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

  • 苏洵(苏轼)号老泉”说辨析及其传播
    王莹雪内容摘要:苏洵号老泉,已是当今社会,人们中学时代在语文学习中所达成的共识。然而在苏洵号老泉这样再为熟悉不过的常识,铭刻于现代青年学生的脑海之际而深信不疑、挥之不去的情形之下,却有着惊人的观点,即苏老泉并非苏洵的号,而是其子苏轼之号。苏洵号老泉之说,起源于南宋,普遍流传。苏轼号老泉的提法,在明清之际较为盛行;今之学人曾著文,大力提倡“苏轼号老泉”之说。然而,作为大学中文专业较为权威的中国文学史对此却不置一词。可见,这两种观点,并未得到同行学者的一致认可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6期2023-07-10

  • 苏洵干谒书信技巧研究
    列文人干谒现象。苏洵就是通过干谒和荐举获得官职,跻身士林的一员。一般而言,在向某人干谒时,除了递交自己的得意作品,学子们还会附上一封书信以说明自己的情况,这封书信的写作显然至关重要。书信写作有较高的技术要求,既要书写自我,又要考虑对方。干谒书信除了要符合一般书信的创作要求外,还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写作者或饰言攀谈,以情动人;或展现才华,以文动人;或施展抱负,以策动人,其最终目的都是说服阅读者,使其心甘情愿,如获至宝的向朝廷荐举自己,从而获得一官半职。从某种意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期2023-04-05

  • 苏洵法治思想的法家传统——兼与苏轼思想比较
    苏祖川苏洵法治思想的法家传统——兼与苏轼思想比较苏祖川(重庆依斯特律师事务所,中国 重庆 400020)苏洵的法治思想主要继承法家。他以威与势等概念说明君王权力来源,以法家视角看待礼的起源及礼法关系,通过赏罚问题,充分阐发术的重要性及具体运用。苏洵思想中又存在严格执法与法外施法的问题,他的重刑观包括谨慎赦免等,也是其法家传统的重要体现,与苏轼的轻刑观明显不同。苏洵;法治思想;法家视角;重刑观;法外施法;与苏轼比较苏洵包括其法治思想在内的整个思想体系,自其本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3-01-06

  • 苏洵的《六经论》与情本论
    872)一、 对苏洵之“权”的千载误解苏洵是苏氏蜀学的开山之祖,他不仅在文学领域自成一家,更在思想领域成就卓然。遗憾的是学界对苏洵的研究有限,直至今日亦不够重视,甚至在一些很重要的方面存在误解。不够重视主要是因为苏洵的整体成就不及其二子,其光芒很大程度上被苏轼、苏辙掩盖。苏轼在文学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自不待言,而苏辙作为“三苏”学术的大成者,除文学外,其经学、史学造诣亦得到了很高的评价。相较而言,苏洵27岁始折节读书,48岁始入京应试,结识欧阳修等文坛领袖,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11-24

  • 名二子说
    情。知识卡片出自苏洵文章的成语遣言措意:写文章、说话时的用词立意。出自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陆贽之文,遣言措意,切近的当,有执事之实。”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知道的,没有不说的;要说,就没有不说完的。形容毫无保留地介绍情况或发表意见。出自苏洵《衡论·远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宏才大略:杰出的才能和谋略。出自苏洵《上皇帝书》:“若其宏才大略,不乐于小官而无闻焉者,使两制得以非常举之,此天下亦不过几人而已。”(张英华辑

    作文·初中版 2022年8期2022-05-30

  • “落榜生”老来得志
    得了人生。清 《苏洵像》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20岁之前的苏洵(1009年至1066年),在乡民眼中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小少爷。到30岁时,他在当地乡绅眼中是个一事无成的落第者。而45岁时,在京城士大夫眼里,他还是一个没有官爵的“京漂”。直到人生最后十年,苏洵的光芒才绽放出来,逐渐沉淀成一名学识超群的学者和文学家。25岁,苏洵隐隐觉得还是很有必要读书的,但行动却相当迟缓。参加了一次乡试,但他不幸落榜。他感觉自己能与古人对话,而身边朋友的眼界、学识、胸襟都不如他,所

    中国收藏 2022年5期2022-05-21

  • 苏洵藏书教子
    小十分顽皮,父亲苏洵在多次说服教育不见成效的情况下,决定改变教育方式,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着手。每当他们兄弟俩玩耍时,苏洵就有意躲到角落里去看书,两个孩子一靠近,他就故意把書藏起来。反复几次后,兄弟俩非常好奇,为了一探究竟,他俩就趁父亲不在时把他藏的书找出来看。慢慢地,苏轼和苏辙逐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后来,苏轼在写作上有了一定的成就,不免有些自满起来。一天,他在书房门上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苏洵看后既担心儿子自大不知求进,又怕撕下对联伤了儿子的

    阅读时代 2022年5期2022-05-13

  • 生活之意蕴层
    ,曾官至丞相,据苏洵考证,此人是他的祖宗,再往上,就不得而知了。苏味道主张遇事要含糊,“模棱执两端”,切不可旗帜鲜明。时人赠他一个绰号:苏模棱。在古代,这种为官态度在一般情况下是行得通的,但苏味道遇上武则天,不大走运。他被贬为眉州刺史,后迁益州(成都)长史,但未赴任就死了。苏味道的一个儿子在眉山定居,其名已不可考,却繁衍了眉山苏氏。苏轼与苏味道之间毫无相似之处,模棱两可变成了棱角分明。在苏氏家族里,苏轼的性格很像他的祖父苏序。苏轼出生时,苏序六十三岁,体魄

    全国新书目 2022年3期2022-05-07

  • 妙手天成 别开生面 ——读刘川眉《苏洵新传》
    怎样的关系;围绕苏洵,其身上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他的一生究竟是怎样的一生……这一系列悬疑便成了人们追索和探究的课题。三苏研究专家、作家、诗人刘川眉集他对苏洵数十年深入的研究,用他生动、摇曳多姿的文笔,借《苏洵新传》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解读的窗口,而且解读得如此动人心魄,让人一捧读,便难以放下了。直至掩卷,还久久地浸淫在这本书中,浸淫在一代布衣鸿儒的传奇故事中。多年前刘川眉便有《眉山苏洵》问世,且深受读者喜爱,如今再次修订出版,着实是在掘一口深井,让人为

    散文诗世界 2022年4期2022-04-08

  • 妙手天成 别开生面
    怎样的关系;围绕苏洵,其身上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他的一生究竟是怎样的一生……这一系列悬疑便成了人们追索和探究的课题。三苏研究专家、作家、诗人刘川眉集他对苏洵数十年深入的研究,用他生动、摇曳多姿的文笔,借《苏洵新传》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解读的窗口,而且解读得如此动人心魄,让人一捧读,便难以放下了。直至掩卷,还久久地浸淫在这本书中,浸淫在一代布衣鸿儒的传奇故事中。多年前刘川眉便有《眉山苏洵》问世,且深受读者喜爱,如今再次修订出版,着实是在掘一口深井,让人为

    散文诗世界 2022年4期2022-04-08

  • 苏洵对韩愈的评价与接受
    践者之一的古文家苏洵,其对“文起八代之衰”、主导中唐古文运动的韩愈其人的评价与接受,是我们藉以审视北宋的韩愈接受实况乃至于唐宋古文运动发展脉络的一个重要窗口。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散见于各类研究唐宋古文运动、韩愈、苏洵的专著及论文中,尚未形成系统的论述(1)相关研究著作有: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査金萍《宋代韩愈文学接受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全华凌《清代以前韩愈散文接受研究》,湘潭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博士学位论文有:高光敏《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11-26

  • 苏洵易学与散文创作
    斐然,交相辉映。苏洵作为三苏蜀学的开拓者,在易学与散文领域颇有创获。正是这样一位被后世敬仰的思想家、文学家,其早年却只顾游山玩水,将科举功名忘却脑后。年长,幡然醒悟,曾自叙“洵少年不学,生二十五年,始知读书,从士君子游”。后名落孙山,更为奋发图强,“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易学蕴含于六经百家之中,苏洵与《易》结缘当在此时。而究其治《易》的狂热期,当属晚年,“十年读易费膏火,尽日吟诗愁肺肝”“自去岁以来,始复读《易》,作《易传

    青年文学家 2021年18期2021-08-09

  • 民国时期的苏洵形象
    ,文学思想多元,苏洵的形象也随时代的发展而逐渐丰富。破坏古文的始作俑者之一清末民初的桐城派大致以吴闿生、姚永朴为代表分成两个群体,他们在文化大变革的时代环境里依旧创作古文,发展古文理论的文学观点,在当时仍有很大影响。但他们对于唐宋八大家的观点却不同。吴闿生在其《桐城吴氏文法教科书》竟无一篇唐宋古文,且评点中透露出对唐宋八大家古文的贬抑态度。他认为苏洵、苏轼、苏辙是破坏古文之体的始作俑者,导致宋代之后无“真古文”状况的形成,吴闿生曰:“ 三苏议论文字明爽俊快

    炎黄地理 2021年1期2021-06-08

  • 是父是子:三苏家风长传
    匾,向人们讲述着苏洵的育子故事。名字背后的寄托当一个婴儿降生,父母会为他取名,期待孩子健康成长、茁壮成材。早年,苏洵和程夫人育有二女一子,后一儿一女夭亡,因此苏轼、苏辙出生后,苏洵夫妇对他们的培养非常重视。苏洵认为年幼的苏轼面相聪慧,但锋芒毕露,担忧其人生坎坷,便为其取名轼、字子瞻。“轼”为车前的横木,是登高望远的依托,“瞻”即望之意。他希望儿子从小就能立下大志,又担忧其外露而不饰。再观苏辙面相,苏洵感觉此子虽不及长子明敏,但亦沉稳,于是,取名为辙,字子由

    廉政瞭望 2021年4期2021-05-07

  • 苏洵,中年开始乘风破浪
    这一段的意思是,苏洵(自号老泉),二十七岁,终于开始发愤读书了。27岁还没读书,放到今天简直不可想象。27,发际线都开始后退了,硕博连读都该毕业了,苏洵终于看起了考试大纲。对比一下他儿子苏轼,20岁就已经考上了进士,苏洵的起步有点晚。那么27岁之前的苏洵在于什么呢?“终日嬉游”。这个样子,是不是像极了手机前的自己。到27岁,眼看着接近而立之年,苏洵开始学习了。他把平时嘻嘻哈哈的好友拉黑,课外活动一律谢绝,闭门读书。人到中年,决定乘风破浪了。人生不是综艺,哪

    妇女之友 2020年10期2020-12-25

  • 长学问了
    ,是由他们的父亲苏洵所取,出自《左传》(《曹刿论战》)中“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轼”是古代马车上车前的横木,供人乘坐的时候扶手,相对于车轮、车轴、车盖这些主要部件,“轼”的作用就是点缀和装饰。苏洵给儿子取名为“轼”的初衷,就是希望他日后不要太在乎浮于表面的装饰,能平凡顺利地度过一生。同时,又因为苏轼年轻时就才华出众,张扬显露,苏洵也想以此告诫儿子“吾惧汝之不外饰也”。也许,正因为苏洵自己这一生锋芒太露,得罪了太多不该得罪的人,所以,他才希望自己的儿子能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20年11期2020-12-23

  • 弊在赂秦论六国 讽喻当朝见远谋
    的方式各有不同。苏洵生活的北宋王朝危机潜伏,一般人不甚明白很正常。苏洵却看在眼里,忧在心中。他著《六国论》看起来是在探究六国灭亡之原因,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言在此意在彼。从文末所生发的感慨议论文字来看,其忧国之情却是显而易见的。苏洵于《六国论》中提出了六国灭亡之原因,是“弊在赂秦”。对此,贾谊在《过秦论》中也略有提及——“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看来“赂秦”却是不争的史实。苏洵的议论并非空穴来风,只是此类话题无人详论自然能博人眼球,颇有看点,但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51期2020-12-04

  • 长学问了
    ,是由他们的父亲苏洵所取,出自《左传》(《曹刿论战》)中“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轼”是古代马车上车前的横木,供人乘坐的时候扶手,相对于车轮、车轴、车盖这些主要部件,“轼”的作用就是点缀和装饰。苏洵给儿子取名为“轼”的初衷,就是希望他日后不要太在乎浮于表面的装饰,能平凡顺利地度过一生。同时,又因为苏轼年轻时就才华出众,张扬显露,苏洵也想以此告诫儿子“吾惧汝之不外饰也”。也许,正因为苏洵自己这一生锋芒太露,得罪了太多不该得罪的人,所以,他才希望自己的儿子能

    作文新天地 2020年32期2020-12-01

  • 细说“一蹴而就”
    “一蹴而就”出自苏洵的《上田枢密书》,原文如下:今洵之不肖,何敢以自列于圣贤,然其心亦有所不甚自轻者。何则?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然及其不成也,求一言之几乎道而不可得也。千金之子,可以贫人,可以富人。非天之所与,虽以贫人富人之权,求一言之几乎道,不可得也。天子之宰相,可以生人,可以杀人。非天之所与,虽以生人杀人之权,求一言之几乎道,不可得也。今洵用力于圣人、贤人之术亦久矣。其言语、其文章,虽不识其果可以有用于今而传于后与否,独怪其得之之不劳。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0年12期2020-09-10

  • 苏洵“藏书”教子
    看个究竟,就跑到苏洵面前。谁知,苏洵快速将双手藏在背后。苏轼疑惑地问:“父亲,您在干什么呀?”苏洵支支吾吾,欲言又止。这种情况一连发生了好几次,这激起了哥俩的好奇心。于是,有一天他们突然袭击,悄悄地出现在父亲面前。苏洵似乎来不及躲避,让哥俩逮了个正着。原来父亲手里捧着一本书。谜团虽然解开了,可是哥俩更加好奇了,父亲为什么躲著我们读书?难道书里有什么秘密吗?好奇心驱使着哥俩一本接着一本地看父亲读过的书,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着他们。从此,哥俩迷上了读书。王文炎摘

    意林·少年版 2020年12期2020-07-04

  • 苏洵的史学与易学
    斐然,交相辉映。苏洵作为苏氏蜀学的开拓者,在易学与史学领域也颇有创获。苏洵的主体思想“权”“衡”“几”就是参证着《周易》中“变”“不变”“知几”的思维而建构的学说。同时,他也援史入《易》,以具体的史料印证《周易》当中的卦爻辞。他“体不相沿,而用实相资焉”,经史关系论也间接说明了易史之间的互动,并推动了宋朝易学与史学两个学术领域的良性沟通,在中国传统史学与易学的发展中,苏洵是继往开来的重要人物。关键词:苏洵;史学;易学;周易中图分类号: B244文献标志码: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1期2020-04-01

  • 长学问了
    ,是由他们的父亲苏洵所起,出自《左传》(《曹刿论战》)中“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轼”是古代马车前的横木,供人乘坐时候扶手,相对于车轮、车轴、车盖这些主要部件,“轼”的作用就是点缀和装饰。苏洵给儿子取名为“轼”的初衷,就是希望他不要太在乎浮于表面的装饰,平凡地度过一生。同时,又因为苏轼年轻时就才华出众,张扬显露,苏洵也想以此告诫儿子“吾惧汝之不外饰也”。也许,正因为苏洵自己锋芒太露,得罪了太多人,他才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甘于平凡,至少不会像自己一样多灾多难。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0年46期2020-02-25

  • 浅解三字经(之九十八)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注释苏老泉:苏洵,宋朝人,著名文学家,苏东坡的父亲。始发愤:始,开始。才开始发愤学习。感悟宋代著名文學家苏洵和他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是我国文学史上十分有名的人物。他们的学问都很高,文章也都写得很好,被后人合称为“三苏”。他们也是唐宋散文八大家里的三位。

    养生保健指南 2019年2期2019-12-16

  • 最牛的教育是言传身教
    发惯,读书籍。”苏洵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人教育孩子励志求学的典范,毕竟,最让苏洵引以为豪的并非他的个人成就,而是他作为一名父亲的成功。唐宋八大家,苏洵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霸占三席,冠绝古今,成为千秋佳话。从苏洵的身上,我们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件事:最高级的教育,就是拼爹。父亲的身教,是最好的家教。在一般人眼中,比起两个儿子,苏洵的名号显然弱了不止一筹,有人还用“父凭子贵”来形容苏洵。但是清代学者邵仁泓在《苏老泉先生全集序》中直言:苏轼和苏辙的天纵之资

    百家讲坛 2019年5期2019-11-28

  • 苏洵:成为人生赢家不是闹着玩
    冷地看着下属。“苏洵呈递上来几篇论文,您先看看再下结论也不迟。”下属抱着一摞资料放在办公桌上,只见论文封皮上写着《几策》《衡论》《权书》……张方平耐着性子戴上老花镜,翻起论文,没想到越看,眉头锁得越紧,一转眼已经过了三个时辰,只听“啪”一声,论文被合上了。“苏洵的文章竟然兼具左丘明、司马迁、贾谊这三位大家的风格。你为什么不早点推荐?快,把他请到府上来!”苏洵就这样去了。从此,张府给苏洵特设一个专座,两人时常一起摆龙门阵,纵论古今治乱,品评一时人物,好不快活

    百家讲坛 2019年15期2019-11-27

  • 巴蜀文化对于苏洵诗文的影响
    产生了巴蜀文化。苏洵从小便生活在巴蜀地区,其诗文自然会受到巴蜀文化的影响。本文试从地域文化为切入点,探讨巴蜀文化对于苏洵诗文的影响。关键词:巴蜀文化;苏洵;影响[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4-0-01一直以来,巴蜀地区都以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著称于世。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苏洵出生于四川眉山,属于巴蜀地区。纵观苏洵的一生,除了几次因考试离开蜀地到汴京,以及人生的最后八年携家出蜀之外,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4期2019-09-16

  • 高飚动槁叶:宋代蜀学开创者苏洵
    这份淡定用在幼子苏洵身上就更是出格,别人都替苏洵游荡不学着急,他却对其“纵而不问”,仿佛有什么锦囊妙计,可使朽木立雕。故事卡在这里,它本身都快得忧郁症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苏洵好像从人生的峡谷里杀将出来,居然翻天覆地安坐读书台,入定般的嗜书苦读。那故事的结果,乘着《三字经》的“翅膀”,最后都被千百年来咿呀学语的幼童记得。可是只会读书,不会考试,特别不会写诗一一苏洵的诗存世只有五十来首,没有什么传世之作,今天影响很大的两种选本,钱锺书的《宋诗选注》和金性尧的

    四川文学 2019年6期2019-08-30

  • 从苏小妹到苏八娘
    东坡并没有妹妹。苏洵死后,欧阳修为其写传,说苏洵生了六个孩子,三男三女,大儿子苏景先早早夭折,二儿子就是苏东坡,三儿子就是苏辙,三个女儿都在苏东坡之前出生,她们是苏东坡的姐姐,而非妹妹。古代中国家族观念重,排行都是在整个家族里去排的。蘇八娘排行第八,却是苏洵一家的独女,苏洵夫妇爱如掌上明珠,从小教她读书写字,像男孩一样学习诗书。苏洵晚年写诗悼念女儿,诗前有一段序文:“女幼而好学,慷慨有过人之节,为文亦往往有可喜。”可见苏八娘与传说中的苏小妹有些相像,也是一

    妇女之友 2019年6期2019-07-11

  • 苏洵:中年发奋,逆袭成“人生赢家”
    泉就是苏轼的父亲苏洵。与儿子苏轼、苏辙的少年成名不同,苏洵年少时纵游天下,二十七岁才开始发愤读书,在三十七岁时却又经历科举失败。此后他调整了治学方向,放弃科举考试,闭门苦读十数年,终于大器晚成,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一门三文豪”的千古佳话。年少贪玩,二十七岁幡然醒悟公元1009年,苏洵出生于眉州(今四川眉山市)。苏家不仅家风优良,还有着很浓厚的读书氛围。苏洵的父亲苏序非常重视儿孙辈的学习,他说:“吾欲子孙读书,不愿富。”于是倾其钱财,购置了大量书籍置于

    畅谈 2019年4期2019-03-30

  • 愿得素心人,相伴数晨昏
    羊子十九岁那年,苏洵用一顶大红花轿将程氏热热闹闹地抬进了家门。喜乐声冲破云霄,在那个平凡的日子里,一段浓墨重彩的故事悄然发芽。苏洵不爱读书,即便成了亲,依然浪荡不羁。而程氏出身官宦之家,自幼受到书香熏陶,在学问上不输男儿。刚嫁到苏家时,她一度不明白父亲为何为她选择这样的夫婿—苏家落魄清贫不说,苏洵还不思进取。可面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没有反抗的余地。在本该甜美幸福的新婚蜜月里,她却难过彷徨,不知脚下的路将会通向何方。想到伤心处,她不禁喟然长叹,潸然泪下。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8年2期2018-11-14

  • 忠于原文是解读文本的前提
    文,发现孙先生对苏洵《六国论》的解读,就犯了窜改文本、张冠李戴的毛病,既误读了文本,没有正确理解“苏洵意愿”,也冤枉了荆轲和语文教材的注释者。孙先生说,“正如本文开头所说,《六国论》第四自然段是作者通过列举燕赵灭亡的事例,来说明‘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这就是说,苏洵认为燕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而绝不是什么‘荆轲刺秦——即使‘刺客不行,‘智力孤危的燕国也是难以摆脱灭亡厄运的。而教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2期2018-08-24

  • 欧阳修举荐苏洵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苏辙较多,而对苏洵与欧阳修的交集关注较少。这当中,对欧阳修举荐苏洵前后的历史背景的梳理尚不充分。本文以此为话题,欲通过对相关材料的钩稽梳理,还原欧阳修举荐苏洵的历史背景及其相关影响。一、欧阳修之前举荐苏洵的蜀中贤达苏洵出生于偏于西南一隅的小城眉州眉山县,性格豪宕,年青时未能一心向学。当其仲兄苏涣于天圣二年(1024)进士乙科及第时,15岁的苏洵“犹不知书”。[1]在父亲的督促下,苏洵尝试为应试而读书,学习句读、属对声律这些当时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但天性豪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4期2018-03-31

  • 愿得素心人,相伴数晨昏
    韵汐十九岁那年,苏洵用一顶大红花轿将程氏热热闹闹地抬进了家门。喜乐声冲破云霄,在那个平凡的日子里,一段浓墨重彩的故事悄然发芽。苏洵不爱读书,即便成了亲,依然浪荡不羁。而程氏出身官宦之家,自幼受到书香熏陶,在学问上不输男儿。刚嫁到苏家时,她一度不明白父亲为何为她选择这样的夫婿——苏家落魄清贫不说,苏洵还不思进取。可面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没有反抗的余地。在本该甜美幸福的新婚蜜月里,她却难过彷徨,不知脚下的路将会通向何方。想到伤心处,她不禁喟然长叹,潸然泪下

    传奇故事(上旬) 2018年2期2018-03-21

  • 苏洵教子读书
    读书呢?对此父亲苏洵可是愁坏了。有一次,苏洵让苏轼在家好好读书,他去会见一个客人,但没想到他见完客人回来,书房里早就没了苏轼的影子。苏洵真想和别的父母一样,等他回来以后用棍棒狠狠地教训他一顿,但他想了想还是改变了主意,苏洵觉得责罚打骂或许都只能让苏轼更加抗拒读书,与其打骂,不如在兴趣上加以引导。这样一想之后,苏洵就有了办法,他故意写了两句不完整的诗句,然后坐在花园里等,后来苏轼从外面回来了,苏洵就像什么事情也没有似的,对苏轼说:“儿子,父亲遇到困难了,你来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8年6期2018-02-09

  • 苏东坡买房记
    的时候,他的父亲苏洵有次进京赶考,名落孙山。在回四川老家,途经嵩山时,觉得嵩山的风景很好,就想在那儿买块地,盖个房,把全家都迁来。但是,终因钱不凑手而作罢。苏洵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每次都是名落孙山。直到五十多岁的时候,才在欧阳修的举荐下,终于可以不用参加考试,获得了一顶“霸州文安县主簿”的乌纱帽。主簿是宋朝最低级别的文官,当时这个职务每月的薪水只有7贯铜钱。然而,苏洵一上任,就在首都开封宜秋门外买了一所相当漂亮的花园住宅。他每月只有7贯铜钱的收入,而这所

    北广人物 2017年6期2017-11-15

  • 从《六国论》看苏洵的家国情怀
    魏俊香苏洵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儿子苏轼、苏辙并称为“三苏”。《三字经》里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经历了年轻时的落拓不羁和幡然醒悟后的潜心攻读,他大器晚成,文章受到歐阳修、韩琦等人的赞赏,名扬天下。在苏洵生活的时代,北宋的边患主要是辽和西夏,他们既觊觎中原的富庶,又看出北宋军事上的软弱,不断袭扰边境。在强敌环伺的国际局势下,北宋统治者一忍再忍,步步退让,赂敌求和以求苟安一时。书生苏洵看清了国家的政治危机,他痛心疾首,寝食难安,怀着拳拳爱国热情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10期2017-10-17

  • 刘川眉:“三苏”仰之敬之,文化传之扬之
    史传记文学《眉山苏洵》、长篇历史小说《豹变·苏洵大写意》、历史人物评传《品中国神童》,主编诗集《眉山诗8家》等。作品《眉山苏洵》获2009年度眉山市第三届东坡文艺奖一等奖,《品中国》获2014上海好童书奖。刘川眉与“三苏”有撇不开的关系。他是三苏故里——四川省眉山市人;作为政协办公室调研员,他参与“东坡宋城”等大型工程的建言献策;作为眉山市作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他参与“东坡情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赛”的筹办工作、《东坡》文学季刊的审读编辑任务;作为作家,他写

    教育家 2017年28期2017-09-06

  • 回归课本,以读导写
    写促读。下面就以苏洵的《六国论》为例,阐释这一做法的要义:一、确立论点要见解独到高中生立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人云亦云。“立”的往往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公理、常理、大道理,鲜见“我认为”的己见、锐评、新视角。苏洵的《六国论》是如何立论的呢?请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为什么会被秦国所灭?世人都认为“兵不利(军事实力差)”“战不善(作战不得法)”,而苏洵却“惟陈言之务去”,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弊在赂秦”。该立论启示我们:众口一词,只会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7年22期2017-08-03

  • 废寝忘食;北宋文人苏洵的家风故事
    要讲的人物,名为苏洵,那才是一位以废寝忘食之精神,踏实钻研学问,以求报效国家,并形成好学家风,培养出了苏轼、苏辙两位大文豪的先贤楷模。苏洵活动于北宋初年,乃四川眉山人氏,其族在当地也算是大族,但族风历来低调稳重,族人多以经商为业,读书人不多。但四川当时学术颇为发达,虽然苏家好学之风尚未兴起,苏家的邻居之中,却不乏诗书之声,这在无形之中便造成了一种好学的外在环境。可是苏家的内在环境一直不怎么好学,如苏洵的父亲苏序,就一直对读书不感兴趣。这种习气也传到了苏洵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7年4期2017-05-12

  • 古代官场“拜门”的学问
    先,大功告成了。苏洵、苏轼和苏辙被后人称为是做官典范,苏门一家被称为做官家族。其实很多人不知道,苏门如此显赫,全是因为苏洵的提前“拜门”。苏洵的文章很妙,思想也符合主旋律要求,但就是考不上国家公务员。在思想辗转许久后,苏洵决定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那就是构建师生圈。当时,苏洵在东京汴梁大街上买了一本京城名臣录,上面罗列了一大群京官。这些京官中,苏洵认为最能在皇帝面前说上话的就属欧阳修了。苏洵决定投其所好,头悬梁、锥刺股地完成了几十篇文章,走了很多关系,终于将

    领导文萃 2017年5期2017-03-24

  • 苏洵焚稿,奋发有为
    风信子苏洵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他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都以文采著名,被后人合称为宋代“三苏”。苏洵在27岁那年的一天,正像往常一样随手翻书阅览,无意中发现一篇关于古人爱惜时间、刻苦攻读的故事。他认真地读了一遍,感到这故事很生动,又读了一遍,更加感到有意义,于是他反复读了好几遍,每读一遍,都有收获。他觉得这故事好像是专为自己写的,不由得心中发出感叹:“时光无情地飞逝,自己已经快到而立之年了,虽然写过一些文章,却都是些平庸之作,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他想:

    初中生学习·低 2016年4期2016-11-19

  • 《六国论》:仁义不得已而权变
    这句话借过来夸赞苏洵:“《六国论》的主要成就之一,就是发现并教导我们:谈兵是可以多维度的,除了考究兵法战略,还可以有一种精神——道德的维度。”这种维度,在文中被称为“义”。但苏洵毕竟是一介书生。书生谈兵,总易被嘲讽为缺啥补啥,故有“偏是市侩喜通文,偏是俗吏喜勒碑,偏是恶妪喜诵佛,偏是书生喜谈兵”(朱锡绶《幽梦续影》)的“偏”见。当代论者中,也不乏前辈师长批评苏洵罔顾史实,谬误多多。但在我看来,苏洵谈兵的高明之处,恰恰在“偏”上:他所描绘的不是历史地图集中那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2016年9期2016-10-10

  • 顽主苏洵的育儿经
    合叫“三苏”——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少年喜奇迹,落拓鞍马间。纵目视天下,爱此宇宙宽。”其实,苏洵这哥们年轻时也是个不靠谱的玩主,从小就觉得自己聪明无比,自我感觉良好,读书不大认真,喜欢游览祖国的山山水水。他爹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快到三十岁的时候,苏洵才开始醒悟,发愤读书,但考试都落榜了,到了三十七岁考试还是落榜,于是他决心不再参加科举考试。直到四十八岁那年,得到当朝政坛文坛大咖欧阳修的极力推荐,他才慢慢有了名气。鉴于自己的反面教训,苏洵对两个

    方圆 2016年16期2016-09-12

  • 以《六国论》为例教写议论文
    写化读。下面就以苏洵的《六国论》为例,阐释这一做法的要义:一、确立论点要见解独到高中生立论的缺陷是什么?人云亦云。“立”的往往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公理、常理、大道理,鲜见“我认为”的己见、锐评、新视角。苏洵是如何来立论的呢?请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为什么会被秦国所灭?世人都认为“兵不利(军事实力差)”“战不善(作战不得法)”,而苏洵却“惟陈言之务去”,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弊在赂秦”。它启示我们:众口一词,只会让人大倒胃口;见解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6年5期2016-05-14

  • 苏洵:文名遍天下,壮心醉中求
    文/江西·叶之秋苏洵:文名遍天下,壮心醉中求◎文/江西·叶之秋在唐宋八大家中,苏洵的一生最为落魄。《三字经》里面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苏洵之所以到二十七岁才发愤读书,并非因为他懒惰,更非不务正业,而是为环境所限,生活所迫。苏洵家族也算是眉山世家,只是到了他这一代,已经完全没落,和普通农家没什么区别。他必须出去做事挣钱,养家糊口。等到二十六七,家境好了些,才开始发愤读书。苏洵天分很高,虽然起步晚,但是他刻苦钻研科举范文,一日不敢懈怠,从第二年开始就

    金秋 2016年2期2016-05-04

  • 文章誉大家 书法老有成——苏洵《致提举监丞帖》
    家书法老有成——苏洵《致提举监丞帖》□李佳《三字经》有云:“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这讲述的是苏轼之父苏洵,读书起步虽晚,却终能成一代大儒,鼓励人们不要由于年龄的缘故而放弃努力。在宋代文坛上,苏洵的地位及影响力可谓举足轻重,不但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且在“唐宋八大家”中亦占有一席之地,被后世传为美谈。苏轼在宋代书坛之所以能独领风骚,自然也离不开其父的影响。明人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曾言:“蜀人不能书,元间轼以字画名世,其实滥觞于老泉。”诚

    老年教育 2016年2期2016-04-21

  • 对立统一的平衡美 ——论苏洵散文的艺术追求
    的平衡美 ——论苏洵散文的艺术追求■李亦凡苏洵自称其文“得乎吾心,成于自然”,而实际上,苏洵的文章也有刻意锤炼的一面。他文章中对立要素的平衡与统一是一大特色,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苏洵之文,确具构思之功。这一特色表现在风格、修辞、结构、语言等四个方面,具体展示为犀利与委婉、雄刚与温淳、工整与变化、凝练与生动的统一。这种对立统一使苏洵散文呈现出平衡美,不同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散文而别具风貌。苏洵散文之所以具有这一艺术特色缘于苏洵所处的文道和谐的政治时代、置身的三教

    江西社会科学 2016年5期2016-03-17

  • 才女苏小妹是苏轼姐姐
    也不足为奇。近读苏洵《自尤》诗,发现苏小妹不但真有其人,而且非常有才,只是命运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没有嫁给秦观,而是嫁给了苏洵妻子的娘家侄子程之才,18岁就早逝了。不错,欧阳修《苏明允墓志铭》中确实说过:“曰景先,早卒;轼,今为殿中丞直使馆;辙,权大名府推官。三女皆早卒。”苏洵在《祭亡妻文》也说过:“有子六人,今谁在堂,惟轼与辙,仅存不亡。”这些都说明苏洵的三个女儿都早亡,只是第三个女儿苏小妹虽然也早亡,但已经长大成人,并且已经出嫁,所以说,苏小妹这个人是

    晚报文萃 2015年12期2016-02-23

  • 苏洵谱法探析
    241000)苏洵谱法探析吴兆龙(安徽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苏洵谱法包括小宗谱法和大宗谱法,但以小宗谱法为主。苏洵小宗谱法是指谱所有明确的世系并“详尊吾之所自出”。因其小宗谱法很难具体操作,后世家族修谱模仿者不多;有则都相应的对其进行变体改进后才用。苏洵大宗谱法是其修完族谱后补著的,更难操作,后世未曾见家族模仿过。苏洵;谱法;小宗谱法;大宗谱法;族谱众所周知,欧(阳修)苏(洵)谱法在中国谱牒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安徽史学 2016年6期2016-02-03

  • 浅谈苏洵“杂学”特色及其文艺思想
    唐楚晴摘要:苏洵是苏东坡的父亲,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为“三苏”,位列于唐宋八大家,尽管父亲不如儿子名气响,但苏洵在文学、政论、哲学思想等方面的造诣并不逊于两个明星儿子,本文主要分析苏洵“杂学”特色及其文艺思想。关键词:苏洵;文艺思想;杂学;诗文特征苏洵虽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但在艺术成就上却不如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被世人所熟悉。在其存世的作品多以散文和政论文为主,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苏洵思想中体现一种“杂学”特色,对其子苏轼、苏辙影响非常大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8期2015-11-25

  • 苏洵哲学思想研究
    401331)苏洵哲学思想研究韩鼎基(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重庆 沙坪坝 401331)苏洵以“运动”为其宇宙生成论“道”的根本,从而衍生出在结构上以性情互为表里,在生活中以重情为原则的哲学思想。苏洵哲学思想中的义利不同于其他儒者的义利观,他大胆倡导义利相合,认为义利二者应该是互相依存的关系,徒言义或者利都是片面的。苏洵;哲学思想;性情观;义利观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又被时人称之为老苏,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苏氏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1期2015-04-10

  • 苏洵不得志
    念宋朝的一位才子苏洵苏洵是四川人,年轻时候,家里有些闲田,而且妻子程氏家里也算是眉山的富裕家庭,所以苏洵并不喜欢求学,而是整日遛鸟、唱歌、旅游,过着神仙似的日子。他在27岁那年,突然醒悟过来,觉得这是浪费自己的生命。他下定决心求学,以实现自己治理国家的理想,可又怕自己年纪已大,家人不支持,便私下对老婆程氏说:“你看我这年纪读书,觉得如何?”程氏说:“我早就想这么说了,你如果真的肯下决心,那家中一切事务你都不必操心,我能料理妥当。”苏洵得到妻子这么坚决的答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09年9期2009-07-21

  • 名二子说
    ,努力。[简析]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三苏”在诗、赋、词、文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深受后人仰慕。对这两个儿子,苏洵满怀希望,特意写了一篇文章介绍自己给两个儿子命名苏轼、苏辙的原因,这篇文章就是《名二子说》。《名二子说》阐释了“轼”“辙”这两个名字的深刻寓意,表达自己对两个儿子的期望、勉励和告诫。“轼”为车前横木,功能相当于扶手,其重要性不及轮盖轸辐,可也是车子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部件。苏洵为自己的儿子取名为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中旬刊 2003年8期2003-03-11

  • 欧阳修慧眼识“三苏”
    叶世昌欧阳修和苏洵,以及苏洵的儿子苏轼、苏辙,都是北宋的著名文学家。在苏洵父子(后人合称“三苏”)成名前,欧阳修已经担任翰林学士等官职,不仅政治地位高,且在文学上有很大影响。而苏洵父子的文学才能,都是在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荐下,才得到了当时社会的重视的。苏洵是四川眉山人,比欧阳修只小两岁。他在二十七岁以后方发愤读书,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弄通了六经和诸子百家,并写出了《权书》《论衡》《几策》等一系列击中时弊、文笔犀利的政论文章。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张方平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6年1期1986-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