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

  • 关节镜肩胛下肌清理术与修补术治疗Lafosse Ⅰ型肩胛下肌损伤的对比研究*
    研究[2]认为,肩胛下肌损伤发生率较低,临床主要采用开放手术治疗,但Lafosse Ⅰ型(即肩胛下肌肌腱1/3 部分损伤)肩胛下肌损伤诊断困难。随着关节镜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Lafosse Ⅰ型肩胛下肌损伤的诊断率不断提高,有证据表明[3],高达50%的肩袖损伤患者并发肩胛下肌损伤。目前国内外研究[4-5]均已证实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肩袖损伤可取得满意效果。但目前研究[6-7]多侧重报道关节镜下肩关节冈上肌、冈下肌的治疗效果,而对关节镜下治疗Lafosse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3年3期2023-03-03

  • 肩关节前方不稳肩胛盂与肱骨头骨缺损的CT测量研究进展
    素,第一是准确的肩胛盂(Bankart损伤)及肱骨头(Hill-Sachs损伤)的骨缺损值测量,第二是根据骨缺损值进行牢固可靠的软组织或骨性固定手术。在关节镜应用于肩关节前方不稳手术治疗的早期,手术医生并未充分认识到肩胛盂及肱骨头骨缺损的重要性,大多数手术以软组织修复为主(如软组织Bankart修复、前方关节囊紧缩),但是随后不少研究发现关节镜软组织修复存在较高的复发率(7%~49%不等),有学者因此提出关节镜不适宜应用于肩关节前方不稳的手术治疗[1-5]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22年9期2022-11-23

  • 肩胛盂轨迹概念在肩关节前向不稳诊疗中的 应用与挑战
    向脱位瞬时产生的肩胛盂前方骨缺损,以及随后咬合碰撞时产生的肱骨头后方Hill-Sachs损伤[1-2]。这两者被认为是肩关节前向不稳的重要结构性危险因素,其发生率在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的患者群中分别高达68%~90%以及77%~100%[2-5]。近年来提出的肩胛盂轨迹概念阐明了双极骨缺损之间微妙的几何相互作用,将原本看似孤立的两种骨缺损融进了同一综合评价体系中,为肩关节前向不稳的诊疗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文就目前肩胛盂轨迹概念在肩关节前向不稳诊疗中的应用与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2年5期2022-10-27

  • 超声和磁共振成像在肩胛下肌肌腱撕裂诊断中的效能分析
    )在肩袖撕裂中,肩胛下肌( subscapularis,SSC)肌腱撕裂早期在研究领域得到的关注较少[1,2]。随着运动医学的发展,对于肩胛下肌肌腱撕裂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在接受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中,肩胛下肌肌腱撕裂的发生率高达12%~50%[3]。并且,肩胛下肌肌腱在肩关节生物力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于肩胛下肌肌腱撕裂的术前明确诊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用于肩袖撕裂诊断的主要方法有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22年8期2022-10-14

  • 经腋窝入路治疗肩胛盂骨折
    窝入路治疗10例肩胛盂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0 例,男6 例,女4 例,年龄31~52岁。左侧3 例,右侧7 例。肩胛骨CT及三维重建检查显示均属于肩胛盂骨折Ideberg分型Ⅰa型。伤后至手术时间3~5 d。1.2 治疗方法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侧卧位。于腋窝后缘即背阔肌的前缘做长约6 cm的切口,于背阔肌肌腱前缘处切开深筋膜,将腋窝淋巴结和脂肪推向前方,显露并适当松解旋肩胛血管。手指触摸肱骨头,在其附近显露腋神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4期2022-08-30

  • 经腋窝腔镜手术中发现肩胛舌骨肌变异1例
    0)1 临床资料肩胛舌骨肌属于舌骨下肌群,是侧颈部的一条细长肌肉,分为上腹和下腹,两腹之间有中间腱。双重肩胛舌骨肌是异常肩胛舌骨肌中的一种,临床上极为罕见,鲜有报道。我科近日于无充气腔镜下右侧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发现右侧肩胛舌骨肌变异1例,为重复变异,现报道如下。患者男,34岁,主因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1周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周体检发现甲状腺右侧叶一实性结节,TI-RADS 4a级,无颈前疼痛,无声音嘶哑,无饮水呛咳,无怕热多汗,无吞咽异物感,无颈部活动异常等。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08-27

  • 肩关节稳定率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过影像学方法测量肩胛盂骨缺损面积(BDA)来评估患者的肩关节稳定性[16-19],但这种方法无法获取肩关节的生物力学信息。与肩胛盂BDA相比,肩关节稳定率可对肩关节稳定性提供更直接、更精确的生物力学评估[20],肩关节稳定率的定义为当肱骨头脱位即将发生时,肱骨头受到的最大平移力与压缩力的比值[21]。目前,肩关节稳定率的测量方法主要分为生物力学方法、有限元分析法和几何学测量法。本文回顾相关文献,对肩关节稳定率的测量方法进行综述。1 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术前评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2年4期2022-08-26

  • 臂丛上干缺如致肩胛上神经走行变异1例
    显露颈外静脉,将肩胛舌骨肌牵向外侧,斜角肌牵向内侧,显露颈横动、静脉,深部分离松解黏连的神经。探查见臂丛C5-8、T1自神经根至锁骨下神经连续,C5、C6神经根合干处发生变异,无臂丛干部直接发出前后股,前股位于锁骨上方长约2.0 cm,肩胛上神经位于后股的中间部位发出(图1),中干前后股发出点的解剖位置正常。见上干前后股、肩胛上神经增粗、水肿与周围组织包绕黏连,显微镜下仔细剥离松解包绕的瘢痕组织。术中肌电图测定刺激右侧臂丛上干前股,肱二头肌CMAP 可引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2年2期2022-04-22

  • 先天性高肩胛症1例
    举功能受限,左侧肩胛骨较对侧高,左手各指指动及血运好。X线片显示:左侧肩胛骨发育短小,肩胛盂小而浅平,肩胛骨下角内旋,肩关节向内上方移位,C7横突与左肩胛骨间可见长条形骨样密度影,考虑为左侧先天性高肩胛症。CT显示:左侧肩胛骨位置较高,肩胛骨上角平C7椎体水平,肩胛骨下角平T5椎体水平,下角内旋,关节盂较平浅,符合先天性高肩胛症表现。Cavendish分级为Ⅲ级。于全身麻醉下行左侧肩胛骨下移术。患儿俯卧位。自C2至T10做脊柱正中切口,长约20 cm,逐层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5期2022-03-24

  • 肩胛冈的形态学分型及在运动康复中的意义*
    646000)肩胛冈位于肩胛骨背侧,是肩胛骨重要的骨性标志,向内侧延伸至肩胛骨的内侧缘,向外移行为肩峰[1-2]。肩胛冈作为斜方肌、三角肌肌腱附着点,对于肩关节运动、维持稳定具有重要作用[3-6]。在日常运动中,长期肩部用力容易拉伤肩背相关肌肉,造成相关肌腱损伤[7-8],例如网球运动,相关研究表明网球运动员肩伤的发生率在4%~17%之间[9-10]。患者出现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11-12]。Wang 等[13]2015年

    解剖学杂志 2021年6期2021-12-31

  • 肩胛动力障碍及康复治疗的进展
    市 100068肩胛动力障碍是指肩胛骨静态/动态位置或运动模式异常[1]。67%~100%肩部疾病患者会出现肩胛动力障碍[2],患肩胛动力障碍的运动员未来肩痛风险较正常运动员高43%。肩胛动力障碍与多种肩关节常见损伤,如肩痛、肩峰撞击综合征、肩袖损伤、盂肱关节不稳、肩锁关节损伤和盂唇损伤等均有关[4]。本文从病因及病理机制、临床评估与诊断分型,以及康复治疗等方面介绍近年来的发展。1 概述1.1 肩胛骨运动和功能肩胛骨参与构成盂肱关节、肩锁关节和肩胛胸壁关节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1年11期2021-12-08

  • 肩胛稳定性训练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研究进展
    机制较复杂,其中肩胛动力障碍是重要原因之一[8-13]。文献报道,约68%~100%的肩痛患者伴肩胛动力障碍[14-15]。肩胛动力障碍可导致肩胛骨稳定性下降,增加撞击风险[16]。SIS的常规治疗方法包括非甾体药物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关节腔注射等,但其临床疗效不是很理想[17-18]。肩胛稳定性训练作为治疗SIS的新方法已引起学者们关注,一些文献报道了肩胛稳定性训练治疗SIS的疗效[10,19-25],但由于样本量较小、干预措施存在异质性等问题很难就其有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1年4期2021-11-30

  • CT三维重建评估自体肩胛冈骨块移植修复肩盂缺损的价值
    重要课题。而自体肩胛冈取骨(scapular spinal autograft,SSA)位置表浅,远离神经血管分布区,保留了喙突的正常解剖结构,对肩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无明显影响。然而取自体肩胛冈作为植骨材料,目前文献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CT三维重建测量肩胛冈与喙突的长、宽、高参数,为自体肩胛冈作为骨块供区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1 资料 随机选取2019年1月- 2020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进行胸部CT检查的成年患者60例,男性23例,女性37例,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21年8期2021-11-11

  • 肩胛舌骨肌综合征的超声表现并文献复习
    518036)肩胛舌骨肌综合征(omohyoid muscle syndrome, OMS)是临床上较为罕见的一种疾病,1978年经叶必远[1]首次报道。目前关于超声对此病的临床研究较少。现报道1例超声诊断的OMS,学习并总结其超声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1 临床资料患者男,31岁,健身教练,2021年3月19日以“右侧颈部无痛性包块半年余”就诊于我院甲状腺乳腺外科。半年前患者无意间触及右侧颈部包块,无明显变大,否认先天性颈部疾病史、外伤史及异物吞咽史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8期2021-11-01

  • 左臂丛变异伴肩胛上动脉走行异常1例
    1例左臂丛变异伴肩胛上动脉走行异常者,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笔者在解剖36具教学用成人尸体标本过程中发现1例成年男尸,约60岁,左臂丛变异伴肩胛上动脉走行异常。以游标卡尺、量角器等测量工具原位观察上述结构及其毗邻关系,并测量记录。2 结果解剖观察发现,第5、6颈神经前支在出前斜角肌外侧缘1.43 cm处合成上干。上干长约1.88 cm,之后分成前后股。上干约在0.83 cm处分出肩胛上神经,行向后外,横径为0.26 cm。第7颈神经前支自成中干,约在距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10期2021-10-28

  • 基于CT三维重建的肩胛冈解剖形态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义 563003肩胛冈(scapular spine,SS)是位于肩胛骨背侧上1/3、分界肩胛上下窝的一条横行骨嵴,向内侧延伸至肩胛骨的内侧缘,扩大为扁平的三角形,向外移行为肩峰。肩胛冈由于其血供丰富,多条营养血管分布且骨量丰富,因此常用于骨肌皮瓣移植,广泛应用于不同部位骨缺损修复如下颌骨缺损等[1~4]。肩胛冈因骨量多、皮质厚的独特解剖特点,可以增加螺钉固定强度,是肩关节置换假体植入时螺钉植入的最佳位置[5~7]。因此掌握其解剖学形态对于指导骨肌皮瓣移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1年4期2021-07-30

  • 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卡压症液压松解的疗效评估及复发因素分析
    孙丽芳 王文娟肩胛上神经卡压症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肩关节功能受限、上肢外展外旋无力等,近年来有关该病的报道持续增加[1]。肩胛上神经受卡压位置较多,以肩胛上切迹处的神经、动脉固定处最常见[2]。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在疾病初发期,排除占位性疾病患者多采用保守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理疗、封闭神经阻滞及肩关节锻炼[3],但疗效均不确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56例肩胛上神经卡压症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液压松解和神经阻滞的超声表现及临床资料,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1年7期2021-07-30

  • 肩胛盂的骨性解剖结构
    节),由肱骨头和肩胛盂构成。既往对肩关节的研究的重点集中在肩袖、关节囊韧带以及盂唇等结构,对肩关节的功能、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肩胛盂骨性结构改变所带来的问题日趋严重,包括关节盂的缺损、退变。因此,了解肩胛盂的正常解剖结构,有助于对肩关节复杂损伤、疾病的治疗。肩胛盂的解剖结构包括肩胛盂关节面以及肩胛盂体部。肩胛盂体部(glenoid vault)是指肩胛骨包括肩胛盂表面及向内至肩胛冈外缘、喙突基底内缘的部分(图1)。这一区域骨量少,位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1年4期2021-07-14

  • 肩胛下肌损伤分型及治疗研究进展
    皇甫小桥 赵金忠肩胛下肌是肩袖中最大和最有力的肌肉,也是唯一的内旋肌[1],它与后下肩袖肌肉一起维持肩关节水平位的力偶平衡[2]。肩胛下肌是肩关节前方的重要稳定结构,对维持盂肱关节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至关重要[3]。与冈上肌或冈下肌损伤相比,既往有关肩胛下肌损伤的研究较少[4]。然而,随着肩关节镜和影像学技术应用的普及,临床医生对肩胛下肌损伤的识别能力有很大提高,肩胛下肌损伤成为相对常见的损伤[5]。目前,对肩胛下肌损伤的研究报道仍较少,本文回顾相关文献,就肩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1年2期2021-04-21

  • 关节镜下修复肩胛下肌损伤对早期肩关节功能的临床疗效评价
    830000)肩胛下肌作为肩袖组织中最强大的一组肌肉在肩关节的日常活动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1-2]。但其损伤却往往被忽视。自Smith[3]1834年报道了2例肩胛下肌损伤以来,大部分外国学者对肩胛下肌损伤进行研究,所报道的发病率19%~49%[4-7]且尸体研究中高至50%[8],说明肩胛下肌损伤在手术中仍难以彻底发现。肩胛下肌参与组成肩关节周围力偶,对维持盂肱关节的多状态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其损伤后会出现明显的肩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是假性麻痹[4,9-

    创伤外科杂志 2021年4期2021-04-20

  • 关节镜下肩胛下肌松解术治疗肩胛下肌损伤28例疗效观察*
    及其肌腱上,针对肩胛下肌损伤的研究较少,但临床治疗中,肩胛下肌在肩关节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国内外研究发现[2]肩胛下肌损伤大多位于肩胛下肌的上半部分,是肩关节前方疼痛及活动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3],肩胛下肌损伤的发生与年龄、生活习惯、创伤、组织缺氧和炎症因子等有关[4-6]。临床上,肩袖损伤的保守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功能性训练、非甾体类镇痛药和局部药物注射等。非手术治疗可用于处理大多数肩袖撕裂,特别针对于功能需求较低的患者。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后,仍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1期2021-03-12

  • 重建接骨板结合空心螺钉治疗经肩胛盂的肩胛骨骨折
    716000)肩胛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0.5%~1.0%,占肩部骨折的3%~5%[1]。以往肩胛骨通常采取非手术治疗,随着对肩胛骨手术入路、解剖的认识及内固定器械的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肩胛骨骨折采用手术治疗,且效果良好[2]。多数学者认为累及肩胛盂的肩胛骨骨折是手术治疗的绝对指征,但由于肩胛盂周围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包绕,位置深在,对其复位及固定往往非常困难[3]。对于累及肩胛盂的肩胛骨骨折,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复位和固定肩胛盂,恢复肩胛盂关节面的平整性,

    创伤外科杂志 2021年2期2021-02-24

  • 基于CT三维重建图像分析肩胛骨冈盂切迹的形态学分型特征
    644100)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肩胛上神经受到卡压引起的以肩部疼痛、冈上肌或冈下肌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系列综合征[1]。囊肿压迫、创伤、肩胛骨骨折等是导致肩胛上神经卡压的主要因素[2]。肩胛骨的冈盂切迹位于肩峰内下方、肩峰根部与关节盂之间,肩胛上神经在冈盂切迹处形成肩胛上神经转折角[3-4]。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冈盂切迹的形态学特征与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存在一定的关系[5-6]。本研究分析了冈盂切迹的形态学分型特征,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肩胛上神经卡

    中医正骨 2021年12期2021-02-18

  • 肩胛舌骨肌的超声解剖及临床应用价值
    随诊中,我们发现肩胛舌骨肌有着独特的应用。本研究拟通过对肩胛舌骨肌的超声解剖来展示肩胛舌骨肌的应用。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尸体标本两具,对头颈部肩胛舌骨肌进行解剖学习;健康成年志愿者男女各25人,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35±3.2)岁。1.2 仪器GE Logiq E9、迈瑞 DC-7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4.0MHz。1.3 方法尸体解剖:常规切开颈前部皮肤,分离颈部肌群,暴露胸锁乳突肌,在胸锁乳突肌后方与之交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3期2021-01-07

  • 肩胛下旋综合征研究进展
    43000)正常肩胛位置是肩胛肱关节正常运动所必需的,肩胛骨位置改变可导致相关肌肉长度和肩关节位置变化。Sahrmann[1]将肩胛骨的理想排列位置定义为肩胛骨的椎体边缘与脊柱平行,距离胸腔中线7~8 cm,位于T2~7之间。肩胛功能障碍可能是由于肌肉骨骼因素引起的,包括持续的异常姿势、偏离正常运动模式的重复运动、肩胛-肱肌肌群和肩胛-胸廓肌群不平衡或神经系统异常。肩胛周围肌肉的协调激活是肩胛盂肱关节正常节律的必要条件。Sahrmann[1]将肩胛下旋综合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6期2020-12-27

  • 喙突骨性结构对肩胛下肌损伤的影响
    和浩特)0 引言肩胛下肌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导致中老年患者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对于肩胛下肌的损伤机制研究较多,其中撞击学说得到了广泛认可,喙突骨性结构的撞击是引起肩胛下肌损伤的主要原因。现将喙突的骨性结构与肩胛下肌损伤的关系进行阐述,内容如下。1 喙突与肩胛下肌的解剖喙突为肩胛骨颈前外侧部的骨性隆起,是肩袖间隙和肩峰下间隙的内侧边界,位于锁骨外侧1/4处的下方,向上并稍弯向前外方。肱二头肌短头肌附着于前半外侧,胸小肌附着于前半内侧,中间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期2020-12-24

  • 超声:可替代MRI评估肩胛下肌腱撕裂?
    磊 王家炜 胡宁肩胛下肌是最大、最有力的肩袖肌肉,主要参与肩关节内旋动作,有助于肩关节前方稳定,在肩关节生物力学中具有重要作用[1]。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肩胛下肌损伤的准确诊断显得十分重要,将可能影响手术计划和预后。然而,由于肩胛下肌腱功能可能会被其他内旋肌肉所代偿[2],肩胛下肌腱撕裂在临床查体中很容易被漏诊,为了评估肩部病理情况,往往需要MRI、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提供重要信息。普通MRI 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技术,已被证明是诊断冈上肌腱和冈下肌腱病变准确而可

    骨科 2020年6期2020-12-04

  • 胸骨直型重建钢板治疗移位肩胛盂骨折的疗效
    735030)肩胛骨骨折的临床发生率并不高,Ideberg Ⅳ型和Ⅴ型肩胛盂骨折更是临床上少见的肩胛骨骨折类型[1],这两种类型骨折均可累及关节面,且移位明显,临床上主张手术治疗。2012年1月~2017年1月,我们采用改良Judet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48例IdebergⅣ、Ⅴ型肩胛盂骨折患者,其中普通重建钢板固定20例,胸骨直型钢板固定28例,对比观察两种固定方式的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48例,男32例,女16例,年

    甘肃科技 2020年2期2020-07-13

  • 双侧腋动脉分支变异一例
    m)、胸上动脉和肩胛下动脉(外径为4.0 mm)。肩胛下动脉下行9.1 mm处发出1条胸外侧动脉,下行32.0 mm处发出1条旋肱后动脉(命名为旋肱后动脉1),与腋神经一起穿四边孔;肩胛下动脉下行42.9 mm处发出胸背动脉和旋肩胛动脉主干。旋肩胛动脉主干下行12.0 mm处发出1条旋肱后动脉(命名为旋肱后动脉2),也与腋神经一起穿四边孔;前者继续向下行5.0 mm发出2个分支,1条肌支,1条较细的旋肩胛动脉(命名为旋肩胛动脉2)(图1)。腋动脉自锁骨下行

    解剖学杂志 2020年2期2020-05-08

  • 胸骨直型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Ⅴ型肩胛盂骨折
    劲,李春晓合并肩胛盂骨折的肩胛骨骨折临床上比较少见[1-2],大部分无明显移位的关节内肩胛盂骨折非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只有少部分移位明显的关节内肩胛盂骨折需手术治疗[3]。 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们采用改良Judet入路切开复位胸骨直型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28 例Ⅴ型肩胛盂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20~57岁。损伤原因:车祸伤16例,高处坠落伤8例,重物砸伤3例,跌伤1例。患者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1期2020-03-04

  • 肩胛区局部常用穴位应用解剖研究
    350122)肩胛上神经、肩胛背神经卡压是引起肩胛区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应用肩胛区周围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可显著缓解疼痛、解除神经压迫和改善血液循环。系统深入研究肩胛区周围穴位的取穴、针刺角度和深度、针刺路径等,可丰富肩胛区针灸取穴的理论基础,提高治疗肩胛区神经痛的针灸疗效。本文主要从肩胛区骨性定位与局部穴位关系测量、肩胛区主要神经走行与局部穴位关系观测、肩胛区动脉网血管铸型与局部穴位解剖观察,探讨局部取穴治疗肩胛区神经卡压症的针刺要点与注意事项。1 材料

    福建中医药 2019年4期2019-09-13

  • 改良Judet入路治疗复杂肩胛盂骨折
    ,张 凯,王 鹏肩胛骨属于不规则骨,位于肋骨后方,前方有肩胛下肌、前锯肌,后方覆盖在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大小圆肌之下,由于位置及解剖关系独特,肩胛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在全身骨折中仅占0.4%~1%。肩胛盂骨折在其中占10%,且仅有10%~15%的肩胛盂骨折移位明显[1-2]。肩胛盂骨折多因暴力作用于肱骨,再经由肱骨碰撞肩胛盂引起,属于高能量损伤。笔者主张对于复杂的肩胛盂骨折(IdebergⅢ型、IV型、V型)采取手术治疗,以复位肩胛盂关节面,恢复肩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11期2019-03-23

  • 关节镜下修复肩胛下肌腱撕裂的手术技巧及早期临床疗效观察
    、最强壮的肌肉,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SSC)在维持前方肩关节稳定及肩关节正常功能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止点作为肩袖的一部分,损伤并非罕见,相关文献报道,单纯性肩胛下肌腱撕裂发生率为4.9%~10.1%;然而,在30%~35%的肩袖损伤中均伴有肩胛下肌腱撕裂。1834年,Smith等首次报道了肩胛下肌腱撕裂这一病种,然而直到1954年才出现关于肩胛下肌腱撕裂开放手术治疗的相关报道,至此,人们对开放手术处理肩胛下肌撕裂的关注度逐渐增高。近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5期2018-11-13

  • 浮肩损伤分型及治疗
    力作用下导致同侧肩胛颈及锁骨骨折或肩锁关节脱位,关节盂与肩胛体完全失去骨性连接,即肩关节上方悬吊复合体(SSSC)[2]的双重损伤,见图1。因目前对该类骨折仍无统一系统分型,加大了临床对该类病例统计治疗效果及对比的难度,导致目前对于浮肩损伤治疗方式仍有争议。本文通过分析现有肩部骨折分型,尝试总结更准确的分型,达到能针对不同类型采取有效治疗方法的目的。并结合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1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 14例浮肩损伤,分别按 Wong分型[3]

    当代医学 2018年19期2018-07-16

  • 双侧腋动脉分支及右侧肱动脉分支变异一例
    向后下方发出1条肩胛下动脉(外径6.0mm),该动脉下行6.9mm处,向后内上方发出1条肩胛上动脉,肩胛下动脉继续下行7.6mm处,分为胸背动脉和旋肩胛动脉;腋动脉在距锁骨下方105.9mm处,向外侧平行发出旋肱前动脉和旋肱后动脉;肱动脉在距锁骨下方145.2mm处,向后发出1条桡侧副动脉,向后追踪与桡神经伴行,肱动脉继续下行16.9mm处,向后发出1条的中副动脉和1条支配肱三头肌的动脉肌支,肱动脉全程未见肱深动脉(图1、2)。图1 右侧腋动脉分支。1.胸

    解剖学杂志 2018年2期2018-05-21

  • 不稳定肩胛骨骨折50例治疗分析
    213300)肩胛骨前后均为肌肉包绕,骨折较少见约1%,肩胛骨骨折多为体部骨折,占肩胛骨骨折的49%,其次肩胛颈骨折[1],颈部骨折多由肩部或胸廓受高能量外力冲击所致,合并损伤的发生率为76%~100%,多数肩胛骨骨折可保守治疗,能获得满意的效果,仅有少数不稳定内折需手术治疗。本院从2010年8月—2017年8月,手术治疗不稳定肩胛骨骨折50例并得随访,都取得满意效果,现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性41例,女9例,年龄17~60岁,

    医药前沿 2018年26期2018-01-17

  •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损伤与肩胛下肌损伤关节镜分型的相关性分析
    肌长头肌腱损伤与肩胛下肌损伤关节镜分型的相关性分析鄢 冬1,张开伟2(1.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2.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1)目的 目前关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损伤关节镜分型与肩胛下肌损伤关节镜分型的相关性研究不多,我们试图通过本研究来补充完善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的关节镜分型与肩胛下肌损伤关节镜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6月1日~2017年3月31日收治的经过肩关节镜确诊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或者肩胛下肌损伤的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6期2017-11-11

  • 肩胛间区肌肉骨骼系统的超声检查
    洲李慧莲梁晓冰肩胛间区肌肉骨骼系统的超声检查陈一武1鄂占森2石 波1李 洲1李慧莲1梁晓冰1肌肉骨骼系统;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肩胛背神经;综述肩胛间区是位于胸背部两侧肩胛骨之间的区域,其外侧界为两肩胛骨内侧缘,上界为两侧肩胛上角的连线,下界为两侧肩胛下角的连线,后正中线将此区分为左右两部分。肩胛间区面积比较大,肌肉与肌肉之间区别相对比较复杂,肩胛间区肌肉由浅至深一般分4层,包括胸背部固有肌及呼吸肌。临床对肌骨超声的研究越来越广泛,也有对超声引导下胸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8期2017-09-11

  • 后侧微创入路结合三角固定原则治疗肩胛体及肩胛颈骨折
    三角固定原则治疗肩胛体及肩胛颈骨折李仁斌 林焱斌 熊圣仁 庄研 熊国胜 张怡元目的探讨后侧微创入路结合三角固定原则治疗肩胛体及肩胛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采用后侧微创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体及肩胛颈骨折患者23例,其中男16例,女7例,平均年龄37.58岁(19~62岁)。合并损伤主要包括:多发肋骨骨折9例,血气胸和(或)肺挫伤6例,颅脑损伤5例,颈椎损伤2例,同侧锁骨骨折4例,骨盆骨折4例。采用臂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7年1期2017-08-01

  • 神经松解术及肩胛上横韧带切除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
    0;5.手外科)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是肩胛上神经在肩胛上切迹或肩胛盂切迹处被嵌压所引起的一组症状和体征。1975年CLein首先报道了该病,国内最早在1989年朱盛修报道了3例。该病一直被认为是少见或罕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提高,发现及报道有增加的趋势[1-7]。2011年11月-2014年3月,我院共手术治疗了10例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17~60岁,平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7年3期2017-07-03

  • 正常成年人肩胛动脉网的高频超声检查
    ian正常成年人肩胛动脉网的高频超声检查陈一武1CHEN Yiwu鄂占森2E Zhansen石 波1SHI Bo李 洲1LI Zhou李慧莲1LI Huilian作者单位 1. 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心医院 广东深圳518107 2.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超声科 广东深圳518116Department of Ultrasond, Longgang Central Hospital of Shenzhen, Shenzhen 518116,ChinaAddress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7期2016-09-22

  • 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非解剖性修复
    kart损伤)、肩胛盂骨缺损(骨性Bankart损伤)、肱骨头凹陷性骨折(Hill-Sachs损伤)等。理论上,进行解剖修复是恢复肩关节稳定性的主要措施。但许多情况下解剖修复无法实现或不适宜进行解剖修复,非解剖性修复始终是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治疗中的常见选项。部分非解剖性修复甚至能取得比解剖修复更好的效果。非解剖性修复主要包括针对前侧结构缺陷的喙突转移术、肩胛下肌短缩术、肩胛下肌静态化,以及针对后侧结构缺陷的肌腱填充术、肱骨头旋转截骨术等。该文对复发性肩关节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6年3期2016-03-09

  • 腋缘移位肩胛体骨折的治疗
    床经验·腋缘移位肩胛体骨折的治疗曾德辉,贺洪辉,张卫,陆细红,向亮(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骨科,湖南 衡阳 421001)目的探讨Judet入路重建钢板固定腋缘移位肩胛体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25例腋缘移位肩胛体骨折患者,按照Hardegger分型:肩胛体骨折25例(均伴有腋缘移位),合并肩胛冈骨折4例,盂缘骨折2例,肩胛颈骨折1例。应用Judet入路重建钢板固定,术后3~5天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本组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5(24.3±8.3)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5年4期2015-12-28

  • 经改良Judet入路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
    et入路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赵良瑜 陈爱民 李永川目的 介绍改良Judet入路的概念,经该入路治疗部分复杂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并经临床随访,分析该方法手术疗效和意义。方法 17例肩胛骨骨折患者进行了改良Judet入路。手术采用Judet切口,从肩胛冈掀起三角肌下缘。自肩胛骨背面和肩胛冈剥离部分冈下肌,向外侧在冈下肌和小圆肌的间隙进行分离,形成两个“窗口”,显露肩胛冈、肩胛颈、肩胛盂背侧、肩胛骨内、外侧缘。对骨折进行复位和充分固定。术后6周、12周、6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5年1期2015-06-26

  • 肩胛上的嘉峪关
    ,用一支箭镞堵住肩胛上喷涌的血,把这道关扛在肩上你看见的是扛着一道伤口,一道闪电我知道你见过灾年的飞蝗,见过大片大片阴鸷的鸟,它们盘旋,它们啸叫带来晦暗也带来惴惴惴不安的凶兆匈奴的箭嗖嗖、嗖嗖地飞过来遮天蔽日,裹挟着仇恨、野心和狂妄必须把它们挡住!用城垛上的砖用瘦骨嶙峋的胸膛,用垂死前的发出的怒吼和呐喊——这如同一种仪式辞典里叫肝脑涂地,经卷中叫立地成佛唯有边地那弯惨淡而冰凉的月亮,年年月月,静静地照着我的骨头漂着我的骨头……如今已照得和漂得像碎瓷那样白,

    芳草·文学杂志 2015年3期2015-05-28

  • Judet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
    udet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付中国 张堃肩胛骨骨折的发生率较低,约占肩部骨折的3%~5%,占全身骨折的0.5%~1.0%,多为高能量创伤所致。本讲座以一个临床实例来介绍Judet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步骤和方法。Judet入路是由法国外科医生Robert Judet于1964年提出的[1]。Judet入路可以显露肩胛骨的后方大部分结构[2-3]。因此,Judet入路的适应证为肩胛盂后上方骨折,盂窝骨折,肩胛颈骨折,肩胛冈骨折和肩胛体上方、外方骨折及部分肩峰骨折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4年1期2014-07-05

  • 肩胛骨垂直切口治疗肩胛盂关节内骨折
    ,徐建武,章友忠肩胛骨垂直切口治疗肩胛盂关节内骨折郑旭欣,徐建武,章友忠肩胛盂骨折;内固定;手术切口肩胛盂骨折临床上比较少见,约占肩胛骨骨折的1%。由于肩胛骨被周围强大的前后肌群呈“夹板式”包绕,结构比较稳固且血液供应充分,绝大部分可采用非手术治疗。但肩胛盂关节内移位性骨折手术治疗能够获得明显的效果[1],文献多采用Judet肩胛骨倒“L”形后侧入路。自2010年3月—2013年9月,我们采用肩胛骨垂直切口手术治疗肩胛盂关节内骨折17例,取得满意效果。1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4年4期2014-01-23

  • 肩胛骨弹响综合征治疗进展及个案报道
    军 金涛 徐永清肩胛骨弹响综合征治疗进展及个案报道谭洪波 蔡第心 丁晶 杨军 金涛 徐永清肩胛胸壁关节是一个很特殊的关节,常由于滑囊炎或其他原因引起肩胛弹响,即肩胛骨弹响综合征(snapping scapula syndrome),也称为肩胛胸壁弹响或弹响肩胛,是由Boinet于1867年首次报道[1]。患者感觉从轻微摩擦声到合并疼痛的病理性响声均有,早期诊断和处理能降低功能障碍发生[2]。本文将讨论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展。一、肩胛胸壁关节的解剖和功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4年4期2014-01-21

  • 运动员肩胛下肌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峰,李跃敏运动员肩胛下肌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刘雪峰1,李跃敏2目的:探讨专业运动员肩胛下肌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38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传统的推拿、理疗手段和封闭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封闭治疗组治愈率为78.95%,远大于推拿理疗组的21.05%;封闭治疗组无效率为5.26%,远小于推拿理疗组的57.90%。结论:封闭是目前治疗运动员肩胛下肌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运动员;肩胛下肌;损伤;治疗目前对于肩胛下肌损伤的研究文献很少,主要

    四川体育科学 2013年4期2013-06-28

  • 肩胛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肩胛颈骨折19例
    嘉兴314000肩胛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肩胛颈骨折19例赵增斌 李 哲 刘师良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骨科 嘉兴314000肩胛颈骨折 肩胛外侧入路 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如骨折累及肩胛颈部,保守治疗效果往往较差。2005年6月—2011年8月,我院对19例肩胛颈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9例,其中男17例,女2例,年龄21~48岁,平均32.4岁;右肩胛颈骨折8例,左肩胛颈骨折11例;交通事故伤17例,坠落伤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4期2013-01-22

  • 肩胛上神经卡压症150例临床分析
    003) 党建军肩胛上神经卡压可因肩胛骨骨折,盂肱关节损伤等急性损伤,肩关节脱位,肩部前屈,特别是肩胛骨固定时的前屈,使肩胛上神经活动度下降,易于损伤。肿瘤、肱盂关节结节样囊肿,以及肩胛上切迹纤维化等,均是肩胛上神经卡压的主要原因[1]。但本人于2009年8月以来,观察患类似于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病150例,结果与文献报告的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症状及病因都有差异,所以暂叫类肩胛上神经卡压症,临床疗效确切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50例,男6

    陕西医学杂志 2012年12期2012-04-12

  • 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41例分析
    津300270)肩胛骨由于血供丰富、愈合能力强,对于多数肩胛骨骨折通过非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满意功能。对于少数移位严重累及肩盂关节的不稳定骨折,手术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肩胛骨和肩关节的解剖结构,稳定骨折,缩短肩关节制动和固定时间,同时修复其他部位的合并损伤,有利于肩关节早期功能康复,最大限度的保留和恢复肩关节功能。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1例中男21例,女20例,平均34.6岁(18~62岁)。车祸伤26例,高处坠落伤8例,直接暴力伤4例,刀砍伤3

    哈尔滨医药 2012年1期2012-04-09

  • 后侧双切口入路治疗肩胛盂Ideberg-Ⅳ型骨折
    ,林 斌,郭志民肩胛盂骨折较少见,约占肩胛骨骨折的1%[1]。我院骨科2008年1月~2011年6月对11例肩胛盂Ideberg-Ⅳ型骨折应用后侧双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选择经X线片及三维CT明确诊断的肩胛盂Ideberg-Ⅳ型骨折患者11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6例;年龄17~62岁,平均34.5岁。致伤原因:坠落伤5例,道路交通伤4例,砸伤2例。左侧8例,右侧3例。受伤距手术时间为2~15d,平均6d

    创伤外科杂志 2012年1期2012-03-31

  • 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体会
    段 骏,段 萍肩胛骨骨折是直接或间接暴力造成,多见于青壮年或儿童。我院2007年3月至今手术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3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男性24例,女性8例;年龄14~62岁。损伤原因:坠落伤18例,道路交通伤11例,塌方压伤3例。合并伤26例,其中肋骨骨折18例,锁骨骨折4例,血气胸2例,四肢骨折及脑外伤2例。行X线及CT检查明确损伤的程度,根据Hardegger[1]分类,肩胛体部骨折15例,肩胛颈部骨折5例,肩

    创伤外科杂志 2012年4期2012-03-31

  • 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高肩胛症的手术治疗
    体缺陷、先天性高肩胛症、马蹄足等[1],本文主要探讨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先天性高肩胛症的手术治疗。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9例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高肩胛症患者,男5例、女4例,年龄3岁~17岁5个月、平均7岁1个月。左侧高肩胛症1例,右侧高肩胛症8例,术前行脊柱正侧位片及脊柱螺旋CT检查,影像检查发现脊柱椎体肋骨多发畸形,同时存在高肩胛症,高肩胛症位于脊柱凸侧6例,位于脊柱凹侧3例。1.2 治疗方法 患者

    山东医药 2011年24期2011-04-14

  • 手术治疗肩胛上悬吊复合体两处损伤
    次对同侧锁骨合并肩胛颈骨折的严重肩部损伤进行了描述。研究表明,这两处骨折容易引起锁骨稳定性的丧失。同时,同侧锁骨骨折合并肩胛颈骨折相对于单纯肩胛颈骨折而言,常有更严重的移位。Herscovici于1992年将浮肩定义为同侧锁骨干合并肩胛骨骨折,其定义得到了普遍认可[2]。Egol等[3]将同侧肩锁关节脱位的肩胛颈骨折列入浮肩损伤。Goss[4]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浮肩的最新定义:SSSC两处损伤。同时有研究表明,同侧锁骨骨折合并肩胛颈骨折易引起SSSC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1年1期2011-02-10

  • 肩胛游离皮瓣修复面郎皮肤软组织缺损
    范围,性质,应用肩胛游离皮瓣修复各类不同性质的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至2年,2例皮瓣略显臃肿,其余在颜色、质地等方面与正常皮肤基本一致,外观满意。结论: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皮瓣选择应以能使面部外形获得理想的外观和功能恢复为原则;肩胛游离皮瓣转移在面部创伤性大面积缺损和感染性缺损修复中具有其他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作用。[关健词]面部缺损;肩胛皮瓣;修复[中图分类号]R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

    中国美容医学 2004年1期2004-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