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

  • 一例窦性心律合并室性并行性室性自主节律的散点图及心电图特征
    技术的应用,使得室性并行心律的诊断容易,并且准确[1],从理论上讲,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果窦性激动不能进入心室异位节律点),则心室异位节律点可以连续发放激动而形成并行心律或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笔者遇到1例这样的病例,现报道如下。患者男性,31岁。来本院行健康体格检查,无“心悸、胸闷、胸痛”等不适。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发现,当患者心率慢时(可能系窦性心率的跳跃式减速现象[2]),出现室性自主性节律(7个连发,有加速、稳定和减速的趋势),发作之前可见有室性融合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3年2期2023-05-08

  • 心脏结构正常的儿童室性期前收缩评估与管理
    黄先玫室性期前收缩是指希氏束及分支以下心室肌的异位兴奋灶提前除极而产生的心室期前收缩,是临床最常见的儿童心律失常类型之一,约占儿童心律失常的26.3%~38.7%[1]。心脏结构正常的儿童室性期前收缩多数缺乏自觉症状,常常在体检中意外发现,预后普遍良好,但少部分可诱发心肌重构和心室功能障碍,导致心力衰竭、心肌疾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2]。儿童室性期前收缩的病因很多。先天性心脏病是构成儿童室性期前收缩的重要原因,其他结构性心脏疾病如心肌炎、心肌病、

    浙江医学 2022年14期2022-11-28

  • 心电散点图快速鉴别室性反复搏动与插入性室性早搏
    从人们首次描记到室性反复搏动至今,室性反复搏动的出现让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变得更加复杂,在心电图上很多室性反复搏动被误认为是插入性室性早搏。插入性室性早搏是夹在两个正常连续的窦性QRS波之间而不改变窦性心律的室性早搏,多在窦性心率较慢且早搏发生较早的情况下出现,其心电图特征为“窦性QRS波—室性QRS波—窦性QRS波”[1]421。反复搏动是指同一个激动沿房室结的环路折返引起的一次或两次搏动[2],分为完全性反复搏动和不完全性反复搏动。完全性室性反复搏动由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2年3期2022-06-24

  • 神经网络智能诊断系统在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定位诊断中的开发和应用
    诸帆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1],正常人与各种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随着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的快速发展,一些药物治疗效果差且室性期前收缩数量较多的患者会选择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消融术后效果与室性期前收缩部位的关系密切,因此对室性期前收缩的定位进行分析并初步确定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部位,有助于评估手术风险及术后疗效[2]。在常规心电图检查中,室性期前收缩的定位过程较为复杂,且要求较高,分析时间较长。随着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心电

    心电与循环 2022年3期2022-06-16

  •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酷似心房颤动伴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室性期前收缩1 例
    诊断考虑为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立即予以同步电复律,利多卡因静脉注射抗心律失常,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纠正休克,并给予补钾等治疗,之后心电监测显示患者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其后给予利多卡因持续静脉滴注。当日23∶02 复查心电图(图2),仍显示宽QRS 波群心动过速,平均心室率较前下降至170 次/min 左右,节律不齐,未见明显有顺传关系的P 波,QRS 波群呈多种形态,RR 间期不等,胸导联多数呈类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酷似心房颤动(下称房颤)伴完全性右束支

    心电与循环 2022年3期2022-06-16

  • 室性心律失常与负面情绪关系的研究进展
    ,610072)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扑动(室扑)和心室颤动(室颤),部分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有明确的结构性心脏病和离子通道病,但部分患者结构正常,病因不明确,称为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1]。近年来研究发现,负面情绪可增加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如自然灾害或恐怖袭击引起的负面情绪可导致心律失常致死人数增加,提示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2, 3]。研究表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2期2022-03-25

  • 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对心肌复极的影响△
    30000)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可引起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1-2],而在无结构性心脏病健康人其危害严重性尚存在争议[3-4]。近年来,一些心肌复极指标,如Tpe 间期、Tpe/QT和Tpe/QTc 比值,被报道可用于预测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易感性[5]。本研究旨在探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对心肌复极的影响,为评估其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风险及临床诊治提供参考。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入选2018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21年3期2021-07-09

  • 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对短期预后的影响
    陈文韬,杜 坤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的常见病症,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影响冠心病病人预后[1-2]。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易并发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有研究发现,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短期预后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收集鄂州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接受PCI治疗的合并期前收缩急性心肌梗死病人228例。频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16期2020-09-07

  •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并心脏扩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测因素
    18000)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为常见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可导致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和心脏扩大[1],相关室性期前收缩射频消融成功后,心功能或心脏大小多可恢复正常。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所致心脏扩大可能的机制为钙稳态受损[2-3]、氧耗增加[4]及心室收缩不同步[5-6]。正常的心室功能有赖于心室肌同步收缩以达到最大的泵功能,通过浦肯野纤维的正常传导功能及双心室的同步收缩完成,而室性期前收缩会导致心室收缩效力减低,长期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会导致心室重构从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20年1期2020-03-17

  • 老年心梗后qrs波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研究
    pNN50)。②室性心律失常:依据室性期前收缩LOWN分级[1]将其分为未发生室性期前收缩的为0级;单个或偶有<30个/h室性期前收缩的为Ⅰ级;单个或频繁出现≤30个/h或720次/24h室性期前收缩的为Ⅱ级;多形、多源室性期前收缩的为Ⅲ级;连发成对的室性期前收缩为ⅣA级;连续超过3个室性期前收缩的为ⅣB级;RonT现象的则为Ⅴ级。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表示,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9期2019-10-26

  • 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危险因素及射频导管消融疗效分析
    葛世俊 周建庆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大部分长期预后良好,少部分会发展为心脏扩大、左心室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射频导管消融(简称消融)抑制或消除室性期前收缩后,能逆转这种室性期前收缩相关的心肌病,恢复左心室功能。早期识别导致心肌病的室性期前收缩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消融成功的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临床特征,探讨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premature ventric

    心电与循环 2019年5期2019-10-17

  • 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近年来越来越多,是以机体心室泵血功能或充盈功能减弱,导致心排血量不足,无法有效确保各个器官组织正常灌注的情况,其是心脏病患者病情终末期的典型表现之一[1]。为了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本研究分析了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9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男29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0期2019-08-26

  • 室性心动过速伴室房逆传心电图3例分析
    于右心室流出道的室性心动过速,但部分导联可见每个QRS波群后均有逆行P波(P-波),在V1及食管导联尤为明显,RP-间期<P-R间期,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难以鉴别。心动过速终止后的心电图(图1B)可见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呈三联律,其后均可见P-波,QRS形态、P-波形态及RP-间期均与心动过速发作时一致,由此可明确图1心动过速性质为室性心动过速,并伴有室房1︰1逆传。例2患者男性,58岁,反复突发心悸20年,再发2h于2014-08-20来诊,常规心电图示阵

    心电与循环 2019年4期2019-08-08

  •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苏文岩 黄卫斌室性心动过速根据心电图分类,分为: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连续3跳或3跳以上、持续时间<30s、心动过速频率>100次/min的室性心律失常),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超过30s的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动过速时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在30s内终止的室性心动过速] ,无休止性室性心动过速(无休止性发作达数小时,各种干预治疗均不能终止),束支折返性心动过速(折返涉及希浦系统,常发生在心肌病患者),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QRS形态交替变化,常见于洋

    心电与循环 2019年4期2019-08-08

  • Lesson Eighty-nine Noninvasive clues for diagnosing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mechanism
    es指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特殊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多见于QT间期延长及低血钾患者,常呈慢心率依赖。2.ryanodine receptor可音译为雷诺丁受体,是一种大流量钙离子释放通道,介导细胞内内质网和肌浆网的钙离子释放,在众多生物学功能中起关键作用。3.phospholamban是一种受磷蛋白,是心肌收缩的关键性调节蛋白,能可逆性抑制肌浆网上的钙离子泵功能,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并可引起扩张型心肌病。参考译文第89课 室性心动过速机制的无创诊断

    心电与循环 2019年3期2019-06-11

  • 《思考心电图之164》答案
    n,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动过速?在仅有1份心电图的情况下,应首先考虑室性心动过速,因宽QRS波群心动过速80%以上被证实为室性心动过速,本例即使最终诊断不是室性心动过速,临床也应按照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来作相应处理。因为如此快心室率的宽QRS波群心动过速,不管性质如何,均易引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危及患者生命。部分读者认为在V1可见房室分离现象,实际应该是预激QRS波群起始的一部份造成,而V1QRS波群终末的微小凸起才是真正的“P”波(实际为F波)。后期临床在给

    心电与循环 2019年4期2019-02-19

  • 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伴室房逆传双径路1例
    记录,显示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伴室房呈3∶2逆传。2min后再行常规心电图(图2)Ⅱ、V1同步记录:P6波高尖直立,振幅0.3mV,P-R间期0.13s,其后QRS形态与其它略异,考虑为室性夺获,室性融合波群,大部分QRS波群后有P-波跟随,其RP-间期呈短长两种(0.15s、0.36s),提示存在室房逆传双径路。心电图诊断:(1)阵发性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提示起源于左后分支附近)伴3:2室房逆传;(2)偶见窦性夺获(室性融合波群);(3)提示室房逆传双径路

    心电与循环 2018年4期2018-08-13

  • Lesson Eighty-one Catheterablation ofventricular tachycardia in postmyocardial infarction
    ,瘢痕相关折返型室性心动过速的经典心脏疾病是陈旧性心肌梗死。其他心脏疾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右心室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心脏结节病等也可发生瘢痕相关室性心动过速。2.These areas of diastolic activation may or may not represent critical components of the VT circuit(isthmus vs.bystander sites)…指激动标测中标测到的舒张期电活动来

    心电与循环 2018年1期2018-02-28

  • 心室流出道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中,心室流出道的室性心律失常较为多见,经治疗预后较好。本文回顾分析近年心室流出道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1 临床表现心律失常分为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前者包括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等。心室流出道性室性心律失常是指起源于左或右心室流出道部位的心律失常,包括左室流出道心律失常和右室流出道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异位心律是室性期前收缩,其症状取决于心律失常的发作周期、频度和患者耐受性,正常人或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均可出现室性期前收缩,但预后不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11期2018-01-16

  •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一经并发表现出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后,会使得病情表现为进一步恶化,并且使得疾病死亡率表现为严重上升[1]。本次研究将确定最佳药物展开老年心力衰竭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疾病治疗,以此说明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药物临床联用可行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05月收治的122例老年心力衰竭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对照组(61例):男37例,女24例;年龄分布范围为57~75岁,平均年龄为(65.29±5.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8年8期2018-01-12

  •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QT间期离散度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中急性期病死率、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且患者多伴有预后不佳[1]。为了验证脑卒中急性期患者QT间期离散度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本研究将80例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作为研究对象,现将整个研究流程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80例及同期在同医院体检的中老年健康体检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脑卒中类型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出血性脑卒中,32例)、B(缺血性脑卒中,48例)2个组别。40例健

    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 2017年4期2017-12-03

  • 碎裂QRS波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岑梅珠1,刘凯东2,鞠录艳1(1.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电生理科,广东佛山528000;2.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心内科,广东佛山528000)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cardioal infarction,AMI)患者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fQRS)与室性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AMI心电图有无fQRS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5期2017-10-22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室性期前收缩特点研究
    年2型糖尿病患者室性期前收缩特点研究何晓丹,吕聪敏*,杜琼颖,田晨光,胡云霞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室性期前收缩特点,为临床监测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常规心电图检查发现室性期前收缩的T2DM患者138例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常规心电图检查发现室性期前收缩的体检者102例为对照组。受试者采用同步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仪进行24 h监测,记录室性期前收缩发生次数、部位,分析是否出现震荡起始

    中国全科医学 2017年11期2017-04-10

  • 第九届全国室性心律失常专题会议会讯
    第九届全国室性心律失常专题会议会讯室性心律失常十分常见,其表现形式及临床预后差异很大——可以是心脏病最早或唯一的表现,也可以是基础心脏病的伴随表现;有些患者预后良好,而另一些可发生心脏性猝死。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复杂,其治疗也极具挑战性。全国室性心律失常专题会议自2008年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八届,获得了同行们的广泛认可与一致好评,现已成为与会代表同国内外专家开展学术交流的良好平台。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南京医科大学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7年1期2017-04-02

  • 主肺动脉干单点消融终止多种形态室性前期收缩1例
    消融终止多种形态室性前期收缩1例林加锋 戴小丫 黄晓芳 陈小锋 李岳春右心室流出道(RVOT)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经RVOT多个传导通路或多突破口现象并非少见,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中往往需要多位点消融方可成功。近来我院收治1例经主肺动脉干(MSPA)单点消融终止多种形态室性期前收缩,现报道如下。患者女性,63岁。因胸闷、心悸5月余入院。多次心电图检查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动态心电图示室性期前收缩28 972次/24h。服倍他乐克、普罗帕酮等药物

    心电与循环 2016年6期2016-12-24

  • 左心室流出道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消融1例
    心室流出道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消融1例林佳选 陈小锋 黄晓芳 戴小丫 李岳春 林加锋左心室流出道(LVOT)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较少见,近来我院收治1例并经导管消融成功,现报道如下。患者男性,43岁。因反复心悸、胸闷半年,多次心电图检查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短阵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服倍他乐克、普罗帕酮等药物治疗无效入院。入院时心电图(图1A)示反复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其QRS波群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形态,在Ⅰ、Ⅱ、Ⅲ、aVF及V3~V6均呈R型,aVR、aV

    心电与循环 2016年2期2016-12-21

  • 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B型脑钠肽检测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临床意义
    衰竭患者院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临床意义张俊杰 (山东省莱芜市鲁中矿职工医院,山东 莱芜 271113)目的 探讨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B型脑钠肽对检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将其分为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75例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45例。入院后,在24 h内,对患者的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PR)与B型脑钠肽(BN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5年26期2015-10-24

  • 《思考心电图之139》答案
    室分离,因此诊断室性心动过速无疑。本图令人印象深刻的是QRS波群极度畸形,明显分成前后两部分,QRS时间至少达到0.26s以上,心电轴极右偏。胸导联QRS波群前后大小不一,V1~V3前半QRS波群振幅较高大,而V4~V6相反,究其原因可能是扩张型心肌病引起激动在左、右心室内弥漫性传导缓慢引起,以至于使部分读者误认为V4~V6QRS波群起始部分为双心室起搏脉冲信号。此外,患者在已植入CRT-D的情况下,ICD按理应该快速识别室性心动过速并启动相应治疗措施,在

    心电与循环 2015年3期2015-05-16

  • 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
    100191)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可伴有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普遍认为单发的、非恶性(如R-on-T)室性期前收缩并不影响患者预后,无需进行任何干预。1988 年Duffee 等[1]对上述观念提出了质疑,其在临床病例中发现,某些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合并心脏扩大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在控制室性期前收缩后,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从而提出“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ind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5年2期2015-02-21

  • 室性期前收缩形态诊断心肌梗死
    214001)室性期前收缩形态诊断心肌梗死施晶晶1陶以嘉1徐大立2综述(1.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无锡214041;2.无锡天一医院心内科,江苏 无锡214001)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形态在窦性激动时未出现异常Q波而无法诊断时,可用室性期前收缩的Q波提前诊断心肌梗死,且能准确反映梗死的部位,具有显著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特异性达97%。由于仅用单次描记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出现概率自然会减少,敏感性约33%,若多次心电图描记和用Holter监测可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5年5期2015-02-21

  •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关键词]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动态心电图中图分类号:R540.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_816X(2014)06_0508_02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4.06.23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其发生率不高,检出率更低。常规心电图只有发作时才能检出,动态心电图由于可以长时间记录,对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终止情况可以全面了解,检出率更高、更全面。本文对我院近1年来动态心电图检出室性心动过速的作一回顾性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4年6期2015-01-20

  •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期前收缩常见起源部位的心电图初步定位分析
    ●经验交流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期前收缩常见起源部位的心电图初步定位分析沈 琴 连苗军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指通过目前的诊断技术排除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也排除了代谢、电解质紊乱以及遗传性心电疾病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最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之一,多数学者主张心脏结构正常的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良性”心律失常[1],是指目前的诊断技术未能发现明确器质性心脏病临床证据的一种心律失常。此类心律失常多发生于中青年患者且性别差异不明显[2]。其临床

    心电与循环 2014年3期2014-06-07

  • 左束支阻滞形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
    束支阻滞形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沈军军 叶沈锋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指QRS波群呈2种形态交替出现的室性心动过速,其预后险恶,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它多见于洋地黄中毒和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一般多在V1导联表现为右束支阻滞图形,肢导联QRS波群明显呈交替性、双向性改变。本文报道1例非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呈左束支阻滞形的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经射频消融治疗有效。扩张型心肌病;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左束支阻滞形;洋地黄中毒患者男,15岁,因胸闷乏力1周,加重1 d入院。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4年4期2014-06-05

  • 室性期前收缩折返快、慢径路传出1例
    范红芬室性期前收缩折返快、慢径路传出1例范红芬患者女性,56岁。因心悸10余天就诊。既往体健。血压135/85mmHg,心律不齐。图1上行示P-P间期0.89~0.95s,频率63~67次/min;P-R间期0.13s;图1下行示P-P间期0.80~0.90s,频率66~75次/min;P波高尖,P-R间期0.14s。图1上下行均可见频发的间位性或成对室性期前收缩,窦性P波顺传的QRS波群均呈Rs型,时间正常。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室性期前收缩

    心电与循环 2014年2期2014-05-16

  • 心率震荡对扩张型心肌病并发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肌病并发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红飞 郑和豪 李 念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对扩张型心肌病并发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4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根据合并的良性或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分为良性室性心律失常组(16例)及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29例),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并比较HRT的震荡初始值(TO)、震荡斜率(TS)。计算TO≥0,TS≤2.5ms/R-R、TO≥0+TS≤2.5ms/R-R的敏感度

    心电与循环 2014年1期2014-05-16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对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的影响
    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对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的影响李津阳1李诗文2王鸿鹄2杨 军2(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干诊科老年心血管病房,沈阳 110001;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超声科)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对比常规12导联心电图定量评价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对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右室流出道起源)患者33例,应用RT-3DE对比其正常心动周期及室性期前收缩心动周期的左室舒张末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年14期2014-03-20

  • 30例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点
    5400230例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点赵 鑫佳木斯市中医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目的探讨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检查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心电图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30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中,来源于左室者12例,来源于右室者14例,来源于双室者18例。左右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率相近似。左室性期前收缩5例,右室性期前收缩25例。结论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的是单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即在同一导联上QRS形态相同,与前面窦性QRS的联律间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10期2014-01-30

  •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94例万次以上室性期前收缩分析
    刘燕 刘莉室性期前收缩是在窦房结激动尚未抵达心室时,由心室中的任何部位或室间隔的异位节律点提前发出激动或折返引起心室除极。这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本文探讨分析万次以上室性期前收缩的病因与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选择2008年3月~2010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的2521例住院和门诊患者。检出室性期前收缩1万次∕d以上的94例,其中,男性 56例(占 59.57%),女性 38例(占40.43%);年龄14 ~84 岁(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3年2期2013-08-15

  • 室性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650例分析
    原 030053室性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650例分析吴 胤山西西山煤电集团公司总医院心电图室,山西 太原 030053室性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病因、机制及类型不同,决定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不同。本文将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出的650例室性心律失常病例进行病因及临床相关因素分类并进行分析,皆在探讨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脏病的病因及临床相关因素的相关性。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月动态心电图检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5期2013-03-02

  • 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形态及临床意义
    郑秀玉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它可出现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亦可见于正常人。怎样识别室性期前收缩是功能性 (良性)或器质性 (恶性),寻找室性期前收缩的病因、发生机制、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判定,是内科医生经常遇到的难题。本研究从动态心电图角度探讨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0年 4—7月到本院动态心电图室做24h动态心电图的病人中诊断为室性期前收缩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本试验入选病人共 1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年9期2011-04-25

  • 功能性与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及预后
    料与方法临床资料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患者4500例,男2398例,女2102例;年龄2~85岁,其中2~15岁342例,16~40岁1925例,41~65岁1797例,66~85岁436例。仪器与方法采用光电ECG-9310p心电图仪,常规12导心电图检查,留图,存储记录。结果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①从发生频率上看,偶发。2.0mv),时限窄(本文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均单发,图形为高波幅QRS型,LBBB型908例,RBBB型836例,特发性间位室性期前

    中国社区医师 2009年18期200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