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研究院

  • 现代科技守护古老敦煌
    采集设备,敦煌研究院数字化团队正进行数字化采集。眼前古老的洞窟,将被定格在此刻,在数字世界中获得“永生”。现代科技,一边帮助彩塑与壁画“赛博永生”,一边为古老敦煌“祛病延年”。近年來,敦煌研究院在科研方面的“硬实力”有目共睹:多项文物保护科技成果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联合其他机构成立了我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古代壁画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接了多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项目,还走出国门,为吉尔吉斯斯坦、缅甸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技

    飞碟探索 2023年3期2023-11-23

  • “数字敦煌”:把过去献给未来
    ,再到今天敦煌研究院的新生力量,一代又一代人远离都市繁华,矢志不渝地守护着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文化品牌与数字化相结合是让文化遗产在当代延续的必然选择。敦煌这样的文化产业领先品牌,其数字化建设早已在路上,“数字敦煌”正在从梦想变为现实。“数字敦煌”:三代人薪火相传在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大型球幕电影《梦幻佛宫》以180度视角的逼真画面、全方位立体声音效,带领游客漫游千年佛国世界。镜头拉近、再拉近,那精美绝伦的彩塑、壁画似乎触手可

    中国名牌 2023年8期2023-08-19

  • 基于文化元素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切入点,以敦煌研究院文创产品为例,探讨如何在博物馆文创产品上运用地域性的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的设计上,除了要深度挖掘文物内涵,更应该适应时代文化的发展,满足当代人的文化需求,对敦煌文创的价值进行持续探索,提升文创产品设计的附加值。关键词:博物馆文创产品;敦煌研究院;文化元素传统博物馆收藏与展示功能的单一性,已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博物馆文创产品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形态,开始受到了业界关注。当下,博物馆文创产品已经成为联系博物馆和社会大众的一个重

    收藏与投资 2023年6期2023-07-14

  • 大漠黄沙地,奋斗绽芳华
    毕业后进入敦煌研究院,7年来一直从事敦煌石窟考古报告的编写工作;1987年出生的杨金礼,19岁来到莫高窟,成为一名壁画修复师;90后刘小同2014年加入,专注为莫高窟“画像”……如今的敦煌研究院拥有一支200余人、產学研一体的保护队伍,其中不乏80后、90后。他们在青春年华来到敦煌,深深扎根,为“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而坚守、奉献。在莫高窟,时间是一种特别的存在。刘小同和同事们致力完成的莫高窟第172窟的整窟复原临摹工作,始于2017年,预计2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15期2023-07-14

  • 第五届敦煌服饰文化论坛在敦煌研究院举行
    22日,由敦煌研究院和北京服装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五届敦煌服饰文化论坛在敦煌研究院小报告厅开幕。来自国内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服饰文化爱好者共聚线上线下,共同分享敦煌服饰文化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展望。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出席论坛并致辞,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王子怡主持论坛。论坛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葛承雍、北京大学教授朱玉麒、敦煌研究院研究馆员赵声良、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征、敦煌研究院研究馆员张元林、敦煌研究院副研究馆员王慧慧、敦煌研究院馆员屈欣艳、北京服装

    敦煌研究 2022年4期2022-12-06

  • 传承敦煌文化的青年力量
    毕业后进入敦煌研究院,7年来一直从事敦煌石窟考古报告的编写工作;1987年出生的杨金礼,19岁来到莫高窟,成为一名壁画修复师;“90后”刘小同2014年加入,专注为莫高窟“画像”……如今的敦煌研究院拥有一支200余人、产学研一体的保护队伍,其中不乏“80后”“90后”“95后”。他们在青春年华来到敦煌、深深扎根,为“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而坚守、奉献。 敦煌研究院老院长段文杰曾说:“没有10年,进不了莫高窟的世界。”劉小同和同事们致力完成的莫高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2年42期2022-12-01

  • 数字敦煌,走出石窟
    字化成果,敦煌研究院举办了“敦煌石窟艺术展”“飞天神韵·莫高精神”等展览,实施了“窟内文物窟外看”智能化虚拟体验项目,相继推出《敦煌岁时节令》《字在敦煌》等数字媒体品牌。摄影/郭玲在被誉为“沙漠中的美术馆”的敦煌莫高窟的众多洞窟中,藏经洞是最著名的一个。1900年,敦煌藏经洞石破天惊。在不足7平方米的洞窟中,出土了公元4世纪至11世纪的五六万件文献。有着“国际显学”之称的敦煌学,就是以这些以汉文、藏文、吐蕃文等文字写成的佛经典籍和社会文书为重要研究资料。因

    小康 2022年22期2022-08-15

  • 敦煌研究院保护队伍:大漠黄沙地 奋斗绽芳华
    静伫立。在敦煌研究院,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家大家,也有许多默默坚守的年轻人。他们受前辈感召,追寻艺术理想,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各展其才、各尽其能,传承莫高窟的保存、保护、研究事业,让“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代代相传。1988年出生的王娇,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敦煌研究院,7年来一直从事敦煌石窟考古报告的编写工作;1987年出生的杨金礼,19岁来到莫高窟,成为一名壁画修复师;“90后”的刘小同于2014年加入,专注为莫高窟“画像”……如今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2年40期2022-05-30

  • 敦煌研究院保护队伍:大漠黄沙地 奋斗绽芳华
    静伫立。在敦煌研究院,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家大家,也有许多默默坚守的年轻人。他们受前辈感召,追寻艺术理想,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各展其才、各尽其能,传承莫高窟的保存、保护、研究事业,让“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代代相传。1988年出生的王娇,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敦煌研究院,7年来一直从事敦煌石窟考古报告的编写工作;1987年出生的杨金礼,19岁来到莫高窟,成为一名壁画修复师;“90后”的刘小同于2014年加入,专注为莫高窟“画像”……如今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22年40期2022-05-30

  • 流失海外的敦煌国宝将重现故地?
    月15日,敦煌研究院与腾讯互动娱乐合作成立“文化遗产数字创意技术联合实验室”,共同探寻文化遗产展示的新技术、新模式。“数字藏经洞”是实验室的首批项目之一。实验室将以数字孪生技术为手段,以1:1的比例还原敦煌藏经洞,同时让已流失海外或进入博物馆的文献在洞窟中“重現”。敦煌研究院收藏的001号文献《归义军衙府酒破历》( 归义军衙府的买酒支出账簿)将是最先“重现”的内容。

    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2022年9期2022-05-30

  • 大漠黄沙地 奋斗绽芳华
    静伫立。在敦煌研究院,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家大家,也有许多默默坚守的年轻人。1988年出生的王娇,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敦煌研究院,7年来一直从事敦煌石窟考古报告的编写工作;1987年出生的杨金礼,19岁来到莫高窟,成为一名壁画修复师;“90后”刘小同2014年加入,专注为莫高窟“画像”……他们在青春年华来到敦煌,深深扎根,各展其才、各尽其能,让“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代代相传。观点一览传承的是技术,更是精神。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2年30期2022-05-30

  • 大漠黄沙地 奋斗绽芳华
    静伫立。在敦煌研究院,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家大家,也有许多默默坚守的年轻人。1988年出生的王娇,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敦煌研究院,7年来一直从事敦煌石窟考古报告的编写工作;1987年出生的杨金礼,19岁来到莫高窟,成为一名壁画修复师;“90后”刘小同2014年加入,专注为莫高窟“画像”……他们在青春年华来到敦煌,深深扎根,各展其才、各尽其能,让“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代代相傳。观点一览传承的是技术,更是精神。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

    作文周刊·中考读写版 2022年30期2022-05-30

  • 数字时代敦煌研究院的文化传播研究
    一级博物馆敦煌研究院文化传播活动的新特征可以发现,博物馆文创产业能否抓住数字时代机遇,重点是创建与移动场景适配的传播实践。以敦煌研究院为代表开发的数字新文创,为在数字时代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播实践提供了新的可能。关键词 数字时代;场景理论;敦煌研究院;文化传播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8-0101-03数字化语境下,技术对文化产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文化传播数字化,而是一种基于全新的场景下的文化生产传播模式。新技

    新媒体研究 2021年18期2021-12-05

  • 择一事,共传承,建高地
    像被安放在敦煌研究院办公区的花园内,到此的每个人都会肃然起敬。在领略过莫高窟精美的石窟艺术后,总会有有心人走进一处院落,探寻一个人的人生足迹。这处幽静的院落,位于莫高窟标志性建筑九层楼对面,“敦煌研究院院史陈列馆”十个字,道明了这处院落的“身份”。早年间,这里是敦煌研究院职工办公和生活的地方。从1943年来到敦煌,到1982年,常书鸿始终住在这里,先后与他相伴的,有妻子、儿女以及众多来到莫高窟的同仁。2004年,为了纪念常书鸿诞辰100周年和敦煌研究院成立

    小康 2021年27期2021-09-29

  • 青春出发 守望敦煌
    简宏妮敦煌研究院的院子里,有一尊名為“青春”的雕像,雕像里的短发少女背着挎包,右手拿着草帽,昂首向前。这尊雕像创作于1964年,作者是从西北美术学院分配到敦煌研究院(当时的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孙纪元,雕像的蓝本是刚来敦煌的樊锦诗。“80后”裴强强现任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副所长,2005年,24岁的他从兰州理工大学毕业后来到敦煌。他经历过风餐露宿的野外项目,也见证了国内首个多场耦合实验室的诞生。今年他所招收的毕业生中,年龄最小的22岁。樊锦诗1963年到莫高窟

    小康 2021年27期2021-09-29

  • 敦煌研究院旧藏一叶回鹘文《阿毗达磨顺正理 论》残叶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敦煌研究院藏有一批不同文种的各类文献,内有不少回鹘文文献。本文首次对其中一叶回鹘文《阿毗达磨顺正理论》进行原文转写、汉译和注释,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关键词:敦煌研究院;回鹘文;《阿毗达磨顺正理论》中图分类号:H211.4;G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1)02-0028-04Research on a Fragment in Old Uighur ofthe Abhidharmanyāyānusāra-ā

    敦煌研究 2021年2期2021-06-15

  • 为留人才卖房产
    。多年前,敦煌研究院来了一位博士生,为了工作,博士生无奈和妻子分居两地。几年后,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家庭,博士生萌生了离开敦煌的念头,却又始终放不下他在敦煌的研究。樊锦诗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她原来也曾多次想离开敦煌,但为了保护莫高窟,最终扎根大漠五十余载。樊锦诗察觉到这位博士生不好意思向院里提要求,于是就主动找到他,说:“对你而言,有一处住房很重要,我打算把兰州的一處房子处理给你。”由于当时已没有福利分房政策,兰州房价也上涨得厉害,这位博士生还是感到有压力。“留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21年5期2021-05-29

  • “心中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敦煌石窟”
    大学举行。敦煌研究院荣誉院长樊锦诗先生作的“守一不移 奉献敦煌”报告,感动了莘莘学子。“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刻苦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是当时北大学子共同的梦想。”樊锦诗,1958年就学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63年毕业,被分配到甘肃省西部戈壁沙漠中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工作至今,为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奉献了一生的心血和精力。“莫高窟及藏经洞超越时空的非凡魅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乃至世界文化的绝世瑰宝。但是在改

    中国科技财富 2020年12期2021-01-18

  • 莫高窟逾三成洞窟实现数字化
    6月9日从敦煌研究院获悉,历时30余年的“数字化”之路,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目前已累计完成230多个洞窟的数字化采集,这意味着其逾三成洞窟实现了“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初衷。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距今有1650多年历史的莫高窟现有洞窟735个,其中保存完好、存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000多尊。由于洞窟内的彩塑和壁画都是由泥土、木材、麦草等材料制成,随着时间推移和参观游客的增多,莫高窟文物的保护面

    华声文萃 2020年8期2020-09-07

  • 中国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局部危岩体获抢救性保护
    管理处委托敦煌研究院对天梯山石窟第13号窟大佛足部和第13号窟南北两侧局部危岩体进行修复和抢救性保护。2020年3月,该项目完成招投标,由敦煌研究院文保中心组织实施,工期260天,现已开工实施。甘肃武威天梯山石窟管理处主任卢秀善表示,近年来,通过争取国家专项经费,实施了13号窟危岩体加固、环境整治、搬迁壁画和塑像保护修复、文物数字化保护等项目,有效改善了石窟文物保存环境。此次由敦煌研究院文保中心组织实施抢救性保护将更好避免石窟岩体及文物保存受到病害威胁。自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0期2020-08-17

  • 敦煌动画剧首映 跨越千年重现壁画故事
    画为原型,敦煌研究院携手腾讯旗下腾讯影业和腾讯动漫联合出品的“敦煌动画剧”在微信和QQ小程序“云游敦煌”上同步首映。用户不仅可以观看和分享该系列动画剧,还可以亲身参与动画剧的配音和互动。这是“云游敦煌”小程序上线一个月之后的重大版本升级,也是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影业、腾讯动漫携手,通过“新文创”模式,为敦煌文化的数字内容创新做出的重要探索。从首映日开始,“云游敦煌”将每日连续更新敦煌動画剧,共有《神鹿与告密者》《太子出海寻珠记》《谁才是乐队C位》《医者仁心》《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8期2020-07-14

  • 莫高窟逾三成洞窟实现数字化
    6月9日从敦煌研究院获悉,历时30余年的“数字化”之路,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目前已累计完成230多个洞窟的数字化采集,这意味着其逾三成洞窟实现了“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初衷。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距今1650多年历史的莫高窟现有洞窟735个,其中保存完好、存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000多身。由于洞窟内的彩塑和壁画都是由泥土、木材、麦草等材料制成,随着时间推移和参观游客的增多,莫高窟文物的保护面临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24期2020-06-26

  • 敦煌研究院藏汉代简牍
    内容摘要:敦煌研究院藏有三组汉代简牍,可辨识有墨迹者87枚,除第一组17枚早年已发表外,第二、三组的图版及释文属首次公布。残断严重,完整者较少,初步判断含有简、牍、觚、楬、削衣等,涉及常见的簿籍、历日、品约、私记(私信)等文书内容,对于汉代简牍和早期敦煌史的研究会有帮助。关键词:敦煌研究院;汉代;简牍中图分类号:K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0)04-0106-08Abstract:There are three gro

    敦煌研究 2020年4期2020-06-15

  • 敦煌研究院首位博士后出站答辩会在兰州分院举行
    月10日,敦煌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首位博士后张景科出站答辩会在兰州順利举行。参加答辩会的评审专家有甘肃省地震局研究员石玉成、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吕功煊、兰州大学教授谌文武、西北大学教授凌雪、敦煌研究院研究员陈港泉。合作导师西北大学教授孙满利以及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郭青林、人力资源处副处长冯兰等参加此次答辩会。答辩会上,张景科做了题为《莫高窟崖体地层无损探测与崖顶斜坡落石风险研究》的报告,经专家评议,一致通过张景科博士后的出站答辩。张景科博士

    敦煌研究 2020年5期2020-05-12

  • 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时代楷模”称号
    布厅”授予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时代楷模”称号。中宣部副部长梁言顺、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甘肃省宣传部长陈青、甘肃省宣传部副部长康清、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等有关地方领导,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院长赵声良、党委书记马世林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和老中青年职工代表,以及首都各界干部群众300余人參加了发布仪式。“时代楷模”发布仪式上发布了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的先进事迹,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授予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

    敦煌研究 2020年1期2020-05-09

  • 敦煌研究院举办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敦煌中外关系史料的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会
    张田芳由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部长杨富学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敦煌与中外关系史料的整理与研究”的开题报告会于2020年10月10日在敦煌莫高窟敦煌研究院召开。中国元史研究会原会长、清华大学刘迎胜教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葛承雍教授,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院长王邦维教授,新疆师范大学副校长牛汝极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李并成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沈澍农教授,中国宗教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郑筱筠研究员作为为评审专

    敦煌研究 2020年6期2020-03-15

  • 中国眼镜协会爱眼护眼公益活动在敦煌研究院举行
    捐赠仪式在敦煌研究院举行。中国眼镜行业20家企业和相关单位,向敦煌研究院一线科技人员和广大职工赠送价值120万元的太阳镜、老花镜和镜架镜片,现场为科研人员验光配镜。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秘书长、中国眼镜协会理事长杜同和,国资委协会党建局二级巡视员刘续浩,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副主席王双清,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中原,中国眼镜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戴维平,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等出席捐赠仪式。杜同和在致辞中指出,长期以来,敦煌研

    消费导刊 2019年39期2019-11-15

  • 故宫新“掌门”为何是他
    山大啊”。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就是这位“网红”院长的继任者。而在此之前,王旭东已在敦煌研究院工作了近30年时间。在他任院长期间,“数字敦煌”逐渐成为现实。据报道,目前,敦煌研究院完成了150个洞窟的数字化信息采集,已有30个洞窟能在“数字敦煌”网站上免费三维立体呈现。据说,其中的高清图像比到洞窟现场,借著手电筒光看得还要真切。“莫高窟一千多年的营造史,也是中原文明和波斯、印度、希腊文明等多元文明的千年交融史。反观今天,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相互尊重、沟通交流,从

    新传奇 2019年16期2019-10-08

  • 王旭东:始于热爱,行于传承
    月前,我从敦煌研究院来到了故宫博物院,非常荣幸能够为两处中国最伟大的世界文化遗产服务。同时,也非常欣慰,我們这两处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机构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管理过程中始终与数字时代紧密相连。”4月8日,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院长单霁翔宣布退休,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成为新一代掌门人。从75岁的敦煌研究院进入94岁的故宫博物院,王旭东的一生似乎与文物有着说不清的缘分。冥冥中注定与敦煌相遇与大多数人想象的不同,王旭东最初的工作和文物、艺术毫无关系,他到敦煌工作只

    金桥 2019年6期2019-09-18

  • 敦煌研究院“牵手”故宫博物院
    智敏笔者从敦煌研究院获悉,该院与故宫博物院于近日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依托各自资源优势,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领域开展合作,进一步推动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据介绍,敦煌研究院与故宫博物院“牵手”后,将对现存古建筑、壁画、雕塑及相关附属文物进行全面检测分析、风险监测、保護利用以及相关学术研究,并合作开展文化科技融合项目以及文物数字化保护合作,共同推进“文物+数字化+互联网”多领域深度融合。

    科学导报 2019年54期2019-09-17

  • “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北京。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兰州大学兼职教授、敦煌学专业博士生导师。自1963年北京大学毕业后已在敦煌研究所 工作40余年,被誉为“敦煌女儿”。主要致力石窟考古、石窟科学保护和管理。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2007年11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樊锦诗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                                 

    宁夏画报 2019年8期2019-09-10

  • “2019 城市考古与敦煌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莫高窟召开
    —8日,由敦煌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19城市考古与敦煌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敦煌莫高窟召开。此次会议是在双方计划合作开展瓜州锁阳城及塔尔寺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背景下共同举办的一次学术交流活动,分为学术研讨和考古遗址现场研讨两个方面。来自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保护研究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等3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3月6日,会议在敦煌研究院小报告厅开幕,开幕式由敦煌研究院考古所所长张小刚研究员主持。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研究员首先

    敦煌研究 2019年2期2019-05-18

  • 王旭东:从敦煌来到故宫
    候补委员、敦煌研究院原院长王旭东。自称“工科男”的王旭东经历简单,他在敦煌研究院从事了28年的文物保护工作。1967年,王旭东生于甘肃山丹,因为幼时家乡干旱,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做水利工程师。1986年从兰州大学地质专业毕业后,到张掖做了技术员。1991年,美国盖蒂保护所的专家建议,敦煌研究院应该招聘一位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的人士做石窟保护。在导师推荐下,王旭东成了敦煌研究院的职工。这位“工科男”当时对艺术一无所知,“只能看到石头、泥土”。但经过耳濡目染之后,王旭

    中国新闻周刊 2019年13期2019-04-29

  • 敦煌研究院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建院75周年联欢晚会
    26日晚,敦煌研究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建院75周年联欢晚会在莫高窟九层楼广场隆重举行。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青,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周奉真,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马玉萍,酒泉市委书记吴仰东,酒泉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安疆,来自敦煌、瓜州、肃北、阿克塞等周边县市和驻敦友好合作单位的领导,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院长、党委副书记赵声良,院党委书记马世林和院领导班子成员,干部职工、部分退休老干部与职工家属近千人共聚九层楼下,追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敦煌研究 2019年5期2019-02-04

  • 敦煌研究院问鼎第三届中国质量奖
    奖提名奖。敦煌研究院荣获中国质量奖,也是第一家荣获中国质量奖的文化文物单位。中国质量奖是我国在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设中国质量奖和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两项,旨在表彰为建设质量强国作出突出贡献,在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创新质量管理、提升供给质量方面有显著示范带头作用的组织,以及为提高我国行业及地方质量水平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本届评选表彰组织及个人正奖10个,提名奖80个。(来源:国家文物局 http://www.sach.gov.cn下载日期:2018-11-15)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8年11期2018-01-23

  • 段文杰先生对北石窟寺文物的断代
    研究所(今敦煌研究院)考察团对北石窟寺进行了科学考察,考察团对北石窟寺重点洞窟做了断代和相关研究。据张鲁章先生的工作笔记,这是敦煌研究院首次对北石窟寺进行考察,并由段文杰先生题写了“北石窟寺”题名。关键词:段文杰;敦煌研究院;考察;北石窟寺;张鲁章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7)06-0043-03Determining the Dates of the Cultural Relicsfrom Beishi

    敦煌研究 2017年6期2018-01-20

  • 腾讯与敦煌研究院携手共建“数字丝路”
    日,腾讯与敦煌研究院携手启动“数字丝路”计划这次合作是国家文物局与腾讯战略合作协议签署后首个落地的项目。据了解,腾讯将从新技术和泛娱乐文化生态两个维度与敦煌研究院的“数字敦煌”研究成果和文化服务模式等两个领域相结合,在AR/VR、云计算、智慧旅游、游戏、动漫、音乐六大模块深度合作,赋能经典文化,推动数字丝路上的文化保护与交流。敦煌研究院積累了20多年的数字化资源,“数字敦煌”资源库中文版和英文版首次向全球共享30个洞窟的高精度壁画和VR节目,访问者来自全球

    计算机世界 2018年2期2018-01-18

  • 千年莫高窟不堪重负
    求。目前,敦煌研究院针对所有开放洞窟建立了监测体系,对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进行实时监测。一旦超过规定的限值,洞窟就不再开放,直至数据降到安全值以内。“比如湿度的临界值是62%。湿度一旦变大,壁画中的盐分就会被激活,加剧酥碱、起甲等病害。”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监测中心主任陈港泉说,“这种危害很缓慢,一时很难用肉眼发现,但这是不可逆的,日积月累,影响不断叠加。”“莫高窟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保存了1650年的极其脆弱的人类文化瑰宝,她实在承受不了连续如此拥挤

    中国名牌 2017年12期2017-11-14

  • 关爱“敦煌守护者” 大爱无疆显真情 ——中国眼镜协会“爱眼护眼公益活动”第三次走进敦煌研究院
    第三次走进敦煌研究院本刊讯(记者 罗萍)10月18日上午,在全国上下欢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大喜日子,由中国眼镜协会主办、厦门市眼镜协会协办的“爱眼护眼公益活动”捐赠仪式在敦煌研究院举行。中国眼镜协会理事长崔毅,厦门市眼镜协会会长吴进忠、秘书长孙开悦,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马世林、副院长赵声良,中国眼镜科技杂志社总编刘冲等领导以及厦门市眼镜协会的会员代表和敦煌研究院的科研工作人员代表出席了捐赠仪式。厦门市眼镜协会的13家会员代表企业捐赠了2000副太阳镜和20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7年21期2017-11-07

  • 敦煌研究院与大英博物馆首签合作备忘录
    敦煌研究院与大英博物馆近日在伦敦签订首份合作备忘录,在研究、保护、数字化保存、展览等重要领域开启携手合作。据介绍,该合作条款为期5年,至2022年5月14日為止。合作期间,大英博物馆将为敦煌研究院的专业人员提供参加大英博物馆交流活动和国际培训项目的机会,而敦煌研究院则会为来自大英博物馆的博物馆管理及其他专业人员提供在敦煌研究院从事专业研究、共享技术与专业知识的机会,尤其是在数字技术、展览设计、中国绘画、壁画保护等领域。endprint

    中国收藏 2017年6期2017-06-20

  • 交融与创新: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致辞
    术研讨会;敦煌研究院;敦煌文化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6)06-0006-03Abstract: As one of the series of events included in the first Silk Road(Dunhuang)International Culture Expo, Dunhuang Forum 2016: Convergence and Innovation—Intern

    敦煌研究 2016年6期2017-04-17

  • 2016敦煌论坛:交融与创新
    0周年,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浙江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2016敦煌论坛:交融与创新——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8月20—21日在敦煌研究院举行。来自法国、德国、英国、奥地利、比利时、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印度、伊朗等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向会议提交论文108篇,其中有60多位学者在会上分别作了学术发言,学术报告涉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佛教考古与石窟艺术、敦煌文

    敦煌研究 2016年6期2017-04-17

  • 敦煌研究院成石窟保护“航母”
    敦煌研究院成石窟保护“航母”由甘肃省文物局召开的省直石窟管理机构整合移交仪式,1月17日在兰州举行。通过此次整合,敦煌研究院管理的石窟资源将由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3处,再增加3处:麦积山石窟、炳灵寺和北石窟寺。整合后的敦煌研究院将成为甘肃石窟保护利用的“航母”,带动重要石窟文物保护管理利用工作提质、上档、升级。甘肃拥有大小石窟寺205处,素有“石窟艺术之乡”的美称。位列“中国四大石窟”的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位于丝绸之路甘肃段南道和北道关键节点的炳灵寺和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7年2期2017-01-27

  • 客观真实性:莫高窟保护与管理中的文化与合作问题
    护研究所与敦煌研究院关于莫高窟的保护合作已经持续了近三十年,双方进行了很多保护与管理项目,如莫高窟崖体的稳定性研究、壁画病害机理研究、环境监测、人员培训、壁画保护研究、莫高窟管理全面规划、国际会议、游客承载量研究以及最近在洛杉矶盖蒂中心举办的敦煌艺术展。合作得以蒸蒸日上是有很多原因的,主要是因为共同的目的,明确协定的目标和责任,信任和根据双方资源的同等贡献等。这为面临语言、文化与距离障碍的合作树立了一个榜样。关键词:莫高窟;敦煌研究院;盖蒂保护研究所;合作

    敦煌研究 2016年5期2016-12-03

  • 谈“瑰宝”档案库——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及保护管理
    ;藏经洞;敦煌研究院;档案资料敦煌莫高窟是我國古代遗留下来的极其珍贵、罕见的档案库,以其营造过程、悠久的经历及巨量的藏品而著称,也被世人称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更有“东方卢浮宫”之称。其中,现存洞窟共有735座,洞窟中保存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便是世人熟知的壁画(共约4.5万平方米),最广泛的题材是尊像画,即人们供奉的各种佛、菩萨、天王及其说法相等;佛经故事画,是以佛经中各种故事完成的连环画;经变画,是隋唐时期兴起的大型经变,综合表现一部经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5年12期2015-10-21

  • 携光明与诚意而去,沐善美和宁静而归中国眼镜协会系列公益活动第三站“敦煌研究院爱心捐赠”圆满结束
    动第三站“敦煌研究院爱心捐赠”圆满结束本刊讯(记者 张玲)8月9日,为了让辛苦耕耘在大西北严酷气候中、眼睛暴露在大漠强光下的工作人员获得科学、健康的眼部检查和保护,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甘肃省工信委、中国眼镜协会、甘肃省轻工业联合会和北京市眼镜协会组织10家爱心眼镜企业走进敦煌,举行了盛大的“敦煌研究院爱心捐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今年5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工作人员到访敦煌,亲身体会到大西北的严酷气候环境,目睹了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员在酷热天气下辛勤地工作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2年9期2012-09-13