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

  • 日本中国都城史研究管窥(1930 —2006) ——以《中国都城史文献目录》为中心
    映辰一、日本中国都城史论著的数量日本《中国都城史文献目录》①《中国都城史文献目录》,httр://ucrc.lit.osaka-cu.ac.jр/database/his-china/,最后访问日期:2019 年1 月22 日。(以下文中简称《文献》)汇集了1930—2006 年77 年间日本有关中国都城史研究的论著信息538条②日本《中国都城史文献目录》收录日文论著信息542 条,其中第49 条与第48 条重复,第180 条与第178 条重复,另有第34

    国际汉学 2023年4期2023-08-15

  • 都城考古视野下的长安
    古代都城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重大课题。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绵延不断,作为国家和民族历史物化载体的中国古代都城遗址,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分布之广为世界所仅见。它们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和科学研究资源,有着重要的历史与科学意义。自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开展考古工作以来,近百年间,考古界对中国古代都城遗址进行了全方位的、持续不断的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一大批古代都城遗址,如夏代都城堰师二里头遗址、商代都城堰师商城遗址和安阳殷墟遗址、西周都

    中华瑰宝 2023年7期2023-07-12

  • 南唐金陵城:近世都城的出发
    缩小。总之,近世都城朝着更加开放,更加合理化,更加活性化的方向发展演变。南唐金陵城以及北宋开封城、南宋临安城都是在唐代州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开始就没有多少规划性可言,正因为如此,它们与中世纪都城之间有着必然的关联。大而不当的中世纪都城,在经历了唐末五代的混乱之后,空间上大大缩小。长安城最终缩小到旧皇城一隅,洛阳城缩小到了原东城及迆东部分,唐后期两京之外的最大城市扬州,亦放弃了子城和部分罗城,集中到了唐代外郭城的东南隅(即宋大城)。北宋开封城利用唐汴州州

    环球人文地理 2023年3期2023-05-11

  • 最爱迁都的朝代 ——商朝
    前,商国就已经给都城搬了8 次家。商汤于约公元前1600 年建立商朝时,把都城定在亳(bó)。亳地在现在的什么地方,目前还没有定论,有河南偃师、郑州、商丘等多种说法。这之后的300 年里,商朝国君们又把都城搬迁了4 次。公元前1298 年,商朝第五次迁都,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了殷(yīn),也就是现在河南省安阳市的小屯村一带,商朝的都城才固定下来。在商朝的众多都城中,最重要的是殷,所以现在人们也称商朝为殷朝、殷商,把这座都城现在的遗址称为殷墟。盘庚把都城迁到

    小读者 2023年7期2023-04-28

  • 西周礼制城市规划思想对后世都城建设的影响探析
    规划思想对于后世都城建设的影响。关键词:礼制;城市规划;西周;都城一、相关理论概述(一)西周城市规划思想起源西周最早的城市规划可以追溯到公刘迁豳时期:“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这段话描写了公刘从邰迁达豳地以后,勘察、测量土地,规划种植,建房,开疆拓土。“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大雅·绵》中记载公刘的第九代世孙古公亶父迁都周原,根据相关记载,建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5期2022-07-05

  • 《东京梦华录》
    7),追述了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1125)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情况,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古籍。书友说从都城的范围到皇宫建筑,从官署的处所到城内的街坊,从饮食起居到岁时节令,从歌舞曲艺到婚丧习俗,几乎无所不包,不仅可以了解当时的民风时尚,同时也能感受到宋代发达的经济和繁荣的城市生活。

    杭州 2022年7期2022-05-06

  • 《东京梦华录》都城生活书写的民俗史意义
    《东京梦华录》以都城空间为载体,以饮食生活、贸易生活、娱乐生活、礼仪生活等为基本内容,反映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特定群体共同享有、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行为规范。从中既可以更好地把握特定历史条件下文化传统的承继及社会风俗的变迁,又可以发现风俗习惯与伦理道德的内在紧密关系,对研究民俗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关键词:《东京梦华录》;都城;生活;书写;民俗史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而都城更是城市中具有极为重要政治意义、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的场域。在中国历代王朝中,先秦以

    兰台内外 2022年5期2022-03-12

  • 东亚都城研究若干理论问题刍议
    世界眼光,将外国都城纳入研究范围之内,加强国际交流,开展比较研究;另一方面“中外古都比较研究将成为未来中国古都研究的一个学术增长点和新的突破口”。以比较研究为基点,国内学者将研究视角投向东亚始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进行研究的一些学者提出了唐长安城与洛阳城是东亚都城的范本这一主要观点[3-6]。21世纪以来,都城源流的探讨逐渐深入,各种观点不断呈现,研究内容也不再囿于都城制度源流而发展到对都城各组成部分的专门分析、都城所体现礼制的探讨[7-14]。但目前这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12-03

  • 都城文化和古代文学研究的多维透视与立体建构 ——“ 中国古代都城文化与古代文学” 学术研讨会综述
    余 丹中国古代都城是古代社会国家意志、 时代精神、 文化传统的集中呈现与典型象征, 在历史进程中发展成内涵完整、 形态多元、 特色鲜明的文化系统, 与中国古代文学彼此融通、 渗透和影响。 2020年11月7—8日,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与中国艺术研究院 《文艺研究》 杂志社联合主办的 “中国古代都城文化与古代文学”学术研讨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来自北京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 中山大学等二十余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五十余位学者出席。一、

    文艺研究 2021年3期2021-11-29

  • 一叶知秋
    出版的《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是中国古代史学者杨宽先生的诸多优秀著作之一,它不仅考证了古代陵寝的变迁及对陵庙、石像生的分析,也是为中国古代都城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图片资料以及丰富的考古发掘成果,并经过多次的实地考察研究,系统地研究论证了中国古代都城及其制度的发展演变,提出很多创新观点。《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一书分为上下两编,在风格上差异较大。上编是中国都城的起源和发展,分为十四章,约占全书的一半,第一章是前言,从第二章

    速读·上旬 2021年5期2021-07-28

  • 好书推荐
    图》,千年前大宋都城汴京繁華录,宋代文明的纪实典范,翔实的汴京旅游指南。如果拥有一次穿越的机会,不妨去大宋汴京看看。北宋是我国历史上极其富庶、开放、先进的朝代,在经济、文化、思想上都达到了一定高度。要想了解中国宋代都市文明,便不可绕过《东京梦华录》(东京即北宋都城,也称为汴京,今河南开封)。《东京梦华录》可谓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画上所画与书中所写,都是北宋都城汴京的都市风貌和百姓生活。一书一画,可以说对后世可直观地了解北宋都城盛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星

    学生导报·初中版 2021年19期2021-06-28

  • 四大古都穿一穿
    是怎样称呼以前的都城的呢?首都是一個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27年,中国第一次有了“首都”的称呼,当时的首都是南京。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古代早就有首都的概念了,只不过叫法不同,一般称都、都城、国都、京城等。中国历史上有的城市被多次当作都城,著名的“四大古都”北京、南京、洛阳、西安就是这样。赵小野查资料时发现了很多关于“四大古都”的有意思的故事,可是历史真是太复杂了,这几座城市究竟在哪些年代是都城,赵小野的脑袋里都乱成一锅粥了,我们一起来帮他梳理梳理

    奇妙博物馆 2021年2期2021-03-18

  • 圣都与俗都:晋国都城体系的演变
    一理论研究秦国的都城体系,认为西垂和雍城均为秦国圣都,并得出结论,圣都应该具备三个特点:圣都是祖先发迹的地方;是王朝强盛的转折点;是祭祀性都城,始终保持祭仪上的崇高地位[2]。由此,又探讨了西周时期的都城体系[3]。田亚岐继续深入研究雍城的祭祀遗址,认为雍城不仅是秦的圣都,还是西汉时期的圣城[4]328-341。先秦时期,不仅是商王朝、西周及秦国实行圣都俗都制度,而且晋国也有圣都与俗都的设置。晋国都城发展史上,标志性事件主要是以下三个:叔虞封唐、晋昭侯封桓

    跨世纪 2021年2期2021-03-18

  • “天下之中”的建与设
    人的建都思想中,都城应于“天下之中”,不仅选址时要考虑,建设时也一定要将天下之中作为基本原则。“文博之窗”将从本期开始,带您走进中国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南京、开封、杭州……当看到这些地名,我们或许会立刻发现,它们都“扮演”过都城的角色。所谓“都城”,即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所在地,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统治中心、军事指挥中心、经济管理中心和文化礼仪活动中心,更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缩影,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因此,都城的选址、整体布局和具体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关理念

    科学24小时 2021年1期2020-12-24

  • 唐代诗歌中“女性与盛衰”主题与都城文化
    演变,是人与所处都城空间(宫室为代表)紧密互动的结果,体现出都城文化发展对于诗歌主题生成的正向影响。关键词:女性;都城;盛衰;歌行作者简介:辛晓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北京100872)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都城文化与古代文学及相关文献研究”(18ZDA237)DOI编码:10.19667/j .cnki.cn23-1070/c.2020.04.014诗歌“女性与盛衰”主题,特指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以宫室苑囿或豪门大宅为空间背

    求是学刊 2020年4期2020-09-06

  • 从古代都城景观看严格的皇权秩序
    唐晓峰中国古代都城是权力和城市的结合,集中体现了当时朝代的皇权特征、意识形态和礼仪制度,在都城建设中呈现出独特的王朝景观形态。那么,在一段段王朝更迭的历史中,统治者如何通过都城建设来彰显皇权威严,又如何在扩张与修葺中保持城市景观的连续性?有学者总结说,人在成长过程中的知识来源有三种:书籍、景观和交流的一般性话语。一些文化地理学家认为,景观也是一类教科书,虽然人们看景观时并没有意识到在读一本书,但它的确产生着类似的作用。我们通常用两种方式来观察古代都城的景观

    环球人文地理 2020年4期2020-05-21

  • 古都“中轴线”溯源及发展变化 ——兼论古都北京“中轴线”历史意义
    00045)古代都城是国家的缩影,是国家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经济中心和军事中心,如王国维先生指出:“都邑者,政治与文化之标征”[1]。对于国家都城而言,都城选址是国家大事,《清华简·保训篇》记载大禹为中国古代第一个王朝夏王朝的都城选址,就请商汤六世祖上甲微“求中”于嵩山河洛之地[2],考古发现的夏王朝“都城”基本都在“大嵩山”地区,如“禹都阳城”的登封王城岗城址[3]、以及属于夏朝中晚期的都城遗址——新密新砦城址[4][5]、偃师二里头遗址。西周王朝建立

    中国文化遗产 2020年6期2020-04-10

  • “Do都城”乐园
    我的乐园是“Do都城”。它在浙江杭州,是非常独特的少儿社会体验馆,里面玩的不是淘气堡,不是游船,也不是过山车,而是职业体验。我体验的第一个职业是警察,任务是抓小偷。我用“火眼金睛”地毯式扫描,无声无息地移动脚步,很快就发现了小偷。我勇敢地追了上去,双脚好似踏上了“风火轮”,小偷一见到我,一溜烟地逃走了。突然,我机智地“急刹车”,抄了近道,像天兵一样出现在了小偷面前。我扑上去,掏出电棍,将小偷按倒在地,戴上手铐,说:“不许动,你被捕了!”我体验的第二个职业是

    作文评点报·小学三、四年级 2020年2期2020-02-11

  • 夏商时期都城选址简析
    讨论我国古代夏商都城的选址情况,将影响夏商时期都城选址的因素分为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关键词:夏商;都城;选址1 引言选址是古代城市的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它是研究城市的等级规模、文化内涵及发展演变等内容的前提。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设计者通常会综合各方面因素,衡量各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古代都城作为国家的政治中心,其选址对国家发展具有广泛、深刻的影响。本文以考古材料反映的基本情况为主导,结合历史文献,借鉴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多角度观察,多手段分析,对夏商时期我国古代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5期2019-10-08

  • 读春秋诸侯国名录析
    记载诸侯国国名、都城今址,始封者等难记难理解。因此,作者在先哲研究的基础上,依据自己阅读的资料,对诸侯国的相关信息做了整理,旨在为有兴趣读《春秋》者提供帮助。春秋诸侯国名录(公元前771年—476 年)1.周朝,建都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沣镐村,河南省洛阳市;开国者,姬昌。2.鲁国,姬姓国;都城,今山东省曲阜市;始封者,伯禽。3.秦国,赢姓国;都城,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南;开国者,非子。4.齐国,姜姓国;都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始封者,姜尚。5.卫国,姬姓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9期2019-08-02

  • 环球图说
    首尔汉阳都城,始建于1396年,用于划分朝鲜王朝首都汉城府以及防止外来入侵。该城也是现存的世界都城中,规模最大且历史悠久的一座城。其总长度达到18.6公里,并且设有四个大门及四个小门——四个大门分别为兴仁之门、敦义门、崇礼门和肃靖门;四个小门分别为惠化门、昭义门、光熙门和彰义门。另据了解,汉阳都城已于2012年11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暂定目录,也是世界各地游客来到韩国必去的景点。(图为骆山区段的汉阳都城城墙遗址 本刊記者摄于韩国首尔)

    检察风云 2019年8期2019-04-19

  • 先秦都城的城郭制定型与人口等因素之关系
    ,有必要从早期的都城入手。概言之,早期都城的城郭制之完成、定型,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秦汉以后,都城及其他城市的城郭制得到普及,并被记录和保存在诸如唐诗宋词之类的文本里,成为一种久铭不灭的文化记忆或意象。而大量关于后世城市的考古资料,也证实了城、郭的确切存在及空间差异。东周列国都城之所以会形成城、郭有别的空间格局,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与原因,与中国古代历史上城市所获得的第二次大发展有着密切关联。简言之,春秋、战国时期,王权松弛,诸侯国自主性与独立性增强,由此滋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2018-04-02

  • 一匹黑马
    黑马传送军情到了都城,完成任务后,它听说此处正在举行赛马比赛,来自全国各地的骏马汇聚一堂。黑马也参加了比赛。那些骏马你追我赶,速度快得惊人。第一轮比赛刚结束,这匹黑马就被淘汰出局。就在这个时候,都城发生了战事,急需要向外传递情报。事关緊急,参赛的骏马正好派上了用途,它们被分派到各地,通知都城的紧急军情。这匹黑马再三要求,也分到了任务。虽然是短短几百里的路程,但是马不停蹄地奔跑,考验的是马的耐力。因为它们只适应短距离的赛马训练,而对于长距离的路程根本无法适应

    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 2017年8期2018-03-07

  • 河南开封发掘出我国古代都城中最早方形瓮城
    掘清理出我国古代都城中最早的方形瓮城,填补了我国古代都城考古史的一项空白。这一发掘为研究北宋东京城的布局、古代都城城门形制演变、八朝古都开封的城市发展史、黄河泛滥史等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珍贵考古资料。唐代以前,瓮城主要见于军事重镇。到了宋代,瓮城第一次出现在都城建设中。北宋东京城的都城地位在全国形成引领和示范效应,这一筑城规制被写进宋代《营造法式》之中,成为后世修筑都城城池的定制。北宋东京城的外城是一座城高池深、壁垒森严的军事城池,顺天门是其西墙上连接御道的正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8年2期2018-01-23

  • 东周列国都城的植物绿化
    、战国时期,列国都城建设获得了较大、较快发展。其中,都城绿化及景观建设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高度,并确立了完整的管理制度,设置专门官职承担相关事务。在当时条件下,各个都城选用了不同的绿化树种,形成各自地域性的生态景观,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今天的城市绿化工作仍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关键词:东周;列国;都城;绿化中图分类号:K224;TU98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641(2017)05-0067-03收稿日期:2017-03-16修回日期:2

    广东园林 2017年5期2018-01-17

  • 中轴线与首都城市规划
    王 岗中轴线与首都城市规划文 王 岗到了元代,人们在建造大都城时,总结了以往历代都城建设的经验,从而创造出了一个内涵更加丰富的都城及中轴线。在这座新都城的规划中,是把宇宙之象与都城设置合为一体,所有重要的都城设置,皆与天象相对应。北京从元朝开始成为全国的首都,即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元朝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全新的都城,一座经过周密规划、严格建设的宏伟都城。在这座新的都城中,出现了一条标志性的中轴线,完全不同于以往历朝历代都城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的

    北京观察 2017年10期2017-12-01

  • 古都
    立的王朝金,它的都城选取很能体现“中”的韵意。金太祖在攻取辽国之后,本来国都在现在的哈尔滨,称为“金上京”。后来海陵王想南下,到了现在的北京,叫“金中都”。这是北京第一次被正式确立为首都。我曾纳闷过,北京的位置并不算中间,为什么叫“中”呢?后来我明白了,这是海陵王当时认为的中。当时的北可比现在的漠河更北,都快到西伯利亚了,我在地图上这么一比,北京确实是一个“中都”。中国是中之国,那么中华这个词又是怎么来的?现在出土的好些几千年前的陶瓷用具,碗啊碟啊,上面都

    大学生 2017年10期2017-10-23

  • 浅评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
    梳理了《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的写作框架,并对该书的每一部分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并就該书的内容提出了自己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方家。关键词:《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评价中图分类号:K928.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是杨宽先生的系列丛书之一,杨宽先生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权威,曾著有专著数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中国古代都城的布局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礼制等的演进息息相关的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31期2017-03-08

  • 考古新发现:契丹古国首都以东向为尊
    用时间最长的草原都城,也是中国目前保存状况较好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此次的考古发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此次考古的最新发现为,辽上京宫城南门为一个门道,与2015年发掘出的宫城东门和皇城东门均为一门三道的格局,可知东门规模更大、等级更高。考古人员在此基础上再次确认:辽上京营建之初都城规划即是以东西向为中轴线的城市布局,与历史文献记载大体相仿。

    百科知识 2016年22期2016-12-24

  • 奉承
    下一些军队驻扎在都城,帮助周朝维持稳定。5年过去了,周敬王考虑到国家已经稳定了,想让各国驻扎的军队撤回到本国去,并在撤离前帮助都城修好城墙,于是派大臣富辛与石张到晋国去交涉。两人到达晋国后,一方面向晋国表示感谢,一方面转达了周敬王的心意。他们很委婉地说:“考虑到各国士兵的辛劳和远离家乡,打算请各国军队撤回本国。为了维护都城的安全,希望各国帮助把都城成周(今河南洛阳一带)的城墙加高加宽一些。”晋国的君臣对这一情况进行商议,范献子对执政的魏献子进言说:“与其在

    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16年7期2016-09-21

  • 北京城的历史沿革
    词:北京;沿革;都城一、商周时代:北京城的诞生与成长北京最早见于记载的名称叫做蓟,以蓟为中心最早兴起的奴隶制国家就是燕。《韩非子·有度》上明文记载燕的国都是蓟,“燕襄王以河为界,以蓟为国。”而燕的地理位置偏在东北,“北迫蛮貉,内措秦晋,崎岖强国之间,最为弱小。”蓟城诞生的地点,按照推测,应当在北京旧城广安门以北和白云观以南的地方。燕国统治范围不断扩大,崛起北方,战国时期,号称七雄之一。到了公元前221年,燕国为秦所灭,蓟城也就从此并入秦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6年5期2016-05-30

  • 阅读古都
    常用到的素材里,都城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呢?都城是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象征,往往伴随着征伐厮杀,历经战争的浩劫。都城变换,王朝更迭。过往的繁华变成草木深深,往昔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古都,见证着政治风云的变幻,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厚重。本期,我们集中选编了一些描写中国古都的精彩段落,并进行了赏析品悟,希望大家可以在这些文采飞扬的文字中积累素材、感悟写作。

    新作文·初中版 2016年4期2016-05-05

  • 宋国的都城和疆域考略
    000)宋国的都城和疆域考略朱 凤 祥(商丘师范学院 历史与社会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摘要:根据《左传》《国语》《史记》等史籍综合考证,周代宋国的都城名为宋城或曰“宋”,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南阏伯台附近。宋国作为西周初年最重要的诸侯封国之一,其疆域面积最大时到了今河南开封、通许、扶沟以东;河南鹿邑、安徽宿州市以北;江苏邳州市、山东鱼台县以西;北边超过今山东定陶,并一度到达河南濮阳境。关键词:宋国;都城;商丘;疆域一、宋国的都城(一)史籍中有关宋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2016-04-13

  • 历史时期西安为都之地理因素探析
    [关键词]西安;都城;自然地理因素;人文地理因素西安作为13朝古都,它不仅是一个地理名词,还是历史文化的沉淀。这里的“西安”不单是指今日行政区划意义上的西安,而是指位于关中这一较大范围的地理空间。“西安的名称起源较晚,但作为一个城市来说,它的发展演变却由来已久,丰镐、咸阳和汉长安城都为它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后来的唐长安城和它的关系更为密切,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的西安城也就是唐长安城的延续和发展。”[1](P106)历史时期西安为都的时间较长,且城址并非是在一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5期2016-03-16

  • 北魏都城洛阳相关研究综述
    理了北魏古都洛阳都城变迁史的研究成果:从20世纪50年代汉魏洛阳故城开始发掘以来,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发掘工作,关于北魏洛阳的研究成果也逐渐丰富,主要有:城市规划布局的相关研究,关于里坊制度的研究,关于佛寺石窟的研究,社会经济方面的研究。并分析了北魏洛阳城的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及欠缺方面,提出以后研究的建议。【关键词】 北魏;洛阳;都城受汉文化影响的北魏孝文帝接受了李韶等大臣的“洛阳九鼎旧所,七百彼基,地则土中,实均朝贡,惟王建国,莫尚于此”的建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2期2016-03-09

  • 历史时期中国主要都城的分布变迁研究
    历史时期中国主要都城的分布变迁研究杨 帆1,万 炜2,3*,贾文毓1(1.山西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2.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00;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中国不仅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都市文明发祥地之一,因而历史时期中国都市的分布变迁问题在城市历史地理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以古都学、历史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等的学科内容作为理论基础,在宏观的时间、空间视阈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5年4期2015-12-26

  • 都城考古是认识古代国家文明特质的重要途径
    ”产生的时候,“都城”自然成为每一文明共同体之文明特质及其文化发展高度的集中代表。由此,古代都城考古在现代学术体系下便拥有了特殊的意义。中国考古学实践告诉我们,当王懿荣先生于1899 年发现来自殷商都城遗址“殷墟”的甲骨文时,便揭开了中国都城考古学对中华文明特质认识的序幕。此后,从罗振玉到王国维,从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到当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一代又一代考古学人从发掘殷墟地下文化遗存到寻找夏都、周都、秦都乃至六朝都城、隋唐长安城遗址等等,在不断

    大众考古 2015年3期2015-12-04

  • 她用情怀镀亮了“名都城”这张豪宅名片
    海豪宅名片——名都城精湛地诠释了这种国际标准的生活模式和居住品质。名都城作为上海首个涉外居住社区,它不仅是古北新区的豪宅标杆象征,更是具有国际标准的上海豪宅图腾标志。上海古北新区是“国际富人区”的象征,而名都城则是这座“国际富人区”的创建者和传承者。名都城因古北新区而享誉全球,古北新区更因名都城而名扬世界。名都城的缔造者——仲益控股有限公司(前身为仲盛集团)董事长李珩女士,倾注着二十多年的心血,用实力塑造出名都城建筑的生命和灵魂,更用情怀缔造出名都城人文关

    新民周刊 2015年25期2015-09-10

  • 历史时期中国主要都城的分布变迁研究
    历史时期中国主要都城的分布变迁研究杨帆1,万炜2,3,张爱国1(1.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山西临汾 041004; 2.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00; 3.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49)中国不仅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都市文明发祥地之一,因而历史时期中国都市的分布变迁问题在城市历史地理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以古都学、历史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等的学科内容作为理论基础,在宏观的时间、空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6-05

  • 评介:徐卫民《秦都城研究》
    评介:徐卫民《秦都城研究》陈虹年①作者:徐卫民书名:秦都城研究出版者:陕西教育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0年1月页数:324页定价:人民币35.00元书号:ISBN9787541977671一、内容简介该书以论述秦国都城的演变为主,从都城地点的迁移到规模大小等,可以看出秦国往关中发展的趋势脉络,以及秦国势力从蕞尔小国到统一中国的历史发展,也一并讨论与都城相关的陵墓、宫殿、苑囿,并和春秋战国时期的他国都城做简单的比较。其中作者引用许多考古发掘资料作为都城考证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2015-04-10

  • 浅析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几个主要特征
    :指出了中国古代都城的建设中包含了中国建筑史许多方面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建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古代都城选址、布局形态的演变、道路及市政建设、建筑类型的发展几个方面对其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古代都城在这些方面的发展概况。关键词:中国;古代;都城;选址;布局;建设收稿日期:20131215作者简介:汤菲(1977—),女,浙江绍兴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工作。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

    绿色科技 2014年1期2014-11-28

  •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
    安定了,却没想到都城的总统会突然现身,告诉她必须和皮塔继续扮演相爱的情侣,甚至必须在所有人的关注下步入婚姻。原来凯妮丝在饥饿游戏的最后关头,迫使都城改变游戏规则的举动,被许多凯匹特的百姓视为反抗都城暴政的象征,除了让都城脸上无光外,更激起许多人的造反情绪。都城总统虽然对凯妮丝恨之入骨,但是又不能让这个万人瞩目的人物凭空消失或死亡,否则所有人都会知道都城总统害怕百姓造成。相反的,凯特尼斯和皮塔必须要继续呆在聚光灯下,以显示都城将一切都控制在手心。凯特尼斯动了

    电影画刊 2013年11期2014-01-07

  • 早夏都城变迁小考
    ,考证了早夏时期都城变迁历史。认为禹启时期的都城主要有阳城、阳翟以及黄台之丘,其位于颍水中上游地区;夏王太康以后,夏王朝以伊洛盆地的斟寻为新的都城;导致变迁的原因主要有自然环境和夏初的政治军事形势两方面的因素。关键词:早夏时期;都城;变迁Abstract: In this paper, literature and archaeological materials, textual research of the early Xia period capi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27期2012-10-15

  • 高句丽都城环境初探
    4002)高句丽都城环境初探宋娟(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研究院,吉林通化134002)学者们对高句丽都城进行研究的较多,但是从都城环境角度考察的很少。通过对高句丽早中晚期都城环境进行分析,总结出高句丽都城环境的规律性特点:一是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相似性;二是都城环境选择的日趋优越趋向。高句丽;都城;环境高句丽自公元前37年建国到公元668年灭亡,期间经历中原王朝和周边政权的数次打击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洗礼,依然能存在705年,尤其是高句丽的都城,作为高句丽政治、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7期201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