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屏

  • 对一道双缝干涉实验光学试题解析的商榷
    间距离d、双缝与光屏距离D均已知。图1(1)求光屏上的条纹间距Δl。(2)增大单缝的宽度,到某一宽度Sδ时,光屏上的条纹恰好消失,求此缝的宽度Sδ。(3)保持(2)中的Sδ不变,即在光源大小给定的情况下,则在R、d、D中,调整哪些量才能使光屏上重新出现条纹?在《名牌大学自主招生高效备考·物理》、《物理教师》和《中学生数理化》上都载有该题,并且所给解答相似。现以《名牌大学自主招生高效备考·物理》上解答为例:【原解】(1)由双缝干涉知识,光屏上的条纹间距Δl=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45期2023-01-30

  • 透镜及其应用易错题专练
    侧适当位置,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测出物距u和像距v,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 cmB. 从第1次实验到第5次实验,成在光屏上的像越来越大C. 當u = 45 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D. 第5次实验后,在贴近凸透镜左侧放一眼镜片,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眼镜片对光起会聚作用(作者单位:河北省兴隆县三道河中学)【提分锦囊】(1)凸透镜成像性质:当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2年12期2022-12-09

  •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验目的: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如图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节高度,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3.实验操作:实验时,可以先调整物距,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情况,多次实验,获得普遍规律。也可以结合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出像的位置。4.注意事项:(1)一段时间后,所成像在光屏的上方,是因为蜡烛燃烧变短,烛焰的中心不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可以向上移动蜡烛或光屏,向下移动凸透镜。(2)在光屏上无法找到像的原因:①可能是烛焰、凸透镜、光屏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2年12期2022-12-09

  • 解读凸透镜成像规律
    只做了“像远”,光屏上的像会变模糊。(2)“物近”是靠近谁?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同学将“物近像远”中的“物近”理解为物体靠近凸透镜,需要注意,此时这句话只适用于成实像时,如果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这句话就不适用了,因为成虚像就变成了“物远像远像变大”了。其实,我们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理解,“物近像远”中的“物近”不是靠近凸透镜,而是靠近焦点。当物体在焦点上时,透过透镜的光变为平行光,那么物体越靠近焦点,透过透镜的光就越接近于平行光,成像位置就越远,像就越大。虚像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2年12期2022-12-09

  • 水透镜探究实验引发的思考
    水透镜模拟眼睛,光屏模拟视网膜,通过对水透镜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的厚薄。蜡烛、光屏和水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1)实验时,首先要使烛焰、水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___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心。(2)三者摆放位置如图1甲所示,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像为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此时水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为___________。(3)用水透鏡模拟正常眼睛,将图1甲中的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40 cm处,光屏

    初中生学习指导·中考版 2022年8期2022-05-30

  • 基于发现学习 突破教学难点
    察的现象,呈现在光屏上——倒立缩小的实像.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学生讨论、解决以下问题.(1)同一个凸透镜,成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什么?(2)如果改变物距,是不是还可以找到更多不同特点的像?教学意图:“发现学习”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生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前,他们已学习了平面镜成像、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等知识,有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经验等.这些都是进行“发现学习”的基础.从平面镜成像到凸透镜成像,让学生发现了更多不一样的像,很顺利地引导学生进行了猜想

    物理教师 2022年4期2022-05-23

  • 光屏的作用
    、凸透镜、不透明光屏和光具座完成了简单演示,然后让同学们做出自己的猜想。这时就有同学猜想到:凸透镜成像规律与物距大小有关,也与像距大小有关。老师为了节省上课时间,就仓促的总结到:凸透镜成像规律只与物距大小有关。同学们期待这位老师给出合理的解释,听课的同行及评委们更期待这位老师给出合理的解释,但这位老师整节课都没有给出这个问题的合理解释。我们很多老师在讲授本节内容时,是否也经历过这样的情景?为了避免同学们做出其他的我们不易短时间内就能清楚解释的猜想,笔者建议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9期2022-04-18

  • 基于学科融合探究近视眼成像及矫正规律的研究
    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图1(3)使烛焰从距离凸透镜较远处逐次靠近透镜,每次都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像,注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是如何随物距的减小而变化的?(4)调整物距,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多做几次,测量并记录物距和像距.(5)再调整物距,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多做几次,测量并记录物距和像距.表1(6)分析实验数据,你认为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得到倒立、等大的像?试一试,成倒立、等大的像时,焦距、

    物理教师 2022年1期2022-02-24

  •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从左至右依次放于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和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2)实验方法要求:使烛焰从距离较远处逐渐靠近透镜,每次都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注意观察像的大小、正立、倒立情况是如何随物距的减小而变化的。2.基本要点实验过程中得出以下基本要点。(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1年12期2021-12-12

  • 树下光斑寻常见小孔成像释成因
    ,不透明板后面的光屏上就会出现烛焰倒立的像,这种现象叫小孔成像。我国春秋时期的学者墨子是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小孔成像实验探究的人,比英国科学家牛顿早了2000多年。2. 小孔成像的原理和特点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如图1所示,烛焰上部的光通过小孔射到光屏的下部,烛焰下部的光通过小孔射到光屏的上部;同样,烛焰左部的光通过小孔射到光屏的右部,烛焰右部的光通过小孔射到光屏的左部。因此,小孔成像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即像与物体相比,上下颠倒,左右相反。3. 影响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1年11期2021-11-27

  • 巧判物像动态变化
    )。A. 要使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只将光屏向右移B. 要使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只将蜡烛向右移C. 若只移动光屏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像将变大D. 若只移动蜡烛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像将变大解析:先用焦距为20 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时,由图可知u>2f,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改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增大了物距,则像距应该减小,所以应该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像变小。若只移动蜡

    初中生学习指导·中考版 2021年4期2021-09-10

  • 对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观察角度分析
    、凸透镜、不透明光屏。完成某次实验如图1所示,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并且老师还会告诉同学们,倒立的准确理解应该是:上下颠倒,同时左右也颠倒。我们对照着实验也没有任何疑惑,也容易理解。近几年,有些教师把上面的實验加以改进并进行了推广,改进后的实验教具是:利用发光二极管拼成一个字母“F”作为光源,光屏仍然是不透明的,如图2所示。改进后的实验具有许多优点,会使得同学们顺利地完成这个实验。在完成凸透镜成实像时,更加清晰的观察到倒立的实像。老师对倒立的解释依然是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2期2021-07-23

  • 与作图相结合的光学实验题考题解析
    的烛焰与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1)如图1甲所示,若此时他们想在实验中能用光屏承接到烛焰的实像,光屏应在______(选填“50~60 cm”、“60~70 cm”或“70~100 cm”)范围内移动。(2)他们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放在30 cm刻度线处,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则会在光屏上看到烛焰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倒立的像。(3)他们想模拟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康康应在步骤(2)的基础上将蜡烛向________(选

    初中生学习指导·中考版 2021年5期2021-06-05

  • 科学素养下《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反思
    ,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烛焰的中心为什么要在同一高度?”教学时我并没有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这一目的是:使像能够清晰的呈在光屏的中央,使学生较好的观察像的大小,引导学生固定好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使蜡烛位于凸透镜的2f以外,学生在移动光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直到学生观察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清晰的蜡烛火焰的像为止,让学生仔细看此时像的情况,发现其是一个倒立的火焰,而且是比烛焰小的实像,要求学生仔细测量并记录好此时的物距u

    教育·综合视线 2021年2期2021-05-23

  • 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视网膜上的视觉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物体。近视的形成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射光的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前方,就近视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校正。远视的形成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射光的能力太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就是远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校正。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涉及到近视,远视的形成,大有综合练习的题型出现,而且花样繁多,学生在处理类似的题目的时候,无从下手,但是,如果把凸透镜成像规律与近视,远视联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3期2020-09-14

  • 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
    置蜡烛、凸透镜、光屏,点燃蜡烛前须调节凸透镜中心、烛焰中心、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心。(2)探究实验时一般将凸透镜固定,让蜡烛由远及近靠近凸透镜,光屏不断远离凸透镜,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3)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4)成虚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小,像变小;物距变大,像距变大,像变大。(5)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对调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说明光路是可逆的。(6)用纸板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0年12期2020-09-10

  • 关于小孔成像现象中“像”的探讨
    以倒转,是由于遮光屏上有一个小孔,光照入后如同箭那样直进,通过小孔后上下位置发生交错。”第三章还设计了一节“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树荫下的光斑”,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并归纳总结。小孔成像是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的重要教学内容。该章第一节介绍了小孔成像为上下倒立的像,同时借助教材插图表示小孔成像可以用光屏呈现;第四节的“信息快递”中介绍了虚像的特点:“能被人看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的像”;第五节的“读一读”中利用光路图解释“人眼怎样看到平面镜所成的像”。第三章教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19年8期2019-11-05

  • 巧记凸透镜成像的变化规律
    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向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像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分析 若将烛焰向凸透镜移近,相当于“敌”近,根据口诀,“敌近我退”,此时我(相当于像)应远离凸透镜,再根据口诀“壮大力量”,像应该变大。即像远离凸透镜,像变大,所以上题应选“远离”、“变大”。例2 照相机拍完全身照片再改拍半身照片,若被照人坐着不动,则照相机应该 ( )A、向人移动,同时镜头向靠近胶卷方向移动;B、向人移动,同时镜头向远

    魅力中国 2019年16期2019-09-11

  • [透镜成像的规律]随堂练
    1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1乙所示位置时能观察到____(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____(填“实”或“虚”)像。2.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再将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甲放置在蜡烛和光屏之间的适当位置,在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实像;在凸透镜甲的位置上换上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乙,不改变蜡烛的位置,将光屏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适当距离,就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___(填“放大”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2019年11期2019-09-10

  • 物理潜能知识竞赛
    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试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焦距为19cmB,在蜡烛向左移的过程中,要使光屏上始终成清晰的像,则光屏相刘,于蜡烛在向右移动C,蜡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會下降D,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4.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如图4所示的情形,关于该眼镜镜片的类型和可以矫正的视力缺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B,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凸透镜,可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2019年11期2019-09-10

  • 本期练习题参考答案
    又因为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不能得到它的像,即此时只能得到景物倒立、缩小的实像。被飞虫挡住的部分区域可能曝光不足,但对像的影响不大)3.D(易错选A或C,如果该人远离镜头。物距变大。像距变小,不改变镜头和成像板之间的距离,则应通过增大凸透镜的焦距,来使像距相对变小,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所以鏡头的焦点将可能变在c点:若该人靠近镜头,则焦点可能变在b点)4.暗 凹 发散(三空易错填为“亮、凸、会聚”,由于气泡的存在,气泡周边的水形成中间薄、边缘厚的凹透镜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2019年11期2019-09-10

  • 关于小孔成像现象中“像”的探讨
    以倒转,是由于遮光屏上有一个小孔,光照入后如同箭那样直进,通过小孔后上下位置发生交错。”第三章还设计了一节“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树荫下的光斑”,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并归纳总结。小孔成像是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的重要教学内容。该章第一节介绍了小孔成像为上下倒立的像,同时借助教材插图表示小孔成像可以用光屏呈现;第四节的“信息快递”中介绍了虚像的特点:“能被人看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的像”;第五节的“读一读”中利用光路图解释“人眼怎样看到平面镜所成的像”。第三章教

    初中生世界 2019年32期2019-09-03

  • 道路交叉口3D光屏信号装置研究★
    的现象,利用激光光屏成像让行人能“看得见”,利用语音识别系统让行人“听得到”,构建道路交叉口3D光屏信号系统。论文设计的装置对在红灯时通过人行道的行人进行语音以及光幕提醒,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作用,达到提高道路交叉口交通秩序的目的。在绿灯时此装置自动关闭,进行待机状态,不影响行人正常通行。此装置比单纯的道路交叉口信号装置更醒目,更能阻止行人违规通行,从而降低交通事故的概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1 3D光屏信号系统1.1 3D光屏系统原理此系统需要光束可

    山西建筑 2019年9期2019-04-12

  • 编拟实验题目不可闭门造车 ——对一道光学实验题目的商榷
    (1)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元件,使LED灯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______。小明将各元件调整到图1位置时,小组成员在光屏上都能观察到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______的(放大/等大/缩小),此时光屏上发生了______反射。(2)当LED灯向左移动时,要在光屏上再次获得清晰的像,只需将光屏向____(左/右)方向适当移动,或者在凸透镜前放置一个合适的____眼镜。(3)小华在用同样的器材进行实验时,发现光屏上出现的像只有中间清晰,两侧却较模糊,小明只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9年1期2019-03-05

  • “万能”眼镜
    通过小孔后,不管光屏远近,成像总是清晰的。人眼的视网膜,就像荧光屏。近视的人,成像在光屏的前面;远视的人,成像在光屏的后面。成像不在光屏上,所以看不清物体。加了小孔以后,不管你是什么“眼”,都能在视网膜上成像,所以就能看清楚了。温馨提示:把针烧红扎孔时,要戴上手套,以免烫伤手。

    作文周刊·小学一年级版 2019年48期2019-01-08

  • 初中物理课时目标及教法学法设计
    (2)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心,实验中烛焰、凸透镜和光屏还应满足怎样的位置关系?(3)怎样利用光具座上的刻度读取物距和像距?(4)怎样判断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选择光滑的还是粗糙的?(5)如何观察虚像?(6)学生分组动手实验并收集数据。步骤三:(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分析课本第98页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和现象,分析凸透镜成不同的像时物距与焦距的关系。问题:(1)光屏上成缩小和放大的像时,物距和焦距要符合什么条件?像距与焦距是什么关系?(2)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

    西部论丛 2018年12期2018-11-28

  • 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改进
    左右与物体相反。光屏时半透明的,导致像不清晰。现在有用“F”型光源来代替蜡烛,虽然避免了蜡烛火焰不稳定等缺点,但仍然不是点光源,难以做出当u=f时得到一束平行光的实验;也不能精确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所以很多教师在做这个实验时都只做u>2f、2f>u>f、u2.对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改进2.1 器材的改进(1)在竖直的“F”型(有些“F”光源是倾斜的)光源的上增加一个LED点光源。(2)在光屏上的适当位置画出与“F”等大的、倒立的、左右相反的图案(在做u=2f实

    读与写·教师版 2018年2期2018-10-20

  • “顽皮”的光
    制作步骤1.制作光屏盘我们根据光屏盘的形状特点,将其设计成花的外形。使用了材质较硬较厚的KT板,利用圆规将其裁减成直径为31厘米的圆形。2.利用量角器画好光屏盘的度数,用记号笔标注清楚3.圆心抠出一个半圆形卡槽,方便后面放入玻璃材料4.制作光源手柄用铁钉在中心点位置将木条和光屏盘钉在一起,让光屏盘能够转动起来。5.装饰光源手柄光源手柄处我们设计成了花茎,用绿色泡沫纸包裹好。6.装饰光屏盘的花瓣光屏盘的外围用红色泡沫纸做成花瓣。五、玩法玩法1:光的直线传播首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8年5期2018-07-23

  • 三种“视力矫正”探究方案的对比研究
    镜模拟晶状体、用光屏模拟视网膜。在凸透镜前放置一个近视眼镜(也可以用近视镜片或者凹透镜),调节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上(如图1甲)。图1摘去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楚了,这是模拟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物体的情况。移动光屏到图1乙中的虚线位置,又能够清晰成像,说明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之前。笔者建议再增加丙、丁两个步骤,使探究方案更容易理解。通过板书或者PPT课件,将凸透镜和光屏用笔相连,模拟人眼的核心结构。再回顾两个实验步骤:帮助学生认识到

    物理之友 2018年6期2018-07-12

  • “顽皮”的光
    制作步骤1.制作光屏盘我们根据光屏盘的形状特点,将其设计成花的外形。使用了材质较硬较厚的KT板,利用圆规将其裁减成直径为31厘米的圆形。2.利用量角器画好光屏盘的度数,用记号笔标注清楚3.圆心抠出一个半圆形卡槽,方便后面放入玻璃材料4.制作光源手柄用铁钉在中心点位置将木条和光屏盘钉在一起,让光屏盘能够转动起来。5.装饰光源手柄光源手柄处我们设计成了花茎,用绿色泡沫纸包裹好。6.装饰光屏盘的花瓣光屏盘的外围用红色泡沫纸做成花瓣。五、玩法玩法1:光的直线传播首

    家教世界 2018年15期2018-06-19

  • 巧制作 精设计 破难点 ——浅谈苏科版8年级物理“视力的缺陷与矫正”的教学设计
    人眼的晶状体)及光屏(模拟人眼的视网膜)置于光具座上,并调整三者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水透镜的主光轴上.(3) 保持水透镜的位置不变,将物体置于水透镜的两倍焦距之外,调整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出现物体清晰的像,如图7所示.图6(4) 保持水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物体靠近水透镜,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此时用注射器往水透镜中注入适量的水,发现屏上的像又变清晰了,用此来模拟人眼看近处物体的情况,如图8所示.(5) 保持水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物体远离水透

    物理教师 2018年1期2018-02-28

  • 例析如何确定凸透镜的焦距
    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后,点燃蜡烛,光屏上得到蜡烛的像如图1(b)所示。若要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则可以将凸透镜向______移动(选填“上”或“下”)。(3)如图1(c)所示,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_____点时 (选填 “A”、“B”、“C”或“D”);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_____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 (选填 “投影仪”、“照相机 “或 “放大镜”)。解析:(1)这道题目是粗略估测焦距的一种方法,通常也叫平行光测焦距法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8年1期2018-02-28

  •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实验改进
    槽、一个可折转的光屏.教科书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比较模糊地给出了所选择的实验器材,而经验告诉我们,要让学生看清折射现象中的光路,室内背景光要尽可能暗些,水中还需添加墨水或牛奶等物质,期待利用丁达尔效应即悬浮微粒的散射效应将光的传播路径显现出来,使学生能够更清楚地看到实验现象.但是很难把握牛奶或者墨汁的量,如果少了,会使激光路径与周围的水对比度不够而看不清;多了,又会使墨水或牛奶遮挡住射出水槽的激光,难以观察到实验现象.由于实验条件较复杂,操作难度较高,学

    物理通报 2018年2期2018-01-26

  • 凸透镜成立体的、可视性的实像的探究报告
    形成的,我们都用光屏来承接,这时你会发现通过凸透镜所成的烛焰的像是在一个范围内都可以接收到的,而在这个范围内都很清晰,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烛焰这个物体沿着主光轴方向是具有一定的“厚度”的,也就是说对应不同厚度的物点有着不同的物距,当然不同的物点在另一侧的成像的位置要有所不同,即像距不同,所以我们会在不同的位置(在一定的范围内)接收到烛焰的像。但是你仔细观察或思考就会发觉:在不同位置的像实际上只是烛焰所成的完整的立体的像的一部分,是烛焰所成像的一个垂直于主光轴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2期2017-04-12

  • “定量探究双缝干涉实验”教学设计
    纹的间距与双缝到光屏距离、双缝距离、单色光波长三者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的兴趣。关键词:干涉图样;激光笔;双缝;光屏;等高共轴;定量探究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1-0068-31 教材与学情分析1.1 本节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内容选自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4。光的干涉现象是证明光具有波动性的重要依据,J2515双缝干涉实验仪能让学生观察到精美的双缝干涉图样,提高学生的等高共轴调节技巧。1.2 学

    物理教学探讨 2017年1期2017-04-01

  • 透镜及其应用
    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会出现一个( )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7.如图4所示,是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以下器材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是( )A.放大镜 B.电影放映机C.照相机D.投影仪8.(2016·郴州)同学们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时,从侧面可以观察到温度计插入水中的部分变大了。下列设备中应用了这一光学原理的是( )A.照相机B.放大镜C.投影仪D.平面镜9.小林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

    试题与研究·中考物理 2016年4期2017-03-28

  • 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成实像并且承接在光屏上则为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实验进行之前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光具座,并注意观察光具座上的刻度尺.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一位置(最好在刻度尺显示的整数位置上),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的支架上来回移动,并观察放在不同位置的物距情况(学会读出物距).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先把光具座放在水平桌面上,后调整烛焰、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把成像情况概括为“三段两点”成像规律,即把放物体的区域通过两点分为三段,两点为焦点和二倍焦距的点,三段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6年26期2016-12-16

  • 眼睛及其视力矫正原理的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光具座、光屏、凸透镜①(f1=5 cm)、凸透镜②(f2=10 cm)、凹透镜、蜡烛和火柴。模拟眼睛的主要结构,用一只凸透镜①当作眼睛的晶状体,用光屏当作眼睛的视网膜,点燃的蜡烛当作眼睛前面的物体。先在当作晶状体的凸透镜①前(靠近蜡烛一侧)加放另一只凸透镜②,调节点燃的蜡烛和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然后,移走加放的这只凸透镜②,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动,再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比较两次像距的大小关系,分析得出凸透镜的矫正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0期2016-12-12

  • 眯眼为何让物像更清晰
    1.器材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焦距为5cm的凸透镜,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2.步骤(1)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2)将光屏置于离透镜距离为2f=10cm处,将蜡烛置于距透镜位置11cm(>2f)处,并使透镜、蜡烛、光屏位于同一直线上,如图1。(3)点燃蜡烛,此时光屏上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模糊实像,将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置于凸透镜前,同时移动距离,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并记录。经过实验可发现,将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置于透镜前0.5cm至1.5cm处成像效果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6年12期2016-09-10

  • 像与物大小关系如何判断
    透镜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9cm<f<16cmD.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18cm<f<32cm解析:由题意知,v=18cm,u= 32cm,易知v<u.根据“当v<u时,物体经凸透镜所成像为缩小的实像”;又由光屏上所成的一定是倒立的实像可知选项B正确.既然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u>2 f且f<v<2 f就一定成立,故有联立①、②

    初中生天地 2016年32期2016-03-22

  • “三招”巧记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下表是小薇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物距(u)像距(v)像的倒正像的大小像的虚实像的位置应用u>2ff<v<2 f倒立缩小实与物异侧照相机u=2fv=2f倒立等大实与物异侧f<u<2 fv>2 f 倒立放大实与物异侧投影仪u<f正立放大虚与物同侧放大镜u=f不能成像?图1 (1)第5次实验时所成像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1次实验时,小薇若将一

    初中生天地 2016年32期2016-03-22

  • 凸透镜成像“四步教学法”
    把凸透镜、蜡烛、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如上图所示,把蜡烛放在凸透镜2倍焦距点以外,即u >2f(u表示蜡烛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f表示凸透镜的焦距),沿直线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明亮的烛焰像,观察像是正立还是倒立,是放大还是缩小,记下光屏距凸透镜中心的距离v。接着依次移动蜡烛,使得u=2f,f像情况及光屏距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二、列表对比,理清成像规律引导学生将测量数据填入表格并分析实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6年2期2016-03-07

  • 纵览成像实验领悟探究要点
    对着太阳,使之在光屏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1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2)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调节到同一________;将蜡烛放在焦点以外时,都可以在光屏上成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3)利用该透镜可制作_________眼镜(选填“远视”或“近视”).图1解析:(1)由图可知,平行光射到凸透镜上,会聚到主光轴上的一点即为透镜的焦点,故该透镜的焦距为11.5cm.(2)为使像成在

    初中生天地 2015年32期2015-12-22

  • 凸透镜成像易错点
    验情景中。能够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是( )。错解:B、D错因分析:错解原因是没有明确焦距为10cm,并且没有记清楚各个物距所对应的像距,导致分析时思路混乱。正解:由图1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A、B选项中,由图可知,u=15cm,此时f2f,图A中,v=30cm>2f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而图B中v=15cm<2f,因此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故A正确,B错误,C选项中,由图可知,u=30cm>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有f2f,因此不能在光屏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2015年11期2015-11-30

  • “透镜及其应用”综合测试题
    使稍远处的窗户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生活中——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2.如图1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1a,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cm,现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5cm处,如图1b,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光屏上可以看到一个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像。3.“虚拟试衣镜”亮相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该款“虚拟试衣镜”解决了购物者很难观察到试穿衣服时背面的情况,摄像头能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2015年11期2015-11-30

  •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
    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实验前应当调整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____,这样做是为了使____。3.当烛焰从凸透镜的焦点位置沿主光轴远离凸透镜时,像逐渐变____,像距逐渐变____,像是____(填“实”或“虚”)像,当烛焰从凸透镜的焦点位置沿主光轴靠近凸透镜时,像逐渐变____,是____(填“实”或“虚”)像。4.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若要在该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放大的清晰的像,则物距的范围是____。5.蜡烛放在离凸透镜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2015年11期2015-11-30

  • 说说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所示位置,移动光屏后得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的实像,利用此原理工作的光学仪器有____,接下来他们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向蜡烛的方向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了一个倒立、____的实像。解析: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图中蜡烛处在25cm处,距凸透镜25cm,故u>2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如果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向蜡烛的方向移动,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2015年11期2015-11-30

  •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火柴、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等实验器材,做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根据本实验的内容,请你提出一个适合探究的问题:____。解析:本实验探究的主题是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所以,可以提出: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特点)?主要从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像的特点论述,如从物距的变化,观察像的虚实、大小、正倒变化等。2.根据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像的特点,请你提出几个关于凸透镜成像的猜想。解析:通过生活经验,可以提出猜想:照相机能使物体成缩小的像,照相时物体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2015年11期2015-11-30

  • 用图像归纳知识巧解透镜成像试题
    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和蜡烛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可以在光屏上得到()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解析:首先由图2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f=lOcm,2f=20cm,由于30cm>2f,根据成像区间图很容易知道光屏上呈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正确选项为D。例题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期2015-07-07

  • 摭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都是倒立的,能被光屏承接;虚像都是正立的,不能被光屏承接。(6)当u>2f时,有f2£(7)凸透镜成放大像有实像和虚像,成缩小像一定是实像。(8)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倒立是上、下、左、右皆倒立。(三)应用举例。例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把蜡烛从2f处移到6f处的过程中:A、一定成倒立放大的像,且逐渐变大。B、一定成倒立缩小的像,且逐渐变小。C、一定成虚像,且逐渐变小。D、像一定不在光屏上出现。解析:由结论1可知,蜡烛的像一定是实像;由结论2可知,该实像是缩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5期2014-08-07

  • 去掉光屏在哪能看到像
    样一个问题:利用光屏接收和观看像.如果去掉光屏,在光屏的位置用眼睛看,能否看到像?很多教师给的答案是可以看到,因为眼睛的视网膜也相当于光屏,用视网膜代替光屏,所以能看到.一位教授在讲课中也提到了这个问题,他指出,在原来光屏的位置看,是看不到像的,应该在其后面明视距离以外.笔者曾上网查了一些这方面的文章.有的文章中提到不用光屏,实像依然存在,只要站在实像后方逆着像点射来的光线观察,就能看到实像.以上三种说法都认为去掉光屏能看到像,不同的是在哪儿能看到像.究竟

    物理通报 2011年12期2011-01-25

  • 把透射光栅当做反射光栅测激光波长
    以在贴有坐标纸的光屏(指反射衍射接收光屏)上观察到一个个与激光光源横截面积大小差不多的衍射光点,如图1.图1调整接收光屏和光栅的距离及光栅和光源的距离使衍射光点最小且能成一直线呈现在接收光屏坐标纸的有效实验区域内,选择最亮的衍射光点,用削尖的铅笔在坐标纸上对其进行“描心”(心指衍射光点的中心),这些光点满足光栅方程[1]dsinθ=kλ(k=0,±1,±2,…)(1)式中d为光栅常量,实验室测得d=3.3×10-3mm,θ为衍射角(衍射光与光栅平面法线之间

    物理通报 2011年2期2011-01-24

  • 测微目镜法代替光屏法测定薄透镜焦距
    )测微目镜法代替光屏法测定薄透镜焦距郭彦杰,王晓娟(河南大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河南开封 475004)通过对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实验中光屏接收和测微目镜接收的清晰成像区间分析,用测微目镜代替光屏,改进测量方法,减小了实验误差.薄透镜;焦距;测微目镜;光屏法;凸透镜;大学物理利用成像法测定薄透镜焦距,是大学物理光学实验中一个必修的实验项目,实验中借助光屏上所成的实像进行相关数据的测量,计算出透镜的焦距.理论上,当物距一定时,透镜成像清晰的位置只有一个,但由于人眼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4期2010-12-25

  • 凸透镜成像实验装置的不足及改进
    到,无法长时间用光屏承接.也就不能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碰到实际问题时模棱两可.(2)由于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不断变短,因此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而在光屏上找不到像时就必须重新调整三者的高度.这样会干扰学生的思维.(3)烛焰易受空气流动(学生操作过程中必定会在烛焰周围引起空气流动)而晃动使其大小不稳定,对光屏上像的清晰度及位置产生影响.这样就不便确定最清晰像的位置,造成较大的实验误差.(4)蜡烛一般是靠蜡泪粘在托盘上,

    物理通报 2010年4期2010-07-17

  •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随堂练习
    镜成虚像时,因用光屏接收不到,所以人眼也看不到 B. 虚像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C. 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D. 虚像用眼可以看到,用光屏接收不到6. 物体离凸透镜10 cm,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物体的像,如果将物距减小为4 cm,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A. 得到一个放大的像 B. 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 得到的一个等大的像 D. 得不到像三、实验探究题7. 某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2008年10期2008-11-11

  •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
    关;(2)可能与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设计实验(1)选择实验器材: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火柴.(2)进行实验:①利用平行光聚焦法,用小手电筒代替平行光源,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f=__________cm.②按右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③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④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点燃蜡烛,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u和像距v,记录在下表中.⑤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2008年10期2008-11-11

  • 如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蜡烛、凸透镜、光屏.测量步骤1.在光具座上的中间位置固定好凸透镜,两侧较远处等距离放置点燃的蜡烛、光屏,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将蜡烛和光屏等速向凸透镜靠近,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实像.3.测出光屏(或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D,则凸透镜的焦距f= .实验说明1.该实验若通过物像等大的方法来确定位置,不具有操作性,原因是蜡烛的火焰不方便测量大小.2.在将蜡烛、光屏向凸透镜靠近的过程中必须保证等距离移动,否则所确定的像距(或物距)就不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2008年10期2008-11-11

  • 用不等式解决凸透镜成像问题
    20 cm处,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当蜡烛距凸透镜14 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8 cm B. 6 cm C. 10 cm D. 15 cm 解析:由于蜡烛距凸透镜20 cm时成缩小的实像,该物体应在2倍焦距以外,即u>2f.∴ 20 cm>2f.①又由于蜡烛距凸透镜14 cm时成放大的实像,则该物体应放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即f<u′<2f.∴ f<14 cm<2f.②解由①②组成的不等式组,得7 cm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2008年10期2008-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