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

  • 中国青年》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探析(1939—1941)
    抗战时期,《中国青年》作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舆论工具,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后, 便致力于开展青年思想启蒙工作。 1923年10月2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创刊。 1927年10月,《中国青年》被迫停刊。 1939年4月,《中国青年》在延安复刊。复刊后的《中国青年》作为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的机关刊物, 在1939—1941年期间登载了大量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文章, 在指导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思

    新乡学院学报 2023年7期2023-09-18

  • 新媒体广告话语对当代中国青年身份认同构建探究
    象等建构当代中国青年的身份认同,并以此实现营销目的。本文基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主要分析新媒体时代广告话语对当代中国青年身份认同所采用的手段及方式。广告话语呈现碎片化、重复性高、传播手段形式多样、官方与非官方形式结合紧密等特点,通过构建社交语境、情感语境、功能语境,强调产品的独特性与实用性,强化当代中国青年对产品宣传形象产生的身份认同。[关键词]新媒体;广告话语;中国青年;身份认同[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志码:A[作者简介]王现锐,女,河南新乡人,中原科技

    南北桥 2023年7期2023-05-30

  • 延安时期《中国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经验
    4月复刊的《中国青年》,是中国共产党向广大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载体,对引导和教育青年信仰马克思主义,启发青年觉悟作出了突出贡献。一、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毛泽东曾经指出,各级党的领导机关要“利用报纸作为自己组织和领导工作的极为重要的工具”,[1](P1286)强调“各地党报必须无条件地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2](P127)延安时期《中国青年》作为党领导的青年刊物,担负着理论宣传和教育青年的重要使命,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党的革命事业顺利进

    学术探索 2022年12期2023-01-09

  • 1948—1949年中国共产党对青年的动员探析 ——以《中国青年》为中心
    造和重塑。《中国青年》作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的机关刊物,肩负着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引领青年运动的重要使命,以其内容丰富、文字流畅、笔锋犀利、形式新颖的办刊特点,颇受广大青年欢迎。面对当时国内外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国青年》聚焦民族解放的革命目标,积极动员广大青年投身革命,体现了重要的舆论影响力和政治价值。一、解放战争后期《中国青年》复刊的缘起抗战胜利后,随着民族矛盾的退场,国内阶级矛盾成为新的焦点。是维护和平还是发动内战,这成为影响当时时局发展的两种不

    传承 2022年1期2022-11-25

  • 脱贫攻坚中的青年力量
    的先进事迹。中国青年在这件事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关键词:脱贫攻坚战;中国青年;国内形势;五四;重要作用引言: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高等教育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青年的力量至关重要。早在2019年,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大会上,有人指出,“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青年不断奋斗的100年,中国青年用自己的青春谱写了中国的篇章”。1新时代下中国青年扛起的责任2015年,

    中原商报·科教研究 2022年2期2022-06-09

  • 国民革命时期共青团对国际青年日的认识转变
    际青年日作为中国青年自己的节日。《中国青年》作为共青团的机关刊物,每年都会刊登关于国际青年日的纪念文章。通过纪念国际青年日,向青年宣传新思想,发展了青年运动,为中国青年的觉醒以及国民革命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关键词:国民革命;共青团;国际青年日;《中国青年》1939年5月4日,西北青年救国会决定将当日定为中国青年节。[1]在此之前,中国青年自己的特别纪念日则是国际青年日。[2]国际青年日是1915年欧洲各国青年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世界大战而设立的节日,于每

    档案与建设 2022年4期2022-05-18

  • 大众传媒报道对青年婚恋观议题的建构分析 ——以《中国青年》(1990—1999)为研究对象
    刊物”——《中国青年》作为研究对象。该期刊由共青团中央主办,是我国青年类杂志中创刊最早、发行面最广、权威度最高的刊物,其定位的读者群体是中国各族青年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和干部[3-4]。本文通过对其1990年到1999年以来有关婚恋的文章进行内容分析,探索在互联网未盛行之时期刊对青年婚恋观的形态建构,由此折射出20世纪90年代社会大众传媒对于婚姻价值观念的基本取向,进一步了解现代社会婚恋思想的发展变化,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恋爱婚姻价值观的演变,为当代新媒

    文化与传播 2022年4期2022-03-18

  •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青年》的青年宣传动员研究
    0025)《中国青年》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的机关刊物,于1923年10月20日在上海创刊。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青年》办刊环境异常艰难,被迫于1927年10月停刊。1939年4月16日,在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的推动下,《中国青年》在安吴复刊,从第2期起迁至延安。毛泽东亲自为刊物题写刊名,胡乔木担任主编。《中国青年》自复刊之日起,便承担着“动员青年参加抗战”[1]的重要任务,刊载了大量宣传马列主义思想、动员青年参与抗战的文章,充分调动了青年投身抗战伟业的积极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03-17

  •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青年的舆论引导——以《中国青年》为例
    发展阶段,《中国青年》就作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中国青年》创刊于1923年10月20日,是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的机关刊物。至1927年10月第一次停刊,《中国青年》共以周刊的形式出版了168期,刊发各类文章1000多篇,运用马克思主义来具体分析中国的历史与现状,引导青年走上正确的革命道路。《中国青年》紧扣时代脉搏、联系广大青年、贴近青年生活,问世后在广大青年中成为热门读物,发行量由最初的几千份,增长到最高3万多份,这在当时中国期刊发行量中是少有的。正如

    传媒论坛 2022年9期2022-02-17

  •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青年寄语的流变与启示
    引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运动方向。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青年; 党的领导; 青年寄语; 百年中图分类号: D29; D432.0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3/j.issn.1671-6477.2021.05.002青年是党和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寄语青年,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努力成为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等重要论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12-05

  • 从《中国青年》看中国共产党青年思想教育工作的百年演进
    923年,《中国青年》于上海创刊。作为迄今为止存在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刊物之一,《中国青年》共历经三次停刊和三次复刊,发行量最高时达四百万份[4]。可以说,《中国青年》内容的变化能够直接体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青年思想教育工作的历史演进。而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对青年人的呵护与关怀也同样蕴藏在《中国青年》的文章中——不仅在道路选择上激励青年群体奋勇向前,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为青年群体答疑解惑。一、国民革命时期的青年思想教育在列强的欺凌和军阀的混战中,二十世纪初的中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12-02

  • 结合疫情谈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在这个危急时刻,他们牢记初心使命,践行责任担当,应变成战士,不惧风雨、勇挑重担,勇敢地与病毒作战不惧风雨,让青春之花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教育引导学生珍惜这段难忘的时光,努力磨砺意志品质、练就过硬本领,用自己的青春奋斗来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让青春走出孤芳自赏的小我,才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自觉把自己的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实践报国之行。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7期2021-11-10

  • 浅谈《青年团的任务》与青年教育
    的中国,广大中国青年,应坚定信念、努力学习、勤于实践、砥砺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关键词:《青年团的任务》;青年教育;中国青年一、《青年团的任务》概述1920年的苏维埃俄国,国内经济困难,阶级斗争尖锐。所谓的“无产阶级文化派”打着创造无产阶级文化的口号,驳斥过去的一切文化成果,反对旧社会的迫害者。[1]他们主张彻底消除旧学校中的所有旧事物,建立一种新型的学校。他们认为道德是一种物理的和精神上的生活限制,必须放弃一切道德。[2]在他们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7期2021-11-10

  • 青年毛泽东升华的救国志向及当代启示探究
    历程,有利于中国青年更好地树立人生志向。[关键词]毛泽东;救国;湖南一师;中国青年[作者简介]余玉琦(1997-),男,汉族,江西省上饶人,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 A8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0)11-0004-03“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①在这关键的历史时刻,需要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不懈奋斗。特别是中国青年要敢于担当,因为“青年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0年11期2020-12-06

  • 以“香港事件”看新时代青年的爱国主义
    词:新时代;中国青年;爱国主义作者简介陈春雨(1997-)女,汉族,山东枣庄市人,研究生,法学硕士,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肖朝霞(1996-)女,汉族,山东青岛市人,研究生,法学硕士,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一、重视“香港事件”始末2019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香港地区却发生了不和平事件。从公众的角度看,此次“香港事件”风波是从“修例”

    时代人物 2020年20期2020-11-25

  • 浅析新时代五四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础,为一代代中国青年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导。关键词:五四精神 继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 中国青年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8-0211-03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先进理念与开创精神的凝聚和升华,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一百多年来,五四精神在中国人民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弘扬了先进思想和主流文化,培育了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

    现代交际 2020年18期2020-11-09

  • 重温五四精神,勇担新时代青年使命
    ,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勇担时代使命,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奋斗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体现了青年的时代力量和担当精神。关键词:五四精神;中国青年;时代担当一百零一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召开的战后协约会议——巴黎和会,曾使作为战胜方的中国人对它抱着极大的期待,认为公理可以战胜强权。当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商定将战前德国侵占的山东地区归日本所有的消息传回国内时,国内一片哗然,燃起了全国上下的怒火。这是中国首

    青年生活 2020年17期2020-10-21

  • 由摄影引发对支教的思考
    ;保持初心;中国青年笔者是一位设计学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本科专业是摄影。于 2018-2019 期间开展开了一个旧手机与支教有关的项目。为什么是旧手机呢?为什么是与支教有关呢?这两个又与摄影有什么联系呢?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淘汰率越来越高。联合国 环境规划署发布的《化电子垃圾为资源》报告显示,全球废弃的 手机约有 4 亿部,其中中国有近 1 亿部,占全球的四分之一。中国 90%以上的废旧手机没有进入回收渠道,带来严重的污染问题。处理好了,废旧手机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期2020-10-21

  •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视域下中国青年社会参与问题研究
    义 青年观 中国青年 社会参与问题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青年地位、青年特点、青年成才、青年教育和青年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和看法。青年社会参与是青年这个社会主体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活动的意识参与和行为参与,对青年的成长成才具有引导和教育功能。青年成才、青年教育和青年工作离不开青年的社会参与,青年的社会参与离不开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指导。青年社会参与要以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指导,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形成发展要以青年社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20年16期2020-08-31

  • 战“疫”里的最美青春
    代的弄潮儿,中国青年有哪些社会与时代赋予我们的特殊责任与使命?本文将从五个角度探讨疫情之下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关键词】 抗击疫情 中国青年 责任与担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梅花傲立严冬、坚强不屈的顽强精神历来为人们所称颂。2020年开局就频频传来“人祸天灾”的噩耗。澳洲持续数月的大火烧毁了无数生灵的家园;美国流感夺去了数万人的生命;2020年初开始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给中国及全世界人民带来严峻挑战。多难兴邦,

    大经贸 2020年5期2020-07-23

  • 新时代中国青年五四精神的继承与发展研究
    释。关键词:中国青年;五四精神;抗日战争;时代价值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物质与文化的连续冲击下,陷入前所未有的社会困局中。清王朝和北洋政府无法将中国带上富强的道路,民族发展一再地失去了自信,失去了方向。五四运动首次实现了中国的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的紧密结合,凝聚出不畏强暴、敢于牺牲和民族自决等为内核的五四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每逢重要的五四周年纪念,党和国家领导人通常会发表重要讲话,社会各界也会以不同的方式予以呼应,足见其精神的影响力之大。在抗日战

    学理论·下 2020年6期2020-07-20

  • 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面临的挑战与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使命
    不足等方面。中国青年作为国之栋梁、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从以下方面担当文化使命:一是要做到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二是要发扬斗争精神,抓好思想理论斗争不放松;三是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四是应自觉养成时代新人;五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观,开展文化惠民行动;六是应为全球治理提供“天下为公”“义利统一”“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的文化支撑。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时代观;思想文化领域;中国青年;文化使命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07-11

  • 新时代中国青年劳动观教育研究
    词:新时代;中国青年;思想教育;劳动观教育中图分类号:Q432.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1 — 0044 — 03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已经开始发生变化,青少年作为我国发展的后备力量,其正确的劳动观不仅可以帮助自身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还可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着眼于全球,许多发达国家都比较注重对青少年劳动观的培养,这种在劳动中获得成长、获得分享、获得奋斗、获得自身价值的方式逐渐可以帮助国家培养更多

    理论观察 2020年1期2020-05-11

  • “五四”
    身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该怎么做。关键词:五四精神   新时代   中国青年一、五四精神的时代主旨“五四”精髓世代相承,升华为广大青年爱国主义的一种体现,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五四”的主旨各不相同。五四时期,五四精神集中表现为救亡图存;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五四精神表现为一种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新中国建立后,它表现为报效国家的赤诚之心;在拨乱反正时期,表现为对知识的渴求、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怀;在改革开放时期,表现为艰苦奋斗、敢闯敢拼的创业精神;十八大以来

    祖国 2020年1期2020-03-20

  • 如何做一位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青年
    义的指导下,中国青年的发展朝着理想的方向迈进。因此,在时代的潮流中,如何培养青年人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担当的马克思主义青年,成了当下最值得思考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就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青年发展的重要意义做简单阐述,再从三个方面指出新时代做马克思主义青年的方法,以供相关人士参考交流。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青年;新时代背景引言:做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青年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青年人最殷切的期盼,青年有希望,国家就会有未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

    青年生活 2019年13期2019-10-21

  • “五四”精神对当代中华民族复兴新论观
    时代精神激励中国青年参与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关键词 “五四”精神 中国青年 中华民族复兴作者简介:范经云,新疆警察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5.343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指导了五四爱国运动,同时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影响了此后整个中国的社会氛围和政治走向”。传承“五四”精神,旨在践行“五四”精神的当代价值,激励中国青年继往开

    旗帜文摘 2019年5期2019-09-10

  • 以体育塑造新时代的青年
    入了新时代,中国青年作为当代最年轻的力量,是推动新时代发展和建设的中坚力量,这种力量的来源是体育,以体育活动提高青年健康水平,以体育运动塑造青年的精神意志。青年的发展不仅需要博学多才的头脑,更需要健康的体魄,从而面对中国快速发展出现的问题。体育教育是我国逐渐走进世界舞台中心对中国青年的要求,也是在中国发展中贡献中国智慧的源泉。关键词:体育活动;中国新时代;中国青年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2019年6期2019-09-10

  • 新时代中国青年弘扬五四精神的实现路径
    力,是新时代中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弘扬五四精神,不断凝聚中国青年建设祖国的核心力量,推动新时代中国青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快民主政治建设步伐、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贡献力量。关键词:新时代;中国青年;五四精神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其伟大精神早已渗透到每一代中国青年血液当中。新时代,五四精神依然是中国青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因此,要继承五四精神的宝贵财富并为中

    青年生活 2019年34期2019-09-10

  • 阅读效率·专业性·跨专业性
    阅读教学;《中国青年》一、如何提高阅读效率如何提高阅读效率是个普遍性问题。学人、求学人众皆如此。2018年10月12日,编辑出版学文献选读课上,硕士生马君在讨论的自由发言环节提出了这一问题,让我内心掠过一丝惊喜。结合自身体会,我首先想到时间的有效分配,其次是带着问题读书,再次是写读书笔记,最后是在导师指导下读书。时间的有效分配以自我审视、自我分析为前提。要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学会有效分配时间,用自己效率最高、精神最兴奋的时段去做最想做的事情,读最想读的书。至

    现代出版 2019年1期2019-06-24

  • “五四”精神对当代中华民族复兴新论观
    时代精神激励中国青年参与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关键词“五四”精神 中国青年 中华民族复兴作者简介:范经云,新疆警察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5.343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马克思

    法制与社会 2019年15期2019-06-17

  •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新时代价值研究
    期”的新时代中国青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关键词:《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新时代   中国青年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一本由从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不同角度的29名采访对象口述中汇集的实录,看似朴实无华的语言,却透露着深厚的力量,在苦难和磨砺下,习近平总书记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紧紧和人民联系在一起,对于新时代青年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养提供了鲜活的示范和榜样。一、新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12期2019-03-23

  • 由摄影引发对支教的思考
    ;保持初心;中国青年中图分类号:G643;G5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 (2019) 30-0248-02笔者是一位设计学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本科专业是摄影。于2018-2019期间开展开了一个旧手机与支教有关的项目。为什么是旧手机呢?为什么是与支教有关呢?这两个又与摄影有什么联系呢?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淘汰率越来越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化电子垃圾为资源》报告显示,全球废弃的手机约有4亿部,其中中国有近l亿部,占全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10期2019-01-07

  • 试分析韩国文化对中国青年的影响
    因此,本文以中国青年为研究对象,探究韩国文化在中国的深入发展对中国青年的影响。关键词:韩国文化;中国青年;影响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人类地球村共同发展意识的不断增强,各国之间的文化往来也越来越频繁。特别是与我国相邻的韩国,每年都有大量的文化以及贸易往来,甚至韩国文化也不断出现在中国人日常的生活当中,例如韩国料理、韩国化妆品、韩国综艺、韩国娱乐等多元文化,都已经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同样每年从韩国到中国旅游的游客也在不断增加,由此带来的韩国

    北方文学 2018年24期2018-11-06

  • 恽代英的青年观论析 ——以《中国青年》为例
    英在主编 《中国青年》杂志期间发表了大量关于青年的文章,从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青年观。他密切关注青年的现状,通过报刊与青年进行互动、辩论,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青年的生活、工作、学习等进行指导,对当时的青年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抵制资本主义的诱惑,走上革命道路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恽代英青年观发展历程1.恽代英青年观形成的时代背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屡遭西方列强欺凌,国势日渐衰微,国内民生凋敝,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这样内忧外患的历史环境激发了一代又一代

    社会科学动态 2018年6期2018-03-31

  • 延安时期《中国青年》“栏目”中的青年政治动员
    ]延安时期《中国青年》在出刊的过程中,通过一些特色栏目的设置,促进了青年政治动员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关键词]《中国青年》;栏目;青年;政治动员[作者简介]朱喜苗(1991-),女,汉族,山东菏泽人,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图分类号] D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8)01-0008-021923年10月20号,《中国青年》创刊于上海,团中央机关刊,1927年因大革命失败被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8年1期2018-01-27

  • 从五四运动理性思考中国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要旗帜,更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旗帜,长时间以来,这一精神旗帜持续延续。五四运动可谓是中国近代民族复兴的关键,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与科学被五四运动合理扬弃,五四运动所开创的现代化中国青年爱国主义持续传承与发展。当代中国青年应承担起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及责任,继承中国青年知识分子那一份热爱祖国的情怀和优良传统,注重理解爱国主义精神所呈现的时代特征,从而将自己培养成内心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关键词:五四运动;爱国主义精神;中国青年【中图分类号】D616五四运动造就了一代新人,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1期2017-09-27

  • 当代中国青年婚姻观的异化
    化。关键词:中国青年 婚姻观 恋爱 异化“婚姻像围城,城里的鸟想飞出去,城外的鸟想飞进来”。钱钟书先生在半个多世纪前出版的小说《围城》像一把刻刀,将现实人情世故中的婚姻刻画的淋漓尽致。虽然曾几何时钱先生的话使不少人对婚姻心有余悸,但更多的人还是前赴后继地进入围城结婚、生子、过日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际交往日益频繁,社会的包容性越来越大,思想越来越开放,当代中国青年的婚姻观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甚至发生了某些方面的异化。一、新

    祖国 2017年15期2017-09-11

  • 韦君宜在《中国青年》时期的期刊编辑思想研究
    君宜经历了《中国青年》延安时期和河北平山时期的复刊工作。延安复刊阶段,韦君宜注重对期刊编辑工作的研究和对选题的探讨,经过延安复刊,韦君宜开始从职业宣传工作者和文化人向专业的期刊编辑工作者转变。1948年12月,《中国青年》在河北平山县复刊,韦君宜主编刊物至1953年6月。在平山复刊阶段,韦君宜的期刊编辑工作主要围绕青年和青年团展开,此外还注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为期刊编辑,她最大化地发挥了期刊指导工作的功能自觉。关键词 韦君宜;《中国青年》;期刊编辑思想中

    新媒体研究 2017年12期2017-07-29

  • 国内学术界关于《中国青年》的研究综述
    学术界关于《中国青年》的研究综述朱喜苗(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 芜湖 241002)本研究综述涵盖国内学术界对《中国青年》的研究概况与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刊物整体办刊情况、不同时期刊物研究的重点、历史人物与刊物关系、青年运动、青年政治动员等研究热点。学术界对《中国青年》的研究硕果累累,同时还具有深入挖掘的必要性。中国青年 研究综述 必要性G239.2A2017-08-291923年10月20日,《中国青年》在上海创刊,团中央机关刊,周刊,恽代英任主编,1927

    兰台世界 2017年24期2017-03-11

  • 一个80岁的“中国青年
    个80岁的“中国青年”常 江说起“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这个话题,不由得想起我采访“中国国际时装周”的一个场景:摄影记者们密布的镜头都在对准T台上的窈窕美女,相机的快门就像炒豆似的响个不停。忽然,相机的快门声戛然而止,在人们的惊叹声中,T台上出现了一位赤裸上身、满头白发的老者,他一身的腱子肉,在T台上健步如飞,当摄影记者们反应过来,快门声重新响起时,这位老人家善解人意地回眸一笑,让摄影记者们捕捉到了险些漏掉的精彩瞬间。这位老人在2015年中国国际时装周上一夜爆

    北广人物 2017年38期2017-02-08

  • 胡耀邦和《中国青年
    盛禹九为《中国青年》确定办刊方针胡耀邦是1952年8月来团中央主持工作的。他一到团中央,就抓报刊工作。上世纪50年代初期,在《中国青年》办刊方针问题上,团中央曾有过一些争论:一种意见强调刊物的群众性、通俗性和实用性,认为应为广大青年服务,指导和帮助青年解决工作、学习、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各种切身问题,文章宜通俗短小,便于阅读。建国初期,特别是1951年《中国青年》改为双周刊后,就是这样办的。另一种意见则是强调刊物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权威性,认为青年的切身问题

    同舟共进 2015年11期2015-11-07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青年话语体系阐释
    会主义旗帜是中国青年团结奋斗的旗帜。中国青年要肩负起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荣使命;中国青年要准确认识国情,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依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中国青年的意义实践;中国共青团要成为中国青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创造性地开展青年工作。【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青年;中国共青团【基金项目】 本文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5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新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领导科学论坛 2015年6期2015-05-30

  • 烽火青春歌慷慨——《中国青年》的抗战记忆
    鸿篇巨制,《中国青年》里的抗战记忆,或许是一处具体的注脚。如果说浩瀚磅礴的抗战史是一条长河大川,《中国青年》里的抗战记忆,则是一掬细碎的浪花。两年流浪已堪惊,回首家山万里程。戎服更非慈母线,风霜改尽旧时容。悼亡渐痛双眶竭,赴死何难一命轻。闻道将军新破虏,愿随旌旗指河东。1939年春,“身材单薄、个子矮矮”的进步青年韦君宜从重庆来到延安,时值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筹备《中国青年》的复刊工作,22岁的她被留下来做编辑。期间,她参加“西北青年考察团”,从延安徒步千里

    中国青年 2015年17期2015-05-25

  • 现代化中的知识和理想 ——对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青年》的考察
    80年代初《中国青年》的考察张艳妮(上海大学文学院)20世纪80年代初常被看做是意识形态去政治化的又一个启蒙时代,但是这一时期同时出现的对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强烈诉求成为更大范围的历史因素,影响着包括文学在内的各类知识的发展趋向。本文试图通过考察《中国青年》杂志,思考此时期在现代化诉求中产生的一系列国家体制对各类知识获取的目的和地位的影响,并借此讨论在体制的变革中个人奋斗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和包括文学在内的承载人文关怀的知识的发展及从中受到的启发。现代化 知识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5期2014-12-11

  • 恽代英与《中国青年
    丽恽代英与《中国青年》文 / 叶学丽恽代英团内主要经历恽代英(1895—1931),男,湖北武昌人。1919年领导武汉地区五四运动,1920年创办利群书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8月,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二大上被选为团中央委员,后任宣传部主任。同年10月创办并主编《中国青年》,撰写了200多篇文章和通讯,受到青年的爱戴和崇敬,被誉为青年的良师益友。1931年4月被杀害,时年36岁。走上革命道路创办《中国青年》恽

    中国共青团 2014年8期2014-06-19

  • 恽代英与《中国青年
    1931)是中国青年热爱的领袖。周恩来曾在1950年为其题词说:“他的无产阶级意识、工作热情、坚强意志、朴素作风、牺牲精神、群众化的品质、感人的说服力,应永远成为中国青年的楷模。”中国青年对恽代英的热爱与他主编、编辑《中国青年》和长期不辍为《中国青年》撰稿密不可分。在邓中夏、恽代英的筹划下,1923年10月20日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周刊宣告问世,恽代英是第一任主编,并为主要撰稿人之一。此后,从1923年10月到1927年10月间,恽代英在《中国青年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4期2014-04-06

  • 大革命时期的《中国青年》对学生运动的独特贡献
    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作为“一般青年运动的机关”[2](P19),它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宣传、引导、组织学生运动的重任。《中国青年》创刊于1923年10月,至1927年10月间,该刊共出版168期,刊发国内外约400位作者的各类文章1000余篇,其中,有50余篇文章或直接介绍、或深入分析、或明确组织、或科学指导了大革命时期的学生运动。一、介绍各地学生受压迫与反抗的实际状况1.国内各地学生受压迫与反抗的情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学生在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的双重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2期2013-04-11

  • 中国青年》早期的出版实践
    2600)《中国青年》早期的出版实践辛晓磊,谭 锐(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北京102600)《中国青年》充分贯彻执行了党中央和共青团组织关于刊物的方针与政策,切实地发挥了党领导下的舆论机关的神圣使命,以团组织的有效宣传和组织动员活动促进了党的宣传事业不断进步和发展。《中国青年》建国前的出版思想、发行理念是符合当时条件的,它以鲜明的办刊宗旨以及独到的读者定位契合了读者的实际需求,以组织发行和群体传播的行销推广策略、低廉的价格、独到而深刻的评论、广泛的报道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1期2012-08-15

  • 论大革命时期的《中国青年》对早期妇女运动的独特贡献①
    革命时期的《中国青年》对早期妇女运动的独特贡献①王鹏程(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 武汉 430022)大革命时期,《中国青年》是共青团中央机关刊物,它先后发表了近20篇文章专门就中国妇女状况及开展妇女运动进行了分析和阐释。这些文章描绘了中国妇女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境遇,分析了中国妇女追求解放的障碍和历程,提出了如何开展妇女运动的良方。这些思想的提出和传播,促进了中国妇女的觉悟,推动了大革命时期妇女运动的发展。《中国青年》 妇女运动 大革命妇女运动是社会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5期2012-08-15

  • 大革命时期《中国青年》对国家主义的批判探微*
    大革命时期《中国青年》对国家主义的批判探微*王鹏程1,储峰2(1.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武汉430022;2.后勤指挥学院,北京100858)国家主义是兴起于欧洲的一种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潮,20世纪初传入中国,20年代前后因其抽象的“国家”、“民族”观念契合英雄救国的中国传统思想曾兴盛一时。大革命时期它实际上起着维护反动统治的作用,极大地阻碍了革命的发展。《中国青年》作为中共党团思想文化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对国家主义思潮和行动进行了有力批判。其中,恽代英、

    湖湘论坛 2012年3期2012-04-14

  • 萧楚女与《中国青年
    )萧楚女与《中国青年》王鹏程(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 武汉 430022)萧楚女与《中国青年》关系密切,他曾先后两次具体负责或编辑过《中国青年》周刊,并在该刊发表各类文章共80篇。萧楚女在《中国青年》中完整准确地宣传了党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和政策,深入批判了国家主义、戴季陶主义等,教育并引导青年树立坚定的革命信仰。他是《中国青年》最优秀的编者、最得力的作者、最热情的传播者之一。萧楚女;《中国青年》;宣传萧楚女(1983—1927)是中共早期著名的理论家、教育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3期2012-04-12

  • 中国青年》改版中的“三变三不变”
    王跃春作者系中国青年杂志社副社长1923年10月,《中国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到现在已历经89个春秋,一本高龄的青年期刊,如何继承传统?又如何开拓创新?这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不继承传统,《中国青年》将失去自我;不开拓革新,《中国青年》将被时代所抛弃。我们只能在改革中谈“师古”,只能在不“弃宗”中谈创新。与时俱进,迈出改版的步伐是这本名刊大刊的必然选择。为了能使改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们始终坚持“师古不复旧,创新不弃宗”的指导思想,在具体操作中,

    传媒 2012年5期2012-04-02

  • 论大革命时期的《中国青年》对早期工人运动的独特贡献
    革命时期的《中国青年》对早期工人运动的独特贡献□王鹏程(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武汉 430022)大革命时期的《中国青年》是领导青年运动的共青团中央机关刊物。它紧跟革命形势,回顾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成败,宣传介绍了大革命中不同时段各地工人运动的发展状况,总结了其中的成功经验,展望了未来目标,在与中国工人阶级一同成长壮大中推动着工人运动进一步向前发展。《中国青年》;工人运动;大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都以主要精力从事工人运动。在土地革命战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1期2012-01-28

  • 大革命时期的《中国青年》评介
    革命时期的《中国青年》评介王鹏程(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 武汉 430022)《中国青年》是中共领导的共青团中央机关刊物。大革命时期该刊共出版168期,刊发文章1000余篇,留下了240多万字的思想财富,发行量最高时达3万多份,是这一时期出版时间最久、最杰出的革命报刊之一。《中国青年》以指导中国青年革命为宗旨,编辑队伍精干,刊载内容丰富,稿源充足,栏目广泛,出版发行成绩显著,作者与读者遍布海内外,文风激情热烈又不失冷静持中,其停刊是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之使然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6期2011-08-15

  • 中国青年》“苏俄革命纪念特刊”浅论
    0079)《中国青年》1923年10月在上海创刊,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其使命和宗旨是“为革命的青年作革命的指导”,是中国共产党团结教育引导青年的思想阵地。共产党员恽代英、邓中夏、萧楚女、张太雷、林育南、任弼时、李求实等先后担任主编或参加编辑工作,恽代英担任主编的时间最长。《中国青年》在传播马列主义,组织青年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引导广大青年投身于革命洪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很快传到中国。上海《民国日报》在十月革命爆

    党史文苑 2010年16期2010-08-15

  • 与外婆同龄的《中国青年
    我的外婆与《中国青年》同龄,外婆身体好,别人问及养生秘诀时,她总笑着说:“等着外甥娶媳妇、生孩子,我给他们看孩子呗!”外婆深爱我们,我们也深爱外婆。同样75岁的《中国青年》更富朝气,她的养生秘诀在于永怀梦想,永远追求。就像早上八九点的太阳,未来世界是我们《中国青年》的。愿外婆永远健康,愿《中国青年》青春永驻。山东济南大学财经系96营销班曹志诚 理想的太阳正从荒漠升起 恩格贝,一个充满希望和神奇的家园;王思明,一个让人感动,使人敬佩,充满热情、不屈和自信,具

    中国青年 1998年3期1998-08-20

  • 请《中国青年》帮军人说声“不”
    ,我想起了《中国青年》,于是便给你们写了这封信。我也像许多军人一样,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感情变故,所做的只能是直面痛苦、祝福昔日的恋人、忘记情敌。这也许说不上是什么恢弘的气度,但,我别无选择。近年来,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价值取向,尤其是婚恋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爱情的天平逐渐向金钱、物质或者干脆说实惠的方向倾斜,而对某种精神的崇尚程度正逐渐减弱。军人的婚恋则更明显地受到市场大潮的冲击。虽然舆论界一直在为宣扬军人的价值和奉献努力着,但军人在婚恋问题上的

    中国青年 1997年7期1997-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