的不同类型、内容长度和质量等特征的论文集合,在不同引用时间窗口论文零被引率的系统性分析与比较的研究,且少数相关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Dalen等[16]研究了1990—1992年人口统计学领域杂志出版的文章在发表后2年、5年和10年引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年2期2019-02-21

  • 期刊零被引率与期刊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以神经病学核心期刊为例
    年和5年期刊零被引率均与期刊的2年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和h指数呈负相关;顾璇等[6]发现,预防医学类期刊复合影响因子、复合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和零被引论文率呈负相关,引用半衰期和零被引率呈正相关;杨晓容等[7]发现,综合性农业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零被引论文数量与其发文量呈低度相关,零被引率与期刊影响因子呈负相关;王新[8]研究发现,凝聚态物理学期刊整体零被引率仅为10%,零被引率、低被引率和低被引密度与影响因子、h指数、篇均被引频次以及可被引论文数、总被引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年7期2018-07-28

  • 明确定位、突出特色是打造精品期刊的必由之路 ——以《中国兽医学报》为例
    行前10位期刊被引率和被下载率差异,统计被引和被下载频次最高文章的栏目分配、研究方向,探讨被引率和被下载率与影响因子的关系,总结期刊在栏目和内容等方面的特色,力求打造精品,为我国科研工作者及期刊编辑选题策划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点击文献来源检索,分别选择2010—2014不同年份,按照被引频次和被下载率分别排序,获取所有文章的题目、作者信息、所属栏目、被引及被下载次数和摘要信息,分别统计《中国

    出版与印刷 2017年4期2018-01-11

  • 2003—2015年《中国防痨杂志》引文分析
    莱斯指数,以及自引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中国防痨杂志》引文从2003年的篇均5.33(501/94)篇上升到2015年的15.18(1822/120)篇;来源于期刊的引文占全部引用文献的82.59%(11 807/14 296);中文文献占全部引用文献的58.86%(8415/14 296);文献引用普莱斯指数为年均50.99%(7290/14 296);年均自引率为15.20%(2173/14 296)。结论《中国防痨杂志》引文数量及质量均有明显上升,

    中国防痨杂志 2017年11期2017-11-07

  • 医学期刊建设与学术评价指标分析研究
    、基金论文比、他引率以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类统计和统计学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影响因子与总被引用频次成正相关(rs=0.399,P=0.007),影响因子与基金论文比成正相关(rs=0.430,P=0.003),与他引率不相关(P=0.382)。同时为判断总被引频次、他引率、基金论文比等因素对影响因子产生的影响大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基金论文比对影响因子的作用(标准系数:0.448)略大于总被引用频次对影响因子的影响(标准系数:0.328)

    传播与版权 2017年6期2017-08-11

  • 2009—2013年地理类核心期刊评价指标分析
    子、即年指标、他引率)。结果表明:地理类期刊核心总被引频次、核心影响因子、核心即年指标均大于全部收录期刊的总平均,地理类期刊的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地理类部分期刊的他引率偏低。地理类期刊编辑部应重视自身期刊的建设和发展,并致力于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坚持自己的报道宗旨,旗帜鲜明地走特色之路,才能使自己的期刊持续发展。关键词:地理类期刊;文献计量指标;学术影响力;分析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1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1期2016-08-19

  • 学术期刊的自引证率与自被引率的比较与分析 ——以食品科技类SCI来源期刊为例
    3_8]。期刊自引率(self-citation rate)是评价期刊自引的定量指标,具体包括自引证率(self-citing rate)与自被引率(self-cited rate)两个定量指标[9_10]。由于自引率是舶来品,国内研究人员对于期刊自引率的翻译与使用比较混乱,有的作者将自引证率认为是自引率,有的作者将自被引率认为是自引率,因而常常出现此自引率非彼自引率的现象[11]。同样地,国内研究人员对于加菲尔德的期刊自引率论断“专业期刊的自引率应在20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年10期2016-03-30

  • 采用自被引率与2年自被引率检测学术期刊过度自引的比较与分析
    用了定量指标自被引率来评判期刊自引合理与否,即自被引率超过一定的标准,便认为是期刊过度自引。刘雪立等[5]确定了我国医学期刊2005—2007年的过度自引标准,3个年份的期刊自被引率高限分别为0.316、0.260、0.238。徐自超[6]确定了我国自然科学类期刊2005—2007年的过度自引标准,3个年份的期刊自被引率高限分别为0.323、0.299、0.285。 文献[5-6]均采用了自被引率这一定量指标来检测期刊的过度自引,并给出了各自的标准,为进一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年9期2016-03-26

  • 是自引证率,还是自被引率? ——对加菲尔德的期刊自引率论断的考证
    指标之一是期刊自引率。Eugene Garfield[1]在1975 年的《期刊引证报告》(JCR)的前言中阐述:期刊的自引率(self-citation rate)有两个,一个是自引证率(self-citing rate),即自引引文在全部参考文献中的比例,另一个是自被引率(self-cited rate),即自引引文在全部被引频次中的比例。文献[1]中的相关英文原文如下:Self-citations expressed as a percentage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年7期2016-02-13

  • 中国传播学研究近况实证分析 ——以专业期刊论文为研究视角(2008—2013)
    (2)即使在高被引率(相对影响最大的)论文中,具有创新性贡献的论文数的比例也不到全部论文数的1/4 (23%)。这一结果不容乐观,从一个重要侧面(即研究状况)如实地反映了传播学这一新兴学科在中国因“生长过快、发育不良”而造成的严峻问题。短短6年间,中国传播生态又有一些重要变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持续地急速成长,不断带来新的突破(就技术而言)、新的体验(就用户而言)、新的冲击(就传统媒体、乃至社会整体而言),尤其自2009年以来,微博、微信“横空出世”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年9期2015-12-28

  • 大数据下中文期刊论文被引分析
    现中文期刊论文被引率为62.91%,篇均被引频次2.76次.不同类型、不同学科领域被引用情况不同,反映出武汉工程大学在相关领域研究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科研投入和人才引进战略逐渐收到实效.但自2012年以来,被引率递减加大,零被引篇数增多,需要制定相应鼓励政策,重视期刊论文被引率,进一步提高论文质量.被引率;被引频次;期刊论文0 引言在期刊论文文献体系中,论文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研究者之间相互交流、借鉴、参照、继承、质疑产生联系,形成引文,产生被引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5年5期2015-04-10

  • 中文期刊零被引率与期刊关键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 ——以图书情报学科为例
    ,探讨了期刊零被引率作为期刊反向评价指标的合理性。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关于期刊零被引率作为期刊评价反向指标适用性的研究主要是基于SCI中自然科学期刊,国内有3篇文献相关研究成果,其中2篇以眼科[10]、预防医学[11]期刊为对象,从CNKI中获取某些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另外有1篇[12]基于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经济学领域发文量前10的期刊,王颖[8]虽已对图书情报学科的零被引现象进行研究,但仅是分析其出现原因,并不涉及期刊零被引率与关键评价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年4期2015-03-26

  • 科技期刊论文低被引情况与探讨
    数据,随即将零被引率、一次被引率、二次被引率3种指标进行两两相减处理,合成二次变换指标。因此共选取零被引率、一次被引率、一次被引率减零被引率、二次被引率减一次被引率4种指标,定量考察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1.2 反向指标统计结果光电类为工科范围偏理论研究的专业期刊,相比更大范围的电子通信类期刊,其较为专业,选取其作为实证对象。因成果被引用需要时间周期,且科学研究具有时效性,将研究对象设定为部分光电类期刊2007、2008、2009年载文,文献来源为正刊论文,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年8期2015-03-26

  • 2010-2014年中国新被SCI收录科技期刊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及启示
    被引的文章及零被引率等指标。(4)相关性研究。通过国家/地区精炼和创建引文报告研究大陆地区发文及施引次数的占比,用SPSS软件分析IF和零被引率、大陆发文和大陆施引次数的相关性。由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有一定的滞后性,查询日期为2015年3月中旬。2 结果与分析2.1 37种期刊2013 IF、IF分区及2014 IF预估如表1所示,37种期刊中有10种在2013年版JCR中未有数据,其他27种期刊有7种IF位于Q1区、3种位于Q2区,在检索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年7期2015-03-26

  • 科技期刊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学科影响指标、基金论文比、地区分布数、机构分布数等评价指标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学科影响指标、基金论文比这5项指标间呈明显相关性(P<0.05),地区分布数与机构分布数呈明显相关性(P<0.0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他引率聚为一类,学科影响指标和基金论文比聚为一类,地区分布数与机构分布数聚为一类。研究说明,科技期刊的评价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和聚类性,采用这些指标进行期刊评价

    科技传播 2015年9期2015-03-24

  • 非国际合作论文零被引率的中印比较*
    的兴趣。论文零被引率指一个国家、机构、期刊或个人在某段时间内发表的论文集合中,在发表后的某个特定时间窗口内未被引用的比例。笔者利用博士论文的相关数据比较了中国和印度国际合作论文的零被引率的历时变化、学科特征和合作关系规律,发现了它们各自国际合作论文零被引率的一些规律,国际合作关系结构和国际合作论文质量是导致各自国际合作论文零被引率差异的两个原因。就目前而言,国内外有关零被引率的研究虽然并不少见,但都没有对研究样本进行细致的分类,仅就某一时间段、某一学科领域

    图书与情报 2015年4期2015-03-19

  • 《医学综述》 2014年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指标
    )排名第4位,他引率0.96;在2014年扩刊版同类学科129种期刊中的总被引频次(7065)排名第17位、影响因子(0.808)排名第27位、学科影响指标(0.84)排名第9位,他引率0.98。《医学综述》与四个直辖市同类期刊指标比较(扩刊版)《医学综述》与四个直辖市同类期刊指标比较(核心版)《医学综述》与四个直辖市同类期刊在47种综合类核心期刊中主要指标比较

    医学综述 2015年10期2015-03-12

  • 学术论文的被引与学术质量的关系
    奉行一种理念:被引率高的论文,影响因子也高,因而学术质量高。该理念存在问题,若不加以澄清,会将学术评价引向歧途。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1 引用方式引文与参考文献有差别[1],但鉴于国家标准的定义以及学术界的认同,本文姑且将两者等同考虑。引用与被引只是所处的地位不同,无需赘述。引用情况五花八门,有必要进行归纳、分析。就性质而言,引用可分为肯定性引用、否定性引用与中性引用;就内容而言,引用可分为观点引用、材料引用与数据引用;就形式而言,引用可分为直接引用与

    图书馆论坛 2015年5期2015-02-12

  • 高职高专学报有关影响因子的量化分析
    其总被引频次、他引率、基金论文比进行相关分析。一、数据选取及主要分析方法在江苏中北部这9个学报中,有些学报上世纪80、90年代就已经创办,办刊时间相对较长。如扬州教育学院学报、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南通职业大学学报、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扬州职业大学学报;也有些学报创刊时间相对较短,都是集中在2000年以后,如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不过,在万方这个数据平台上,能提供的数据是从2004年开始。截至目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6期2014-11-26

  • 2011、2012年度高校学报影响因子前10名的统计与分析
    展)影响因子、他引率和学科影响指标,其中学科影响指标为:所在学科内引用被评价期刊的数量/所在学科期刊数,反应的是期刊影响范围,也是期刊影响力的一种.同时对该学报是否进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5]以及主办学校是否为211大学进行统计,并将这3个评价指标分别按核心期刊、211大学主办与否分组,采用SPSS软件进行均值的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在前10名高校学报中核心与非核心、211大学主办与非211大学主办之间各评价指标的平均水平是否有显著差异.2 影

    韶关学院学报 2014年6期2014-10-26

  • Scopus收录期刊文献计量指标的分析及思考 ——以江苏省38种科技期刊为例
    JR、h指数、自引率和零被引率。查询时间为2014年1月。2 结果和分析(1)SJR和h指数SJR是基于Scopus数据库提出的较新的期刊评价指标,突破了传统期刊评价指标的局限,相较于IF,将引用区间延长至3年,排除了期刊自引的影响,利用Google的Page Rank算法来测量期刊的声望,并且考虑了期刊的质量和声望对其引文价值的影响[5]。对各刊的SJR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期刊2008——2012年的SJR呈上升趋势,2012年SJR和2008年(或者是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年8期2014-04-13

  • 论文被引率在科技期刊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 ——基于36种SCI眼科学期刊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
    981年提出“被引率”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初步探讨,之后学者们陆续提出论文被引率与期刊质量的关系,开始考虑将论文被引率作为期刊质量评价的标准之一,并对其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Smolinsky等[9]研究指出被引率随着学科不同而变化。Vanclay[5]分析了影响因子、作者h指数等与被引率之间的关系,并指出被引率仅仅是科研评价的一个方面,将其作为期刊评价指标还需进一步考证。Weale等[10]和刘雪立等[11]研究了零被引率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证实了零被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年1期2014-03-28

  • 预防医学类期刊引证指标与零被引论文率的相关性
    学会系列期刊零被引率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与各引证指标的相关性,为丰富科技期刊评价系统提供参考。1 研究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由于文献在出版后第2年起开始比较广泛地被引用[5],因此对期刊2011年的引证指标和零被引率进行分析。以被收录至《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预防医学与卫生学栏目下的31种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期刊作为研究对象[6]。其中双月刊16种,月刊12种,半月刊3种。1.2 方法将31种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年7期2014-03-26

  • 2005-2012年中国学术期刊主要计量指标分析及指标调整建议*
    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即年指标)如表1[1]所示。2 文献来源数据分析2.1 来源文献量来源文献量是统计期刊引用数据的来源,同时准确反映期刊的容量。如表2[1]所示,2005-2012年平均来源文献量和来源文献总量逐年增长,2012年较2005年刊均来源文献量增加83.08%、来源文献总量增长89.66%。可以看出,在数量规模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期刊通过改变刊期、提高页码等措施,大幅提高了出版文献总量。2.2 基金论文比由于基金项目均经过申报者前期预研、同行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年6期2014-03-26

  • 《电讯技术》2007~2008年文献来源指标比较
    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引用期刊数20074150.2060.010.88222320085090.2190.0760.841250《电讯技术》2007~2008年期刊高被引指数比较五年被引频次五年影响因子五年载文总数被引率单篇文章最高被引次数2910.25311520.18583180.25312550.1785注:以上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资源中心(www.istic.ac.cn)。

    电讯技术 2010年1期2010-09-26

  • 国内主要几种制冷空调期刊的指标
    因子即年指标 他引率 引用刊数学科影响指标学科扩散指标被引半衰期 H指数制冷学报 359 0.480 0.082 0.91 142 0.04 3.02 5.59 5制冷与空调 379 0.412 0.040 0.89 140 0.11 2.19 3.87 5制冷 259 0.263 0.039 0.93 126 0.11 1.97 6.17 4制冷技术 105 0.202 0.021 0.97 68 0.08 1.06 5.32 3制冷与空调(四川) 17

    制冷 2010年1期2010-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