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萨克

  • 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上的空中飞人
    腾跃、后空翻、哥萨克跳,一气呵成!这空中飞人太厉害了!运动员在空中完成的各种绝技,无不体现着自由式滑雪的美妙。比赛规则在大跳台比赛中,运动员们要比拼三轮,但并非只取一轮最好成绩为最终成绩,而是取两轮最好成绩之和为最终成绩。这意味着,运动员们要时刻保持状态,比赛的压力也更大。大跳台按照难度、技巧动作、高度和落地动作来评分。由5名裁判打分,计算最终成绩时,要去掉其中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计算出另3个分数的平均分后,就得出了这名选手的最后得分。横一大字跳也叫鹰

    格言·校园版 2023年34期2024-01-22

  • 论暴力美学在果戈理小说中的运用 ——以《塔拉斯·布尔巴》为例
    世纪时乌克兰哥萨克反抗波兰统治者为时代背景,讲述了主人公父子三人: 查波罗什哥萨克团中的德高望重的联队长塔拉斯·布尔巴及其两个儿子奥斯达普和安德烈在战争中的杀戮、亲情与爱情,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不同的民族、宗教意识,以及爱情观在战争中的矛盾与冲突。小说用绘画式的笔触真实反映了两个民族之间发生的强烈对抗,以及个人在祖国、信仰、亲情、爱情之间的选择。其中充斥着大量的对暴力行为、心理、肖像方面的描写,以及表现作者主观倾向的旁白。别林斯基对《塔拉斯·布尔巴》给予了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3期2022-12-08

  • 《静静的顿河》中家庭主题思想探析
    世纪初顿河沿岸哥萨克人那粗野而不乏淳朴、蛮悍而不乏真情的生活,再现了顿河两岸迷人的自然风光,小说中也详细地描写了哥萨克人的悲惨命运。作家肖洛霍夫整个的创作初衷是怀着一颗真诚之心为人民而写作,[1]在《静静的顿河》中,作家塑造了众多普通的哥萨克人形象。作家在瑞典举行的颁奖典礼上曾表示:“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帮助人变得更好,心灵更纯洁,能唤起对人的爱,唤起积极为……人类进步的理想而奋斗的愿望……”[2]家庭是一个人精神和道德价值观的基础,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影响很大

    参花·青春文学 2022年12期2022-11-21

  • 哥萨克与1917年俄国革命
    周昊炜哥萨克(乌克兰语:Козаки;俄语:казаки)是一群生活在东欧大草原(乌克兰、俄罗斯南部)的游牧社群,以骁勇善战著称,在俄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在十六世纪时作为军事组织被承认,并成为莫斯科公国的雇佣军,此后便一直扮演着俄罗斯的边疆卫士及扩张先锋的角色。哥萨克的鲜血与忠诚换来了沙皇的恩惠,他们在十九世纪上半叶成为俄罗斯帝国享有特权的军事阶层。崇尚自由民主的哥萨克,成为沙皇的拥护者、祖国土地的保卫者、东正教的捍卫者。本文现就哥萨克与1917

    西部学刊 2022年19期2022-11-02

  • “棋子”的无奈:哥萨克国覆亡记
    时刻,都能见到哥萨克人的身影。特别是在沙皇彼得的扩张时期,哥萨克人跟随其远征亚速海,攻打瑞典和波斯,参与了两次俄波战争、六次俄土战争、高加索战争(持续了整整60年)。后来,哥萨克人还参加了卫国战争(1812年),并进军西伯利亚,如同托尔斯泰所说的,“是哥萨克人缔造了俄国……他们代表了俄国的未来!”哥萨克和俄国的恩恩怨怨,又是怎么被今人评价的呢?投奔瑞典引发哥萨克国分裂1701年彼得出征瑞典,大批乌克兰哥萨克作为骑兵,参加俄军一方作战。彼得1702年打败瑞典

    看世界 2022年9期2022-05-23

  • 哥萨克酋长国往事:夹缝中的摇摆
    顾坚油画中的哥萨克骑兵形象俄乌战争硝烟未散,就在近日的军事行动中,“游民骑兵”哥萨克部队下场参战,为俄军在乌东战事中提供了强力援助。生活在东欧大草原上的游牧族群哥萨克,曾在1649年至1775年间,在乌克兰中部与东北部建立了哥萨克酋长国。它是如何起源的呢?15世纪后期,东欧草原霸主—金帐汗国分裂。汗国的南方黑海北岸,兴起了克里米亚汗国;汗国东部,则有割据西西伯利亚的西伯利亚汗国,和雄踞伏尔加河中游的喀山汗国。汗庭正统余脉—大帐汗国持续衰弱,最终在1480年

    看世界 2022年8期2022-04-26

  • 消失中的哥萨克:土匪还是游侠?
    陶恺油畫中的哥萨克形象1965年,苏联作家米哈伊尔·肖洛霍夫凭借作品《静静的顿河》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部140多万字、花费了他14年时间写就的长篇小说,讲述了1912—1922年的十年间,浸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苏联国内战争等无尽战火中的人与事。在这个漫长的故事里,400多个角色共同托起了“顿河哥萨克人”这一俄国边缘群体的生活与抉择。彼时,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是:“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著作中,以艺术家的力量与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

    看世界 2022年6期2022-04-08

  • 东斯拉夫恩仇录
    团体,他们就是哥萨克人。哥萨克并非一个民族,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在今天的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看来,乌克兰继承了哥萨克的勇武果敢特性。在鞑靼金帐汗国的统治下,东斯拉夫人的权力和文化重心,从基辅转移到莫斯科。如果说伊凡一世让莫斯科成为俯视所有东斯拉夫地区的“第三罗马”,那么乌克兰民族诞生的摇篮—利沃夫,则受到波兰和拉丁文化的长期熏陶。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后,匈牙利因国土面积被严重削减,落下了严重的民族历史伤疤。为了在周边民族中抬得起头,他们一厢情愿地追溯到东方的匈奴人,

    看世界 2022年6期2022-04-08

  • 《静静的顿河》中哥萨克群体形象研究
    讲述了顿河地区哥萨克人从1912年到1922年近十年间波澜壮阔的故事,这十年间,顿河哥萨克人先后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国内战争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哥萨克人的生活和命运也在历史事件的助推下发生了重大变化。小说作者肖洛霍夫本人就生长于顿河畔,因此,他在作品中讲述的故事、描绘的场景、塑造的人物都十分具有细节性、真实性。可以说,《静静的顿河》虽然是虚构的,但是如果把它所讲述的故事放在现实中,我们不会觉得有任何不合理之处,把《静静的顿河》称作“

    南方论刊 2022年5期2022-02-03

  • 《静静的顿河》中哥萨克女性命运之解读
    手分析如何终结哥萨克女性的命运悲剧。一、顿河之花的凋谢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1]。顿河哥萨克女性亦是如此。哥萨克,是俄国历史上形成的一个特殊社会阶层。“哥萨克”一词源于突厥语,意为“自由人”,一开始是从中亚突厥国家逃到黑海北部,十五世纪开始在农奴制压迫下从俄国内地又逃到顿河草原安家落户。他们勤劳善良,骁勇善战。沙皇政府对他们采取怀柔政策,正式承认哥萨克村庄,赐予哥萨克特权,分给封地,实行自治,作为回报,每个哥萨克

    魅力中国 2021年22期2021-11-26

  • 战歌中的顿河哥萨克经典形象探析
    琪 戴烁摘要:哥萨克是俄罗斯境内具有独特历史文化的一个地方性集团。顿河哥萨克又是其中最为辉煌的一支。由于长期征战与迁徙使顿河哥萨克人习惯用歌曲记录自己的真实生活。本文以利斯托帕多夫的《顿河哥萨克歌曲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战歌词曲分析,剥离出顿河哥萨克的经典形象。关键词:哥萨克;战歌;形象哥萨克一词源于突厥语,含义是“自由自在的人”或“勇敢的人”。14-15世纪,一些农奴和贫民由于无法忍受沙皇和贵族的压迫,流亡去往南部地区。他们穿过森林、草原和河流,在不断的

    文学天地 2021年4期2021-09-10

  • 静静的顿河(节选)
    十五六岁的青年哥萨克时,就简短地命令道:“站住!”哥萨克勒紧缰绳,皱起了眉头。“你是哪一部分的?”排长走到大车的跟前,严厉地问。“你们要干什么?”“我问你是哪一部分的?啊?”“鲁别任斯克连的。你们是什么人?”“下来!”“你们是什么人?”“下来,命令你哪!”排长的圆耳轮涨得通红。他打开枪套,掏出手枪,换到左手里。哥萨克把缰绳塞给妻子,从车上跳下来。 “为什么离开部队?现在要到哪儿去?”排长审问他说。“病啦。现在要去巴兹基……跟家里人一块儿去。”“有病假证件吗

    阅读(书香天地) 2021年2期2021-04-06

  • 紫禁城里的哥萨克战俘
    ,雅克萨寨堡的哥萨克指挥官托尔布欣向清军下跪乞降,他随后率残兵败将退走尼布楚寨堡。但托尔布欣手下的哥萨克战俘,却有40~50 人不愿再东征西战,希望归顺清朝,请求将他们送往京城定居。雅克萨战斗结束后,清军前敌指挥部彭春等人启奏康熙,不久接到圣谕。圣谕说,大清国皇帝尊重俄罗斯军人,他们敢于与数倍于己的满洲軍队作战,精神可嘉。康熙听说哥萨克骁勇善战,恩准他们进京,将其编入紫禁城御林军。他说,与其和哥萨克交战,不如拿来为我所用。归顺清朝的哥萨克战俘名单,最早于1

    看世界 2021年2期2021-03-24

  • 改朝换代时期的哥萨克间谍
    寻找中华帝国的哥萨克探险家彼特林,历经千难万险闯荡北京,见证了辉煌的大明王朝。34 年后,顺治九年(1652 年)4 月3 日,哥薩克远征军首领哈巴罗夫,头一回在黑龙江见到来自中国内地的汉人。那时沙俄政府对明朝覆没(崇祯十七年,1644 年)和满清建政北京一无所知,哈巴罗夫见到来自内地的汉人方才知晓。顺治十二年(1655 年),俄国哥萨克武装突进至黑龙江上游呼玛河修建寨堡,清军奉旨对盘踞呼玛寨堡的俄军进行武力驱逐,投入兵力达万人(含北方部族武装民兵),俄中

    看世界 2020年22期2020-11-19

  • 呼玛河围困战
    1655年),哥萨克武装在呼玛河河口修建寨堡,首领名叫斯捷潘诺夫。此人年方三十,身强体壮,懂得构筑防御工事和使用火炮,在哥萨克军队中享有威望。那年,斯捷潘诺夫率兵进犯黑龙江流域,达斡尔和达切尔部族民兵请求清廷派兵制敌。清廷决定对盘踞在呼玛、雅克萨和尼布楚的俄军进行武力驱逐。谁知,未等清军动手,斯捷潘诺夫竟先下手,突袭松花江下游驻扎三千清军的兵营,俘虏清军兵士,抢夺武器弹药,烧毁军港舰船,最终迫使清军后撤。哥萨克突袭得手后并不恋战,向南部遁去。清廷被激怒,东

    看世界 2020年21期2020-10-30

  • 乌扎拉村:被遗忘的枪声
    ,亲率138个哥萨克兵,攻打达斡尔族阿尔巴津寨堡。该堡位于黑龙江与额木尔河交界口东岸,距离黑河旧城1300余里。17世纪,索伦部达斡尔族在此构筑木制寨堡,并向清廷进贡。达斡尔人以长矛弓箭,对抗哥萨克的火绳枪和铁炮,城堡四处火光升腾,河畔喊杀声震天。达斡尔人击退哥萨克十余次进攻,终因战力不支而弃城逃遁。俄军穷追不舍,见男人全部砍头,见女人奸淫凌辱,见幼童捆绑掳走,见财物抢劫一空,运回雅库茨克总兵营,献给司令官弗兰茨别科夫。哈巴罗夫夺城后下令加固寨堡,还向弗兰

    看世界 2020年19期2020-09-22

  • 哥萨克千难万险寻中国
    猎户、农夫等在哥萨克雇佣军护送下,分批分拨在鄂毕河与叶尼塞河流域移民。17世纪上半叶,哥萨克军队奉命占领叶尼塞河流域以及克拉斯诺雅尔斯克、托木斯克和托博尔斯克等地。俄军每到一处便修建寨堡,屯兵种粮,阻击来犯的部族武装。1618 年,瓦西里四世颁旨,命托木斯克寨堡军士长官库拉金公爵派遣远程侦察兵前往中国打探情报,目的是为敲开东方大国之门做准备。那时,托木斯克寨堡有位年轻的哥萨克军人,名叫彼特林,他在寨堡里职业是伐木和整修房屋。但他业余时间爱读书、学外语,喜欢

    看世界 2020年17期2020-09-02

  • 一曲不朽的“顿河悲歌”
    时也是千千万万哥萨克人一生命运的集中写照,也就是说葛利高里的人生命运是悲剧的,即哥萨克人民的命运同样也是悲剧的。本文通过各个层面、各个角度来分析造成葛利高里悲剧命运的原因,同时探究哥萨克人的悲剧命运的缘由。《静静的顿河》中人物众多,人物思想庞杂,但是它为何能在政治空气空前紧张的前苏联时期发表,并且受到的广大前苏联人民的赞誉,并被授予了诺贝尔文学奖呢?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本文同时也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与探究。关键词:葛利高里;哥萨克;悲剧命运;叙事策略在

    北方文学 2020年11期2020-08-13

  • 沙皇500吨黄金之谜
    ,沙俄海军上将哥萨克于1919年11月13日率领一支部队,护送着一列有28节车厢的装甲列车沿西伯利亚大铁路向中国东北边境撤退。这列戒备森严的列车上装载着沙皇的500吨黄金。队伍经过3个月的艰难跋涉,来到了贝加尔湖畔。由于饥寒交迫,队伍中有许多人死去了。此时哥萨克将军发现铁路已经彻底被破坏了,无法通行,只好命令部队改乘雪橇穿过贝加尔湖。暴风雪中,500吨黄金装上了雪橇,在80千米宽的湖面上,队伍押送着黄金像蜗牛一样在积雪中前进。走到湖中心的时候,贝加尔湖面上

    小猕猴智力画刊 2020年6期2020-07-04

  • 管窥《静静的顿河》中的女性形象
    说揭示了顿河畔哥萨克人民的生活,他们的命运受到战争和战后时代的影响。这位作家特别关注的不是男性角色的形象,而是女性的形象。正是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描写与刻画,才更能传达他小说的内在意义。关键词:《静静的顿河》; 哥萨克;女性形象作者简介:丁盼盼(1995-),女,汉族,河南濮阳人,河南大学外语学院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历,研究方向:俄语翻译学。[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12--02《静静的顿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2期2020-05-26

  • 俄罗斯与诺贝尔文学奖(之三):肖洛霍夫
    河流域,父亲是哥萨克下级军官的肖洛霍夫用文学的笔墨描绘出了一幅又一幅顿河哥萨克的生活图卷。1924年,他在《青年真理报》上发表了第一部短篇小说《胎记》。《静静的顿河》也在之后不久开始创作,前后历时十四年,直到1940年,这部鸿篇巨制才宣告全部写作完成。不管是《静静的顿河》,还是《一个人的遭遇》,或是《新垦地》等小说,肖洛霍夫所描写的人物都与所处环境和成长历程紧密联系,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充满口语风格,展现出具有鲜明特征的哥萨克风土人情。在肖洛霍夫的作品中,农民

    留学 2020年4期2020-04-19

  • 对《佩列亚斯拉夫协议》的再认识
    的分裂。(二)哥萨克的兴起与赫梅利尼茨基大起义波兰统治者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激起乌克人的强烈反抗。从17世纪20—30年代开始,反对波兰统治的起义不断发生,哥萨克成为乌克兰反对波兰统治的领导力量。哥萨克是生活在波兰、俄国和克里米亚汗国边缘地带、第聂伯河下游沿岸荒原地带的新群体。蒙古入侵基辅罗斯后,第聂伯河沿岸的罗斯东南部土地荒芜了。这里时常游荡着剽悍、富于冒险精神的罗斯人和鞑靼人。他们由逃亡农奴、宗教人士、不满的贵族和罪犯等不受政府管束的自由民组成,除了从事渔

    贵州社会科学 2020年6期2020-03-11

  • 我的第一只
    了第一个院场。哥萨克们正坐在干草上相互修面。“喂,战士们,”设营员一边打招呼,一边把我的箱子放到地上,“根据萨维茨基同志的命令,你们必须接纳这个人住在这儿,不得对他动粗,因为这人刻苦读书,很有学问……”设营员脸涨得通红,头也不回地走了。我举起手来向哥萨克们敬礼。一个蓄有亚麻色垂发,长有一张漂亮脸庞的小伙子走到我的箱子前,一把提起箱子,扔出院外,然后掉过身子,把屁股冲着我,放出一串臊人的响声。那小伙子就这么一点儿并不高明的伎俩,施展完了,便走开了。于是我趴在

    新作文·初中版 2020年2期2020-01-19

  • 顿河不相信眼泪读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度过。他对这条哥萨克的母亲河抱有深深的执念,更愿意拿起笔来为它代言。于是,就有了《静静的顿河》。肖洛霍夫从哥萨克的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中,从他童年时在长辈、邻居那里听到的真实故事里,汲取创作素材,构成了他的哥萨克风情画。他不遗余力地歌唱这片土地,事无巨细地写下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一切:田间地头的播种收割、广场上的村民大会、情人在向日葵地里的告白、婚礼上跳哥萨克舞的人们、磨坊里村民与外乡人的斗殴……甚至就连一匹马,他都亲自动手,掰开嘴看看它的牙口,弯下腰检查它的蹄

    厦门航空 2019年12期2019-12-31

  • 一曲哥萨克悲歌
    20世纪初顿河哥萨克的生活和精神全貌,为主人公以及整个顿河哥萨克的悲剧命运而扼腕叹息。这是一曲激荡人心的哥萨克悲歌,令人久久不能释怀。哥萨克意为“自由人”,是在沙皇俄国内一个非常独特的群体,由不堪忍受残酷压迫、被迫逃亡到第聂伯河、伏尔加河、顿河等地区的农奴或贫民组成。哥萨克人因骁勇善战、勇猛无畏,被沙皇政府收服,成为沙皇俄国各类军事行动的主要力量。顿河哥萨克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和传统,他们独立于外部世界,并努力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性,哥萨克既是自耕农又是军人。他

    上海戏剧 2019年5期2019-10-22

  • 乌克兰民间诗歌“Дума”的起源与特点
    宝,始于乌克兰哥萨克时期,约公元16世纪,历经千百年,流传至今,依然能够受到现代乌克兰人民的热爱。从起源入手,探讨Дума产生的历史原因以及其不同形式,了解Дума在乌克兰人民心中的地位。关键词:乌克兰民俗文化 哥萨克 Дума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5-0068-03乌克兰“Дума”作为乌克兰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瑰宝,对于研究乌克兰国情、历史文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拟梳理“Дума”的起源、分类

    现代交际 2019年15期2019-10-21

  • 试析显克微支《火与剑》中维希辽维斯基的人物形象
    在十七世纪波兰哥萨克暴乱的社会大背景下展示出光怪陆离的众生相,本文重点分析维希辽维斯基的人物形象特点。关键词:显克微支;历史;哥萨克;维希辽维斯基[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3--01小说中的维希辽维斯基在历史上有原型,然而作者将其理想化后的形象已经与历史上的形象大相径庭。历史上的维希辽维斯基是乌克兰的大领主,被国王封为公爵,他剥削和压榨农民,并且用铁腕手段镇压领地的叛乱,因此被称为“铁公爵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3期2019-09-16

  • 浅谈列夫?托尔斯泰《哥萨克》生态理想
    陈鑫宇摘要:《哥萨克》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早期文学作品,是他文学生涯中承前贯后的匠心之作。自作品问世以来,文学界往往以社会学批评的角度,把这部作品解读为俄国贵族知识分子中多余人的悲怆爱情故事。本文别开生面,从现代生态文学批评着笔,通过揭露社会悲剧根源——文明与野蛮的碰撞,彰显《哥萨克》的生态理想,进而突出托尔斯泰的生态观念在其后续作品中的深远影响和体现。关键词:生态;《哥萨克》;托尔斯泰《哥萨克》以文明之子奥列宁与自然之女玛丽雅娜的悲怆爱情故事为基奠,通过

    北方文学 2019年15期2019-06-28

  • 我的第一只鹅
    了第一个院场。哥萨克们正坐在干草上相互修面。“喂,战士们,”设营员一边打招呼,一边把我的箱子放到地上,“根据萨维茨基同志的命令,你们必须接纳这个人住在这儿,不得对他动粗,因为这人刻苦读书,很有学问……”设营员脸涨得通红,头也不回地走了。我举起手来向哥萨克们敬礼。一个蓄有亚麻色垂发、长有一张漂亮的梁赞人脸庞的小伙子走到我的箱子前,一把提起箱子,扔出院外,然后掉过身子,把屁股冲着我,放出一串臊人的响声。“零零号大炮。”一个年纪较大的哥萨克朝他喊道,放声笑了起来

    初中生·作文 2019年4期2019-04-02

  • 静静的顿河
    顿河》,对顿河哥萨克这一游牧社群的关注和研究却很有限,这也并不让人意外,顿河哥萨克从时间和空间上,距离我们似乎都太过遥远了。从反抗压迫的自由人到被沙俄收编成为领土扩张的先锋,随着罗曼诺夫王朝覆灭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哥萨克作为军事特权阶层存在的条件消失了。1917-1920年,顿河哥萨克正处于俄国内战的中心地带,赤贫哥萨克和富中农哥萨克成为两方各自争取的对象,造成了自相残杀的悲剧。顿河哥萨克最终被按照设想的那样,剥夺土地特权,并以移民“掺沙子”等方式进行了改

    大众摄影 2019年8期2019-01-15

  • 根特木尔叛逃事件
    尔布津接任后,哥萨克在尼布楚一带的存在更为困难,3个城堡只有75名哥萨克,加上他本人带来的25人,以及堵截回来的14个斯氏败兵,就是全部人马。沙俄对黑龙江已失去了兴趣,也不再关心在达斡尔地区的城堡,不再发给薪饷与补给。托尔布津的能力明显不如前任,只知道不断写呈文求援,寄往莫斯科,也寄往叶尼塞斯克和雅库次克,但情况毫无改变。哗变在1663年再一次发生,带头大哥仍是那个巴尔非诺夫,这次参加的竟有68人之多,逃跑的方向依然是黑龙江。3个城堡中只剩下不到50个哥萨

    三联生活周刊 2018年17期2018-04-26

  • 罗刹东进的桥头堡
    域。而与北来的哥萨克匪帮流动劫掠、杀人越货稍有所区别的,是他们更注重步步为营的蚕食政策,注重收买当地部族领袖,因而也更具有侵略的实效性。1651年,巴什科夫接到报告,得知伊尔根湖与涅尔查河一带居住着大量通古斯人,可建立两个城堡,“强迫通古斯人纳实物税”。他立即向莫斯科奏报,而不等批复,就迫不及待地派遣别克托夫带领100名哥萨克出征这一陌生地,寻找能收取貂皮和开采银矿的地方,建立城堡,安插移民。别克托夫就此登上侵华的大舞台,一些俄国史学家对他的“毅力、活动能

    三联生活周刊 2018年16期2018-04-23

  • 扑剿与长围
    过去,迅速剿灭哥萨克。萨布素受命为大军主帅,所部乌喇宁古塔兵为进攻主力。玄烨没再从京营派遣御林军赴战,但命上驷院和太仆寺提供200匹骆驼,由陆路运送大炮与火药炮弹,曾经参战的郎谈、马喇、班达尔沙因熟悉地形,皆派往参赞军务。皇上也没忘上次建功的那支特种兵,令林兴珠再次统带400名福建藤牌兵赶赴前线。他显然以为会速战速决,临行前召见郎谈面授机宜,说大军一到俄人可能马上投降,如不降就全部消灭,然后直接开往尼布楚。皇上没有明令攻打尼布楚,意思却是清楚的。他也不再要

    小品文选刊 2018年4期2018-04-10

  • 《静静的顿河》的写景策略研究
    的顿河》被誉为哥萨克社会历史上的一面镜子,作品开头就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地点:“麦列霍夫家的院子在村子的尽头。牲口圈的两扇小门朝着北面的顿河……东面,在用红柳树编成的场院篱笆外面。是黑特曼大道,一丛丛的白艾,马蹄践踏过的、生命力顽强的褐色车前草;岔道口上有一座小教堂;教堂后面,是飘忽的蜃气笼罩着的草原。南面,是白垩的山脊。西面,是一条穿过广场、直通到河边草地去的街道。”①这段文字由远及近,仿佛电影放映一般,将读者带入了顿河地区,这里有河流,有草原,有顿河居民…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0期2018-04-08

  • 19世纪哥萨克文学研究
    52061)“哥萨克”一词最早记载在1240年《蒙古秘史》中,俄文中“казак”一词最早出现于俄罗斯民间文学俄文壮士歌中。由于哥萨克所应具有的自由精神、英雄主义情怀和对古老宗教信仰的虔诚,使俄罗斯作家形成一种“哥萨克情结”,创作出俄罗斯独具特色的“哥萨克文学”。一提到“哥萨克文学”人们就会想到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其实在俄罗斯哥萨克文学中,这部小说只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俄罗斯哥萨克文学大体分为三个时期:俄罗斯古代文学中的哥萨克文学,如壮士歌等;1

    绥化学院学报 2018年8期2018-04-03

  • 从心灵辩证法看奥列宁的思想转变
    间的中篇小说《哥萨克》充分体现了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不仅清晰地呈现出主人公德米特里·安德烈伊奇·奥列宁的贵族思想与平民思想相互斗争,展现出其交替变换的自由观、爱情观及幸福观,更表现出其在高加索之行前后两次的思想转变。第一次转变:从压抑精神到追逐自由如同《战争与和平》中的列文一样,主人公德米特里·安德烈伊奇·奥列宁本身就有别于贵族社会的其他人。他认为被人爱和爱别人是同样的幸福,他并不拒绝爱情,相反他内心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强烈的恋爱的欲望。因此,他想要摆脱资本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3期2018-03-27

  • 俄罗斯作家笔下哥萨克形象管窥
    语学院 高 寒哥萨克是世界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俄国一个独特的军事阶层,今日被俄罗斯民族学家界定为一个典型的亚民族。在俄罗斯历史上,哥萨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捍卫自由和权利哥萨克人参加了俄国几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哥萨克人布拉文、普加乔夫、拉辛等成为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因哥萨克人骁勇善战,具有精湛的骑术,俄国政府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政策使哥萨克成为俄国对外殖民扩张的马前卒。本文基于哥萨克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管窥不同时期俄罗斯作家笔下多样的哥萨克艺术形象,解析俄罗

    外文研究 2018年3期2018-03-06

  • 曾有一座黑龙江城(一)
    卜键第一支哥萨克匪帮城,曾经是那块土地上中俄攻守争夺的焦点;毁掉入侵者的城堡,兴建己方以瑷珲为中心的镇城,则是康熙帝恢复大计之关键。300余年间,黑龙江城由邊疆雄镇渐变为边境小城,经历了营建、迁徙、焚毁、重建的漫长行旅。边城如镜,映见殖民者和侵略军的接踵而至,映现大清王朝的盛衰危亡,明君勇将与弱主庸帅的身影也骈叠呈显。壮伟的历史篇章与惨烈的民族悲剧皆发生在这里,不容忘怀,也不宜省略。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九月,爱新觉罗·玄烨的重大关注点有两个,一个是孤

    三联生活周刊 2018年9期2018-03-02

  • 康熙的雅克萨之“算”(六)扑剿与长围
    过去,迅速剿灭哥萨克。萨布素受命为大军主帅,所部乌喇宁古塔兵为进攻主力。玄烨没再从京营派遣御林军赴战,但命上驷院和太仆寺提供200匹骆驼,由陆路运送大炮与火药炮弹,曾经参战的郎谈、马喇、班达尔沙因熟悉地形,皆派往参赞军务。皇上也没忘上次建功的那支特种兵,令林兴珠再次统带400名福建藤牌兵赶赴前线。他显然以为会速战速决,临行前召见郎谈面授机宜,说大军一到俄人可能马上投降,如不降就全部消灭,然后直接开往尼布楚。皇上没有明令攻打尼布楚,意思却是清楚的。他也不再要

    三联生活周刊 2018年6期2018-02-08

  • 康熙的雅克萨之“算”:要害在雅克萨
    4岁的他就关切哥萨克对黑龙江流域的袭扰,留心那里的山川地貌,15年后平定三藩,遂毅然用兵。他深信“多算胜,少算不胜”,在收复雅克萨之役中算无遗策,小处料敌机先,大处通盘谋划,从而驱除入侵者,签订和约,保障了东北边疆辽阔大地100多年的安宁。清康熙二十年(1681)秋,随着三藩之乱即将最后平定,26岁的清朝皇帝玄烨开始谋算驱逐侵入黑龙江左岸的哥萨克,核心目标很清晰,那就是拿下雅克萨。左岸乃至西伯利亚的广袤地域与中国的联系可谓悠久,元明两朝都曾在此设立都司卫所

    三联生活周刊 2018年1期2018-01-09

  • 顿河之畔的铃兰花 ——《静静的顿河》中的哥萨克女性
    静的顿河》中的哥萨克女性王 雪*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0《静静的顿河》是俄国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名篇巨著,在小说中塑造了阿克西妮娅、娜达莉娅、达莉亚等一系列的青年哥萨克妇女形象,她们形态不同,性格迥异,但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独特魅力,哥萨克年轻妇女形象正是因为有了她们而变得丰富多彩。《静静的顿河》中的年轻女性们,如同生长在顿河河畔的铃兰娇花,在顿河河畔顶着烈日,迎着狂风,绽放着自己的光彩。女性形象;悲剧;阿克西妮娅;娜达莉娅;达莉亚一、阿克西妮娅——

    山西青年 2017年20期2017-01-29

  • 静静的顿河
    体——顿河地区哥萨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以及国内战争中的苦难历程。主人公葛利高里,是生长在顿河岸边的哥萨克,他动摇于妻子娜塔莉亚与情人阿克西妮亚之间,徘徊于革命与反革命之间,他既是英雄,又是受难者,他有着哥萨克的一切美好品质——勇敢、正直、不畏强暴,而同时,葛利高里身上又带有哥萨克的种种偏见和局限,在历史急变的关头,他徘徊于生活的十字路口。作者用悲剧手段,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男子汉形象,从葛利高里身上,读者能感觉出作者对人的尊重。

    连云港文学 2016年12期2017-01-17

  • 德育:一种“无可回避的痛”
    的是考察卡拉望哥萨克实验中学。与会代表一大早乘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来到这个偏远的农村学校。当地政府非常重视,政府、教育官员出面接待,电台、电视台随团采访,暂时实行交通管制。许多村民聚集在村口、门前,好奇地看着远道而来的客人。首先参观的是东正教堂——俄罗斯人灵魂的栖居地。小学生们早早地列队等候在大门口,高呼着“欢迎!欢迎!”的口号;政府、教育官员按当地民俗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神父带着客人并一一介绍教堂内设施功用、神像名字和壁画故事;师生们进行了安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6年10期2016-12-03

  • 从动荡摇摆回归永恒 ——从《静静的顿河》题名探索肖洛霍夫审美理想的一隅
    现方式。蕴含着哥萨克阶层独特文化心理特征的“静静的顿河”,正是作者提倡的审美价值。主人公在追寻伟大人类真理的艰难过程中最终回归到真实的人的生存,表达了向传统哥萨克精神回归的审美理想,命题之义也由此体现。静静的顿河 摇摆 回归 真理 审美理想一、引言小说《静静的顿河》描绘了顿河两岸五百万哥萨克在1912年至1922年约十年间在两次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两次战争(一战和国内战争)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道路。肖洛霍夫曾说他的写作动机在于探索陷入当年事变强大漩涡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12期2016-10-25

  • 哥萨克人,“普京的马鞭”
    俄罗斯圣彼得堡哥萨克议会宣布,将在当地为俄总统普京塑一座青铜胸像。当地哥萨克首领普利亚科夫称,普京是“一位配得上活着得到这一荣誉的男人”。雕像由俄雕塑家戈尔什科夫设计,“普京”身着紫色宽袍、头戴古罗马桂冠。戈尔什科夫称,这是花费一年时间、斟酌许多方案后定下的。但外界猜测,这种“罗马皇帝风格”恐怕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俄罗斯与罗马的渊源要从拜占庭帝国说起。拜占庭也称“第二罗马”,许多制度和风俗沿袭了古罗马帝国。后来,信奉东正教的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同样

    环球人物 2015年9期2015-07-14

  • 哥萨克人,“普京的马鞭”
    俄罗斯圣彼得堡哥萨克议会宣布,将在当地为俄总统普京塑一座青铜胸像。当地哥萨克首领普利亚科夫称,普京是“一位配得上活着得到这一荣誉的男人”。雕像由俄雕塑家戈尔什科夫设计,“普京”身着紫色宽袍、头戴古罗马桂冠。戈尔什科夫称,这是花费一年时间、斟酌许多方案后定下的。但外界猜测,这种“罗马皇帝风格”恐怕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俄罗斯与罗马的渊源要从拜占庭帝国说起。拜占庭也称“第二罗马”,许多制度和风俗沿袭了古罗马帝国。后来,信奉东正教的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同样

    环球人物 2015年9期2015-07-14

  • 哥萨克人,“普京的马鞭”
    俄罗斯圣彼得堡哥萨克议会宣布,将在当地为俄总统普京塑一座青铜胸像。当地哥萨克首领普利亚科夫称,普京是“一位配得上活着得到这一荣誉的男人”。雕像由俄雕塑家戈尔什科夫设计,“普京”身着紫色宽袍、头戴古罗马桂冠。戈尔什科夫称,这是花费一年时间、斟酌许多方案后定下的。但外界猜测,这种“罗马皇帝风格”恐怕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俄罗斯与罗马的渊源要从拜占庭帝国说起。拜占庭也称“第二罗马”,许多制度和风俗沿袭了古罗马帝国。后来,信奉东正教的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同样

    环球人物 2015年9期2015-07-14

  • 从文化记忆视角看俄罗斯文学中的哥萨克形象
    31)1.引言哥萨克在俄罗斯历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俄罗斯文学家,特别是普希金、果戈理、托尔斯泰、肖洛霍夫、巴别尔等文学大师塑造了一个个典型的哥萨克形象,引起研究者极大的兴趣。人们或从认识哥萨克历史角度分析作家塑造的哥萨克形象,如张达明和杨申的《“静静的顿河”与哥萨克》,或从人性的角度解读作家笔下的哥萨克形象,如王蒙和王天兵的《关于巴别尔的“骑兵军”》;或从道德价值角度梳理哥萨克形象,如米·库图佐夫的《俄罗斯文学艺术中的哥萨克形象》。然而,未见有人从文化记忆

    外国语文 2015年3期2015-03-20

  • 论《静静的顿河》中的大地崇拜情结
    顿河流域,他对哥萨克那真实、粗犷、充满生命力的生活,有一种本能热爱。一 大地充满生机,孕育生命肖霍洛夫对于顿河的爱,首先体现在书中对于顿河自然风光描写。这块广阔土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哥萨克,深深陶冶了哥萨克感情。肖洛霍夫是顿河草原画家,他为我们描绘出顿河草原一年四季绚烂多彩景象,展示出千姿百态自然美。春天的顿河景色迷人,书中写到“春天的嫩草已经长成茂密的深绿色,野花大片的开放着,冰水融化了,留下了很多闪着光的水洼……”。夏天景色也是很动人,“青蛙花哨的叫着,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3期2015-03-17

  • 天水市浅山干旱区紫花苜蓿品比试验
    心提供;德宝、哥萨克及对照品种天水苜蓿(CK)由甘肃省创绿科技有限公司提供。1.2 试验方法试验在天水市秦州区关子镇松树村进行,位于东经 105°23′,北纬 34°38′,海拔 1 685 m,年平均气温10.7℃,年平均降水量480 mm,无霜期250 d。土壤为黑黄土,耕层含有机质14.78 g/kg、全氮0.739 g/kg、碱解氮46.24 mg/kg、全磷0.691 mg/kg、有效磷8.8 mg/kg、全钾16.75 mg/kg、速效钾96.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12期2014-12-25

  • 从文学中读懂乌克兰
    的,还有关于“哥萨克”的,都是写乌克兰的。哥萨克不是一个种族,而是一种入.从事一种职业或者具有一种生活习惯的人,骑马、剽悍、爱打仗。乌克兰这个地方,总是牵涉到和俄罗斯的关系、和波兰的关系。那个地方发生过多次战争,很多作品都写哥萨克入的英勇豪壮。可以说,乌克兰人曾有那么一种精神,从文学作品里能体现出来。这个书单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但其他还有很多。总的来说,这些小说都牵涉到几场战争:俄国和波兰的战争,苏联的内战,还有卫国战争。核心的题目就是“哥萨克”。从文学上看

    中外文摘 2014年14期2014-09-10

  • 温情“哥萨克
    文/孟杰温情“哥萨克”撰文/孟杰WARMTH "THE COSSACKS"中国往北有着一大片古代曾被我们视为苦寒象征的土地,她孕育广袤孕育苏武牧羊的忠诚,也孕育了骁勇善战的哥萨克骑兵。记忆如同“海市蜃楼”,挥舞着马刀的哥萨克男人在镜像中沿着俄罗斯顿河流域、第聂伯河下游和伏尔加河流域,夏季牧马、放羊,冬季就着冰碴穿梭于寒冷的西伯利亚,不论是山川、河流,还是一望无际的绵冬,有狼的地方,就有哥萨克保护领地的马蹄声,就有抵御严寒的木格楞房。如今,马刀已然入鞘,不变

    中华民居 2014年3期2014-08-04

  • 谁为他的悲剧买单
    新思想的新一代哥萨克青年,作者笔下的主人公格里高力由于自身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并且作者还把格里高力的悲剧命运部分地归咎于苏维埃政权在国内战争中对哥萨克的过火政策,这就决定了主人公的一生是耐人寻味的,也就引起了学术界对这一特定人物褒贬不一的评价。格里高力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小说把主人公格里高力塑造得极为鲜明,作家明确表示要通过展示这个形象的“心灵的运动”来体现“人的魅力”。人物的悲剧性和人格的魅力的有机交织,构成了这一形象特异的色彩。一、历

    文教资料 2013年3期2013-08-15

  • 发现托尔斯泰《哥萨克》的生态理想
    伊摘要:中篇《哥萨克》是托尔斯泰早期创作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在整个托氏创作里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该作品的解读建立在社会学批评的基础上,认为托翁重点描写俄国社会多余人的爱情悲剧。本文另辟蹊径,以当代生态文学批评为切入口,指出爱情悲剧的实质在于文明与野蛮的冲突,揭示了《哥萨克》的生态内涵,由此进一步指出托翁生态思想之渐成,及其对后来创作的影响。关键词:生态;《哥萨克》;托尔斯泰[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

    青年文学家 2011年21期2011-12-01

  • 浅谈俄罗斯的哥萨克
    磊浅谈俄罗斯的哥萨克朱 磊哥萨克是俄罗斯历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他们一般出身农民或平民,有着不同的居住地域并由此来区分哥萨克的类别。哥萨克对俄国的地理疆域、军事和政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参加了多次重要的农民起义,为俄国的领土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哥萨克具有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他们能歌善舞、骁勇善战,对自己的战马呵护备至,弘扬东正教和保卫祖国是沙俄时代哥萨克的重要任务。俄罗斯;哥萨克;特性;生活方式哥萨克是俄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一提到它,人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1年3期2011-04-07

  • 人类的永恒:和谐 ——析《静静的顿河》的思想潜流
    真实地反映顿河哥萨克人1912年至1922年动荡变革的历史,谱写了人类生命永恒的音符。论文所探究的是小说中流淌的但还未被学界充分揭示的思想潜流:和谐,是人类的永恒。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永恒;和谐;思想潜流肖洛霍夫是一个具有独特创作个性的苏联作家,他善于把史诗性描绘和普通人悲剧性命运表现结合起来,描写社会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悲剧性冲突。他的著名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1926-1940)在广阔的背景上反映顿河哥萨克人在动荡变革社会历史中的命运及发展趋势,他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6期2010-04-11

  • 哥萨克促成俄乌“三百年兄弟谊”
    恰是凶猛剽悍的哥萨克人。不甘给波兰地主当农奴13世纪,蒙古大军的西征将古基辅罗斯公国淹没在血海里,大批生活在乌克兰土地上的斯拉夫人跑到第聂伯河下游草原避难。他们建造城堡,集群而居,逐渐形成“扎波罗热”地区。为求自保,扎波罗热首领丹尼尔慌忙向邻近的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简称“波兰王国”)求救,并决定与波兰合并,以躲避蒙古军的威逼。但在真的并入波兰后,扎波罗热就再无退出的自由了。其实,波兰人对飘忽不定的蒙古骑兵同样束手无策,扎波罗热人必须自己起来自卫。于是在1

    环球时报 2009-05-13200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