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学

  • 敦煌学与陈寅恪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内容提要:对于敦煌学学科的建立,陈寅恪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充分利用海外敦煌文献,对残留于国内的有关文献进行比对研究,由此生发出对中外文化交流、中国古代文学、语言、宗教和历史方面的深入研究,他对《敦煌零拾》所作札记以及由此所写数篇论文就是这方面的极好展示。由其所作札记及所撰写论文的比较中,还可以发现陈寅恪独特的治学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他对中国文化、文学的发展演变所具有的宽广视野和悲天悯人的胸怀。关键词:陈寅恪;敦煌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学术中图分类号

    敦煌研究 2023年6期2024-01-04

  • 开启敦煌文学研究新时代的盛会
    纪70年代末的敦煌学复苏中,石窟艺术是敦煌文物研究所的优势和专长,敦煌历史文献研究的重镇以几所高校为主,敦煌文学研究的力量则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公认的团队优势。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为了推进敦煌文学研究,支持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于1982年主办了敦煌文学研究座谈会,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引领了时代的潮流。座谈会的召开,既是为了回应“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的传说,又是敦煌学蓬勃发展的产物。座谈会代表了当时国内敦煌文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对推动全国性学术团

    敦煌研究 2023年1期2023-05-30

  • 向更多外国人讲述中国伟大成就和有效经验
    也是兰州大学“敦煌学”专业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是中亚文物考古。作为敦煌学在海外的一个大的分支与延伸,“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亚文物考古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习近平主席2019年在考察调研敦煌莫高窟及敦煌研究院时指出,要“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性展陈活动和文化交流对话,展示我国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的成果,努力掌握敦煌学研究的话语权”,可见他对敦煌学及文物保护的高度重视。前不久,习近平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出席上海合

    国际人才交流 2022年11期2022-12-05

  • “‘一带一路’视野下的敦煌学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2021年度理事会会议”综述
    一路’视野下的敦煌学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2021年度理事会会议”在敦煌举办。会议从佛教艺术与考古研究、敦煌吐鲁番出土文物研究、宗教文化研究、少数民族研究和敦煌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等方面展开学术探讨,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交流总结学术经验,引发和带动学者对敦煌学研究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关键词:“一带一路”;敦煌学;吐鲁番学;研讨会;综述 中图分类号:K87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2)01-0042-07Sum

    敦煌研究 2022年1期2022-03-28

  • “新时代·新使命 ——敦煌学研究高地建设”专题研讨会述要
    代·新使命——敦煌学研究高地建设”专题研讨会在莫高窟举办。因新冠疫情防范需要,会议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5 位学者围绕新时代如何推进敦煌学研究继续繁荣发展,特别是如何推进敦煌学研究高地建设等作了专题发言。现将会议发言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 关于推进敦煌学研究新时代新发展、建设敦煌学研究高地的论述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荣新江《敦煌学研究的新问题与新方法》 针对当前学术发展的新形势,从历史学、文献学、美

    敦煌研究 2022年6期2022-03-22

  • 国家社科基金敦煌学研究立项现状分析(2000—2019)
    710016)敦煌学是指“以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理论为主,兼及敦煌史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1]。1900年敦煌藏经洞一经发现即轰动海内外,遂遭外国探险家劫掠,使得敦煌遗书分散于世,造成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令国人痛心之局面。我国的敦煌学研究萌芽于京师大学堂的硕学鸿儒们基于从伯希和处抄录的敦煌文献而做的跋语、札记等[2],后经二、三十年代刘半农、胡适、向达和王重民等学者远赴重洋查阅抄录英法藏敦煌经卷并编纂重要著述;王国维和陈寅恪创新敦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03-05

  •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来研究所调研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2021年7月14日下午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一行在兰州大学沙勇忠副校长等相关领导同志的陪同下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进行调研。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副所长魏迎春教授向田司长一行介绍了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图书资科中心等方面的相关情况。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是国家首个敦煌学博士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和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的单位,1999年入选为首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敦煌学辑刊 2021年3期2021-11-26

  • 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一行来研究所视察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2021年9月15日下午,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社科司司长徐青森、思政司司长魏士强、社科司副司长谭方正、学生司副司长李强等一行在甘肃省副省长李沛兴、省教育厅厅长王海燕及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校长严纯华院士的陪同下,视察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首先陪同翁铁慧副部长一行参观了研究所的资料中心,汇报了研究所的资料建设情况。目前研究所的资料中心面积300余平方米,拥有敦煌学专业图书12万册,是目前国内

    敦煌学辑刊 2021年3期2021-11-26

  • 敦煌学新论》增订本序
    新的成果。我的敦煌学研究,也是如此。上个世纪的80-90年代,我比较集中地从事敦煌学研究,特别是着力于唐宋之际归义军史的探讨,也对敦煌探险史、敦煌文献的海内外流散史,以及敦煌学学术史感兴趣,1996年曾出版《归义军史研究》、《海外敦煌吐鲁番文献知见录》两本专著;1999年将一些相关论文辑为《鸣沙集——敦煌学学术史与方法论的探讨》,在台湾出版;2002年又将一批论文辑为《敦煌学新论》,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其实,2000年以后,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中外关系史

    敦煌学辑刊 2021年2期2021-11-25

  • 百余年来敦煌学成就的全面总结
    要:《当代中国敦煌学研究(1949—2019)》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国敦煌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著作。该著融科学性和前沿性于一体,在对百余年来敦煌学发展历程的梳理、敦煌学理论的建构、敦煌学学术史的撰写以及未来敦煌学发展趋向的展望等方面,都有重要创获,对于当前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敦煌学研究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当代中國敦煌学研究(1949—2019)》;敦煌学理论;敦煌学学术史;敦煌写本学中图分类号:K870.6;G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敦煌研究 2021年4期2021-09-16

  • “纪念藏经洞发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员代表大会”会议综述
    总结120年来敦煌学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交流总结经验,共商未来敦煌学发展的方向。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和学会领导。关键词:藏经洞;敦煌学;吐鲁番学;研讨会;综述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1)02-0063-09Summary of the Academic Seminar in Commemoration of the 120thAnnivers

    敦煌研究 2021年2期2021-06-15

  • 国家图书馆获赠一批珍贵研究资料
    研究资料,其中敦煌学研究资料由中华书局编审柴剑虹先生捐赠,契丹文石刻拓片电子图片174种174件由契丹文字学专家刘凤翥先生捐赠。柴剑虹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敦煌学家,长期担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秘书长,曾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干事,与国内外敦煌学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络。柴先生此次捐赠的敦煌学研究资料包括三类:其一是敦煌学家书信478种876件(页),这些书信的撰写者有刘铭恕、刘修业、沙知、周一良、王克芬、王尧、金维诺、白化文、陈国灿、贺世哲

    藏书报 2021年38期2021-05-30

  • 几经打磨的敦煌学精品著作 ——读刘进宝《敦煌学通论(增订本)》
    刘进宝教授的《敦煌学通论(增订本)》近期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1)刘进宝《敦煌学通论(增订本)》,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19年。该书是在2002年版《敦煌学通论》(后文简称《通论》)的基础上增订而成,是对敦煌学进行全面介绍的通论性著作。作者用近50万字的篇幅,全面概括了百余年来中外敦煌学研究的主要成果,读来使人受益匪浅。下面笔者在简要介绍全书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谈谈学习该书的心得与体会。一、《敦煌学通论(增订本)》的内容敦煌学的内容博大精深,所涉及的学

    敦煌学辑刊 2020年4期2020-12-05

  • 二十六年来敦煌学研究的图书情报学分析
    CSSCI库中敦煌学文献做了详细的可视化分析。绘制出了26年来敦煌学研究的趋势图,学者关系知识图谱,关键词知识图谱,热点演进知识图谱、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发文机构和发文期刊图;通过图形分析,总结了敦煌学发展趋势,学者研究团队关系,指出了敦煌学的研究的演进轨迹和热点,并对发文机构和发文刊物做了详细梳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廓清了敦煌学研究的整体状态、主题结构及历史演变等特征,对敦煌学研究有良好的参考借鉴作用。关键词:敦煌学;知识图谱;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敦煌研究 2020年4期2020-06-15

  • 文化自信:情怀、媒介、谱系与现代性
    程宗宇摘要:敦煌学研究依托丰富的敦煌文献、莫高窟壁画等珍贵原始资料,以学者强大的史料搜集和甄别能力,在一代又一代学者孜孜不倦探索、积淀的加持下,超越传统政治史、经济史等,将史学研究目光向下,对传统研究领域进行突破,拓宽社会文化史、宗教史研究视角,促使敦煌学作为一门学科日益壮大并成为一门显学,且涌现一大批优秀的敦煌学著作。其中,游艺文化研究作为研究古人的游艺活动,以求更加切实地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实况,成为社会生活史与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关键词:游艺文化;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9期2020-03-18

  • 迎接敦煌学的新时代,让敦煌学规范健康地发展
    为标志,可以说敦煌学迎来了一个“新时代”,我特别要强调这个“新时代”。身在大漠之中默默奉献的莫高人,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引发了各个部门对敦煌学的关注和关爱,各个部门进入敦煌学领域,必然给敦煌学带来一个新的时代。随着国家领导人的直接关注,一定有大量的、各个领域的,不是敦煌学领域的人进入到敦煌学领域。所以就为敦煌学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不是敦煌学的学界的介入,会带来很好的一些资源、方法、理念,但同时怎么做,当

    敦煌研究 2020年6期2020-03-15

  • 135“2020敦煌论坛:纪念藏经洞发现120周年
    性交叉学科——敦煌学。由于历史原因,大批敦煌文献流散海外,敦煌学也成为海外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敦煌学研究落后于国外,以至于有“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说法,这直接刺激了一大批学者奋起直追。经过40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彻底改变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局面,不仅在敦煌学的各主要领域都取得了国际领先的业绩,也完全掌握了国际敦煌学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与此同时,中国敦煌学界高举“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的旗帜,积极推动敦煌学的国

    敦煌研究 2020年6期2020-03-15

  • 敦煌学研究工作的根本遵循和实践指南 ——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的一些思考
    . 兰州大学 敦煌学研究所, 甘肃 兰州 730020;2. 甘肃简牍博物馆, 甘肃 兰州 730050)2019 年8 月19 日,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敦煌研究院, 察看珍藏文物和学术成果展示,听取文物保护和研究、 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情况介绍, 并同有关专家、 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 在认真听取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 甘肃省文联原副主席苏孝林、 以及笔者的发言后,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 如何将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我们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 学习

    敦煌学辑刊 2019年3期2019-12-16

  • 关于加强敦煌学学科体系建设的一些思考
    术之新潮流”的敦煌学,具有国际性、综合性、多元性的鲜明特色。加强敦煌学学科体系建设,需要在进一步厘清它的学术背景及与一些学科门类之间的血肉关联的基础上,明确学科理论的主干是“学科基本结构”,即是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性,是指知识的整体性和相关事物的普遍联系;同时,也需要注重本学科学术史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总结经验,推动学术进步。关键词:敦煌学;学科建设;学科理论;学术史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敦煌研究 2019年4期2019-10-08

  • 关于敦煌学之命名、内涵、性质及定义的探索历程
    容摘要:现知“敦煌学”一词于1925年由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最早使用,但影响不大。1930年陈寅恪先生在《敦煌劫余录序》中亦自创此词,遂使斯学在学术界广为人知。敦煌学的空间范围应限于历史时期的敦煌,其研究对象是以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史迹和敦煌学理论等为主,包括上述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历史、地理、社会、哲学、宗教、考古、艺术、语言、文学、民族、音乐、舞蹈、建筑、科技等诸多学科,其学科性质应属新兴交叉学科。关键词:敦煌学;石滨纯太郎;陈寅恪;交叉学科中图分类

    敦煌研究 2019年4期2019-10-08

  • 浅谈敦煌学中的敦煌艺术
    壁画;雕塑所谓敦煌学,就是指以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理论为主,兼及敦煌史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敦煌学的概念是由它的性质决定;同时也是指以敦煌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而在中国数千上万的州郡县当中,敦煌之所以独特,以地名学,形成了一门国际性的标志,正是由于在莫高窟发现的五万卷左右的敦煌遗书与榆林窟、西千佛洞等为代表的大量石窟艺术的缘故。敦煌學的内容虽然十分广泛,但经过科学的整理、归纳后,都可以包含在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理论之下。第一部分:敦煌

    名家名作 2019年4期2019-08-27

  • 梦想敦煌四十年:顾颉刚先生与敦煌学
    的历史学家。在敦煌学初步兴起的二三十年代,他并没有自外于这股学术潮流,而是在自己所专长的尚书学、民俗学和史籍整理等领域对敦煌文献进行整理研究,促进了早期敦煌学的发展。同时,顾颉刚作为编辑出版人,推动一些敦煌学论著的发表和出版,帮助并提携一些敦煌学研究者,也间接为敦煌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关键词:顾颉刚;《顾颉刚全集》;敦煌学;尚书学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9)03-0118-07Abstract: G

    敦煌研究 2019年3期2019-08-07

  • 《敦煌曲子词》的历史价值探微
    敦煌曲子词》是敦煌学研究中的一个醒目标志。文章首先对敦煌学与《敦煌曲子词》的重要意义做了介绍;其次论述敦煌曲子词的发现是如何从材料、问题、影响层面推动传统词体发展史和词体创作的研究,从某种程度上它的发现重构了对词的起源问题和词的写作现象的研究历史;文章最后提出《敦煌曲子词》在跨国界的传播过程中具有世界性的学术意义,特别在以丝绸之路为纽带展开的东西文化交流的新时代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 《敦煌曲子词》;敦煌学;词体研究;世界性意义敦煌藏经洞的发现,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4期2019-06-09

  • 敦煌学研究主题的文献分析
    的期刊文献,对敦煌学研究领域中涉及宗教、历史、地理、美术、舞蹈和民俗这六个主题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指出了敦煌学研究在这六个领域中研究的重点主题。文章在最后提出建议,应将敦煌本土文化建设与敦煌学研究成果有机结合,提升敦煌本土文化建设的内涵与深度;应进一步增强敦煌市民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辨别力,以及对当代本土文化的自尊心和自信力;应进一步彰显我国民族文化的过去、现在,以及中华民族文化走向未来所具有深沉的、深厚的、可以寻根的、可以砥砺前行的民族文化底蕴。关键词: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3期2018-03-24

  • 敦煌学研究主题的文献分析
    的期刊文献,对敦煌学研究领域中涉及宗教、历史、地理、美术、舞蹈和民俗这六个主题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指出了敦煌学研究在这六个领域中研究的重点主题。文章在最后提出建议,应将敦煌本土文化建设与敦煌学研究成果有机结合,提升敦煌本土文化建设的内涵与深度;应进一步增强敦煌市民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辨别力,以及对当代本土文化的自尊心和自信力;应进一步彰显我国民族文化的过去、现在,以及中华民族文化走向未来所具有深沉的、深厚的、可以寻根的、可以砥砺前行的民族文化底蕴。关键词: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2期2018-03-07

  • 民国时期敦煌学期刊文献研究
    国时期并未创办敦煌学的专刊,“敦煌学”研究成果,散布在各种各样的书刊中。本文主要从文献学的角度,利用上海图书馆“晚清与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已出版的相关研究论著目录,通过发文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民国时期发表敦煌学论文的期刊进行文献学分析及评述,并对建国后这些期刊的影印、重版及数字化整理情况开展研究。关键词:敦煌学;民国期刊;民国文献;文献研究中图分类号:K870.6;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8)06-0148-11

    敦煌研究 2018年6期2018-02-24

  • 中国“东方学”的古代资源
    播学、西域学、敦煌学、西夏学、南洋研究、西域南海史地学和丝路学等。〔关键词〕 中国东方学;古代文献;中西交通史;西域学;敦煌学;丝路学〔中图分类号〕I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8)01-0009-06〔作者简介〕黎跃进,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 300387。中国是具有悠久文明的东方古国,在与周边的东方民族交往过程中,早就产生了观察、记录和认识东方民族与文化的成果。这些成果或者是实地考察的纪录,或者源

    社会科学研究 2018年1期2018-01-27

  • 传承与创新的盛会
    :传承与创新;敦煌学;研讨会;综述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7)06-0001-08A Grand Event on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A Summary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unhuang andthe Silk Road in Memory of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Birt

    敦煌研究 2017年6期2018-01-20

  • 东方学背景下的敦煌学
    内容摘要:“敦煌学”一词,一般都认为是陈寅恪于1930年首先提出的,后来发现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于1925年使用“敦煌学”的材料。从敦煌学的发展、影响、实际效果和“敦煌学”一词的术语化过程来看,说陈寅恪是“敦煌学”的首创者是没有问题的。需要正视的是,在陈寅恪之前,石滨纯太郎已经使用了“敦煌学”一词。因而有必要探讨敦煌学出现的背景,即当时国际学术的潮流是东方学,而东方学又是在西方对东方的侵略或占领下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具有殖民主义的成分。虽然东方学是殖民主义的

    敦煌研究 2017年3期2017-07-05

  • “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煌科技史料以及敦煌学术史等众多学科领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次会议大大促进了交融与创新研究的深入发展。关键词:交融与创新;敦煌学;研讨会;综述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6)06-0013-08Abstract: To commemorate the 1650th anniversary of the Mogao Grottoes, the Dunhuang Academy held“Dunhuang For

    敦煌研究 2016年6期2017-04-17

  •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郝春文致辞
    50周年,对于敦煌学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对敦煌学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目前的研究有平庸化、琐碎化的趋势,缺乏较有分量、理论性的成果。在顺应国内外学术思潮的大势下,作者积极倡导敦煌学研究的宏观化与理论化。关键词:敦煌学;现状;敦煌文化;人类敦煌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6)06-0009-02Abstract: The commemoration of the 1650th anniversa

    敦煌研究 2016年6期2017-04-17

  • 把握敦煌学研究动态 引领敦煌学学术导向
    20-01这次敦煌学研究动态暨《敦煌研究》发展研讨会,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及时把握敦煌学研究动态,引领敦煌学走向,是《敦煌研究》作为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的重要任务。依个人理解,近十多年来的敦煌学研究,大致出现了以下几方面新的趋向:(一)敦煌学研究外延的扩大,过去学者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及敦煌石窟,现在,将敦煌出土汉简纳入敦煌学研究的视野,已逐渐成为学界共识。(二)随着收藏于世界各地的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的公布,在百年敦煌文献整理的基础

    敦煌研究 2017年1期2017-03-24

  • 敦煌学研究应该把河西汉简的研究包括进来
    之后,人们就把敦煌学和简牍学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学科相提并论。主要可能是出土方式不同、文字载体不同、所代表的时代内容不同、研究的方法和程序不同,其实在本质上,它们是相通的,它们反映和记录的都是同一片蓝天下不同历史时段的事实,是从不同角度对敦煌历史文化的展示。记得饶宗颐先生早就强调过,为了拓宽敦煌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敦煌学应该把出土简牍纳入自己研究的范围。其实,《敦煌研究》几十年来一直陆续不断地有简牍学文章发表,其中也不乏好的文章。只是简牍学研究的作者队伍没有

    敦煌研究 2017年1期2017-03-24

  • 敦煌学研究动态暨《敦煌研究》发展研讨会致辞
    在莫高窟举行“敦煌学研究动态暨《敦煌研究》发展研讨会”,我代表敦煌研究院向各位前辈、各位学仁莅临本次会议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大家知道,敦煌学因为藏经洞的发现,到今天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经过多年来几代人共同的努力,敦煌学已经成为许多学科关注的热点,也形成了一套理论和方法。今天,学者们把从藏经洞出土的文物作为研究对象,已经扩展到敦煌石窟,敦煌的自然、历史、地理以及与敦煌相关的出土文物的研究上来。敦煌学的内涵在不断地丰富和扩充。所以敦煌学的研究方法和理念

    敦煌研究 2017年1期2017-03-24

  • 严谨踏实、开拓进取,推动敦煌学研究的发展
    开放之初、全国敦煌学研究振兴之际。时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的段文杰先生敏锐地看到敦煌学即将蓬勃发展之势,提出了创办敦煌学刊物,为推动敦煌学发展助力的设想。在他的倡导和推动下,敦煌文物研究所开始筹备创办了《敦煌研究》,于1981年和1982年出版了试刊第一期和第二期,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作为主编的段文杰先生在发刊词中回顾了敦煌学发展的历程,强调我国敦煌学在国际学术进程中的落后状况,提出以《敦煌研究》作为敦煌学研究的学术园地、促进敦煌学发展的办刊宗旨,体现

    敦煌研究 2017年1期2017-03-24

  • 现场问答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答:1977年,中国大陆的学术研究开始复苏。近二十年来,大陆的敦煌学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中国语言、文学、历史、考古、艺术、音乐、舞蹈等许多方面,都从比较低水平的起点,跃升到世界同行的领先地位,这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为国际敦煌学界所认可的事实。虽然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陆已经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步伐,但从50年代以来爱国主义的宣传已经根深蒂固,一些学者从事敦煌学研究的动力正是爱国主义。比如有的敦煌学研究者就这样认为:敦

    中华书画家 2017年12期2017-03-08

  • “学性”相通:敦煌学属于全世界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属于全世界。”这一提法得到了中外学者的高度赞同。诚如其言,敦煌学自其诞生以来就受到许多国家和学者的关注,逐步发展成为一门举世瞩目的国际显学。敦煌学的诞生是以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为嚆矢的。敦煌文书发现后遭到一些外国“探险家”的劫夺,大量流散国外,这是中国学术的伤心史,也是中华民族的伤心史,但在客观上却起到了催生国际敦煌学发展的作用。由于大部分敦煌文书被劫往国外,我国学者的敦煌学研究是在极其艰难的境况中起步的。1909年,罗振玉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16年10期2017-01-05

  • 基于敦煌学研究资料与成果的数据库搭建
    30000基于敦煌学研究资料与成果的数据库搭建白 鑫甘肃教育出版社,甘肃兰州 730000敦煌学的数字化是学界一直以来最为关注的。由甘肃教育出版社牵头并与敦煌研究院、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共同提出的“基于敦煌学研究资料与成果的数据库”正是其最为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个数据库也是敦煌学术研究的底层支撑系统,更是出版企业从传统纸媒向数字化转型的一种尝试。本文试图从理论层面对这个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内容与架构的初步框架性方案。敦煌学;数字化;数据库;数字出版敦煌

    科技传播 2016年18期2016-11-30

  • 让文博会成为促进人类和平发展的盛会
    炳林(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让文博会成为促进人类和平发展的盛会郑炳林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敦煌”在《山海经》里就有记载,敦煌学作为一门显学,赋予丝绸之路新的文化内涵。文博会落地敦煌,欣逢盛世,欣逢其时。国内国际,海内外敦煌学者通过学术交流,必然促进文化相通,民心相通,让全人类在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中和谐共处,享受福乐!

    丝绸之路 2016年19期2016-11-23

  • 文化圣殿迎来璀璨前景
    一路”倡议也为敦煌学研究提出了新的命题。海内外学者将敦煌学相关问题放到整个丝绸之路大背景下考量,其智慧与学术成果的碰撞,必将勾勒出丝绸之路上丰富多样的多种文化交流历史场景,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以及文化多样性发展,也必将对今后海内外敦煌学的发展、丝绸之路的研究、中外关系的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鸣沙山上风的足迹、月牙泉畔水的吟唱、莫高窟里长袖曼舞的“飞天”,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记忆了我们历久弥坚的友谊;朝气蓬勃的敦煌学,寄托着我们共同的追求

    丝绸之路 2016年19期2016-11-23

  • 口诵莲花寄语盛会———海内外各界人士献言文博会高举学术敦煌的大旗再造敦煌文化
    大学(LZU)敦煌学研究所与国际丝路研究协会(IASS)在敦煌联合举办“敦煌·丝绸之路国际学术会议暨丝绸之路与文明调和第二届国际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这次国际会议为各国研究者搭建一个学术平台,以交换意见,沟通观点,展示新的发现与研究成果,使得丝绸之路重新为人类贡献其宝贵的价值。来自韩国、俄罗斯、意大利、伊朗等国家的敦煌学家与中国台湾、大陆的学者一道探讨敦煌与丝绸之路的学术与文明融合的发展愿景。借此机会,《丝绸之路》杂志社策划、编辑成“口诵莲花,寄语盛会”篇

    丝绸之路 2016年19期2016-11-23

  • 民国学术期刊与敦煌学的发展
    期刊是民国时期敦煌学研究成果发布的重要平台。随着学术期刊的繁荣与定型,民国时期敦煌学也逐渐由文献刊布走向专题化研究,诞生了最早的一批敦煌学者,成为国际显学,完成传统研究范式向现代研究范式的转变,促进了敦煌学研究在20世纪的繁荣。【关键词】民国;学术期刊;敦煌学【基金项目】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黑水城出土汉文占卜文书整理与研究》(14CTQ038)的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赵小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凯里学院人文学院。敦煌学的出现来源于敦煌文书被

    出版广角 2016年5期2016-05-16

  • 苏莹辉先生敦煌学研究述要
    生是我国著名的敦煌学家,也是敦煌研究院的学术开创者之一。他毕生从事敦煌学的研究工作,在敦煌史地、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写本文献、敦煌文学、石窟考古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同时,先生还十分注重对国际敦煌学研究史的总结和介绍,并且积极撰写有关敦煌学的普及读物,对我国敦煌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关键词:苏莹辉;敦煌学;研究成就中图分类号:K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6)01-0135-06Abstract: Mr. Su Ying

    敦煌研究 2016年1期2016-03-02

  • 文化资源艺术转化的“敦煌模式”
    词:敦煌模式;敦煌学;文化资源;艺术转化;《丝路花雨》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之前的敦煌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汇聚域外文化资源,吸收、融汇中原文化、佛教道教文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文化创造的“敦煌模式”,也形成了代表敦煌文化精神的“敦煌样式”,这一模式可称为古代“敦煌模式”。20世纪以来,敦煌文物的流散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扩散,在形成敦煌学学科的同时,还形成了敦煌文化热等潮流,也形成了敦煌文化转化、开发的潮流。以甘肃文学艺术尤其是舞台艺术为代表的敦煌文化资源

    学习与探索 2016年2期2016-02-28

  • 中西文化交流视野下的敦煌学
    波(兰州大学 敦煌学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20)本文试图从文化心态与文化交流的角度,重释百年以来敦煌文化学术的发展历史。因中外往来而产生而繁荣的敦煌,也曾因往来中断而衰落沉寂,最终在新的世界文化交往中,成为丝绸之路上沟通中西、连接古今的重要文化坐标。百余年来敦煌文化学术的发展,也和两千年的敦煌历史一样,深深受到中外文化沟通交流的制约影响。归纳起来看,作为中国现代文化学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敦煌学,其百余年来的发展历史,可划分为文化失守、文化保护(保守)、主

    敦煌学辑刊 2016年3期2016-02-02

  • 敦煌文化是世界文明的精髓
    化;世界文明;敦煌学 [中图分类号]K8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16-0038-02 一、敦煌文化增强了世界文明的“历史魅力” 横贯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因中国丝绸大量输往西方而得名,成为中华民族推动世界文明进程的集中反映。敦煌的得名与丝路交通的开通有关。东汉应劭言:“敦,大也;煌,盛也。”唐人李吉甫亦言:“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南朝人刘昭称敦煌为“华戎所交一都会”,隋朝人裴矩称敦煌是西域门户

    丝绸之路 2015年8期2015-08-28

  • 特色课程需要不断精心打造 ——以国家级精品课程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课程建设为例
    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课程建设为例李并成(西北师范大学 文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课程建设是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本科课程,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不断精心打造,不断强化、完善课程体系,努力扩大敦煌学课程的受益面,重视课程基础建设,重视课程学术背景营造,重视运用敦煌学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重视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创新发展,受到学生们和学术界的好评。精品课程;敦煌学;课程建设精品课程是具有鲜明特色和一流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1年3期2011-08-15

  • 大师的胸怀
    005-01从敦煌学的发展来看,八十年代初,正是中国学术界振奋精神,振兴敦煌学事业的发展阶段。季羡林先生等老一辈学者为之呼吁,为之奋斗,终于在1983年成立了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而季羡林先生作为学贯东西的专家,当之无愧地被大家推举为会长。那以后,中国的敦煌学就在以季老为首的广大学者不懈努力下发展了起来。因为在八十年代曾经有人说过“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中国的学者们一直为此感到耻辱,并以此作为发愤图强的起点。到了九十年代初,我国的敦煌学在很多方面都可以

    敦煌研究 2009年4期2009-12-11

  • 追忆季老
    ,晚年开始引领敦煌学研究。30多年来,为敦煌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卓著的学术成就素为学界敬仰,崇高的风范足以百世流传。因为我也是北大的学生,加之长期在敦煌工作的缘故,故与季老有过数面之缘,亲耳聆听过他的教诲。1979年,先生亲临敦煌莫高窟考察,由时任敦煌文物研究所副所长的我负责接待。当时先生虽已年近七旬,但精神矍铄,身体健康,还担任着北大副校长的职务。考察期间,他除了对敦煌艺术的研究十分关切之外,还对我作了一番语重心长的教诲,勉励我和敦煌研究院的同仁

    敦煌研究 2009年4期2009-12-11

  •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生是我国著名的敦煌学家、文献学家、语言学家和文学史家。他的研究领域以敦煌学为核心,涵盖了文学、语言学、文献学和佛学等诸多方面,其中以对敦煌俗文学的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享誉国际学坛。项先生在敦煌语言文学的研究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主要表现在恢复文献真貌、诠释文献真意两个方面。他实事求是、无征不信的学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文学研究与语言研究相结合的治学特点既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也给我们这些后来者相当多的启迪。[关键词]项楚;敦煌学;学术成就[中图分类号

    社会科学研究 2009年5期2009-12-02

  • 俗赋①传播的途径与方式
    ;途径;方式;敦煌学;民间;文人群体中图分类号:J207.22文献标识码:A在文化知识的拥有、使用及强势传播权都掌握在士(文人)手里的古代中国社会,几乎每一种创始于民间的文体,最终都不可避免地被文人化,由粗而精,从俗到雅,有的甚至失去原来的清新气息和蓬勃生机。俗赋的传播也大致经历着类似的过程,由民间到宫廷,由大众化到文人化。“先秦近乎民间通俗之赋,今传者只有荀况五篇,但敦煌所出唐人之赋,如《韩朋赋》、《燕子赋》、《茶酒赋》之类,犹可证自周迄唐,民间赋作,不

    艺术百家 2009年5期2009-10-10

  • 《大藏经》校勘不应忽略敦煌写本
    大藏经;校勘;敦煌学;写本;大智度论;佛教文献中图分类号:J207.99文献标识码:A1900年敦煌藏经洞的发现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在藏经洞中出土了多达5万余卷公元5至11世纪的手写本和木刻本文献以及绢画、法器等文物,这些稀世珍宝和殷墟甲骨文、汉简、明清档案,被誉为中国近代古文献的四大发现。百年来,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藏经洞出土文献和文物资料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一门朝气蓬勃的国际显学——敦煌学。然而无庸讳言,在取得丰硕研究成果的同时,百年来敦

    艺术百家 2009年5期2009-10-10

  • 敦煌学视野下的黑水城文献研究
    同的时代特色。敦煌学的学术成就和学科建设对黑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其研究方法的成熟经验对提高黑城学的整体水平具有借鉴意义。关键词:敦煌学;黑水城文献;西夏学;近代新发现中图分类号:K87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608(2009)03-0064-07收稿日期:2009-01-25作者简介:孙继民,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邯郸学院兼职教授0500411908年4月和1909年6月,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两次进入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3期2009-07-30

  • 敦煌莫高窟第138窟供养人画像再认识
    重修。关键词:敦煌学;莫高窟;第138窟南壁;供养人画像,造型艺术中图分类号:J218.6文献标识码:A敦煌莫高窟第138窟为南区最南端的大窟之一,主室壁画为晚唐所作,前室经五代、宋、元、清几次重修,已面目全非,甬道也被后代的壁画覆盖,清代对该窟中心佛坛上的塑像进行了重修,同时还补塑了几身塑像,成为今天的“送子娘娘殿”。所幸该窟主室壁画保存比较完整,为我们进一步探讨提供了依据。关于第138窟的研究,金维诺先生认为其兴建约在张淮深任归义军节度使时即大顺元年(

    艺术百家 2009年3期2009-06-23

  • 敦煌学翻天覆地三十年
     征摘要:中国敦煌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与爱国主义紧密结合,敦煌学已经成为中国政治、经济,特别是文化在国际上地位高低的一个测量标杆:敦煌学在中国的低迷、落后,就意味着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低迷、落后;敦煌学在中国的飞速发展以及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国际上的地位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象征着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在国际上总体有了提高甚至飞跃。中国敦煌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创立期(1908-1931年)、发展期(1932-1966年)、停滞期(1967-1977年)和繁荣期

    艺术百家 2009年3期2009-06-23

  • 羽田亨和日本的敦煌学、西域史研究
    内容摘要:日本敦煌学史上,羽田亨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他的多部研究著作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已经有了中文译本。尽管如此,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学术界并不十分了解他的全部生平和学术范围、学术贡献。本文将以羽田亨的敦煌学研究为中心,全面总结他的学术成就及在日本敦煌学的相关活动,把一个真实和全面的羽田亨介绍给同仁。关键词:羽田亨;敦煌学;西域史中图分类号:K87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06(2009)02-0104-09一生平简介羽田亨博士生于18

    敦煌研究 2009年2期2009-06-15

  • 敦煌愿文研究述要
    黄 征按 语:敦煌学一度号称“显学”,即“地位显赫的学问”。然时至今日,其地位仍未有实质性改变。概因懂得此门学问的人屈指可数,其中某些领域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例如敦煌语言文字研究,本该是个热门,但是目前国内外的专门研究者也就十数人,卓有建树者仅三五人而已。其中原因也许主客观纠葛复杂,但有一条显而易见:敦煌学不在教育部学科体系之列,属于立体交叉学科。这,也就决定了当代中国敦煌学研究的现实特点,即敦煌学家总在各地星罗棋布,除了敦煌研究院聚集了一批艺术考古类专家

    艺术百家 2009年2期2009-05-26

  • 敦煌蒙书对当代语文教育的意义
    当代语文教育;敦煌学;研究中图分类号:G40-01文献标识码:A一、蒙书与敦煌蒙书“蒙”,在《辞源》中是这样解释的:“萌生。通‘萌。易序卦:‘物之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另一意思是:“幼稚。易蒙: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对“蒙学”的解释是“启蒙之学,犹今之小学。孙诒让《周礼政要教胄》:‘八旗王公大臣子弟,一体入学,其功课亦由普通蒙学,以升于师范专门。”①所以古时8至15岁儿童的教育叫“蒙养教育”,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称“蒙馆”;所使

    艺术百家 2009年6期20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