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

  • 危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急诊手术治疗体会
    脏病;先天性;危重病;急诊手术【中图分类号】R5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3--01在先天性心脏病的自然病程中,部分患儿因为心脏畸形复杂可导致严重低氧血症或者因心内大量分流导致重症肺炎、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喂养困难或者因其他原因使患儿病情处于急危重状态,如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将很快死亡。本文报告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治疗的32例危重先心病患儿外科急诊手术的结果和经验体会。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3期2022-03-21

  • 危重患者的护理常规、技术规范及应急方案
    变化。关键词:危重病人 护理常规技术规范应急方案【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2-01危重病人的病情严重随时可能变化,如果抢救及时,护理得当,病人可能转危为安,反之,即可发生生命危险。因此对危重病人的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而严肃的工作。一、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1. 危重患者的基础常规护理。危重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立即将其安置在抢救室并平移至床上,给予舒适的卧位。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测量生命体征,必要时心电监护及留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2期2022-02-25

  •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明显提高。小儿危重病病情不仅复杂难办而且病情速度发展极快,为了防止病情厌恶,就应该对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准确把握最佳的治疗时机,从而对患儿进行有效的治疗,保障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如若不然,不仅会对患儿的有效诊治产生不利影响,更甚者还会造成患儿的死亡。儿科在对小儿危重病患儿进行护理时常常采用的是常规的护理方法,该种护理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儿的康复,但是护理效果不理想。而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则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小儿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19期2021-08-14

  • 鼻肠管肠内营养在危重病患者中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肠内营养运用在危重病患者中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ICU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接诊的40例危重病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肠外营养治疗+肠外营养常规护理)、实验组(20例,鼻肠管肠内营养治疗+肠内营养护理),比较两组的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水平、预后评分、住ICU時间。结果 (1)组间干预前ALB水平、预后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且预后评分低于对照组,P【关键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29期2020-12-14

  • 55例产科危重病临床治疗探讨
    0000)产科危重病包括妊娠期出血、胎膜早破、早产、产科急性腹痛性疾病、妊娠期合并症、产时并发症、产后出血、产褥期并发症等等[1]。加强产前与产后监护和治疗,特别是观察治疗后产妇的生命体征是重中之重,防治产科危重病是产科医护人员的重要任务。我医院在抢救护理产科危重病妇产科患者时已有一定的经验与心得,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改善不足和提高妇产科产科危重病的抢救率,对55例妇产科产科危重病的抢救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调查商

    今日健康 2020年2期2020-12-04

  • 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生命意义感的现象学研究
    ,慢性阻塞性;危重病;生命意义感;定性研究[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5532(2020)06-0734-04doi:10.11712/jms.2096-5532.2020.56.14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网络出版]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7.1517.R.20200708.1535.006.html;[ABSTRACT] Object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6期2020-11-16

  • 怎样做好院前急救的搬运和转运工作
    急救一般是指急危重病人进入医院的ICU病房以前,在危重患者转运的路途中以及事故发生现场的紧急医疗救护。也可以认为医护人员需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把最精确有效的医疗救治器械带到危重病人的身边,在事发现场给危重病人实施急救和干预,这些急救工作非常有利于ICU病房后期的治疗,也保障了危重病人的各項身体指标处于健康稳定的状态,从而使得危重病人在抵达医院的时候可以直接转入相关科室或重症监护病房。1  院前急救的重要性一般来说,院前急救转运方法是否正确会直接影响到危重患者

    康颐 2020年15期2020-11-10

  • 急诊床旁重症超声检查应用于EICU危重病诊治的价值分析
    查用于EICU危重病患者临床诊治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10~2019.6收治的126例病患,遵照随机原则分为甲、乙组,分别给予常规B超检查、急诊床旁重症超声检查,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检查时间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甲、乙组诊断准确率依次为71.43%、95.24%,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急诊EICU;危重病;常规B超检查;床旁重症超声检查;价值评估【中图分类号】R876.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4-12-24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4期2020-04-21

  • 一款危重患者血糖调控胰岛素调节应用软件的开发
    ] 应用软件;危重病;血糖;电子胰岛素调节方案[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0)34-0149-05[Abstract] Objective To design an application software for blood glucose regulation and insulin adjustment in patients with critical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34期2020-03-08

  • 成人危重症患者客观疼痛评估的研究进展
    词】 成年人;危重病;疼痛;疼痛测定【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8-294-01疼痛是危重症患者的主要应激源,也是患者最常见的主诉之一。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ASP)将疼痛定义为“与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有关的感觉上不愉快的体验”。研究发现,常规的医疗护理操作均会给ICU患者带来疼痛感受。疼痛及其应激反应会给机体带来伤害,处理不及时还会给ICU患者带来持续的生理、心理层面的负面影响[1]。1 成人危重症患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8期2019-10-30

  • 超声心排血量监测指导低排高阻危重病人治疗的价值
    )指导低排高阻危重病人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入住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重症医学科的低排高阻病人82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仅根据临床常规监测进行经验性治疗,观察组42例则根据常规监测及动态监测USCOM指标对病人进行精准化治疗。常规监测指标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乳酸(Lac)、氧合指数(OI)、中心静脉压(CVP)、脑钠肽(BNP);USCOM指标包括心排血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4期2019-09-10

  • 添加益生菌的早期肠内营养鼻饲治疗对危重病患者营养状况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营养鼻饲治疗对危重病患者营养状况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8年6月住院治疗的危重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留置胃管鼻饲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组患者再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630 mg研磨水化鼻饲管注入,2 次/d,连用14 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营养状况[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肠黏膜屏障指标[血清D-乳酸及前降钙素(PCT)]及胃肠道并发症的变化。 结果 治疗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8期2019-05-15

  • 对CRRT在危重病治疗中的分析
    析了CRRT在危重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和治疗方法。关键词CRRT;危重病;治疗持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指血液经床边过滤后,血液在体外经过长时间的净化,以取代受损的肾脏的过程。这种方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肾脏的功能,并且可以保持身体的水、电解质平衡,溶质清除率较高,同时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帮助危重患者能够持久稳定内部环境,有利于下一个治疗的患者。持续的肾脏替代序法包括连续动静脉和静态静脉血液过滤(CAVH,CVVH)、持续动静脉和静脉血透析(CAVD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0期2018-12-11

  •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方法探讨
    观察组应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评分后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照组采用正常危重護理。结果:经过观察,APACHEⅡ不同分数段危重病患儿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10分时,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率随着分值的增加而增加,其中APCHEⅡ分值>30分时,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00%。结论:在儿科护理中采取小儿危重病房护理评分法,能够使医护人员准确掌握患儿病情,采取及时准确的救护,对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小儿;危重病;护理;APCHE;Ⅱ评分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11期2018-11-26

  • 急诊内科危重症患者血脂水平与疾病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究急诊危重病患者血脂水平与危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内科危重病患者10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时间选取为2015年8月-2018年5月,根据其28d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50例)和存活组(50例),对其血脂、血糖、血常规、急诊诊断等指标进行分析,并采用APACHEⅡ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心理健康Ⅱ评分)评价其机体健康情况,分析其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存活组危重病患者的LDL、HDL、TC等血脂水平低于死亡组,而其TG水平以及APA

    健康大视野 2018年8期2018-10-20

  • 基于物联网的危重病人体征监测报警系统设计
    国医学领域中,危重病人是临床医学最需关注的病人,为了给病人赢取时间和条件,在医学设备上应加强管理[1]。目前,危重病医学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医院有关这方面的设备并不完全,为此如何解决危重病人体征出现的异常状况,成为了医学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对病人体征进行监测与报警可有效解决该问题,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2]。有学者提出在神经网络结构下对体征进行监测与报警,该方法可通过对病人进行以往病史中体征数据的提取,与现有的临床诊断相融合,可获取一组变量,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8年9期2018-09-19

  • 危重患者血糖波动对肾脏功能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P[关键词] 危重病;血糖波动;肾脏功能;相关性[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8)31-0016-04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ffects of blood glucose fluctuations on renal func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TANG Zhiyun CHEN MinhuaDepartm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31期2018-02-20

  • 急诊危重病患者血脂水平与危重程度和预后相关性分析*
    往面对各种各样危重病患者,由于其发病、致伤原因复杂多样,预后较差、病死率极高,因此,危重病患者的抢救治疗工作始终是急诊医生面临的重大临床救治任务。有研究显示,危重病患者除本身疾病之外还存在着应激反应,机体各方面代谢水平可能会异常[1-4],其中血脂在这部分患者中的代谢变化引起了诸多研究者的关注。作为三大代谢的重要部分,血脂的代谢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危重病患者目前的身体代谢状态以及病理代谢状态,这对于急诊医生准确判断其病情及预后有着极大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检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年2期2018-01-30

  •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效果分析
    马静波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效果分析马静波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8月—2017年8月入我院并接受治疗的64例小儿危重病患儿,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2例。全部患儿均实施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常规组在此基础之上接受常规化护理,而研究组则按照评分结果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指导。结果两组经过护理后,小儿危重评分均有所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常规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26期2017-12-14

  •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研究
    目的 探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危重病患儿9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危重护理,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危重病护理评分法进行干预。护理2周后,对比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中重病护理评分80分者8例。护理后,评分80分的患儿(12.50%)。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7.78%,显著高于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9期2017-05-12

  • 儿科急诊潜在危重病的早期识别与管理
    3--01潜在危重病的概念是我国率先提出的,早在2004年我国的楼滨城教授就提出了这一理念,这种理念是针对很多没有表面特定的某一个器官明显的衰竭表现,但是若不能及时的被关于以及治疗会使得病情集聚发展甚至直接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急诊是出现危重病请最多的一个科室,其中儿童急诊的潜在危重病的发生几率要远比成年更大,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目前的儿科医疗资源较为紧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儿童并不善于表达甚至很多低龄儿童根本没有办法进行表达,因此无法对自身目前的情况向医生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3期2017-04-19

  • 提升神经外科危重病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效果
    0提升神经外科危重病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效果王 娟遂宁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四川省遂宁市 629000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及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护理安全指标不仅可以反映护理人员对危重病人的工作态度,还可以反映出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他们的管理水平。本文主要是对神经外科危重病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效果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希望经过这些实践,提升神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4期2017-03-23

  • 欢迎订阅《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订阅《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杂志《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杂志(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095-5561,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 21-1588/R)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公开出版物,本刊由沈阳军区总医院主管、主办,以国内外从事创伤与急危重病等相关学科的广大临床医师为主要读者和作者对象;以面向临床,突出实用,注重传播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最新研究进展及临床救治中难点、热点的争鸣讨论为重点;以促进和提高广大临床医生救治水平为办刊宗旨。本刊为APST来源期刊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7年3期2017-03-23

  • 影响ICU住院患者心搏骤停后综合征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P【关键词】 危重病; ICU患者; 心搏骤停后综合征; 心肺复苏术; 预后相关因素doi:10.14033/j.cnki.cfmr.2017.5.0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號 1674-6805(2017)05-0116-02心脏骤停后综合症(PCAS)是指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机体会发生一系列复杂、异常的病理生理改变,从而表现出来的多种不同征候群[1-2]。心脏骤停临床中可在短时间内导致患者死亡。随着社会对应急、急救事业的关注和现代急诊医学的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5期2017-03-16

  •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
    小儿护理中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11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患儿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还需根据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家长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家长满意度:观察组为98.18%,对照组为83.64%,对比有差异(P关键词:小儿护理;危重病;护理评分小儿危重病发病急,治疗难度大,病情凶险。其发病比较严

    医学信息 2017年2期2017-02-23

  •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研究
    蒋中杰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研究蒋中杰目的研究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危重病患儿,将74例患儿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其中,一组患儿实施常规危重护理(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比两组危重病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观察组危重病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且小儿危重病护理评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5期2017-01-28

  • 探讨危重病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和治疗对策
    】 目的 探讨危重病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和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65例危重病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 对其发病危险因素进行总结, 并给予2015年1月~2016年1月59例危重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观察效果。结果 休克、中枢系统衰竭、凝血功能异常以及既往消化道溃疡史为危重病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关键词】 危重病;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治疗DOI:10.14163/j.c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3期2016-12-26

  • 百无一是骨头汤
    好。但是术后或危重病人最需要的是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以纠正负氮平衡造成的组织蛋白分解和身体成分丢失。骨头汤中的蛋白质很少很少,不但与牛奶不可同日而语,甚至连豆浆也比不上。骨头汤中含有的能量主要来自脂肪,还多是饱和脂肪酸,不容易消化,非常不适合术后或危重病人虚弱的胃肠道。我最近遇到的一个病人,就是因为喝骨头汤发生了消化不良性腹泻,致使肠内营养支持无法正常进行。用骨头汤中的脂肪来提供能量,还不如喝点米粥呢。至于骨头汤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无法正常进食的病人而言

    饮食保健 2016年15期2016-09-27

  • 血液净化在危重症患儿中的应用研究
    换;血液滤过;危重病;儿童血液净化(blood purification,BP)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通过一定的净化装置,除去其中的某些致病物质,达到净化血液目的的一种治疗技术。近年来,BP技术迅速发展,已经从单纯的肾脏替代治疗扩展到多器官功能支持,与机械通气和全胃肠外营养并称为重症监护病房中最重要的治疗手段[1]。BP技术在成人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dys function syndrome,MODS)中已广泛使用,并

    重庆医学 2016年1期2016-06-14

  • 欢迎订阅《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订阅《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杂志《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杂志(ISSN 2095-5561 / CN 21-1588/R)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公开出版物,由沈阳军区总医院主管、主办,以国内外从事创伤与急危重病等相关学科的广大临床医师为主要读者和作者对象;以面向临床,突出实用,注重传播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最新研究进展及临床救治中难点、热点的争鸣讨论为重点;以促进和提高广大临床医师救治水平为办刊宗旨。本刊为ASPT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期刊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6年1期2016-03-24

  • 神经外科危重症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策略
    制。[关键词]危重病;神经症外科;感染;治疗结果doi:10.3969/j.issn.1007-3205.2016.05.010神经外科大部分危重患者在发病和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尤其容易诱发院内感染,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 感染较轻者将会影响治疗时间和治疗效果, 而感染严重者则有可能直接造成死亡。其中大部分患者进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eurosurgery intensive care unit,NICU), 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并进行深度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5期2016-03-06

  • 危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的肾脏替代治疗进展
    述。【关键词】危重病;急性肾损伤;肾脏替代治疗刘晨溪,王强.危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的肾脏替代治疗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4):489-492.[www.chinagp.net]Liu CX,Wang Q. Advances in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for critical ill patients with acute kidney injury[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

    中国全科医学 2016年4期2016-01-31

  • 急诊抢救老年危重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和预防
    急诊抢救老年危重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王瑞烈吴思翼1黄发贵梁昌强陆元兰周满红2(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贵州遵义563003)摘要〔〕目的讨论老年危重病死亡患者在急诊抢救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随机在该院中选择进行急诊抢救的老年危重病死亡患者60例,患者死亡时间在实施手术后48 h以内,回顾性分析所有死亡患者,做相应回归分析,并明确患者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在确定危险因素情况下制定相应预防措施,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结果半数以上急诊患者为外伤前来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8期2015-12-30

  • 降钙素原在重症监护患者细菌感染的预后价值
    〔〕降钙素原;危重病;细菌感染;APACHEⅡ;预后中图分类号〔〕R37〔文献标识码〕A〔第一作者:牛毅(1969-),男,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危重症医学研究。细菌感染性疾病是重症患者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但严重感染患者病死率高、病情进展快,是其重要的死亡原因〔1〕。虽然优化抗生素 使用以及各种支持手段在临床不断开展,严重感染患者的发生率、病死率仍居高不下〔2〕,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高达30%~70%〔3〕,重要原因之一是对其不能及时有效地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8期2015-12-30

  • N-末端脑钠肽前体对ICU老年危重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体对ICU老年危重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刘晶晶杨明施袁洪(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ICU,湖南长沙410013)摘要〔〕目的评价ICU老年危重病人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42例年龄>60岁患者,在患者入ICU的24 h内检测血浆NT-proBNP浓度,同时记录相关生理指标,随访患者入ICU 28 d内的生存状况,并根据以上数据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水平NT-pr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1期2015-12-25

  • 百无一是骨头汤
    用于术后病人或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骨头汤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脂肪,还有少量氨基酸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普通人喝一喝,或用于烹调菜肴提味,倒也没什么不好。但是术后或危重病人最需要的是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以纠正负氮平衡造成的组织蛋白分解和身体成分丢失。骨头汤中的蛋白质很少很少,不但与牛奶不可同日而语,甚至连豆浆也比不上。骨头汤中含有的能量主要来自脂肪,还多是饱和脂肪酸,不容易消化,非常不适合术后或危重病人虚弱的胃肠道。我最近遇到的一个病人,就是因为喝骨头汤发生了消

    饮食科学 2015年10期2015-11-27

  • ICU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术的配合及术后护理
    讨。【关键词】危重病;气管切开术;术后护理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51例急诊ICU危重患者中,男42例,女9例,年龄为15~74岁,平均年龄(47±5.3)岁。病情:严重多发伤9例,脑卒中16例,重症颅脑损伤6例,慢性呼吸衰竭20例。原发病抢救无效死亡5例,抢救成功率为91.30%。2、护理配合手术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重要因素,患者配合程度对治疗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在施行气管切开术之前,对意识尚清醒的患者,给予必要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10期2015-10-21

  • 危重病相关性皮质醇不足的研究进展
    535000)危重病相关性皮质醇不足的研究进展曾德福※(综述),梁大胜(审校)(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广西 钦州 535000)危重病相关性皮质醇不足(critical illness-related corticosteroid insufficiency,CIRCI)又称危重症相关性皮质醇不足、危重症相关性皮质醇缺乏综合征、危重症相关的皮质醇功能不全、危重疾病相关的皮质类固醇激素不足等,是指危重病患者由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ypotha

    医学综述 2015年16期2015-02-09

  • 分析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
    分析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杨 莹目的总结分析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进行抢救的500例危重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观察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依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总结分析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患者的原发病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循环系统四个系统,生存组患者的年龄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因素为年龄,且存在慢性病史者的死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29期2015-01-27

  • APACHEⅡ评分在危重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0110)小儿危重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创伤,预后情况较差,而且损伤部位较多时常常会掩盖体征和症状。因此,对伤情进行合理评估在小儿危重病早期治疗与护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2]。为了加强对危重病患儿的管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临床[3-5]。笔者结合APACHEⅡ评分研究了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意义,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2009年7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危重病患儿80例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年6期2014-12-16

  • 213份危重病患者的护理记录单缺陷分析与对策
    流 沙,杨人懿危重病患者的护理记录,是护士在观察、诊疗护理危重病患者过程中护士工作质量具体化表现形式,是衡量护士工作责任心、技术水平和工作好坏的依据,要求护士在护理记录中客观反映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使之更好地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1]。本文就2012 年6 月~2013 年5 月我院213 份危重病患者的护理记录单中存在的缺陷问题进行统计与分析,并给予相应的对策,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出院病人的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单2

    西南军医 2014年6期2014-11-26

  •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研究
    孙淑英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研究孙淑英目的 探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作用。方法 200例小儿危重病患儿, 采用APACHEⅡ评分系统对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APACHEⅡ评分≤10的患者死亡率为2.0%, 并发症发生率为28.0%, APACHEⅡ评分>30分的患者死亡率为34.0%, 并发症发生率为98%, APACHEⅡ评分各分数段小儿危重病患儿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6期2014-09-04

  • 急诊抢救危重病182例临床分析
    徐欣急诊抢救危重病182例临床分析徐欣目的 探讨分析急诊抢救危重病发病年龄、疾病种类、死因分布。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间在本院进行急诊抢救的危重病患者182例,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归纳分析本组患者的发病年龄、疾病种类、死因分布。结果 本组患者共182例, 抢救成功162例, 死亡20例, 抢救成功率为89.0%;急救抢救危重病患者以60岁以上患者为主;心血管疾病、外伤、脑血管疾病占抢救疾病的前三位;急诊抢救危重病中死亡原因的前三位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2期2013-10-25

  • 64例ICU科危重病人镇静治疗的护理分析
    000ICU科危重病人的病情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能够使病人的病情恶化,危及其生命[1]。所以在对ICU科危重病人进行护理时,我们要谨慎、小心,尽量隔绝一切能够影响到病人病情的因素。对ICU科危重病人实施护理措施,可以确保病人能够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进行治疗,提高病人的治愈率。本文对该院ICU科危重病人镇静治疗护理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护理1.1 一般资料该院于2011年1—12月一年时间内收治的64例采用镇静治疗的ICU科危重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1期2013-08-15

  • 联合检测cTnT和NT-proBNP在危重病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200003)危重病患者的病死率仍很高,危重病患者的心肌损伤发生率可达15%~20%,而发生心肌损伤患者病死率高达40%[1]。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对危重病患者病情进行准确的判断,预测患者的死亡风险以及高效、准确地采取干预性措施,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病死率。肌钙蛋白T(cTnT)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是近年来提出的心脏标志物,能早期客观地反映心脏的病理变化及预后[2],同时在评价危重病患者的预后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联合检测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3年6期2013-08-06

  • 院前急救危重病人转运治疗的探讨
    150056)危重病人的转运治疗是急诊急救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危重病人的转运主要包括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和危重病人院间转运。其中危重病人的院间转运是因为其就诊的医院不具备病人治疗所需要的技术、设备需要转运到技术力量更好、设备更先进的医院去继续治疗,这是120急救工作中承担的主要任务之一[1]。由于院间转运的病人病情复杂,经常需要特殊的治疗措施、急救转运过程中环境条件的限制及急救转运制度的不完善等因素都会给转运工作带来困难,直接影响患者安全,甚至造成病人的病

    哈尔滨医药 2013年1期2013-04-08

  •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杂志征稿启事
    办的《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杂志(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5561;CN 21-1588/R)即将公开发行,为双月刊,大16开,80页。本杂志由业界知名专家领衔,以军内外从事创伤与急危重病等相关学科工作的广大临床高年资住院医生和主治医生以上人员为主要读者和作者对象,面向临床,突出实用,注重重点关注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的最新进展及临床救治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以促进和提高广大临床医生的救治水平,设有院士论坛、高端论坛、专题笔谈、论著、临床研究、经验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3年4期2013-02-20

  • 危重病非心源性心肌损伤的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100091)危重病非心源性心肌损伤在危重病前不存在,是随着危重病的发生而产生的。危重病患者非心源性心肌损伤发生率为15%~21%,病死率>40%[1]。由于危重患者的基础条件很差,一旦出现心肌损伤,就容易引起心功能衰竭,进而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因此,在危重病非心源性心肌损伤早期给予干预性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为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作用,笔者进行了危重病非心源性心肌损伤的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研究,以期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现报告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11期2012-01-23

  • 危重病患者血脂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100020)危重病患者病情危重,预后差、病死率高,对危重病患者的救治是医学的一个难点。处于应激反应状态下的危重病患者,其机体代谢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脂代谢的变化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1-3]的关注。脂代谢作为人体3大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糖、蛋白质代谢一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救治危重病患者的过程中,重视监测糖及蛋白质代谢的同时,应兼顾血脂代谢的变化,可能会达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1-2]。研究危重病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好地判断疾病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6期2011-06-12

  • 2010 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我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医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水平,经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批准,2010 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将于2010年5 月在美丽的大连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届时将有全国各地从事急救医疗和危重病救治的同道集聚一堂,相互交流中西医结合急危重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救治中的成果和经验。1.征文内容:①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急诊、危重症专业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②全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0年1期2010-02-09

  • 心肌酶检测对非心源性危重病的评估价值
    的研究非心源性危重病患者血清心肌酶学标记物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等的表达量;以APACHEⅡ评估体系和治疗结果为标准,分别探讨上述标记物在评估急诊监护病房的危重病患者病重程度及其预后的临床价值;初步探讨危重病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自2005年4月至12月间收住EICU的所有134例患者,根据APACHEⅡ评分结果(APACHEⅡ<10,10~25,>2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7年9期2007-11-22

  • 危重病患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治
    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最早临床线索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 对本科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危重病患者并发DIC的最早临床线索及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26例,治愈11例,死亡10例,自动出院5例。结论危重病患者DIC发生率高,死亡率高,ICU医生对DIC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及早发现线索,及时抓住线索,及时诊断,及时综合治疗,才能提高对危重病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关键词]危重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治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6年10期2006-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