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制

  • 试论古德诺在洪宪帝制中扮演的角色
    观察古德诺在洪宪帝制中所扮演的角色,将有助于改变古氏以往被人们所固化的形象,丰富有关袁世凯复辟运动的研究。一、关于古氏角色的两种不同看法致玉汝教授最早对古德诺在华问题进行研究,他在1977年发表了题为《袁世凯的宪法顾问古德诺》的演讲。他指出古氏《共和与君主论》一文本身存在诸多问题,但并未对古氏是被人利用或是自己有意为之这一问题发表意见。20世纪90年代末,张学继撰写《有贺长熊、古德诺与民国初年宪政体制的演变》一文,认为古德诺来华后的所作所为就是为袁世凯复辟

    大众文艺 2022年19期2022-10-21

  • “欺父误国”袁克定:袁世凯至死对他痛恨不已
    父往里跳……复辟帝制,甚嚣尘上1915年6月,跟随多年的部将、江苏都督冯国璋进京拜谒袁世凯,当时“袁公欲行帝制”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不知内情的他将信将疑,便前来当面问询。袁世凯此时正陶醉于“帝制强于共和”的幻觉中,外有他的“宪政顾问”古德诺为其专门写下《共和与君主论》这一“宏文”,公开指责辛亥革命,公然鼓吹君主制;内有杨度等“筹安会”诸人推波助澜,鼓噪民意。复辟帝制,一时风生水起,甚嚣尘上,公民请愿团、商会请愿团、乞丐请愿团、人力车夫请愿团,甚至妓女请愿团等

    读报参考 2022年10期2022-04-25

  • 衍圣公孔令贻拥戴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史实考释
    认为是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狂热追随者,在复辟闹剧中“充当了不太光彩的角色”[1]129。但揆诸史实,其历史本事原非后人叙述的这般简单,孔令贻对于袁世凯复辟的态度变化实际经历了一个由徘徊观望到竭力拥戴再到悄然失声的过程。究其本质,孔令贻态度的前后转变是其洞察时势,为维系家族利益而灵活作出选择的结果。目前,学术界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史实及历史责任已有诸多研究,但对于衍圣公孔令贻与袁氏复辟的关系则鲜有关注,其研究成果亦尚付阙如。鉴于袁氏复辟事件处于中国近代政制变迁的关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11-30

  • 《互洽共生——明代商人、商业与国家体制关系探研》介评
    在无根本性变化的帝制结构下繁荣发展,商人阶层以及商业资本的积累、流向与转化,在中国资本主义发生学范式指导下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虽然一些学者的研究否定明代中国萌发资本主义的可能,但其研究成果或多或少带有西方中心主义的色彩,未能完全摆脱中国资本主义发生学范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常文相助理研究员所著《互洽共生——明代商人、商业与国家体制关系探研》一书,以赵轶峰先生的“明清帝制农商社会”说为理论指导,聚焦明代商人与商业,展开对明代商业政策、商税征收、商

    关东学刊 2020年2期2020-12-07

  •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思考
    袁世凯走向了复辟帝制的道路,帝制野心不断扩大,1915年12月宣布自称皇帝,但最终还是以一场丑剧结束。关键词:帝制;袁世凯;复辟1911年的辛亥革命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推向了巅峰,结束了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近代的革命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当革命的成果还没有达到革命党人所预期的目标时,其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他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方略,闹出了一场复辟帝制丑闻。每个历史现象的出现都有其原因可追溯,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不可抗因素成为他成功建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7期2020-06-21

  • 洪宪帝制时期的北洋将领
    至1916年洪宪帝制时期,受各种因素影响,北洋军高层明显分化,段芝贵、倪嗣冲等积极拥袁称帝,段祺瑞、冯国璋则始终不赞成帝制,大多数北洋将领政治态度随着帝制形势变化而变化。云南独立以后,护国运动风起云涌,洪宪帝制危机四伏,征滇失败,列强施压,北洋将领离心倾向愈演愈烈,冯国璋领衔“五将军密电”,段祺瑞协助南方“逼宫”,陕西陈树藩、四川陈宧、湖南汤芗铭相继宣布“独立”,这一连串北洋将领背叛事件,对袁世凯精神刺激很大,甚至可说是致命打击。正如袁世凯幕僚张一麐所言:

    安徽史学 2019年6期2019-12-15

  • 民国催债第一高手智斗老赖袁世凯
    下,积极准备改行帝制。8月由总统府美国顾问出面发表文章宣称共和宪政不符合中国国情,鼓吹君主制。之后由袁世凯的党羽当请愿团要求改变国体,并于10月组成袁记国民代表大会,投票表决国体。而袁世凯平生最大的赖账,就是洪宪帝制发动前,组织了这个近千人的国民代表大会,一致推戴他当皇帝。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推翻共和,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5年(1916年)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这些代表们自以为拥

    新传奇 2019年20期2019-10-08

  • 袁世凯称帝就是为了过皇帝瘾?
    长子袁克定最热衷帝制。辛亥革命后他极力鼓吹帝制。袁世凯称帝还与“十三太保”密切相关。1915年8月14日,杨度、孙毓筠、李燮和、刘师培、胡瑛、严复等6人联名发起成立“筹安会”,这6个人加上梁士诒、张镇芳等7人,合称“十三太保”,鼓吹帝制。1915年4月,杨度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撰写了两万多字的《君宪救国论》,让袁大为赏识。袁世凯作为当时终身制的大总统,由于保守势力的支持和山西军阀阎锡山曾口头表示支持(山西是当时中国现代军事工业最发达的省份),使他萌发了称帝的念

    文史博览·文史 2019年8期2019-09-23

  • 通俗史学家蔡东藩
    的统治和袁世凯的帝制自为,蔡东藩在这种政治恶行的刺激下,决定先从《清史通俗演义》开始写,其主要目的是以这个被推翻的专制政权为靶的,笔伐“洪宪帝制”。他在《清史演义》自序中说:“至关于帝王专制之魔力,尤再三致意,悬为炯戒。”《清史演义》着手于民国四年秋,正是袁世凯等办帝制甚嚣尘上的时候,而成书的次年秋,又是袁世凯自毙之时。这不是巧合,而是作者有意识的行为,从中也能约略窥知撰者为什么把《清史演义》的写作提到第一位的奥义所在,而自序中的词语也正是作者对“洪宪帝制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7年12期2018-01-27

  • 袁世凯外交失败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这番话被袁世凯及帝制派视为日本政府的官方表态,备受鼓舞,当年10月正式启动了改制程序。值得注意的是,驻日公使陆宗舆在同北京的往来电报,一再警告袁世凯,日本各界对帝制问题意见不一,且“大隈好作无责任之密语”,称帝之事必须谨慎,可惜没有得到袁世凯的重视。另外,由此很容易联想到一个故事,说袁世凯被假袁克定造的《顺天时报》欺骗,误信日本支持其称帝。现在我们知道,袁世凯要了解日本政府动态,有来自陆宗舆的汇报,及其他专业人士的分析,并不需要过多依靠媒体报道。大隈对袁世

    廉政瞭望 2017年23期2018-01-09

  • 袁世凯外交失败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这番话被袁世凯及帝制派视为日本政府的官方表态,备受鼓舞,当年10月正式启动了改制程序。值得注意的是,驻日公使陆宗舆在同北京的往来电报,一再警告袁世凯,日本各界对帝制问题意见不一,且“大隈好作无责任之密语”,称帝之事必须谨慎,可惜没有得到袁世凯的重视。另外,由此很容易联想到一个故事,说袁世凯被假袁克定造的《顺天时报》欺骗,误信日本支持其称帝。现在我们知道,袁世凯要了解日本政府动态,有来自陆宗舆的汇报,及其他专业人士的分析,并不需要过多依靠媒体报道。大隈对袁世

    廉政瞭望 2017年12期2018-01-05

  • 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
    赵轶峰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文/赵轶峰明清商业在发展中与帝制体系融通,形成了一种相互契合的格局,既有一些冲击、溶蚀既有社会制度与关系的作用,也具有强化帝制体系的作用。这需要与帝制体系功能状态结合起来考察,才可能显示出其真实的社会与历史含义。商业是帝制体系的内在组成部分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都在古典文明形成之前就出现了商业。在中国商代与周代前期,尽管商业与商人受到政府控制,但商业在该时代肯定已经成为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门类。春秋战国时代的商业已经成为中华文明共同

    社会观察 2017年1期2017-11-21

  • 丁巳百年祭(下)
    前清废帝溥仪,将帝制复辟的闲言碎语转化为实际的政治运作。仓皇结束6月16日上午,张勋找出压在箱底的那些前清时期的官服,坐汽车至神武门换乘特赏肩舆,赴宫请安,并带定武军统领四人,随同入谒。清废帝溥仪当即赏给张勋紫禁城骑马的资格,即时叫起,张勋随同四统领入内。行礼毕,四统领退出,张勋则由世续、绍英、耆龄三人和禁卫军索团长、护卫营唐统领,导入养心殿谒见宣统帝,面陈时局。四皇妃复亲临养心殿,垂询一切。据溥仪回忆:“我进养心殿不久,他(张勋)就来了。我坐在宝座上,他

    百科知识 2017年15期2017-08-11

  • 袁世凯之友:朋友就是相帮相劝
    当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的时候,严修果断站出来反对,他直奔袁世凯的府里,直截了当表示了他的担忧,恳劝袁世凯不要复辟。严修跟袁世凯谈了什么,两人后来都没有提。但严修给同样不赞同帝制的总统府机要局局长写的一封信透露了不少信息。在信上,严修说,从世界大局势看,20世纪帝制很难存活了……就中国而言,不改政体,存亡不可知,但如果改了,危亡就在眼前。此外,严修还在信中义愤填膺地说袁世凯如果不复辟帝制,还不失为一个大人物,如果复辟,则内对不起他自己的本心,外对不起国民,而且

    百家讲坛 2017年13期2017-07-29

  • 袁世凯被假《顺天时报》骗很可能是伪史
    种渠道了解日本对帝制的态度和立场,不会只凭一张《顺天时报》即做出判断。如袁的日本顾问有贺长雄、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中国驻日公使陆宗舆等,都是袁探察日本对帝制立场的重要渠道。其次,恢复帝制乃牽动列强在华利益的大事。列强的反对之声绝不会被假的《顺天时报》所掩盖而无法入袁世凯之耳。笔者所见最早记录“伪造报纸蒙蔽袁世凯”一事者,是1920年代出版的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据该书披露,伪造报纸之人,并非袁克定,而是袁乃宽;伪造的报纸,亦非《顺天时报》,而是上海《时报

    文史博览·文史 2017年7期2017-07-19

  • 袁世凯洪宪帝制覆灭之路管窥
    定;杨度;蔡锷;帝制中图分类号:K25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4-0133-021916年6月6日,天还未亮,段祺瑞、王士珍、徐世昌、张镇芳这四位北洋高级将领就被召进了中华民国总统府。此时,中南海居仁堂的主人正奄奄一息地等待着他们。当看清来人之后,他拼尽最后一口气指天说道:“他害了我!”还未等话音落地,就驾鹤西去。这位含恨而终者不是别人,正是北洋军阀的鼻祖——袁世凯。那么,让袁世凯在弥留之际还耿耿于怀的这个“他”到

    学理论·下 2017年4期2017-05-13

  • 帝制运动期间顾维钧在美外交活动
    430079)帝制运动期间顾维钧在美外交活动承红磊(华中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武汉 430079)顾维钧于1915年8月赴美并在其后被任命为驻美公使一职,是袁政府在帝制运动期间于外交上的一项重大人事安排。这既与袁政府在此时期联合英、美、俄以抵制日本的整体外交策略有关,也与袁政府有意引导美国有关帝制舆论及吸引美国投资和借款的具体需要有关。顾维钧赴美后,在引导美国有关中国帝制舆论、巩固中美邦交及联络美国商界方面都颇为尽力,并得到了美国方面的积极响应,虽因时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4-05

  • 袁世凯称帝闹剧中的严修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临死的时候,非常后悔没听严修的话。说严修是不在乎名利的国士,国士在前,劝他他不听,自取其败,怨不得别人。严修与袁世凯订交,始于戊戌维新。受徐世昌之邀,严修去小站参观新军,结识了袁世凯。袁世凯在小站练兵,实在是令人耳目一新,不克扣军饷,从兵到官,精神面貌和体质都很棒。袁世凯的练兵打动了严修,从此,两人结为莫逆之交。严修跟袁世凯一样,对共和制度不感冒,觉得中国更适合的制度还是君主立宪。尽管清朝皇帝待他也不怎么样,但是,跟众多清朝过来的士大夫

    妇女生活 2016年7期2016-07-11

  • 袁世凯五姨太一语成谶
    的袁世凯意图恢复帝制,赞成和反对的人都很多,袁世凯也很犹豫。但长子袁克定想做太子,和五姨太联合,怂恿袁世凯称帝。袁世凯56岁生日时,他们精心准备了一桌盛宴,每道菜上都有一条用面粉做成的五爪小金龙,袁世凯看了很开心,认为是吉兆。席上,五姨太极尽奉承说:“老寿星吃了这顿金龙宴,很快就会成为先皇了!”在座的人,包括袁世凯本人在内,无不为之色变。最终,袁世凯在1916年元旦登基,但两个多月即宣布取消帝制,本人也病逝。五姨太金龙宴上的“先皇”,一语成谶。五姨太虽然最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6年7期2016-05-14

  • 悬崖上支起龙椅百年前袁世凯为何恢复帝制
    之下,重新走进了帝制。1916年3月22日,袁被迫下台,当了83天皇帝。劝进书“帝国万岁!皇帝万岁”的口号,从六十多张兴奋的嘴里高喊出来,在整个参政院的大厅里回响。很多参政员因为起立时用力过猛,以至于身后那张铺着华贵蓝呢的宽大座位都显得有些不安起来。就在刚才,参政院副院长汪大燮向在场的参政员宣布了国民代表大会关于国体投票的结果:各省国民代表共1993人,所投之票全体一致赞成君主立宪——如果这一投票结果真的代表那些被选举出来的国民代表的真实心意的话,那191

    时代人物 2016年4期2016-04-29

  • 宁做霸王不称帝
    如此。其次,秦朝帝制终结的时间太短。项羽认为秦始皇废分封而行郡县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也是秦王朝迅速覆灭的原因之一。由于地方上没有拥护秦朝的封国,使得秦朝中央在面对众多起义军的时候不得不以一敌众。项羽亲身经历了这次变故,亲身感受到了秦朝中央的自顾不暇,所以在他看来,帝制并不是保护他掌控天下的最佳选择。相反,周王朝所实行的分封制,虽在日后也陷入覆灭,但好歹也延续了800年之久。所以,项羽觉得,如果自己要保持楚国长久的统治,保持自己长久地掌握权力,那最好

    特别文摘 2016年6期2016-04-29

  • 《从帝制走向共和》
    《从帝制走向共和》作者:杨天石出版:重庆出版社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也是一位复杂人物。他的一生,有功有过。杨天石先生的《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一书,就是关于蒋介石研究的重要成果。本书利用在国内第二历史档案馆、台湾国民党党史会档案、大溪档案,美国哈佛大学、国会图书馆等地所藏档案,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分专题对蒋介石进行了深入探讨- -如蒋介石刺杀陶成章事件、蒋介石在上海办交易所事、中山舰事件中的蒋介石、蒋介石与胡汉民的矛盾冲突、北伐中蒋介石与国

    陕西档案 2016年1期2016-04-27

  • 从历史合力论视角分析袁世凯称帝原因
    30074)洪宪帝制的出现,并非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政治阴谋,而是多种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形成。从历史合力论视角分析发现,袁克定对帝制不择手段的激进推动,身边各怀鬼胎者针对袁世凯迷信弱点定制的各种祥瑞,列强围绕自身利益对帝制别有用心的怂恿,杨度为实现政治理想而对政治强人的找寻,书呆子古德诺不看国情的纯学理研究,这些客观因素激发并坚定了袁世凯对帝位的欲望,而新修订的《中华民国约法》又将袁世凯置于无人可以制衡的权位。这些互相交错的力量,产生出民国初年洪宪帝制的总结果。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5期2016-03-14

  • 《顺天时报》与袁世凯之死
    国人民的声讨声中帝制失败,袁世凯忧愤交加,很快死去,这与《顺天时报》也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关系。关键词:《顺天时报;袁世凯;日本帝国主义;帝制;卖国条约;君主制;共和制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012-01《顺天时报》是1905年在北京地区创刊发行的一份报纸,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配合侵略中国所进行的文化侵略的一部分,是日本帝国主义指使一些无耻文人和政客伪造喉舌和侵华的工具。是日本外务省在华办的中文报纸,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3期2016-02-19

  • 张一麐三谏袁世凯
    谏,特别是在洪宪帝制时期,不顾生命危险,三次谏阻帝制。劝谏虽未成功,但其直言危行、耿耿风骨,却在当时污浊的政坛闪耀出一束别样的光芒。张一麐(1867—1943),字仲仁,江苏苏州人。张生于官宦之家,少负神童之誉,十二岁中秀才,十五得举人。张一麐自甲午后三次会试,皆因有亲戚入闱主考,实行回避,无法参加考试。幸有1903年清政府开经济特科考试,张一麐被保荐入都应试,结果考了个一等第二名。张一麐以候补知县发往直隶擢用,遂与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结下一生之缘。此时袁

    书屋 2015年1期2015-09-10

  • 袁世凯帝制思想如何形成
    □唐德刚袁世凯帝制思想如何形成□唐德刚袁世凯是宣统皇帝溥仪于当年2月13日下诏退位后第三天,也就是孙文大总统向参议院正式辞职的第二天,由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在南京全票选出的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从此他开始了他的皇帝独裁梦。袁是逊清老官僚出身,在他个人所知的政治常识里面,世界各国的国体,就只有“共和”和“帝制”两个定型。他自己,乃至他的智囊团,没有历史进化的观念,因此认为共和既然不合中国国情,那就只有干脆回头去搞帝制了。可是,搞帝制,决不能让溥仪复辟;更不

    领导文萃 2015年15期2015-09-09

  • 从《盛京时报》看北洋系要员反对袁世凯称帝
    在袁世凯策划洪宪帝制时,《盛京时报》以独特的视角,对洪宪帝制的始末进行了精彩评论和详细报道,因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故本文以《盛京时报》刊载的报道与评论为主要材料,力图展现《盛京时报》视野下北洋系要员对袁世凯帝制自为的声讨。一、北洋系三大要员对于袁世凯称帝的反对段祺瑞、冯国璋、徐世昌等北洋军政要员是袁世凯忠实的追随者。吴虬在《北洋派之起源及其崩溃》中这样评价他们,“北洋军人,多系卵翼于袁世凯,对上只知服从,不敢有所主张。”[3]然而,就在袁世凯认为时机成熟

    黑龙江史志 2015年14期2015-08-15

  • 春秋战国“称王”、“称帝”与封建君主专制的过渡
    度有“王制”向“帝制”的过渡时期。这时一系列活动使“王制”一步步的削落,而“帝制”则逐渐加强。关键词:称王;称帝;王制;帝制依照恩格斯关于国家政体、国家结构及各种相关的制度,中国古代君主制度可以大致分为前后两个历史类型。一为君主制度原生形成,亦可称之为“宗法等级式君主政体”。夏、商、周的国家形态属于此类。二为中国君主制度的发展形态,亦可称之为“中央集权式君主政体”。秦汉以降的国家形态属于后者。此二类君主政体有各自的历史发展过程。作为守法等级式君主政体的成熟

    商 2015年52期2015-07-05

  • 张一麐三谏袁世凯
    牧松张一麐在洪宪帝制时期,作为袁世凯的心腹,张一麐不顾生命危险,三次谏阻帝制。劝谏虽未成功,但其直言危行、耿耿风骨,却在当时污浊的政坛闪耀出一束别样的光芒。袁世凯身边的“文胆”张一麐,字仲仁,江苏苏州人。他生于官宦之家,少负神童之誉,十二岁中秀才,十五得举人。张一麐自甲午后三次会试,皆因有亲戚入闱主考,实行回避,无法参加考试。幸有1903年清政府开经济特科考试,张一麐被保荐入都应试,结果考了个一等第二名。张一麐以候补知县发往直隶擢用,遂与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

    领导文萃 2015年10期2015-03-27

  • 王霸之间:论王通的功业史观〔*〕
    的理论体系,是和帝制、天下、正统、中国、天人、古今,以及权变等诸多史论范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王道即其辐辏,而功业则是其核心价值取向。王道不仅是其政治理想,也是他的历史哲学。《续六经》,即续王道。因此,如果将他的历史观与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结合在一起进行考察,无疑会更为深入地理解其王道复古的特征及历史意义。一、取法帝制:王道观的霸道色彩一般情况下,如同孔、孟,提倡王道乃是因为反对霸道。通则不然,其王道观不是针对霸道的排斥,而是基于对历史、现实和未来前景的深刻焦

    学术界 2015年8期2015-02-25

  • 浅析伪满洲国傀儡帝制的原因
    年,伪满洲国实施帝制。这一次所谓“政体”上的改革不仅调整了伪满洲国上下的关系,从而巩固了日本对于中国东北的统治,而且为继续侵略中国打下了基础。本文主要强化日本改革和满足利用溥仪两个方面来说明日本在其扶植的伪满洲国实施帝制的意图。[关键词]伪满洲国;帝制;政治改革;溥仪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并建立伪满洲国之后,其傀儡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从“执政制”向“帝制”的转变。这种转变是由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侵略扩张期间对于其政治、外交上政策的调整所主导的 。结合在日本

    黑龙江史志 2014年9期2014-11-25

  • 袁世凯称帝:屁股决定脑袋
    于做皇帝的虚荣,帝制自为,的确有现实的需求,出于重树权威的需求。毕竟,在当时的中国,皇帝看起来要比总统更加有权威。在日本人逼签“二十一条”,国内各地的骄兵悍将越来越不听招呼的情形下,重树权威,就来得格外的急切。当然,称帝之后,权威不仅没有树起来,反而迅速坠落,背了复辟罪名的皇帝,反而连回锅做总统也不可能了。不过,当年袁世凯称帝,就整个过程而言,还是很谨慎的,走一步看一步,小心翼翼。可是,自家的心思一旦被人看破,攀附之人就会越来越多。耳朵里听到的,眼睛里看到

    文史博览·文史 2014年5期2014-08-14

  • 帝制终结了吗?
    民国,所以,结束帝制也就成为纪念的重点,书写的重点。书出了好几本,最重要的一本大概要算杨天石的《帝制的终结》,以至于需要再版才能满足读者的要求。这不,最近又推出了新的版本。杨天石书写得非常扎实,好读也耐读。可是,读完这本书后,我始终有个结挥之不去,那就是,推翻了大清王朝,是否就意味着帝制真的终结了?还有,这本书的书名前还有一句话:“辛亥,把权力关进牢笼的有益尝试”——我搞不清楚这是不是书名的一部分。细细琢磨琢磨,不管是“帝制的终结”还是“辛亥,把权力关进牢

    中国新闻周刊 2013年38期2013-05-14

  • 洪宪帝制设计者的失守
    、博士生导师洪宪帝制至今已近百年,为什么中国读书人依然会犯同样的错误?读书人当然应该考虑天下国家,应该有公共关怀,但读书人面对政治实践时,还是应该多些矜持。1915年,中国走在了一个十字路口上。三年多的共和实践确实出现了许多新问题,社会秩序始终无法恢复,国家整体实力在急剧下降,朝野各界在参战问题上争执不休,周边危机频繁发生,一个原本在君主立宪轨道上欣欣向荣的共同体因共和而面临着解体危机。这是1915年中国实际情形。君主立宪是袁世凯那一代人的毕生追求,他们从

    中国报道 2012年5期2012-12-23

  • 辛亥革命赋
    !五族共和兮废除帝制,三民主义兮炬火擎天。民族兮在抗争,人民兮在呐喊。中山先生挥臂疾呼“振兴中华!”武装暴动兮烈火燎原!捐躯赴国难,碧血洒黄花,英魂兮耀日月,浩气兮壮中华。惊雷震天兮警醒世界,武昌首义兮岁在辛亥!摧枯拉朽兮势如破竹,千年帝制兮土崩瓦解。共和起而帝制终,百年锐于千载。民智开而宪政立,睡狮吼于东方。中华民国宣告成立,现代历史开启新篇。然三尺之蛇死而不僵,袁枭称帝,张勋复辟,军阀再度割据。“二次革命”,护国护法,誓师北伐讨逆。中山先生审时度势,联

    决策与信息 2011年10期2011-12-24

  •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起义师,开元更帝制,举共和,成伟业,久仰先生盖世功。(448000 湖北省荆门市人口计生委陈德福)创建共和,振奋民魂兴伟业;推翻帝制,匡扶华夏树丰碑。推翻帝制,神州实遂共和愿;创建民权,黎庶昭行尧舜天。推翻帝制行民主;扶助工农为大同。(044102 山西省临猗县晋泉杜村荆建敏)人杰仰天啸,横空出舜尧,曾否,同盟聚信义,喋血沃记黄花,武昌扬新帜,奠方略,建共和,正当博爱梦初圆,朝野磨肩随国父;山巅极目远,蓄势匡社稷,怎能忘,禅位证风流,讨袁除内贼,南粤伐北

    对联 2011年15期2011-11-20

  • 明清帝制农商社会论纲
    一个节点。二、“帝制农商社会”的内涵这种帝制农商社会在国家体系方面的基本特征是,在多民族的大国家统一体框架内,保持着皇帝——官僚制度和残余形态的贵族制度。中央集权的帝制体系提供庞大领土内统一的行政管理秩序和法律、交通系统,从而为庞大的国内经济、社会关系网络提供条件,其代价则是普遍的社会强控制。这个社会的基本经济成分,按照重要性程度来排列,主要是农业、商业、手工业、牧业。农业既是自给自足的乡村社会的基础,又日益增多地卷入市场经济关系中去。商业是连通乡村与城镇

    古代文明 2011年3期2011-10-22

  • 辛亥革命
    archy(封建帝制)with a history of two thousand years in China and also represented the birth of Asia’s first republic.Background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辛亥革命的爆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给中国人民的命运带来了深远影响。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催化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诞生。背景二十世纪头十年是中国大变

    中学生英语 2011年30期2011-08-28

  •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根据南京提供景点撰联)
    中山陵风雨幽燕摧帝制,丰碑万古;云烟鄂诸振民魂,伟业千秋。题中植物园沃土生辉,春摧帝制黄花血;良园焕彩,秋泛共和赤帜魂。题中山纪念馆五族共和,唤醒黎元,先哲一人酬壮志;三民主义,铲除帝制,仁师千旅筑长城。题中山码头创建共和,铁肩担道义;推翻帝制,巨手拯炎黄。题中山路扫千年封建王朝,五权宪法廉庄道;开万代共和民主,九域弦歌锦绣图。题中山桥推翻帝制,莫道飞虹犹易举;创建民权,须知饮水更思源。题逸仙桥匡扶华夏,两岸烟飞通四海;缔造共和,一江浪涌仰六朝。题中山门大

    对联 2011年7期2011-08-03

  • 有权时,忠言才逆耳
    前拥戴之人。洪宪帝制闹得正火的时候,遍地都是拥戴声,连后来举旗造反的云南,也发来拥戴电报,几乎举国一致把袁世凯推到火炉上,生生烤焦了。在举国一致的拥戴声中,也不是没有人持异议。持异议者,恰是袁世凯的几位老朋友。一位是段祺瑞,一位是徐世昌。对于袁世凯称帝,这两位觉得不妥,但没有深劝,只是用消极的行动表达他们的不满。还有一位袁世凯在家乡时的好友,当时身在实业界的王锡彤,也觉得不对劲。据他自己的记录,他也没有贸然晋见,表达他的忧虑。可是,另外两位老朋友却没有这样

    读者·校园版 2011年6期2011-05-14

  • 你算不尽的“机关”
    之大不韪,要恢复帝制,登基当皇帝了。袁世凯知道,帝制已经被推翻了,自己也曾信誓旦旦地拥护共和。如果自己反而恢复帝制当皇帝,肯定会引来反对和唾骂。但是,他又迷信绝对权力、迷信武力,相信只要大权在握、军队在握,就没有什么难事办不到。这些年流行一句话:只要用钱能办到的事就不算事儿,这是“民方”的说法。其实人家“官方”更相信这样的说法:只要有权,就没有办不到的事;而用权能办到的事,就不算事儿。但是,袁世凯又并非没有一点顾虑,经过算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当时,各省的

    杂文选刊 2010年12期2010-05-14

  • 是谁把袁世凯推向称帝的风口浪尖?
    逆历史之潮流复辟帝制呢?这里面除了袁本人的原因之外,还有其他一些人在幕后充当推手。“他害了我”袁世凯在临死之前,曾吃力地吐出4个字:“他害了我。”这个“他”是谁呢?据袁氏家族的人估计,袁世凯死前所说“他害了我”的“他”,很有可能就是其子袁克定。袁世凯死后,袁克定在灵前用头触棺,放声大哭:“爸爸,爸爸,我对不起您!”袁克定的这般哭喊,与他鼓动其父称帝有关。袁克定之所以主张其父称帝,是因为这样一来他就是皇太子了。袁世凯有一妻九妾,有17个儿子、15个女儿,袁克

    百家讲坛 2009年16期2009-09-14

  • 帝制的不断完善与民本思想的广泛传播
    播的主要动因。在帝制由确立走向鼎盛的演化阶段,民本思想的基本思路逐步获得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同。这种历史现象表明:许多著名学者做出的“君主专制兴,而民本思想衰”的判断与事实不符。[关键词]帝制:民本思想;统治思想[中图分类号]B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63(2009)04-0015-06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理想政治模式理论的核心内容。从西汉中期到隋朝统一,帝制处于由确立走向鼎盛的演化阶段。随着帝制的不断完善,在思想与社会的互动中,民本思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4期2009-09-03

  • 冯国璋反对袁世凯称帝
    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告终。冯此举为袁世凯捞取了重要的政治资本,孙中山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职位让给袁世凯后,南北统一,产生全国统一的中华民国。1913年初,袁世凯攫取中华民国大总统职位后,由同盟会改组的国民党在正式国会中赢得胜利,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准备组织内阁。厉行独裁的袁世凯为阻止国民党执政,派人找杀手,于3月20日晚在上海沪宁车站暗杀宋教仁。革命党人迅速协助租界当局捕获凶手,宋案真相大白,国民党理事长孙中山与黄兴起兵讨袁,在南京发动了反对袁世凯的

    文史春秋 2009年4期2009-05-21

  • 袁世凯称帝时期报纸奇闻
    朝”,在中国复辟帝制。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俯从“民意”,接受帝位,宣布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元旦登极。但他的倒行逆施,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在举国一致的声讨下,袁世凯于1916年3月22日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洪宪帝制梦只做了八十三天就可耻地破灭了。袁世凯帝制的失败,固然是由于他冒天下之大不韪,逆历史潮流而行。但通过品读这一时期的报纸奇闻,不难发现袁氏帝制的失败,与他对报纸舆论的失控和御用报纸对他的欺骗有一定关系。袁

    文史天地 2009年12期2009-04-21

  • 梁启超与《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他不是什么反帝制派,而是货真价实的帝制派;他不是主张清室复辟的旧帝制派,而是倡导袁世凯称帝的新帝制派。”(北京出版社一九八○年十一月版第200—203页)最近又读到一本回忆录,其中也谈到了《异哉》一文。回忆录说:“记得在袁世凯称帝以前,他的中外帮闲文人如筹安会六君子及古德诺、有贺长雄之流,掀起了所谓国体问题的讨论,为袁的窃国称帝制造舆论。梁启超撰文驳斥,题目叫《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轰动中外,给了这些丑类以沉重的打击。现在,已时隔六十多年,文章的内容

    读书 1981年12期1981-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