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

  • 杜陵叟
    [唐]白居易《卖炭翁》拓展阅读——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长吏明知不申破①,急敛暴征求考课②。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將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选自《白居易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撰中心编,上海辞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23年8期2023-08-18

  • 以诗化人 :从“看得见 ”到“带得走 ”
    经历教育 ;《卖炭翁》诗是 “人类的母传语言 ”[1],“是生命的言说、呐喊与歌唱 ,也是个体、私人和心理的意义所在 ”[2]。“以诗化人 ”,即诗教 ,由诗和教组成 ;“扩大一点 ,则是文学教育 ”[3]。語文教学普遍重视诗歌的教化功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借助诗歌感发的力量 ,让学生沉浸其中 ,锻造风骨 ,濡染情怀 ,澡雪精神,外塑人格形象 ,内化优良品德 ,精修民族气节。近年来 ,笔者持续参与 “经历教育 ”与 “生活教育 ”的课题研究 ,在不断实践的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23年3期2023-05-10

  • 细读:诗歌教学的妙招
    【设计理念】《卖炭翁》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24 课《唐诗二首》中的一首,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同一课中出现。编者的意图非常明晰,旨在通过这两首诗歌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诗中所描述的黑暗的、悲惨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博大的济世情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还强调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之间顺畅对话,要能细读文本。文本细读与古诗词自身的特点

    中学语文 2022年11期2023-01-11

  • 疑点重重,趣味横生 ——解读《卖炭翁
    初级中学)★《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的一首诗,通过展现卖炭翁的辛酸生活和所遭遇的被欺凌的事件折射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深刻问题。虽然作者并没有在诗内表达个人感情,只是冷静地叙述,但是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倾向。诗歌揭开宫市腐朽制度的面纱,严肃抨击那些对老百姓冷漠无情、恃强凌弱的掠夺者,对统治者青天白日下的龌龊行为进行深刻讽刺。可以让同学们分清善恶,领悟当时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感受下层劳动者的不幸与悲哀,对他们表示深切的同情。一、疑点层出,有问有答《

    课外语文 2022年17期2022-12-28

  • 唐代诗歌《卖炭翁》蕴含的商品和货币思想 ——基于《资本论》的文本分析
    诗人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写于元和初年(唐宪宗年号,806-820),载于《全唐诗》卷四百二十七。创作该诗时,白居易时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对当时唐朝宫廷对民间百姓的巧取豪夺深恶痛绝,在该诗开篇的注释“苦宫市也”中可以得到体现,也表达了白居易对劳动人民的深刻同情。陈寅恪的《元白诗笺证稿》有言:“盖宫市者,乃贞元末年最为病民之政”,《卖炭翁》揭露了唐王朝自安史之乱之后,逐渐衰落的经济社会状况和日益腐朽的政治统治。一千多年后面世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

    商业经济 2022年1期2022-11-14

  • 用情境教学唤起“无言”处的课堂活力
    》和白居易的《卖炭翁》。两首诗均为古代叙事诗中的经典,在叙事情节、人物刻画、主旨表达等方面,既有相通之处,又各具魅力。教学这类经典叙事诗,难点在于如何透过诗歌所叙之事、所写之人来深度品悟诗人的笔法与情感。若能找准切入点,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便能唤起经典叙事诗内在的课堂活力。本文所探讨的课堂活力,是教育活力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它既体现了教育活力的一般特征,又聚焦于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活动的开展等实践层面的内容。以《石壕吏》和《卖炭翁》的教学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7期2022-07-10

  • 用情境教学唤起“无言”处的课堂活力 ——以《石壕吏》《卖炭翁》为例
    》和白居易的《卖炭翁》。两首诗均为古代叙事诗中的经典,在叙事情节、人物刻画、主旨表达等方面,既有相通之处,又各具魅力。教学这类经典叙事诗,难点在于如何透过诗歌所叙之事、所写之人来深度品悟诗人的笔法与情感。若能找准切入点,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便能唤起经典叙事诗内在的课堂活力。本文所探讨的课堂活力,是教育活力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它既体现了教育活力的一般特征,又聚焦于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活动的开展等实践层面的内容。以《石壕吏》和《卖炭翁》的教学

    语文天地 2022年7期2022-07-06

  • 字字皆“苦”:《卖炭翁》文本精读
    蒋露《卖炭翁》是白居易所创作的经典作品之一,突出了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落魄生活。白居易是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卖炭翁》也突出了现实主义的特点,讲述了一名老翁在卖炭过程中经历的事情,包括运炭、卖炭及炭被抢夺的故事内容,讽刺了社会对于贫苦人民的严重剥削,体现了社会现实的残酷。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并且现代社会和当时的社会情境有较大差异,学生普遍难以理解《卖炭翁》所表现的时代特点。因此,教师应当通过文本精读的方式加强学生对卖炭翁疾苦及生活命运悲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10期2022-05-30

  • 卖炭翁》中的“有言”与“无言”
    晓昱白居易的《卖炭翁》是一篇经典之作,其中塑造的“卖炭翁”这一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静心品读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在“有言”与“无言”中创造的直击心灵的文本张力。诗中的“有言”在诗歌的第一节,作者用既简洁精练又生动准确的语言交代了卖炭翁的艰苦生活,无一处闲笔,为卖炭翁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及主旨的凸显做足了铺垫。诗中的“翁”“两鬓苍苍”,表明主人公是一位老人;“伐薪”“烧炭”写出了炭得来之不易;“南山”说明伐薪烧炭之地偏远;“满面尘灰”“烟火色”“十指黑”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2年8期2022-05-30

  • 疑点重重,趣味横生
    陶海琳★《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的一首诗,通过展现卖炭翁的辛酸生活和所遭遇的被欺凌的事件折射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深刻问题。虽然作者并没有在诗内表达个人感情,只是冷静地叙述,但是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倾向。诗歌揭开宫市腐朽制度的面纱,严肃抨击那些对老百姓冷漠无情、恃强凌弱的掠夺者,对统治者青天白日下的龌龊行为进行深刻讽刺。可以让同学们分清善恶,领悟当时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感受下层劳动者的不幸与悲哀,对他们表示深切的同情。一、疑点层出,有问有答《卖炭

    课外语文·上 2022年11期2022-05-30

  • 字字皆“苦”:《卖炭翁》文本精读
    蒋 露《卖炭翁》是白居易所创作的经典作品之一,突出了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落魄生活。白居易是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卖炭翁》也突出了现实主义的特点,讲述了一名老翁在卖炭过程中经历的事情,包括运炭、卖炭及炭被抢夺的故事内容,讽刺了社会对于贫苦人民的严重剥削,体现了社会现实的残酷。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并且现代社会和当时的社会情境有较大差异,学生普遍难以理解《卖炭翁》所表现的时代特点。因此,教师应当通过文本精读的方式加强学生对卖炭翁疾苦及生活命运

    语文天地 2022年10期2022-03-17

  • 焦点阅读视域下的高阶思维培养方法初探 ——以《卖炭翁》的教学为例
    发展。例如,《卖炭翁》是八年级下册的一首叙事诗,教学目标是学习叙事诗塑造人物、揭示社会意义的写法,领会诗人白居易的民生情怀,感受现实主义诗歌的魅力;文本核心是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情怀。白居易的诗虽明白如话,但学生在未深入文本前,还是不能将卖炭翁的故事与社会现实、诗人情怀建立联系。紧扣教学目标和文本核心,我们可以确定基本问题为“诗中体现了白居易怎样的情怀”。这一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学生探究作品主旨时所遇到的真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明确阅读过程中“要做

    初中生世界 2021年48期2021-12-02

  • 品读名作《卖炭翁》,学习写人和叙事
    白居易的名作《卖炭翁》,我们同学在学习时,能学到什么呢?会背诵,默写不丢分;能理解,鉴赏不出错。除此之外,还可以有其他收获吗?我建议从写作的角度来品读研究一下《卖炭翁》,看看这首诗在写人叙事方面给予我们怎样的启发。卖炭翁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21年9期2021-10-09

  • 走进角色 解读文本
    周金霞《卖炭翁》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中的一首。在教学《卖炭翁》时,我采用了“走进角色,解读文本”的教学方法,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形式,还强化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经过实践,我发现该教学方法不啻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角色”一词来源于戏剧,也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或某一类型的人物。“走进角色”是指在文本教学中,让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进行亲密接触,抑或是将自己转换成作品中的人物,从而体验作品中人物的生活经历,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最终达到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2期2021-06-01

  • 卖炭翁》故事生活原型说献疑
    新乐府》名篇《卖炭翁》,人民教育出版社配套《教师教学用书》提供该诗教学参考资料时收纳了霍松林《一篇对“宫市”的控诉书——说白居易的〈卖炭翁〉》一文(以下称霍文)。霍文认为《卖炭翁》故事的生活原型是《顺宗实录》所记的农夫卖柴遇宦者宫市一事,白居易对后者进行了艺术加工以体现文学作品借个别反映一般的典型性,从而增强“苦宫市”的主题表达效果。[1]这样的观点不乏拥趸,陈秀芳在该观点基础上更是指出:“《卖炭翁》如《元白诗笺证稿》所说,实际是《顺宗实录》所载农夫卖柴真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4期2021-05-10

  • 课本剧在叙事性古诗教学中的运用
    。本文以教学《卖炭翁》为例,说说课本剧在课堂中的运用。一、从文学主张切入,引发学生的初步思考白居易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也就是说,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出示此文学主张之后,可以抓住核心问题请学生思考:《卖炭翁》一诗是否体现了这一理念,诗人是如何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能够达到怎样的艺术表达效果?课文注释中提到,诗人有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诗人写的“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6期2021-03-17

  • 焦点阅读视域下的高阶思维培养方法初探
    发展。例如,《卖炭翁》是八年级下册的一首叙事诗,教学目标是学习叙事诗塑造人物、揭示社会意义的写法,领会诗人白居易的民生情怀,感受现实主义诗歌的魅力;文本核心是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情怀。白居易的诗虽明白如话,但学生在未深入文本前,还是不能将卖炭翁的故事与社会现实、诗人情怀建立联系。紧扣教学目标和文本核心,我们可以确定基本问题为“诗中体现了白居易怎样的情怀”。这一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学生探究作品主旨时所遇到的真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明确阅读过程中“要做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1年12期2021-01-20

  • 卖炭翁》三重价值的教学解读
    卖炭翁》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名篇,选自白居易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二十三首,被认为是白居易也是唐诗的代表之作,不管从韵律方面,还是从情感、语言方面,《卖炭翁》都有着厚实的审美价值。[1]当然这里所说的审美,并不是视觉意义上的美,而文学、社会乃至于经济意义上的美,这种美是用来反映社会现实的,反映作者内心兼济天下的品格的,其美之音韵需要深度解读,尤其是面向初中学生而言,这种“审美”对应着复杂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带着对文本的理解,去与学生的心灵发生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2期2021-01-03

  • 古代叙事诗选点教学设计探究
    的外在形态。《卖炭翁》整首诗的“事”都围绕一个“炭”字展开,由烧炭——运炭——卖炭——失炭的整个过程,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教师可抓住这一线索引领学生进行三次梳理。首先是对故事情节进行一句话大体概括,目的在于学生对“事”的整体感知;然后带领学生在一句话概括的故事情节之上,精简关键字词,目的是让学生抓住中心事件“炭;最后在归纳情节烧炭——运炭——卖炭——失炭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拓展语句,前面适当加上修饰语,例如南山烧炭——雪中运炭——南门卖炭——被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0年11期2020-12-23

  • 卖炭翁
    书先生就说:“卖炭翁来了。”油坊的掌柜叫卖油郎,豆腐铺的老板娘叫豆腐西施……都是教书先生的杰作。他这么喊,人们跟着喊,久了,很多人的真名都被诨名代替了。卖炭翁是来给甜姑送炭的。他的炭只卖给甜姑。甜姑这诨名也是教书先生叫出来的。女人,长相甜,声音甜,叫甜姑正好。甜姑和卖炭翁一样,都是四十郎当岁的男人女人。不一样的是,甜姑是往小里喊,卖炭翁是往老里叫。卖炭翁总是一身黑衣服,眉宇间还总是有木炭的灰,叫着叫着,还真被叫出了七老八十的翁味。川镇建在十字路口,甜姑的店

    金山 2020年8期2020-09-06

  • 中唐时期底层人民的苦难和不幸
    白居易的《卖炭翁》刻画了一个“卖炭翁”的形象,以诗人目睹的个例表现出当时社会底层的全景,反映了中唐时期底层人民的苦难和不幸。“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四句从三个层面交代了卖炭翁劳动的艰辛。一是烧炭工序的复杂和劳动过程的漫长。“千余斤”的炭,先一斧一斧地“伐薪”,再一窑一窑地“烧炭”,然后才能运到很远的地方去卖。二是工作地点的荒凉。“南山”就是王维所写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的终南山,豺狼出没,荒无人烟。由这个地点,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0年23期2020-07-14

  • 卖炭翁》扩写
    唐誉宁终南山。一间小木屋。破旧的木门哐当哐当地发出声声呻吟,残破的窗子吹进阵阵寒风,一位老人坐在椅子上,他的银发毫不留情地显示出他的年龄,发丝被微弱的烛光一映,泛出一种惨戚戚的光来。与那银白相配的,是他沾满灰尘的脸颊,和他那被熏黑的十指。老人强撑着摇摇欲倒的身子,守在炭窑前。马上要烧好的木炭终于能为自己提供一冬的取暖保障了。想到这里,老人的唇角不自觉地漾起甜甜的笑来。顾不得薄衣、破屋、寒意逼,老人只希望窗外的雪下得大些,自己的炭价能够高些,再高些……天空中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0年23期2020-07-14

  • 卖炭翁》扩写 1
    娄晴寒冬,烈风。他抱起捆捆锯好的木头,轻车熟路地放进井洞,然后守在井洞旁看着木材渐渐变得乌黑,最终成为块状的炭。抬眼望去,已近黄昏。一切准备就绪后,他挺了挺驼峰般的背,叹息道:“明天去集市,我碰碰运气吧,天气正冷,说不定会有人家需要炭来取暖呢!”他心思沉重地躺在床上:“若再卖不出炭,一家老小怎么办,如何填饱肚子?”一夜,近乎无眠……寒冬,飞雪。清晨,他悄然起身,发现昨夜下了好大的一场雪。他急忙去牛圈牵出尚在打瞌睡的老黄牛,套上装炭的车,上路了。车子驶出久居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0年23期2020-07-14

  • 繁华落尽话凄苦
    的生花妙笔,让卖炭翁闪耀于历史的舞台。在白居易的笔下,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繁华落尽的中唐时代;在白居易的笔下,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宫市给人民带来的悲苦;在白居易的笔下,我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卖炭翁的凄苦……白居易在卖炭翁的一言一行的背后,留下了怎样的空白呢?请根据《卖炭翁》一诗的内容展开丰富想象,扩写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本文题要求对古诗《卖炭翁》进行扩写。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扩写”。扩写就是找准扩写点,对原诗进行扩展和充实,扩展成和原诗内容、中心一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0年23期2020-07-14

  • 引生入境 享受课堂
    入其中。教学《卖炭翁》一课,我通过问题引领,巧妙地活动设计,把学生带入到学习的情景之中。我首先以“回顧学过课文中的老翁形象,用一两个词概括其特点”创设思维情境,引入正题——卖炭翁,并明确“教学评”一体化学习单上本节课学生要达成的成果目标,提示学生及时在学习单上给自己的完成情况做出评价。然后,我依次设计了“怎样让朗读充满情感”“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文章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文章表达了什么主旨”四个主要教学任务。在“怎样让朗读充满情感”任务中,学生欣赏名家朗读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0年3期2020-06-01

  • 译者主体性视角下《卖炭翁》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了感人至深的《卖炭翁》。诗人通过对卖炭翁悲惨遭遇的描写,揭开了“宫市”的虚伪面纱,深刻剖析了晚唐腐朽的社会现实,抨击了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表达了对被压迫人民的深切同情。二、译者主体性的概念在诗歌翻译中,语言与文化的转换者——译者可以根据源语和目的语的语言、文化特征甚至读者的接受能力来选择特定的翻译策略。我国学者查明建和田雨曾将译者主体性定义为“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02-26

  • 古代叙事诗选点教学设计探究 ——以《卖炭翁》为例
    的外在形态。《卖炭翁》整首诗的“事”都围绕一个“炭”字展开,由烧炭——运炭——卖炭——失炭的整个过程,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教师可抓住这一线索引领学生进行三次梳理。首先是对故事情节进行一句话大体概括,目的在于学生对“事”的整体感知;然后带领学生在一句话概括的故事情节之上,精简关键字词,目的是让学生抓住中心事件“炭;最后在归纳情节烧炭——运炭——卖炭——失炭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拓展语句,前面适当加上修饰语,例如南山烧炭——雪中运炭——南门卖炭——被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11期2020-02-23

  • 买炭记
    有蒙蔽面相。《卖炭翁》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生动传神地描述了风雪之中卖炭人的真实心境。1989 年初冬,百货公司领导派我到信南山区采购木炭,为职工发年终福利。这让我有了一次零距离接触卖炭翁的机会。公司为此派出三辆汽车,浩浩荡荡,甚是气派。进入豫南山区,爬上蜿蜒曲折、令人心惊肉跳的盘山公路,我们的车队顺利抵达山顶炭农家。那个时候,豫南山区得林木繁盛之地理优势,几乎沟沟砌窑,山山冒烟,是中原地区薪炭的主产地。一般而言,烧炭都在深秋进行。这时的

    加油站服务指南 2020年1期2020-02-14

  • 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
    。本文以教学《卖炭翁》为例,从创设情境、以读促解、沿文悟情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有效地进行朗读教学,提升朗读教学的效果。关键词:核心素养;朗读;教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并把它落实到每一节课当中,应该是每一个教师的任务。在《卖炭翁》一文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下面笔者以《卖炭翁》为例,谈谈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朗读教学

    北方文学 2019年35期2019-12-24

  • 对比阅读,品品“卖炭翁
    过对比阅读理解卖炭翁之苦,感受诗人悲天悯人的情怀。教学活动:朗读、品味、感悟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位诗人,在他死后连皇帝都要为他写诗进行悼念,赞赏他的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相传他写的诗连七十岁的老妇人都能读的懂,读得明白,那么这位大诗人他是谁呢?他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名篇《卖炭翁》。一、朗读诗歌,遥看卖炭翁(一)齐读诗歌,读准字音,读畅诗句。骑(jì)敕(chì)叱(chì)将(jing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9期2019-09-10

  • 卖炭翁》课堂实录
    读内容,初识“卖炭翁”师:根据题目,同学们猜猜看,这首诗会写一个什么故事呢?生:卖炭翁卖炭。(师板书“卖炭翁卖炭”。)师:老师在这里打一个逗号,同学们再猜猜看,卖炭的过程中,会发生哪些故事呢?生:炭卖不出去。生:炭被人抢了。……师:看来,同学们都觉得在这个卖炭翁身上,将要发生一场悲剧。下面就请同学们读全诗,看看在卖炭的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二、基于课堂生成,细读课文,渐知“买炭者”(生读课文。)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生:黄衣使者买炭。(众生笑。)师:对得很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19年6期2019-08-12

  • 卖炭翁的艰辛与贫寒
    和平白居易的《卖炭翁》刻画了一个“卖炭翁”的形象,以作者目睹的个例表现当时社会底层全景,反映了中唐时期下层人民的苦难和不幸。1.卖炭翁伐薪烧炭的艰辛。“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四句从三个层面交代了卖炭翁劳动的艰辛。首先是烧炭工序的复杂和劳动过程的漫长。“千余斤”的炭,先一斧一斧地“伐薪”,再一窑一窑地“烧炭”,然后才能运到很远的地方去卖。其次是工作地点的荒凉。“南山”就是王维所写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的终南山,豺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9年22期2019-07-25

  • 《唐诗二首》随堂练习
    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4.根据诗歌内容或有关情境提示默写填空。(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狂风咆哮破屋飞茅的句子是: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连夜遭雨的惨状的句子是:                                                                   ,。(3)杜甫身处漏雨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9年22期2019-07-25

  • 卖炭翁》审美教育研究
    品位的文学。《卖炭翁》选自白居易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二十三首,是白居易也是唐诗的代表之作,它不管从韵律方面,还是从情感、语言方面,都有着厚实的审美价值,所以对这首诗歌审美价值的理解和感受,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本文首先论述《卖炭翁》所蕴含的审美价值,其次再依此对其审美教育的实施展开议论。【關键词】《卖炭翁》;审美价值;审美教育【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本文所研究的对象《卖炭翁》选自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十四课,是唐代诗

    课外语文·下 2019年4期2019-06-06

  • 瞄准“关键矛盾点”进行古诗文教学
    破点,我们以《卖炭翁》的教学为例,寻找到文本关键矛盾点,抓住文本的中心,在比较中凸现矛盾焦点、以点带面、勾连整体,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关键词】关键矛盾点  古诗文教学  《卖炭翁》教学瞄准文本的关键点进行古诗文教学能很快切入到文本中心,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其中,瞄准“关键矛盾点”进行古诗文教学应是一个教学突破点。下面以部编本八下第六单元《卖炭翁》教学为例来说。《卖炭翁》是一篇经典的诗歌。在备课时发现,这首诗歌内容上矛盾点很多。有“老翁卖”与“宫使抢”的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19年3期2019-05-13

  • 古代叙事诗教学方式与策略探究
    值?因此,以《卖炭翁》一课为例,探究古代叙事诗的教学方式与策略,对文本作深层次解读,从而感受叙事诗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及审美能力。[关键词]古代叙事诗;教学方式与策略;《卖炭翁》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内容,积累重点词语意思(薪、营、直)。(二)能力目标:把握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辨意识。(三)情感目标:体悟诗人的创作情感,感受诗歌的艺术价值。二、教学重点:把握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辨意识。三、教学难点:体悟诗人的创作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4期2019-04-29

  • 瞄准“关键矛盾点”进行古诗文教学 ——以部编本八下第六单元《卖炭翁》教学为例
    八下第六单元《卖炭翁》教学为例来说。《卖炭翁》是一篇经典的诗歌。在备课时发现,这首诗歌内容上矛盾点很多。有“老翁卖”与“宫使抢”的矛盾;有“衣正单”和“愿天寒”的矛盾;有“千余斤炭”和“半匹红绡一丈绫”的矛盾等等,抓住矛盾进行突破教学显然是很好的点。那么抓住哪个矛盾点来进行教学突破呢?从全文着眼,“老翁卖炭”与“宫使抢炭”应该是“关键矛盾点”。 这首诗题下自注:“苦宫市也”。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9年3期2019-01-14

  • 卖炭翁》课堂实录
    读内容,初识“卖炭翁”师:根据题目,同学们猜猜看,这首诗会写一个什么故事呢?生:卖炭翁卖炭。(师板书“卖炭翁卖炭”。)师:老师在这里打一个逗号,同学们再猜猜看,卖炭的过程中,会发生哪些故事呢?生:炭卖不出去。生:炭被人抢了。……师:看来,同学们都觉得在这个卖炭翁身上,将要发生一场悲剧。下面就请同学们读全诗,看看在卖炭的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二、基于课堂生成,细读课文,渐知“买炭者”(生读课文。)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生:黄衣使者买炭。(众生笑。)师:对得很

    初中生世界 2019年24期2019-01-11

  • 卖炭翁》教学设计
    (2)理解把握卖炭翁形象和对比手法的运用。(3)感受作者对“宫市”的批判和对卖炭翁的悲悯之情。教学重点卖炭翁形象和对比手法的运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诗歌导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是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今天读来,依然让人惊心动魄。封建社会的农民,生活是如此的悲惨,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剥削真是无以复加。同样是在唐代,同样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伐薪烧炭的老人,他的命运将会是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一

    速读·下旬 2018年11期2018-11-08

  • 简析《卖炭翁》中两个词的含义
    白琦《卖炭翁》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新乐府诗,诗人通过卖炭这件小事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平,借助卖炭翁这个典型形象,概括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由于它主题突出,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语言通俗易懂,故事简洁完整,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曾经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笔者上学时曾经学过这首诗,至今仍能熟练背诵,参加工作后又数次教过这篇课文,在读和教的过程中,往往陶醉于卖炭翁的艺术形象描写,侧重于对《卖炭翁》故事情节的回味与阐释,至于诗中的细节描写却没有细究。现在重

    文学教育 2018年2期2018-02-26

  • 白居易《卖炭翁》与陈寅恪课堂答问
    关键词: 《卖炭翁》;《长安志》;《长安图》;刘隆凯;陈寅恪摘要: 白居易《卖炭翁》诗中的唐代长安地理背景具备真实性。宋敏求《长安志》、吕大防《长安图》、当代唐长安城考古发现,对于了解《卖炭翁》诗中东市-大明宫地理,具有决定性作用。《卖炭翁》具有突出的故事性,包括情节发展的铺垫与突变,同时通过生动传神的人物容貌、动作、心理描写,刻画出勤劳、朴实的卖炭翁形象,霸道、轻佻的宦官形象。中图分类号: I207.2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12435(20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4期2018-02-09

  • 管中窥豹 读文识人
    问题,本次以《卖炭翁》为例,希望通过讲授此文,带着学生认识下白居易,见识当时的社会,希望在赏词,赏句中,学生能够把握住白居易的文风,从而了解诗人。[学情分析]学生有一定的读古文的能力,本文文字浅白,阅读应该不成为难点,但是仅读此文,似乎在解读中过浅了些,希望在引导中把学生零碎的关于白居易的理解,化为对诗人的整体感知。[课堂实录]师:导入:话说唐朝诗人白居易未成名时来到长安,当时有个文学老前辈名叫顾况,他对前来拜访的白居易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顺口拈来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8期2018-01-02

  • 眼神 ——张翔洲国画《卖炭翁》赏析
    —张翔洲国画《卖炭翁》赏析●孙 涛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题十二生肖卖炭翁140x70cm 纸本设色 2017年樵 担 68×68cm赏菊养生图青年画家张翔洲的新作《卖炭翁》,构勒出一位“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烧炭老人,在“夜来城外一尺雪”后,迎着寒风和依旧飘舞的雪花,“晓驾炭车辗冰辙”,来到了皇城门外,静静等候着城门开启,进城赶市。为解困顿的生活之忧,老人期盼着能将一车炭卖个好价钱,以此换来“身上衣裳口中食”。天气虽然寒冷,但老人却只能停下拉

    今日农业 2017年9期2017-12-10

  • 闲话课文
    卖炭翁的境界老师:白居易《卖炭翁》中有“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 请问传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学生:表达了作者关注低碳理念和对全球变暖的忧虑……★数学课本五大奇人第五名:匀速行驶、从不晚点的劳模火车司机。第四名:分工明确、合作默契的良心甲、乙包工头。第三名:一边注水、一边放水的疯狂泳池管理员。第二名:把母鸡和兔子装进一个笼子的“变态”老农。第一名:早早出门、却故意放慢脚步,只等哥哥赶上的“红人”小明。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6年12期2016-09-10

  • 闲话课文
    闲话课文★卖炭翁的境界老师:白居易《卖炭翁》中有“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请问传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学生:表达了作者关注低碳理念和对全球变暖的忧虑……★数学课本五大奇人第五名:匀速行驶、从不晚点的劳模火车司机。第四名:分工明确、合作默契的良心甲、乙包工头。第三名:一边注水、一边放水的疯狂泳池管理员。第二名:把母鸡和兔子装进一个笼子的“变态”老农。第一名:早早出门、却故意放慢脚步,只等哥哥赶上的“红人”小明。

    发明与创新 2016年46期2016-05-11

  • 根情 苗言 华声 实义 ——《卖炭翁》审美价值略论
    实义 ——《卖炭翁》审美价值略论哈雪英(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是白居易在其《与元九书》中提出的诗论观点,这一观点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本文以《卖炭翁》为探究文本,以“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说为支架,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探究并论述白居易《卖炭翁》的审美价值。卖炭翁;审美价值【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3.087白居易在其《与元九书》中这样表述他对诗歌

    新丝路(下旬) 2016年6期2016-02-27

  • 卖炭翁与卖柴翁
    文_马少华卖炭翁与卖柴翁文_马少华卖炭翁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那位老汉拉着一大车炭去集市上卖,原本想卖个好价钱,却被几个朝廷采购人员强买强卖,“半匹红绡一丈绫”,就把那一车炭给拉走了。这位老汉经白居易的妙笔,一千多年来出镜率颇高,俨然成了被压迫的底层小人物的代言人。不过,就在卖炭翁的故事发生的几年前,还发生过一次类似的事件。相比之下,那次事件更激烈、更复杂,也更有说头儿。那次事件是韩愈记载的,主人公不是卖炭,而是卖柴,就叫他卖柴翁吧。那天,卖柴翁用毛驴拉了一

    读者·原创版 2015年9期2015-11-29

  •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①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②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③来是谁?黄衣使者④白衫儿⑤:手把文书口称敕⑥,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⑦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选自《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注释】①苍苍:形容鬓发花白。②辗:同“碾”。③翩翩两骑:两个洋洋得意、轻快而来的骑马的人。④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15年8期2015-09-10

  • 卖炭的黑金刚
    绰 号“卖炭翁”的MANSORY这次带给我们一台碳纤维版本的兰博基尼LP-700 AVENTADOR,这是之前法兰克福车展上CARBONADO的升级版CARBONADO GT,新款车型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碳纤维的视觉冲击,在减少碳纤维用量的同时使得外形更加时尚,但是“卖炭翁”的名号不是白来的,所谓“减少”只是相对来讲,除了将前部舱盖换成碳纤维材质之外顺便将雨刷架换成了碳纤维材质,整个车尾除了两侧翼子板之外也全部被换成了碳纤维,原厂发动机舱盖也被换成了碳纤维并

    汽车周刊 2015年5期2015-05-30

  •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见
    统筹方法》;《卖炭翁》;《岳阳楼记》一、多点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根据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和新课改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为动力推动学生积极不懈地参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例如在学习《统筹方法》这样的科技知识说明文时,我打破常规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采用以奇引发的方法,说明《统筹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我在引入新课时先给学生讲了孙膑为大将田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6期2013-02-01

  • 卖炭翁》“后茶馆”式教学设计
    了一个什么样的卖炭翁?2.生答:可怜的、落魄的、脏兮兮的……3.生带着以上感受读古诗,读出卖炭翁的落魄、可怜……4.指名读文,师指导。5.生自由读文,小组思考并讨论:作者白居易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深入刻画卖炭翁的形象。(明确:采用了人物的外貌、心理等写法)同学们,这首古诗课文里只节选了前八句,后面还有十二句。后来卖炭翁的命运又会如何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如果想,就请同学们回家查查资料,看看卖炭翁之后又会遭遇怎样的状况。明天我们再一起交流。(责任编辑 赵永玲)

    黑河教育 2013年1期2013-02-01

  • 红粉
    背诵白居易的《卖炭翁》《缭绫》和一首吟诵牡丹的诗。诗记不清了,但意思还记得,大概是说,富贵人家买一株牡丹,抵得上十户小康人家一年向国家交纳的钱粮。《卖炭翁》还记得:“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黑”读“褐”音。为什么?为了韵脚。还有:“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读《卖炭翁》,还有背的时候,第一字“卖”我们的发音总是重重的。而读《缭绫》呢,发音总得轻轻的,而且快捷,读着读着,大家忽然

    名作欣赏 2011年16期2011-08-15

  • 走向世界的“卖炭翁”——开滦物流超常规发展之道
    者走向世界的“卖炭翁” ——开滦物流超常规发展之道文/本刊记者“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白居易的这首《卖炭翁》道尽了卖炭人的苦难与艰辛,几千年来,此种形象一直深印人心。但是随着时代变迁,曾经人力采掘、牛车拉运的情形逐渐改变,取而代之的是隆隆的机器轰鸣和滚滚的车轮转动。作为“中国煤炭工业的源头”,开滦集团演绎了现代“卖炭翁”的传奇故事。早在1881年,开滦的拓荒者们就开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1882年,开出中国最早

    中国煤炭工业 2010年8期201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