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

  • 基于跨学科理念的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 ——以《唐雎不辱使命》为例
    维广度和深度。《唐雎不辱使命》是初中语文“自读课文”,出自《战国策》,因篇幅宏大、故事情节丰富、逻辑缜密、艺术气息浓厚而极具文本魅力。本文以《唐雎不辱使命》为例,结合事实论证、理论论证等方法,借助文史融合的方式,对跨学科背景下语文“自读课文”教学进行分析和讨论,力求从多维角度开展教学,为“自读课文”教学提供新方法。一、构建情境:还原历史故事《唐雎不辱使命》属于史传题材散文,该题材主要记载的是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只有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学生才能透过文本材料感

    语文天地 2023年7期2023-11-07

  • 基于跨学科理念的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
    维广度和深度。《唐雎不辱使命》是初中语文“自读课文”,出自《战国策》,因篇幅宏大、故事情节丰富、逻辑缜密、艺术气息浓厚而极具文本魅力。本文以《唐雎不辱使命》为例,结合事实论证、理论论证等方法,借助文史融合的方式,对跨学科背景下语文“自读课文”教学进行分析和讨论,力求从多维角度开展教学,为“自读课文”教学提供新方法。一、构建情境:还原历史故事 《唐雎不辱使命》属于史传题材散文,该题材主要记载的是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只有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学生才能透过文本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3年7期2023-10-12

  • 从《唐雎不辱使命》看中国人“士”的精神
    “士志于道。”《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唐雎正是古代“士”的代表,他临危受命,在保护国土完整的同时,更是直面秦王的盛气凌人,不卑不亢,毫无惧色。他舍身为国、铁肩担道义的勇士形象,使后世对“士”有了清晰的认识,对“士”之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一、正面描写“士”之精神一是临危受命,孤身迎战。唐雎出使秦国顶着双重的压力,一是弹丸之地的安陵国被强秦“盯”上了。“安陵君其许寡人”,祈使语气中秦王居高临下,以大欺小,气势咄咄,安陵君能不紧张吗?二是“秦王不说”,这短短四个

    陕西教育·教学 2023年8期2023-08-30

  • 循言入文 以文化人
    中的未尽之意。《唐雎不辱使命》讲述了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通过与秦王面对面争辩,最终折服秦王、完成保护国家使命的经过,表现了唐雎保卫国土、维护国家尊严的家国情怀,不畏强暴的勇敢,以及善于斗争的智慧。作者没有把唐雎大义凛然的精神品格直接表述出来,而是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具体事件形象地展现。教学中,教师如果直接用“最后我们来概括唐雎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品析唐雎的形象,则难以使学生从内心认可人物的形象。教师如果借助文本内容设计相应的语言运用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3年4期2023-05-12

  • 齐、楚相约而攻魏
    秦救不至。魏人有唐雎者,年九十余矣,谓魏王曰:“老臣请西说秦王,令兵先臣出。”魏王再拜,遂约车①而遣之。唐雎到,入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②乃远至此,甚苦矣!夫魏之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已。”唐雎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发者,臣窃以为用策之臣无任③矣。夫魏,一萬乘之国也,然所以西面而事秦,称东藩,受冠带④,祠春秋⑤者,以秦之强足以为与⑥也。今齐、楚之兵已合于魏郊矣,而秦救不发,亦将赖其未急也。使之大急,彼且割地而约从⑦,王尚何救焉?必待其急而救之,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23年2期2023-02-15

  • 让自主阅读真实有效地发生 ——以教学《唐雎不辱使命》为例
    徐春凤《唐雎不辱使命》是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自读课文。这一单元都是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内涵丰富而深刻:有论述人生理性抉择的《鱼我所欲也》,有体现不畏强暴精神的《唐雎不辱使命》,有描述少年求学艰辛的《送东阳马生序》,还有不同时代人们抒发豪情壮志的《词四首》等。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引导学生朗读文本,熟读精思,从注释、内容、写作技巧等方面入手,把握古诗文的意蕴,抓住重点字词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用历史的眼光审视古诗文作品的现代意义。特

    初中生世界 2022年28期2022-08-09

  • 口语交际的说服利器——讲故事
    、针锋相对法。《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中讲到,战国时期,秦国灭掉魏国后,想以“易地”之名占领安陵国。唐雎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出使秦国,与秦王针锋相对地展开斗争,他与秦王展开了如下对话: 秦王被拒后,恼羞成怒地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說:“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29期2022-07-16

  • 让自主阅读真实有效地发生
    摘要结合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自读课文的教学,从有目标有方向、有活动有生成、有支架有抓手、有建构有深度四个策略入手,开展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自读课教学,引导学生用教读课中学到的知识、方法、能力和策略进行阅读和学习,让自主阅读真实有效地发生。关键词教学策略 自读课 《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不辱使命》是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自读课文。这一单元都是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内涵丰富而深刻:有论述人生理性抉择的《鱼我所欲也》,有体现不畏强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2年7期2022-05-30

  •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10课《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讲述的是春秋战国末期,小国安陵国使臣唐雎奉国君之命,出使大国秦国,不畏强权,据理力争,聪明斗争,誓死捍卫国家利益,没有辱没使命的故事,刻画了唐雎高大的爱国者形象。初中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中华民族优秀美德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语文课能充分发挥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优势,要找准文本教育契机,激活思维,释放情感。二、学情分析古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由于时代久远,文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10期2022-05-24

  • 唐雎不辱使命》中的人物称呼
    呼或上呼下时用。唐雎受命出使来到秦国,拜见秦王,秦王开始以“公”称呼唐雎,则属于后一种情况。而“先生”则是古时人们对长者、父兄、老师等的一种尊称。唐雎英勇机智,沉着应战,连连挫败了秦王的奸计。最后利剑在手,表示要与秦王同归于尽,这时,秦王才知道唐雎是不好惹的,故慌忙改称唐雎“先生”,“长跪”在唐雎的利剑之下,认输谢罪。由“公”变为称“先生”的过程,不仅仅暴露了秦王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也有力地揭露了秦王的狡诈无耻。三、天子、寡人“天子”是古代对帝王的称谓,但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2年14期2022-05-23

  • 文史融合的跨学科视角下的史传散文教学 ——基于《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思考
    提高学习效率。《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同出自《战国策》,属史传散文。史传散文在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占据相当比例,以篇幅宏大、故事跌宕、逻辑严密、艺术精妙而极具文本魅力。在这两篇文章的教学中,通过文史课堂融合的方式,让历史教师走入语文课堂,从历史情境还原、文言字词释义、艺术表现手法、人物精神追求、读写结合训练等维度开展教学,为史传散文教学提供新思路。一、构建情境:还原历史故事史传散文记载波澜壮阔的历史,倘若未构建历史情境,学生很难通过单个文本而感受背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9期2021-12-08

  • 跨学科视野下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
    生理解。比如在《唐雎不辱使命》的导入中,执教者先引入学生了解著名的外交故事,让学生体会到外交官们的智慧,给学生设定外交情境——“今天我们陪同着临危受命的唐雎一同出使秦国”,学生的阅读兴趣被调动,顺利地把自己代入了唐雎的时代背景中,与唐雎同仇敌忾,顺利地完成阅读学习。2. 明确阅读主题,引导自主阅读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也要清晰地把握教学目标,但是因为语文跨学科教学目标的多元性特点,教师更应具有学科整合意识,既要让学生习得

    新校园 2021年4期2021-09-26

  • 笑着上完《唐雎不辱使命》
    2我是笑着上完《唐雎不辱使命》的!这是我对自己这节课的评价。虽然没有达到于漪老师所说的“让学生有坐春风的”感觉,但我看到了学生那一双双求知眼睛中所闪烁出的喜悦的光芒,感受到了他们脸上洋溢的那份满足的幸福,读懂了他们眼中的快乐!因为有了上《陈涉世家》的教训。在上《唐雎不辱使命》时,我首先运用多媒体展示了文章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指导学生先听录音朗读课文,再通过自己朗读,同桌讨论,翻译文意,最后运用多媒体展示重点的字词。因为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学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5期2021-09-10

  • 课本剧蝶变之路
    出浑身解数,将《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言文改编成一部令人回味无穷的课本剧,然后组织人员,分配角色,准备道具,还要背词、进行排练等。这一切都会顺利地进行吗?当然不会,你看——“能不能给我加一句台词啊!哪怕只有一句也行。我站在那儿一句话都不说,那得多难受啊!”孙敬辰按住我的肩膀,急切地恳求道。我看了一眼她那皱成一团的眉毛,真有些为难。我们演的课本剧叫“唐雎不辱使命”,实际上原文中有话说的就两三个人,我们现在的演员却有十多个。为了显示君主的威仪,我们增设了侍女、侍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21年6期2021-08-03

  • 品故事 悟哲理 明立意
    品读故事本课以《唐雎不辱使命》为材料,引导学生学习材料作文的立意。课上,笔者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完成对材料的认知,感悟材料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第一段:唐雎为什么出使秦国,出使的任务是什么?第二段:秦王对唐雎说的一番话有几层意思,表现了秦王怎样的性格特征?唐雎与安陵君回答秦王问题时,在内容与语气上有何异同?第三段:唐雎列举“士之怒”的内容有何意义,这番士怒论凸显出唐雎怎样的精神品质?最后一段:秦王从“怫然怒”到“色挠,长跪而谢之”的态度变化以及说话前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3期2021-04-06

  • 古人的说话艺术
    决问题。又如,《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与秦王见面时,对方咄咄逼人:“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针对秦王的责难,唐雎也是直截了当予以回击:“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这样针锋相对的交谈,开门见山,直接明了,让秦王知道“下马威”是没有用的,唐雎不是软弱可欺的,这样才能解决后面的問题。二、现身说法,委婉曲折。《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在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三思”之后,联想到齐王的治国,

    初中生学习指导·中考版 2020年7期2020-09-10

  • 诗文联读 深度学习
    务,联读学过的《唐雎不辱使命》(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陶渊明的《饮酒》(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三篇诗文,理解人物的精神力量与光辉人格,深入把握中国“士文化”的深刻内涵。一、一字入题上课伊始,笔者以汉字“士”入题,要求学生从其演变过程(如图1)中,说说对这个字的理解。在此基礎上,笔者援引白话版《说文解字》解释“一个‘士字,采用‘一、十会义。能推十合一、从众多事物中推演归纳出一个根本道理的人,那就是高明的士”,引出要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2020年5期2020-06-09

  • 诗文联读 深度学习 ——“探诗文印记,访名士风流”一课的教学
    务,联读学过的《唐雎不辱使命》(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陶渊明的《饮酒》(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三篇诗文,理解人物的精神力量与光辉人格,深入把握中国“士文化”的深刻内涵。一、一字入题上课伊始,笔者以汉字“士”入题,要求学生从其演变过程(如图1)中,说说对这个字的理解。图1在此基础上,笔者援引白话版《说文解字》解释“一个‘士’字,采用‘一、十’会义。能推十合一、从众多事物中推演归纳出一个根本道理的人,那就是高明的士”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0年15期2020-06-06

  • 情节—字节—细节:文言文人物阅读教学深入的三个维度
    教材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一课为例,说明如何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从“情节-字节-细节”三个维度进行文言文人物阅读教学。一、读文本情节,让学生走进人物情感世界课前布置学生完成预习前置作业,除了个人读、小组读课文之外,还要整体把握文本情节,设计个性思维导图。学生提前阅读文本,通过课下注释进一步把握文本情节,与文本对话,走近文本人物。课上带领学生学习文本情节的过程中,穿插点拨重难点词(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点拨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文言相结合,

    师道·教研 2020年4期2020-05-09

  •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
    大治。鉴赏空间《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中,唐雎与秦王围绕“易地”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激烈对抗。唐雎从容不迫、大义凛然,在惊心动魄的外交斗争中击溃了秦王盛气凌人、唯我独尊的意志,赢得了胜利,捍卫了领土完整,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中的王斗利用宣王“好士”心理,迫使宣王出迎;直斥宣王为“乱君”,导致宣王“忿然作色”;直言宣王“不好士”,促使宣王认错改正。从这两篇夸张性的史料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战国时代士人傲视王侯的英雄之气。读有所思1.唐雎与王斗有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20年2期2020-04-10

  • 文本细读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本篇文言文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立足秦王和安陵君之间的关系,以此为背景向学生阐述,这样便于学生对人物唐雎崇尚的民族气节进行深入性的体会,逐步引导学生站在民族和国家的视角分析唐雎这一人物。再如,学习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陈涉世家》本篇文言文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前时间搜集有关本篇文章的背景知识,并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自己所在小组的预习成效。学生在广泛搜集课外资料的过程中可以对文章中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20年3期2020-03-07

  • 情节—字节—细节:文言文人物阅读教学深入的三个维度
    教材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一课为例,说明如何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从“情节-字节-细节”三个维度进行文言文人物阅读教学。一、读文本情节,让学生走进人物情感世界课前布置学生完成预习前置作业,除了个人读、小组读课文之外,还要整体把握文本情节,设计个性思维导图。学生提前阅读文本,通过课下注释进一步把握文本情节,与文本对话,走近文本人物。课上带领学生学习文本情节的过程中,穿插点拨重难点词(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点拨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文言相结合,

    师道(教研) 2020年4期2020-02-24

  • 文本细读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本篇文言文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立足秦王和安陵君之间的关系,以此为背景向学生阐述,这样便于学生对人物唐雎崇尚的民族气节进行深入性的体会,逐步引导学生站在民族和国家的视角分析唐雎这一人物。再如,学习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陈涉世家》本篇文言文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前时间搜集有关本篇文章的背景知识,并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自己所在小组的预习成效。学生在广泛搜集课外资料的过程中可以对文章中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语文天地 2020年8期2020-02-23

  • 唐睢不辱使命
    (fú)然怒,谓唐雎(jū)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yāo)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

    阅读(高年级) 2019年10期2019-12-13

  • 《唐睢不辱使命》赏析
    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4)五百里哉?”秦王怫然(5)怒,谓唐雎曰:“公(6)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7)之怒乎?”秦王曰

    铁军 2019年1期2019-05-18

  • 唐雎说信陵君
    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选自《战国策译注:精编本》,王志刚译注,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参考译文】信陵君杀死晋鄙,挽救邯郸,打败秦兵,保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19年2期2019-03-04

  • 课内文言文复习之《唐雎不辱使命》
    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9年5期2019-02-18

  •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8年25期2018-09-27

  • 仔细的推敲,审慎的思考
    定的思维能力。《唐雎不辱使命》的内容疑点重重,需要我们在阅读教学时,仔细的推敲,审慎的思考,做出恰当的提问与合理的论证。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唐雎不辱使命》进行质疑、肯定与论证。一、史料的批判《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个篇目,描写了魏人唐雎被安陵君派遣出使秦国,与秦王争辩,打消了秦王明目张胆地“偷窥”安陵一地的“膨胀之心”。文章的记述引人入胜,把唐雎与秦王的人物形象刻画得十分鲜明;但文章的内容疑点重重,值得质疑。(一)“唐雎使于秦”的真伪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8年2期2018-08-24

  • 唐雎不辱使命》中秦王形象分析
    ,有一篇古文为《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讲述了战国末年,弱小的安陵国派遣唐雎前往秦国,面对秦王的利诱与威逼,同秦王当面力争乃至反逼秦王,最终使家国得以保全的故事。故事充满了戏剧性,也充满了英雄传奇的色彩,读来让人热血澎湃,然而真实性却存有疑点。就其文本而言,文中的两个主角——唐雎与秦王,在教材及大部分的参考资料中,形象都被强烈地对立起来:唐雎不畏强权、能言善辩又英勇果决,秦王则阴险狡诈、凶狠残暴又色厉内荏。总而言之,一个是英雄,一个是狗熊。然而,这样的解读

    新课程·中学 2018年3期2018-07-17

  • 唐雎不辱使命》中秦王形象分析
    ,有一篇古文为《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讲述了战国末年,弱小的安陵国派遣唐雎前往秦国,面对秦王的利诱与威逼,同秦王当面力争乃至反逼秦王,最终使家国得以保全的故事。故事充满了戏剧性,也充满了英雄传奇的色彩,读来让人热血澎湃,然而真实性却存有疑点。就其文本而言,文中的两个主角——唐雎与秦王,在教材及大部分的参考资料中,形象都被强烈地对立起来:唐雎不畏强权、能言善辩又英勇果决,秦王则阴险狡诈、凶狠残暴又色厉内荏。总而言之,一个是英雄,一个是狗熊。然而,这样的解读

    新课程(中学) 2018年3期2018-02-25

  • 在比较中突破阅读教学重点
    破重点。在学习《唐雎不辱使命》时,我们一定会谈到唐雎的大义凛然、不畏强暴、临危不惧、义正词严等特点,那么他与秦王的针锋相对到底有多么的激烈呢?其实除了后文明确提到之外,在前文秦王骄横狂妄、居高临下的时候,唐雎就已表现出了他的镇定和愤怒。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比较唐雎的话语“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这个反问句和安陵君的话语“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这个感叹句在语气和表达情感上的区别,从而领悟唐雎面对秦王的嚣张气焰时坚决坚定、不容商量的语气,而且语气里

    江苏教育 2018年67期2018-01-29

  • 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
    对话,是在秦王和唐雎之间展开的。秦王想霸占安陵君小小的封地,假意用“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许,秦王大不悦。于是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双方一番“愤怒”的较量之后,秦王败给了唐雎,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布衣之怒”典故的出处。“怒”在不同人的眼中,层次是不同的。秦王认为自己如果怒了,将“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但唐雎不怕,唐雎给秦王说了自己对怒的理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关键是唐先生说完这句话后,还做了个“挺剑而起”的动作。秦王见此便马

    通信世界 2018年2期2018-01-17

  • 说“纽带”
    是国使之优者也。唐雎为国使之优者也。秦王想用五百里的地方换安陵,安陵君不肯,派唐雎出使秦国,唐雎拒绝秦王的要求后,秦王以“天子之怒”来要挟唐雎唐雎却冷静地用“布衣之怒”及欲与秦王同归于尽的勇气使秦王心服口服,发出“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的感叹。可见,唐雎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的任务,不仅保全了性命和安陵,还让秦王对其刮目相看。所以,唐雎亦为国使之优者。而蔺相如,这个众人眼中大智大勇的出色使者,我却认为他是国使之劣者,是一条不称职的纽带。单说“完璧

    新作文·高中版 2017年11期2017-12-04

  • 语言的 力量
    都能奏效。有个叫唐雎的牛人,被安陵君派遣出使秦国。安陵国是个小国,秦国久怀觊觎之心,企图威逼利诱,不战而得。秦王面对唐雎,完全不把对方放在眼里,一派你不配跟我聊天的架势,威胁要出兵灭掉安陵国。唐雎怒了,发表了一段著名的演讲:“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这一番话,排

    中外文摘 2017年21期2017-11-13

  • 语言的力量
    风云变幻。有个叫唐雎的牛人,被安陵君派遣出使秦国。安陵国是个小国,秦国久怀觊觎之心,企图威逼利诱,不战而得。秦王面对唐雎,完全不把对方放在眼里,一派你不配跟我聊天的架势,威胁要出兵灭掉安陵国。唐雎怒了,发表了一段著名的演讲:“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这一番话,排山

    视野 2017年17期2017-09-11

  • 总有一句话能够击中一个人的心
    风云变幻。有个叫唐雎的牛人,被安陵君派遣出使秦国。安陵国是个小国,秦国久怀觊觎之心。秦王面对唐雎,完全不把他放在眼里。唐雎怒了,发表了一段著名的演讲:“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这一番话,排山倒海,气势逼人,秦王给镇住了。类似唐雎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所以刘勰在其名

    润·文摘 2017年8期2017-09-08

  • 鹬蚌相争
    也值得我们学习。唐雎使秦《战国策·魏策》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表示,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国。安陵君不同意,派出策士唐雎回访秦国,委婉地拒绝了秦王的提议。秦王觉得自己受到了轻视和侮辱,他威胁唐雎说:“你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未曾听过。”秦王说:“天子发怒,倒下的尸体成千上万,流出的鮮血浸染千里!”唐雎面色如常,反问道:“大王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不以为然:“平民发怒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却说

    阅读(高年级) 2017年11期2017-05-30

  • 语言的力量
    风云变幻。有个叫唐雎的牛人,被安陵君派遣出使秦国。安陵国是个小国,秦国久怀觊觎之心,企图威逼利诱,不战而得。秦王面对唐雎,完全不把对方放在眼里,一派你不配跟我聊天的架势,威胁要出兵灭掉安陵国。唐雎怒了,发表了一段著名的演讲:“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这一番话,排

    读者 2017年11期2017-05-16

  • 文本解读“失度”的表现及应对策略
    文》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时,教师的解读仅仅停留于“唐雎是个有勇有谋的英雄、秦王是个贪生怕死的暴君”上,并以此为起点,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探讨。这样的解读,就是一种“失位”的表现。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要联系历史,具体分析,避免认知的肤浅。《唐雎不辱使命》讲述的是战国时期,秦王想巧取豪夺安陵国的土地,唐雎奉命出使秦国的故事。常言道,弱国无外交,小国弱国使臣出使大国强国,不仅有可能完不成任务,而且可能有性命之忧。然而,唐雎最终靠自己的胆识和才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7年4期2017-04-26

  • 唐雎不辱使命》文本解读不容忽视的“三功”
    的对话。我试以《唐雎不辱使命》为例,从文本解读的外功、文本教学的基本功和文本解读的内功三个方面谈谈在进行该课文本解读时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在教学时处理好了这三个问题,才能真正实现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一、不容忽视文本解读的外功文本解读的外功即有意识地使用文外材料,其作用在于:第一,创造合适的导入氛围;第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进行拓展;第三,由此及彼,产生举一反三的效果。我在教学《唐雎不辱使命》时,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外功的。1.《战国策》其书《战国策》是

    名师在线 2017年7期2017-02-15

  • 萤光篇
    刘德福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6年36期2017-01-03

  • 赢在“理”,胜在“气”,巧在“技”
    资海成[摘要]《唐雎不辱使命》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教师在执教时要解决文言文的一些基本知识,赏析好人物形象,更要引领学生好好品味人物身上所表现的杰出外交艺术。因为这个点既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也能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关键词]唐雎 安陵君 秦王 爱国情感 口语交际能力[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50025《唐雎不辱使命》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教师在执教时要解决文言文的一些基本知识,赏析好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9期2016-12-12

  • 唐雎不辱使命否?
    就所折服,其中《唐雎不辱使命》更是被编入初中教材,可谓经典。可当再次阅读后,我却多了一丝疑惑:唐雎在真实的历史中究竟有没有“不辱使命”,到秦国潇洒走了一回呢?在查阅其他史料,并个人“妄自揣测”一番之后,我得出的结论竟是:没有。至于为何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诸君请听我细细道来。首先,后世之人多为《唐雎不辱使命》引人入胜的情节与生动的人物形象描写所倾倒,却少有人注意到其中的一个细节:唐雎“挺剑而起”。要知道,在高中教材中,同出于《战国策》的《荆轲刺秦王》中明确写着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6年6期2016-12-05

  • 唐雎不辱使命
    是越来越少啦。《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里的故事,说的是秦国灭掉魏国之后,想以交换地盘的诡计占领安陵。安陵是附属于魏国的一个小国,肯定没有兵力抵抗强大的秦国,于是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最终让秦王打消了占领安陵的念头,保全了国家。古噜噜:好严肃的话题,可是听说被白导拍得轻松逗趣。大家就等着乐吧!序幕(秦王办公室)秦王:打仗太辛苦了,寡人活在世上就是要享乐,不然活着有什么意思呢?反正寡人灭了魏和韩,领土也够多了,为什么不去旅游呢?可是秦国大大小小的景点寡人都

    作文大王·笑话大王 2016年9期2016-11-17

  • 对话篇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6年30期2016-10-18

  • 对比手法在初中文言文中的运用
    致地展现。名篇《唐雎不辱使命》,栩栩如生地刻画了秦王和唐雎这两位人物的言行。文中作者把身为强国的秦王与弱国使者唐雎放在一起,会面时,两人对立并存、针锋相对、唇枪舌剑、生死不容。身为大国君主的秦王,一边质问,一边威胁,盛气凌人,摆出一副关心弱国的虚伪姿态,企图拿他的意见,强加给唐雎。而唐雎,虽是弱国安陵的使者,却镇静沉着,丝毫不被秦王的威胁而屈服。秦王先倨后恭:“使人谓”“不悦”“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之”。这一变化过程,是因秦王是强国、大国,仗势欺人,而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5期2016-06-13

  • 传统经典文本如何进行思辨性阅读
    读呢?笔者试以《唐雎不辱使命》教学的三个层面为例来探究传统经典文本的思辨性阅读。【课例】一、说理分析:思辨性阅读的起点对九年级的学生而言,结合注释梳通文本并不难,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文本的意思基本都能掌握,对唐雎和秦王的形象也基本能把握。但这种对人物形象的掌握还仅仅停留在概念式的理解上,尤其是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因为按主题安排单元,更会让学生先入为主。思辨性阅读的要求告诉我们,理解应当是准确的、深入的,而不能只是贴一个生硬的标签。在学生自学基础上,老师提出“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6年1期2016-01-27

  •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技巧
    次的意境。学习《唐雎不辱使命》后,我先让学生编剧本(其实就是把课文改成对话形式),注意从对话中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主要人物就是唐雎和秦王。写完之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秦王”的学生只说自己剧本里“秦王”说的话,扮演“唐雎”的学生只说自己剧本里“唐雎”说的话,让学生进行“交锋”。我的要求是“交叉对话”,看谁能把谁震慑住,如果扮演“秦王”的学生演得好,那么“唐雎”的“出使”就失败了;如果“唐雎”的回答从容不迫,对答自如,那么“秦王”就“折戟沉沙”了。通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5年5期2015-05-30

  • 《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课堂练习
    当行(xíng)唐雎(jū) 数(shuò)谏B.篝(gōu)火 社稷(jì)忿恚(huì) 宁(nìng)有种乎C.行卜(bǔ) 休祲(xìn)徒跣(xiǎn) 度(duó)已失期D.怫(fú)然 韩傀(guī)垄(nǒng)上 鸿鹄(hú)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黑体词。(1)长跪而谢之曰( )(2)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3)将军身被坚执锐( )(4)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对下列黑体词古今义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非若是也 古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4年33期2014-11-03

  •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生命力
    置身其中。比如《唐雎不辱使命》,文章记叙了唐雎在安陵危难的紧要关头出使秦国,与骄横狂暴又阴险狡诈的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终于出色完成使命的过程,显示了唐雎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大无畏精神。文中当秦王在会见唐雎时,一面严厉质问:“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指责安陵君“逆寡人”、“轻寡人”;一面又以“灭韩亡魏”来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透露自己完全可以用武力来吞并安陵君的意思。唐雎不为威胁所屈服,坚决给予回驳:“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表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7期2014-10-21

  • 课须常教常新
    高效。以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为例,以前备课时,我们把重点放在课文的翻译和内容的理解——字、词、句、段、篇全部落实,尤其是文章的主题和写法,以及课后的练习都是我们特别重视的。现在,我们备课涉及的面更广,也更重视细节:1.重点实词的归纳积累;2.重点虚词的运用;3.文章的背景;4.跟课文相关的知识:如士的地位,聂政刺杀吴王僚的故事等等;5.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如:唐雎的使命是什么?他如何不辱使命?6.运用怎样的导入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课堂要更开放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4年6期2014-08-21

  • 布衣之怒
    古代散文,最爱《唐雎不辱使命》篇,痛快淋漓,爱不释手。何以至此?一介布衣,在天下无人不惧的秦王面前,气冲斗牛,大义凛然,实在让我们这些整天唯唯诺诺的小人物们开心了一把。“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发生在战国后期,唐雎所在的安陵国是一个方圆只有五十里的小国。当时秦国已经先后灭掉了韩、魏,接下来便耍了个阴谋,要拿一块方圆五百里的地方换安陵国,其实是想不费一兵一卒吞并安陵。安陵国君识破秦王诡计,急派唐雎出使秦国,和秦王进行交涉。秦王哪里把一个小国的使者放在眼里,见安陵

    杂文选刊 2010年5期2010-10-22

  • 他们是真正的“士”吗
    汪茂吾《唐雎不辱使命》出自《战国策·魏策四》(现入选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唐雎为了安陵国的安危,出使秦国,与阴险狡诈的秦王进行的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在这场生死存亡的较量中,唐雎凭着过人的胆识,战胜了包藏祸心而又外强中干的秦王,从而使秦王暂时打消了吞并安陵国的企图。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这样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唐雎在秦王“怫然怒”,企图用武力威胁唐雎并使之屈服时,有这样一段对话:“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09年11期2009-05-31

  •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案例
    【情景描述】《唐雎不辱使命》讲述的是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以聪明才智和凛然正气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捍卫了国家尊严的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我反复思考后,对教材进行了这样的处理。我以宋代大文豪苏轼的那段名言“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导入,在感知课文内容后,我顺势抛出问题:“徒以有先生也”,仅仅是因为有先生在,唐雎到底有什么过人之节呢?请大家细读课文二三自然段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9年3期2009-04-01

  • 半两钱坏了大事
    争吧!”于是他派唐雎载着“五千金”,潜入赵国,在武安郡大摆宴席,并暗中传话给各国代表:需要钱的人,尽管来拿。参与合纵会议的各国代表,虽然不是全部都能得到好处,但是暗地里拿到钱的人,一看上面的铸字,知是秦钱,就对秦国产生了好感。秦王担心唐雎钱不够用,另派人再运去五千金,并带去口信:散钱要大方,大王不过问散给何人,只要把钱散光,就是大功一件。后到的这批钱,唐雎尚未散满三千金,各国代表就已经争得你死我活了,合纵也因此而瓦解了。秦国散出去的那些钱,均铸有大篆体的“

    甘肃教育 2009年24期2009-01-11

  • “挺剑而起”背后的“亮剑”精神
    陈忠文《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经典之作,文中有许多意外值得我们品味,首先文中的对话描写之多就是一个意外,我们很少见过像这样密集的文言对话。其次,文中的结局很意外,唐雎经过一番舌战后,使秦王色饶,长跪着向唐雎道歉。一个如此强大的秦国国君竟然屈服于一个弱国的小小使臣。但文中最耐人寻味而又被很多人忽略或曲解的细节,应该是唐雎“挺剑而起”这个动作了,这是全文为数不多的动作描写中的一处,而且是使整个对话情节发生转变的关键性动作。按照秦国的法制,使臣上殿禁止携带武器。同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9年12期2009-01-08

  • 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练习
    回答文后的问题。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

    21世纪中学生作文·中考适用 2008年11期2008-11-07

  • 2008年湖北荆州市中考语文试题选
    的问题。(8分)唐雎不辱使命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21世纪中学生作文·中考适用 2008年11期2008-11-07

  • 唐雎的说话技巧
    足轻重的作用。《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中唐雎为什么能不辱使命?这是他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结果。在这场斗争中,唐雎就十分讲究说话的技巧,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一是“巧”在言辞委婉,言之有“节”上。秦王要求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纯是诈骗。当遭到安陵君拒绝后,“秦王不悦”,于是当着唐雎的面露出威胁之意,并盛气凌人地责备安陵君“轻寡人”。对此,唐雎先用屈从的口吻说:“否,非若是也。”这一回答,既缓和了秦王以强凌弱的气势,使会谈能够继续下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8年7期200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