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体诗

  • 钱锺书旧体诗作的现实价值
    文以钱锺书全部旧体诗为研究对象,论述其思想与艺术,阐述钱锺书的独特思想、学者性格和艺术经验以及诗心所在,从而确定这些作品在当今社会的存在价值。[关键词]钱锺书;旧体诗;诗学;槐聚诗存[作者简介]刘玉凯(1946-),男,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保定 017002)。钱锺书一生写过的诗大约有400多首,全为旧体诗。这个数字包括了他的《槐聚诗存》和集外诗。他年轻时自费出版过诗集,已经成为难寻珍本,他自己没有编过诗的全集,现在坊间流行的是他的《槐聚诗存》,其余可惜大

    关东学刊 2023年4期2023-12-05

  • 以《诗刊》为例浅述旧体诗词的当代命运
    的瑰宝,而新、旧体诗(词)则在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中产生了二元对立的现象。两者在文体上存在着明显的对立,形成了不可逾越的鸿沟。尽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董必武、聂绀弩等人的旧体诗词被认可,但从总体上看,旧体诗词的复苏与发展得益于多个因素。首先,社会对传统文化和国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这为旧体诗词提供了广阔的土壤。其次,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为旧体诗词的推广和传承提供了新平台。最后,在教育领域中对古代文

    名家名作 2023年19期2023-11-13

  • 旧体诗词的当代命运 ——以《诗刊》为例
    、引言近年来,旧体诗词研究逐渐成为热点,研究成果硕果累累。众多研究成果之中,个案研究与旧体诗词入史问题研究较多,回到历史现场,在报刊上从传播视角研究旧体诗词文体命运的成果还比较少。受语言工具所限,旧体诗词自现代文学开端就被打上“旧”的标签驱逐出新文学的行列,旧体诗的“非法”性甚至延续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然而随着《诗刊》创办与领导人旧体诗词的发表,区分新旧文学的标准由只看形式扩大到兼顾内容,旧体诗词在此背景下才获得呼吸,取得了本该有的“合法性”地位。本

    名家名作 2023年7期2023-09-01

  • 旧体诗一二
    界与出版界。写旧体诗的人也多了起来。旧体诗借助报刊、网络等媒体广为传播,成为读者的一大看点。虽然这是一件让人欣喜的现象,但是好的旧体诗少见,大部分属于“老干体”。于是“老干体”便成了人们批评目前旧体诗的一个常用概念。旧体诗是指自晚清诗人黄遵宪后一百多年来,用古代诗人常用的古体形式、近体形式、词曲形式创作的诗词,也就是“旧瓶装新酒”。这里有必要指出:古體诗不是泛指古代人写的诗,而是指格律体出现之前写的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有人把古代人写的诗统称为古

    书屋 2023年6期2023-06-21

  • 新旧的钩沉与嬗变:论鲁迅的旧体诗创作
    容摘要:鲁迅的旧体诗创作和他所处的年代一样,呈现出较为典型的过渡时期特征,因此不免杂糅古典与现代气质,意象的选择与诗歌的形式均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传统。鲁迅又结合新文学的发展以及近代以来对“现代性”“民族性”的追求,突破了传统士大夫的批判层面,将批判的视角落在“人”身上。在新与旧的钩沉中突破了文体的限制,从内容与诗歌的形式,和杂文“同声歌唱”,旧体诗具有“杂文化”的特点。关键词:鲁迅 旧体诗 “新旧” “杂文化”在鲁迅作品的研究领域,相比于杂文,散文集《朝花

    文学教育 2023年5期2023-05-26

  • “新时代组诗”:新旧诗融合的一条重要路径
    主体与主潮,但旧体诗的存在与复兴也是另一条重要的线索,形成了不可忽略的一种文学界面。1949年以后,中国各大诗刊发表的作品也是以新诗为主要对象,旧体诗似乎只是作为陪衬或附录,但在国家层面也还批准出版了一些专门的旧体诗刊,如《东坡赤壁诗词》《心潮诗词》等;同时,人们在报纸上也能时不时地发现有专门的旧体诗词专栏。在2021年,中国学界还发生了旧体诗是不是可以入史的讨论。之所以发生这样的讨论,就是因为近百年来创作的旧体诗词没有入史,而这里所谓的“史”,就是指正统

    星星·散文诗 2023年2期2023-04-15

  • 郁达夫南洋时期旧体诗研究
    郁达夫 南洋 旧体诗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一位作家。他于1938年底应邀前往新加坡任《星洲日报》编辑,并任《华侨周报》主编,在新加坡生活近四年。1942年2月初,日军逼近新加坡,郁达夫、王任叔(巴人)、胡愈之等一批中国作家逃离新加坡,流亡至苏门答腊岛避难。1945年日本投降后不久,郁达夫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郁达夫自1938年底抵达新加坡至1945年8月在苏岛牺牲,在南洋生活了将近七年。这七年间,郁达夫创作了许多政论文、散文随笔、诗词。文以言志载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8期2022-05-30

  • 新世纪“旧体诗词热”的冷思考
    。这是我对中国旧体诗的基本看法。“旧体诗”这个概念,显然不会出现在只有文言诗歌创作的语境中,只会出现在有了与之有本质差异的新的形式出现之后,也就是在受到现代西方文化和文学影响的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之后。1918 年夏,任鸿隽在与《新青年》杂志同仁的通信中说道:“公等做新体诗,一面要诗意好,一面还要诗调好,一人的精神分作两用,恐怕有顾此失彼之虑,若用旧体旧调,便可把全副精神用在诗意一方面,岂不于创造一方面更有希望呢?”①任鸿隽:《新文学问题之讨论》,《新青年》

    东吴学术 2022年5期2022-03-23

  • 新诗和旧体诗分工互助的有益探索
    既写新诗,也写旧体诗,还乐于把旧体诗翻译成新诗。他的多方面写作实践又一次证明:旧体诗追求偏于静态的意境,不适于展示心理流程;旧体诗遵循的是在古汉语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精致而严格的外在格律(包括句式、平仄、韵脚、对仗等等),难以体现现代汉语的韵味。新诗注重意象的流动,适于展示心理流程;新诗遵循的是以情绪的抑扬顿挫为基础的内在律,可以发挥现代汉语的特长,而较难在精炼含蓄的境界上与旧体诗精品媲美。可见新诗和旧体诗既可以分工并存,又需要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关键词:旧体

    百家评论 2021年4期2021-10-23

  • 诗词的现代性
    论是新体诗还是旧体诗,只要踩上这个时代的节拍,就具有现代性。对诗词的现代性,目前的争论还主要是在表现形式上,是源于“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束缚,将批判精神用到极端化,完全与旧世界割裂。但实际上,只要这份文化存在,就不可能将传统全部格式化,用一个全新的系统来取代千百年来延续下来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才能形成更具竞争力的文化模式。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才能实现百花齐放。对于诗词来说,新体诗不要将旧体诗边缘化,旧体诗也不要排斥新体诗。旧体诗有一种

    心潮诗词评论 2020年12期2020-11-18

  • 郁达夫旧体诗研究综述
    说的知名度远在旧体诗词之上,但实质上其诗词素养在现代文学家中亦是可圈可点,与鲁迅、田汉并称为现代文学史上旧体诗词三大家。因此,研究郁达夫的旧体诗创作是全面了解郁达夫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本文将从思想内涵、艺术特色、诗学渊源三个方面对郁达夫的旧体诗进行分析综述。关键词:郁达夫;旧体诗;思想内涵;艺术特色;诗学渊源“旧体诗”又称“旧诗”,是为了区别“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诞生的白话新诗而产生的一个概念,主要指现代文人在“五四”之后所创作的古典诗词。值得注意的是,旧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1期2020-06-08

  • 郁达夫旧体诗研究综述
    说的知名度远在旧体诗词之上,但实质上其诗词素养在现代文学家中亦是可圈可点,与鲁迅、田汉并称为现代文学史上旧体诗词三大家。因此,研究郁达夫的旧体诗创作是全面了解郁达夫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本文将从思想内涵、艺术特色、诗学渊源三个方面对郁达夫的旧体诗进行分析综述。关键词:郁达夫;旧体诗;思想内涵;艺术特色;诗学渊源“旧体诗”又称“旧诗”,是为了区别“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诞生的白话新诗而产生的一个概念,主要指现代文人在“五四”之后所创作的古典诗词。值得注意的是,旧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5期2020-05-13

  • “言说”与“倾听”
    摘 要:鲁迅旧体诗中关于“言说”悖论的书写伴随其人生经历的跌宕,也昭示着风雨如晦的时代氛围。诗人试图以“无声”消解外界嘈杂的攻击声,诗中的“寂静”指向参透“言说”本质后的自足与坦荡。夜阑人静中的“倾听者”则是抒情主人公的另一重姿态,鲁迅渴望长夜的终结,执着地期待着一个民族发出真正的属于自己的声音。关键词:鲁迅 旧体诗 言说引言相较于鲁迅的小说、散文和杂文,旧体诗所受到的关注一向较少。鲁迅本人也不大热衷于旧体诗创作,他曾在《集外集·序言》 中说:“我其实是不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4期2020-03-01

  •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旧体诗对比创作研究与实践
    较少的事实,以旧体诗创作为切入点,先对前人对比创作实践进行研究阐述和举例,包括基于人工智能的命题作诗形式的对比创作,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自身对比创作实践经验和创作实例,最后简要总结并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和对比创作推荐方向。关键词 人工智能 对比创作 传统文化 旧体诗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1相关研究背景在文艺研究领域对比研究是一种重要且常用的研究方法。如文学领域的不同文化、不同语种之间的对比研究,中文研究领域的古文、白话文对比研究,再如音乐领域的民族器乐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30期2019-12-12

  • 聂绀弩旧体诗的独在与精神坚守
    作为“绀弩体”旧体诗创作大家,聂绀弩独到的旧体诗创作为旧体诗体式注入了新型的词类与样式,且学术界将视野放置于聂绀弩旧体诗创作方面的研究为数众多。本文试图从“史”与“实”之间的钩沉为研究路向,因此在着重关注史料、史实的前提之下也将聂绀弩的创作及其在创作中的思想动态和精神走向作为主要考察对象,探究聂绀弩旧体诗创作的思想游离与存在场域。关键词:旧体诗;创作身份;精神走向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10

    今传媒 2019年10期2019-11-11

  • 俯首甘为孺子牛
    摘 要:鲁迅的旧体诗,大体上可划分为刻意之作和随意之作两大部分。刻意之作多成于早期,随意之作相较前者为晚。开宗明义,刻意之作多讲究格律、对仗和结构布局,内容上也受屈原诗赋的影响,正襟危坐,气势夺人。至于随意之作,虽然随意,但却语惊四座。鲁迅随的意,有两层含义:一是正面倾吐,一是客观刺激。所谓:刻意随意并不能截然分开,只能大体区分,刻意中也有随意之笔,随意中也有刻意之思,鲁迅所作的诗,绝大部分是抒情诗。大智若愚岂止篇,风花雪月阆无缘。黄泉识否东风面,万紫千红

    考试周刊 2019年54期2019-08-11

  • 近十年(2006—2016)旧体诗词研究综述
    今天无论是写作旧体诗词的队伍还是诗词刊物,都可谓蔚为大观。据《中华诗词发展报告(2015)》统计,截至2015年,全国以旧体诗词创作为主的社团有近700个,而以刊载旧体诗词为主的刊物(包括仅做交流之用和全国公开发行的刊物)已不下600余种。[1]需要说明的是,对诗词冠以“旧体”之谓,原是五四时期新文化倡导者们对古典诗词带有一定贬义的称呼,以便与白话诗之“新”相区分。时移世变,今天“旧体诗词”这一称谓已不再带有贬义,同时其内涵也发生了变化:不仅仅是作为“传统

    滁州学院学报 2019年1期2019-03-21

  • 新世纪以降郭沫若旧体诗词研究综述
    也创作了大量的旧体诗词。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郭沫若的研究虽持续不断,但一度有沉寂之势。新世纪以来,郭沫若研究出现了许多新的动向,对郭沫若旧体诗词的研究即是取得明显进展的一个方面。相关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史料发掘、佚文的搜集;二是史料与人物关系探微,包括人物与诗歌的关系、诗歌与历史事实的关系等;三是旧体诗词的解读以及赏析。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对新世纪以降郭沫若旧体诗词研究进行综述性的概括,以期为学者研究提供更多便利。一、关于旧体诗词的搜集整理郭沫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4期2019-02-15

  • 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平议
    诗词便只能以“旧体诗词”的名义而存在。可以说,五四以后中国“旧体诗词”实际上是和“新诗”如影随形地共存着的,没有“新诗”就没有所谓“旧体诗词”,反之亦然。近百年来,“新诗”已然成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主体,而“旧体诗词”却始终在主流文学史中付诸阙如。事实上,“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史”已经构成了一个绵延不绝的诗歌史段落。历史表明:“新诗”并没有“战胜”所谓“旧体诗词”,“旧体诗词”不仅没有衰亡,而且一直在坚韧地存活着,并且在新世纪的传统文化热潮中日渐引起社

    中华书画家 2019年10期2019-01-12

  • 沈祖棻文学创作历程简论
    历史小说、词,旧体诗歌、书信和文学评论等为主要创作形式,体现了沈祖棻不同时期的审美追求。关键词:沈祖棻 新诗 历史小说 词 旧体诗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6-0084-02沈祖棻(1909—1977),字子苾,别字紫曼,笔名绛燕、苏珂,祖籍浙江海盐,生于江苏苏州。曾先后在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等知名学府学习国学文化,是我国现当代优秀的词人、诗人、文学家、文论家。与著名文学教授程千帆先生

    现代交际 2018年16期2018-11-26

  • 诗的补课
    诗,指的是古典旧体诗。想想,除小学在语文课本里学过“床前明月光”和“锄禾日当午”几首有限的古诗之外,第一次读旧体诗的诗集,是读初一的时候。我从同学那里借了一本《千家诗》,是那种清末民初的旧版书,發黄的薄薄马莲纸,竖行排印,每一页的上端,都有一幅木刻古画,它让我对旧体诗着迷。我用一个写作业的田格本,把这本《千家诗》从头到尾抄了一遍。到现在还记得抄写的第一首诗是:“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那时候,每天在一张小纸片上抄一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8年1期2018-03-07

  • 现代期刊的旧体诗生态场域透析(1917-1927)*
    周军现代期刊的旧体诗生态场域透析(1917-1927)周军新文学发生之后旧体诗的生存形态并非“江河日下”渐成学界共识。众所周知,现代生活是以现代期刊为中心建立起来的,考察新文学第一个十年旧体诗在现代期刊的传播情况,有助于去除对旧体诗文学史位置的误解。通过相关史料的探查,不难发现,旧体诗不仅没有消退,相反呈现出了新的活力,一方面,现代生活的日新月异与传统诗学的表达诉求给旧体诗带来了巨大压力,而另一方面新旧“对峙”的刺激以及市场的需求又为旧体诗的发展带来了新的

    文学与文化 2017年2期2017-11-14

  • 文人的黄昏
    0年,是徐燕谋旧体诗写作较活跃的时期,他创作的旧体诗打上了这一时期特有的历史烙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诗歌表达由个体小我走向集体大我,二是诗歌形式的变与不变。[关键词]徐燕谋;孙大雨;批判;旧体诗;晚年[作者简介]刘军(1979—),男,文学博士,昆山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昆山215300)。徐燕谋,名承谟,1906年生于江苏省昆山县(今昆山市)。8岁时随父母迁居苏州,15岁考入桃坞中学(今苏州四中)。1924年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今华东政法大学),192

    关东学刊 2017年10期2017-05-30

  • 《吴宓诗话》对旧体诗的新变
    《吴宓诗话》对旧体诗所做出的改变,让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学及旧体诗歌有一全新的认识,使传统文学的精髓得以体现。关键词:《吴宓诗话》;旧体诗;新变作者简介:黄菁(1989-),女,土家族,湖北省恩施市人,文学硕士,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文艺学专业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文化与文论。[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5-0-011922年,以吴宓为代表的学衡派对新文化运动中对旧体诗的过激言论提出批评,他

    青年文学家 2017年5期2017-03-23

  • 《中华诗词》的诗论与新时期旧体诗词文体地位的重申
    的诗论与新时期旧体诗词文体地位的重申⊙戴 勇[南昌师范学院中文系, 南昌 330030]旧体诗词文体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文体,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场域中占据着强势的文体地位。不过,自“五四”文学革命以降,由于新诗的崛起,旧体诗词强势的文体地位受到严峻挑战。进入新时期尤其是世纪之交国学热潮来袭之时,旧体诗词文体再次成为人们讨论创作的热点,《中华诗词》杂志刊载的诗论为旧体诗词文体在新时期的重申居功至伟。《中华诗词》 诗论 旧体诗词文体 重申汉民族文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名作欣赏 2017年11期2017-01-28

  • 新文学家旧体诗写作中的矛盾心态
    仲凡新文学家旧体诗写作中的矛盾心态李仲凡现当代文学史上,相当多的新文学家写作旧体诗,其中有些人如鲁迅、郁达夫、田汉等的旧体诗还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新文学家的旧体诗创作普遍伴随着一种非常复杂的矛盾心态,值得特别关注。他们一面创作旧体诗,一面又认为旧体诗的文学价值不如新诗,常常把旧体诗当作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文体,甚至为他们的旧体诗写作感到不安或自责。聂绀弩有一段描述他写作旧体诗的矛盾心态的话:“平生每笑鲁、郭、茅、达……一面反对文言,一面作旧诗,自诩平生未如此

    诗潮 2016年1期2016-12-08

  •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钱锺书先生的旧体诗《此心》试赏
    —钱锺书先生的旧体诗《此心》试赏广东|傅修海摘 要:本文是对钱锺书旧体诗《此心》的赏析。钱锺书的《此心》诗,写出了其“此心”的瞬间波澜、心灵风暴。短短四联八句,足以道出他人生整整一圈的灵魂旅程。其情悲悯,其思博大,苍凉之感油然而生。关键词:钱锺书《此心》旧体诗伤春伤别昔曾经,木石吴儿渐忏情。七孔塞茅且浑沌,三星钩月不分明。闻吹夜笛魂犹警,看动风幡意自平。漫说此中难测地,好凭心画验心声。(钱锺书:《此心》,1936年)钱锺书先生以“此心”为题写诗,蕴涵极深。

    名作欣赏 2016年13期2016-03-13

  • 旧体诗创作: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为2012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素质教育的学生语文素养综合评价研究”(JG12029)成果。
    □李先虎旧体诗创作: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为2012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素质教育的学生语文素养综合评价研究”(JG12029)成果。□李先虎摘要:语文素养包括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两个层面,古诗词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当下古诗词教学局限于知识学习和艺术欣赏,这种诗教的弱化势必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旧体诗创作,可充分发挥诗教在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中的作用。关键词:语文素养;旧体诗;古诗词教学“语文素养

    学语文 2016年1期2016-03-02

  • 闻一多新诗理论的正名旧诗倾向
    筑美,必然导致旧体诗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凭着对祖国深沉的爱,再加上对西方有关格律和形式诗论的有意剪裁式借鉴,不难看出他在有意无意中重新唤醒了中国古老诗歌的魅力,找到古典诗歌和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所在。关键词:新诗理论;闻一多;旧体诗;新诗从晚清到五四,从黄遵宪、梁启超到胡适,从“诗界革命”到“新诗革命”,诗歌一直以来都是站在中国人图强变革的最前沿,诗歌蜕变的过程印刻着国人摆脱落后图强复兴的心路历程。中国新诗经历了新名词、新意境、新语言、新思想、新道德等等阶段

    唐山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02-13

  • 浅论冯沅君抗战期间的旧体诗
    沅君抗战期间的旧体诗靳晓岳(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00)【摘要】冯沅君作为著名的女作家和古典文学领域卓有成就的女学者,一直受到文学爱好者和专业研究者的关注。但人们对于冯沅君的关注大多集中在小说和古典文学研究方面,而冯沅君的旧体诗创作同样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可观之处,尤其是其抗战期间的诗作“或悲、或欢、或怒、或嘲”,从另一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作者的境遇、心态、思想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这无论是对于全面了解冯沅君本人,还是研究其其它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是有所帮助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5期2016-02-01

  • 时国炎《现代意识与20世纪上半期新文学家旧体诗
    上半期新文学家旧体诗》主要以现代意识为研究理论基点,以20世纪上半期新文学家旧体诗创作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新文学家旧体诗中丰富的现代意识类型之分析,为进一步探索20世纪上半期新文学家的内在心灵世界提供一种新文学史叙述之外的全新研究视角。全书主体以鲁迅、郁达夫、朱自清、王统照、郭沫若、胡风、老舍及田汉等新文学大家的旧体诗创作为典范研究对象,从新文学家旧体诗之研究基础与视角、新文学家旧体诗之创作动因、新文学家旧体诗现代意识类型及新文学家旧体诗“入史”之可能性

    诗潮 2015年10期2015-12-22

  • 诗的补课
    诗,指的是古典旧体诗。想想,除小学在语文课本里学过“床前明月光”和“锄禾日当午”几首有限的古诗之外,第一次读旧体诗的诗集,是读初一的时候。我从同学那里借了一本《千家诗》,是那种清末民初的旧版书,发黄的薄薄马莲纸,竖行排印,每一页的上端,都有一幅木刻古画。它让我对旧体诗着迷,我用一个写作业的田格本,把这本《千家诗》从头到尾抄了一遍。到现在还记得抄写的第一首诗是:“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那时候,每天在一张小纸片上抄一

    小品文选刊 2015年12期2015-12-15

  • 略谈新时期以来旧体诗词入史问题之讨论
    略谈新时期以来旧体诗词入史问题之讨论◆ 辜学超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激进主义的进化论的文学史观,20世纪旧体诗词长期处于边缘化的状态,各类文学史鲜有提及。然而,在“天演”、“物竞”、“淘汰”等文学史观的冲击之下,旧体诗词其实并未被彻底消灭,反而延脉发展,并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旧体诗词创作群体覆盖面极广,不仅有“笺残墨剩漫抒情”的旧学文人,也有“勒马回缰写旧诗”的新文学家,更有“落花时节读华章”的政治人物。可谓风骚卓绝,洋洋大观。事实上,自从晚清诗界革命

    新文学评论 2015年4期2015-11-14

  • 旧体诗词在当代的艰难复兴 ———1957 年前后旧体诗词创作语境考察
    ◆ 张 安旧体诗词在当代的艰难复兴 ———1957 年前后旧体诗词创作语境考察◆ 张安以追求文学现代性为精神指归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仅使得传统古典诗词丧失了自身的文学神性,同时亦使得其文学史的正统地位被边缘化。而且,囿于以“阳春白雪”为精神内核的旧体诗词传统与“解放区”文艺大众化诗学传统的格格不入,古典诗词在文学史上的“非法性”地位,更是一直延续到了新中国成立。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7年,新中国的第一个全国性诗歌杂志《诗刊》,却耐人寻味地刊发了毛

    新文学评论 2015年4期2015-09-06

  • 民国以降旧体诗词媒介传播与旧体诗词文体的命运
    关于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研究的话题,学界已有不少的著述,所取得的成果也近乎硕果累累。(1)但这些著述要么是从文学史的角度,把民国以降的旧体诗词创作现象从遮蔽的历史地表中挖掘出来;要么以内部研究的方式研究不同诗人群体的旧体诗词创作,比如新文学家或现代学人的旧体诗词创作之类。然而众多研究却鲜有从现代传播视角透视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创作现象的。本文试图以现代中国的传播媒介与旧体诗词文体的关系为中心,主要以民国以降的文学期刊为视角,考查旧体诗词在百年中国不同时期的文体

    文艺争鸣 2015年4期2015-05-12

  • 当代旧体诗词研究述评*
    0275)当代旧体诗词研究述评*彭敏哲(中山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275)当代旧体诗词研究主要集中在“旧体诗词”名称及格律问题探讨、旧体诗词的价值认识、当代旧体诗人个案及群体研究等几个方面,其成果丰富,角度多元,但还没有形成系统,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当代旧体诗词;名称及格律;诗词价值;个案研究;群体研究“旧体诗词”这个称呼是与“新诗”对举的,在“新诗”的光芒下,旧体诗词的创作和研究一直比较边缘。当代旧体诗词,是指建国以后(1949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3-17

  • 萧军1950—1970年代旧体诗中的自我修辞
    作了数量可观的旧体诗,他在这些旧体诗中呈现出或隐含着多重自我身份及其修辞意图。这主要表现为隐士、国士和传道者三种自我身份,而这三种自我身份的文学建构意在实现对“边缘人”、“待罪之人”等现实身份的修辞性转换,以期接通意识形态话语所许可的合法身份。这三种身份彼此联系、贯穿始终,体现了诗人萧军重建自我历史的心理诉求,以及他与意识形态话语之间复杂、隐秘的互动关系。关键词:萧军;旧体诗;自我修辞;隐士;国士;传道者中图分类号:1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江汉论坛 2014年9期2015-01-30

  • 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平议
    诗词便只能以“旧体诗词”的名义而存在。可以说,五四以后中国“旧体诗词”实际上是和“新诗”如影随形地共存着的,没有“新诗”就没有所谓“旧体诗词”,反之亦然。近百年来,“新诗”已然成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主体,而“旧体诗词”却始终在主流文学史中付诸阙如。事实上,“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史”已经构成了一个绵延不绝的诗歌史段落。历史表明:“新诗”并没有“战胜”所谓“旧体诗词”,“旧体诗词”不仅没有死亡,而且一直在坚韧地存活着,并且在新世纪的传统文化热潮中日渐引起社

    文艺论坛 2014年20期2014-08-15

  • 冠名“文言诗词”如何
    退休后喜欢写些旧体诗词,送人娱乐不算,还多次塞给媒体要求发表。遗憾的是,该退休官员所写的旧体诗词,虽冠以五言七律、[西江月]、[清平乐]之类格律诗词名称,但“文绉绉”的字里行间,这些格律诗词却完全不讲格律规矩,例如其“七律”,二、四、六位置上文字虽勉强押韵,但对仗、比兴等全无;而有些所填之词,仅字数上相同,音韵、四声等是完全不讲究的。自从新文化运动兴起后,旧体诗词的创作就一直走着下坡路,五六十年代时,有毛泽东、董必武、柳亚子等老一代革命家及文人老先生们能写

    上海采风月刊 2014年7期2014-08-15

  • 论聂绀弩旧体诗词的“新”与“美”
    小说、杂文和新旧体诗等31种。早年聂绀弩以杂文闻名于世,被夏衍赞为鲁迅以后第一人。晚年尤工旧体诗创作,其名声超过了杂文,聂绀弩旧体诗整体的特点是以杂文入诗,辛辣幽默,冷峻风趣,于平静中见深沉,从微笑中看泪眼,备受读者欢迎,也被人称之为“绀弩体”或“杂文体”,其共著有旧体诗词640余首。一、聂绀弩旧体诗词的文学梳理作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的聂绀弩,不仅从事新文学创作,旧体诗词写作也多有篇什,是中国现代旧体文学写作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主要收在《散宜生诗》(人民

    名作欣赏 2014年2期2014-07-13

  • 诗坛的另一道景观 ——从两部《河南当代诗词选》出版所想到的
    为诗坛的主流,旧体诗词逐渐被边缘化。边缘化与退出历史是两回事。一百年来,旧体诗词不但未退出历史,而且产生了不朽的诗人和诗篇。现代文学史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新文学与新诗的开拓者,都有旧体诗传世,而有的人以新诗始却以旧体诗终。前者有周氏兄弟、郭沫若、郁达夫、茅盾、老舍等;后者有沈尹默、闻一多、聂绀弩等。沈尹默是最早的新诗开拓者之一,也是一颗耀眼的流星,中晚年只写旧体诗。闻一多早年有传诵一时的新诗集《红烛》和《死水》,在他系统阅读和研究了唐诗后,也尝试写旧体诗

    博览群书 2014年5期2014-03-03

  • “母语的力量是足够强大的”
    构,主要工作是旧体诗词的研究、创作、评鉴和对外交流,旨在繁荣和发展优秀的中华传统诗词文化。沈念:对旧体诗词的研究和重视,自然会促进其繁荣发展。我留意到,几年前,像纯文学期刊《芙蓉》、《黄河文学》,如今还有《诗刊》、《诗潮》等刊物都辟有版面刊发旧体诗词和评论。旧体诗词被主流文学刊物所关注,说明中华民族的这一文化瑰宝在当下没有消亡而是被激活,您认为其意义何在?蔡世平:我是在2003年开始写作“当代旧体词”的,这之前主要是写散文。正因为我有两方面的写作经历,既没

    湖南文学 2011年12期2011-07-26

  • 劝君莫奏前朝曲 且听新翻杨柳枝 ——也谈现代旧体诗
    品也被命名为“旧体诗词”而被打入文学研究及文学史的冷宫。然而,当我们回顾现代旧体诗词(“现代旧体诗词”这个名称似乎不太准确,但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更恰当的名称,故暂用之)的百年历程时,这段历史却并不像我们表面所看到和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有些问题引起我们的关注。一、现代旧体诗词何以“打不倒”考察旧体诗词的历史命运,就不能不回望九十年前那场诗歌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摧枯拉朽之势猛烈地冲击着旧思想、旧文化。“五四”文学革命者高举彻底砸烂旧文学的大旗,胡适、陈独秀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1年1期2011-04-02

  • 从散原诗歌的意象变革看旧体诗的现代转型
    键词:陈三立 旧体诗 现代转型摘 要:陈三立诗歌虽然继承自古典诗歌,但其诗歌意象的扭曲与变形其实是现代性的产物,有的甚至具有西方现代主义的某些特色,是与古代诗歌异质的。因此,陈三立应被认为是用旧体诗歌形式创作的现代诗人,诗歌形式不应成为区分文学现代性的绝对标准。一华人学者王德威在对晚清小说做深入的考察之后,提出了晚清小说“被压抑的现代性”的著名命题。他写道:“我主张晚清小说并不只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前奏,它其实是‘现代之前最为活跃的一个阶段。如果不是眼高于顶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09年2期2009-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