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克孜

  • 柯尔克孜种公羊体重与体尺相关性分析及最优回归方程选择
    43399)柯尔克孜羊是我国肉脂兼用型地方品种之一,是我国绵羊品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产于天山山脉西南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属于肉脂兼用型粗毛羊,体型匀称、体质紧凑、四肢高长。目前对柯尔克孜羊的研究多集中于产肉性能、杂交选育等方面,在种公羊个体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本试验通过分析不同月龄柯尔克孜种公羊表型性状,获得体重与主要体尺性状间最优回归方程,为柯尔克孜羊选育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动物试验动物来源于新疆维吾尔

    中国畜禽种业 2023年11期2023-12-26

  • 吉尔吉斯语中的附加成分
    吉尔吉斯语(柯尔克孜语)附加成分(Myʧø)指词中没有独立词汇意义的语素。它本身不能独立构成词,只有连接于一定的词根才能表示意义,起一定的语法作用[1]。附加成分又称为词缀(qurandə myʧø)[2],在大部分语言学书籍[3]、网易有道电子词典中被称为“词缀”“主要成分”;在国内大部分柯尔克孜语语法书中普遍使用“附加成分”这一术语;而国外吉尔吉斯语语法书中常用“мΥчθ” “кошумча бθлΥк”来表示。吉尔吉斯语中的词语大都是由各种附加成分(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27期2023-12-19

  • 中国史诗的精神文化一隅:《玛纳斯》的崇高美
    苏 培柯尔克孜族起源于叶尼塞河流域,后不断迁徙至天山一带,世代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柯尔克孜人在历史上曾数次遭受外敌侵略,经历过多次生死存亡的危机,民族的历史在《玛纳斯》史诗中留下了清晰的烙印。史诗《玛纳斯》讲述了玛纳斯的父辈们曾多次率众抵御卡勒玛克人等外族侵袭,但终是寡不敌众,柯尔克孜人惨遭奴役直到救星玛纳斯诞生于世,卡勒玛克人等才遭到致命回击。柯尔克孜人将玛纳斯的英勇事迹世代传唱,久而久之形成体量庞大的口头史诗《玛纳斯》。《玛纳斯》所描写的这段波澜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1期2023-03-11

  • SNP芯片评估柯尔克孜羊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克州畜牧兽医局, 阿图什 845350;3.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祥泰牧业有限公司, 阿图什 845350)柯尔克孜羊是新疆地方特色绵羊品种,以四肢高长、体型匀称、紧凑而著称,具有耐粗饲、抗病和抗逆性强、肉质好、风味独特等优良特性[1-2]。研究发现,柯尔克孜羊体格较大,周岁公羊平均体重为36.65 kg,体高为64.77 cm,体长为65.63 cm[3]。柯尔克孜羊公羊体重与体尺指标均大于母羊,且体重与各项体尺相关性显著[

    畜牧兽医学报 2023年2期2023-02-27

  • 浅谈柯尔克孜族约隆的传唱现状
    “约隆歌”是柯尔克孜族民间礼仪歌谣中的一种。它具有独特的演唱场所、曲目和诗歌结构,其内容也包罗万象,“主要描述日常生活现象、传统习俗、言行道德问题、年轻人的感情以及他们的生活观等”①。据目前收集的资料可知,我国柯尔克孜约隆歌主要流传在帕米尔高原阿克陶县的柯尔克孜人中。在帕米尔柯尔克孜文学中,约隆体裁占有独特的位置,它用自己丰富的内容,强烈的结构性、历史性,深刻的文化内涵丰富着柯尔克孜文学。此外,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科克亚尔柯尔克孜民族乡、和田地区

    新疆艺术 2022年6期2023-01-26

  • 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播音员主持人队伍建设 ——以柯尔克孜语为例
    □ 丁友锏柯尔克孜语节目开播已有四十六年,柯尔克孜语广播电视节目在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弘扬时代主旋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对于该语种播音主持从业者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为了填充和完善历史资料,笔者通过为期半年、行程几千公里实地调研了省市县三级广播电视台,采访了20余位柯尔克孜语播音员主持人及其部门负责人,搜集第一手相关视频、音频和纸质稿件。本文通过梳理柯尔克孜语广播电视节目发展脉络,分析该语种播音主持从业者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让受众了解柯尔克孜

    声屏世界 2022年13期2022-10-10

  •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与经验探析 ——基于黑龙江柯尔克孜族的调查
    释。黑龙江的柯尔克孜族是清代两次迁徙而来的。第一次是在1733年,清政府将在厄得勒河流域游牧的柯尔克孜人迁往黑龙江将军辖区的齐齐哈尔、墨尔根和黑龙江三城,让这些柯尔克孜人披甲入旗。第二次是在1757年,清朝将跟随准噶尔部叛乱的柯尔克孜人迁徙到黑龙江,赏给呼伦贝尔、布特哈两地出征效力的索伦、陈巴尔虎和达斡尔官兵为奴。[4]本文以黑龙江柯尔克孜族的发展历程作为研究脉络,结合笔者的田野调查,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理论视角讨论其与周围不同民族交往互动的历史基础与现实

    青海民族研究 2021年4期2022-01-20

  • 柯尔克孜族传统“艾列切克”女帽形制及装饰研究
    切克”女帽是柯尔克孜族姑娘出嫁穿戴的最隆重服饰之一,并伴随其一生,承载着柯尔克孜族女性的傳统文化、审美情趣、思想情感及风土人情。文章通过实地调研艾列切克女帽的形制,从造型、帽身结构及装饰等进行梳理和分类,同时对其配饰纹样、材质、工艺分析。艾列切克女帽主体结构由软帽、帽冠、盖巾三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结构各异,造型独特,穿戴过程繁复,装饰手法多样,极具民族特色。通过对艾列切克女帽形制进行详细解构,对其内外层的构成方法、配饰纹样及材质进行研究分析。关键词: 柯尔

    丝绸 2021年5期2021-07-09

  • 汉语与柯尔克孜语音节结构对比浅析
    2)一、引言柯尔克孜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国内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等地区和自治州,另外,黑龙江省富裕县也有部分柯尔克孜人;国外主要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和中亚的其他几个国家,在汉语中把国外的柯尔克孜族叫做“吉尔吉斯族”。吉尔吉斯族是吉尔吉斯共和国的主体民族。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柯尔克孜人民,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柯尔克孜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孤立语的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3-23

  • 中国柯尔克孜语词典编纂70年综述
    主要讨论中国柯尔克孜词典学的历史发展、获得的成就、特点和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一、中国柯尔克孜词典学发展史11世纪著名的语言学家马赫穆德·喀什噶里,在巴格达编纂出世界第一个突厥语词典《突厥语大词典》,堪称关于突厥语民族的百科全书。引言中提道:“我遍历了突厥的城镇和村落,查明了突厥、土克曼、乌古斯、奇吉尔、样磨、黠戛斯(古代柯尔克孜)等语言的词汇和韵律,并将其语言记于心,经过细致的整理,使之有条不紊。”[2]由此可以知道,《突厥语大词典》是柯尔克孜词典学最早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1-16

  • 论草原文化在柯尔克孜族舞蹈中的重要性
    柯尔克孜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他们大多在水草丰盛的区域间不断迁徒,继承了极富内涵的草原文化,有着本民族独有的服饰、语言,也有着极具特色的风俗、手工业、饮食文化等等。柯尔克孜族人民能歌善舞,他们的舞蹈有着丰富的艺术感染力与创造力,有着本民族草原文化悠久的历史传承。一、柯尔克孜族的草原文化柯尔克孜族有着2000余年的历史,他们于水草肥美之地辗转迁徒,居住在雪白的毡房里,以奶制品与肉制品为主食,擅骑射、长歌舞①。受生活方式与经济条件的影响,该民族的服饰中多见牲

    新疆艺术 2020年5期2020-11-25

  • 从笔名“爱柯”说起
    国内外一批批柯尔克孜族的语文人才,也培养了一批批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各民族的优秀人才和日本留学生,如今,其中不少人都已成为教授、专家或某一方面的业务骨干。胡振华是回族,山东省青岛市人。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中亚民族语言文化著名的学者。1953年以来一直从事国内外柯尔克孜(吉尔吉斯)族语言文化及中亚学教学研究工作,参加过我国柯尔克族文字及正字法的制定,柯尔克孜语方言,社会历史调查及组织

    山东青年 2020年6期2020-07-27

  • 电视节目修辞格式的翻译探讨
    地力摘 要:柯尔克孜族是中国古老少数民族之一,有语言文字;新疆广播电视台和克州电视台每天播出柯尔克孜语译制类电视节目。柯尔克孜语电视节目近三十年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探索过程。电视节目逐渐成为文化的一种主要方式,而电视节目中的修辞或多或少也反映了文化的特点,它会使用各种修辞方法增加美感,而汉语节目修辞的翻译则应当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以符合柯尔克孜族观众的思维方式、文化心理和审美标准。此文主要对修辞的民族性和翻译方法、两种语言修辞格式的比较与意义进行探

    大众科学·下旬 2020年3期2020-05-25

  • 3个新疆地方品种绵羊体重与体尺性能的比较研究
    、阿勒泰羊和柯尔克孜羊等。策勒黑羊是经过长期选育形成的羔用皮品种,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很强,有较强的抗寒抗病能力,冬春季适量的补饲条件下能维持最低生产性能,同时具有较高的繁殖率,产胎密集的特点;阿勒泰羊和柯尔克孜羊都是肉用品种,其中阿勒泰羊以生长成熟快、体型较大而著称,柯尔克孜羊以四肢高长、体型匀称、紧凑而著称。绵羊的体重、体尺与其生产性能密切相关,对其经济价值有重要影响,也是品种选育与改良的重要指标[1]。目前对于体重与体尺数据的分析已有很多研究,但对策勒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4期2020-05-16

  • 民族村开展体育旅游与民族形象重构 ——以旅游公共服务质量为研究视角
    小民族之一的柯尔克孜民族文化流失严重,其民族文化的历史意义自不待言,它承载着柯尔克孜民族的独特文化,历史价值不容忽视。抢救和保护是保存柯尔克孜民族文明宝藏的密码,李克强总理曾指出“旅游业是实现扶贫脱贫的重要支柱。”柯尔克孜民族村位于黑龙江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早期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已经无法满足旅游者需求,迫切寻求一个独具魅力的核心亮点吸引更多旅游者。基于柯尔克孜民族村自身独特的民族资源文化,结合民族体育项目,以此为突破点,并以旅游公共服务质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4-24

  • 柯尔克孜语词干提取方法
      首先介绍柯尔克孜语形态特征对词干提取的作用,之后探讨柯尔克孜语词类划分、词类的形态特征。介绍基于规则、词典以及词典和规则相结合的方法和柯语语料构建工作。讨论柯语基于词典、基于规则及词典与规则方法的设计工作。最后以柯尔克孜文微信公众号的新闻语料作为验证对象,对利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词干提取试验,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验证词干提取方法的可行性。[关    键   词]  柯尔克孜语;形态分析;词干提取;方法[中图分类号]  H215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2期2020-03-24

  • 丝绸之路上的柯尔克孜族民间乐器(下)
    据文献记载,柯尔克孜民族历史上曾有两种口弦琴,奥吾孜库木孜是其中之一,中亚柯尔克孜人称其为“铁米尔奥吾孜库木孜”。另一种口弦琴,音译为“旧朵奇奥吾孜库木孜”。这是一种木制条形乐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中亚和我国南疆柯尔克孜民族中流传,在塔里木盆地临近绿洲也使用。成熟的姑娘和小伙子们在整个地区经常使用的吹弹式口琴就已经算得上是真正的乐器了。吹弹式口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铁制的,带颤动舌头的马蹄铁形乐器和一种简单的用竹子做的,有时用木头做的雕刻的用具。这是

    乐器 2020年12期2020-02-22

  • 试析现代柯尔克孜语口语中的汉语借词
    项目。因此,柯尔克孜族和汉族交流过程中,汉语词的借入是柯尔克孜语发展的必然结果,尤其近年来柯尔克孜语口语中的汉语借词呈大量增长趋势,而关于柯尔克孜语口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成果寥寥无几。笔者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族自治州通过近一年的语言实地调查,收集了大量的柯尔克孜口语中的汉语借词,本文在此基础上,从语音、结构、词义三方面探究汉语词在现代柯尔克孜语口语中的借入、发展及演变状况,并揭示了汉语借词对现代柯尔克孜语、柯尔克孜族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一、借词的定义及产生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01-19

  • 我国柯尔克孜牧区经济转型及发展愿景
    国新疆境内的柯尔克孜人在政府和当地定居族群的持续影响下,开始缓慢地向半定居和定居过渡,种植业比例逐渐增加。20世纪30年代,在地方各级政府的引领和帮助下,柯尔克孜牧区开始引入现代科学理念和技术;与此同时,定居农业也有所进展。20世纪后半叶,国家以居民点、草场、棚圈、饮水、道路建设为重点,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开始从根本上改变柯尔克孜牧区的生产生活环境。19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市场观念在牧区普及,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牧区的牲畜数量创历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5期2020-01-19

  • 《玛纳斯》音乐国内外研究综述
    述。关键词:柯尔克孜;《玛纳斯》;音乐;研究自从《玛纳斯》引起学术界关注以来对史诗进行学术性研究的国家有俄罗斯、德国、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匈牙利、土耳其、蒙古国、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玛纳斯》属于民间文学的文化范畴,而音乐及表演是其中重要的表现手段,对它进行音乐学层面的考察与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收集有关《玛纳斯》的国内外的音乐方面文献,并对其进行了研究性综述。一、《玛纳斯》史诗之音乐在国外的研究早在19世纪下半叶《玛纳斯》

    大观 2019年1期2019-06-28

  • 游牧天边的驯鹰人
    高原民族——柯尔克孜族。他们的肤色黑里透红,笑意里散发着淳朴的热情,每天的生活围绕着牛羊进行。骑马、猎鹰,是蒙古、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少数民族沿袭一千多年的狩猎方式,历史上,他们驯养猎鹰,依靠捕猎来维持生活。现今,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牧区的发展,大多逐水草而居的牧民都已脱贫致富,骑马狩猎的原始传统逐渐在牧区中消失。唯独柯尔克孜族部分牧民仍旧坚守,他们驯养鹰的目的,就是让古老的驯鹰技术得到传承。阿合奇县的苏木塔什乡就是柯尔克孜族的猎鹰之乡。该乡400多户牧

    厦门航空 2019年1期2019-01-12

  • 柯尔克孜语与哈萨克语辅音比较初探
    00081)柯尔克孜族和哈萨克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其中之一,两个都是重要的跨国民族,是中亚的吉尔吉斯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主要民族。柯尔克孜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老民族。“柯尔克孜(Kirghiz或Kyrgyz)”是该民族的自称。在我国史书中,对于柯尔克孜族的起源,以及他们先民的社会生活状况都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在我国历代汉文史籍中,柯尔克孜族的名称,在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音译方式出现。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匈奴列传》中称柯尔克孜族为“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34期2018-12-21

  • 史诗《玛纳斯》内容提要及艺术价值
    传承人在演唱柯尔克孜英雄史诗《玛纳斯》,是我国著名的三大史诗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被誉为民间文学艺术的奇葩。《玛纳斯》既是整部史诗的统称,也是第一部的名称和主人公的名字。史诗包容了柯尔克孜古代历史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千百年来的口耳相传过程中,柯尔克孜族人民世世代代将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对生活的理解以及自己的精神文化融入到这部史诗之中,使它成为柯尔克孜族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语言、哲学、宗教、美学、军事、医学、习俗的百科全书。史诗篇幅浩瀚、规模宏大,仅居

    新疆艺术 2018年4期2018-10-27

  • 柯尔克孜族宗教信仰的变迁
    有重大意义。柯尔克孜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长远的历史。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有关柯尔克孜族的情况就已出现在史籍中。柯尔克孜族原先居于叶尼塞河流域,公元1世纪70年代到9世纪40年代,柯尔克孜族人先后经历了两次迁徙,最终在17世纪到19世纪,因受蒙古人和沙俄的双重压迫和侵略大规模的向天山地区迁徙。这几次重大的迁徙对柯尔克孜族的宗教信仰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柯尔克孜族在历史上信仰过不同的宗教,如袄教、摩尼教、景教、萨满教等。柯尔克孜族在不同时期的宗教信仰的变化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8期2018-10-24

  • 木吉 中国西极的冰火奇境
    。“木吉”为柯尔克孜语,意为“火山喷出的泥沙石”。来到这里,仿佛听到了几千年之前大地的诉说,火山灰孕育出最纯正的柯尔克孜文化,看到了中国最晚夕阳下火山岩浆锻造过的鲜艳大地,还有建在火山上的柯尔克孜人民的家园。提起木吉,我砰然心动。认识木吉,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28年前因工作原因,我到过木吉参加部队考核,当时的生活和自然条件极为艰苦,但留下的感受让我至今难忘。忘不了高原兄弟的真诚和热情,忘不了我曾经在雪域地带和大家一起飞翔,忘不了我真实站立在那片红色高原上

    新疆人文地理 2018年4期2018-09-27

  • 史诗《玛纳斯》的习俗文化与民族认同
    其核心内容。柯尔克孜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祖先曾生活于叶尼塞河上游地区,约从10世纪开始,逐渐向西向南迁徙到天山南北、帕米尔高原、费尔干纳等地区。现今主要聚居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也散居于南北疆的多个地区,另有小部分居住于黑龙江省富裕县,他们是在乾隆年间由新疆迁徙而去的。2015年新疆的柯尔克孜族有20.22万人。与蒙古族英雄诗史《江格尔》、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并称为中国三大史诗的《玛纳斯》,是广泛流传于民间并世代传承的英雄史诗,“叙述了古代柯尔克孜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8年2期2018-04-16

  • 约隆歌在电子大众化时期的意义
    唱“约隆歌”柯尔克孜人是草原文明创造者之一,他们在马背上放眼世界,在马背上思考宇宙、上苍、自然、社会。“在马背上思考”过程中铸就了草原文明的辉煌历史。如果说埃及有超乎人类想象的以胡夫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又称吉萨大金字塔,位于埃及吉萨,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的金字塔,主要作为其陵墓,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埃及式金字塔)为首的一百多座神秘金字塔,那柯尔克孜人有以《玛纳斯》为代表的一百多部史诗构成的金字塔。类似埃及以及至今未揭开神秘

    新疆艺术 2018年6期2018-02-26

  • 少数民族音乐
    张洁君柯尔克孜族,是一个跨国的少数民族。他们大部分人居住在我们的邻国吉尔吉斯斯坦,另一小部分在我国新疆地区,还有数百人在18世纪从新疆迁往黑龙江富裕县五家子屯,从此在那扎根为家。 丰富的族名柯尔克孜族,这是在我国的称号,而在吉尔吉斯坦被称作吉尔吉斯,占了他们总人口的69.2%。其实,柯尔克孜的含义很多,从解释上就有3种。一种解释为40的复数,柯尔克孜也就是40个部落的意思;第二种是指柯尔克孜有“山里的游牧人”“山中的乌古斯人”“依山傍河之人”“草原人”的说

    琴童 2018年11期2018-01-23

  • 柯尔克孜族历史的感性讲述
    要】文章对《柯尔克孜族民间故事》一书做初步介绍和文本解读。文章从柯尔克孜族民间故事内容分类,分别阐述柯尔克孜族的生产生活方式、鬼神宗教信仰、爱情传说故事,解读黑龙江柯尔克孜族民间故事的独特魅力和存在价值。让读者能够在阅读《柯尔克孜族民间故事》一书之前对柯尔克孜族民间故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关键词】柯尔克孜;历史;非遗中图分类号:I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9-0235-01《柯尔克孜族民间故事》是黑龙江省文化厅组织编纂

    戏剧之家 2017年19期2017-11-07

  • 新疆柯尔克孜族民俗研究述评
    哈尔·胡吉西柯尔克孜族壁挂随着民俗学学科的发展,对民俗的界定已不是以往的“文化遗留物”或“精神文化”抑或“民间文学”等狭义的观念,而发展成为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民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传统,也包括新生产的民俗现象;既包括以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包括以物质形式、行为和心理等方式传承的物质、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①因此,本文也从民间文学和民俗文化两个方面,对国内学界就新疆柯尔克孜族民俗研究的汉文和柯尔克孜文成果进行述评。柯尔克孜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

    新疆艺术 2017年2期2017-10-29

  • 不同年龄新疆柯尔克孜羊宰后骨骼肌肉品质测试分析
    不同年龄新疆柯尔克孜羊宰后骨骼肌肉品质测试分析师帅1,2,巴吐尔·阿不力克木1,高维明2,周卫东2,王文琦3(1.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2.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业质量标准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00;3.新疆畜牧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00)【目的】研究柯尔克孜羊的肉品质特性和影响因素,为柯尔克孜羊种质资源保护,为合理开发柯尔克孜羊和组织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柯尔克孜羊为研究对象,研究相同圈养条

    新疆农业科学 2017年7期2017-09-06

  • 高原上的雄鹰
    王守垠柯尔克孜,是柯尔克孜语“四十个姑娘”的意思。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早期生活在蒙古大草原上以叶尼塞河为中心的地方,时称坚昆,公元9世纪摆脱回鹘统治建立汗国。如今,在中国境内的柯尔克孜人主要居住在现在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少数散居在新疆北部的伊犁地区和新疆南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也有一些柯尔克孜人,是当年民族南迁的时候迁居那里的。柯尔克孜族男子一般不留长发,而留胡须。妇女梳两条辫子,未出嫁的姑娘则扎40根辫子。男子一年四季多戴白毡帽,冬季多穿

    新疆人文地理 2017年4期2017-05-08

  • 柯尔克孜男士帽子
    那尔·木哈什柯尔克孜人特别爱戴头饰,睡前把头上的帽子放在或者挂在高高的地方。头饰不能随便放,因为人的头部是很重要的,假如某些人不小心踩到或者乱放头饰的话那个人的事情倒霉或者头疼等症状。为了适应高原山地的环境特意制作一年四季都可以穿的帽子。比如年轻男人穿白毡帽,狐狸帽子(狐狸皮和毛制作),老人穿“太别台依”。柯尔克孜男人大多数时间都在外面放羊,工作很辛苦,所以他们都在穿白毡帽。虽然是柯尔克孜男士帽子种类较多,但是主要讲述三种男士帽子:一、四季皆戴“神圣”的“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11期2017-03-21

  • 柯尔克孜谚语的游牧文化内涵
    30054)柯尔克孜谚语的游牧文化内涵古丽加米莱穆·努尔甫(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本文从柯尔克孜生产谚语,饮食谚语,服饰谚语三个方面来分析柯尔克孜族游牧文化内涵,反映出柯尔克孜族谚语既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内涵,又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哲学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柯尔克孜谚语;游牧;文化柯尔克孜族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草原上的游牧生活和畜牧业生产是他们生产,生活,社会经验的主要来源,所以柯尔克孜族的谚语多与畜牧业生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5期2017-03-10

  • 迈入21世纪的口头史诗:以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为例*
    口头史诗:以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为例*[德 ]卡尔• 赖希尔(Karl Reichl) 著 陈婷婷 译随着世界各地识文断字的人越来越多,口头传统遭到了边缘化。科学技术的革新,从收音机到电影电视再到英特网,大众可以接触到各种新的娱乐形式,这使得史诗演述者的声音显得多余。在很多情况下,口头史诗被转化为书面文本,以书籍的形式呈现。有时口头史诗也被转化为更为流行的新式,比如卡通、电影、木偶戏或者互动游戏。要说更为正式的形式,则是由口头史诗改编的歌剧、诗体改写和重

    民间文化论坛 2017年6期2017-01-28

  • 柯尔克孜族舞蹈的文化生态传承与发展
    44000)柯尔克孜族舞蹈的文化生态传承与发展阿衣加玛丽·吾不力哈斯木(喀什大学艺术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古代柯尔克孜人的文化生态是指柯尔克孜民族及其游牧先民们更多的是依赖对生活的模仿,包括再现狩猎、游牧、采集、劳动、战争、婚嫁等生活场景与自然环境中创造了自己独有的文化生态和舞蹈艺术,柯尔克孜族舞蹈既有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又有地域文化的独特性,柯尔克孜族舞蹈体现了柯尔克孜民族的民俗文化、风情习俗、思想观念和审美心理,本文主要在柯尔克孜族舞蹈文化与生态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8期2017-01-24

  • 新疆柯尔克孜民族装饰纹样的艺术形式
    摘 要:新疆柯尔克孜民族装饰纹样艺术是世界伊斯兰装饰艺术的一支,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艺术瑰宝,与世界吉尔吉斯民族艺术具有本民族同族同源的继承性,又兼容并蓄地汲取多方的艺术养分,形成了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柯尔克孜民族装饰纹样艺术,是人类优秀的精神财富。关键词:柯尔克孜;装饰纹样;艺术形式检 索:www.artdesign.org.cn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8-0104-03The Art Form of K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6年8期2016-05-14

  • 冰山荒原,美食飘香
    有一个民族叫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族多数居住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乌什、阿克苏、莎东、英吉沙、塔什库尔干等地,人口14万。柯尔克孜族人民热情好客,注重礼节。凡有客人光临,无论是否相识,都会热情款待。他们不仅载歌载舞欢迎客人,更有风味美食让客人一饱口福。如果你来柯尔克孜人家里做客,都会吃到哪些美味呢?请看——“肖奴帕”:即大块肉、手抓肉。这是柯尔克孜人待客的食品之一。做法是把肉切成大块,和羊头、羊蹄、羊肝煮在一起,待客时按客人等级而分肉。

    新少年 2016年6期2016-05-14

  • 玛纳斯奇
    诗玛纳斯我们柯尔克孜的光荣随着歌声变得雄伟神奇啊,多姿多彩的玛纳斯奇讲述着美好的故事无论面对多少豺狼虎豹总能够面对化险为夷无论遭遇多少痛苦灾难神圣的爱情总是甜甜蜜蜜啊,多情多义的玛纳斯奇吟唱着真诚的心意只有经历多少冰雪严冬才会把春天拥在心里只有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美好的生活总是充满魅力在这雪山草原的家乡吟唱着美丽的史诗玛纳斯我们柯尔克孜的梦想跟着歌声化为幸福美丽(200070 上海沪太路555弄1号1702室)

    民族音乐 2016年1期2016-04-04

  • 社会转型时期的柯尔克孜族传统手工技艺
    会转型时期的柯尔克孜族传统手工技艺万雪玉(新疆大学 人文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46)柯尔克孜族传统手工技艺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草原文明的精髓之一。始于19世纪的中亚社会转型,深刻影响到其发展进程。在新的价值观念和生存法则的影响下,柯尔克孜族传统手工技艺的生存空间日趋狭小,行业种类不断缩减,最具生命力的女红技艺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困境。立足于草原游牧文明的文化创新,是柯尔克孜族传统手工技艺的必由之路。社会转型;柯尔克孜族;传统手工;技艺一、游牧文明系统的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03-19

  • 丝路使者
    疆,调查学习柯尔克孜语,并参与创制柯尔克孜文字。这不仅是国家赋予他的一项使命,也是胡振华个人的抉择和志向。打开中国地形图,我们清晰地看到,位于丝绸之路西段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地处天山以南、昆仑山北麓和塔里木盆地西端的帕米尔高原,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相邻。因为百分之九十以上为山区,故被誉为“万山之州”。初来乍到的胡振华,年轻气盛,当他望着西面的天空,送走祖国的最后一缕阳光,告别最后一抹晚霞后,立志要为这个生活在雪域高原的民族做出

    回族文学 2016年1期2016-02-26

  • 柯尔克孜马年龄、体尺与产奶量的相关分析
    31500)柯尔克孜马年龄、体尺与产奶量的相关分析吐尔逊江·吾木尔艾力1,阿曼古力·马吾2,地丽努尔·居马1,努尔江·买迪尔1*(1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2新疆阜康市草原站,新疆 阜康 831500)本文以柯尔克孜马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其年龄、体尺对产奶量的影响。对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畜牧改良兽医站提供的4岁至11岁之间的125匹马的资料进行不同年龄和不同体尺与产奶量之间比较及相关和回归分析。建立了两个估测柯尔克孜

    草食家畜 2015年4期2016-01-27

  • 胡振华:丝路上的共同命运
    阿克陶,几名柯尔克孜牧民在第五届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上击鼓吹奏吉尔吉斯族、乌兹别克族、哈萨克族、土库曼族,这些操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和使用伊朗语族语言的塔吉克族,千百年来生活在丝绸之路的中心地带。当中国领导人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之后,“他们想什么?他们喜欢什么?他们不喜欢什么?他们担心什么?这些很重要。”在满眼阿拉伯文和回族书籍的房间里,84岁的胡振华提出了一连串问题。用语言和文化推动“民族团结工作和对外友好交流工作”,让这位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赢得了

    瞭望东方周刊 2015年14期2015-04-15

  • 浅谈柯尔克孜语与维吾尔语语音差异及其成因
    81)浅谈柯尔克孜语与维吾尔语语音差异及其成因才甫丁·依沙克(中央民族大学哈萨克语言文学系,北京 100081)语言是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音是语言的基本物质外壳和表达手段。本文重点分析柯尔克孜语与维吾尔语语音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及其成因。柯尔克孜语; 维吾尔语 ;语音 ;异同柯尔克孜族和维吾尔族从古代开始就在一起生活,现在也是如此,密切的交往产生了语言接触现象。最早柯尔克孜语和维吾尔语接触的资料是在5-6世纪的叶妮塞、鄂尔昏碑文中发现的。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2期2015-03-06

  • 柯尔克孜羊种质资源保护的问题及对策
    43000)柯尔克孜羊种质资源保护的问题及对策吾斯曼江·司马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 843000)柯尔克孜羊是我国以生产肉脂为主的优良地方粗毛羊品种,是 “十五”期间列入新疆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的品种,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不断对柯尔克孜羊进行改良选育,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柯尔克孜羊从未进行系统的保种、选育、规范利用等工作,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1 柯尔克孜羊在保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1 对品种资源保护认识不足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7期2015-01-23

  • 新疆柯尔克孜族的跨国历程与现状探析
    青[摘 要]柯尔克孜族与中亚的吉尔吉斯族是同源跨国民族,文章主要从柯尔克孜族的跨国历程、边界遗留问题及其影响、柯尔克孜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几个方面展开分析,并对柯尔克孜族的现状进行反思,认为应当协调各方势力,促进柯尔克孜族的和谐发展,维护边疆的稳定。[关键词]柯尔克孜;跨国民族;认同国家的形成与族群密切相关,民族与国家的结合构成民族国家,全球3000多个民族分布于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因此形成了许多民族国家,受国家政治疆域的影响,很多同源民族分属不同国家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1期2014-11-12

  • 不同肉用羊品种与柯尔克孜羊杂交效果观察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畜禽繁育改良站,新疆 阿图什 845350;2.新疆乌恰县畜牧兽医站,新疆 乌恰 845350)不同肉用羊品种与柯尔克孜羊杂交效果观察毛拉阿皮孜·阿不都热衣木1,杨文科1,依明江·阿布来提1,努尔买买提·阿不都热合曼江2,吐尔洪·衣明2(1.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畜禽繁育改良站,新疆 阿图什 845350;2.新疆乌恰县畜牧兽医站,新疆 乌恰 845350)以300只柯尔克孜母羊分三个组分别与多浪羊、萨福克羊和柯尔克孜羊为父本

    草食家畜 2014年1期2014-04-28

  • 基于田野的柯尔克孜族传统女红技艺∗
    30046)柯尔克孜人在长期的游牧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相对严格的性别劳动分工,具体到手工技艺方面,女性承担着擀毡、编织、缝纫、刺绣等家庭手工劳动,男性则从事饰品、鞍鞯、毡房支架、木制餐具、乐器等行业。柯尔克孜女性使用原始而简单的生产工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智慧和双手装饰美化着自己的居室和家人。她们将自己对美的认识和理解擀制、刺绣在每一个枕头,每一块毛毡,甚至每一条手绢上。如今,缝制服饰的手工劳作在家庭生活中早已无足轻重,但擀毡、刺绣和编织依然是柯尔克孜女性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5期2014-03-03

  • 帕米尔高原柯尔克孜猎鹰文化探析
    )曾有学者对柯尔克孜猎鹰文化进行过细致的研究,为本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这些研究普遍忽视了猎鹰文化作为原生态文化的活形态的特征,这正是本课题的研究中将着重把握的。本文在田野调查基础上,把柯尔克孜猎鹰文化置于活形态的语境中加以考证,在研究中我们更关注柯尔克孜猎鹰文化的生态环境。本研究揭示其真实的传承现状,并试图找出可行性传承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立足点的并不仅是一般意义上文化遗产的继承,更重要的是要深入汲取并更新保留柯尔克孜民族民间文化的优秀基因。1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4年2期2014-02-11

  • 柯尔克孜语与维吾尔语元音和谐规律产生差异的原因初探
    因方面探讨了柯尔克孜语和维吾尔语元音和谐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一、柯尔克孜语与维吾尔语元音和谐规律状况(一)柯尔克孜语元音和谐规律柯尔克孜语是突厥语族诸语言中元音和谐规律保持较为完整的语言。在柯尔克孜语里,多音节词各音节中的元音在舌位的前后、高低和唇形的圆展等方面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和谐的关系。在词根和附加成分之间也存在着这种和谐关系[1]。大体来说,柯尔克孜语的元音和谐主要包括部位和谐与唇状和谐两大类,其和谐模式见下表:部位和谐模式 e--e e--i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2期2013-07-11

  • 丝绸之路上的文学传播与影响——以《列王纪》对《玛纳斯》的影响为例
    纪诞生在新疆柯尔克孜民族中间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它歌颂了英雄玛纳斯和他的子孙后代率领柯尔克孜人民抵抗外来侵略者的英雄事迹。黑格尔曾经说过,一部优秀的史诗能够显示出“民族精神的全貌”,而《玛纳斯》正是这样一部能够显示柯尔克孜民族精神全貌的优秀史诗。史诗为我们展现了柯尔克孜人曾经经历过的重重灾难,向人民显示出柯尔克孜人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和纯朴忠厚、粗狂坦直的民族性格。史诗中,当柯尔克孜人民面临灾难、危在旦夕的时刻,民族的救星——英雄玛纳斯诞生了。他有着超人的

    昌吉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04-01

  • 柯尔克孜族跨国而居简析
    30054)柯尔克孜(吉尔吉斯)族,是我国与中亚等国的同源跨国民族。有学者称“跨界民族”、“跨境民族”或“跨国民族”;这里使用“跨国民族”的概念,除有对“现代社会的民族流动趋势考虑”外,(1)强调跨国民族的公民身份和心理上的国家认同及情感归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柯尔克孜(吉尔吉斯)族跨国分布中国称为柯尔克孜,在中亚等国则称其族名为吉尔吉斯,是同一民族的不同译音。吉尔吉斯斯坦是该民族主体生活的地方,约为388.654万,占其全国总人口的71%(截止20

    黑龙江史志 2012年12期2012-08-15

  • 民族英魂 人类财富——评《玛纳斯》(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
    余行。史诗以柯尔克孜全民族的感情与智慧,讴歌了民族英雄玛纳斯祖孙八代为维护和谐、统一、团结的柯尔克孜各部,与外来侵略和内部分裂势力进行英勇斗争的事迹。目前中国已出版的柯尔克孜文本有三个版本,2009年出版了汉文版第一部(一至四卷),2010年将出版第二部和第三部,计划八部逐步出齐。英文版《玛纳斯》第一部正在翻译中。《玛纳斯》有八个基本特征:1.典型的史诗特征:《玛纳斯》以诗的语言叙述柯尔克孜的传说史,没有文字,没有曲谱,完全靠口头传唱,具有典型的大气磅礴的

    全国新书目 2011年2期2011-05-21

  • 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
    30002)柯尔克孜族自称Qirghiz。我国汉文史籍最早著录柯尔克孜族的是《史记》,称作“鬲昆”,后来在汉文史籍中又先后称为“隔昆”、“坚昆”、“结骨”、“纥骨”、“契骨”、“护骨”、“纥挖斯”、“黠戛斯”、“辖戛斯”、“黠戛司”、“乞儿吉思”、“吉利吉思”、“纥里迄斯”、“吉利吉斯”、“乞尔吉斯”、“布鲁特”等。 这些名称均为“柯尔克孜”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音译。民国年间,始以“柯尔克孜”作为汉文书写名至今。柯尔克孜族在历史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据中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0年1期2010-08-15

  • 帕米尔高原的猎鹰
    在新疆,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人都有饲养猎鹰的习俗,有所不同的是,柯尔克孜族和哈萨克族喜欢饲养大型猎鹰——金雕,而维吾尔族则更喜欢饲养小型的猎鹰——猎隼。柯尔克孜族人是如何饲养猎鹰的?为了一探究竟,我们前往柯尔克孜族的主要聚集地阿合奇县。汽车出阿克苏市向西南方向行进,沿托什干河人帕米尔高原的吉勒苏山谷,眼前出现了一片神奇的雪域高原,这里就是我国著名的猎鹰之乡——阿合奇县。在巍峨的雪山下,剽悍的柯尔克孜牧民骑着骏马,右臂擎鹰,左手挽缰,那景色犹如一幅

    新疆人文地理 2010年2期2010-04-12

  • 柯尔克孜人的地方就有《玛纳斯》
    《玛纳斯》在柯尔克孜人民群众中家喻户晓。一代代柯克尔孜人听着《玛纳斯》从孩童长大成人,一代又一代的柯尔克孜人听着《玛纳斯》离开了人世。唯有史诗《玛纳斯》与柯尔克孜民族长存。著名的玛纳斯奇居素甫·玛玛依在《玛纳斯》的序言部分这样唱道:奔流的河水有多少已经枯干,绿色的河滩有多少已经变成了戈壁,多少人迹罕见的荒野又变成了湖泊河滩,平坦的大地冲成了深涧,高耸的山崖变低塌陷。从那时候起啊,大地经历了多少变迁:戈壁上留下了石头,石滩又变成了林海,绿的原野变成河滩,山涧

    中国民族 2004年12期200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