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

  • 不同产地茖葱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研究
    ,已有较多应用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植物分类的研究[27-28],认为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在属间、种间差异明显,可作为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并为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鉴定提供解剖学证据。有关茖葱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首次以不同产地的茖葱叶片为试验材料,对其叶片大小、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并探讨,为茖葱的选优、新品种选育、资源鉴定及开发利用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 料不同产地茖葱移栽到延边大学农学院试验田3~6 年,长势均良好。供

    辽宁林业科技 2022年4期2022-08-29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表皮毛发育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256000)表皮毛又称毛状体,主要分布于植物的叶、茎、根、花等器官的表面,生长在植物表皮组织,由植物表皮细胞发育而来[1]。表皮毛形态万千,呈特殊的凸起毛状体细胞结构,周围的细胞则发育成规则的表皮细胞[2]。表皮毛既可以保护植物抵抗生物胁迫和外界环境胁迫,又可以应用于医药等行业。近年来对表皮毛生长发育调控的研究仍在不断深入[3]。表皮毛细胞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受多种基因及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共同作用,其共同参与调控表皮毛的形状、大小,引起空间结构的变

    南方农业 2022年9期2022-06-16

  • TPO表皮在汽车仪表板上应用
    能与一身。仪表板表皮材料作为仪表板结构中外露部分,其材料、工艺的选择对仪表板整体品质的体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大部分仪表板选用搪塑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resin,PVC)表皮进行包覆,但PVC在气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耐老化等方面存在不足。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Thermoplastic Polyolefin,TPO)是橡胶和聚烯烃混合而成,不仅具有密度小,气味低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22年4期2022-05-06

  • 转录因子MYCs调控番茄表皮毛萜类化合物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866)0 引言表皮毛是植物表面的毛状突起结构[1],长度由几微米到几厘米不等,广泛分布于植物的地上部分,如茎、叶柄、叶片、萼片等表面[2]。研究表明不同物种间表皮毛的形态、密度和功能都存在显著差异[3],且在同一植物的不同发育时期,表皮毛的发生与分布也受到严格的时空调控。比如黄时钟花不同生长阶段其表皮毛密度不一样,幼苗生长期、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表皮毛密度逐渐增加[4]。尽管表皮毛在不同物种间和同一植株的不同时期的分布和类型有差异,但其作为植物与外界接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6期2022-04-15

  • 中药凌霄花两种原植物的花被表皮微形态研究
    片的一般性质,其表皮微形态特征(表皮细胞的形态、大小,气孔和附属物的有无、类型、分布情况,以及相关显微常数等)是生药鉴定的重要依据[4]340。多年来,中药凌霄花的性状鉴定主要借助对整花的外观、气味,花萼和花冠的形态、颜色、质地、纵脉纹,雄蕊的数目、类型、着生部位、花药着生方式,雌蕊的数目、花柱长度、柱头形态、胚珠数量等特征的观察,从而与混淆品玄参科的泡桐花(泡桐属Paulownia的白花泡桐P.fortunei、毛泡桐P.tomentosa和兰考泡桐P.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1期2021-07-12

  • 基于采光性能优化的可变建筑表皮生成研究 ——以厦门地区既有办公建筑为例
    1 概述可变建筑表皮能够随着室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起到调节建筑室内环境的作用,进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可变建筑表皮在各地建筑中的应用,也造就了许多经典的案例,如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南立面的光圈式表皮、Aedas事务所设计的巴哈尔塔的三角形表皮和德国弗莱堡的“Heliotrop”太阳能住宅能随着太阳的运行缓慢自转,以获得最佳的日照等。室内光环境对于使用者来说极其重要,天然采光能够丰富室内光环境,还有利于节约能耗。天然采光设计要尽量避免对人体的一些负面影响,可变表皮

    华中建筑 2021年5期2021-05-19

  • 表皮带黑斑的香蕉能吃吗
    笑地吃起了饼干。表皮带黑斑的香蕉到底能不能吃呢?香蕉表皮黑斑的形成一般有两种原因。一种是由香蕉炭疽病引起的,香蕉炭疽病是由香蕉刺盘孢菌引起的,属于真菌性病变,在香蕉成熟时显现,被侵害的香蕉果柄和表皮上会出现一个个褐色的圆形斑点。一种是储存运输不当导致的,如果把香蕉长时间贮藏在过低温度下或者在运输途中香蕉发生碰撞导致表皮受损,表皮细胞中的氧化碳素释放出来,接触到空气中的氧气,表皮上也会出现一些小黑斑。不论是哪種情况造成了黑斑,表皮带黑斑的香蕉都不会危害人的健

    发明与创新·小学生 2020年12期2020-12-21

  • 表皮带黑斑的香蕉能吃吗
    笑地吃起了饼干。表皮带黑斑的香蕉到底能不能吃呢?真相:香蕉表皮黑斑的形成一般有两种原因。一种是由香蕉炭疽病引起的,香蕉炭疽病是由香蕉刺盘孢菌引起的,属于真菌性病变,在香蕉成熟时显现,被侵害的香蕉果柄和表皮上会出现一个个褐色的圆形斑点。一种是储存运输不当导致的,如果把香蕉长时间贮藏在过低温度下或者在运输途中香蕉发生碰撞导致表皮受损,表皮细胞中的氧化碳素释放出来,接触到空气中的氧气,表皮上也会出现一些小黑斑。不论是哪种情况造成了黑斑,表皮带黑斑的香蕉都不会危害

    发明与创新 2020年47期2020-12-15

  • 水力裂缝表皮因子计算方法讨论和完善
    现象叫做水力裂缝表皮效应[1-3]。水力裂缝表皮效应给裂缝壁面带来了附加压降,导致压裂后产能无法实现预期效果,也给水力压裂后评估工作带来一定困难[4-5]。Cinco-Ley[6]于1997年首先研究了水力裂缝表皮效应,并给出了水力裂缝表皮因子的公式。研究者[7-9]多采用该式分析水力裂缝的表皮因子。笔者通过深入分析该公式,发现Cinco-Ley水力裂缝表皮因子的公式并不完善,存在与实际情况矛盾的情况。因此重新推导了裂缝表皮因子,得到合理的水力裂缝表皮因子

    天然气与石油 2020年3期2020-06-29

  •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就是换一层新的表皮。只是该过程并不明显,一般认为,人每过一个月就会换一层新的表皮。我們的身体每天都会有死亡的表皮细胞脱落,被称为“垢”。平时我们所穿的衣服,每天会把身上的“垢”蹭掉10克左右。在我们表皮的最内侧有一个基底层,在这里,表皮细胞不断分裂产生新的,并且慢慢向体表移动,最终成为角质化剥落。一般情况下,这样一个周期为4~6周。所以说,人平均一个月换一层新的表皮。(摘自《济南时报》)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9年4期2019-06-11

  • 10种黔产薯蓣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分类学意义
    究发现,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是植物鉴定中的重要依据之一,在现代植物系统分类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8-9]。目前对薯蓣属叶片的研究包括叶脉[10]、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的电镜扫描分析、气孔器特征分析等,其中电镜扫描研究[11-12]较多,但电子显微镜造价较高,并不普遍适用,因此本试验在光学显微镜下对贵州省10种常见薯蓣属植物的上、下叶表皮进行观察比较,以期为薯蓣属植物的鉴别研究提供资料,完善其鉴别方法。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野外采集薯蓣属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24期2019-03-22

  • 建筑表皮的体化发展研究
    116024)表皮独立的前提是信息时代的建筑表皮呈现纷繁复杂的景象,主要体现在表皮的媒体化和生态化两方面。其中,建筑表皮的媒体化要求通过表皮产生多种多样的创作主题,这使得表皮开始打破平面的束缚,利用色彩、材料质感、构件装饰物来突出自身的形式,经历大大小小建筑思潮的洗礼,不断消解重构,实现演变与更替。建筑表皮的生态化则需要表皮与更多生态元素融合,为实现降低冷热能耗、能源回收循环利用、改善空气品质等种种生态命题,功能构件与装置通过设计和技术与表皮结合。审美的

    山西建筑 2019年13期2019-02-15

  • 中国黄耆属糙叶组叶表皮毛状体微形态学特征
    类鉴定较为困难。表皮毛是叶片最常见的附属物,其分布特性和形态特征常作为植物鉴定和分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2-6]。虽然与毛相关的许多特征受生态环境影响很大,但是植物叶表皮的一些微形态特征明显受基因的控制[7],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一定的异同性,为居群间、种间、甚至属间的区分提供依据[8-10]。在黄耆属中,关于毛状体微形态的系统学意义也有一些探讨,并将其成功应用于特定类群的分类和性状演化研究,如Zarre[11]对表皮毛在黄耆属具刺(thorny)类群、Tae

    西北植物学报 2018年9期2018-11-06

  • 12种茶藨子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很多争议。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是指植物叶表皮细胞微形态,包括表皮细胞垂周壁类型、气孔形态以及表皮附属物形态等,可为属下类群的亲缘关系和种的划分提供有价值的分类依据[17~20],在青兰属(DracocephalumL.)、黄芩属(ScutellariaL.)、鸢尾属(IrisL.)、葡萄科(Vitaceae)等类群的分类学研究中提供了重要的分类学信息。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可为属下种及亚种水平的分类提供参考依据。目前,有关茶藨子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

    植物研究 2018年4期2018-07-24

  • 源于细胞的感动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上课了,同学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看老师演示怎样取洋葱表皮,怎样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怎样操作显微镜等。同学们看得特别认真,其实内心早已按捺不住激动,迫切地想亲自动手操作一下,目睹洋葱表皮细胞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老师终于讲完了,接下来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实验操作。我按照老师的要求,拿起刻刀,把洋葱鳞茎切成两半,小心翼翼地掰下其中的一块,生怕弄掉内表皮;然后用小刀在内表皮上轻轻划一個“#”,用镊子撕取“#”中间的表皮。“好薄啊!”看着

    第二课堂(小学版) 2018年3期2018-06-12

  • 8种野生葱属植物的叶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研究
    大小、脉序以及叶表皮微形态,其中叶表皮微形态是指借助显微镜观察到的植物叶表皮细胞形状、纹饰、保卫细胞类型及相关的性状特征[7-8]。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植物叶表皮特征受遗传因子控制,是稳定的遗传性状,具有丰富的系统学信息,具有种甚至属层次上的分类学意义[9-10]。形态是功能的基础,形态结构的差异能够反映植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11],因此研究植物叶片形态对于了解植物的生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仅分布于我国新疆不同生境的齿丝山韭(A.nutansLi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4期2018-04-10

  • 吃蛇无数变成“蛇人 ”
    身上长满鱼鳞状的表皮奇痒无比。辽阳市辽阳县甜水乡塔湾村村民韩永波吃了一条黄花松蛇”,几天后,他的身上开始变紫变黑,体毛脱落,长出鱼鳞状的表皮,身上奇痒无比还发光,用手一挠身上表皮哗哗地往下脱落。人们看后惊呼:这个人由于吃蛇而变成了一个“蛇人”。太吓人了。韩永波以前经常打蛇吃蛇,都不见有事,没想到这一次吃了蛇后竟然变成“蛇人”!多次检查后,医生把韩永波的病确诊为一种综合性的皮肤病:韩本来受了风寒,得了风湿病,吃蛇后引起中毒,合并成皮肤病,这种病非常罕见。

    时代青年·视点 2016年12期2017-01-14

  • 浅析建筑表皮形态演变历程
    000)浅析建筑表皮形态演变历程司 化(新乡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0)建筑表皮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系着建筑内外空间环境,为建筑内部提供保护,为建筑外部建立形象,它是城市的文化肌理,也是建筑设计者名片。建筑表皮发展历程印证着建筑功能发展的历程,也预示着人类生存方式的进展。建筑;表皮;演变自从建筑产生以来,建筑表皮的形态就与建筑的发展相伴相生。随着时代环境等诸多要素的变化,建筑表皮形态也逐渐经历了由附属到独立、由单一到多元的发展过程。建筑技术、材料

    戏剧之家 2015年24期2015-10-26

  • Baby girl’s rare skin condition makes hugging impossible
    是对于患有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人来说,他们的皮肤薄如蝉翼,日常的轻微摩擦都会使他们受伤,更不用说相互拥抱了。Hugs make us feel nice, happy, and safe. But did you know that it is possible for hugs to be so painful, in fact, that some people can never ever be hugged?Two-month-old Kiira K

    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版) 2015年6期2015-10-21

  • 建筑表皮设计之我见
    :本文阐述了建筑表皮的概念,分析探讨了建筑表皮设计的发展趋势,供大家参考借鉴。关键词:建筑;表皮设计建筑表皮指建筑外围承担隔绝气候和保护内部空间的表层维护系统。“表皮”的概念虽然是一个新的词语,但是“表皮”是随着建筑的发展一直存在着,人们对每个历史时期建筑表皮的存在方式有不同的解释。当代建筑表皮发展有四个特点:表皮空间的复合化、表皮形式的艺术化、表皮技术的科技化、表皮表现的图像化。“表皮”概念是近年来建筑界的热门话题,在世界各地不断出现以新颖奇特的表皮而著

    建筑遗产 2014年1期2014-10-21

  • 粉尘螨体壁及血体腔超微结构观察
    皮细胞及其分泌的表皮构成,其可作为螨虫物种进化过程中的一个指标[1]。Wigglesworth等[2]报道螨的表皮与昆虫的相似,随后Hughes[3]及Klag[4]等分别对无气门螨和粗脚粉螨的表皮作了初步描述。关于粉尘螨体壁构成,国内未见相关研究。血体腔方面,人们对昆虫的血体腔已有许多讨论[5-6],螨血体腔的研究中仅有少数螨血细胞的相关讨论[7-8],目前国内外未见粉尘螨血体腔的有关报道。考虑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本研究拟对粉尘螨体壁及血体腔超微结构进行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4年1期2014-04-02

  • 纽结带形建筑表皮的拓扑学分析
    3)纽结带形建筑表皮的拓扑学分析李滨泉(浙江科技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杭州 310023)引进拓扑学的纽结理论来指导分析纽结带形表皮的设计,首先从分析纽结带形表皮的拓扑学特征入手,提出了纽结类带形表皮和链环类带形表皮设计的造型规律,同时利用琼斯多项式来阐述纽结带形表皮的拓扑同痕不变量,并分别对纽结带形表皮的复杂度,以及纽结带形表皮间的环绕、串联和拼合进行阐述,力求利用拓扑学中纽结理论解决一些建筑纽结带形表皮的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拓扑学;纽结理论;拓扑同痕;纽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6期2013-10-24

  • 自体表皮细胞-纤维蛋白膜创面移植治疗大鼠烧伤
    华雷实验研究自体表皮细胞-纤维蛋白膜创面移植治疗大鼠烧伤陈子英,王晓晔,崔华雷目的:观察自体表皮细胞-纤维蛋白膜移植到大鼠烧伤创面治疗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健康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成烧伤皮肤缺损造模组和自体表皮细胞-纤维蛋白膜移植治疗组,治疗后计算表皮细胞在纤维蛋白膜上最佳接种密度,观察移植后的各组创面愈合情况、创面伤口的收缩比例等。结果:在纤维蛋白膜上接种表皮细胞的最佳密度为5×104/cm2,烧伤皮肤缺损造模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平均22.3 d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3年6期2013-03-09

  • 海洋冷表皮模型仿真分析*
    们形象称之为“冷表皮”[1]。海洋冷表皮是海洋粘性层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海-气界面热量、水汽等物理量交换的主要场所。因此,了解海洋冷表皮形成的物理机制,获得海表的准确温度,对研究海-气相互作用,尤其是评估表面热通量具有重要意义[2]。2 冷表皮方程[3]研究海面热边界层的模型较多,大体分为两种(如图1、图2):1)有效扩散冷表皮模型;2)表面剪切冷表皮模型[4]。图1 有效扩散冷表皮模型图2 表面剪切冷表皮模型其中,TS为海表温度,TB为冷表皮下水体温度,δ

    舰船电子工程 2012年11期2012-06-07

  • 表皮干细胞及其与糖尿病创面修复研究
    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 ESCs) 是皮肤组织特异性干细胞,具有增殖能力,可以增殖分化为各种表皮细胞,在维持表皮自我更新、保持皮肤正常的表皮结构与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糖尿病患者皮肤损伤后创面常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本文从表皮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分布特征、增殖分化等方面,探讨表皮干细胞与糖尿病创面关系,现综述如下:1 表皮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表皮干细胞作为各种表皮细胞的祖细胞,形态学

    糖尿病天地(临床) 2010年5期201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