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

  • 敦煌石窟长袖舞图像流变考
    舞袖为容”。敦煌石窟壁画中的长袖舞图像最早出现于中唐时期,其舞服、舞姿及宗教意涵皆体现出吐蕃文化渊源。中唐至宋代的两百余年间,敦煌壁画中的长袖舞者涵盖了成人、童子、迦陵频伽、共命鸟等,并先后出现了翻领、圆领、袒右肩等舞服服制。长袖舞在敦煌的传承与留居敦煌的吐蕃遗民密切相关,其图像演变依托于各类壁画题材图像模式的发展,集中展现了汉藏文化在宗教思想、民族习俗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关键词:敦煌石窟;长袖舞;翻领;吐蕃;火宅喻 中图分类号:K879.21  文献标识码

    敦煌研究 2023年6期2024-01-04

  • 唐代敦煌石窟藻井图案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传承。在唐代敦煌石窟藻井图案传播及传承的过程中,也可以将其融入到文创产品的设计之中,丰富文创产品的设计形态,也让藻井图案能够被更多人知晓,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可读性与可视性。因此,文创产品设计师需要对藻井图案的应用进行深度研究,通过多种不同的应用方式变化文创产品的外观,提升文创产品的使用价值,促进文创产品与文化宣传的同步发展。本文讲解了文创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唐代敦煌石窟藻井图案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浅析,希望能够给予文创产品设计师一定的参考意义

    客联 2023年5期2023-09-03

  • 卷草纹样在敦煌壁画中的装饰作用
    仅有助于研究敦煌石窟的文化与艺术价值,对于当前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壁画中卷草纹样的研究,了解其背后的传统艺术精神与审美文化,并尝试将敦煌壁画中的卷草纹装饰元素应用到现代设计中,为敦煌非遗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关键词:敦煌石窟;敦煌壁画;纹卷草样动植物图案的装饰纹样是人类艺术发展史中最重要的参考素材,唯一不同的是,动物图腾常作为神灵的象征装饰于建筑屋檐、祭祀器皿和武器,而植物纹样因不具备动物的神格化特点,在装饰使用

    收藏与投资 2023年3期2023-05-30

  • 敦煌石窟晚唐以降素馨花花鬘图像考
    莉内容摘要:敦煌石窟壁画中,晚唐以降的花鬘图像与之前有着明显的区别,表现为单排五瓣花侧视串联的样式,形式简洁且富有秩序。从佛教典籍所载花鬘者“天竺多用苏摩那花”入手,通过苏摩那花的梵文意义、文献记载,以及植物学的相关内容,考证苏摩那花即素馨花。之后将敦煌石窟壁画晚唐以降的花鬘图像与自然界中的素馨花进行对比,认为图像花鬘就是素馨花花鬘。最后分析了此类花鬘图像在五代、宋时期的敦煌石窟壁画中大量出现的原因。关键词:敦煌石窟;晚唐以降;花鬘;苏摩那花;素馨花中图分

    敦煌研究 2023年1期2023-05-30

  • 赵声良著《敦煌山水画史》出版
    史的角度,对敦煌石窟中每个时代的山水画作深入分析和探讨。敦煌石窟壁画中的山水画分为四个阶段:北朝至隋时期、唐代前期、唐代后期、五代北宋西夏元时期。敦煌石窟最早的山水画迹保存于北魏时期的洞窟中,一排排斜向驼峰式山峦体现出山水空间,花草树木表现得较少;西魏时期山水画出现了中原新的画风,壁画以青绿深浅递变来表现,山水树木表现得丰富多彩;北周时期的山水画较多地集中在故事画中,人物、景物的比例更加协调;隋代时期敦煌石窟山水画也属于早期的特征,保持了北周以来的长卷式画

    敦煌研究 2023年1期2023-05-30

  • 敦煌壁画中唐代山水风格探究
    石窟的兴盛。敦煌石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里历朝历代都有开凿,进而形成了一处规模宏大的石窟群。敦煌石窟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反映了一千多年间我国艺术领域的发展及演变,同时这些内容相对完整,使敦煌石窟在美术史研究中显示出十分独特的优势。纵观整个敦煌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山水元素,更能看到山水是壁画中的重要内容。敦煌壁画中的山水发展历程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历程,这对于研究中国山水画有极大价值。关键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5期2022-07-05

  • 浅析敦煌无明代开凿石窟及绘塑遗存的原因
    特殊卫所治下敦煌石窟还略见礼佛朝拜活动,吐鲁番统治时期因人口迁徙和宗教信仰的改变,敦煌石窟未见任何营建活动,形成了敦煌莫高窟较长时间无营建的空窗期,也结束了千年莫高窟营造开窟的历史,本文通过对明代敦煌地区政治、经济及宗教信仰情况的梳理,讨论莫高窟没有明代开凿石窟绘塑遗存的原因。关键词:明代;敦煌石窟;政治经济;宗教信仰 中图分类号:K234.1;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2)02-0115-10On the Re

    敦煌研究 2022年2期2022-06-30

  • 浅析敦煌无明代开凿石窟及绘塑遗存的原因
    特殊卫所治下敦煌石窟还略见礼佛朝拜活动,吐鲁番统治时期因人口迁徙和宗教信仰的改变,敦煌石窟未见任何营建活动,形成了敦煌莫高窟较长时间无营建的空窗期,也结束了千年莫高窟营造开窟的历史,本文通过对明代敦煌地区政治、经济及宗教信仰情况的梳理,讨论莫高窟没有明代开凿石窟绘塑遗存的原因。关键词:明代;敦煌石窟;政治经济;宗教信仰 中图分类号:K234.1;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2)02-0115-10On the Re

    敦煌研究 2022年2期2022-06-30

  • 敦煌石窟宝库“读书图”之个案考察
    摘   要:敦煌石窟壁画、彩塑和藏经洞出土绢纸绘画中所存与写本书籍阅读活动密切相关的艺术呈现,是中古时期僧俗士人或学子读书活动的生动再现。其中,敦煌壁画所存“体罚学郎图”以艺术视角生动勾勒出中古时期学堂教育的历史场景,是中古社会生活史的真实投射。结合传世和出土文献中相关教育史资料,从知识传播和接受的角度出发,文章着重对学郎读书场所、阅读书目和传授者身份等问题进行了考论,同时还关注到中古敦煌地区学郎所读书卷的尺幅和装帧形态等细节问题。综合考察学郎所读书卷和“

    图书与情报 2022年6期2022-06-18

  • 敦煌石窟装饰纹样为素材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越凡摘 要:敦煌石窟装饰纹样形式多元、源流脉络清晰,其风格样式发展按年代划分主要可分为北朝、隋、唐、五代至元等多个阶段。在梳理敦煌石窟装饰纹样流变、分析敦煌石窟文创产品现状的基础上,作者团队以敦煌石窟装饰纹样为素材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实践,旨在助力敦煌石窟文创设计,普及与传承敦煌石窟艺术文化。关键词:敦煌石窟;装饰纹样;文创设计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5.0161 敦煌石窟裝饰纹样简述敦煌石窟北朝时期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5期2022-05-18

  • 夏鼐与敦煌石窟考古
    鼐先生笔下与敦煌石窟考古相关的文章、记录,以及其他学者对夏鼐先生在敦煌石窟考古方面做出的评价来探究夏鼐先生对敦煌石窟考古所作出的贡献。 这些作品不仅集中展现了夏老对敦煌石窟考古学的理论、方法论等的学术贡献,还体现出了夏鼐先生不畏艰难、平易近人、诲人不倦的高尚品质,为后世考古学者树立了榜样。【关键词】夏鼐;敦煌石窟;考古【中图分类号】K87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1-205-03【本文著录格式】徐雨薇.夏鼐与敦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期2022-04-03

  • 关于敦煌莫高窟西夏前期洞窟的讨论
    :西夏时期的敦煌石窟研究,是近年敦煌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敦煌西夏时期洞窟的分期,虽几经修订,仍是学者们争议较大的热点问题。关于敦煌西夏前期的莫高窟,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绿壁画和回鹘窟的时代归属以及莫高窟西夏前期标准窟的确定。本文在对洞窟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传世史料与前辈研究成果,对莫高窟与西夏前期营建有关的洞窟进行全面梳理,再次对其中所涉及的断代问题进行讨论。最终认定,绿壁画洞窟主要属于北宋曹氏归义军后期和沙州回鹘时期的重修,沙州回鹘洞窟基本上可视作北

    敦煌研究 2021年6期2021-09-03

  • 北魏敦煌壁画构图与现代美术创作
    。北魏时期的敦煌石窟壁画艺术总体上风格特色稚朴而又静穆。本文通过对于北魏时期敦煌壁画的构图形式以九色鹿为例进行研究,分析敦煌壁画中独幅横式综合构图突出特征,归纳其在造型、色彩、构图规律方面的特点,并对其美学内涵进行探讨,进而引发对于现代艺术创作的思考。关键词:敦煌石窟;北魏壁画;构图形式;鹿王本生图一、北魏敦煌壁画构图形式概述敦煌石窟艺术是中外文化思想交流、碰撞和融合的结晶。1900年,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之上,发现了这一海市蜃楼般的艺术殿堂。敦煌石窟俗称“

    东方收藏 2021年6期2021-07-19

  • 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系年录
    词:张大千;敦煌石窟;壁画;临摹中图分类号:K87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1)02-0150-09A Chronology of Zhang Daqians Work CopyingDunhuang Wall PaintingGUAN Xiaoping(Zhang Daqian Memorial Hall, Neijiang, Sichuan 641000)Abstract:Based on integrated

    敦煌研究 2021年2期2021-06-15

  • 敦煌执扇弥勒菩萨图像考
    内容摘要:敦煌石窟中有一些手执扇子、结跏而坐的菩萨图像,以往学界对其定名各有不同。通过考察,笔者认为这种造型的菩萨应是弥勒菩萨,与现藏日本清凉寺的弥勒菩萨图源头一致,是属于北宋画家高文进的创作。关键词:敦煌石窟;执扇弥勒菩萨;高文进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1)02-0072-13Study on the Image of Maitreya Bodhisattva Holding a Fanin Du

    敦煌研究 2021年2期2021-06-15

  • 敦煌石窟影像档案数据管理关键要素分析
    安全管理。在敦煌石窟影像档案管理工作中,人员安全管理是信息安全管理的关键之一。要确保所有参与到整个石窟影像档案管理和应用全过程的所有人员都了解信息安全威胁,在日常工作中能按照既定的安全管理规范执行;控制人员的不安全行为,预防事故的发生;杜绝人为的原因造成档案数据被破坏、误用和滥用的风险,需要严格控制下面几个关键方面。(1)设立档案安全管理组织。为了更清晰地定义档案安全管理具体的责任归属,设立专门的敦煌石窟影像档案安全组织。明确档案安全总负责、执行、审核、风

    卷宗 2021年13期2021-04-14

  • “心中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敦煌石窟
    工作至今,为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奉献了一生的心血和精力。“莫高窟及藏经洞超越时空的非凡魅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乃至世界文化的绝世瑰宝。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敦煌文物研究所职工过得是住土屋、喝咸水、点油灯、没有电、没有卫生设备的艰苦生活。”樊锦诗讲述着自己扎根戈壁荒漠的心路历程:物资匮乏,环境闭塞,荒芜人烟。在敦煌工作一段时间后,特别是结婚生子以后,不止一次产生离开敦煌的想法,可是在敦煌呆的时间越长,就越会对敦煌产生不可割舍的感情,特别是当认识到

    中国科技财富 2020年12期2021-01-18

  • 敦煌石窟中沙州回鹘时期回鹘服饰的几点探讨
    钊【摘要】 敦煌石窟位于河西走廊西段,也就是始建于十六国先秦时期的莫高窟。随着时代的发展,敦煌石窟经历了北朝、隋朝、唐朝、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兴建,形成了巨大的建筑文化景观,具有深厚的文化寓意。敦煌石窟中所刻画在墙壁上的彩塑壁画,记录了不同时代的服饰艺术,本文围绕沙州回鹘时期回鹘服饰的艺术价值、文化特点进行探究,供大家借鉴参考。【关键词】 敦煌石窟;沙州;回鹘时期;回鹘服饰【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

    今古文创 2020年47期2020-09-10

  • 瓜州东千佛洞第5窟佛台遗迹考古清理简报
    :东千佛洞是敦煌石窟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保存了西夏时期重要的佛教遗存。2018年7月,为配合抢救性壁画保护修复的工作,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对东千佛洞第5窟佛台遗迹进行了清理,基本弄清了佛台的形制和结构,出土了一些塑像残块、壁画残片及其他遗物。关键词:东千佛洞;第5窟;敦煌石窟;西夏中图分类号:K87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0)01-0023-09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

    敦煌研究 2020年1期2020-05-09

  • 敦煌石窟飞天元素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要:飞天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图像系统在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皆独具特色,具有极高的美学艺术价值,是文化创意设计的优质素材。文章在梳理各时期飞天形象演变的基础上,探讨了敦煌石窟飞天元素文创产品的设计原则,同时以四件设计实践作品进行实际的设计案例分析,最后阐述敦煌石窟飞天元素文创设计的具体价值。关键词:敦煌石窟;飞天元素;文创设计敦煌是丝绸之路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中枢,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发展使中原民族与域外民族的文化艺术在此得以融会互鉴。敦煌石窟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23期2020-03-03

  • 北朝至隋代敦煌石窟装饰纹样简论
    的文化交流使敦煌石窟的装饰纹样题材多样、样式丰富,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敦煌石窟纹样系统。文章通过梳理敦煌石窟北朝至隋代装饰纹样的代表类型与标志图像,叙述此时期装饰纹样的主要发展概况。关键词:敦煌石窟;装饰纹样;北朝;隋代装饰纹样是敦煌石窟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时间为轴,敦煌石窟装饰纹样的发展可大致划分为四个时期,即北朝、隋代、唐代、五代至元。装饰纹样的演变与石窟的开凿时代、洞窟形制、艺术题材等因素有关。敦煌石窟装饰纹样绵延千年、来源丰富,南亚、西亚、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22期2020-02-04

  • 敦煌石窟艺术风格变化的创新研究
    杨凡摘要:敦煌石窟艺术是全球互通一体化的见证,这些珍贵的遗产记录了中华民族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敦煌艺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顽强生命力,学习敦煌艺术风格变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研究艺术的创新方法,在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复兴,提高本民族的自信心等方面有重大的市场和社会价值。敦煌石窟艺术风格变化的本质核心就是艺术的创新性,创新的实质是思维方式的改变,是对传统的辩证。关键词:敦煌石窟  塑像  壁画  艺术风格  创新性  艺术本质中图分类号:J0-05    

    艺术评鉴 2019年22期2019-12-20

  • 敦煌图案中飞天与藻井的装饰性研究
    飞天和藻井是敦煌石窟中最具装饰性的两种图案。本文主要从敦煌石窟中的飞天和藻井图案作为切入点来进行研究。从不同时代的藻井和飞天入手,把不同时代的藻井和飞天进行跨时代的融合,形成双层装饰艺术,在同等的空间里进行跨越时空的装饰,不同年代不同背景的装饰图案进行碰撞,形成新的属于现代社会的敦煌装饰图案。关键词:敦煌石窟;飞天;藻井;装饰图案;融合一、装饰性艺术下飞天和藻井的时代影响和研究目的(一)装饰性艺术下飞天和藻井的时代影响装饰图案是人们服务于自己的精神世界的一

    广告大观 2019年4期2019-09-10

  • 敦煌石窟造像与壁画艺术探讨
    社会。文章以敦煌石窟为例,对石窟造像以及壁画艺术进行分析。关键词:建筑艺术;敦煌石窟;造像;壁画艺术石窟艺术是卓越的艺术珍品,不仅凝聚了同一时期人们的深厚宗教感情,也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为后世展现了一幅完整的历史画卷。石窟原本是营建在岩石、山崖上的寺院,最早出现于印度。在石窟艺术的早期,印度所处的南亚次大陆的气候成为了修行的一大限制因素,因炎热潮湿,雨季漫长,印度人开始在冬暖夏凉的天然岩洞中起居,修行。这一建筑方法在传入中国后,经佛教发扬光大,逐渐形成具

    大观 2019年1期2019-06-28

  • 敦煌石窟张大千题记调查
    词:张大千;敦煌石窟;题记中图分类号:K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9)05-0143-06A Study on the Inscriptions Left in the Dunhuang Cavesby Zhang DaqianDING Shujun(Dunhuang Caves Monitoring Center, Dunhuang Academy, Dunhuang, Gansu 736200)Abstract:

    敦煌研究 2019年5期2019-02-04

  • 裕固族初世史乃解开晚期敦煌石窟密码之要钥
    上。关键词:敦煌石窟;西夏;回鹘;蒙古;裕固族先民中图分类号:K87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9)05-0009-04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Yugur People as the Keyto Understanding the Late Periods of the Dunhuang CavesYANG Fuxue(Division of Humanities Studies, Dunhu

    敦煌研究 2019年5期2019-02-04

  • 未竟的示寂:敦煌西千佛洞第8窟涅槃图新探
    8窟涅槃图是敦煌石窟北朝时期仅存的两例涅槃图之一。本文分析了图中几个主要画面元素,包含此前未被分析的人物形象:梵摩那比丘和最后出家弟子须跋。对于图中站立于佛前的红衣老者,本文认为应并非学者此前所推测的医生耆婆,可以将其解读为最后皈依佛并以布匹供养佛的在家弟子福贵。西千佛洞第8窟涅槃图在图像上多有不同寻常之处,显示出明显的早期属性,应受到以《长阿含经·游行经》为主的阿含系涅槃经典的影响。在继承西域传统的同时,此图也呈现较强的本土创新力,是东西方文化在敦煌融合

    敦煌研究 2019年5期2019-02-04

  • 元代敦煌伊斯兰文化觅踪
    伊斯兰文化;敦煌石窟;回鹘文文献;瓜州锁阳城中图分类号:J19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8)02-0011-11On the Traces of Islamic Culture at Dunhuangduring the Yuan DynastyYANG Fuxue(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 Religions, and Culture, Dunhuang Academy, Lanzhou,

    敦煌研究 2018年2期2018-11-12

  • 试析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艺术嬗变
    蕃统治敦煌为敦煌石窟艺术带来了内容与形式方面的变化,石窟艺术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在题材、色彩、布局等方面呈现出一种密宗艺术的风格。从敦煌石窟艺术的嬗变中可以推演出吐蕃统治敦煌的半个多世纪的社会历史变迁痕迹。【关键词】吐蕃;敦煌石窟;佛教一、吐蕃与敦煌之间的渊源西藏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在唐帝国兴起于关中大地的同时,青藏高原上的吐蕃帝国也在悄然壮大。吐蕃是七世纪初兴起于藏区的一个奴隶制国家,其在藏区政权的确立使得佛教在藏地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影响藏区历史轨迹的不

    丝路视野 2018年19期2018-05-14

  •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髡发人物
    键词:髡发;敦煌石窟;佛教艺术;辽墓壁画中图分类号:K87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8)01-0107-06On the Figures with “Kun” Hair Styles in the MogaoMurals at DunhuangLI Jinjuan(School of Art,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00)Abstract: “Kun” is a t

    敦煌研究 2018年1期2018-03-20

  • 敦煌研究院新入藏李浴敦煌遗稿的内容及其价值
    窟艺术志》《敦煌石窟内容之考察》《安西榆林窟》《天水麦积山石窟》等多份调查报告。2015年9月,李浴先生后人向敦煌研究院捐赠部分先生收藏的有关敦煌的未出版的文献资料及个人著述。这些资料对于研究敦煌学学术史及敦煌研究院院史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关键词:敦煌石窟;新入藏;李浴;遗稿中图分类号:K870.6;K8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8)06-0142-06李浴(1915—2010),字子青,中国著名的美术史论

    敦煌研究 2018年6期2018-02-24

  • 佛教石窟断代方法新进展:如何基于贝叶斯模型(OxCal)和考古信息提高碳十四测年精度
    贝叶斯算法;敦煌石窟;佛教研究;丝绸之路中图分类号:K8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8)06-0168-091 研究背景佛教的传播与发展受到学术界长期地关注,自汉以来,随着佛教思想对中国影响的日益增强,大规模开凿佛教石窟成为信众表达信仰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样,这些宏伟的石窟为后世研究佛教的发展演变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判断建造年代是研究佛教石窟的重要问题之一。佛教洞窟往往是多种文物类型的组合,主要包括洞窟形制、壁画、造像、题

    敦煌研究 2018年6期2018-02-24

  • 《敦煌十六國至隋石窟藝術》評介
    (蘭州大學)敦煌石窟藝術特别是北涼至隋代的石窟藝術,在犍陀羅藝術和中原漢化佛教藝術的影響下不斷創新,最終走出了一條中國式發展道路。因此,描寫這一時期石窟藝術的基本面貌和主要特徵,揭示各時代在洞窟形制、彩塑和壁畫藝術上的相互傳承與不斷革新已成爲研究和展示敦煌石窟藝術的重要環節。由鄭炳林教授主編的“敦煌與絲綢之路石窟藝術叢書”之一,顧淑彦副研究員所著《敦煌十六國至隋石窟藝術》一書,就是從洞窟類型、彩塑藝術、壁畫藝術以及代表洞窟等方面專門對十六國至隋代的敦煌石窟

    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通讯 2018年0期2018-01-23

  • “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在敦煌考察时间考
    文物考察团;敦煌石窟中图分类号:K8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7)03-0108-07Abstract: The Northwest Art & Culture Survey Group was founded in July 1940 and disbanded in December 1944. The group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activities at Dunhuang, inc

    敦煌研究 2017年3期2017-07-05

  • 敦煌石窟乐舞研究综述(1984—2016)
    尽的综述。《敦煌石窟乐舞研究综述(1984—2016)》一文,通过对“乐舞服饰”“乐舞介绍”“乐舞造型”“乐舞与佛教关联”及“乐舞传承与发展”等五大类研究成果的分析,集中呈现了32年来学界对丝绸之路音乐重镇——敦煌石窟之乐舞研究的整体面貌。《汉代长袖舞的动作特征探析——以南阳出土的汉代画像石砖的长袖舞蹈动作为例》一文,则对具体研究对象——汉代画像砖中长袖舞的动作风格、身体姿态、袖技等——做了深入解读。此外,“一带一路”音乐研究,不应仅仅是中国音乐研究者的“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7年6期2017-05-30

  • 敦煌石窟考古的进展
    煌研究文集·敦煌石窟考古篇》一书的《前言》中,将石窟考古分为六大类。今就此分类介绍敦煌石窟考古的现状。一、对沙埋土掩的遗迹和遗物进行科学的调查和发掘。对窟前沙埋土掩的遗迹和遗物进行大规模的科学调查和发掘是20世纪60年代初为了配合崖面加固而进行的考古工作,1985年出版了《莫高窟窟前殿堂遗址》,而后断断续续有一些窟前遗址考古报告。中唐(吐蕃统治时期)营建的石窟,有的在窟顶崖面上建塔,如吐蕃时期著名高僧洪辩的功德窟实际上是由下层的第16窟、中层的第365窟、

    敦煌研究 2017年1期2017-03-24

  • 把握敦煌学研究动态 引领敦煌学学术导向
    洞出土文献及敦煌石窟,现在,将敦煌出土汉简纳入敦煌学研究的视野,已逐渐成为学界共识。(二)随着收藏于世界各地的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的公布,在百年敦煌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出版定本敦煌文献全集成为可能,必将为敦煌学界利用敦煌文献进行学术研究提供极大的便利。(三)敦煌石窟的研究方面,随着《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的出版发行,首次开启以考古报告记录敦煌石窟的新时代,标志着敦煌石窟考古报告工作全面开展。与此同时,敦煌石窟的研究开始进入探索石窟内容所反映的佛教思

    敦煌研究 2017年1期2017-03-24

  • 从艺术美学的角度来探讨中国敦煌石窟艺术的美学特征
    度来探讨中国敦煌石窟艺术的美学特征李颜冰 (湖南工业大学 412000)本文从艺术美学的研究角度出发,以对东方古典美学艺术本质观的论述为基础,把艺术定义成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运用艺术美学的方法对敦煌艺术展开理性的分析,以及探讨其中的美学特征和艺术魅力。以伦理学与哲学的辩证统一、艺术哲学和艺术美学相统一的方法来观察和研究敦煌石窟的艺术之美。对艺术的本质进行思考和探求,将悬浮在空中的艺术特征作为出发点,对敦煌石窟艺术展开“自上而下”的知性分析和研究。艺术美学

    大众文艺 2017年5期2017-01-28

  • 从目连变相看敦煌壁画的冥报思想
    松【摘 要】敦煌石窟是佛教文化艺术的宝库,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作了形象记录。目连变相是冥报思想进行佛教宣传的典型实例,虽是报恩经变却充分体现了中国佛教冥报思想的精髓:因果报应的业报轮回思想。清楚记述了以阎罗王为核心的地狱组织分布图,并对地狱中的可怖场景进行了充分的再现。【关键词】敦煌石窟 目连变相 冥报思想一、敦煌壁画“目连变相”与冥报思想《目连变相》是以《目连变文》为依据转变而来的经变画,体现了佛教的因果报应。榆林窟第19窟中的目连变相图,现仅能识读10幅

    长江丛刊 2016年3期2016-11-26

  • 敦煌石窟艺术简史》
    《敦煌石窟艺术简史》作者:赵声良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推荐人: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团总支书记 王上推荐理由:本书入选“2015年度中国好书”榜单,全书共分六章,按照时代顺序介绍并论述了敦煌石窟美术发展的概况。本书对敦煌石窟美术进行系统地梳理和研究,集合了最新的材料与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在强调学术性的同时兼具可读性,精选了大量紧密配合各章节内容的插图,注重了图文互证,在语言和叙述方式上更偏重青年读者的阅读习惯。敦煌石窟精美绝伦、神秘厚重。本书按

    中国共青团 2016年6期2016-08-12

  • 敦煌石窟中牢度叉斗圣变消失与再现原因再探
    度叉斗圣变是敦煌石窟中最引人注目的经变画之一,它首次出现是在西千佛洞的北周第10窟,之后出现于莫高窟的初唐第335窟,但是盛唐和中唐时期,此题材销声匿迹,后又于莫高窟的晚唐第85窟重新出现。学界对它的消失和再现这一现象的说法颇多。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史实和莫高窟现存的图像资料,对这一问题重新进行了考证,认为从盛唐到中唐时期,牢度叉斗圣变的再现不是因为反吐蕃统治的关系,不是因为灭佛的关系,不是因为《降魔变文》的关系,也不是因为洞窟大小的关系,而是因为晚唐五代宋

    敦煌研究 2016年3期2016-07-21

  • 敦煌莫高窟第217窟主室供养人画像调查新发现
    凿。关键词:敦煌石窟;第217窟;供养人画像;阴氏家族;石窟考古中图分类号:K87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6)02-0032-08Abstract: As part of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f Mogao cave 217, some paintings have been found under rows of donor figures below the western

    敦煌研究 2016年2期2016-06-03

  • 敦煌石窟壁画中舞蹈形象的文化意蕴
    敦煌石窟壁画是佛教文化在世俗世界传播的表述工具,其所具备的舞蹈形象一方面是佛教文化的表征符号,另一方面也为民众在世俗世界构建了令人向往的极乐世界。本文自敦煌石窟壁画舞蹈形象的历史源头入手,阐述了舞蹈形象与佛教文化之间的生成与流变,并进一步分析了舞蹈形象的文化维度,在当代语境下实现敦煌舞蹈对石窟壁画的文化重构。前言敦煌舞蹈是中国众多艺术流派中最具地域特色的舞蹈流派,其中佛教文化的融入为敦煌舞蹈的诞生与发展做了巨大贡献。敦煌石窟经历了自前秦到隋、唐、五代、西夏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5期2016-04-18

  • 多元异构的数字文化
    过现有大量的敦煌石窟数字化资源转化为多元的可视的数字化成果,使不可移动文物突破物理空间和地域局限,走出文物本体环境,面向国内外,以新的展示环境、新的视觉表达、新的文化旅游模式呈现在公众的面前,精心组织、合理布局、科学设计,以虚拟和现实相结合,以艺术和高科技相融合,从而营造一个全新的多元异构的数字文化。关键词:敦煌石窟;多元;异构;数字文化中图分类号:K87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6)01-00123-05Abstrac

    敦煌研究 2016年1期2016-03-02

  • 敦煌石窟艺术研究的新起点 ——《敦煌石窟彩塑艺术概论》读后
    教授合著的《敦煌石窟彩塑艺术概论》(以下均简称《彩塑概论》)于2016年10月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由郑炳林教授主编的敦煌与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丛书其中一册。敦煌石窟是建筑、彩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统一体,主题是彩塑,作为敦煌石窟艺术的主体—敦煌彩塑,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虽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但与壁画艺术研究相比,成果较少。学界关于敦煌彩塑的研究与敦煌石窟的研究同时进行,段文杰将敦煌彩塑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分为发展期(北魏、西魏、北周),极盛期(隋、唐),衰落期(

    敦煌学辑刊 2016年4期2016-02-03

  • 敦煌艺术之美探究 ——以敦煌石窟艺术创作构思中的时空观念为例
    探究 ——以敦煌石窟艺术创作构思中的时空观念为例陈 砚1,2(1.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兰州女子中等专业学校,甘肃 兰州 730020)文章从美学理论与实证的角度论述了敦煌石窟艺术创作构思中的时空观念。敦煌石窟艺术是一种完美的时空艺术构思。作为石窟艺术,它几乎调动了人间所有的艺术形式,交错成了一部庞大的乐章。对于敦煌来说,无论建筑、壁画还是彩塑,都是密不可分的,是佛教艺术的一种完美的表现,是佛教艺术在人间所创造的说明天国的空间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11期2014-11-22

  • 敦煌石窟本生故事畫的形式
    的。关键词:敦煌石窟;睒子本生;故事畫;畫卷;连环畫中图分类号:K87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06(2011)02—0001—11The forms of Jataka stories illustrated in DunhuangGrottoes: Focusing on the illustrations to Samaka JatakaHigashiyama Kengo, Trans: LI Mei, Edi: ZHAO She

    敦煌研究 2011年2期2011-09-22

  •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在敦煌石窟影像资料中的应用与实践
    析。关键词:敦煌石窟;影像资料;媒体资产管理;视音频数据的存储与管理中图分类号:J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06(2011)02—0120—05The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Media asset managementsystem in image data of Dunhuang GrottoesLI Cheng, WU Jian, LtiAi, WU XiaomingAbstract: In rece

    敦煌研究 2011年2期2011-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