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权

  • 生命权的国家保护义务研究
    张晓琴摘要:生命权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权利,保护生命是国家的首要义务。抗击重大疫情不仅是对国家治理能力的检测,也是对国家履行生命权保护义务的检视。面对2020年初全球暴发至今形势依然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中国为代表的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全力保护公民生命健康,以实际行动履行生命权保护义务。后疫情时代,需要从生命权国家保护义务视角认识生命权内涵,检视疫情防控中国家生命权保护成效,总结经验与问题,构建疫情防控机制,健全捍卫生命权制度,切实履行国家对生

    宁夏党校学报 2022年3期2022-06-10

  • 生命权
    摘要:生命权是民法上的一项重要权利,是以生命安全维持权为内容的一项独立人格权。生命权是一项以生命安全维持权为内容的民事权利,生命权的至高无上性、固有性和社会性决定了生命权不具有积极支配的权能。同时,生命权的重要地位要求生命权的救济方式必须是是多样的和有效的。当生命权遭受不法侵害之时或者存在不法侵害之虞,权利主体可以积极的采取防卫手段,例如采取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之私力救济。在生命权遭受侵害导致主体生命灭失的情形下,受害人近亲属可以主张赔偿请求,此时赔偿旨在弥

    银幕内外 2020年4期2020-11-25

  • 论胎儿生命权的宪法保护
    怡童一、 胎儿生命权概述胎儿是否具有生命权始终是各国学界争议点之一,不论本国法律是否将胎儿生命权列入法律保护的范围。造成争议的原因主要是胎儿生命权与其他权利的冲突,故就胎儿是否具有生命权的问题进行论述。(一)胎儿是否具有生命权生命权是一种维持生命存在的权利,即活着的权利。 一旦赋予胎儿“人”的地位,则胎儿也应当具有生命权等权利。笔者认为,胎儿应当具有生命权,对胎儿生命权保护是必要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 胎儿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從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人类

    法制与社会 2020年29期2020-11-10

  • 论基本权利位阶的变迁
    育选择权及胎儿生命权的冲突,如何进行利益权衡并做出选择在立法和司法层面都是一大难题。这篇文章将从美国堕胎案的判决反映出的妇女生育选择权位阶的变化着手,分析导致权利位阶变化的影响因素,最后分析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演变所体现的基本权利位阶。通过对基本权利位阶的分析阐述,以期引发人们对堕胎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实现基本权利之间的平衡发展。关键词:权利位阶;堕胎问题;选择权;生命权引言在美国,堕胎问题长久以来都是政治和文化中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曾经有过很长一段时间,堕胎问

    锦绣·上旬刊 2020年7期2020-10-22

  • 中国死刑存废问题分析
    关键词 死刑 生命权 宗法 杀人偿命 中国立场作者简介:罗悠,西南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刑法。中图分类号:D9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2.220在当前国际社会死刑改革的两个主要趋势是全面废止死刑和严格限制死刑,其中相对占主导地位的潮

    法制与社会 2020年5期2020-03-25

  • 生命权角度浅析安乐死
    关键词安乐死 生命权 立法泰戈尔曾经在其诗中写道“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生的境界,也是死的境界。只有真正尊重生命,才能正确地把握生命。传统文化要求人们要珍惜和保护自己的生命,但是现在人们更加在意生命的无限价值,也更深的认识了生命。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已经发生了很多有关安乐死的事件了,生命权是人的最基本的权利,安乐死的问题也涉及到生命权,因此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研究和讨论,促使人们无法忽视安乐死合法化问题。一、安乐死概述(一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9期2019-12-10

  • 安乐死合法性路径探究
    安乐死立法 生命权安乐死是否应当合法化这一问题备受争议,一直议而未决。其实,让患有不可治愈绝症的患者有尊严地死去,既是对人权的尊重,也是对个人生命权利的保障。加快安乐死的立法进程,使之尽快合法化是非常必要且具有正当性的。1.安乐死的研究背景“安乐死”最早见于希腊文“euthanasia”,中文意思为“好死”,亦可译为“甜蜜的死亡”或者“尊严地死去”,现在已经被公众约定俗成为“安乐死”。虽然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但仍然有很多重病以目前的医学水平无法治愈。承受着

    大经贸 2019年8期2019-10-30

  • 健康环境权之起源与司法适用
    境权 环境权 生命权 《欧洲人权公约》作者简介:倪帆帆,南开大学。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344一、健康环境权之起源及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进程的不平衡发展和自然资源的日益开采导致人类生活环境严重污染和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7期2019-10-18

  • 安乐死在我国合法化的法理研究
    在必然。本文从生命权、自由权、尊严权和刑法角度进行支持安乐死合法化的理论研究,并对未来可能施行的安乐死制度提出建议。关键词 安乐死 生命权 自由权 尊严权作者简介:庄晨曦,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知识产权学院,本科生。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5期2019-09-17

  • 论电影《我不是药神》中情理法与道德的关系
    思考;情理法;生命权中图分类号:D920.4;J9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14-0247-01作者简介:王梓丞(1992-),男,汉族,山东临沂人,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18级硕士研究生在读,法律(法学)专业,研究方向:民商法。2018年7月,电影《我不是药神》这个依据真人真事改编、涉及底层贫苦重症患者的影片,既叫卖又叫座,获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电影所具有的批判性思维给予观众以启迪,是当下中国的最真切的现实问题的直

    法制博览 2019年5期2019-07-15

  • 关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学研究
    词:弱势群体;生命权;生存权;法学1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学研究的意义弱势群体首先出现在2002年的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当中,朱镕基总理曾经在报告当中提出要对弱势群体在就业方面提出特殊的帮助,积极扩大就业,让居民的收入增加。在此过程中,我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弱势群体的概念,这就说明弱势群体已经逐步受到了政府的关注,在国内弱势群体是一个通用称谓,随着当前各个领域专家逐步开始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弱势群体,学者们在弱势群体方面的定义也是各不相同。某些学者认为弱势群体在出现社会问题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9年3期2019-06-12

  • 道德与法律中的安乐死问题探究
    键词:安乐死;生命权;合理性;矛盾性一、选题原因与选题意义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生、死、爱。对于世界来说,安乐死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原始社会为了便于迁徙,会遗弃病人和老人;安乐死在发展过程中,也曾出现过曲折,希特勒将安乐死作为实施种族灭绝的手段。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现了首个安乐死案例,陕西人王明成因为不堪让患癌症的母亲忍受病痛折磨,为其母实施安乐死,其母死亡后,王明成以故意杀人罪被提起公诉,后被法院宣布无罪释放。2017年,陕西榆林孕妇在待产期间多次要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5期2019-05-27

  • 中国安乐死合法化问题研究
    死是权利主体对生命权的支配,实质上也是对其自由权的尊重。安乐死的合法化符合刑法谦抑性的要求,安乐死合法化是必然趋势。但在目前,由于传统医学伦理道德、传统文化以及滥用风险等因素的阻碍,安乐死合法化于当下并不现实,但是可以考虑将其轻刑化来作为过渡。关键词 安乐死 生命权 轻刑化作者简介:杨曦雨,西北政法大学。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法制与社会 2019年13期2019-05-16

  • 死刑存废的宪法思考
    免的涉及到公民生命权等人权的保障。但就目前的国情来看,我国没有一个良好的机制处理好人权和死刑的冲突。本文从宪法角度入手,对死刑制度进行理性分析,把握死刑存废争议的焦点,剖析死刑与人权等宪法规范的关系问题。关键词 死刑 宪法规范 人权 生命权作者简介:管玉君,西北政法大学。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法制与社会 2019年13期2019-05-16

  • “见死不救”的法律批判
    惩罚之争。但从生命权利的立场来看,不救与施救折射的是对生命的一种态度。生命权是个体同等享有的权利,可以自由处分和不受任何干涉,同时也有在遭遇重大威胁时得以救助的正当合理性。所以,将生命的价值转化为权利,权利得以法律化,才是保证社会安全最大化的保证。关键词:见死不救;生命权;价值;法律化中图分类号:D9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08-0100-02作者简介:陈小娟(1993-),女,汉族,江西赣州人,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

    法制博览 2019年3期2019-05-13

  • 法学视野中的“命”与“价”
    摘 要 生命权作为行使权利的根本,在价值上是最高的,尊重每个人的生命不仅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法律义务。在社会上,死亡赔偿这个话题一直以来都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讨论。随着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死亡赔偿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但是仍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本文主要通过案例引出死亡赔偿金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而分析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中同命不同价的现状,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制度进行理性探究,进一步提出完善死亡赔偿金额制度的一些观点。关键词 死亡赔偿 城乡差别 生命权作者简

    法制与社会 2019年11期2019-05-13

  • 生命权宪法保障的研究现状
    所有的权利都以生命权为基础,也因生命权而维持,不论在何种形式的国家内都应当予以明文保障或默示。生命权的保障作为用于维系相对人存在的权利,不仅具有特殊性,更有着必要性,其中包含了维系生命的存在权、部分自主权、安全权,是人权内容的重要体现。本文主要对生命权宪法保障的必要性及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及阐述。关键词:宪法;生命权;宪法保障中图分类号:D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05-0235-01作者简介:陈墨迪(1994-),女,汉

    法制博览 2019年2期2019-05-10

  • 死刑立即执行的交付期思考
    徐卫【摘 要】生命权之重要性对人不言而喻,我国目前对生命权的保障还存在不足,即现行的死刑立即执行交付期过短,既不利于避免冤假错案,又不利于尊重和保障人权,如今废除死刑在立法不能明确的情形下,如何最大程度上限制死刑已经成为法学界的普遍共识,怎样在穷尽立法控制(缩减死刑罪名、死刑复核程序)之外,更能体现对死刑适用的慎重?死刑犯的执行程序是另一条途径,因此本文在借鉴国外对生命权之保障的前提下,从生命权是人权的基石、我国死刑交付期问题的提出、国外死刑交付期限之考察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2019-04-30

  • 论胎儿生命权、健康权的民法救济失当问题
    民法领域对胎儿生命权、健康权的保护却极为薄弱,司法救济途径不足、救济力度不够。为彰显以人为本的法治文明,有必要在立法层面对胎儿的民事主体地位问题有所作为,即使在现有民法框架内,也可以通过调整流产及死胎的精神损害赔偿尺度,策略性地解决部分问题。关键词 胎儿 生命权 健康权 民事权利 精神损害赔偿作者简介:徐志宏,浙江合创律师事务所。中图分类号:D923                                                      

    法制与社会 2019年9期2019-04-20

  • 论虐待、杀害自养动物的刑法规制
    为体现出对人类生命权的蔑视,具有极强的潜在社会危害性。基于此衡量,应将虐待、杀害自养动物入刑,作为全面细化动物保护的基础步骤,为将来形成动物保护体系奠定条件。关键词:陪伴动物;超财产属性;生命权;动物当前中国未实施《动物保护法》,以动物保护为目的法律规定数量不多,不足以从法律层面上支撑民众普遍的动物保护诉求。如刑法仅对野生动物保护做了规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大众对动物的伦理态度发生改变,人们开始意识到不仅存在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必要性,而且存在对特定非野生动

    山东青年 2019年11期2019-01-22

  • 宪法视野下我国生命权的研究
    意识不断增强,生命权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并在渐渐的开始成为宪法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完法中虽然还尚未对这一权利做出明确规定,但是在宪法视野下对其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般说来,在宪法视野下论及生命权时,需要着重关注死刑、安乐死和自杀等几个有争议的问题,因此,本文从生命权的相关理论和这几个重点问题出发,在宪法视野下对我国于生命权进行研究。关键词 生命权 死刑 安乐死 自杀中图分类号;D9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

    法制与社会 2018年24期2018-12-05

  • 宪法何以捍卫人的价值与尊严
    韩大元教授的《生命权的宪法逻辑》对生命权的基本范畴、类型及有代表性的判例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并深入探讨了几个热点的生命权问题,并提出了宪法在调整上述的生命权问题时所应发挥的作用,作者所提出的观点推进了我国对于生命权问题研究的进程,对当下中国社会的宪法适用及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关键词:宪法;生命权;价值;尊严纵观整本书,韩教授先以“导言 宪法学为什么要关注生命权问题”[1]引入人的生命权对于宪法的意义,即如作者所述“从本质上讲,宪法体制或宪法学以

    世界家苑 2018年3期2018-04-27

  • 关于“洞穴奇案”的法理思考
    决方法。同时就生命权问题,剖析该案对我国法律建设的启示。关键词:洞穴奇案;法律与道德;生命权;紧急避险“洞穴奇案”是当代著名法哲学大师富勒提出的假想案例,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法律虚构案例,也是西方法学院学生必读的文本。一、关于生命及生命权问题(一)生命价值的探讨在“洞穴奇案”的有关讨论中,很多人就生命是否适用比例原则产生了争议,即在洞穴的绝境之中,牺牲一个人的生命而换取四个人的存活是可以理解的。这种理论乍一看是有道理的,但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魅力中国 2018年36期2018-03-22

  • 从罗伊堕胎案看中国的堕胎制度
    制度;堕胎权;生命权中图分类号:D9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7)32-0188-02作者简介:王建霞(1990-),女,汉族,河北邯郸人,华北理工大学人文法律学院,2016级法律硕士研究生。从罗伊堕胎案我们将会看到妇女对自由的强烈追求,也看到国家对生命的尊重。在自由权与生命权相冲突的时候,联邦最高法院给出了可谓是美国甚至是世界司法史最经典的判决。这个历史性的判决至今对各国都有着巨大的影响。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权利的

    法制博览 2017年11期2018-03-02

  • 论儒家思想与生命权
    的首要人权就是生命权。论文从原典文本的角度系统梳理了儒家“生命权”的原典依据及其论证,如孔子“问人不问马”;孔孟荀关于以民为本、尊重人的生命,反对政治或战争中草菅人命等。其次,在此基础之上对前述原典论证进行反思,进而理解儒家“生命权”话语。 关键词:儒家思想;生命权;原典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11-0040-04 儒家与人权之关系作为传统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1980年代以来,主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11期2018-02-14

  • 试论生命权的几个问题
    摘要:生命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具有与其他基本权利不同的特点,即一经侵犯永久丧失,无法恢复。这意味着,生命权丧失的同时,主体资格也随之丧失,那么,生命权的权利主体与权利内容融为一体共同消失,这便造成生命权无法被转让。生命权涉及人的尊严问题,是不可放弃的。当今社会,关乎生命权的问题数不胜数却又不可避免。本文就生命权的价值、是否可转让或放弃等问题作出了一定的分析判断。关键词:生命权;特殊性;价值判断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

    法制博览 2017年12期2018-02-11

  • 安乐死的哲理思辨与未来展望
    词: 安乐死;生命权;日韩;立法中图分类号: D92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7)06-0075-05一、问题的提出2018年2月起,韩国将试行保证临终病人可以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的《安乐死(Well-dying)法》,《安乐死法》中规定,在为临终患者执行安乐死时,必需材料有《事前维持生命医疗意向书》和《维持生命医疗计划书》等①。安乐死(Euthanasia)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让病人无痛苦地死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6期2018-01-30

  • 宪法学视角下我国生命权基础理论问题研究
    具体内容来看,生命权无疑在何时何地都是首要人权。当前,我国关于生命权基本问题的研究视角主要存在于公法和私法两个层面,前者如宪法、刑法、诉讼法等领域关于生命权的探讨,后者如民法、劳动法等领域关于生命权的探讨。当下学者关于生命权基础理论的探讨已经出现了由私法研究向公法研究转向的趋势,近年来宪法学界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了此问题探讨的阵营。一、生命权的权利定位:由一般权利向基本权利的转向“生命权是首要人权”,这一看似不证自明的真理已在社会中达成了广泛共识,但关于此命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3期2018-01-01

  • 生命科学与政治学交叉研究的三个路径
    ;身体—国家;生命权;个体行为学;生物政治学中图分类号:D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099(2017)03-0045-04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shb.2017.03.07由于对“(Biopolitics)”一词中bio词根的不同理解,biopolitics有多种译法,有译为生物政治学、生态政治学等。因为古希腊bio的意义更偏重于生命,所以这里译为生命政治学。将生物学进展应用于政治学研究,从生物学角度对政治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10-21

  • 堕胎问题的理论与现实
    儿的道德地位与生命权,采取温和的,有区别的政策。我国目前的堕胎政策还有较大的调整余地。關键词:堕胎;自由权;生命权;限制堕胎问题是近20年来在西方社会引起激烈争论的社会问题之一,也是方兴未艾的应用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我们知道,流产可分为自然流产与人工流产。如果说前者是一个正常的生物学现象,那么作为后者的人工流产(堕胎)则是一种人为的现象,它可以出自于医学上的原因,这就是治疗性的人工流产,比如由于母亲的身体不适合妊娠,或是胚胎本身有严重遗传性疾病

    山东青年 2017年4期2017-09-26

  • “教唆”及其关联“帮助自杀”和“见危不救”入罪研究
    异。从对被害人生命权的平等保护角度出发,完全可以且应归入故意杀人罪。而受托杀人、谋杀、毒杀、义愤杀人,也不过是在犯罪情节(包括犯罪手段)上相对特殊,本质上亦属于故意杀人的行为,在逻辑上同样没有必要规定为独立的罪名。关键词 教唆 帮助自杀罪 见危不救罪 生命权 平等保护作者简介:段孝刚,福建省委党校法学部。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9.092一、教唆、帮助自杀行为入罪分析

    法制与社会 2017年25期2017-09-14

  • 堕胎问题的视角转换
    的本体论地位到生命权的本质含义,从单方面的权利诉求的矛盾对立到堕胎涉及的主体间关系与权利义务的探讨。本文将从一个具体而典型的选择情境(病儿的堕胎问题)引入,总结分析在这种情境下,几种主要观点之间的理论交锋,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理论为实践选择提供辩护。在此分析基础上,笔者还将从ELSI的研究视角提出自己的观点。关键词 生命伦理学 堕胎 生命权 女性主义 关怀伦理学作者简介:王甜,华中科技大学。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

    法制与社会 2017年25期2017-09-14

  • 紧急避险与生命权保护问题研究
    的案例,其中和生命权相关的案件同样数量很多。由于对紧急避险中的一些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不同的观点,造成对因紧急避险引发的生命权保护问题在处理上存在种种问题。紧急避险中的生命权保护问题,更多的涉及到了对生命价值的探讨和比较,因此,本文认为应结合避险限度等因素对紧急避险中的杀人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国外的相关规定,加深对紧急避险中的生命权保护问题的认识。关键词 紧急避险 生命权 保护作者简介:董文哲,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刑法学;刘鹏,中国刑事警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1期2017-05-04

  • 从罗伊诉韦德案中探寻中国非治疗性堕胎问题的解决思路
    择权 隐私权 生命权 家庭自治权作者简介:秦鸿璟,中国政法大学。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3.171自2013年《印度时报》报道了一篇名为《Free abortion move opens up sharp debate in China》(中国免费堕胎惹争议)的文章之后,在中国国内关于非治疗性堕胎问题的讨论一时高涨而起。中国是否应当开放堕胎,在司法层面是否放开堕胎,都

    法制与社会 2017年8期2017-04-07

  • 浅析受害人近亲属缺位的侵权死亡赔偿
    摘 要 因侵害生命权而发生的死亡赔偿问题一直以来备受立法、司法和理论界的关注,并且我国在有关死亡赔偿的规定中仍有某些空白之处值得学者们去研究,本文就侵权死亡赔偿中,受害人近亲属缺位特殊情况下,结合死亡赔偿的相关理论与司法实践,分为四个部分进行探讨,对我国相关制度提出建议,以促进我国有关死亡赔偿制度的完善。关键词 死亡赔偿 生命权 侵权作者简介:裴旭,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民商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中图分类号:D923.7 文献标识码:A DOI:

    法制与社会 2017年7期2017-03-27

  • 人文精神视野下的胎儿伤害研究
    “人”的权利。生命权和健康权是“人”最基本的权利,保护“人”的权利,必须保护“人”的每一个阶段的权利,包括“人”生命之起源——胎儿。胎儿是潜在的社会人,仍享有生命权和健康权。?目前,我国刑法对于"胎儿”的保护,是通过将对胎儿的伤害视为对母亲的伤害,再依据刑法第234条认定为故意伤害罪。近年来,胎儿伤害的案例增加,伤害方式及伤害结果呈现出多样化,上述作法已经不能规制胎儿伤害行为,并且也没有切实保护胎儿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承认胎儿的生命权和健

    理论观察 2017年1期2017-03-15

  • 生命权的宪法保障
    圣的权利,保障生命权是人类发展的基石。由于生命权的重要性,所以在宪法中应当规定对生命权的保障。文章介绍了生命权宪法保障的含义,并且阐述了生命权宪法保障的必要性。同时对于完善我国生命权的宪法保障提出了一些浅显的建议。关键词:生命权;宪法;保障中图分类号:D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02-0282-01一、生命权宪法保障的含义宪法对于生命权的保障是法律中最高层次保障。从某种程度上说,保障生命权不受公权力的侵犯,是宪法存在的价

    法制博览 2017年1期2017-02-14

  • 我国生命权宪法保障的现实路径探析
    )法学研究我国生命权宪法保障的现实路径探析周敬敏(中国政法大学,北京 100088)主持人:潘晶安从当前生命权保障的现状来看,我国有必要构建有效的生命权宪法保障体系,赋予生命权应有的宪法保障地位。在指导思路方面,应提倡坚持伦理、哲学和法理并行的保障基础,确立由个人自由到国家义务的保障模式,坚持平等对待与倾斜保护的原则。在具体措施方面,修改文本规定,由未列举权利向明示权利转变;引入司法机制,由权利宣告向有效救济转变;协调法律体系,由依宪解释向加强配套立法转变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7年3期2017-01-24

  • 宋代女性的人身权初探
    的体现,主要是生命权得到保障、受教育权有所提高、离婚再嫁权得到支持,这对今后女子地位的提高以及权益的保护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关键词:宋代女性;生命权;受教育权;离婚再嫁权在中国古代漫长的社会中,“男尊女卑”的思想贯穿始终,“三从四德”成为各朝代妇女行为的基本规范。在宋代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女性在法律上的地位又有了独特的地位。法律中有了明确妇女权利的条文,其中人身权问题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最能体现妇女地位的一项权利,包括生命权、受教育权、离婚再

    商 2016年22期2016-07-08

  • 安乐死的理论正当性探讨与立法构想
    乐死;正当性;生命权;理性立法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20-0304-01作者简介:徐川涵(1992-),女,汉族,云南楚雄人,中国政法大学,2015级法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法。1986年6月,夏某儿子王某为减轻母亲病痛而要求主治医师蒲某为其母注射冬眠灵,后夏某死亡。蒲某和王某被以故意杀人罪起诉,法院判决人两人故意剥夺夏某生命,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且用药量属正常范围,不是造成夏某

    法制博览 2016年7期2016-05-14

  • 洞穴奇案之新探
    ;契约;正义;生命权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53-01一、实质上的公平——掷骰子=公平?掷骰子来决定人的生死,真的公平么?很多法官曾不止一次的提到,掷骰子决定由谁来喂食大家是一种公平的方式。事实真的如此么?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我们面对过无数的灾难,灾难威胁到的不仅仅是一两个人,而是我们全体人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有这个责任和勇气,去面对它、抗衡它。同样,作为与世隔绝的探险者这个集体,当他们面临

    人间 2016年5期2016-05-14

  • “体外受精胚胎”法律属性误判与修正
    体外受精胚胎”生命权和财产权的多元属性,明确体外受精胚胎争议不同情形的适用规则,进而制定更为详尽的《人工生殖法》,以应对“体外受精胚胎”可能产生的各种法律及伦理风险。[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生命权;财产权伴随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按照我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的规定,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授精”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两类。依据我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的规定,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及其各种衍生技术是指从女性

    法制与经济·上旬刊 2016年2期2016-03-22

  • 论留守儿童的生命权保护
    摘要]留守儿童生命权具体表现为独立生存权、自身尊严权、个体发展权;留守儿童生命权保护的必要性一方面在于其生命权具有唯一性、根本性,是充分享有其他权利的前提;另一方面在于社会客观现实的紧迫,严重威胁着留守儿童的生命健康。因而,对于留守儿童的生命权保护应该是首要的、全面的,探索的保护措施应该是有效的、可行的,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确保良法善治的实现。[关键词]留守儿童;生命权;法治保障一、留守儿童生命权保护之迫切需要(一)留守儿童生命权保护的根本性生命权的根

    法制与经济·上旬刊 2016年2期2016-03-22

  • 死刑研究“现代化范式”之反思——由刑法修正案九减少死刑罪名说起
    、“死刑与公民生命权冲突”论、“死刑弱威慑力”论。历史规律论基于单线进化的刑罚发展史观,更多的是一种不可证伪的信念,而非科学理论;人权冲突论基于具有浓厚基督教色彩的个人主义权利话语,难以有效解释中国死刑问题;弱威慑力论引介西方实证研究成果作为论据,缺乏针对性与说服力。这种非语境化的“现代化范式”掩盖了刑罚制度赖以存在的文化、观念、心理的高度复杂性与歧异性。只有摒弃这种教条化倾向,将死刑置于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予以考察,才能对死刑何以存在与应否废除获致整全

    学术交流 2016年3期2016-03-01

  • 安乐死的理论正当性探讨与立法构想
    乐死;正当性;生命权;理性立法1986年6月,夏某儿子王某为减轻母亲病痛而要求主治医师蒲某为其母注射冬眠灵,后夏某死亡。蒲某和王某被以故意杀人罪起诉,法院判决人两人故意剥夺夏某生命,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且用药量属正常范围,不是造成夏某死亡的直接原因,不构成犯罪。19年后,王某癌细胞扩散住院治疗,同样要求为自己实施“安乐死”,结果被医院以法律无明确规定拒绝。笔者此文仅从逻辑和价值角度分析安乐死本身的性质,理论上的正当与否与实际是否施行是两个层面的问题。

    法制博览 2016年20期2016-02-01

  • 论我国紧急避险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进而导致各国对生命权的避险行为规定不同。要探讨涉及生命权的紧急避险,首先应当了解紧急避险的制度背景,并结合不同国家规定,对我国紧急避险制度提供有益借鉴。关键词:紧急避险;生命权;期待可能性紧急避险从创立到成熟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期间因为不同国家、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不同而形成了具有各自特点的紧急避险制度。从外观上看,紧急避险的许多方面都与犯罪行为特征相吻合,然而紧急避险并未被当作犯罪行为处理,在探讨紧急避险具体问题之前,我们应当先了解其正当化的理论

    速读·中旬 2016年1期2016-01-20

  • 无可争议的判决
    不可倒退性以及生命权的内在实质要求上看,本案的判决当是无争议的,即四被告应当被判处死刑。[关键词]法律价值;正义价值;生命权洞穴奇案,是美国20世纪法理学大家富勒教授1949年在《哈佛法学评论》上发表的假想公案。洞穴奇案的“奇”在于,它将我们置于特殊客观环境下法律与伦理的困境之中,将原本清晰明了的法律适用问题,扩张至人类道德关照的模糊地带,令人左右为难。然而,“令人为难”素来是历史名案的共同特点,1842年美国诉霍尔姆斯案有之,1884年女王诉杜德利与斯蒂

    法制与经济·上旬刊 2015年5期2015-10-21

  • 安乐死的法理学思考
    乐死;法理学;生命权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20-0267-01作者简介:牛鹤雯(1990-),女,汉族,吉林长春人,长春理工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法理学。死亡,是人类不可回避的话题,是人最终要经历的过程。尽管我们恐惧死亡,但我们也要面对死亡,因此,如何体面地死去也越来越多的受到公众的关注。死亡是无可避免的,但在临终之前,人们也有获得足够的关怀的权利,对临终病人来说,其基本的权益、尊严等也要得到必要的保障

    法制博览 2015年7期2015-08-05

  • 生命权的角度看某市富豪案
    虽然后世也有对生命权等人权不同的解释但都是基于这一时期所形成权利的一种补充,每个人的生命都应当受到充分的尊重与保护,除了由于法律上的正当原因,没有人可以私自剥夺他人的生命,发生在某的案件,章某出于保护自己生命的需要,在受到他人的胁迫的情况下,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不具有正当性,违背了道德和法律上的规定,应当受到处罚。关键词:生命权;平等性;人权;现行法律2015年11月10日犯罪嫌疑人刘某等三人在某市的一所小区内,将某富豪章某绑架,威逼章某将按摩店女工希某以

    商 2015年45期2015-05-30

  • 近代中国堕胎罪法律移植失败原因探讨
    权理论对于胎儿生命权的保护。同时其存在也基于政府鼓励生育、遏制老龄化的现实需要。而基于妇女生育自由的堕胎权也同样得到女权主义者支持。中国在清末刑法改革中引入了堕胎罪,但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其中既存在缺乏理论基础的因素,又存在社会经济落后的原因。在新中国成立后,基于历史因素与政策原因导致了堕胎罪的废止。近代以来堕胎罪的法律移植彻底失败,但其包含的人权观仍应被当今中国所接受。关键词:堕胎罪;生育权;生命权;计划生育堕胎是犯罪还是妇女应被尊重的自由意志,这在西方一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5期2015-03-26

  • “见死不救”的民事责任研究
    ”;侵权责任;生命权;健康权“见死不救”,对于一般人来说常表现为道德概念,很少有人注意到其法律意义。因为一般是把它看作普通人之间的危难救助义务,而对此义务目前并无明确的法律规定。关于“见死不救”法制化的研究也不能避免道德价值与法律价值的思辨。支持“见死不救”法制化的学者认为,当道德约束已经力不从心,法律的介入就是理性的选择;反对者则担忧道德“泛法律化”的负作用可能导致正义感减弱,不利于鼓励见义勇为。一切围绕道德与法律的论证都难以获得实质性的胜利。道德是人类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1期2015-02-22

  • 安乐死的除罪化研究
    乐死;除罪化;生命权;法理;伦理中图分类号:D914“死生亦大矣”这句话道出了中国人对待生死问题的基本态度。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产生了极其丰富的生死观。现代哲学的生存论转向,表明人类已经从单纯的活着转向追求美好生活。死作为生的一部分,追求“好死”也是美好生存的一种模式。安乐死是人对死亡理性认识的结果。安乐死的可入罪性导致了实施安乐死的可罚性,从而制约安乐死理论的发展。安乐死的除罪化,可使安乐死逐步走向科学化和伦理化,保障公民自由选择生死的意愿。一、

    法制博览 2015年21期2015-02-06

  • 论连体人的法律人格及保护
    人;法律人格;生命权一、连体人法律人格定位的客观标准判断连体人的法律人格的标准有三个:第一,独立的意志;第二,独立的人脑;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能力。只有当连体人的个体均符合这三个标准时,我们才能认为连体人的个体均享有独立的法律人格。第一,连体人的个体各自拥有独立的人脑,不管连体人呈现出怎样的物理形态,身体的表现形式怎样,只要连体人的个体拥有个子完全独立的人脑,能够进行独立思考、行为受各自大脑支配,那么这个连体人的个体就能算具有独立的人格。我们在看待连体人的问

    法制博览 2015年15期2015-02-06

  • 生命权的规范分析及保护
    266071)生命权的规范分析及保护杨馨梅(青岛大学法学院,山东青岛266071)生命权是人之一切权利的逻辑起点,是所有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权在我国宪法中是一项隐含的权利,相较于生命权入宪的一致呼声,学界对于生命权的内容尚未形成统一意见,广义的生命权和狭义的生命权划分实质上模糊了其核心内涵。广义生命权的本质是将生命权和生存权融为一体,这不利于对两个权利的保护。学界在强调生命权重要性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国家保护生命权的义务,很容易导致生命权华而不实的收场。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4年9期2014-04-06

  • 生命权的宪法学反思
    王 瑞纵观生命权的历史,它经历了由政治思想到政治宣言再到法律规范的规范化过程,以及由一国向多国,各区域和世界发展的全球化过程。尊重生命诚为现代民主法治国家施政之基本指标,将之落实于宪法并保障之早已蔚为潮流。截止2010年4月底,在联合国192个会员国中,共有161个国家的宪法以各种方式规定了生命权,占主权国家总数的84%。反观中国,作为公民权利保障书的宪法却对此讳莫如深,这并非仅仅只是一种遗憾,更是折射出我们在人权保障方面的重大缺陷。人类最重要的生命权价值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8期2013-08-15

  • 关于生命权位阶的确定性
    许 娟关于生命权位阶的确定性许 娟生命权位阶反映生命权与其他权利在效力上的高低、功能上的强弱以及价值上的轻重关系。生命权位阶在非整体的不确定性和整体的确定性之间呈现出多维样式,很难有一个普适性的标准,为捍卫生命权的整体确定性,不能想当然凭借生命权推定出其他权利,否则生命权优先性将会被质疑和滥用。在区分生命权生命权保护的基础上,在中国生命权诉求尚不具备整体确定性的情势下,生命权从消极防御体系走向积极保护的策略是大势所趋。在生命权利体系中,应当避免诸多权利话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2期2012-03-19

  • 我国生命权制度的构建及其立法完善
    伟 江伟松我国生命权制度的构建及其立法完善谢雄伟 江伟松生命权是人类享有的最基本、最根本的权利。一方面,非经合法程序,任何人的生命不受国家、其他人的非法剥夺;另一方面,国家和社会应尊重并保障生命的发展。在我国宪法中,生命权属于一项隐含权利,即没有明文规定,不符合生命权保障的需要。生命权的入宪不仅是由生命权的重要性与宪法的至上性所决定的,也是提高尊重生命权意识、培养尊重生命权的宪法文化的需要,更是履行国际义务的需要。同时,我国也亟须构建生命权的宪法救济机制。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期2011-03-20

  • 生命权的价值整合和规范建构
    30074)论生命权的价值整合和规范建构许娟(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关怀、维护、扩大和发展生命权价值已成为整个社会追求的价值目标,应当通过宪法确认并保护。但宪法规定的生命权一般条款,在法律生活里,要靠“具体的做法”才能维护人的生命权利。当肯定宪法生命权保护的主观价值,在于生命权自由价值;但在我国现有制度框架内,无法发挥宪法生命权自由价值的客观功能,不具有请求权的宪法生命权不可能通过司法扩张社会权利,更不能直接从生命权价值中推导出其他权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2期201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